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asurement of Metallogenic Depth and Deep Second Enrichment Belt Forecasting in Jiaodong Gold Deposit
1
作者 GuoTao LuGuxia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4年第2期232-237,共6页
The depth is important for ore finding in Jiaodong gold deposit. However, many geologists are still discussing how to confirm the depth for the tectonic and metallogenesis formation.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propose ... The depth is important for ore finding in Jiaodong gold deposit. However, many geologists are still discussing how to confirm the depth for the tectonic and metallogenesis formation.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propose a new method-the correction of metallogenic depth via its structure to calculate the depth. This method, based on the crust rock in a solid stress state, emphasizes the elastic pattern rather than the static fluid pattern. In addition, this method is more appropriate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crust than the method of weight/special weight.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illustrating, with the Jiaodong gold deposit as an example, the metallogenic depth correction via structure conclude that the depth of the most deposits, lower than 4-6 km, is often 2.5 km. Therefore,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there exists a second enrichment belt and that ore resources are more potential at the belt of Jiaodong area. These result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by years of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logenic depth correction via structure second enrichment belt deep gold deposits in Jiaodong area
下载PDF
Gold enrich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prospects in Zambia: Based on 1∶1000000 geochemical mapping 被引量:1
2
作者 Jun-ping Ren Jie Wang +7 位作者 A-lei Gu Li-bo Zuo Hong-wei Sun Kang-kang Xu Fu-Qing He Chipilauka Mukofu Alphet Phaskani Dokowe Ezekiah Chikambwe 《China Geology》 2022年第1期60-70,共11页
The 1∶1000000 geochemical mapping of Zambia provides catchment sediment geochemical data for 58elements including Au from 746 sediment samples at 736 sampling sites,corresponding to a sampling density of about one si... The 1∶1000000 geochemical mapping of Zambia provides catchment sediment geochemical data for 58elements including Au from 746 sediment samples at 736 sampling sites,corresponding to a sampling density of about one site per 1000 km2.Under strict quality control using field duplicates,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s,and analytical replicate samples,the Au was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The detection limit of Au was 0.20×10^(-9).The 95%range(2.5%–97.5%)of Au concentrations was from 0.24×10^(-9) to 1.36×10^(-9),and the median value was 0.40×10^(-9).The most noticeable Au distribution patterns shown on the map are mainly located between Lusaka and Ndola(Lufilian Arc Belt).In addition,several high Au value areas occurred in Mansa,Muyombe,Chipata,and Livingstone.