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i>Terminalia catappa</i>L. Leaf Extracts against Some Clinically Important Pathogenic Microbial Strains 被引量:1
1
作者 Sumitra Chanda Kalpna Rakholiya Rathish Nair 《Chinese Medicine》 2011年第4期171-177,共7页
Objective: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in-vitro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methanol, acetone and N, N-dimethylformamide extracts from leaf of Terminalia catappa L. (Combretaceae). Methods: In vitro ant... Objective: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in-vitro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methanol, acetone and N, N-dimethylformamide extracts from leaf of Terminalia catappa L. (Combretaceae). Methods: In vitro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all the extracts was done by agar disc diffusion assay. 91 clinically important strains were used for the study, which were both clinical isolates as well as identified strains. Piperacillin and gentamicin were used as standards for antibacterial assay, while nystatin and flucanazole were used as standards for antifungal assay. Antimicrobial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by measurement of inhibition zone around each paper disc. For each extract three replicate trials were conducted against each organism. Results: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as more pronounced against bacteria than fungal strains. The Gram positive bacteria were more susceptible than Gram negative bacteria. The methanol extract showed bes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 catappa leaf extracts showed bette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han commercially used antibiotics. Conclusion: Demonstration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 catappa provides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use of this plant in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may help to discover new chemical classes of antibiotic substances that could serve as selective agents for infectious disease chemotherapy and control. This investigation has opened up the possibility of the use of this plant in drug development for human consumption possibly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infections caused by microb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MINALIA catappa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TIFUNGAL ACTIVITY clinical strains Organic Solvents
下载PDF
TREATMENT OF STRAIN OF THE INFRAPATELLAR FAT PAD BY MANIPULATION——Observ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in 117 Cases
2
作者 郭效东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94-298,共5页
Strain or inflammation of theinfrapatellar fat pad is one of the lesions ofthe knee joint commonly seen clinically,ac-counting for 3-5% of the outpatients of thisclinic,and over 50% of all cases sufferingfrom pain in ... Strain or inflammation of theinfrapatellar fat pad is one of the lesions ofthe knee joint commonly seen clinically,ac-counting for 3-5% of the outpatients of thisclinic,and over 50% of all cases sufferingfrom pain in the knee,The patients soughtmedical help for the pain and its limitationto movement of the joint.Since most casesof strain of the infrapatellar fat pad areaccompanied by 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knee joint,and the doctor often la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SERVATION DOCTOR inflammation TRAUMATIC clinically strain SEVER SWELLING worse markedly
下载PDF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i>Terminalia catappa</i>Extracts Against Some Pathogenic Microbial Strains
3
作者 Abul Manzur Arifuddin Raju Shahedur Rahman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1年第4期299-305,共7页
