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malote Grass (Paspalum fasciculatum Willd) as a Sustainable Raw Material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gnocellulosic Ethanol
1
作者 María Luz May-Reyes Cintya Valerio-Cárdenas +3 位作者 Gloria Ivette Bolio-López Manuel Mateo Hernández-Villegas Miguel Ángel Velázquez-Carmona Patricia De la Cruz-Burelo 《Journal of Sustainable Bioenergy Systems》 2024年第2期23-33,共11页
The current trend of replacing a percentage of gasoline with ethanol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rocesses for its production from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This work reports the production of ethanol from the ... The current trend of replacing a percentage of gasoline with ethanol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rocesses for its production from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This work reports the production of ethanol from the Camalote grass (Paspalum fasciculatum Willd). The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was subjected to acid hydrolysis at 125C and 15 psi with H2SO4 concentrations at 5%, 10%, and 20%, obtaining an average of reducing sugars (pentoses and hexoses) from the hydrolyzed juice with 12.3%, 10%, and 17% Brix, respectively. The sugars were fermented using yeast of the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t 30C for 48 hours. Finally, the ethanol was distilled at 78C, and the average yields were obtained through analysis of variance with a 95% confidence level. The value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Tukey study shows that all the % v/v averages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For H2SO4 concentration at 5% (10.33 ± 2), H2SO4 at 10% (9.33 ± 1.8), and H2SO4 at 20% (6.33 ± 2). The acidity analysis for the ethanol obtained from each treatment gave a value of 1.8 mg/L of acetic acid in all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nocellulosic Ethanol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Camalote grass Acid Hydrolysis Energy Crops
下载PDF
不同生态修复草种对土壤水分蒸散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孙铁军 聂明鹤 +1 位作者 滕文军 侯新村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78,共8页
以紫花苜蓿、结缕草、青绿苔草和无芒雀麦为试材,通过人工草地建植对退化植被进行生态修复,实时监测植被NDVI指数、根系体积、土壤含水量及水分蒸散动态变化,研究不同草种植被覆盖效果及其对土壤蒸散特征的影响,揭示植被土壤水分吸收的... 以紫花苜蓿、结缕草、青绿苔草和无芒雀麦为试材,通过人工草地建植对退化植被进行生态修复,实时监测植被NDVI指数、根系体积、土壤含水量及水分蒸散动态变化,研究不同草种植被覆盖效果及其对土壤蒸散特征的影响,揭示植被土壤水分吸收的主要作用机理,以期为我国北方地区适宜生态修复草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种生态修复草种均可快速增加植被生物量,减少非生长季土壤水分蒸散,但生长季植被生物量增加,土壤水分吸收增强,土壤蒸散明显增加,且不同草地月蒸散量峰值排序为青绿苔草(112.65 mm)>结缕草(107.42 mm)>紫花苜蓿(98.19 mm)>无芒雀麦(86.69 mm)。另外,植被根系分布及其体积变化是土壤水分吸收的关键,根系体积越大,分布越集中,土壤水分吸收能力越强,其中,青绿苔草与结缕草土壤水分吸收的主要区域在0~20 cm土层,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在20~40 cm土层。综上所述,由于生长季植被增加土壤水分蒸散,建议北方干旱缺水地区生态修复过程中尽量选择水土保持能力强但水分消耗相对较少的植物种类,就供试植物优先选择无芒雀麦,其次是紫花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草种 土壤蒸散 生物量 根系 水分吸收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and Plant Biomass of Orchard Grass and Lucerne Sown in Different Ratios in the Province of Salamanca, Spain
3