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u in tectonic units,drainage basins,and geomorphological landscapes could be related to the Lufilian Arc Belt and Bangweulu Block.The Au concentrations show metallogenic belts between Muyombe and Mbala areas,between Mansa and Ndola areas,and between Lusaka and Kasempa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Geochemical mapping enrichment characteristics Catchment sediment Metallogenic belt Mineral survey engineering Zambia
下载PDF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in Dabie Orogenic Belt, Central China: Geochemical Evidence from Late Cretaceous Basalts 被引量:1
3
作者 匡少平 张本仁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3年第3期231-243,共13页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eclogites in the Dabie orogenic be lt are exhumation products, which had subducted into the deep-seated mantle and undergone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 during the Triassic. But no dire...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eclogites in the Dabie orogenic be lt are exhumation products, which had subducted into the deep-seated mantle and undergone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 during the Triassic. But no direct evidence supports this process except the calculated p-T conditions from mineral thermobarometers. The Late Cretaceous basalts studied in the prese nt paper, however, have provided some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crust-mantle int eraction in the area. These basalts are distributed in Mesozoic faulted basins i n central and southern Dabie orogenic belt. Since little obvious contamination f rom continental crust and differentiation-crystallization were observed, it is suggested, based on a study of trace elements, that the basalts are alkaline and resultant from batch partial melting of the regional mantle rocks, and share th e same or similar geochemical features with respect to their magma source. In th e spider diagram normalized by the primitive mantle,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data show that their mantle sources are enriched in certain elements concentrate d in the continental crust, such as Pb, K, Rb and Ba, and slightly depleted in s ome HFSE such as Hf, P and Nb. Pb-Sr-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further suggest the mantle is the mixture of depleted mantle and enriched one . T his interaction can explain the trace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basaltic magmas , i.e., the enrichment of Pb and the depletion of Hf, P and Nb in basalts can be interpreted by the blending of the eclogites in DOB (enriched in Pb and deplete d in Hf, P and Nd) with the East China depleted mantle (As compared to the primi tive mantle, it is neither enriched in Pb nor depleted in Hf, P and Nb). It is a lso indicated that the eclogites in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were surely derived from the exhumation materials, which had delaminated into the deep-seated mantl e. Moreover, the process subsequently resulted in compositional variation of the mantle (especially in trace elements and isotopes), as revealed by the late man tle-derived basalts in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晚白垩纪 玄武岩 中国 造山运动 地球化学 大别山 铅-钕-锶同位素
下载PDF
喜马拉雅成矿带锂-铍-铷-铯超常富集规律与稀有元素找矿潜力预测
4
作者 王学求 周建 +3 位作者 刘汉粮 李龙雪 吴慧 王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74-3284,共11页
稀有元素锂、铍、铷、铯地壳丰度低,需要数百至上千倍的超常富集才能成矿,导致其矿产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发现稀有元素超常富集区是战略资源找矿预测的关键,特别是在青藏高原这种野外条件极困难的工作区。全国地球化学基准图揭示喜马拉雅... 稀有元素锂、铍、铷、铯地壳丰度低,需要数百至上千倍的超常富集才能成矿,导致其矿产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发现稀有元素超常富集区是战略资源找矿预测的关键,特别是在青藏高原这种野外条件极困难的工作区。全国地球化学基准图揭示喜马拉雅成矿带锂、铍、铷、铯等稀有元素超常富集规律。这一超常富集的特点是:(1)锂、铍、铷、铯都发生超常富集,富集系数均大于2,其中喜马拉雅成矿带是铯和铍的全国最强富集区,是锂、铷的全国第二强富集区;(2)富集区异常规模达104156 km^(2),富集中心面积均超过1000 km^(2);(3)超常富集区沿喜马拉雅造山带呈近东西向展布,从西向东依次分布于札达县—日土县、吉隆县—聂拉木县、定日县—拉孜县、江孜县和洛扎县—错那县—隆子县一带;(4)异常核心区主要与含有电气石、石榴子石、锂辉石等淡色花岗岩密切相关,特别是铯的大规模超常富集,证明了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为高度结晶分异的花岗岩;(5)目前该成矿带内已发现定日县琼嘉岗和洛扎嘎波两处伟晶岩型锂矿,以及错那县境内错那洞钨-锡-铍矿床,喜马拉雅稀有元素超常富集区具有寻找锂-铍-铷-铯等稀有金属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成矿带 锂、铍、铷、铯稀有元素 超常富集 地球化学找矿预测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高产富集规律研究——以川西坳陷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例
5
作者 严焕榕 詹泽东 +3 位作者 李亚晶 毕有益 邓美洲 冯英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1-548,576,共9页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储量巨大,具有砂体厚、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气水分布复杂等特点,给气藏的开发评价及建产选区带来极大难度。为实现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以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基于气藏静、动态...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储量巨大,具有砂体厚、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气水分布复杂等特点,给气藏的开发评价及建产选区带来极大难度。为实现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以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基于气藏静、动态特征,深度分析了典型井的古、今构造位置,断层特征,裂缝和储层品质等对产能的影响,明确气井高产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分析各控制因素的综合作用,结合成藏研究成果,探讨天然气富集高产规律,结果表明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气井可分为高产高效、中产中效、低产低效3种类型。高产高效和中产中效气井产量高、稳产好,主要分布在北南向四级烃源断层和五级断层附近,裂缝发育、优质储层厚度大,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明确了气藏富集高产遵循古、今构造控藏,烃源断层控富,有效裂缝控产,优质储层控稳的规律,为该气藏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须家河组 致密砂岩气藏 富集高产规律 新场构造带
下载PDF
安徽庐枞盆地西湾铅锌矿床闪锌矿中镉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研究
6
作者 阎磊 范裕 +2 位作者 黄俊 左彤 兰秉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2-662,共21页
