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ound substrates classification and adaptive walking through interaction dynamics for legged robots 被引量:1
1
作者 邵雪松 杨一平 王伟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2年第3期100-108,共9页
Adaptive locomotion in different types of surfaces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for legged robots.The knowledge of various ground substrates,especially some geological properties,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ensuring the l... Adaptive locomotion in different types of surfaces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for legged robots.The knowledge of various ground substrates,especially some geological properties,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ensuring the legged robots'safety.In this paper,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obots and the environments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interaction dynamics with the closed-loop system model,the compliant contact model,and the friction model,which unveil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legged robots'locomotion.The proposed method to classify substrates is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dynamics and the sensory-motor coordination.The foot contact forces,joint position errors,and joint motor currents,which reflect body dynamics,are measured as the sensing variables.We train and classify the features extracted from the raw data with a multilevel weighted k-Nearest Neighbor(kNN) algorithm.According to the interaction dynamics,the strategy of adaptive walking is developed by adjusting the touchdown angles and foot trajectories while lifting up and dropping down the foot.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on five different substrates with quadruped robot FROG-I.The comparison with other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nd adaptive walking between different substrate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gged robot ground substrates classification adaptive walking interaction dynamics
下载PDF
足式机器人足-地力学模型及实验仿真研究综述
2
作者 李月 姜杰 +2 位作者 蒋刚 张颢曦 郝兴安 《机械》 2024年第10期1-15,共15页
基于现有足式机器人足-地接触力学的研究,综合论述了足式机器人足-地接触力学模型、实验方法、虚拟仿真等方向的研究现状。总结归纳了硬质、松软两种地面环境下建立的各种足-地接触力学模型;对足-地接触力学足端运动、腿部运动状态以及... 基于现有足式机器人足-地接触力学的研究,综合论述了足式机器人足-地接触力学模型、实验方法、虚拟仿真等方向的研究现状。总结归纳了硬质、松软两种地面环境下建立的各种足-地接触力学模型;对足-地接触力学足端运动、腿部运动状态以及不同足端形状的实验方法进行归纳;并基于有限元仿真和离散元仿真两类仿真方法,对足式机器人足-地力学虚拟仿真进行总结;最后,对足式机器人足-地接触力学在动态交互模型、地面适应性及足端创新性等方向的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研究足式机器人的足-地接触力学对于提高其在多变地形中的运动性能至关重要,有助于开发出更高效、更稳定的足式机器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式机器人 足-地接触力学模型 实验方法 虚拟仿真
下载PDF
Underground ground control monitoring and interpretation,and numerical modeling, and shield capacity design 被引量:7
3
作者 Syd S.Peng Jingyi Cheng +1 位作者 Feng Du Yuting Xu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SCD 2019年第1期79-85,共7页
Mine or longwall panel layout is a 3D structure with highly non-uniform stress distribution. Recognition of such fact will facilitate underground problem identification/investigation and solving by numerical modeling ... Mine or longwall panel layout is a 3D structure with highly non-uniform stress distribution. Recognition of such fact will facilitate underground problem identification/investigation and solving by numerical modeling through proper model construction. Due to its versatility, numerical modeling is the most popular method for ground control design and problem solving. However numerical modeling results require highly experienced professionals to interpret its