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鲜水河构造带隧道高地应力区岩爆特性分析
1
作者 冯涛 蒋良文 +3 位作者 袁东 林之恒 孟少伟 陈宇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78,85,共6页
研究目的:青藏高原持续隆升,导致鲜水河构造带及邻区高地应力特征突出,地应力场极其复杂,研究高地应力的孕灾特征有助于隧道岩爆的风险防控,特别是时滞型岩爆的孕灾和致灾机理的研究。本文阐述鲜水河构造带地貌、地层岩性、构造及地应... 研究目的:青藏高原持续隆升,导致鲜水河构造带及邻区高地应力特征突出,地应力场极其复杂,研究高地应力的孕灾特征有助于隧道岩爆的风险防控,特别是时滞型岩爆的孕灾和致灾机理的研究。本文阐述鲜水河构造带地貌、地层岩性、构造及地应力场特征的孕灾总体认识,通过对该区域隧道近10 km约1300次岩爆统计,从发生概率、等级、埋深、位置、时间、距离等多角度研究岩爆特征,对发生的5次时滞型岩爆和隧道时效性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展望后续岩爆研究的重点。研究结论:(1)鲜水河构造带及邻区受高地应力影响,隐伏小微构造发育且无规律,为岩爆创造了特殊的孕灾环境,岩爆发生的随机性大;(2)该区域隧洞岩爆等级以轻微岩爆为主,具有“分区破裂”和脆性变形特征,时滞型岩爆一定程度上具有“继承性”;(3)建议加强沟谷应力场低埋型岩爆和滞后型岩爆或硬岩潜在时效破坏的监测研究;(4)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高地应力环境下岩爆预测和防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构造带 深埋隧道 高地应力特征 时滞型岩爆 施工岩爆特征 风险防控
下载PDF
山东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事故区域应力背景与防控研究
2
作者 孟静 张鹏 +4 位作者 王继明 丰成君 范玉璐 戚帮申 孙明乾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3-486,共14页
矿山巷道、交通隧道等地下硐室围岩稳定与岩体所处区域地应力环境息息相关。分析区域深部地应力与地下硐室走向、形状等因素的关系,有助于提前规避硐室开挖风险。文章以山东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事故为背景,通过地应力测量与监测... 矿山巷道、交通隧道等地下硐室围岩稳定与岩体所处区域地应力环境息息相关。分析区域深部地应力与地下硐室走向、形状等因素的关系,有助于提前规避硐室开挖风险。文章以山东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事故为背景,通过地应力测量与监测工作,初步揭示了山东西部地壳浅表层现今地应力环境,结合龙郓煤业矿区附近现今地应力场特征,探讨此次冲击地压事故产生的区域应力背景,并从地应力角度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测量深度范围内主应力大小总体上与深度成正比线性关系,最大水平主应力值为3.48~20.76 MPa,随深度增加梯度为0.0182 MPa/m;最小水平主应力值为3.44~14.95 MPa,随深度增加梯度为0.0130 MPa/m;区内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为北东43°~89°,平均方位为北东75°;地壳浅表层构造作用以水平构造作用为主,但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向垂直构造作用转变;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事故的诱发机制主要是垂向应力大于水平主应力,现今处于拉张应力环境,尤其是巷道走向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建议龙郓煤业巷道轴线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夹角为60°~90°,同时巷道顶板可以采用拱形顶板,确保巷道岩体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西部 冲击地压 地应力测量与监测 地应力场特征 岩体稳定性
下载PDF
厚硬顶板地面水力压裂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
3
作者 姜国成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6-223,共8页
为了解决孟村煤矿冲击地压难治理的问题,开展孟村煤矿401盘区地面水平井分段水力压裂防冲实践,并基于“动静载荷叠加诱发机理”分析了401102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综合考虑关键层判别、覆岩结构、关键层物理力学性质、赋存特点及能量... 为了解决孟村煤矿冲击地压难治理的问题,开展孟村煤矿401盘区地面水平井分段水力压裂防冲实践,并基于“动静载荷叠加诱发机理”分析了401102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综合考虑关键层判别、覆岩结构、关键层物理力学性质、赋存特点及能量释放规律等因素,确定401102工作面厚硬顶板地面压裂的目标层位,确定了2口水平井的布置位置,并对水平井井身结构参数、压裂方案、压裂参数设计等技术参数进行研究,通过对比421102工作面在压裂区域及非压裂区域的支架监测数据对地面压裂技术的防冲卸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工作面进入地面压裂区域支架压力低、来压规律不明显,支架工作阻力平稳,顶板未产生强烈动载,说明地面压裂对目标岩层起到了较好的卸压效果,保障了421102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地面水平井 支架工作阻力 动静载叠加 灾害防治
