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级配砂砾石介质渗透系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樊贵盛 邢日县 张明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3-378,共6页
以黄河中游段河床自然堆积砂砾石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同容重不同级配混合体的系统渗流试验,探讨了大、中、小粒径组不同级配条件下渗透系数的变化特性,量化了分别反映大、中、小粒径组的特征粒径指标,建立了渗透系数与特征粒径指标之... 以黄河中游段河床自然堆积砂砾石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同容重不同级配混合体的系统渗流试验,探讨了大、中、小粒径组不同级配条件下渗透系数的变化特性,量化了分别反映大、中、小粒径组的特征粒径指标,建立了渗透系数与特征粒径指标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粒径砂砾石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渗透系数随着小粒径含量的增大而减小,与有效粒径d10呈密切的二次多项式相关关系;在中等粒径砂砾石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渗透系数随着大粒径含量的减小而减小,与不均匀系数cu呈对数相关关系;在小粒径砂砾石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渗透系数随着大粒径含量的减小而减小,与限制粒径d60也呈很密切的二次多项式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石介质 渗透系数 级配曲线 粒径特征
下载PDF
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处理系统的小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郭一令 苏林萌 +1 位作者 徐进 王森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9-102,108,共5页
在流量60 L.d-1、曝气量0.48 L.min-1的条件下,以碎石为填料,研究了容积负荷和运行方式(升流式和降流式)对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处理系统去除人工生活污水中COD和NH4+-N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处理系统可同时去... 在流量60 L.d-1、曝气量0.48 L.min-1的条件下,以碎石为填料,研究了容积负荷和运行方式(升流式和降流式)对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处理系统去除人工生活污水中COD和NH4+-N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处理系统可同时去除有机物和NH4+-N,升流式和降流式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处理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差异不大,均在COD容积负荷为0.089 kg.m-3.d-1时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为96%和97%;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处理系统对NH4+-N的去除效果随着容积负荷的逐渐升高而下降,且降流式对NH4+-N的去除率比升流式高出11.1%~28.3%。以罗丹明B作为脉冲示踪剂进行流态试验,结果表明升流式和降流式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处理系统均为完全混合式反应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土地处理 好氧生物过滤 碎石填料 容积负荷 流态
下载PDF
不同级配砂砾石介质给水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毅 樊贵盛 +1 位作者 张明斌 邢日县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1,共6页
基于山西柳林段黄河河床自然堆积砂砾石介质的室内试验,以人工干预改善砂砾石介质的储水特性为目的,在分析其自然级配储水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由同粒径组成的砂砾石介质和不同粒径级配砂砾石介质给水度的变化特性,建立了给水度与反映砂... 基于山西柳林段黄河河床自然堆积砂砾石介质的室内试验,以人工干预改善砂砾石介质的储水特性为目的,在分析其自然级配储水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由同粒径组成的砂砾石介质和不同粒径级配砂砾石介质给水度的变化特性,建立了给水度与反映砂砾石级配特性的特征粒径指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同径砂砾石介质的给水度随着砂砾石介质粒径组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增大,给水度与平均粒径间的关系较好地符合对数关系;砂砾石介质的级配对给水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给水度随不均匀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当不均匀系数大于某值后,又随不均匀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二次多项式相关关系;用不均匀系数对给水度进行预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度 砂砾石介质 级配曲线 特征粒径 不均匀系数
下载PDF
碎石桩单桩和多桩荷载传递方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马崇武 慕青松 +1 位作者 马君伟 花拓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116-3121,共6页
在自行设计加工的二维实验设备上,应用杠杆–砝码加载系统和应力环直接测量桩底压力的方法,研究桩长对碎石桩单桩及多桩(三桩)荷载传递方式的影响。碎石桩材料为白色水磨石子(大理岩),平均粒径0.75cm;桩间土为人工调制的一定含水量的兰... 在自行设计加工的二维实验设备上,应用杠杆–砝码加载系统和应力环直接测量桩底压力的方法,研究桩长对碎石桩单桩及多桩(三桩)荷载传递方式的影响。碎石桩材料为白色水磨石子(大理岩),平均粒径0.75cm;桩间土为人工调制的一定含水量的兰州黄土和沙坡头细砂按体积比3∶1混合而成。实验给出了碎石桩的临界桩长效应,即长度小于临界桩长的短桩和大于临界桩长的长桩的荷载传递方式不同,短桩主要靠桩底土体承受顶部荷载,而长桩主要靠桩顶拱结构和桩间土承受顶部荷载,这决定了短桩和长桩不同的破坏模式,即短桩的桩身刺入破坏和长桩的顶端拱结构鼓胀坍塌连带桩间土楔形剪出的破坏。与单桩相比,多桩的顶部压力对其底部压力存在交叉叠加影响,并且多桩及其桩间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减小临界桩长,在桩较短时就能使桩顶端的拱结构生成并趋于稳定。研究结果说明,需对短桩和长桩分别建立不同的承载力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工程 碎石桩 颗粒介质 临界桩长 桩周土 拱结构 破坏模式
