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obal Electronic Dominance with Spatial Grasp
1
作者 Peter Simon Sapa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System Sciences》 2012年第11期724-735,共12页
A high-level control technology will be revealed that can dynamically establish overwhelming dominance over distributed networked systems with embedded electronic devices and any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hem. It is bas... A high-level control technology will be revealed that can dynamically establish overwhelming dominance over distributed networked systems with embedded electronic devices and any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hem. It is based on implanting of universal control modules (that may be concealed) into key system points which collectively interpret complex but compact mission scenarios in a special high-level Distributed Scenario language (DSL). Self-evolving and self-spreading in networks, matching them in a super-virus mode, DSL scenarios can analyze their structures and states and set up any behavior needed, including creation of benign or elimination of unwanted infrastructures. The scalable technology allows us to convert any distributed networked systems into a sort of integral spatial brain capable of analyzing and withstanding unpredictable situations in a variety of important dom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IC DOMINANCE DISTRIBUTED Dynamic worlds Asymmetric Situations and Threats SPATIAL grasp Technology DISTRIBUTED Scenario Language Parallel Networked Interpretation GLOBAL Awareness Multi-Robot Systems
下载PDF
Grasp Golden Opportunity to Work Out Economic Blueprint
2
《China's Foreign Trade》 2001年第6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WORK grasp Golden Opportunity to Work Out Economic Blueprint world
下载PDF
Providing Global Awareness in Distributed Dynamic Systems 被引量:1
3
作者 Peter Simon Sapat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23年第2期87-100,共14页
The paper investigates applicability of the developed high-level model and technology for solution of diverse problems in large distributed dynamic systems which can provide sufficient awareness of their structures,or... The paper investigates applicability of the developed high-level model and technology for solution of diverse problems in large distributed dynamic systems which can provide sufficient awareness of their structures,organization,and functionalities.After the review of meanings of awareness and existing approaches for its expression and support,the paper shows application of the Spatial Grasp Model and Technology(SGT)and its basic Spatial Grasp Language(SGL)for very practical awareness solutions in large distributed dynamic systems,with obtaining any knowledge from any point inside or outside the system.The self-evolving,self-replicating,and self-recovering scenario code in SGL can effectively supervise distributed systems under any circumstances including rapidly changing number of their elements.Examples are provided in SGL for distributed networked systems showing how in any node any information about other nodes and links,including the whole system,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network requesting patterns based on recursive scenarios combining forward and backward network matching and coverage.The returned results may be automatically organized in networked patterns too.The presented exemplary solutions are parallel and fully distributed,without the need of using vulnerable centralized resources,also very compact.This can be explained by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philosophy and ideology of SGT which is not based on traditional partitioned systems representation and multiple agent communications.On the contrary,SGT and its basic language supervise and control distributed systems by holistic self-spreading recursive code in wavelike,virus-like,and even“soul-like”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WARENESS distributed awareness situational awareness real world awareness global awareness distributed systems Spatial grasp Technology Spatial grasp Language networked implementation self-evolving scenarios spatial pattern-matching higher-level knowledge
下载PDF
后亚运时代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形象建设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朱雪梅 程建军 +1 位作者 王国光 潘文朋 《城市观察》 2011年第3期53-61,共9页
通过对广州近30年来建设历程的回顾,分析了目前广州城市形象建设面临的问题,并基于广州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多样的生态特色进行探讨,提出了后亚运时代广州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就要整体把握、突出重点、形成体系,稳步推进实现全面形象提升... 通过对广州近30年来建设历程的回顾,分析了目前广州城市形象建设面临的问题,并基于广州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多样的生态特色进行探讨,提出了后亚运时代广州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就要整体把握、突出重点、形成体系,稳步推进实现全面形象提升策略。同时,还要迁善管理,避免大拆大建、一刀切的建设模式,要立足文化、着力细节、审慎精约进行低碳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形象 世界文化名城 整体把握 注重细节 低碳生态
下载PDF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从衣俊卿“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说起 被引量:2
5
作者 夏之放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24-29,共6页
