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瘀毒理论探究带状疱疹诊疗思路
- 1
-
-
作者
王新月
李忻红
-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出处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166-170,共5页
-
基金
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1号)。
-
文摘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突然出现红斑、继而迅速出现簇集性水疱,皮损沿着某一神经走行呈带状分布,且位于身体一侧,并伴明显的神经痛,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中医学对于本病早有认识,称本病为“蛇串疮”“缠腰火丹”或“火带疮”等。中医认为:外毒侵袭,湿毒内生,气血瘀滞,阻于经络,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基于“瘀毒理论”在带状疱疹中的重要性,选取清热解毒法,以祛除体内火热毒邪,运用活血化瘀法,以消散局部瘀血,同时兼顾扶正祛邪之法,为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提供理论依据及诊疗思路。
-
关键词
蛇串疮
瘀毒理论
治疗
-
Keywords
snake string sores
Theory of blood stasis and toxin
Treat
-
分类号
R27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
-
题名清营化瘀颗粒治疗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 2
-
-
作者
梁志强
李骥
赵诚
曹烨民
奚九一
-
机构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科
-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2期52-54,共3页
-
基金
上海市卫计委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资助项目(ZY3-JSFC-2-1013)
-
文摘
目的观察清营化瘀颗粒治疗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清营化瘀颗粒,对照组予通塞脉片。两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相关生化指标(WBC、TNF-α、CRP、IL-6)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和8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TNF-α、CRP、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TNF-α、CRP、IL-6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清营化瘀颗粒治疗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满意,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节"炎症-凝血网络",促进静脉血栓溶解和再通。
-
关键词
血栓性浅静脉炎
青蛇毒
急性期
清营化瘀颗粒
血热壅滞
凝血-炎症网络
-
Keywords
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
green-blue snake toxin sore
acute phase
"Qingying Huayu Granule"
blood stasis
coagulation and inflammation network
-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
-
题名静脉炎膏方治疗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8
- 3
-
-
作者
李光宗
杨宝钟
郑宏
金潇
张凡帆
庞鹤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外四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实验中心
-
出处
《北京中医药》
2018年第2期139-142,共4页
-
基金
2010年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20100013110001)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2015-JYB-JSMS115)
-
文摘
目的观察静脉炎膏方治疗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予静脉炎膏方,对照组予脉络舒通颗粒,2组疗程均为14 d,疗程结束后比较相关炎症指标(WBC、TNF-α、h CRP、IL-1β、IL-6)、血栓治疗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22%,对照组为88.8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NF-α、hs-CRP、IL-1β、IL-6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CRP、IL-1β、IL-6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炎膏方可通过调节hs-CRP、IL-6、TNF-a等机制治疗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满意。
-
关键词
血栓性浅静脉炎
青蛇毒
急性期
膏方
气血血瘀
湿毒阻络
-
Keywords
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
green-blue snake toxin sore
acute phase
herbal paste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dampness and toxin blocking the collaterals
-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
-
题名从古籍角度论蛇串疮毒邪致病学说
被引量:8
- 4
-
-
作者
程宏斌
伍景平
尹思思
冯今虹
-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出处
《四川中医》
2020年第3期37-39,共3页
-
基金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编号:2014B04B),二味拔毒散结合火针加艾灸优化治疗蛇串疮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
文摘
古人对蛇串疮的论述较多,其病因病机的论述颇为丰富。针对目前教科书将本病归纳为三型辨证治疗遇到的问题,本人曾经查阅大量古籍,从古籍角度论述了蛇串疮的病因病机,将其归纳为染毒论、火毒炽盛论、三因分治论、毒邪入心论的发病学说。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毒邪致病贯穿蛇串疮发病的始终,本文从毒邪角度、从古籍角度论述其发病学说。
-
关键词
古籍
蛇串疮
毒邪
致病学说
-
Keywords
Ancient books
snake-like sores
Pathogenic toxin
Pathogenic theory
-
分类号
R275
[医药卫生—中医皮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