镉(Cd)是一种重要的关键金属元素,对国家安全和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闪锌矿是最具经济意义的富镉矿物,查明闪锌矿中镉的赋存状态,对研究镉的富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受限于研究手段,闪锌矿纳米尺度上镉的赋存状态研究仍相对薄... 镉(Cd)是一种重要的关键金属元素,对国家安全和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闪锌矿是最具经济意义的富镉矿物,查明闪锌矿中镉的赋存状态,对研究镉的富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受限于研究手段,闪锌矿纳米尺度上镉的赋存状态研究仍相对薄弱。西湾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内新发现的大型铅锌矿床,矿床中产出富镉闪锌矿。本次研究使用LA-ICP-MS对闪锌矿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含量和Mapping分析,查明闪锌矿微米尺度镉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使用扫描透射电镜(STEM)查明纳米级闪锌矿的微观形貌和高分辨原子像,明确纳米尺度镉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西湾矿床闪锌矿中镉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186×10^(-6)~9859×10^(-6),镉在闪锌矿中分布不均匀,闪锌矿孔洞发育的区域相对富镉,而闪锌矿均质区域相对贫镉。通过高分辨原子像的晶面间距和原子线扫描结果,确定西湾矿床闪锌矿中Cd原子以原位替代Zn原子的形式赋存在闪锌矿晶格中,未发现纳米级镉的独立矿物。对比金顶和牛角塘等富镉铅锌矿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铅锌矿床中平均镉含量不高,推测成矿带可能缺乏充足的镉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纳米尺度 赋存状态 富集机制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安徽安庆铜铁矿床钴的赋存状态、分布与富集规律研究
7
作者 钟镇海 王世伟 +3 位作者 周涛发 王彪 吴硕 束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9-641,共13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广泛发育矽卡岩型铜铁矿床且伴生Co资源,而成矿带内的矽卡岩型铜铁矿床中关键金属Co元素的赋存状态、分布以及富集规律研究尚未系统开展。本文以矽卡岩型铜铁矿床——安庆铜矿为研究对象...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广泛发育矽卡岩型铜铁矿床且伴生Co资源,而成矿带内的矽卡岩型铜铁矿床中关键金属Co元素的赋存状态、分布以及富集规律研究尚未系统开展。本文以矽卡岩型铜铁矿床——安庆铜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采样、显微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全岩化学分析及矿物原位LA-ICP MS微量成分测试手段,初步估算矿床中伴生Co的资源量约为8769t,达到中型规模,查明了伴生Co的平均含量为166×10^(-6),综合利用潜力较大。查明了铜矿石中Co含量(平均含量为166×10^(-6))明显高于铁矿石(平均含量为126×10^(-6)),尤其是含铜磁黄铁矿型矿石中Co元素富集程度最高,且计算得出磁黄铁矿、黄铁矿、磁铁矿和黄铜矿分别赋存矿石Co含量的45.1%、52.8%、0.5%和1.6%。此外,矿床内不同类型矿化蚀变岩中Co含量与磁黄铁矿和黄铁矿总量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Co主要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内,黄铁矿中Co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早石英硫化物阶段的黄铁矿(Py1)中Co含量为258×10^(-6)~25920×10^(-6),晚石英硫化物阶段的黄铁矿(Py2)中Co含量为0.3×10^(-6)~594×10^(-6),磁黄铁矿中Co含量变化范围较小,主要集中于311×10^(-6)~1181×10^(-6),Co主要富集于早石英硫化物阶段,晚石英硫化物阶段不富集。含铜磁黄铁矿型矿石中Co元素变化范围大(85×10^(-6)~430×10^(-6))是由于矿石中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的含量以及黄铁矿Co含量极不均匀造成的。综合前人研究,本次工作认为大气降水混入引起的成矿流体冷却和稀释可能是导致安庆铜矿中Co元素沉淀富集在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内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金属Co 赋存状态 富集规律 安庆铜矿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中非铜钴矿带钴矿成矿特征和富集机理
8
作者 莫江平 胡乔帆 +3 位作者 方科 刘伟 周守余 李明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9,共13页