作者 M. Medina-Sierra M. Igual-Arroyo +2 位作者 F. Restrepo-Betancur A. Valverde-Portal I. Santa-Regina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17年第3期336-351,共16页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t the CSIC Mu&#241ovela farm belonging to the Spanish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CSIC)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owing orchard grass (Dactylis glomerata var. Trerano) ...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t the CSIC Mu&#241ovela farm belonging to the Spanish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CSIC)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owing orchard grass (Dactylis glomerata var. Trerano) and lucerne (Medicago sativa var. Aragon) in monoculture and in combination. The experiment was based on a randomized block designed with a factorial arrangement (5 × 2). Experimental units were 40 plots distributed in four blocks. The phosphorus fertilization (P) factor included two types of conditions: basal fertilization without phosphorus (-P) and basal fertilization with phosphorus (+P), and the vegetation cover factor (T) included five conditions depending on the grass (G) and the legume (L). Above-ground biomas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easons and years (P Lolium perenne L. and Poa pratensis L. throughout the three years indicated that both speci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ir presence over time regardless of the treatments applied. The analysis performed for the other plant species (those other than grasses and legumes) allowed us to determine that the T1 and T5 treatments, which correspond to single species not treat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phosphorus, influenced the presence of 70% of other species planted. Our specific aim was to explore how changing plant biotic diversity affects productivity under a given set of conditions. We manipulated plant species richness as an experimental factor to determine if productivity would be affected by changes in the ratios of plants s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ve-Ground biomass DACTYLIS glomerata Functional Groups grasses Legumes MEDICAGO SATIVA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SOWING Experiment
下载PDF
单播和混播禾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4
作者 阿的哈则 常涛 +10 位作者 苏洪烨 魏晶晶 秦瑞敏 胡雪 马丽 张中华 史正晨 李珊 袁访 李宏林 周华坤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72-2080,共9页
为探究不同播种方式对退化高寒草地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单播,垂穗披碱草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混播,以及垂穗披碱草、草地早熟禾、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cus)混播下高寒草地的恢复效果。结果显示,垂... 为探究不同播种方式对退化高寒草地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单播,垂穗披碱草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混播,以及垂穗披碱草、草地早熟禾、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cus)混播下高寒草地的恢复效果。结果显示,垂穗披碱草+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的植物生物量、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含水率最高;垂穗披碱草+草地早熟禾+多叶老芒麦人工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最高,且土壤pH值为6.91,有利于植物生长,在该混播人工草地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最高;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和全钾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其他土壤理化性质呈正相关关系。综上,本研究认为在退化高寒草地进行禾草混播时,垂穗披碱草+草地早熟禾+多叶老芒麦的混播方式可能是最佳选择。然而,为了得出更准确的结论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观测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人工建植 禾草混播 微生物生物量
下载PDF
西北退化防护林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
5