下载PDF
深井高应力浸水孤立煤体蠕变失稳型冲击地压机理研究
4
作者 方略 朱斯陶 +6 位作者 李士栋 王方方 孔震 周广飞 袁腾飞 钟磊磊 彭广林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117,共8页
以赵楼煤矿七采区南部水仓联络巷冲击显现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了高应力浸水孤立煤体蠕变失稳型冲击地压机理。浸水孤立煤体承载应力主要呈现从“双峰”形到“马鞍”形再到“平台”形最后到“单峰”形的... 以赵楼煤矿七采区南部水仓联络巷冲击显现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了高应力浸水孤立煤体蠕变失稳型冲击地压机理。浸水孤立煤体承载应力主要呈现从“双峰”形到“马鞍”形再到“平台”形最后到“单峰”形的蠕变演化规律;基于burgers模型,引入了含水损伤变量,建立了孤立煤体弹性区集中应力估算力学模型,揭示了高应力浸水孤立煤体蠕变失稳型冲击机理:孤立煤体在水仓积水的不断弱化作用下,强度逐渐降低直至残余强度,其承载能力也随之下降,导致应力集中由塑性区向弹性区转移,当弹性区承载集中应力超过其失稳阈值时,容易诱发冲击地压;提出了高应力浸水孤立煤体蠕变失稳型冲击的防治对策:降低孤立煤体平均承载应力,增加孤立煤体综合抗压强度,必要时针对孤立煤体附近的巷道进行充填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高地应力 浸水孤立煤体 蠕变失稳 应力分布
下载PDF
厚硬顶板地面水力致裂防治冲击地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飞 马文涛 +4 位作者 亢晓涛 焦伟 尚楠 马江鹏 马宏源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64,共6页
针对深部煤矿仅采用局部卸压措施难以有效消除顶板型冲击地压难题,分析了厚硬顶板动静载荷叠加诱冲原理,提出了地面水力压裂改造顶板力源结构防治冲击地压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家坡矿4107工作面开采及地质条件,进行地面水力压裂厚硬... 针对深部煤矿仅采用局部卸压措施难以有效消除顶板型冲击地压难题,分析了厚硬顶板动静载荷叠加诱冲原理,提出了地面水力压裂改造顶板力源结构防治冲击地压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家坡矿4107工作面开采及地质条件,进行地面水力压裂厚硬顶板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厚硬顶板悬而不垮提供静载荷基础,突然破断提供动载荷增量,动静载荷叠加突破临界载荷诱发冲击启动;采取地面水力压裂致裂厚硬顶板,地层在压裂液压力的作用下能够大范围破裂,地面压裂缝长301~332 m,缝高50~58 m,缝宽50~60 m;通过人造解放层,降低厚硬顶板的强度和完整性,长梁变短梁,大块变小块。可见,地面水力压裂技术致裂顶板,降低了巷道围岩应力集中程度,保障了工作面顺利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硬顶板 力源结构 地面压裂 源头治理 冲击地压
下载PDF
水压致裂地应力测试在山区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6
作者 唐辉 张瑞松 孙凯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465-470,共6页
深埋隧道的线路布设和围岩稳定性受制于地应力条件。水压致裂法是目前普遍使用且成熟的深埋隧道地应力测试方法。通过采用水压致裂法对华东山区某隧道原位地应力进行测试,取得了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等力学参数,分析了地应力特征,为隧... 深埋隧道的线路布设和围岩稳定性受制于地应力条件。水压致裂法是目前普遍使用且成熟的深埋隧道地应力测试方法。通过采用水压致裂法对华东山区某隧道原位地应力进行测试,取得了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等力学参数,分析了地应力特征,为隧道线路布设和围岩岩爆预测提供数据支撑。研究表明:隧道水平主应力随埋深线性增加,地应力类型由浅到深分别发育逆冲型应力和走滑型应力2种应力类型,隧道埋深处最大水平主应力的优势方向与区域地质构造应力方向一致,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走向夹角小于最优夹角,对围岩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围岩岩爆风险整体上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研究隧道埋深处围岩可能有轻微岩爆现象,应采取相关措施及时释放围岩地应力,以保证施工安全。研究结果对今后山区油气管道、交通运输等工程建设的勘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水压致裂法 地应力 围岩岩爆
下载PDF
碎裂挤压兼岩层弯折型大变形隧道研究
7
作者 李政辉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2期157-159,共3页
