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Landscape Pattern of Urban Green Space in Tianjin City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艳玲 郭鹏 马振兴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1年第1期25-27,30,共4页
Based on IKONOS satellite image in August of 2008,and by using GIS technique and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software FRAGSTATS,the paper analyzed landscape pattern of urban green space in Tianjin City from the aspects o... Based on IKONOS satellite image in August of 2008,and by using GIS technique and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software FRAGSTATS,the paper analyzed landscape pattern of urban green space in Tianjin City from the aspects of patch composition and level of category and landscape.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manymin-sized patches in Tianjin City while large patches occupied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area of green space.Green spaces were unbalanced in distribution and unreasonable in structure.It suggested adjusting the structure of urban green space,reducing the degree of landscape fragmentation,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and mid-sized green patches,so as to improv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green 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green space LANDSCAPE pattern TIANJIN CITY
下载PDF
Pattern Change of Urban Green Space in Beijing from 2000 to 2010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Biao LI Qingxu +1 位作者 XIE Gaodi SHI Yunt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7年第4期67-73,80,共8页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in Beijing, the vegetated surfac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replaced by impervious built surfaces. A clear recognition on the changes in green spaces pattern is vital for urban administrators...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in Beijing, the vegetated surfac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replaced by impervious built surfaces. A clear recognition on the changes in green spaces pattern is vital for urban administrators and planners to optimize the urban development areas and define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s. Based on the SPOT image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of urban green spaces within the sixth ring road of Beijing in 2000, 2005 and 2010,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urban green spaces in this area, by means of GIS techniques and landscape ecology metho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reen spaces in Beijing have decreased by 207 km2 from 2000 to 2010 at the expense of agricultural lands and waters.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some increases in urban forests and grasslands, it cannot compensate the rapid decrease of urban green spaces. The land cover types conversion occurred mainly in the areas between the fifth and sixth ring roads while the zones encircled by the fourth ring road had a little change. In addition, landscape metrics such as number of patches(NP) and shape index(SHAPE) increased, but the mean nearest-neighbor distance(MNN), aggregation index(AI) and patch cohesion index(COHESION) decreased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0-2010. Also green landscapes became considerably isolated and fragmented. The study disclosed the obvious changes of green space size, composition and layout in urban districts of Beijing City from 2000 to 2010, and highlighted that constru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should consider not only the geometric or aesthetic effect, but also the increase of vertical green volume and optimization of spatial layout to fully develop 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s of green sp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green space Landscape pattern metrics Land cover BEIJING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in Small Towns with Yifeng Township, Yancheng City as an Example