The methanol, acetone and N, N-dimethylformamide extracts of Terminalia catappa L. leaf were evaluated for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Piperacillin and gentamicin were used as standards for antibacterial as... The methanol, acetone and N, N-dimethylformamide extracts of Terminalia catappa L. leaf were evaluated for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Piperacillin and gentamicin were used as standards for antibacterial assay, while nystatin and flucanazole were used as standards for antifungal assay. 91 clinically important strains were used for the study which were both clinical isolates as well as identified strains.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all the extracts was determined by agar disc diffusion method.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as more pronounced against bacteria than fungal strains. The Gram positive bacteria were more susceptible than Gram negative bacteria. The methanol extract showed bes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 catappa leaf extracts showed bette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han commercially used antibio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MINALIA Catappa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TIFUNGAL ACTIVITY clinical strains Organic Solvents
下载PDF
苏红骨熏方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赖洁梅 郑嘉琦 +1 位作者 钟志峰 丘远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苏红骨熏方对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9月医院收治的24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根据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口服扶他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苏红骨熏方通过中药熏蒸联... 目的探讨苏红骨熏方对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9月医院收治的24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根据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口服扶他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苏红骨熏方通过中药熏蒸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临床体征积分作为慢性腰肌劳损的评价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中西医临床疗效,得到苏红骨熏方中药熏蒸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VAS评分及ODI评分较低(P<0.05)。经治疗,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活动程度、压痛程度、压痛点个数等临床体征积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临床体征积分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熏蒸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下苏红骨熏方对寒湿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能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增强腰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红骨熏方 慢性腰肌劳损 临床疗效 腰部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21例肺诺卡菌病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5
作者 梅琳 陈华 +1 位作者 张妍蓓 刘盛盛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34-38,共5页
目的了解肺诺卡菌的菌种分布、感染特征及菌种耐药情况,为肺诺卡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确诊为肺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诺卡菌菌种分布、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21例... 目的了解肺诺卡菌的菌种分布、感染特征及菌种耐药情况,为肺诺卡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确诊为肺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诺卡菌菌种分布、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21例肺诺卡菌病确诊患者共鉴定出诺卡菌22株,其中1例有合并感染。菌种包括盖尔森基兴诺卡菌7株(31.8%)、皮疽诺卡菌4株(18.2%)、脓肿诺卡菌2株(9.1%)、豚鼠耳炎诺卡菌2株(9.1%)、星型诺卡菌、华莱士诺卡菌、亚洲诺卡菌和南非诺卡菌各1株(4.5%),另有3株(13.6%)未能鉴别种属。患者平均年龄60.8岁,男女性别比为1∶1.1,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85.7%)、胸闷(38.1%)、咯血(28.6%)等;胸部CT主要表现为支气管扩张(57.1%)及斑片状影(57.1%)等;气管镜可直观清晰展示气管内黏液、糜烂或血凝块等典型病变特征。11例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诺卡菌对利奈唑胺、阿米卡星敏感。结论肺诺卡菌病多为中老年患者,男女比例相当,感染菌种主要为盖尔森基兴诺卡菌,对利奈唑胺、阿米卡星敏感。患者临床表现不具备特异性,CT及电子支气管镜下表现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菌 菌种鉴定 临床特征 耐药性
下载PDF
北京和宁夏地区2家医院临床分离气单胞菌属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6
作者 陶佳 陈素明 +7 位作者 王文 李刚 王欢 王亮 马婷婷 曲芬 贾伟 王利茹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7-1113,共7页