依托西南山区某铁路隧道的建设过程,系统研究总结了在水平缓倾岩层中修建隧道,受高地应力影响而产生大变形的作用机理及应对措施,结论表明:高地应力环境下近水平、中薄层和软硬相间岩层的弯曲变形是产生大变形病害的主要原因;碎裂挤压... 依托西南山区某铁路隧道的建设过程,系统研究总结了在水平缓倾岩层中修建隧道,受高地应力影响而产生大变形的作用机理及应对措施,结论表明:高地应力环境下近水平、中薄层和软硬相间岩层的弯曲变形是产生大变形病害的主要原因;碎裂挤压兼岩层弯折型大变形表现为岩性以硬质砂岩为主,岩石的强度较高、节理发育,与强度较低的薄层页岩互层,围岩岩体的整体强度较低,且由于岩层产状近水平,岩层的破坏表现出弯曲折断的特征;针对该隧道水平缓倾岩层,由高地应力引起的弯曲变形,采取加大仰拱矢跨比、设置全环钢架、设置全环长锚杆、二次衬砌全环配置钢筋等措施,能有效地防止隧道出现变形、底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缓倾 高地应力 岩爆 大变形
下载PDF
用Burst技术改善CINRAD/SA天气雷达相位噪声 被引量:1
8
作者 邵楠 秦建峰 步志超 《气象科技》 2019年第2期201-206,共6页
为了改善系统相位噪声及地物杂波抑制能力,对国内部分CINRAD/SA天气雷达实施了Burst技术改造,以减少和消除发射信号相位抖动的影响。为了检验CINRAD/SA天气雷达在Burst技术改造后相位噪声及地物杂波抑制能力的改善效果,采用理论分析、... 为了改善系统相位噪声及地物杂波抑制能力,对国内部分CINRAD/SA天气雷达实施了Burst技术改造,以减少和消除发射信号相位抖动的影响。为了检验CINRAD/SA天气雷达在Burst技术改造后相位噪声及地物杂波抑制能力的改善效果,采用理论分析、性能测试和回波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性能进行了测试。检验结果表明,Burst技术改造后CINRAD/SA天气雷达系统的相位噪声降低约0.05°,地物杂波抑制能力提高到55dB以上,相位噪声及地物杂波抑制能力改善较明显,可作为其他型号天气雷达技术改造的良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st技术 天气雷达 相位噪声 地物杂波抑制
下载PDF
微震监测技术在冬瓜山铜矿地压灾害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9
作者 刘翔 张君 杨素俊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4期170-173,共4页
冬瓜山铜矿井下岩爆灾害突出,特别是在回采矿柱时极易诱发顶板冒落,给矿山的地压灾害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挑战。结合冬瓜山铜矿岩爆灾害特征,选定监测区域开展微震监测系统台网设计,提出了基于三维可视化模型空间分区定量化分析岩爆灾害活... 冬瓜山铜矿井下岩爆灾害突出,特别是在回采矿柱时极易诱发顶板冒落,给矿山的地压灾害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挑战。结合冬瓜山铜矿岩爆灾害特征,选定监测区域开展微震监测系统台网设计,提出了基于三维可视化模型空间分区定量化分析岩爆灾害活动的方法。通过对微震数据的时空分布特点、微震事件活动与生产活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到了岩爆灾害控制的有效措施,如调整作业面绕开应力集中区域,优化爆破参数降低对围岩的扰动,及时充填以及提前对危险区域加强支护措施等。通过微震监测技术可以及时掌握岩爆灾害状况,进而为地压灾害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地压灾害 微震监测 定量分析 安全管理
下载PDF
陕西煤矿冲击地压发生规律与分类防治
10
作者 潘俊锋 刘少虹 +3 位作者 马文涛 夏永学 王书文 冯美华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5,共11页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区域不断向西部以及深部转移,西部地区冲击地压矿井数量呈井喷式增长。陕西省作为煤炭大省,煤炭开发供应规模稳居全国前列,但冲击地压灾害尤为突出,为了有效遏制本地区煤矿冲击地压频繁发生势头,并为类似条件矿区冲击...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区域不断向西部以及深部转移,西部地区冲击地压矿井数量呈井喷式增长。陕西省作为煤炭大省,煤炭开发供应规模稳居全国前列,但冲击地压灾害尤为突出,为了有效遏制本地区煤矿冲击地压频繁发生势头,并为类似条件矿区冲击地压防治提供借鉴,通过分析陕西煤矿10年来的24座矿井、85起冲击地压案例,基本厘清了冲击地压发生规律,并开展了基于主控因素的分类防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煤矿冲击地压具有灾害矿井集中、灾害程度严重、多灾害叠加影响显著、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冲击地压监测技术、防治技术与地方法规建设历程几乎同步,达到了起步晚,起点高,示范效应强的结果;基于冲击地压主控因素,将陕西省冲击地压划分为3大类,分别为:坚硬顶板主导型、地质构造主导型和宽煤柱主导型,并针对主控因素提出弱化坚硬顶板、转移煤柱高集中应力、释放构造应力的防治方法。通过10年来的工程实践,不断优化矿井开采设计,探索煤层厚硬顶板千米顺层钻孔区域压裂新技术,加大防冲卸压技术的落实,冲击地压显现逐年减少,成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陕西煤矿 冲击地压监测 冲击地压防治 主控因素 分类防治
下载PDF
红旗煤矿冲击地压监测与防治技术实践
11
作者 程子龙 《煤炭科技》 2024年第4期174-177,共4页