3
作者 孙新旺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09年第12期10-14,共5页
Taking the green space systems in Yifeng Township for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lanning principles of green space system in small tow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 It als... Taking the green space systems in Yifeng Township for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lanning principles of green space system in small tow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 It also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of stable ecological green space pattern of town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type green space and the planning ideas of green space system in small towns that can embody regional context and implement multifunctional compo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TOWNS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LANDSCAPE pattern Forest-type
下载PDF
运动公平视角下寒地城市绿地格局特征及优化研究--以哈尔滨为例
4
作者 侯韫婧 陈溪雨 +1 位作者 赵艺 许大为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3,共7页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慢性疾病频发,绿地作为公众运动健身重要场所在提高公共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意义。寒地冬季漫长,严寒气候极大程度限制了居民的户外运动,特别是工业属性较强的老城区,绿地格局先天劣势,加剧了运动不公平现象。基于...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慢性疾病频发,绿地作为公众运动健身重要场所在提高公共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意义。寒地冬季漫长,严寒气候极大程度限制了居民的户外运动,特别是工业属性较强的老城区,绿地格局先天劣势,加剧了运动不公平现象。基于运动公平视角,构建寒地城市绿地格局供需指标体系,评估绿地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利用基尼系数与人均绿地面积区位熵探寻季节分异下的绿地格局公平性。结果表明:(1)寒地城市绿地运动供需空间严重失衡,绿地格局耦合协调度较差,运动公平性差距悬殊,总体呈现西北好,东南差的分异特征;(2)西北部为原发展核心,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备;随着城市扩张,东南部成为新发展核心,但依旧以工业为导向,绿地建设不足,导致绿地分布极端,空间分异明显;(3)季节分异对运动公平产生不同结果,严寒气候增加了绿地可达的阻力,不平等性随着气温的下降而增加;由于缺少公共绿地,东南部在冬季面临更加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基于对关键指标的优化测算,优化更新寒地城市绿地格局,为落地环境干预健康的“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格局 运动公平 寒地城市 季节分异
下载PDF
城市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与植物群落碳汇效益优化研究
5
作者 王晶懋 王一凡 +2 位作者 张涛 范李一璇 孙婷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5,共9页
【目的】目前城市绿地已经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如何在城市有限绿地空间条件下实现“碳中和”目标,合理布局低碳绿地空间格局,科学配置植物群落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成为目前城市绿地碳汇效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方法】以西安市碑林区和沣西... 【目的】目前城市绿地已经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如何在城市有限绿地空间条件下实现“碳中和”目标,合理布局低碳绿地空间格局,科学配置植物群落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成为目前城市绿地碳汇效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方法】以西安市碑林区和沣西新城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域内街区单元的绿地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并分类,探索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与碳汇量化关系,并从平面布局和垂直结构两方面提出城市街区单元绿地碳汇效益的优化方法,并选取碳储量最低的单核心辐射型街区单元的3个绿地样方进行碳汇效益优化设计。【结果】总结出4种西安市典型城市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模式,明晰了碳储量分布特征以及绿地空间格局对碳储量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城市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碳汇效益优化方法,发现碳储量与斑块类型面积(CA)、景观形状指数(LSI)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聚集度(AI)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各类绿地空间格局碳储量大小为多核心辐射型>散点分布型或廊道穿越型>单核心辐射型,建议在单核心辐射型街区单元优化中增加植物群落层次结构,并增加高固碳植物种类及数量,提升样方内年固碳量。【结论】从中观尺度讨论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与植物群落碳汇效益之间的关系,使城市中小尺度绿地发挥应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探索街区单元绿地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与设计方法,为低碳绿地设计提供参考,提升城市街区单元内社区生活圈的人居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区单元 绿地空间格局 景观格局指数 碳储量 碳汇效益 植物群落设计 陕西西安