衣俊卿提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区分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日常思维和非日常思维,为文化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深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说明当今世界文化危机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我们的文化哲学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但是... 衣俊卿提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区分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日常思维和非日常思维,为文化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深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说明当今世界文化危机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我们的文化哲学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但是目前还显得粗疏,如:注重宏观社会研究而缺乏微观的个体分析,对于日常思维和非日常思维的区分显得绝对化,对"制度化领域"的思维性质判断不够准确。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日常思维即马克思所说的"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非日常思维即科学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掌握方式,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的专门的思维方式。双方通过人生感悟达到"度"的掌握而互相联系、互相转化,是不能截然区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非日常生活 日常思维 非日常思维 掌握世界的方式
下载PDF
多维视野下的文化本质的形上透视 被引量:1
6
作者 程金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6-72,共7页
文化概念的含混不清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理性省思,以利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科学有效地展开。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在返本与开新的张力中,文章通过三种视野来切近文化概念的内核,既为把握文化概念的本质内涵提供审理的视野融... 文化概念的含混不清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理性省思,以利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科学有效地展开。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在返本与开新的张力中,文章通过三种视野来切近文化概念的内核,既为把握文化概念的本质内涵提供审理的视野融合,又为形成文化概念的一般定义提供操作方法,借此达到对文化本质的形上透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概念 多维视野 文化起源 文化哲学 把握世界的方式
下载PDF
文学美育的可能:在人与世界的审美把握中形塑健全人格 被引量:1
7
作者 叶继奋 《美育学刊》 2017年第4期49-54,共6页
当下社会功利化、世俗化以及学校教育的唯知识化倾向,对青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文学将视界投注于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多个层面,是对人与世界的审美把握。文学美育为形塑健全人格提供了可... 当下社会功利化、世俗化以及学校教育的唯知识化倾向,对青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文学将视界投注于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多个层面,是对人与世界的审美把握。文学美育为形塑健全人格提供了可能:在尽享自然的博大精深中诗化和强健了人类自身;通过阅读更新视界得以认识、否定和超越自我;补偿与满足人的虚拟性体验并以此形式联结他人;将想象的翅翼自由地伸展于历史与未来及个人、民族与人类的多维时空,并通过具体的生活图景昭示人生的意义,回答人类普遍的存在困惑和价值追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美育 可能 人与世界 审美把握 形塑 健全人格
下载PDF
自我迷失传统 回到事物本身——本雅明“大众文化”研究的革命性
8
作者 朱宁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5-61,共7页
回到事物本身需要人们首先让自己从已有的知识图绘中迷失,然后另辟蹊径,重新进入。缘此,本雅明开创了一种全新把握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大众文化研究中的成功运用,致使他的大众文化研究,不只显现大众文化的丰富现实性,而且成功开启了... 回到事物本身需要人们首先让自己从已有的知识图绘中迷失,然后另辟蹊径,重新进入。缘此,本雅明开创了一种全新把握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大众文化研究中的成功运用,致使他的大众文化研究,不只显现大众文化的丰富现实性,而且成功开启了之后诸多文化研究理论学派。本雅明研究中存在的指正本雅明理论充满矛盾的迷思也由此得到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大众文化 把握世界 理论游牧
下载PDF
目标物直径对笼养川金丝猴和北豚尾猴抓握行为的影响
9
作者 胡淑静 张生 +2 位作者 王媛 刘昕晨 赵大鹏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3,共6页
为了深入探究灵长类手部的进化历程,以笼养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和北豚尾猴(Macaca leonina)为研究对象,选用3种直径不同的人工实验测试物,分析测试物直径大小对两物种抓握行为种类表达的影响,探寻两物种间抓握行为的异同... 为了深入探究灵长类手部的进化历程,以笼养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和北豚尾猴(Macaca leonina)为研究对象,选用3种直径不同的人工实验测试物,分析测试物直径大小对两物种抓握行为种类表达的影响,探寻两物种间抓握行为的异同点.结果表明:面对各种实验测试物,川金丝猴和北豚尾猴共表现出15种抓握方式,其中前者共表现出13种抓握方式,后者共表现出12种抓握方式,两物种共表现出10种相同的抓握方式.两物种所表现出的抓握类型种类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川金丝猴和北豚尾猴在大号和中号测试物任务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均为力量型抓握方式,在小号测试物任务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均为精确型抓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抓握行为 手的进化 旧大陆猴 人工测试物 物种间差异
下载PDF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人类把握现代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被引量:7
10
作者 田鹏颖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7-101,共5页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把科学和技术放到(本来就在)社会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生产等)和生活(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中,把本来就由科学、技术参与或支撑的社会生产、生活视为(本来就是)科学、技术的活动场域、生成...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把科学和技术放到(本来就在)社会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生产等)和生活(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中,把本来就由科学、技术参与或支撑的社会生产、生活视为(本来就是)科学、技术的活动场域、生成条件和整合基础。这种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启示,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科技认识的选择性、人本性、时空性和相对性,充分表明在科技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是人类把握现代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与社(STS)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把握世界
原文传递
话语生产与“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方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玉能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62-75,共14页
话语生产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已经揭示了它的实践性、精神性和中介性,实质上它应该是"物质生产——话语生产——精神生产"这个实践整体的中介环节,是人的本质生成和发展的必... 话语生产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已经揭示了它的实践性、精神性和中介性,实质上它应该是"物质生产——话语生产——精神生产"这个实践整体的中介环节,是人的本质生成和发展的必要环节。与话语生产相对,马克思所论述的"实践一精神"的掌握世界方式也就是人类生成和发展的中介形式,它包括神话、宗教、艺术,都是具有实践性、精神性、中介性的把握世界方式,它与话语生产一起构成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认识论的统一体,给我们理解、阐释艺术的审美生产性和审美意识形态性提供了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认识论的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生产 “实践—精神”的把握世界方式 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