山西省红旗煤矿8煤工作面自2014年以来多次发生冲击地压,为降低冲击地压频发引起的灾害事故,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分析了微震监测法、岩石噪声监测法、电磁辐射法和岩屑法4种冲击地压预测方法,采用煤层注水软化、大孔径钻孔卸压、顶板预裂... 山西省红旗煤矿8煤工作面自2014年以来多次发生冲击地压,为降低冲击地压频发引起的灾害事故,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分析了微震监测法、岩石噪声监测法、电磁辐射法和岩屑法4种冲击地压预测方法,采用煤层注水软化、大孔径钻孔卸压、顶板预裂爆破开展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实施后工作面未发生冲击地压,达到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煤矿 地压监测
下载PDF
地面压裂弱化厚硬顶板防治冲击地压技术研究及应用
12
作者 相里海龙 王冰 张磊 《陕西煤炭》 2024年第1期36-41,46,共7页
针对高位厚硬顶板诱发冲击地压的问题,常规卸压手段难以达到区域卸压防治冲击地压的目的,提出地面区域预裂顶板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分析地面预裂顶板卸压防冲的原理,设计孟村煤矿401102工作面地面压裂防冲方案。现场试验在地面安设地面... 针对高位厚硬顶板诱发冲击地压的问题,常规卸压手段难以达到区域卸压防治冲击地压的目的,提出地面区域预裂顶板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分析地面预裂顶板卸压防冲的原理,设计孟村煤矿401102工作面地面压裂防冲方案。现场试验在地面安设地面微震,在井下安设井下微震、地音、应力等监测系统,构建“裂隙场—震动场—应力场”等多场多参量联合监测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地面压裂可有效促进压裂区域高应力集中区能量的释放,对目标岩层弱化改造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硬顶板 地面区域预裂 冲击地压 弱化卸压
下载PDF
适用于围岩大变形的膨胀吸能锚杆研发研究
13
作者 李凌峰 《价值工程》 2024年第11期146-149,共4页
为解决岩爆及大变形隧道的开挖稳定性问题,在现有锚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膨胀吸能锚杆(简称EEA锚杆)。EEA锚杆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一个可扩径的外管体、锥形挡块及限位环。其特点是在使用中具有稳定的恒阻力和可控的大位移,恒阻力是由锥... 为解决岩爆及大变形隧道的开挖稳定性问题,在现有锚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膨胀吸能锚杆(简称EEA锚杆)。EEA锚杆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一个可扩径的外管体、锥形挡块及限位环。其特点是在使用中具有稳定的恒阻力和可控的大位移,恒阻力是由锥形挡块和外管体内表面的摩擦力以及外管体的膨胀所提供的,大位移是由锥形挡块在外管体中的滑动所提供的。通过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来预测EEA锚杆的恒阻力,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研究了不同材料、锥形挡块锥角、外管体壁厚、摩擦系数等参数对EEA锚杆恒阻力的影响。理论结果和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恒阻力和锥角、外管体壁厚成线性关系,但对于摩擦系数则呈现非线性关系,这些结果可以为EEA锚杆的设计以及施工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能锚杆 恒阻力 大变形 岩爆 高地应力
下载PDF
中国西部深埋隧洞地应力研究与实践
14
作者 李辉 王云飞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183-186,共4页
深埋隧洞高地应力岩爆、大变形灾害已经成为制约地下工程施工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地应力的研究了解深部岩体破坏机理及相应的防治对深埋隧洞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实际意义。依托西安市引蓝济李引水工程高地应力测试成果结合施工期深部岩体的... 深埋隧洞高地应力岩爆、大变形灾害已经成为制约地下工程施工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地应力的研究了解深部岩体破坏机理及相应的防治对深埋隧洞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实际意义。依托西安市引蓝济李引水工程高地应力测试成果结合施工期深部岩体的破坏形式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处理措施,可为类似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经验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 高地应力 破坏型式 岩爆 张裂、劈裂剥落 构造松弛破坏 塑性变形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掘进巷道分区特征多参量联合监测与防冲实践
15
作者 陈国华 《煤矿机械》 2024年第4期52-56,共5页