下载PDF
防砂井投产初期砾石层渗透率损害规律 被引量:6
5
作者 高凯歌 董长银 +3 位作者 高聚同 周崇 何海峰 董云彬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6-881,共6页
砾石充填防砂井在投产后经常在短期内发生产量明显下降的现象。通过压实条件下砾石层渗透率变化规律实验和砾石层吸附堵塞实验,对投产初期砾石层渗透率损害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砾石充填防砂井的井下压实作用与原油吸附堵塞作... 砾石充填防砂井在投产后经常在短期内发生产量明显下降的现象。通过压实条件下砾石层渗透率变化规律实验和砾石层吸附堵塞实验,对投产初期砾石层渗透率损害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砾石充填防砂井的井下压实作用与原油吸附堵塞作用是导致投产初期砾石层渗透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外加压力的增大,砾石堆积渗透率明显降低,40MPa压实下的砾石层渗透率约为初始渗透率的5%~11%;砾石层进行交替驱替后水相渗透率迅速下降,渗透率损害系数约在0.75~0.85之间;短时间内堵塞渗透率比随驱替时间及驱替温度变化不大。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投产初期砾石层渗透率损害程度预测模型与方法,对相关领域的生产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充填 防砂 挡砂介质 投产初期 渗透率损害 吸附堵塞
下载PDF
注聚驱防砂井挡砂介质物理化学复合堵塞机制试验 被引量:12
6
作者 董长银 高凯歌 +3 位作者 王静 智勤功 高聚同 张清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111,共8页
针对孤东油田注聚驱防砂井液量降低严重并且绕丝筛管砾石充填防砂井的提液效果普遍低于树脂滤砂管独立筛管防砂的反常现象,首先通过砾石层特性评价试验研究地层砂对砾石层侵入及机械物理堵塞机制,得到砾石层堵塞与砾砂中值比、泥质含量... 针对孤东油田注聚驱防砂井液量降低严重并且绕丝筛管砾石充填防砂井的提液效果普遍低于树脂滤砂管独立筛管防砂的反常现象,首先通过砾石层特性评价试验研究地层砂对砾石层侵入及机械物理堵塞机制,得到砾石层堵塞与砾砂中值比、泥质含量、流体黏度、产量、生产时间以及聚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关系。针对物理堵塞机制难以解释砾石充填和树脂滤砂管防砂堵塞现象的问题,开展普通石英砂与树脂涂敷砂的润湿性、沥青质吸附、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吸附机制与规律试验对比,提出注聚驱防砂井的物理化学复合堵塞机制。研究表明:物理堵塞主要发生在投产早期,堵塞程度随着流体黏度、泥质含量、产量、聚合物含量、砾砂比(GSR)增加而趋于严重;与树脂涂敷砂相比,石英砂充填层表面强亲水,其对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和胶质沥青质的表面吸附量远高于高渗滤涂敷砂,吸附量随着聚合物浓度增加以及石英砂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在注聚驱条件下,原本高孔高渗的石英砂充填层复合堵塞后的渗透率反而远低于高渗滤砂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砂介质 复合堵塞机制 砾石充填 沥青质吸附 聚合物吸附 聚合物驱 孤东油田
下载PDF
基于图像法的非均质砂土介质中水分饱和过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鹏锟 习伶宇 +4 位作者 覃维维 薛森 苏椿惠 项广树 刘汉乐 《地下水》 2021年第6期17-20,共4页
水分运移是当今水文地质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在农业农田灌溉、水利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本试验基于图像法,通过在室内建立二维砂槽模型并装填粗砂粗砂透镜体,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水分运移过程进行拍摄,并在试验后整... 水分运移是当今水文地质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在农业农田灌溉、水利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本试验基于图像法,通过在室内建立二维砂槽模型并装填粗砂粗砂透镜体,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水分运移过程进行拍摄,并在试验后整理和绘制锋面图,研究非均质砂土介质中水分的饱和过程中的分布规律和运移特征。研究表明中砂介质的入渗速度逐渐降低,粗砂透镜体的入渗速度逐渐增大,介质的非均质性会影响水分的运移,且介质的非均质性越大,水分运移波动越大,在粗砂透镜体和中砂介质的交界面附近水流会出现绕流,两者锋面线高差最大时约8~9 cm。水分运移还受到毛细力的作用,水分会向毛细管越多、孔隙越小的细颗粒方向优先运移,之后再填充粗砂透镜体。随着进行时间的增加,入渗速度降低。在粗砂透镜体和中砂介质的交界面非均质性较强,使得锋面线整体呈现“凹”型,但此阶段中砂介质的速度变化了0.044 cm/min,粗砂透镜体的速度变化了0.161 cm/min,在相同时间内,粗砂透镜体的入渗速度会快于中砂介质,说明粒径越大,渗透性越大,水分运移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法 二维砂槽 卵砾石粗砂透镜体 非均质多孔介质 水分运移
下载PDF
The air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gravel embankment in permafrost areas 被引量:4
8
作者 JIANG Fan LIU Shi WANG Haigang CHEN Huanzhu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4年第z1期142-151,共10页
A comparative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ransient temperature profile and pore-air velocities in horizontal rock block embankments are conducted using the "gravels model", in which the embankment is compose... A comparative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ransient temperature profile and pore-air velocities in horizontal rock block embankments are conducted using the "gravels model", in which the embankment is composed of stones and air, and the "porous media model" respectively. As the velocities from the "gravels model" directly reflect the true flow of air and winter-time convection, in this paper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computational results from the "gravels model"are superior to the "porous media model". In addition, the "gravels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flecting the effect of the dimensions and collocation of gravels upon the temperature fields.Therefore, the computation of the gravels embankment is mainly based on the gravels model.