中非铜钴矿带是世界上规模大、铜钴品位高的层控型铜钴矿带,以拥有大型超大型铜钴矿床和众多的世界级铜钴矿山而闻名于世。本文综述了该成矿带的基本地质特征和矿化类型,分析了Co的超常富集机理,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中非铜钴矿带位于非... 中非铜钴矿带是世界上规模大、铜钴品位高的层控型铜钴矿带,以拥有大型超大型铜钴矿床和众多的世界级铜钴矿山而闻名于世。本文综述了该成矿带的基本地质特征和矿化类型,分析了Co的超常富集机理,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中非铜钴矿带位于非洲中南部的赞比亚和刚果(金)境内,全长700 km、宽150 km,包括赞比亚铜带省矿带、赞比亚西北省矿带和刚果(金)加丹加矿带。钴矿的形成经历了裂谷期成岩成矿作用(880~735 Ma)和造山期成矿作用(530~490 Ma),分别与新元古代加丹加沉积盆地的形成发展演化和卢富里安造山作用相对应。其成因类型包括同生沉积型钴矿床和热液改造型富钴矿床。沉积型钴矿在赞比亚境内发育,钴含量相对较低;热液改造型富钴矿床在刚果(金)境内更为发育,钴含量相对较高。钴与铜共生或伴生,主要含钴矿物为硫铜钴矿、方钴矿、硫钴矿、钴黄铁矿、水钴矿、钴华、菱钴矿等。Co的超常富集与由卤水在深部交代基底岩石(矿石)形成的富金属成矿流体通过迁移-富集-沉淀作用的多期次循环有关。矿床的氧化带、原生带分带明显,局部氧化深度达到300 m,表生氧化作用往往造成钴矿化富集。该区富钴矿床整体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原生铜钴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特别是铜钴超常富集机理等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矿床 成矿特征 富集机理 中非铜钴矿带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南坡晚白垩世玄武岩源区地幔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匡少平 张本仁 +1 位作者 凌文黎 韩吟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3-211,共9页
大别造山带南坡中生代断陷盆地中出露大量晚白垩世碱性玄武岩类。因岩浆受结晶分异和陆壳混染影响微弱 ,其成分基本可代表本区原生玄武岩浆。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 ,本区玄武岩具有地壳富集组分 Pb、K、Rb、Ba等的正异常和... 大别造山带南坡中生代断陷盆地中出露大量晚白垩世碱性玄武岩类。因岩浆受结晶分异和陆壳混染影响微弱 ,其成分基本可代表本区原生玄武岩浆。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 ,本区玄武岩具有地壳富集组分 Pb、K、Rb、Ba等的正异常和 Nb、P、Hf等高场强元素的负异常。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 ,玄武岩浆来自亏损地幔 (DM)和富集地幔(EM +EM )混合源区。玄武岩源区地幔中 Pb的富集和 Nb、P、Hf等的亏损基本可由中国东部亏损地幔与榴辉岩的混合获得 ,由此揭示富集地幔端元组成特征可能与晚白垩世前造山带根部榴辉岩拆沉并参与地幔再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 玄武岩 榴辉岩 地球化学 大别造山带 晚白垩世 陆内造山作用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北缘后碰撞富钾火山岩: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48
10
作者 邱检生 王德滋 +1 位作者 刘洪 凌文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9-330,共12页
大别造山带北缘晚中生代富钾火山岩分布在磨子潭 -晓天断裂以北的上叠式火山盆地中 ,主要为一套以钾玄岩 -粗安岩 -安粗岩 -粗面岩为主体的中偏碱性岩石组合 ,晚期出现少量碱性火山岩。化学成分上具有富碱、富钾、贫钛、氧化系数较高等... 大别造山带北缘晚中生代富钾火山岩分布在磨子潭 -晓天断裂以北的上叠式火山盆地中 ,主要为一套以钾玄岩 -粗安岩 -安粗岩 -粗面岩为主体的中偏碱性岩石组合 ,晚期出现少量碱性火山岩。化学成分上具有富碱、富钾、贫钛、氧化系数较高等特点。岩石的 Rb、Ba、Th、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高 ,富轻稀土 ,L a/ Nb、Ba/ Nb及 L REE/ HREE比值高 ,并具有显著的Nb、Ti负异常和 Pb正异常 ,而铕异常则不明显。富钾火山岩的 ISr值较高 (=0 .70 872~ 0 .70 895 ) ,εNd(t)值显著偏低(= - 14 .6 2~ - 18.5 1)。根据对岩石产出动力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 ,结合同位素组成的混合模拟 ,表明本区富钾火山岩最可能起源于受俯冲陆壳析出流体交代作用所形成的富集地幔 (E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成因 富钾火山岩 地球化学 大别造山带 中生代 富集地幔 流体交代作用
下载PDF
北淮阳古碑花岗闪长岩侵位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对大别山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启示 被引量:41
11
作者 赵新福 李建威 +1 位作者 马昌前 郎银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92-1402,共11页