根据掘进巷道冲击地压分区理论,研究了迎头滞后区域不同分区(塑性圈动态演化区与塑性圈稳定区)的冲击特征。提出了监测分区特征的多参量联合监测方案,并以纳林河二号矿井31120沿空掘进巷道为工程背景,展开现场实测。联合监测结果表明,31... 根据掘进巷道冲击地压分区理论,研究了迎头滞后区域不同分区(塑性圈动态演化区与塑性圈稳定区)的冲击特征。提出了监测分区特征的多参量联合监测方案,并以纳林河二号矿井31120沿空掘进巷道为工程背景,展开现场实测。联合监测结果表明,31120工作面沿空掘进巷道迎头后方0~150 m,巷道围岩结构处于破裂调整状态,将此范围划分为塑性圈动态演化区;迎头后方150 m范围外,围岩结构趋于稳定,将此范围划分为塑性圈稳定区。进一步,选取与掘进关联性高的塑性圈动态演化区内的地音数据,对31120沿空掘进工作面合理推进速度展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1120工作面沿空巷道掘进期间掘进最大进尺不应超过15 m/d。研究成果可指导掘进巷道冲击地压监测及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冲击地压 多参量监测 地音监测 掘进速度
下载PDF
Coal bursts that occur during development: A rock mechanics enigma 被引量:10
16
作者 Christopher Ma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8年第1期35-42,共8页
Coal bursts are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highly stressed coal.Most bursts occur during retreat mining(longwall mining or pillar recovery) in highly stressed locations like the tailgate corner of the longwall panel.Ot... Coal bursts are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highly stressed coal.Most bursts occur during retreat mining(longwall mining or pillar recovery) in highly stressed locations like the tailgate corner of the longwall panel.Others are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seam interactions.However, a small but significant percentage of coal bursts have occurred during development or in outby locations unaffected by active mining.Most development bursts have been relatively small, but some have been highly destructive.No theory of coal bursts can be complete if it does not account for this type of event.This paper focusses on the development mining coal burst experience in the US, putting it into the context of the entire US coal burst database.The first documented development coal burst occurred almost exactly 100 years ago during slope drivage at the Sunnyside Mine in Utah.Sunnyside subsequently had a long history of bursts, mainly during retreat mining but also during development.Several Colorado mines have also experienced multiple development bursts.Many, but by no means all, of the development bursts in these western US coalfield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known faults.In the Central Appalachian coalfields, most development bursts have occurred in multiple seam situations.In some of these cases, however, there was no retreat mining in either seam.The paper closes with some lessons from this history, with implications for preventing such event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UNDERground ground control burstS Multiple SEAM
下载PDF
10~50MHz地基低频射电天文数字接收机及上位机软件研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丙强 白宇 +5 位作者 路光 平劲松 王明远 杨文军 王震 严发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1-904,共14页