目的了解北京和宁夏地区2家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分离气单胞菌属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和防控气单胞菌属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22年间2家医院临床分离气单胞菌属感染患者的... 目的了解北京和宁夏地区2家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分离气单胞菌属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和防控气单胞菌属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22年间2家医院临床分离气单胞菌属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菌种分布、标本类型分布和耐药率等,使用Whonet5.6软件和Graphpad Prism 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2家医院分离气单胞菌属细菌共541株,分别为198株和343株,感染患者均是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2家医院检出的气单胞菌属中均以嗜水气单胞菌为主,其次为豚鼠气单胞菌、维隆气单胞菌温和亚种,其他检出的菌种包括维隆气单胞菌维隆亚种、杀鲑气单胞菌和斑点气单胞菌。541株气单胞菌的标本来源主要为胆汁和血液,分别占31.98%和19.78%,其他标本类型包括痰液、引流液、分泌物等。2家医院气分离单胞菌属的标本类型有统计学差异,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前五位的标本类型为血液、粪便、腹水、胆汁和引流液,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标本类型主要为胆汁、痰液、分泌物、引流液、血液。气单胞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3种气单胞菌均未检测到阿米卡星耐药的菌株。豚鼠气单胞菌对头孢类及单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明显高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结论2家医院检出的气单胞菌属的菌种组成类似,但在临床分布及耐药性间均存在差异性,每个医院都需要监测本地区气单胞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性,为气单胞菌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单胞菌属 菌种分布 临床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合谷刺”结合“关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叶锐城 李文珍 +3 位作者 唐乐 林昊 黄欢欢 杨忠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069-2074,共6页
【目的】观察“合谷刺”结合“关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合谷刺”结合“关刺”治疗。1周为1个... 【目的】观察“合谷刺”结合“关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合谷刺”结合“关刺”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简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标问卷量表(简化ODI)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脊柱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对照组为78.13%(25/3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简化ODI评分、脊柱活动度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简化ODI评分、脊柱活动度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随访,观察组VAS评分与治疗2周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谷刺”结合“关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增强患者的腰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脊柱活动度,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谷刺 关刺 慢性腰肌劳损 疼痛 脊柱活动度 针刺疗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心肌分层应变联合心肌做功评价糖尿病伴或不伴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8
作者 洪瑞洋 朱向明 张青陵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901-907,共7页
目的 通过心肌分层应变联合心肌做功(MW)评估伴或不伴高血压(HT)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亚临床左心室(LV)心肌收缩功能障碍。方法 选择2023年3—11月本院收治的114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7例伴HT的T2DM患者作为T2DM HT组,剩余57... 目的 通过心肌分层应变联合心肌做功(MW)评估伴或不伴高血压(HT)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亚临床左心室(LV)心肌收缩功能障碍。方法 选择2023年3—11月本院收治的114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7例伴HT的T2DM患者作为T2DM HT组,剩余57例患者作为T2DM组;另在本院医学检查中心招募了61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体检者6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和量化三组的左心室收缩期的层特异性应变GLS(GLSEndo、GLSMid和GLSEpi分别代表心内膜、中层和心外膜心肌应变)及MW等变量。通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心肌分层应变及MW在评估伴或不伴HT的T2DM患者的亚临床LV收缩功能障碍方面的效能。结果 从对照组、T2DM患者到T2DM HT患者,各组左心室心肌各层纵向应变的绝对值逐渐降低。与T2DM患者相比,T2DM HT患者的做功指数(GWI)、有用功(GCW)和无用功(GWW)明显升高(P<0.05),GCW/GWW与工作效率(GWE)有所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的GWI、GCW、GWE及GCW/GWW明显降低(P<0.05)。ROC曲线分析GLSendo和GWE联合评价T2DM HT患者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敏感性(80.70%)和特异性(70.18%)。结论 心肌分层应变联合心肌做功可以早期评估伴或不伴HT的T2DM患者的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亚临床左室心肌收缩功能障碍 分层应变 心肌做功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医院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彭少华 余建华 +2 位作者 施雪梅 李红霞 李从荣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43-145,共3页
应用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武汉地区360株医院菌株,用双倍琼脂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测定,并用NCCLS于1990年公布的稀释法药敏试验判读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药物抗菌活性大小依次为:环丙氟哌酸、氟嗪酸、氟啶... 应用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武汉地区360株医院菌株,用双倍琼脂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测定,并用NCCLS于1990年公布的稀释法药敏试验判读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药物抗菌活性大小依次为:环丙氟哌酸、氟嗪酸、氟啶酸、氟哌酸。它们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抗菌活性明显优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具有多重耐药性的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不动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同时,也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已促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MRSA都出现了高度耐药株(MIC≥32mg/L),并指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药物 医院菌株 抗菌活性 药理学
