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
作者 刘丽娜 王淑强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24年第3期30-43,共14页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变暖、生态失衡,产生技术、经济、社会等问题,是最突出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被认为与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增加有关。青藏高原面积整体有308万平方公里,其中在我国的部分是25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领土面积的1/3~1/...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变暖、生态失衡,产生技术、经济、社会等问题,是最突出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被认为与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增加有关。青藏高原面积整体有308万平方公里,其中在我国的部分是25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领土面积的1/3~1/4。因此,深刻了解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知识图谱理论,运用CiteSpace等软件对1900~2023年青藏高原GHG(Greenhouse Gas)排放的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和内容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排放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是青藏高原GHG排放的关键内容。研究热点的演化趋势大致分为5个时期:1999~2002年期间主要在青藏高原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2003~2005年间关注青藏高原各种植被类型有机碳库与GHG排放源,同时更加关注甲烷的排放模型估算研究。2006~2009年间,气候变化成为本区域GHG排放研究的重要因素,碳的概念有所扩展,先后出现了温室气体、氧化亚氮、气溶胶和黑炭等。2010~2016年间,从微观层面对不同类型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气候因素与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氧化亚氮)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正在进行。2017到目前,青藏高原GHG排放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多维度调研多年冻土区域温室气体排放和碳足迹影响机制与碳减排方法,创建温室气体排放概念模型及其检验方法,分析生命周期评估法与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其中青藏高原碳氮循环中CH4的吸收与排放机制与估算研究是重中之重。未来青藏高原GHG排放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冻土区域和各类湿地与水系,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三个方面:(1)与GHG排放研究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包括青藏高原整体碳储量及其动力学、GHG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2)冻土融化和甲烷排放对气候变暖反馈作用机制;(3)人类活动与精准化、差异化GHG减排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温室气体 排放 可视化
原文传递
Fe^(3+)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氮元素迁移转化及N_2O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浩 闫玉洁 +3 位作者 谢慧君 贾文林 胡振 张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92-1398,共7页
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不同浓度的Fe3+对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SND)过程中氮元素迁移转化去除和N2O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系统中Fe3+浓度为20 mg·L-1时可以提高系统对... 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不同浓度的Fe3+对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SND)过程中氮元素迁移转化去除和N2O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系统中Fe3+浓度为20 mg·L-1时可以提高系统对氮的去除率,而60 mg·L-1的Fe3+则会对其产生抑制效果.并且,高浓度的Fe3+会刺激SND过程中N2O的释放,N2O转化率也有所提高.这主要是因为:1高浓度的Fe3+会导致污泥脱氢酶活性降低,使得NO-2在好氧阶段大量累积;2高浓度的Fe3+减少了SND过程前置厌氧阶段胞内聚合物(polyhydroxybutyrate,PHB)的含量,使得后续反硝化过程碳源减少.Fe3+对SND过程中总磷的去除有促进作用,并且Fe3+浓度越高,总磷去除率越高,这主要是因为Fe3+的存在使系统中发生了化学除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 氮元素迁移转化 N2O FE^3+ 温室气体
原文传递
Systematical strate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the generated wastes and greenhouse gases in China
3
作者 Jingbo GUO Fang MA +2 位作者 Yuanyuan QU Ang LI Liang WANG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71-279,共9页
关键词 wastewater treatment solid waste greenhousegases systematical strategies
原文传递
高分五号卫星大气参数探测综述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良富 尚华哲 +10 位作者 范萌 陶金花 胡斯勒图 张莹 王红梅 程良晓 张欣欣 伟乐斯 李明阳 邹铭敏 刘冬冬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17-1931,共15页
高分五号卫星搭载了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主要温室气体探测仪、大气多角度偏振探测仪、大气环境红外甚高分辨率探测仪、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和全谱段光谱成像仪共6台载荷,对全球环境监测及中国大气气溶胶、臭氧、二氧化硫、... 高分五号卫星搭载了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主要温室气体探测仪、大气多角度偏振探测仪、大气环境红外甚高分辨率探测仪、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和全谱段光谱成像仪共6台载荷,对全球环境监测及中国大气气溶胶、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烷和云等多个环境与气象综合监测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了解高分五号卫星任务的大气监测内容,本文对高分五号卫星其中的4个大气探测载荷特征和数据处理算法进展进行了总结,涉及各个载荷参数信息、算法介绍和产品初步结果等相关内容。高分五号卫星是中国专门用于大气环境监测任务的遥感卫星,随着后续卫星的发射升空,将对中国乃至全球大气环境监测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高分五号 DPC(Directional Polarization Camera) EMI(Environment Monitoring Instrument) GMI(Greenhouse-gases Monitoring Instrument) AIUS(Atmospheric Infrared Ultraspectral Sen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