validity/applicability to actual mining operations due to complicated mining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Underground ground control monitoring is routinely performed to predict roof behavior such as weighting and weighting interval without matching observation of face mining condition while the mining pressures are being monitored, resulting in unrealis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obtained data on mining pressure. The importance of ground control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of mining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is illustrated by an example of shield leg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interpretation in an U.S. longwall coal mine: it was found that the roof strata act like a plate, not an individual block of the size of a shield dimension, as commonly assumed by all researchers and shield capacity is not a fixed property for a longwall panel or a mine or a coal seam. A new mechanism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hield's hydraulic leg pressure and roof strata for shield loading i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 structure ground control MONITORING Numerical modeling SHIELD leg pressure Periodic weighting
下载PDF
基于前馈补偿的轮腿式机动平台姿态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辉 刘宝帅 +2 位作者 廖登廷 韩立金 崔山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56-2767,共12页
在通过复杂路面障碍时,轮腿式机动平台的轮端负载较大,且地面对轮胎的外力会突然变化,会显著降低机身姿态的控制精度,并容易导致轮胎脱离地面失稳等问题。为提高平台的地形适应能力和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前馈补偿的平台姿态自适应控制... 在通过复杂路面障碍时,轮腿式机动平台的轮端负载较大,且地面对轮胎的外力会突然变化,会显著降低机身姿态的控制精度,并容易导致轮胎脱离地面失稳等问题。为提高平台的地形适应能力和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前馈补偿的平台姿态自适应控制策略。构建平台的逆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考虑轮-地接触点垂向支撑力和纵向驱动力实现轮-地接触状态的实时估计,结合腿部高度观测器和轮-地接触状态估计器获得腿部垂向补偿高度,兼顾平台车轮运动稳定性和姿态自适应控制精度。考虑平台机身动量和角动量,利用二次规划算法优化的轮端虚拟驱动力求解前馈补偿力矩,以实现平台的运动精确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轮腿式机动平台在崎岖路面环境下的姿态自适应控制精度和轮胎驱动稳定性,为在复杂工况下轮腿式机动平台执行侦察等任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腿式机动平台 前馈补偿 轮-地接触 实时估计 姿态控制
下载PDF
武汉体育学院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鞭腿技术动作髋、膝关节速度和角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存忠 李玉刚 严发本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7-90,共4页
运用两台日本松下MD—9000数码摄像机对6名优秀散打运动员鞭腿动作进行同步拍摄,采用美国ARIEL系统进行三维图像解析,从运动学的角度揭示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鞭腿动作支撑腿和进攻腿髋、膝关节速度和角度变化特征,以期为鞭腿技术动... 运用两台日本松下MD—9000数码摄像机对6名优秀散打运动员鞭腿动作进行同步拍摄,采用美国ARIEL系统进行三维图像解析,从运动学的角度揭示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鞭腿动作支撑腿和进攻腿髋、膝关节速度和角度变化特征,以期为鞭腿技术动作的教学、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打 支撑腿 进攻腿 速度 角度
下载PDF
新型轮腿式地面移动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运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礼华 费蓝冰 +1 位作者 楼飞 王康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867-2872,共6页
依据平行四边形悬挂机构的运动特性设计的轮式移动机器人具有良好的越障性能,通过结合摆臂和行星轮机构而设计的新型轮腿式地面移动机器人克服了原有机器人不能跨沟的缺陷,对外界非结构化的路面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详述了该新型轮... 依据平行四边形悬挂机构的运动特性设计的轮式移动机器人具有良好的越障性能,通过结合摆臂和行星轮机构而设计的新型轮腿式地面移动机器人克服了原有机器人不能跨沟的缺陷,对外界非结构化的路面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详述了该新型轮腿式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对该机器人的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该机器人越障状态下的动力学模型。采用一组可行的结构尺寸,利用ADAMS软件建立虚拟样机模型验证了该地面移动机器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腿式 地面移动机器人 越障 动力学模型 虚拟样机
下载PDF
考虑实际约束的机器人地壁过渡运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钱晋武 罗怡 +2 位作者 章亚男 吴惠兴 沈耀宗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4-69,共6页