下载PDF
内蒙古布鲁氏菌临床分离株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志国 王妙 +4 位作者 刘日宏 赵鸿雁 朴东日 崔步云 夏咸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1-996,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布鲁氏菌的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布鲁氏菌标准参考菌株羊种16M,牛种544A和猪种1 330S作为对照菌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对内蒙古地区分离的116株羊种布鲁氏菌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布鲁氏菌的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布鲁氏菌标准参考菌株羊种16M,牛种544A和猪种1 330S作为对照菌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对内蒙古地区分离的116株羊种布鲁氏菌进行分析,确定待测菌株的序列型(STs),用软件BioNumerics(Version 5.0)构建菌株的最小生成树。结果116株羊种布鲁氏菌全部为ST8型,9个MLST位点的变异完全相同,分离株种群结构单一;羊种菌的生物型与ST型无明显关联,ST8型菌系该地区的主要流行菌种,并与内蒙古地区先前分离羊种布鲁氏菌进化程度相同,且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结论羊种布鲁氏菌的序列分型(ST)与常规生物分型存在差异,ST8型菌可能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致病性。MLST是一种较好的羊布鲁氏菌种群和进化关系研究方法,但更适合于具有较大时间跨度和地理分布菌株间的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临床分离株 MLST
下载PDF
小型猪动物模型在医学领域中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贺 王承利 +3 位作者 王洋 陈克研 苏鹏 孙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63-266,共4页
猪在解剖学和生理学等方面与人极其相似。小型猪作为实验动物模型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其优点是:体型小,饲料消耗低,管理操作方便,特别是经过人工培育的各品系小型猪能够配合试验,应激小,基因纯合度较高,成为理想的动物模型。作者综述了... 猪在解剖学和生理学等方面与人极其相似。小型猪作为实验动物模型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其优点是:体型小,饲料消耗低,管理操作方便,特别是经过人工培育的各品系小型猪能够配合试验,应激小,基因纯合度较高,成为理想的动物模型。作者综述了小型猪的国内外品种、品系,及其作为动物模型在心血管系统领域、消化系统领域、皮肤整形领域、外科领域、器官移植领域、口腔系统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动物模型 品种 品系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抗药基因检测及其对消毒剂抗性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徐燕 吴晓松 +4 位作者 谈智 陈越英 戎毅 王晓蕾 孙俊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的抗药基因情况及其与消毒剂的抗性关系和水平。方法采用PCR方法和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qacE△1-SulI基因和对消毒剂抗性变化,并与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进行了平行比较。结果临床...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的抗药基因情况及其与消毒剂的抗性关系和水平。方法采用PCR方法和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qacE△1-SulI基因和对消毒剂抗性变化,并与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进行了平行比较。结果临床分离的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5株检出qacE△1-SulI基因阳性,抗药基因携带率达到83%以上。醋酸氯己定对6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为7.8mg/L,与标准菌株相同;对氯间二甲苯酚对其中1株临床分离株的MIC高于标准菌株,但有2株低于标准株;苯扎溴铵对6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MIC均低于标准株;聚维酮碘对5株qacE△1-SulI基因阳性菌株的MIC值与标准菌株相同,但抗药基因阴性菌株的MIC值低于标准株。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数携带qacE△1-SulI基因,该抗药基因的携带与其对消毒剂的抗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分离株 标准株 消毒剂 抗药基因
下载PDF
多位点序列分型在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临床分离株遗传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博 岳锡宏 +3 位作者 崔步云 黎唯 刘志国 尚修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1-415,439,共6页
目的探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在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分离株遗传进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分离株的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关系。方法采用MLST对2015、2016年分离自新疆7个地州的24株人间布鲁氏菌病分离株和3株布鲁氏菌标准参考菌株进... 目的探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在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分离株遗传进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分离株的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关系。方法采用MLST对2015、2016年分离自新疆7个地州的24株人间布鲁氏菌病分离株和3株布鲁氏菌标准参考菌株进行分析,统计各菌株序列型(STs),运用BioNumerics软件构建菌株最小进化树,分析菌株间遗传关系;收集过往研究的186株全国不同地区布鲁氏菌分离株MLST结果,分析各ST型分布特点。结果 24株人间布鲁氏菌分离株全部为ST8型,3株标准参考菌株(羊种16M、牛种544A、猪种1330S)分别为ST7型、ST1型、ST14型;24株人间布鲁氏菌分离株的9个MLST位点变异完全相同,分离株种群结构单一。ST8型菌是我国主要流行的布鲁氏菌,且以北方流行为主;MLST能较好的区分布鲁氏菌种别,但不能有效区分生物型别。结论 ST8型菌(羊种3型)是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的主要流行菌株,MLST技术可作为人间布鲁氏菌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关系研究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布鲁氏菌病 临床分离株 遗传进化
下载PDF