作者 潘剑 刘思远 +3 位作者 王毅 肖璐 王维廷 单明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3期128-132,共5页
本研究针对我国西北地区退化防护林可持续利用的迫切需求,从当地对生物质资源的实际需求和防护林退化残次林特点出发,分别提出了残次灌木林和乔木林利用技术方案,这2种方案能为加工生物质成型燃料、牧草饲料、中草药等提供高品质原料,... 本研究针对我国西北地区退化防护林可持续利用的迫切需求,从当地对生物质资源的实际需求和防护林退化残次林特点出发,分别提出了残次灌木林和乔木林利用技术方案,这2种方案能为加工生物质成型燃料、牧草饲料、中草药等提供高品质原料,具有因地制宜、产品多样和循环利用的优势,能带来显著的林业增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等多重效果,并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政府初投资、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为我国西北及其他地区退化防护林的利用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可持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 残次林利用 生物质能 牧草 中草药
下载PDF
基于枯草指数的冬季草畜平衡动态评估方法
6
作者 李航 徐维新 +7 位作者 黄坤琳 代娜 肖强智 祝存兄 王淇玉 司荆柯 李自翔 李利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9-1641,共13页
冬春季牧草在自然枯黄衰减与牲畜不断采食的双重压力下,地上生物量持续消耗减少,使这一时期成为生态破坏与畜牧业灾害的高发与重发期。因此,本研究利用若尔盖地区Landsat卫星影像,基于枯草植被指数(Dead grass vegetation index,DGVI),... 冬春季牧草在自然枯黄衰减与牲畜不断采食的双重压力下,地上生物量持续消耗减少,使这一时期成为生态破坏与畜牧业灾害的高发与重发期。因此,本研究利用若尔盖地区Landsat卫星影像,基于枯草植被指数(Dead grass vegetation index,DGVI),建立了冬季牧草生物量的最优估算模型,该模型的验证R 2达到0.7911,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冬季枯草的草畜平衡时空动态监测与评估方法,计算了若尔盖地区的冬季不同月份草地牧草存量及其超载状况。该区域超载率在冬季前期的11月—次年1月迅速增加,次年1月—2月,大部地区达到超载状态保持基本稳定。基于DGVI的冬季草畜平衡动态估算方法,具有比利用绿色植被指数估算的冬季草畜平衡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强的应用能力,研究成果可为冬季枯草期草畜平衡时空动态监测与评估提供一种可行的应用技术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草畜平衡 若尔盖地区 枯草指数
下载PDF
基于果园生草模式的固碳潜力及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国华 宁心怡 +3 位作者 卢玉鹏 林孟飞 高柱 王小玲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46-153,共8页
果园生草栽培是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和提高固碳潜力的现代果树栽培方式,实行果园生草栽培可同时增加果园碳储量、提高果园产量和提升果实品质,确保现代果园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此,该研究首先从果园生草模式的发展、植物种类选择和利用方式... 果园生草栽培是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和提高固碳潜力的现代果树栽培方式,实行果园生草栽培可同时增加果园碳储量、提高果园产量和提升果实品质,确保现代果园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此,该研究首先从果园生草模式的发展、植物种类选择和利用方式等方面概况了国内外果园生草模式的研究现状;其次通过近年来果园生草的研究实例,阐述了果园生草模式固碳潜力的重要意义;最后重点总结了果园生草模式对果树生长发育、果园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对土壤有机碳固持、土壤微生物碳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果园生草栽培还应加强适宜性草种的选择和光合作用效应研究,揭示果园生草栽培模式的固碳机理,旨在提高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增强现代果园的土壤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生草栽培 固碳 微生物量碳 土壤性质
下载PDF
长期生草对柑橘园土壤化学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娜 李乐 +5 位作者 勾蒙蒙 简尊吉 胡建文 陈会玲 肖文发 刘常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890-5901,共12页
以柑橘园清耕、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3种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化学及生物学性质进行测定,探明了长期生草对柑橘园不同土层土壤碳氮磷、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草类型和土层显著影响土壤碳氮磷... 以柑橘园清耕、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3种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化学及生物学性质进行测定,探明了长期生草对柑橘园不同土层土壤碳氮磷、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草类型和土层显著影响土壤碳氮磷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和相应的酶活性,但两者互作仅对β⁃葡萄糖苷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亮氨基酸氨基肽酶有显著影响(P<0.05)。总体上,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在生草类型间表现为人工生草>自然生草>清耕;在土层间表现为0—10 cm>10—20 cm>20—40 cm。冗余分析表明,前两轴土壤化学及生物学指标解释了80.2%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且主要表现为正效应。