SHRIMP 锆石 U-Ph 定年表明大别山北淮阳带古碑花岗闪长岩形成于125±3Ma,而不是以前所认为的属晚侏罗世岩体。古碑花岗闪长岩的 SiO_2为61%~63%,K_2O 为3%~3.7t%,Al_2O_3>15%,Mg~#[100×Mg^(2+)/(Mg^(2+)+Fe^T)]为45~49... SHRIMP 锆石 U-Ph 定年表明大别山北淮阳带古碑花岗闪长岩形成于125±3Ma,而不是以前所认为的属晚侏罗世岩体。古碑花岗闪长岩的 SiO_2为61%~63%,K_2O 为3%~3.7t%,Al_2O_3>15%,Mg~#[100×Mg^(2+)/(Mg^(2+)+Fe^T)]为45~49,具有准铝质(A/CNK=0.84~0.88)和高钾钙碱性特征。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 500×10^(-6)~650×10^(-6),Ba 1640×10^(-6)~2053×10^(-6))和轻稀土元素[(La/Yb)_N 比值为13~20],亏损高场强元素(Nh、Ta、Ti),具有富集且均一的锶和钕同位素组成[(^(87)Sr/^(86)Sr)_i=0.709240~0.709315,ε_(Nd)(t)=-17.96~-18.05]。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组成与早白垩世毛坦厂组幔源火山岩及镁铁-超镁铁侵入岩很相似,表明古碑花岗闪长岩起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该岩体的侵位可能代表了大别山强烈伸展活动的开始。大别山地区晚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可能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一部分,而与三叠纪造山旋回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古碑岩体 SHRIMP U-Pb 富集地幔 岩石圈伸展 构造转换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油层油气运移与富集 被引量:30
12
作者 孙同文 吕延防 +2 位作者 刘宗堡 付晓飞 付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0-707,共8页
为了系统查明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油层油气运聚过程和富集特征,详细研究其油气运移条件,并通过油田开发动态数据验证,总结油气富集的主要特征。大庆长垣以东地区具有垂向-侧向双重油气运移方式,垂向运移主要发生在上覆烃源岩垂向排烃... 为了系统查明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油层油气运聚过程和富集特征,详细研究其油气运移条件,并通过油田开发动态数据验证,总结油气富集的主要特征。大庆长垣以东地区具有垂向-侧向双重油气运移方式,垂向运移主要发生在上覆烃源岩垂向排烃范围内,油气在超压作用下,沿开启的T2油源断层"倒灌"进入下伏扶余油层;侧向运移主要有3种类型:源内沿砂体向油源断层上升盘短距离侧向运移;近源沿构造轴向向继承性局部隆起带短距离侧向运移;远源沿砂体沟通的Ⅱ类断裂密集带向朝阳沟阶地长距离侧向运移。油源断层发育部位和烃源岩垂向排烃范围附近、构造轴向与断层走向近一致的鼻状构造为富油区带;因特征不同,断裂密集带在三肇凹陷不是主要富油部位,而在朝阳沟阶地为有利储油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层 油气运移 油气富集特征 断裂密集带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下载PDF
中生代苏-鲁活动大陆边缘榴辉岩、煌斑岩、金矿及富集地幔间的成因联系 被引量:37
13
作者 胡受奚 孙景贵 +3 位作者 凌洪飞 叶瑛 翟建平 方长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25-435,共11页
海西期末形成的初始欧亚板块 ,从三叠纪 (2 5 0 Ma)开始 ,便与古太平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发生强烈的挤压碰撞作用和俯冲作用 ,及由此引起的远距离效应使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从中生代开始成为活动大陆边缘。俯冲作用及构造环境的演化是控... 海西期末形成的初始欧亚板块 ,从三叠纪 (2 5 0 Ma)开始 ,便与古太平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发生强烈的挤压碰撞作用和俯冲作用 ,及由此引起的远距离效应使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从中生代开始成为活动大陆边缘。俯冲作用及构造环境的演化是控制胶东地体等大多数中生代榴辉岩等变质岩类、花岗岩类、火山岩类、煌斑岩类以及金等矿床形成和使它们出露地表的重要因素。胶东地体中富钾的钙 -碱性煌斑岩类的特征与其它活动大陆边缘和造山带中金矿有关的煌斑岩很相似 ,例如呈脉状产出、晚期侵位、强烈的自变质、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 (L IL E)和挥发分、高的金含量、高的 L REE/ HREE和 87Sr/ 86 Sr比值、低的 1 43Nd/ 1 44 Nd比值、与花岗岩类、橄榄安粗岩、酸性脉岩以及热液金矿床的密切共生及它们之间与富集地幔楔的成因联系等 ,这些都表明它们与板块或板片俯冲过程中的去气、去碱、去 L IL E作用或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榴辉岩 富集地幔 苏-鲁超高压变质岩带 金矿床 A-型俯冲 中生代 火山岩 花岗岩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铜矿化富集规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郑文宝 陈毓川 +4 位作者 唐菊兴 宋鑫 林彬 桂晓根 应立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91,116,共6页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成矿带内,以其矿石品位高、规模大、矿种多的特点成为冈底斯带内为数不多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对甲玛矿床走向、倾向方向上不同边界品位条件下铜平均品位与铜金属量的研究表明:甲玛...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成矿带内,以其矿石品位高、规模大、矿种多的特点成为冈底斯带内为数不多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对甲玛矿床走向、倾向方向上不同边界品位条件下铜平均品位与铜金属量的研究表明:甲玛矿床铜的矿化富集的规律性在矿体倾向上明显优于走向上,矿体在倾向上的规律性变化特征,与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矿床典型的矿石分带性是一致的。同时,铜的矿化富集规律将对深部找矿以及矿山采矿都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矿化富集规律 冈底斯成矿带