下载PDF
基于GIS的青岛市绿地景观生态格局与网络构建
6
作者 鲁敏 孙速速 +3 位作者 张晴晴 张俊峰 郭晓伟 高鑫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112,共10页
定量化研究绿地景观生态格局和网络构建能够为城市绿地系统和国土空间的科学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撑。研究基于无线电高空测候(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运用总体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和梯度分析方法,选取12个景观指数,对沿海城市—... 定量化研究绿地景观生态格局和网络构建能够为城市绿地系统和国土空间的科学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撑。研究基于无线电高空测候(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运用总体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和梯度分析方法,选取12个景观指数,对沿海城市——青岛市的绿地景观生态格局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两方面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斑块类型水平上,区域绿地以大型斑块为主且占优势地位,防护绿地以大中型斑块为主,二者虽空间分布不均匀,但生态效益较好;附属绿地以中小型斑块为主,缺乏大面积绿地建设,景观破碎度高但符合公众游憩需求;公园绿地以小型斑块为主且数量较少,在城区集中分布。景观水平上,城市绿地景观类型较齐全,但整体破碎度高,中部地区景观破碎度高,南部与中北部地区绿地类型多样,景观破碎度高且景观形状较复杂。在此基础上,进而分析了青岛城市绿地景观生态格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轴、三核、廊汇成网、节点密布”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优化与构建方案,以提高各类城市绿地连接度水平,发挥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城市绿地 景观生态格局 梯度分析 生态网络构建
下载PDF
山地城市国土空间碳排放格局与绿色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7
作者 刘亚丽 曹春霞 +1 位作者 张臻 况易 《城乡规划》 2024年第3期43-52,共10页
文章基于典型的山地城市国土空间与碳源、碳汇的对应关系,分析碳排碳汇时空变化格局与演变规律,厘清主要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建立山地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绿色指标体系与碳中和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重点领域指标梳理—综合指标库建立—... 文章基于典型的山地城市国土空间与碳源、碳汇的对应关系,分析碳排碳汇时空变化格局与演变规律,厘清主要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建立山地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绿色指标体系与碳中和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重点领域指标梳理—综合指标库建立—关键指标遴选—绿色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基于固碳增汇、降碳减排两大方向,融合空间指导性、低碳指向性、数据可量化性、典型代表性四大特性,聚焦空间绩效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源优化利用、生态环境管控四大领域,锚固生态、环境、开发、保护、创新、绿色、低碳、循环、交通、市政十个维度,构建山地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绿色指标体系,旨在将碳中和目标要求准确、完整、全面地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国土空间 碳排放格局 碳中和 绿色指标体系
下载PDF
重庆市绿色空间景观格局与PM_(2.5)浓度时空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苟爱萍 李皖新 王江波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7,共13页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探究绿色空间景观格局对PM_(2.5)浓度的影响,有助于通过调整绿色空间格局降低PM_(2.5)浓度。以重庆市198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PM_(2.5)浓度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通过景观格局指...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探究绿色空间景观格局对PM_(2.5)浓度的影响,有助于通过调整绿色空间格局降低PM_(2.5)浓度。以重庆市198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PM_(2.5)浓度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通过景观格局指数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绿色空间景观格局及PM_(2.5)浓度变化特征,再通过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研究绿色空间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对PM_(2.5)浓度的影响及其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①重庆市PM_(2.5)浓度从1980年至2010年逐渐上升,2010年至今逐渐降低;同时,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聚集特征,主要显示为东部低-低聚集、西部高-高聚集的特征。②林地、草地和耕地的面积指数(TA)、斑块密度指数(PD)和斑块连接度指数(COHESION)与PM_(2.5)浓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林地面积指数呈负影响,耕地、草地面积指数呈正影响;林地、草地斑块密度指数呈正影响,耕地斑块密度指数呈负影响;林地、草地和耕地斑块连接度指数均呈负影响。③主城都市区内,草地面积指数和耕地斑块密度指数对PM_(2.5)浓度的负影响较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内,林地聚合度指数(AI)、斑块密度指数和斑块连接度指数以及耕地面积指数对PM_(2.5)浓度的影响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空间 景观格局指数 消减效应 PM_(2.5)浓度 空间自相关分析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时空异质性 重庆
下载PDF