42例肺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病原菌耐药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韩云港 韩俊垒 +6 位作者 陈会会 李铮 赵悦 夏爽 程美锦 王伟 马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8-674,共7页
目的了解肺诺卡菌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诺卡菌的耐药性,为临床规范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1年河南省胸科医院临床诊断为肺诺卡菌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菌株... 目的了解肺诺卡菌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诺卡菌的耐药性,为临床规范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1年河南省胸科医院临床诊断为肺诺卡菌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共有42例诺卡菌感染患者,男性24例,女性18例。88.1%的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包括支气管扩张、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42例患者中有50.0%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其中合并曲霉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各5例。41例进行肺部CT检查的患者影像学表现以结节影(78.0%)和斑片影(58.5%)为主,24.4%的患者伴有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者占66.7%,75.0%的患者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和血沉增快,低蛋白血症患者占54.8%。肺诺卡病患者分离最多的为盖尔森基兴诺卡菌(11株),不同诺卡菌种药敏试验结果不同,但所有分离株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阿米卡星、利奈唑胺均敏感。大多数患者采用基于以磺胺类药物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案,83.3%(35例)患者好转出院。结论肺诺卡菌病易发生于支气管扩张及免疫力低下患者,临床特点无明显特异性,且易合并曲霉菌和结核菌等其他病原体感染,实验室应对诺卡菌进行药敏试验,以便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菌 诺卡菌病 临床特征 菌种鉴定 耐药性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云鹏 刘大力 +1 位作者 束蓉 周彦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对口腔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进行分离和鉴定,初步分析P.gingivalis的生长特性。方法采集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临床龈下菌斑标本并行厌氧培养,采用PCR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P.gingivalis,分析检出率;观察P.ging... 目的对口腔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进行分离和鉴定,初步分析P.gingivalis的生长特性。方法采集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临床龈下菌斑标本并行厌氧培养,采用PCR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P.gingivalis,分析检出率;观察P.gingivalis临床菌株的菌落特征和生长特点,分析生物学特征。结果从35名采样对象的146个龈下菌斑标本中分离获得6株P.gingivalis临床菌株,分别命名为L2、L3、L4、L5、L11、和L12;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的检出率为27.4%,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健康部位的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检出率为86.7%,探诊深度为4~6 mm的牙周袋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检出率为95.6%,探诊深度>6 mm的牙周袋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检出率为96.0%。L2、L5、L11和L12在BHI平板上培养1周后均形成特征性黑色菌落,而L3和L4在培养1周后形成灰色菌落,10 d后形成特征性黑色菌落;L2、L4、L5和L12在传代30 h后进入对数期生长期,L3和L11则在传代60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结论 P.gingivalis是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优势致病菌之一,其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健康位点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者,且随着牙周探诊深度的加深,检出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gingivalis各临床菌株的生长存在差异,提示其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临床菌株 PCR 生长特性
下载PDF
白假丝酵母菌不同菌株对动物致病性的对比性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小丽 马廉兰 +3 位作者 刘志春 钟有添 谢水祥 曹镐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70-871,共2页
目的观察白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株(CCCMC1 a、ATCC 14053)与临床分离菌株(C1-1,C1-2,C1-3,C1-4)对小鼠与家兔的致病情况,并探讨不同菌株对动物致病性与荚膜厚薄的关系。方法小鼠及健康成年家兔按上述菌株不同分为CCCMC1 a,ATCC 14053,C... 目的观察白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株(CCCMC1 a、ATCC 14053)与临床分离菌株(C1-1,C1-2,C1-3,C1-4)对小鼠与家兔的致病情况,并探讨不同菌株对动物致病性与荚膜厚薄的关系。方法小鼠及健康成年家兔按上述菌株不同分为CCCMC1 a,ATCC 14053,C1-1,C1-2,C1-3,C1-4共6组,每组小鼠20只,家兔12只;将实验菌种沙保氏琼脂36h培养物用生理盐水配成约含1×10^9个/m l的菌悬液,家兔耳缘静脉注射,1~1.5 m l/只;对BALB/c小鼠腹腔注射,0.5m l/只,于注射后6 h开始密切观察动物的反应,连续观察7 d,记录动物发病情况:发病天数、死亡天数及死亡动物数、动物死亡率、存活动物数等,比较不同菌株对动物的致病性。待实验动物死亡后,分别取家兔肾组织印片及小鼠腹腔液涂片进行H iss荚膜染色镜检,用显微测微计测量荚膜层的厚度,各菌株随机计数40个酵母细胞的荚膜层的厚度值,取各菌株荚膜层厚度的均值进行比较,并且与菌株的动物致病性相联系,观察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果C1-2和C1-4相对于C1-1,C1-3,CCCMC1 a,ATCC 14053来说,具有很强的动物致病性。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在家兔及小白鼠体内均可形成荚膜,荚膜层的厚度可因不同菌株和不同动物体内形成而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果显示,兔肾感染灶的菌细胞较小鼠腹腔内菌细胞的荚膜明显宽厚,C1-1,C1-2,C1-3,C1-4组的兔肾感染灶的菌细胞及鼠腹腔内菌细胞的荚膜比CCCMC1 a,ATCC 14053明显宽厚,其中对动物高致病性的C1-2和C1-4的兔肾感染灶的菌细胞及鼠腹腔内菌细胞的荚膜最为宽厚。结论C1-2和C1-4具有很强的动物致病性,它们的荚膜与其它菌株相比较也更宽厚。荚膜可能是白假丝酵母菌的毒力因子,荚膜的宽厚与动物的致病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假丝酵母菌 标准菌株 临床菌株 致病性 荚膜
