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河套灌区GSPAC水分通量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旭升 岳卫峰 杨金忠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33,共4页
阐述了内蒙古河套灌区的水文要素特征和农业节水改造形势。综合考虑区域性水循环过程中地下水系统、地表水系统和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的密切联系,建立了内蒙古河套灌区人工自然复合型的GSPAC系统模型。以各子系统的水均衡为控制条件,计... 阐述了内蒙古河套灌区的水文要素特征和农业节水改造形势。综合考虑区域性水循环过程中地下水系统、地表水系统和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的密切联系,建立了内蒙古河套灌区人工自然复合型的GSPAC系统模型。以各子系统的水均衡为控制条件,计算了现状和节水改造后灌区GSPAC水循环界面通量,并预测了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河套灌区 gspac 水分通量 水循环 灌溉
下载PDF
鄂托克前旗毛乌素沙地GSPAC系统水分动态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任杰 史海滨 +3 位作者 李和平 白巴特 薛铸 翟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24,共4页
在分析地下水与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GSPAC的关系基础上,系统探讨了沙地GSPAC天然植被水分系统关系,定量揭示了毛乌素沙地土壤含水率、降雨和地下水以及地下水与植被地下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植被的地下生物量... 在分析地下水与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GSPAC的关系基础上,系统探讨了沙地GSPAC天然植被水分系统关系,定量揭示了毛乌素沙地土壤含水率、降雨和地下水以及地下水与植被地下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植被的地下生物量有明显的降低趋势;在地下水埋深小于1.8 m、降雨大于8 mm时对地下水产生不同程度影响。成果对沙地生态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pac 毛乌素沙地 含水率 天然植被
下载PDF
用拱棚法对极干旱区GSPAC水分运转的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红寿 汪万福 +2 位作者 张国彬 张正模 王小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2-579,共8页
在典型极干旱气候条件下,在敦煌莫高窟窟顶戈壁上搭建封闭塑料拱棚,经235 d的膜面凝结水分的持续抽取和土壤水分监测表明:在潜水埋深200 m以下的极干旱区,有2.1 g.m-2.d-1的水分向上运转与输出;在长期的水分输出后,土壤湿度不但没有下降... 在典型极干旱气候条件下,在敦煌莫高窟窟顶戈壁上搭建封闭塑料拱棚,经235 d的膜面凝结水分的持续抽取和土壤水分监测表明:在潜水埋深200 m以下的极干旱区,有2.1 g.m-2.d-1的水分向上运转与输出;在长期的水分输出后,土壤湿度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明显高于初始湿度和对照;棚内外土壤空气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温度的监测发现,存在水分向上连续运转的条件和机制,可排除水分来自外部土壤和大气侧入的可能。由此判定,在埋深较深的极干旱地区存在潜水蒸发,潜水是土壤水分的重要来源,并通过土壤的"呼吸"与大气保持着交流。土壤盐分对土壤水分的运转和时空异质分布有重要影响。极干旱气候、地热和上层土壤的温度变化是引起GSPAC水分运转和潜水蒸发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棚法 gspac系统 极干旱地区 水分运转
下载PDF
GSPAC water movement in extremely dry area 被引量:4
4
作者 HongShou Ll WanFu WANG +2 位作者 GuoBin ZHANG ZhengMo ZHANG XiaoWei W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1年第2期141-149,共9页
Under an extremely arid condition,a PVC greenhouse was built on the top of Mogao Grottoes in gobi area.The results of 235-day constant extraction of condensed water on the greenhouse film and soil water content showed... Under an extremely arid condition,a PVC greenhouse was built on the top of Mogao Grottoes in gobi area.The results of 235-day constant extraction of condensed water on the greenhouse film and soil water content showed that 2.1 g/(m2·d) groundwater moved up and exported into the soil,and a phreatic water evaporation existed in the extreme dry area where the groundwater is buried deeper than 200 m.After a prolonged export,the soil water content in the greenhouse was not lower but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original control ones.According to the monitored parameters including relative humidity and absolute humidity of soil,and temperature outside and inside the greenhouse,it was found that there is the available condition and mechanism for the upward movement of groundwater,and also it can be sure that the exported water was not from the soil and atmosphere outside the greenhouse.Phreatic water,an important source for soil water,interacts with atmosphere moisture via soil respiration.Soil salinity also has important effects on soil water movement and spatial-temporal heterogeneity.The extremely dry climate,terrestrial heat and change of upper soil temperature are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s of water transportation and phreatic water evaporation in the Groundwater-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GSPAC)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house method gspac system extremely dry area water movement