下载PDF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北两侧晚中生代富钾火山岩的成因: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6
15
作者 邱检生 蒋少涌 +1 位作者 张晓琳 胡建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5-262,共8页
大别 苏鲁造山带南、北两侧广泛发育晚中生代富钾火山岩 ,主要岩石组合为粗面玄武岩 玄武粗安岩 粗安岩 安粗岩 粗面岩 ,这套岩石总体具有富碱、富钾、富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如Rb、Th等 ) ,贫高场强元素 (如Nb、Ti等 ) ,(87Sr/ ... 大别 苏鲁造山带南、北两侧广泛发育晚中生代富钾火山岩 ,主要岩石组合为粗面玄武岩 玄武粗安岩 粗安岩 安粗岩 粗面岩 ,这套岩石总体具有富碱、富钾、富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如Rb、Th等 ) ,贫高场强元素 (如Nb、Ti等 ) ,(87Sr/ 86Sr) i值偏高 ,εNd(t)值偏低等特点 ,但南、北两侧富钾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存在较显著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造山带北侧富钾火山岩稀土总量更高 ,轻、重稀土分异更明显 ,且 (87Sr/ 86Sr) i 值更高 ,εNd(t)值和2 0 6Pb/ 2 0 4Pb值显著偏低。元素 同位素综合示踪显示 ,区内富钾火山岩均起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 ,但南、北两侧源区地幔的富集机制存在差异 ,南侧富集地幔的形成主要与俯冲洋壳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有关 ,而北侧富集地幔的形成除受到俯冲洋壳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外 ,在更大程度上主要起因于俯冲的扬子陆壳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 ,即其源区遭受了多次富集事件的影响 ,后者是导致南、北两侧富钾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苏鲁造山带 晚中生代 富钾火山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下载PDF
秦岭—祁连造山带印支-燕山期构造与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关系 被引量:45
16
作者 杜玉良 汤中立 +2 位作者 蔡克勤 李文渊 张韬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71,共7页
印支_燕山期构造_岩浆热液活动 ,对秦岭—祁连造山带的区域成矿控制与影响作用十分显著。主要表现在该期北东向构造_岩浆活动不仅控制了金等矿产的形成 ,而且使先期形成的铜、铅锌等矿产发生了较强烈的改造和富集作用。该期北东向构造... 印支_燕山期构造_岩浆热液活动 ,对秦岭—祁连造山带的区域成矿控制与影响作用十分显著。主要表现在该期北东向构造_岩浆活动不仅控制了金等矿产的形成 ,而且使先期形成的铜、铅锌等矿产发生了较强烈的改造和富集作用。该期北东向构造带与先期的北西、近东西向构造或含矿层交汇叠加部位 ,是形成大型_超大型矿床的重要条件。文章对秦岭—祁连造山带印支_燕山期构造_岩浆活动带的发育特征及其对大型_超大型矿床的控制与影响等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提出了本区新一轮矿产勘查研究对策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秦岭-祁连造山带 印支-燕山期构造 大型-超大型矿床 富集作用 岩浆活动
下载PDF
航天飞机SIR-C数据对内蒙古额济纳旗北部浅层地下水的探测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心源 郭华东 +4 位作者 邵芸 王长林 王翠珍 刘浩 王心源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3-527,共5页
利用航天飞机3号SIR-C数据对额济纳旗北部中-蒙交界处浅层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原因进行研究,分析了在SIR-C图像上呈亮条带的机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浅层地下水区能被SIR-C图像特别是L-HV以及L-HH极化以亮黄色强烈显示,这是与该带... 利用航天飞机3号SIR-C数据对额济纳旗北部中-蒙交界处浅层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原因进行研究,分析了在SIR-C图像上呈亮条带的机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浅层地下水区能被SIR-C图像特别是L-HV以及L-HH极化以亮黄色强烈显示,这是与该带地下水位浅、植被长势好、植被固沙形成沙垄等因素造成雷达波体散射以及后向散射强烈所致;(2)在研究区的中-蒙交界段正是地形由缓向陡转折处,这是与拉张正断层原因导致中方上盘相对下降,并在此处具备储水条件有关;(3)雷达遥感能敏感地探测到微地形的变化,可很好地反映地表植被分布和地表及次地表水分,使其在干旱区应用研究具有极大的优势,此研究可能为西部干旱区寻找浅层地下水提供一条快捷、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遥感 浅层地下水 富水带 额济纳旗 微地形 地表植被分布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小型克拉通盆地群的叠合复合性质及其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48