城市绿色空间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畅 张晓瑞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随着中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逐渐增加,生态环境压力及土地利用压力逐渐涌现,如何使城市绿色空间用地有效利用并发挥其重要生态效益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城市绿色空间作为城市存量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 随着中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逐渐增加,生态环境压力及土地利用压力逐渐涌现,如何使城市绿色空间用地有效利用并发挥其重要生态效益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城市绿色空间作为城市存量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在综合分析梳理城市绿色空间理论基础上,从城市景观生态格局和公共健康两大关键问题出发,通过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分析,系统梳理了城市绿色空间的应用研究情况。现有理论和技术方法不足表现为未能充分实现多学科融合,与数字技术景观等前沿涉及较少。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应从空间规划、数字技术及定量研究深入展开,完善绿色空间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空间 景观格局 公共健康 城市生态 定量研究
下载PDF
近35年来新疆城市扩张及绿地格局演变的时空特征
10
作者 王超 武威威 钱雨果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4期132-138,共7页
城市扩张会导致绿地面积减少和生态功能退化,尤其在干旱缺水的新疆城市,该矛盾更加突出,亟须开展城市扩张与绿地格局演变的定量研究。文章利用遥感数据,通过量化1985—2020年新疆整体、兵团城市、非兵团城市的不透水地表面积和占比的变... 城市扩张会导致绿地面积减少和生态功能退化,尤其在干旱缺水的新疆城市,该矛盾更加突出,亟须开展城市扩张与绿地格局演变的定量研究。文章利用遥感数据,通过量化1985—2020年新疆整体、兵团城市、非兵团城市的不透水地表面积和占比的变化、绿地面积和占比的变化,以及绿地破碎度的变化,分析1985—2020年的新疆城市扩张与绿地格局演变特征,探究兵团城市和非兵团城市的发展差异,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35年来新疆城市不透水面积持续增加,由379.89 km^(2)增长至4 947.60 km^(2);绿地面积从40.88万km^(2)下降到39.31万km^(2),且绿地破碎度先降后升。2)兵-地融合发展加速了区域的城市扩张,尤其加快了非兵团城市的扩张;3)35年来非兵团城市绿地面积持续下降,而兵团城市在2010年前绿地面积持续上升,2010—2020年绿地面积快速下降。未来新疆的兵-地融合发展需要更加关注绿地建设,实现区域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兵-地融合 绿地格局 区域差异
下载PDF
沿黄城市蓝绿空间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以泰安市为例
11
作者 张芳源 贾艳艳 郑海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5,共8页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景观指数、景观动态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沿黄城市泰安市蓝绿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20 a泰安市蓝绿空间规模整体呈减少趋势,动态度为-0.41%,面积减少131.24 km 2,但呈...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景观指数、景观动态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沿黄城市泰安市蓝绿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20 a泰安市蓝绿空间规模整体呈减少趋势,动态度为-0.41%,面积减少131.24 km 2,但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前10 a变化剧烈,动态度为-0.82%,后10 a动态度仅为0.005%。2)2000-2020年,蓝绿空间景观格局指数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各指数在前10 a的变化程度更大;类型水平上,绿色空间和蓝色空间的景观形状整体趋于规则、均有连片发展趋势,但绿色空间的景观形状更复杂、分布离散度更大;景观水平上,蓝绿空间破碎度呈减弱趋势,但景观连通性下降、景观异质性增强。3)地理探测分析表明,社会经济因素是蓝绿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生产总值、人口密度、第一与第二产业产值等社会经济因素对蓝绿空间变化的解释力显著大于高程等自然因素。研究认为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加强对国土空间的科学管控,应加强泰安市蓝绿空间的完整性、连通性保护。该研究为泰安市蓝绿空间优化与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景观格局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黄河沿线城市
下载PDF
城市空气污染物与景观园林绿地格局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李娜 万婧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8期151-156,共6页
研究城市空气污染物与景观园林绿地格局的相关性,从而指出相应的景观园林绿地格局优化途径。通过收集11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的日平均污染物数据,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从景观、类型、斑块三个尺度水平分析了4个景观格局指数与颗粒物、二氧... 研究城市空气污染物与景观园林绿地格局的相关性,从而指出相应的景观园林绿地格局优化途径。通过收集11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的日平均污染物数据,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从景观、类型、斑块三个尺度水平分析了4个景观格局指数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关系。绿地面积占比、形状及连通性与污染物浓度负相关,而绿地斑块形状复杂性则正相关。当绿地面积占比达到7级时,相关性最强。因此,优化途径包括增加绿地面积,优化绿地形状,降低斑块形状复杂性,提高绿地连通性,并适当增加绿地比例,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气污染物 斑块 景观园林绿地格局 相关性
下载PDF
城市蓝绿空间对热岛的温度影响分析
13
作者 李泓伯 吴宗霖 +2 位作者 刘帅 宁静 王蕾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8期5-9,共5页