探讨了三自由度新型足掌机构实际约束的特殊性,提出了简化过渡运动规划建模“假想拆掌法”和“虚拟面”概念和方法.对规划目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通过实际算例的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椭圆轨迹交替三足过渡步态行走策略的可行性.
关键词 步行机器人 地壁过渡 步态规划 机器人
下载PDF
探讨建立短跑途中跑后蹬、摆腿、着地缓冲的合理技术模式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桥贤 林卫华 《福建体育科技》 2003年第6期32-33,共2页
人们的运动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动态过程,所以我们在进行技术动作研究就应从整体上去进行。本文基于这一角度考虑,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法探讨建立后蹬、摆腿与前扒着地缓冲的合理技术... 人们的运动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动态过程,所以我们在进行技术动作研究就应从整体上去进行。本文基于这一角度考虑,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法探讨建立后蹬、摆腿与前扒着地缓冲的合理技术模式,为广大体育教师和教学和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可行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跑 途中跑 屈蹬 摆腿 着地缓冲
下载PDF
太极拳运动单脚支撑姿势持续时间与地面反作用力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春荣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20-121,128,共3页
运用摄影测量法和Novel Pedar-X足底压力测试系统采集了16名太极拳练习者在太极拳运动和正常步行中足底压力和运动影像信息,并对两种运动方式的单脚支撑姿势持续时间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与正常步行相比,在太极拳运动中单脚支撑... 运用摄影测量法和Novel Pedar-X足底压力测试系统采集了16名太极拳练习者在太极拳运动和正常步行中足底压力和运动影像信息,并对两种运动方式的单脚支撑姿势持续时间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与正常步行相比,在太极拳运动中单脚支撑姿势总的持续时间所占比例(标准化值)较少(P<0.05);单次单脚支撑姿势平均持续时间较长(P<0.01);认为太极拳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单脚平衡能力。另外还发现太极拳运动和正常步行中地面反作用力都在不断变化;太极拳运动中地面反作用力小于其正常步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脚支撑 持续时间 地面反作用力 太极拳
下载PDF
U型管埋地换热器三维传热模型及实验对比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赵军 张春雷 +2 位作者 李新国 余乐渊 宋德坤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6,共4页
针对U型管埋地换热器的传热特点,考虑了两管脚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起非稳态传热模型。采用数值解法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将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变化趋势一致,但理论计算结果比实验测试值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针对U型管埋地换热器的传热特点,考虑了两管脚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起非稳态传热模型。采用数值解法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将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变化趋势一致,但理论计算结果比实验测试值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换热器与土壤间的热交换不是纯导热过程,还应该进一步考虑土壤中热湿迁移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U型管埋地换热器 管脚 数值解法
下载PDF
6×6无人地面车辆越障能力分析
11
作者 陈欣 陈建新 +1 位作者 李联邦 马炯延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8-52,共5页
为研究6×6无人地面车辆的越障性能,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分析不同参数以及不同摆臂主动力矩对无人地面车辆越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纵向摆臂式悬架结构可以大幅提高无人地面车辆的越障能力,并且随着前轮抬起量的增加,无人地面... 为研究6×6无人地面车辆的越障性能,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分析不同参数以及不同摆臂主动力矩对无人地面车辆越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纵向摆臂式悬架结构可以大幅提高无人地面车辆的越障能力,并且随着前轮抬起量的增加,无人地面车辆跨越垂直障碍高度呈线性增长;在附着系数较小的情况下,其对车辆越障能力的影响较大,随着附着系数的不断增大,越障高度的增幅逐渐减小;无人地面车辆重心到摆臂铰接点连线的距离越小,中间轮越障高度越高,并且在同一附着系数条件下,中间轮越障高度大于前轮越障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摆臂 无人地面车辆 越障性能
下载PDF
木板与混凝土牛床对奶牛肢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德肆 胡述光 +3 位作者 欧阳叙向 张明军 龚朋飞 张明 《家畜生态》 2004年第4期112-115,共4页
 本研究比较了木板地面和混凝土地面的牛床对奶牛肢蹄损伤性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木板地面和混凝土地面牛床的发病率分别为53.18%,66.99%,木板地面的发病率显著低于混凝土地面(P<0.05),且在低气温季节,混凝土地面发病率极显著...  本研究比较了木板地面和混凝土地面的牛床对奶牛肢蹄损伤性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木板地面和混凝土地面牛床的发病率分别为53.18%,66.99%,木板地面的发病率显著低于混凝土地面(P<0.05),且在低气温季节,混凝土地面发病率极显著高于木板地面(P<0.01),而在高气温季节则相反(P<0.05)。腕(跗)部发病率,木板地面低于混凝土地面(P<0.05),分别为22.22%,34.06%。细菌感染率木板地面高于混凝土地面,差异显著(P<0.05)。指(趾)部和蹄部发病率、患病淘汰率,木板均高于混凝土地面,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说明,不同气温(季节)条件下,木板与混凝土地面对奶牛肢蹄损伤差异较大,但总的来说,木板地面要优于混凝土地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床 奶牛 木板 季节 蹄部 气温 淘汰率 显示