下载PDF
肌肉拉伤的临床和基础理论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侯曼 侯佳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1,共4页
肌肉拉伤是运动损伤中的常见病。在临床上认为,大多数肌肉拉伤是由于肌肉性质改变造成的局部损伤,可以诊断出损伤的位置,多发生于靠近肌肉—肌腱连接处的肌纤维。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当肌肉受到的拉伸力大于其最大等长收缩力时将会引起损... 肌肉拉伤是运动损伤中的常见病。在临床上认为,大多数肌肉拉伤是由于肌肉性质改变造成的局部损伤,可以诊断出损伤的位置,多发生于靠近肌肉—肌腱连接处的肌纤维。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当肌肉受到的拉伸力大于其最大等长收缩力时将会引起损伤。比较肌肉在被动拉伸和有神经刺激收缩的主动拉伸时发现,在损伤时拉伸力有小量增加,应变没有变化,但吸收能量的能力却有很大的变化。实验还证实了肌肉的粘弹性。这些研究成果说明:肌肉吸收能量的能力和粘弹性的改变对于预防肌肉损伤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拉伤 临床 理论
下载PDF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52
18
作者 李继霞 公衍文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784-788,共5页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为减少临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分离济南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经VITEK-32或VITEK-2 COMPACT 60(2007年11月以后)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并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为减少临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分离济南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经VITEK-32或VITEK-2 COMPACT 60(2007年11月以后)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并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数据采用WHO-NET 5.4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呈逐年递增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率最高,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和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XDR-PA)感染率上升明显;多重耐药菌主要分布在保健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血液科等患有基础疾病并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老年患者、重大外科手术等危重症患者,以及免疫能力低下或免疫抑制的患者;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结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逐年增多,应加强耐药监测,建立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感染控制措施,减低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临床分布 感染控制
下载PDF
左心室应变和扭转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水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卢飞 张伟 +2 位作者 李茂琴 史栽祥 许继元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 研究左心室应变和扭转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按照纽约临床心功能分级积分(NYHA-P)分为纽约临床心功能分级正常组38例,心功能分级异常组32例,以及再选择体... 目的 研究左心室应变和扭转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按照纽约临床心功能分级积分(NYHA-P)分为纽约临床心功能分级正常组38例,心功能分级异常组32例,以及再选择体检正常的志愿者30位作为对照组,比较受检者的NYHA-P、左室射血分数(LVEF)、总体心肌整体径向应变(GRS)、纵向应变(GLS)、左室心肌收缩期心肌扭转角度(TA)。结果 冠心病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GLS、GRS、TA降低。心功能分级正常组与异常组相比,LVEF、GLS、GRS、TA降低。心功能正常组GLS、GRS、TA与LVEF无相关性,与NYHA-P相关。心功能异常组GLS、GRS、TA与LVEF及NYHA-P都相关。心功能分级异常组以GLS-14.75%截断点判定患者NYHAP积分高于4.5分的灵敏度为87.45%,特异度为72%,Youden指数最高为0.653。结论 左心室应变和扭转与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水平相关,可以有效评价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心脏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应变 扭转 冠状动脉疾病 临床心功能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与DMS治疗腰肌劳损105例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勤 漆潇 +2 位作者 张小君 吴威 秦刚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与深层肌肉刺激仪(DMS)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腰肌劳损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半导体激光组(A组),DMS组(B组),半导体激光加DMS(C组)。分别进行半导体激光治疗、DMS治疗、半...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与深层肌肉刺激仪(DMS)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腰肌劳损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半导体激光组(A组),DMS组(B组),半导体激光加DMS(C组)。分别进行半导体激光治疗、DMS治疗、半导体激光加DMS治疗。连续治疗一个疗程(7 d)后,对3组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1个月的腰部活动度、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腰肌劳损患者经三种方案治疗后,DMS组、DMS+半导体激光组患者JOA评分、VAS评分、腰部活动度等三项指标均好于半导体激光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个月后随访效果稳定;半导体激光加DMS治疗组JOA评分、VAS评分、腰部活动度等三项指标均好于DMS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MS+半导体激光治疗腰肌劳损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深层肌肉刺激仪 腰肌劳损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