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NTE CARLO SIMULATION FOR MODELING THE EFFECT OF GROUND SEGMENT LOCATION ON IN-ORBIT RESPONSIVENESS OF LEO SUNSYNCHRONOUS SATELLITES
1
作者 M.Navabi Hossein Bonyan Khamseh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11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Responsiveness is a challenge for space systems to sust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over al-ternate non-spaceborne technologies.For a satellite in its operational orbit,in-orbit responsiveness is defined as the capabilit... Responsiveness is a challenge for space systems to sust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over al-ternate non-spaceborne technologies.For a satellite in its operational orbit,in-orbit responsiveness is defined as the capability of the satellite to respond to a given demand in a timely manner.In this paper,it is shown that Average Wait Time(AWT) to pick up user demand from ground segment is the ap-propriate metric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ground segment location on in-orbit responsiveness of Low Earth Orbit(LEO) sunsynchronous satellites.This metric depends on pattern of ground segment access to satellite and distribution of user demands in time domain.A mathematical model is presented to determine pattern of ground segment access to satellite and concept of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is used to simulate distribution of user demands for markets with different total demand scenarios.Monte Carlo simulations are employed to take account of uncertainty in distribution and total volume of user demands.Sampling error and standard deviation are used to ensure validity of AWT metric obtained from Monte Carlo simulations.Incorporation of the proposed metric in the ground segment site location process results in more responsive satellite systems which,in turn,lead to greater customer satisfaction levels and attractiveness of spaceborne systems for different applications.Finally,simula-tion results for a case study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segment location In-orbit responsiveness Sunsynchronous satellite
下载PDF
Deep Learning Implemented Visualizing City Cleanliness Level by Garbage Detection
2
作者 M.S.Vivekanandan T.Jesudas 《Intelligent Automation & Soft Computing》 SCIE 2023年第5期1639-1652,共14页
In an urban city,the daily challenges of managing cleanliness are the primary aspect of routine life,which requires a large number of resources,the manual process of labour,and budget.Street cleaning techniques includ... In an urban city,the daily challenges of managing cleanliness are the primary aspect of routine life,which requires a large number of resources,the manual process of labour,and budget.Street cleaning techniques include street sweepers going away to different metropolitan areas,manually verifying if the street required cleaning taking action.This research presents novel street garbage recognizing robotic navigation techniques by detecting the city’s street-level images and multi-level segmentation.For the large volume of the process,the deep learning-based methods can be better to achieve a high level of classifica-tion,object detection,and accuracy than other learning algorithms.The proposed 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s(HOG)is used to features extracted while using the deep learning technique to classify the ground-level segmentation process’s images.In this paper,we use mobile edge computing to process street images in advance andfilter out pictures that meet our needs,which significantly affect recognition efficiency.To measure the urban streets’cleanliness,our street clean-liness assessment approach provides a multi-level assessment model across differ-ent layers.Besides,with ground-level segmentation using a deep neural network,a novel navig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for robotic classification.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SSD)approaches the output space of bounding boxes into a set of default boxes over different feature ratios and scales per attribute map location from the dataset.The SSD can classify and detect the garbage’s accurately and autonomously by using deep learning for garbage recognition.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ccurate street garbage detection and navigation can reach approximately the same cleaning effectiveness as traditional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t city deep learning edge computing robotic navigation ground segmentation garbage recognition