下载PDF
组合式陆空两栖机器人的运动规划与仿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凯林 韩宝玲 +1 位作者 罗庆生 朱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5-248,253,共5页
为了遂行灾害救援和野外侦查等复杂作业任务,本文设计了一款将四足步行机器人和四旋翼飞行器有机组合的陆空两栖机器人。该机器人既能根据作业需求进行结构分离,以实现陆、空多领域的侦查,同时四旋翼飞行器又能自由起落在四足步行机器... 为了遂行灾害救援和野外侦查等复杂作业任务,本文设计了一款将四足步行机器人和四旋翼飞行器有机组合的陆空两栖机器人。该机器人既能根据作业需求进行结构分离,以实现陆、空多领域的侦查,同时四旋翼飞行器又能自由起落在四足步行机器人躯体上进行组合作业,为多用途侦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四足步行机器人足端轨迹采用贝塞尔曲线,机器人机身质心规划成按直线运动,可保证机器人步行运动的流畅性、稳定性与灵活性。仿真验证的结果表明该组合式陆空两栖机器人运动特性十分优异,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机器人 四足步行机器人 四旋翼飞行器 运动规划 贝塞尔曲线
下载PDF
论100米途中跑腾空时的摆动腿摆动技术
14
作者 邬刚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40-41,72,共3页
通过对 1 0 0米途中跑腾空时的两条摆动腿的摆动技术分析得出结论 :腾空时 ,体前摆动腿作向后下方摆动的速度快慢 ,对缩小腾空时间和减小着地时人体受到的水平支撑反作用力起关键性的作用 ,体后摆动腿作快速折叠向前摆动的速度快慢 ,对... 通过对 1 0 0米途中跑腾空时的两条摆动腿的摆动技术分析得出结论 :腾空时 ,体前摆动腿作向后下方摆动的速度快慢 ,对缩小腾空时间和减小着地时人体受到的水平支撑反作用力起关键性的作用 ,体后摆动腿作快速折叠向前摆动的速度快慢 ,对体后摆动腿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地完成大部分的体后折叠摆动 ,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并为支撑时的摆动创造良好的起始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米途中跑 腾空 摆动技术 速度 折叠摆动 力学
下载PDF
张力腿式平台平地整体建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天颖 窦钧 +2 位作者 孙瑞雪 苏银燕 董利民 《船舶与海洋工程》 2016年第2期69-73,共5页
张力腿式平台是一种典型的浮式平台,在制造、安装、应用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张力腿式平台在平地整体建造(上船体与下部结构完整合拢)后下水是全新的建造方法,通过对不同的上船体合拢方案的研究,分析了不同合拢方案的建造成本和建造难度... 张力腿式平台是一种典型的浮式平台,在制造、安装、应用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张力腿式平台在平地整体建造(上船体与下部结构完整合拢)后下水是全新的建造方法,通过对不同的上船体合拢方案的研究,分析了不同合拢方案的建造成本和建造难度。对比了不同建造技术方案的优缺点,对于张力腿式平台的小批量建造,采用大型履带吊进行合拢是一种较经济的选择。综合考虑张力腿式平台采用上船体与下部结构合拢后下水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两种拖移方案。研究表明:张力腿式平台在平地建造后拖移下水的技术方案完全可行,并为拓展平台建造方法、降低建造成本、满足平台小批量建造要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P平台 平地建造 整体建造 下水
下载PDF
闭链多足移动系统足地接触轮廓曲线设计方法
16
作者 阮强 姚燕安 武建昫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9-38,共10页
提出一种闭链多足移动系统的足地接触轮廓曲线设计方法,用于补偿在行走过程中因闭链连杆机构的足端轨迹不可调整而导致的机身垂向位移波动,从而有效提高移动速度并提升驱动效率。首先,针对由曲柄驱动的闭链多足移动系统进行运动特性分析... 提出一种闭链多足移动系统的足地接触轮廓曲线设计方法,用于补偿在行走过程中因闭链连杆机构的足端轨迹不可调整而导致的机身垂向位移波动,从而有效提高移动速度并提升驱动效率。首先,针对由曲柄驱动的闭链多足移动系统进行运动特性分析,获得机身垂向位移波动与最大有效步频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机身垂向位移波动幅值为限制移动速度提升的关键因素。其次,采用矢量环路法建立并求解机械腿的运动学模型,基于反转法原理在小腿坐标系下构造与机身固定的虚拟地面,由运动周期内小腿位姿随曲柄相位的连续变化形成虚拟地面直线簇,求解包络线方程得到足地接触轮廓曲线。然后,根据轮廓曲线的补偿相位进行闭链多足移动系统的整机布置设计,并基于ADAMS软件进行垂向位移波动、行走速度和缓坡负重行走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最后,设计制作原理样机并开展平地测速试验和缓坡负重行走试验,验证了应用所提足地接触轮廓曲线设计方法补偿机身垂向位移波动以提升行走速度和驱动效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足移动系统 最大行走速度 驱动效率 虚拟地面 轮廓曲线
原文传递
地面可移动服务机器人发展现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瑞峰 李汉舟 《导航与控制》 2017年第1期104-112,共9页
行走机构决定了地面可移动服务机器人的特性和应用领域,按照行走机构的不同,将地面可移动服务机器人分为轮式、履带式和多足式,介绍了各种地面可移动服务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应用特点,特别探讨了双足机器人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前景。提出... 行走机构决定了地面可移动服务机器人的特性和应用领域,按照行走机构的不同,将地面可移动服务机器人分为轮式、履带式和多足式,介绍了各种地面可移动服务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应用特点,特别探讨了双足机器人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地面可移动服务机器人7大关键技术:导航定位、路径规划、多传感器融合、机构设计与动力、智能控制、能源供给和管理、人机接口。分析了发展地面服务机器人的迫切性,给出了我国军用和民用可移动服务机器人的关系和发展思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可移动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 轮式 履带式 多足式 两足类人机器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