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文明起源考(文字篇) 被引量:1
1
作者 任继昉 向和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217-220,共4页
古代文献中"禾、和"通用,这为寻找"和"的源头提供了线索。《说文》"禾,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虽点出了"禾—和"的语源关系,但却倒因为果。抽象概念"和"应... 古代文献中"禾、和"通用,这为寻找"和"的源头提供了线索。《说文》"禾,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虽点出了"禾—和"的语源关系,但却倒因为果。抽象概念"和"应是建立在具体称谓"禾"之上的。甲骨文中有"■",本义为"求禾",即用口(言语)祈求禾谷丰收,因而造出"从‘口’、从‘禾’,‘禾’亦声"的字形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起源 “和” “和”
下载PDF
“和”文明起源考(语音篇)
2
作者 任继昉 向和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213-216,共4页
从语源学、音韵学、文化学的角度推本穷源,"和"文明的起源应始于古人见到众多可以饱腹的禾谷而惊叹的"夥";久而久之,定名为"禾";因为"求禾"而有"■";禾谷丰收,人们会认为是求禾行为... 从语源学、音韵学、文化学的角度推本穷源,"和"文明的起源应始于古人见到众多可以饱腹的禾谷而惊叹的"夥";久而久之,定名为"禾";因为"求禾"而有"■";禾谷丰收,人们会认为是求禾行为得到了上天的回应,因而产生了"应和"义的"和";又因"禾以其调和人之性命","其米多而沃,食之者强",从而抽象出"调和"义的"龢"。金文"龢"的"由乐声之谐和始能引出调义,由乐声之共鸣始能引伸出相譍义",则由甲骨文"求禾"的物质层面提升到了精神层面,产生了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