下载PDF
基于近似熵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区段定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新岗 刘新宇 +1 位作者 马志鹏 崔炜康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7,409,共7页
在分析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暂态零序电流特征基础上,提出将近似熵法应用于故障区段定位中。首先主站进行线路不同区域发生故障和线路不发生故障情况模拟,计算出所有情况下的不同故障指示器零序电流近似熵值和相邻检测点近似熵值... 在分析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暂态零序电流特征基础上,提出将近似熵法应用于故障区段定位中。首先主站进行线路不同区域发生故障和线路不发生故障情况模拟,计算出所有情况下的不同故障指示器零序电流近似熵值和相邻检测点近似熵值比,分别设定首段故障阈值和区内故障阈值。求取故障线路所有检测点零序电流近似熵值和熵值比,将熵值比和熵值分别与设定的区内故障阈值和首尾故障阈值比较,进行故障区段定位。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10kV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仿真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证明,上述方法能够有效进行故障区段定位,且不易受接地电阻、故障初相角等复杂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电流接地系统 单相接地故障 近似熵 区段定位 阈值
下载PDF
系统工程方法在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董超华 杨忠东 +1 位作者 施进明 张鹏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32,共9页
简要介绍了基于需求分析的风云三号(FY-3)卫星观测能力设计,并阐述了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如何利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地面系统顶层设计,统筹FY-3卫星和地面系统工程需求,合理布局地面接收站,科学划分地面系统各功能单元的任务,实现建成后的... 简要介绍了基于需求分析的风云三号(FY-3)卫星观测能力设计,并阐述了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如何利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地面系统顶层设计,统筹FY-3卫星和地面系统工程需求,合理布局地面接收站,科学划分地面系统各功能单元的任务,实现建成后的地面应用系统整体能力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卫星 观测能力 地面应用系统 系统工程 顶层设计
下载PDF
嫦娥二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实时业务仿真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媛 张志强 +1 位作者 吕昌 温卫斌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11年第1期8-14,共7页
通过分析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Chang’E-2,CE-2)任务地面应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了实时业务系统的仿真模型。根据实时业务的功能特点进行了关键技术分析及仿真系统设计和实现。最后针对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仿真试验及结果分析,提出... 通过分析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Chang’E-2,CE-2)任务地面应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了实时业务系统的仿真模型。根据实时业务的功能特点进行了关键技术分析及仿真系统设计和实现。最后针对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仿真试验及结果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论文为嫦娥二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数据仿真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二号 地面应用系统 系统仿真 实时业务
下载PDF
风云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计算机网络平台架构 被引量:3
6
作者 赵现纲 林曼筠 +2 位作者 谢利子 卫兰 范存群 《气象科技进展》 2020年第3期43-48,共6页
计算机网络平台是风云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重要支撑。从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系统和管理软件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风云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架构和特点。计算资源池中采用了资源调度、并行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等技... 计算机网络平台是风云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重要支撑。从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系统和管理软件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风云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架构和特点。计算资源池中采用了资源调度、并行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计算资源的充分共享和高效使用;存储资源池采用了存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等技术实现了存储资源的池化共享;采用软件定义的网络SDN技术保证了网络系统的高效与灵活;通过一体化智能运维系统及典型应用分析与优化软件对系统进行了统一管理和持续优化。实际业务运行表明该平台运行高效可靠,很好地支撑了卫星观测数据的接收、处理、存档、服务与应用以及卫星在轨管理等业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卫星 地面应用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 智能运维
下载PDF
新一代遥测网络系统及其传输组网方式研究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丹 霍建华 郭世伟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5年第3期1023-1025,共3页
对新一代遥测网络系统(TmNS)进行了研究,对系统的组成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新的遥测网络系统通过新增加远程、宽带数据链路部分,使得遥测网络系统具备了下行遥测传输能力,系统因此可以进行双向数据传输,而遥测网络数据的传输与控制需要... 对新一代遥测网络系统(TmNS)进行了研究,对系统的组成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新的遥测网络系统通过新增加远程、宽带数据链路部分,使得遥测网络系统具备了下行遥测传输能力,系统因此可以进行双向数据传输,而遥测网络数据的传输与控制需要在一定的约定规则下进行,对遥测网络系统的控制欲联网协议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关键的几项用于新一代遥测网络系统的控制与联网协议,为飞行试验遥测网络系统中试飞数据传输提供统一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试验 遥测网络系统 遥测地面站端 试验对象端 传输与组网