土壤化学及生物学指标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也因生草类型和土层而异,人工生草在各土层中对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多酚氧化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基酸氨基肽酶和酸性磷酸酶6种土壤碳氮磷酶活性的影响均为正效应,而自然生草仅在0—20 cm土层中对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产生正效应,两种生草类型土壤酶活性均在0—10 cm土层受土壤碳氮磷等因子影响最为突出。因此,相比于清耕,人工和自然生草覆盖能显著提高柑橘园土壤碳氮磷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和相应的酶活性,其促进作用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人工生草的改善作用强于自然生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生草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土层 柑橘园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季枯草生物量遥感估算 被引量:2
9
作者 代娜 徐维新 +4 位作者 肖强智 王淇玉 马扶林 梁好 段旭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6033-6044,共12页
草地生物量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功能状态与生产效益的基础指标。然而,青藏高原冬半年非生育期,包括生物量在内的牧草要素观测全面中止,使得冬季成为牧草观测的一个空白期。通过2020年8月—2021年4月在青海海北高寒草地逐月牧草参数与高... 草地生物量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功能状态与生产效益的基础指标。然而,青藏高原冬半年非生育期,包括生物量在内的牧草要素观测全面中止,使得冬季成为牧草观测的一个空白期。通过2020年8月—2021年4月在青海海北高寒草地逐月牧草参数与高光谱野外同步观测试验,进行了牧草不同月份、不同衰减状态下生物量、表观状态、光谱特征的观测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高寒冬季牧草生物量总体呈迅速下降和相对稳定两个阶段。8—10月牧草生物量处于迅速衰减下降阶段,牧草生物量由8月的9225 kg/hm^(2)急剧下降至10月的3536 kg/hm^(2),降幅近160%,11月—次年4月则进入总体稳定阶段。利用衰减过程牧草生物量与反射光谱间关系,提出了一种修订的归一化枯草植被指数(R⁃DGVI),该指数在低覆盖与高覆盖植被区均表现出较好的枯草识别能力,具有相比NDVI更强的枯草识别能力与更宽的阈值范围。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卫星冬季枯草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R2达到0.5627(P<0.01),进一步,通过给出5个等级枯草生物量遥感估算的R⁃DGVI阈值指标,实现了枯草生物量的卫星遥感的较好估算。研究工作为揭示冬季枯草衰减规律以及构建冬季枯草遥感监测业务提供了关键参数与可行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 冬季 生物量 遥感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施肥和补播互作对松嫩平原退化草地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玉凤 曹志伟 +4 位作者 孙洪升 任秀彬 温宝阳 闫敦梁 韩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7-174,共8页
试验以松嫩平原西部天然轻度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设6个水平的施肥组合、2种豆禾牧草[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和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混播比例,研究施肥和补播互作对地上生物量、群落组成、牧草品质的影响,以期... 试验以松嫩平原西部天然轻度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设6个水平的施肥组合、2种豆禾牧草[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和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混播比例,研究施肥和补播互作对地上生物量、群落组成、牧草品质的影响,以期确定本地区天然退化草原得以修复的最佳施肥量和补播牧草适宜播种比例。结果表明:施肥和补播互作显著增加了牧草地上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P<0.05)。2种混播模式下,各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的牧草地上生物量分别提高2.42%~68.51%和20.21%~60.88%。豆禾2∶2混播的地上生物量高于豆禾1∶2混播;豆禾2∶2混播+N150P0K180(N、P2O5、K2O用量分别为150、0、180 kg/hm^(2))处理的地上生物量为290.68 g/m^(2),较其他处理高37.75%~94.71%,差异显著(P<0.05),氮添加量高于150 kg/hm^(2)时,豆禾2∶2混播的地上生物量减少。豆禾2∶2混播配合高磷添加处理的物种丰富度更高,而豆禾1∶2混播处理中,N50P40K45(N、P2O5、K2O用量分别为50、40、45 kg/hm^(2))处理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为1.99,香农威纳指数为1.8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豆禾2∶2混播的粗蛋白含量高于豆禾1∶2混播,豆禾2∶2混播+N150P0K180处理的粗蛋白含量为22.64%,高于其他处理26.06%~84.82%,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含量与地上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339,P<0.05)。综合分析认为,豆禾2∶2混播+N150P0K180是获得最佳草产量及品质的组合;豆禾1∶2混播+N50P40K45是恢复轻度退化草地物种多样性的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施肥 豆禾混播 生物量 物种丰富度
下载PDF
自然生草对冀西北杏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丽霞 王秀荣 +3 位作者 王维 王毅敏 贾庆冰 杨振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86,共8页