为研究蓝绿空间与城市热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以哈尔滨主城区为研究区,以城市热岛作为研究对象,从降温幅度及降温范围两个方面探究蓝绿空间对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构建了蓝绿空间热环境拟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蓝绿空间对四周... 为研究蓝绿空间与城市热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以哈尔滨主城区为研究区,以城市热岛作为研究对象,从降温幅度及降温范围两个方面探究蓝绿空间对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构建了蓝绿空间热环境拟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蓝绿空间对四周温度的影响可通过六次多项式进行表示;(2)蓝绿空间的下垫面类型、面积、景观指数等指标会在不同程度影响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热岛效应 温度影响 景观格局指数
下载PDF
高密度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对PM_(2.5)/O_(3)的多尺度影响
14
作者 马西娜 李金铭 +1 位作者 王梦媱 安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为探究高密度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对于PM_(2.5)浓度与O_(3)浓度的尺度效应,分析西安市高密度城区范围,选取边界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LSI)、面积加权形状指数(SHAPE_AM)和平均形状指数(SHAPE_MN)共4个景观格局指数衡量绿地景观格局,爬取2... 为探究高密度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对于PM_(2.5)浓度与O_(3)浓度的尺度效应,分析西安市高密度城区范围,选取边界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LSI)、面积加权形状指数(SHAPE_AM)和平均形状指数(SHAPE_MN)共4个景观格局指数衡量绿地景观格局,爬取2020—2021年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大气监测数据,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多尺度下高密度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对PM_(2.5)和O_(3)的时空分布特征、绿地景观格局特征和PM_(2.5)浓度、O_(3)浓度与景观格局指数的多尺度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景观格局在夏季对于PM_(2.5)浓度、在春季对于O_(3)浓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在高密度城区内较小尺度的绿地上优化景观格局对PM_(2.5)与O_(3)浓度影响更有效.由此提出的绿地优化策略可为城市高密度城区多尺度绿地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高密度城区 多尺度效应 绿地景观格局 PM_(2.5) O_(3)
下载PDF
超大城市楔形绿地空间规划及综合效益发挥探讨——以上海浦东张家浜楔形绿地为例
15
作者 黄卓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249-251,共3页
楔形绿地作为超大城市重要的生态空间类型,是锚固城市生态安全、提升市民游憩休闲品质、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手段。上海浦东张家浜楔形绿地规划总面积约14.5km~2,是上海开发时间最早、规模体量最大、完成度最高的楔形绿地之一,其规划设... 楔形绿地作为超大城市重要的生态空间类型,是锚固城市生态安全、提升市民游憩休闲品质、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手段。上海浦东张家浜楔形绿地规划总面积约14.5km~2,是上海开发时间最早、规模体量最大、完成度最高的楔形绿地之一,其规划设计理念在同类项目中具有代表性,其建设经验和综合效益值得研究。回顾了上海楔形绿地空间规划历程,并通过深入剖析张家浜楔形绿地的规划目标、功能定位、场地特征、生态设计特色和关键技术,进而阶段性评估其建成效果和综合效益,据此全方位、系统性地探讨超大城市楔形绿地实践的经验与挑战,以此为后续同类项目的实施提供实务参考和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绿地 空间格局 规划建设 综合效益 张家浜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淄博主城区总体城市设计
16
作者 李鹏 张小平 廖清华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92-96,共5页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形势日益严峻,低碳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将“双碳”目标融入总体城市设计方法体系,成为新时期规划师亟需思考的关键问题.结合淄博市主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从“山-水-城”共生的低碳空间格局、多中心组团式的低碳...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形势日益严峻,低碳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将“双碳”目标融入总体城市设计方法体系,成为新时期规划师亟需思考的关键问题.结合淄博市主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从“山-水-城”共生的低碳空间格局、多中心组团式的低碳城市形态、公交和慢行导向的低碳出行体系、高碳汇的绿色空间网络四个方面构建低碳导向下总体城市设计框架及策略.研究可以为低碳发展时期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提供方法及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总体城市设计 低碳空间格局 低碳出行 绿色空间网络
下载PDF
基于GF-2和MSPA的绿地空间格局分析
17
作者 裴婷婷 朱玉泉 +1 位作者 陈朔 陈小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7期58-61,共4页
绿地形态特征对其生态和文化功能发挥有一定影响。本文基于高分二号(GF-2)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ArcGIS 10.7和ENVI 5.1软件支持下,构建了TY市绿地信息数据库,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分析了研究区绿地格局特征,探讨绿地核心区... 绿地形态特征对其生态和文化功能发挥有一定影响。本文基于高分二号(GF-2)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ArcGIS 10.7和ENVI 5.1软件支持下,构建了TY市绿地信息数据库,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分析了研究区绿地格局特征,探讨绿地核心区、孤岛区、环岛区、孔隙区、边缘区、桥接区和支线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研究区绿地空间布局有待优化,特大型绿地斑块和大型绿地斑块数量相对较少,中小型斑块数量多,破碎化现象严重。核心区多以公园为主,孤岛区以居住区绿地和附属绿地为主,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连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针对该市绿地结构现状和空间布局实际情况,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进一步优化绿地空间布局和结构,充分利用城市水系,发展带状绿地,充分利用口袋公园建设契机,以丰富居民的休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格局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 形态分析