下载PDF
地基大口径拼接镜面主动控制技术综述 被引量:13
8
作者 范文强 王志臣 +4 位作者 陈宝刚 李洪文 陈涛 安其昌 范磊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94-1208,共15页
拼接镜面技术是光学合成孔径望远镜的三种实现方式之一,是未来大口径望远镜的重要研究方向。由于拼接镜面主动控制系统直接影响拼接镜面等效大口径镜面的光学性能,本文着眼于地基大口径望远镜的拼接镜面主动控制技术,由地基拼接镜面望... 拼接镜面技术是光学合成孔径望远镜的三种实现方式之一,是未来大口径望远镜的重要研究方向。由于拼接镜面主动控制系统直接影响拼接镜面等效大口径镜面的光学性能,本文着眼于地基大口径望远镜的拼接镜面主动控制技术,由地基拼接镜面望远镜的发展过程展开,阐述拼接镜面主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结构,对国内外拼接镜面主动控制系统发展概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了拼接镜面主动控制系统实现主动调整和主动保持的关键技术,明确了深度学习理论在闭环控制,共相检测与校正和系统级仿真建模技术中的逐步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国内下一代地基大口径望远镜拼接镜面的控制方案设计提供相应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望远镜 拼接镜面 主动控制系统 主动调整 主动保持
下载PDF
飞行器地面测控系统中天线系统时延标定
9
作者 卢华强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2-475,共4页
针对地面测控系统中一些天线系统时延无法利用信标塔进行精确标定的缺点,提出了对天线系统时延进行分段计算和测量的标定方法,对标定精度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天线系统时延变化的影响。工程实践证明该方法可行,天线系统... 针对地面测控系统中一些天线系统时延无法利用信标塔进行精确标定的缺点,提出了对天线系统时延进行分段计算和测量的标定方法,对标定精度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天线系统时延变化的影响。工程实践证明该方法可行,天线系统时延标定精度优于0.1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测控系统 地面系统 天线系统 距离零值 时延标定
下载PDF
一种双VDB台站GBAS系统的飞行校验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小强 王永超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11-116,共6页
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是一种旨在代替传统仪表着陆系统的终端区进近引导设施,安装一套设备即可为机场的多条跑道提供进近引导服务。对于一些大型机场,通常会在地面安装两个VDB发射台以增大其覆盖范围,但是传统的飞行校验不能区分信号是... 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是一种旨在代替传统仪表着陆系统的终端区进近引导设施,安装一套设备即可为机场的多条跑道提供进近引导服务。对于一些大型机场,通常会在地面安装两个VDB发射台以增大其覆盖范围,但是传统的飞行校验不能区分信号是哪个台站发出的,因此在多个台站的情况下无法评估各台站的覆盖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EVSF1000设备的多时隙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对VDB信号的8个时隙数据进行解析和数据处理,从而实现在一次飞行中完成对两个地面台站VDB信号和数据的评估,从而满足了双VDB台站配置系统的飞行校验需求。所提出的方法在天津滨海机场的GBAS校验飞行测试中得到验证,可成功实现对双VDB台站的检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 最后进近段 飞行校验 信号覆盖
下载PDF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广域集中式故障区段定位
11
作者 李升健 赵建文 +2 位作者 马楠兵 史欣 郭亮 《电气技术》 2019年第8期90-94,98,共6页
当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健全区段的暂态零序电流相似程度高,而故障点两侧的暂态零序电流相似程度低,波形差异大。基于此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广域集中式故障区段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广域测量系统构建的... 当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健全区段的暂态零序电流相似程度高,而故障点两侧的暂态零序电流相似程度低,波形差异大。基于此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广域集中式故障区段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广域测量系统构建的集中式结构来解决暂态零序电流信号的同步采集问题,并从降低系统通信量以及集中决策中心计算量的角度出发,仅收集故障线路各区段的故障信息。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求取相邻检测点之间的绝对关联度,依据关联度的大小来描述故障区段和健全区段的差异程度,将关联度最小的区段判定为故障区段。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法定位结果准确可靠,并且不受故障角、接地电阻以及故障位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电流接地系统 故障区段定位 广域集中式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GPS地面段平稳过渡测试验证方案研究与思考
12
作者 韩振杰 杨龙 +1 位作者 楚恒林 谢廷锋 《全球定位系统》 2013年第3期51-55,共5页
简要介绍了GPS系统地面段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地面段平稳过渡期间测试验证的流程设计和测试验证系统的方案设计,明确了GPS地面段从系统研制到在线运行各个阶段的测试验证过程,深入分析了其设计思想和成功经验。通过总结归纳得到启示,... 简要介绍了GPS系统地面段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地面段平稳过渡期间测试验证的流程设计和测试验证系统的方案设计,明确了GPS地面段从系统研制到在线运行各个阶段的测试验证过程,深入分析了其设计思想和成功经验。通过总结归纳得到启示,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面段升级换代测试验证方案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系统 地面段 主控站 测试验证
下载PDF
北斗GBAS机载接收机最后进近航段偏差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瑞华 高祎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偏差是陆基增强系统(GBAS,ground-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机载接收机适航论证的重要性能指标。根据美国航空无线电委员会(RTCA,Radio Technical Commission for Aeronautics)颁布的DO-253D中对GBAS机载接收机偏差输出的要求,分析研... 偏差是陆基增强系统(GBAS,ground-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机载接收机适航论证的重要性能指标。根据美国航空无线电委员会(RTCA,Radio Technical Commission for Aeronautics)颁布的DO-253D中对GBAS机载接收机偏差输出的要求,分析研究了偏差的来源,给出了完整的偏差解算过程,并推导出偏差阈值。随后,分别在静态和动态场景下对基于北斗的GBAS机载接收机偏差输出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北斗的GBAS机载接收机偏差输出能够满足精密进近引导输出的要求,可为中国GBAS机载接收机适航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 陆基增强系统 机载接收机 偏差 最后进近航段