以杏园野生草种为试材,采用果园自然生草的方法,研究了清耕(CK)、自然生草5年(5a)、自然生草8年(8a)3个处理在不同土层(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底层40~60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及酶... 以杏园野生草种为试材,采用果园自然生草的方法,研究了清耕(CK)、自然生草5年(5a)、自然生草8年(8a)3个处理在不同土层(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底层40~60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及酶活性指标的变化,以期为探索自然生草对冀西北杏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自然生草显著提高了杏园土壤各土层SOC、TN、SMBC、SMBN含量,同时也提高了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纤维素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各指标值不断上升,同一土层中各指标表现为自然生草8a>自然生草5a>CK,三者间差异显著;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指标值表现为表层>中层>底层,综合生草年限与土层深度尤以0~20 cm土层自然生草8a处理影响最大,SOC、TN、SMBC、SMBN含量分别较CK增加了62.48%、24.14%、130.33%和76.96%,qMBC与qMBN值分别较CK显著提高了41.86%和42.67%,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纤维素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较CK显著提高了81.82%、82.60%、257.30%、123.91%和134.55%;相关性分析表明微生物量碳、氮与有机碳、全氮及土壤酶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杏园行间长期自然生草是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酶的有效途径,对培肥土壤地力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草 杏园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氮 土壤酶
下载PDF
围封对草地植被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佳秀 张青松 +1 位作者 吴勇 杜子银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150,共14页
围栏封育是退化草地恢复的重要措施,对于维持草地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平衡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总结围栏封育与草地植被和土壤的相互关系以及围封条件下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变化特征,指出因围栏封育下放牧牲畜的干扰消失... 围栏封育是退化草地恢复的重要措施,对于维持草地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平衡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总结围栏封育与草地植被和土壤的相互关系以及围封条件下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变化特征,指出因围栏封育下放牧牲畜的干扰消失,草地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养分有效性等易产生差异性响应,围封年限、草地类型、土壤特性和气候环境等是影响草地生产力、植被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封 生物量 群落演替 分配格局 土壤养分 草地生态系统
下载PDF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与高景一号数据的草原地上生物量反演研究
13
作者 许开宏 施招 +6 位作者 马磊超 王平 陈昂 王兴 成明 肖粤新 王荣谭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49,共10页
草原地上生物量(AGB)是草原调查监测中的重要指标,是草原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依据,对草原可持续发展与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西兴安县热性灌草丛为研究对象,结合机载激光雷达数据与高分辨率多光谱卫星影像,利用2021年... 草原地上生物量(AGB)是草原调查监测中的重要指标,是草原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依据,对草原可持续发展与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西兴安县热性灌草丛为研究对象,结合机载激光雷达数据与高分辨率多光谱卫星影像,利用2021年采集的89个实地样方调查数据,对草原AGB进行了遥感反演研究。结果表明,草层高度信息是草原AGB建模的重要指标。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比值植被指数(R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中EVI与AGB的相关系数最高(0.666),高度指标中平均草层高度(CHM_(mean))与AGB的相关系数最高(0.686),二者结合的指标中RVI×CHM_(mean)与AGB的相关系数最高(0.735)。模型精度验证结果显示,EVI模型中均方根误差(RMSE)最低,为292.047 g·m^(-2),CHM_(mean)模型中RMSE最低,为245.084 g·m^(-2),RVI×CHM_(mean)模型中RMSE最低为225.872 g·m^(-2)。结果说明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可以有效提取草层高度信息,尽管存在明显的低估现象,但在草原AGB研究中仍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地上生物量 机载激光雷达 草层高度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遥感反演模型
下载PDF
生物质取暖在烟台农村地区的应用研究与探讨
14
作者 李泽奇 陈锐彬 +1 位作者 袁涛 杜争 《建设科技》 2023年第16期12-14,共3页