18
作者 贾承造 魏国齐 李本亮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9-492,共14页
中国中西部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新生代大型造山带环绕的小型克拉通盆地,盆地核心为构造相对稳定的小型克拉通,边缘环绕构造活跃的前陆冲断带。与北美、欧洲等大型含油气盆地相比,中国含油气盆地规模小、构造活动... 中国中西部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新生代大型造山带环绕的小型克拉通盆地,盆地核心为构造相对稳定的小型克拉通,边缘环绕构造活跃的前陆冲断带。与北美、欧洲等大型含油气盆地相比,中国含油气盆地规模小、构造活动性强。盆地普遍经历:(1)寒武—志留纪,各自漂离于大洋中的小型克拉通盆地; (2)泥盆—二叠纪,亚欧板块南缘地体增生;(3)三叠—古近纪,特提斯洋关闭,陆相断(坳)陷盆地;(4)新近纪以来,再生前陆盆地等四个构造演化阶段。从下而上叠合了早古生代海相克拉通盆地、晚古生代海陆交互相克拉通盆地、早中生代陆相断(坳)陷盆地和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四个构造层序。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构造相对稳定,古生代发育多期不整合界面和大型古隆起;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叠置复合在其边缘,发育成排成带的构造。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叠合-复合性质决定了其叠合-复合含油气系统的特征:具有多油气系统、多源多阶段生烃、多期成藏、多层系含油气。中国中西部盆地的油气勘探主要包括古生界小型克拉通层序和中新生代前陆层序两大领域,其中早古生代克拉通层序以古隆起及其斜坡、晚古生代克拉通层序以大面积岩性储集体、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以大型冲断带控制着油气的成藏与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克拉通盆地 前陆逆冲带 叠合-复合含油气系统 油气富集规律
下载PDF
金湖凹陷铜城断裂带断层活动与油气富集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韬 张卫海 +2 位作者 李婷 刘喜欢 杨立干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71,共7页
依据三维地震资料,综合钻探成果,运用断层落差法研究断层在古近系沉积期间的活动特征,探讨断层活动特点对油气富集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断层活动受构造背景控制,在伸展阶段呈"弱—弱—强"变化,具"分时、分段、分区&... 依据三维地震资料,综合钻探成果,运用断层落差法研究断层在古近系沉积期间的活动特征,探讨断层活动特点对油气富集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断层活动受构造背景控制,在伸展阶段呈"弱—弱—强"变化,具"分时、分段、分区"特点,并分化出长期活动断层、晚期活动断层和早期活动断层。断层活动从运移、圈闭、保存3个方面影响油气富集,长期活动断层控制地层变形能力强,优势运移指向收敛,有利油气聚集,形成断鼻或断块圈闭规模较大;晚期活动断层和早期活动断层控制地层变形能力弱,优势运移指向分散,形成断块圈闭数量和规模不及前者。成藏期,控圈断层活动越弱,保存条件越好,越易见油气。铜城断层东侧油气富集条件相对有利。该研究结果可对今后该类型油气藏的勘探部署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城断裂带 古近系 断层落差 油气富集 金湖凹陷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中新生代壳幔相互作用特征与过程——新疆北部幔源岩浆岩系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郭召杰 韩宝福 +1 位作者 张元元 陈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1-439,共9页
新疆北部中新生代幔源岩浆岩多位于大型走滑断裂带或者裂谷带附近,岩石系列均具有高的TiO_2含量,富碱、高度富集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LREE),ε_(Nd)(t)值低正值到负值,(^(87)Sr/^(86)Sr)_i值较高,不相容元素比值La/Nb和Nb/U显示中新生代... 新疆北部中新生代幔源岩浆岩多位于大型走滑断裂带或者裂谷带附近,岩石系列均具有高的TiO_2含量,富碱、高度富集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LREE),ε_(Nd)(t)值低正值到负值,(^(87)Sr/^(86)Sr)_i值较高,不相容元素比值La/Nb和Nb/U显示中新生代玄武岩浆在形成过程中的壳幔作用明显不同于古生代造山过程,岩浆来源于类似OIB源的富集地幔。而新疆北部地区的二叠纪幔源镁铁-超镁铁岩来源于亏损地幔,陆壳物质参与了岩浆的形成,源区可能混入了早期的弧组分或俯冲的洋壳。由于古生代多个洋盆闭合和增生造山作用致使中亚造山带的岩石圈不断增厚,于古生代晚期发生拆沉去根作用,软流圈亏损地幔上涌形成二叠纪镁铁-超镁铁岩系,而拆沉的岩石圈以及俯冲下沉的洋壳及其沉积物,在地幔环境熔融交代改造原始地幔,使中亚地区的地幔自古生代晚期以后逐渐转换为整体富碱、富含轻稀土(LREE)和不相容元素的富集地幔。被改造了的富集地幔在中新生代沿裂谷带或大型走滑断裂薄弱带上涌,形成了中新生代幔源岩浆的喷发和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中新生代 幔源岩浆 壳幔相互作用 富集地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