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 summer, a clockwise circulation of the pore-air extends throughout most of the embankment. However its motion is very weak that results in relatively straight horizontal isotherm lines. And heat transfer is mainly maintained through conduction. But in winter, the pore-air velocities are higher and multiple vortexes are formed in the embankment.Natural convection then becomes the dominant influence on the isotherm shapes within the embankment. The isotherms are complex and alternative upward and downward flowing plumes exist. The winter-time convection can further reduc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foundation soil beneath the gravel embankment.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the gravel dimensions within the embankment have been analyzed and compared in the gravels model. It shows that in winter, large stones, e.g. 200 mm, lead to stronger vortexes than those of small stones, say 60 mm. Consequently, the zone of low-temperature beneath the large-stone embankment extends deeper into the gr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frost gravel embankment numerical computation gravelS model POROUS media model.
原文传递
防砂井挡砂介质堵塞规律实验及堵塞程度定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19
9
作者 董长银 高凯歌 +3 位作者 周崇 智勤功 李怀文 张清华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1-360,共10页
防砂井挡砂介质堵塞造成降产已成为困扰油气井防砂的关键问题。已开展的大量堵塞规律研究主要涉及机理和定性描述,尚未形成可用的堵塞程度定量预测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广泛应用的砾石充填防砂条件下,利用挡砂介质堵塞评价驱替实... 防砂井挡砂介质堵塞造成降产已成为困扰油气井防砂的关键问题。已开展的大量堵塞规律研究主要涉及机理和定性描述,尚未形成可用的堵塞程度定量预测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广泛应用的砾石充填防砂条件下,利用挡砂介质堵塞评价驱替实验装置,进行了砾石层堵塞机理和规律实验,着重考察了砾石层堵塞渗透率比随驱替时间、砾砂中值比、流体流速、流体粘度、粘土含量、细质含量等生产条件的定量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首先拟合砾石充填层堵塞渗透率比随时间的定量关系,引入综合堵塞系数和单项堵塞系数表征各生产条件对堵塞规律的影响,然后拟合了堵塞系数与各生产参数的经验关系,整合得到一个根据防砂参数和生产条件预测砾石充填层堵塞程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定量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生产条件砾石层渗透率在投产早期下降较快,然后下降速度减缓并趋于基本不再变化,达到堵塞平衡状态。具体变化规律由防砂参数和生产条件控制。使用实际防砂井资料进行了模型应用案例分析,结果和规律与现场实际基本相符。该模型进一步修正后可用于防砂井动态产能预测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砂 砾石充填 挡砂介质 堵塞规律 堵塞程度 预测模型 堵塞实验
原文传递
储水式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的渗透系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海江 周绪旭 +2 位作者 周大强 潘仪凯 张旭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5-138,共4页
采用常水头和降水头渗透试验测定储水式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的种植介质层、碎石排水层(含过渡层和穿孔管)和中试装置(未种植植物)的渗透系数。结果表明,釆用常水头渗透试验测得种植介质的渗透系数为197mm/h、孔隙比为0.68,中试装置中种... 采用常水头和降水头渗透试验测定储水式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的种植介质层、碎石排水层(含过渡层和穿孔管)和中试装置(未种植植物)的渗透系数。结果表明,釆用常水头渗透试验测得种植介质的渗透系数为197mm/h、孔隙比为0.68,中试装置中种植介质的孔隙比为0.76、渗透系数预测值为406mm/h;采用降水头渗透试验测得中试装置的等效渗透系数为650mm/h,碎石排水层的渗透系数为19129mm/h。储水式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的等效渗透系数由种植介质的渗透系数主导控制,受碎石排水层的渗透系数影响甚小,但受碎石排水层的厚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水式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 渗透系数 种植介质 碎石排水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