本文初步分析了烟台农村地区取暖现状及存在问题,对不同清洁取暖方式在烟台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做了对比分析,阐述了生物质取暖在烟台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初步研究了“生物质取暖+种植能源草”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最后... 本文初步分析了烟台农村地区取暖现状及存在问题,对不同清洁取暖方式在烟台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做了对比分析,阐述了生物质取暖在烟台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初步研究了“生物质取暖+种植能源草”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最后对农村发展生物质取暖总结了几点建议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取暖 生物质 能源草 节能环保
下载PDF
草类-兴安落叶松渐伐林固碳研究
15
作者 郭景怡 岳永杰 +1 位作者 邵建勋 李婧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4期124-130,共7页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草类-兴安落叶松渐伐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龄组林分植被层的生物量、碳密度、固碳速率、固碳潜力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碳密度与生物量的变化方向一致,植被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71.87~115.08 t/hm^...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草类-兴安落叶松渐伐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龄组林分植被层的生物量、碳密度、固碳速率、固碳潜力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碳密度与生物量的变化方向一致,植被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71.87~115.08 t/hm^(2)、51.48~68.97 t/hm^(2),两者各层次大小顺序均为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植被层固碳速率变化范围为0.96~2.75 t/(hm^(2)·a),随林龄的增加呈逐渐递减趋势。乔木层固碳速率随林龄增加而减小的变化趋势较明显,变化范围为0.26~0.83 t/(hm^(2)·a),灌木层、草本层的固碳速率变化范围为0.19~0.55 t/(hm^(2)·a)和0.39~1.87 t/(hm^(2)·a)。植被层总固碳潜力随林龄增加而呈减小趋势,变化范围为3.61~21.11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碳密度 固碳速率 固碳潜力 草类-兴安落叶松渐伐林
下载PDF
几种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的对比 被引量:75
16
作者 傅旭峰 仲兆平 +1 位作者 肖刚 李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9-202,共4页
该文对芒属、芦苇、狼尾草进行常压热重分析,同时与稻草相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草类生物质热解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干燥失水、过渡阶段、快速热解、炭化阶段。在290℃附近存在一个肩峰,失重都集中在187~400℃,挥发分综合释放指数芒属>... 该文对芒属、芦苇、狼尾草进行常压热重分析,同时与稻草相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草类生物质热解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干燥失水、过渡阶段、快速热解、炭化阶段。在290℃附近存在一个肩峰,失重都集中在187~400℃,挥发分综合释放指数芒属>稻草>狼尾草>芦苇,活化能芒属>稻草>狼尾草>芦苇,固体剩余物芒属>狼尾草>稻草>芦苇,所以总体上看芒属的热解稳定性相对较差,芦苇的热解稳定性较好,同时采用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由Coats-Redfern法求的相应得活化能和频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类生物质 热解 热重分析 动力学计算
下载PDF
退耕地三倍体毛白杨林地细根生物量及其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关系 被引量:24
17
作者 董慧霞 李贤伟 +2 位作者 张健 范冰 范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4-29,共6页
以未退耕的陡坡耕地作对比,对退耕还林(草)4年后2种草本层模式的三倍体毛白杨林地进行≤1mm细根生物量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WSA)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地的林木细根生物量均为上层>中层>下层,比值均约为50∶30∶20,黑麦草林... 以未退耕的陡坡耕地作对比,对退耕还林(草)4年后2种草本层模式的三倍体毛白杨林地进行≤1mm细根生物量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WSA)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地的林木细根生物量均为上层>中层>下层,比值均约为50∶30∶20,黑麦草林地林木细根年平均生物量约为自然草林地的2倍;但就总细根量来说,自然单根系大于黑麦草根系,是黑麦草的4.4倍;林地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未退耕地在总量上差别不大,但林地上层和中层大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未退耕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mm细根能提高大粒级及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水稳性团聚体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草根 生物量 水稳性团聚体
下载PDF
基于优化光谱指数的牧草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16
18
作者 安海波 李斐 +1 位作者 赵萌莉 刘亚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55-3160,共6页