下载PDF
基于分段仿射传播聚类的小电流接地选线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宇 王哲斐 《湖北电力》 2020年第2期13-19,共7页
小电流接地系统在发生接地故障时,为了防止故障范围扩大,需要快速选择故障线路并跳开。传统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存在故障特征不显著的难点,使用暂态零序电流作为特征参量,利用接地故障发生时接地相暂态零序电流极性特点,提出了基... 小电流接地系统在发生接地故障时,为了防止故障范围扩大,需要快速选择故障线路并跳开。传统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存在故障特征不显著的难点,使用暂态零序电流作为特征参量,利用接地故障发生时接地相暂态零序电流极性特点,提出了基于分段仿射传播聚类的小电流接地选线法。首先,在故障发生时提取各线路暂态零序电流波形。其次,使用本文提出的分段仿射传播聚类算法,形成各线路暂态零序电流波形的聚类结果代码,进而通过离散度分析识别出故障线路。最后,基于RTDS系统进行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故障选线算法可以准确识别故障线路,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电流接地系统 故障选线 仿射传播聚类 分段聚类
下载PDF
太阳风暴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陈刘成 《现代导航》 2010年第6期15-20,共6页
太阳风暴是一种常见的空间灾害天气现象,对人类的航天活动有着巨大的影响。面对可能发生的2012超强太阳风暴,基于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现状、关键设备工作机理、系统技术体制,本文对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可能遭受的影响作了全面分析,... 太阳风暴是一种常见的空间灾害天气现象,对人类的航天活动有着巨大的影响。面对可能发生的2012超强太阳风暴,基于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现状、关键设备工作机理、系统技术体制,本文对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可能遭受的影响作了全面分析,为系统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系统 太阳风暴 空间段 地面段 用户段
下载PDF
太阳风暴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刘成 胡彩波 +1 位作者 谢廷峰 刘伟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6-563,共8页
太阳风暴是一种常见的空间灾害天气现象,对人类的航天活动有着巨大的影响.面对可能发生的2012超强太阳风暴,基于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现状、关键设备工作机理、系统技术体制,本文对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可能遭受的影响作了全面分析.太阳... 太阳风暴是一种常见的空间灾害天气现象,对人类的航天活动有着巨大的影响.面对可能发生的2012超强太阳风暴,基于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现状、关键设备工作机理、系统技术体制,本文对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可能遭受的影响作了全面分析.太阳风暴发生期间,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设施、系统运行控制、系统服务性能可能遭受灾难性影响,必须提前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系统 太阳风暴 空间段 地面段 用户段
原文传递
Insights into CODE-DE–Germany’s Copernicus data and exploitation platform
17
作者 Tobias Storch Christoph Reck +16 位作者 Stefanie Holzwarth Bert Wiegers Nico Mandery Ulrich Raapea Christian Strobl Rouven Volkmann Martin Böttcher Andreas Hirner Johanna Senft Nicolae Plesia Thomas Kukuk Stephan Meissl Jens-Rainer Felske Thomas Heege Vanessa Keuck Michael Schmidt Helmut Staudenrausch 《Big Earth Data》 EI 2019年第4期338-361,共24页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d analyses the modular architecture and capabilities of CODE-DE(Copernicus Data and Exploitation Platform–Deutschland,www.code-de.org),the integrated German operational environment for accessi...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d analyses the modular architecture and capabilities of CODE-DE(Copernicus Data and Exploitation Platform–Deutschland,www.code-de.org),the integrated German operational environment for accessing and processing Copernicus data and products,as well as the methodology to establish and operate the system.Since March 2017,CODE-DE has been online with access to Sentinel-1 and Sentinel-2 data,to Sentinel-3 data shortly after this time,and since March 2019 with access to Sentinel-5P data.These products are available and accessed by 1,682 registered users as of March 2019.During this period 654,895 products were downloaded and a global catalogue was continuously updated,featuring a data volume of 814 TByte based on a rolling archive concept supported by a reload mechanism from a long-term archive.Since November 2017,the element for big data processing has been operational,where registered users can process and analyse data themselves specifically assisted by methods for value-added product generation.Utilizing 195,467 core and 696,406 memory hours,982,948 products of different applications were fully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in the cloud environment and made available as of March 2019.Special features include an improved visualization of available Sentinel-2 products,which are presented within the catalogue client at full 10 m re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g earth data big data processing online data access SENTINEL COPERNICUS CODE-DE collaborative ground seg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