低频段(<50 MHz)射电观测,是研究射电爆发、恒星形成、宇宙初期状态的重要手段,而我国对该频段相关仪器研究较少.本文从关键器件选型、仿真与设计、接口和通讯、功能模块等方面,对组成地基低频射电观测系统的核心部件——数字接收机... 低频段(<50 MHz)射电观测,是研究射电爆发、恒星形成、宇宙初期状态的重要手段,而我国对该频段相关仪器研究较少.本文从关键器件选型、仿真与设计、接口和通讯、功能模块等方面,对组成地基低频射电观测系统的核心部件——数字接收机与上位机软件进行论述.数字接收机由采集卡和工控机构成,采集卡配置包含AD9265芯片和K7系列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数字接收机探测频率覆盖1~62.5 MHz,接收功率范围-78~-6 dBm,拥有先进的频率分辨率(15.3 kHz)和时间分辨率(0.5~32 ms).为满足射电观测显示与存储需求,研发了具有针对性的上位机软件解决方案.软件支持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PCIe)数据传输协议,支持实时频谱显示、数据存储和交互操作,具有全频带内强度图显示与图像自动保存功能.自主研制的数字接收机与上位机软件已成功应用于新疆奇台观测站低频(10~50 MHz)射电观测设备,该设备自2021年6月投入运行,捕获多次太阳射电暴事件.将观测结果与澳大利亚Learmonth观测设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奇台站低频射电观测系统探测精度更为精细、探测频率更低,性能指标位于国际前列.系统后期可开展星-地协同观测,推动我国低频段射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射电 地基观测 数字接收机 太阳射电爆发
下载PDF
时间序列ARIMA模型在煤矿地音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学波 刘宁 +2 位作者 王元杰 陈法兵 李岩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117,共7页
针对目前微震监测系统在冲击地压临震预警存在滞后性的问题,应用地音监测系统对冲击地压进行监测,同时进行了时间序列ARIMA模型在数据预测方面的研究。研究采用四通道ARES-5/E地音监测系统进行连续数据监测,首先对地音多通道监测数据进... 针对目前微震监测系统在冲击地压临震预警存在滞后性的问题,应用地音监测系统对冲击地压进行监测,同时进行了时间序列ARIMA模型在数据预测方面的研究。研究采用四通道ARES-5/E地音监测系统进行连续数据监测,首先对地音多通道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剔除随机与干扰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与数据差分分析;接着建立ARIMA数据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相关性估计,识别模型参数后再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通过检验后的模型对地音数据进行预测与识别。通过对石拉乌素矿地音设备监测的长期数据进行多层次提取并预测发现,时间序列ARIMA模型在中短期地音数据预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ARIMA模型 冲击地压 地音监测系统
下载PDF
基于地音监测的冲击后危险性实时评价技术研究
19
作者 李岩 王伟 +2 位作者 顾颖诗 吴震 沈家宇 《中国煤炭》 2023年第12期61-65,共5页
在冲击地压发生后,附近区域煤岩体内的应力重新分布,在应力重新分布的过程中仍有发生二次冲击地压的风险。针对冲击地压发生后现场危险性的实时评价难题,采用实验室岩石单轴压缩实验和现场实测,分析研究了岩石试件破坏后声发射现象变化... 在冲击地压发生后,附近区域煤岩体内的应力重新分布,在应力重新分布的过程中仍有发生二次冲击地压的风险。针对冲击地压发生后现场危险性的实时评价难题,采用实验室岩石单轴压缩实验和现场实测,分析研究了岩石试件破坏后声发射现象变化规律和冲击地压发生后地音活动规律,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采用MK趋势预警法的Z值作为冲击地压发生后危险性实时评价指标:当Z值大于0时,表明现场仍具有二次冲击地压的风险,当Z值降低至0时则表明本次冲击地压结束。通过在胡家河煤矿和孟村煤矿的应用,结果表明,Z值的变化规律能够反应冲击地压现场危险程度的变化规律,进而确定冲击地压影响结束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地音监测 MK趋势 危险性评价 煤矿安全
下载PDF
基于Petrel的煤顶板三维地质模型及地应力模型构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同庆 宋玉龙 +5 位作者 牟义 黄涛 汝亮 周绍辉 曹峰 孟国强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105,共6页
对煤岩初始应力场的模拟,通常是将煤层、顶底板及上覆岩层概化为各向同性的板状体,而整个井田尺度范围的应力场模拟,若采用这种方法其精度有一定的局限性。为精确构建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系地层物性参数模型,采用基于Petrel软件平台,井点... 对煤岩初始应力场的模拟,通常是将煤层、顶底板及上覆岩层概化为各向同性的板状体,而整个井田尺度范围的应力场模拟,若采用这种方法其精度有一定的局限性。为精确构建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系地层物性参数模型,采用基于Petrel软件平台,井点数据插值,地震数据联络控制;通过测井数据计算,实验室测试数据矫正,构建了符合煤层起伏变化的三维结构模型及初始地应力模型;计算了研究区井田的煤层顶板弯曲能量指数,初步评估了顶板的冲击倾向性,并依据评判标准进行了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三维地质模型 初始地应力模型 冲击倾向性 PETREL 井点数据插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