牧草生物量是天然和人工草场产出的一个重要指标,能直接反映牧草的长势,它的实时监测是制定合理的草地管理和放牧制度的前提。然而,传统的样方法费时、费力很难满足草地生物量监测的实时性要求。近年来,随着高光谱遥感的发展,为草地的... 牧草生物量是天然和人工草场产出的一个重要指标,能直接反映牧草的长势,它的实时监测是制定合理的草地管理和放牧制度的前提。然而,传统的样方法费时、费力很难满足草地生物量监测的实时性要求。近年来,随着高光谱遥感的发展,为草地的快速、无损的监测提供了可能。通过对内蒙古天然和人工草地生物量及其冠层光谱数据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型光谱指数在估算牧草生物量的鲁棒性。研究表明,由于冠层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不同类型草地冠层的光谱反射存在巨大的差异,从而使现有光谱指数对天然草地和不同品种人工草地牧草生物量的预测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R2=0.00~0.65)。在荒漠草原低生物量的条件下,受土壤背景影响不同光谱指数预测能力较小,而在青贮玉米高生物量条件下,基于红光的光谱指数容易发生饱和失去敏感性。把不同草地类型的数据结合后进行简单比率和归一化窄波段光谱指数的波段优化,与出版的光谱指数相比优化后的归一化光谱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spectral index,NDSI)显著提高了牧草生物量的预测能力,预测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最高(R2=0.72)。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基于波段优化算法的优化光谱指数NDSI,(ration spectral index,RSI)有最低的噪声,从而能更好的预测牧草生物量。波段优化算法可以有效提高遥感估算草地牧草生物量的精度,光谱指数及其优化波段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模型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算法 牧草 生物量 光谱指数
下载PDF
高寒草地生物量及牧草养分含量年度动态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郭春华 张均 +3 位作者 王康宁 意西多吉 吴玉江 索朗达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测定了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1~12月份围栏内和围栏外的地上生物量(BM)及牧草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灰分(Ash)含量。结果表明:围栏内年平均BM极显著高于围栏外(15.02 DM g/... 测定了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1~12月份围栏内和围栏外的地上生物量(BM)及牧草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灰分(Ash)含量。结果表明:围栏内年平均BM极显著高于围栏外(15.02 DM g/m^2对11.70 DMg/m^2,P〈0.01),而围栏内外牧草各种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季节BM和牧草养分含量变异较大,BM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8月份最高(33.02 DM g/m^2),3月份最低(6.39DMg/m^2);牧草CP、EE含量亦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CP含量在8月份达到最高(10.68%DM),在2月份降到最低(2.72%DM),EE含量变异不大,在9月份较高(3.77%DM),1月份较低(2.26%DM);NDF变化规律与CP相反,呈“V”型曲线变化趋势,最低和最高含量分别在8月份(49.38%DM)和12月份(69.08%DM);ADF含量全年变化不大,夏季较(35.03%DM)冬春季低(42.92%DM);Ash在6月份含量最高(18.29%DM),2月份含量最低(7.14%DM)。以月份为自变量,进行适当变换后建立了牧草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的全年动态变化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牧草 生物量 养分含量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草本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千千 王彦辉 +3 位作者 缪丽萍 刘建立 高宝嘉 何丽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87,共6页
在宁夏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研究了坡面草地的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从坡向上看,草本生物量的大小为:半阳坡(3555.47kg/hm2)>半阴坡(2545.85kg/hm2)>阳坡(2043.44kg/hm2);从坡位上看,不同坡面有所... 在宁夏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研究了坡面草地的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从坡向上看,草本生物量的大小为:半阳坡(3555.47kg/hm2)>半阴坡(2545.85kg/hm2)>阳坡(2043.44kg/hm2);从坡位上看,不同坡面有所差异,半阳坡草本生物量随坡位升高呈现增加趋势,半阴坡和阳坡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草本生物量与0~2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呈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草本生物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在坡向上,半阴坡与阳坡和半阳坡表现为差异不显著,但阳坡和半阳坡之间有显著差异。在坡位上,半阴坡在中坡的草本生物量与下坡和上坡处表现为极显著差异,分别是其1.45和1.85倍;阳坡在上坡的草本生物量与中坡和下坡处分别表现为极显著和显著差异,中坡处分别是下坡和上坡处的1.36和2.29倍,下坡处是上坡处的1.68倍;半阳坡三个坡位的草本生物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草本生物量 变化规律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