下载PDF
日照市绿色空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18
作者 黄欣怡 李超 +1 位作者 聂绍楠 赵怡钧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期128-131,共4页
以山东省日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日照市1990—2020年4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使用Landsat-TME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各期数据的遥感解译,通过ArcGIS、转移矩阵模型,从日照市绿色空间格局动态特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动态度分析、空间转移特征... 以山东省日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日照市1990—2020年4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使用Landsat-TME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各期数据的遥感解译,通过ArcGIS、转移矩阵模型,从日照市绿色空间格局动态特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动态度分析、空间转移特征三个方面对日照市1990—2020年绿色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日照城市群空间类型在总体上呈现绿色空间缩减,非绿色空间扩张的趋势。(2)土地利用类型总体上变化较大,其中变化较大的有建设用地和灌草等。绿色空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不仅对日照市绿色空间的总体水平和动态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同时有助于各级政府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绿色空间保护和经济发展措施,对促进日照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空间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日照市
下载PDF
北京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区域蓝绿空间景观格局及降温效应评估
19
作者 宋加颖 孟丹 +3 位作者 冯鹏 刘勇洪 胡非凡 李小娟 《园林》 2024年第4期86-94,共9页
科学评估北京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区域建设不同阶段景观格局和热环境,对其今后的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外围规划为基准稍作调整作为研究区,选取2016年、2018年、2020年和2022年共4期资源三号遥感影像数据,... 科学评估北京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区域建设不同阶段景观格局和热环境,对其今后的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外围规划为基准稍作调整作为研究区,选取2016年、2018年、2020年和2022年共4期资源三号遥感影像数据,以及Google Earth Engine(GEE)中4年6月1日-9月30日的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通过面向对象分类、地表温度反演、相关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不同时期的蓝绿空间景观格局以及蓝绿空间的降温效应。结果表明:(1)2016-2022年,研究区蓝空间的面积占比在保持稳定的同时逐渐增加,绿空间的面积占比先减少后增加;(2)2016-2022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区域蓝绿空间景观格局中各斑块类型在景观中的分布越来越均衡;(3)2016-2022年间,地表温度均值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变化,蓝空间的地表温度最低,其次是绿空间,蓝空间和绿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温的作用;(4)提高聚集度、减少人类活动的割裂程度、减小空间破碎度均可提升蓝绿空间的降温效应。总体而言,北京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区域建设使得蓝绿空间面积增加,景观格局分布更加均衡,蓝绿空间的降温效果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蓝绿空间 景观格局 热环境 北京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区域 降温效应
下载PDF
公园城市理念下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策略——以成都109仓库为例
20
作者 刘佳明 唐琦 +1 位作者 高爽 杨金洁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7期166-170,共5页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各种问题开始涌现。公园城市理念是关于城市建设发展的新理念,公园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工业遗产作为城市中的重要一环,对其保护与更新具有重要意义。在公园城市理念指导下,本研究以成都109仓库为研...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各种问题开始涌现。公园城市理念是关于城市建设发展的新理念,公园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工业遗产作为城市中的重要一环,对其保护与更新具有重要意义。在公园城市理念指导下,本研究以成都109仓库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其现状问题,从与文化共生、与城市共融、与居民共享三个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城市文化廊道,协调城市空间格局,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与构建城市绿色空间网络等方式,期望建立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理论体系,进一步探索工业遗产与城市和谐共存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工业遗产 保护与更新 空间格局 绿色空间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