下载PDF
极干旱区深埋潜水蒸发量的测定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红寿 汪万福 +1 位作者 张国彬 赵林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6798-6803,共6页
在远离降雨的典型极干旱气候条件下,在敦煌莫高窟窟顶戈壁搭建封闭塑料拱棚,在棚内放置空调抑制"拱棚效应"。通过空调的制冷抑制拱棚的增温效应,通过空调的冷凝降低棚内的湿度,使棚内的温湿度与外界靠近,并通过空调冷凝排水... 在远离降雨的典型极干旱气候条件下,在敦煌莫高窟窟顶戈壁搭建封闭塑料拱棚,在棚内放置空调抑制"拱棚效应"。通过空调的制冷抑制拱棚的增温效应,通过空调的冷凝降低棚内的湿度,使棚内的温湿度与外界靠近,并通过空调冷凝排水量评估潜水蒸发强度。45d的监测表明:在潜水埋深超过200m的敦煌极干旱地区存在不少于0.0219mm/d的潜水蒸发。太阳辐射强度、温度、湿度对潜水蒸发有重要影响。潜水蒸发量的测定为利用潜水进行荒漠化的生态重建提供了基本的评估依据,对揭示极干旱区埋深较深的GSPAC水文循环和潜水开发有重要意义,对莫高窟的文物保护也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 拱棚法 gspac系统 极干旱地区
下载PDF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水分垂直循环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25
6
作者 周爱国 马瑞 张晨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地下水系统,对维系其浅表水分、热量、盐分均衡以及地表的生态平衡、土壤的资源属性和局部地域气候相对稳定性具有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饱和带水、包气带水(土壤水)、近地表大汽水和植物体内水(&q...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地下水系统,对维系其浅表水分、热量、盐分均衡以及地表的生态平衡、土壤的资源属性和局部地域气候相对稳定性具有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饱和带水、包气带水(土壤水)、近地表大汽水和植物体内水("四水")之间的垂直循环来实现的。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地下水与地表植被类型间对应关系的统计分析,较少涉及水分运移的机制;而以水分垂直循环的动力学机制为研究对象的SPAC系统(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则对地下水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存在着尺度转换的困难,更为完整的应该是GSPAC系统(地下水 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生态效应的研究需要开展以下的工作:"四水"垂直循环的动力学过程与机制研究,尤其是饱水带-包气带界面水、汽、热转化过程的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系统演化特征的研究,它不仅是实现水分垂直循环研究的最终目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中间环节,更是将"四水"垂直循环这一微观水文循环过程与区域水文循环过程相结合,实现尺度转化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垂直循环 地下水系统 生态效应 SPAC系统 gspac系统 内陆盆地 西北地区
下载PDF
作物生长条件下潜水蒸发估算的蒸发面下降折算法 被引量:25
7
作者 毛晓敏 雷志栋 +1 位作者 尚松浩 杨诗秀 《灌溉排水》 CSCD 1999年第2期26-29,共4页
建立了作物生长条件下潜水蒸发估算的GSPAC水热传输模型,根据同期裸地与作物生长条件下潜水蒸发的对比。
关键词 gspac模型 潜水蒸发 蒸发面下降折算法
下载PDF
新型蒸渗仪及其在农田水文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8
作者 刘士平 杨建锋 +1 位作者 李宝庆 李运生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36,共8页
一台用于测定农田蒸腾蒸发和地下水—土壤水转化的新型称重式蒸渗仪在中国科学院禹城试验站建造完成,并连续数年成功运行.新型蒸渗仪主要有以下特点:(1)蒸渗仪精度0016mm,可同时准确测量蒸腾蒸发量和地下水对土壤水的补给量与入渗量;(2... 一台用于测定农田蒸腾蒸发和地下水—土壤水转化的新型称重式蒸渗仪在中国科学院禹城试验站建造完成,并连续数年成功运行.新型蒸渗仪主要有以下特点:(1)蒸渗仪精度0016mm,可同时准确测量蒸腾蒸发量和地下水对土壤水的补给量与入渗量;(2)蒸渗仪面积314m2,深度5m,充分允许农作物根系发育与吸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水分转化、地下水位变化等过程的进行,可以较好的代表大田的情形;(3)蒸渗仪的供排水系统能够在蒸渗仪内模拟实际地下水位变化;(4)土柱重30~34Mg,包含非饱和与饱和土壤,土壤质地以粉沙和轻壤为主.自1998年10月至1999年6月冬小麦生长期蒸渗仪运行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生长期,当地下水在16~24m变动时地下水对土壤水的补给量约占总蒸腾蒸发量的166%.过多的灌溉量不仅削弱了地下水对土壤水的补给,而且多余的灌溉水下渗补给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文 蒸渗仪 水分转化 土壤水 地下水
下载PDF
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水分补排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林欢 许秀丽 张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0-175,共16页
湿地水分在地下水含水层-土壤-植物-大气界面的运移和转换是维持能量和营养物平衡的重要环节,水分运移是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关键.数值模型模拟已成为水分运移研究的重要手段,然而限于复杂的湿地自然条件及有限的监测手段,部分界面... 湿地水分在地下水含水层-土壤-植物-大气界面的运移和转换是维持能量和营养物平衡的重要环节,水分运移是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关键.数值模型模拟已成为水分运移研究的重要手段,然而限于复杂的湿地自然条件及有限的监测手段,部分界面水分通量连续动态变化数据的获取及定量化工作较为困难,目前应用数值模拟法于湿地水分运移研究的案例仍不多见.本文以鄱阳湖典型湿地为研究区,构建垂向一维数值模型,阐释了湖泊水位显著季节性变化条件下,湿地水分在不同界面的传输过程,量化了湿地水分的补排关系.结果表明:(1)界面水分通量季节性差异大,降雨入渗地面和根系层水分渗漏均对降雨变化响应敏感,主要集中在4—6月,分别占年总量(1450和1053 mm)的65%和73%.土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年总量为176和926 mm,土面蒸发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植物蒸腾还与植物生长特征有关,均集中在7—8月,分别占年总量的30%和47%.深层土壤向浅层根系层的水分补给集中发生在地下水浅埋时段6—8月,占年总量(609 mm)的76%;(2)湿地植物根系层水分补排受鄱阳湖水位季节性波动影响显著.除丰水期(7—9月)主要补给为深层土壤水外,退、枯、涨水期的主要补给均为降水入渗.涨水期(4—6月)和枯水期(12—3月)的主要排泄为根系层水分渗漏,丰水期以植物蒸腾排泄为主,退水期(10—11月),土面蒸发与植物蒸腾为主要排泄,且比重相当.本文定量了鄱阳湖典型湿地不同界面水分连续交换关系,区分了土面蒸发和植物蒸腾,辨析了各界面水分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水分在湿地生态系统地下水含水层-土壤-植物-大气界面的相互作用机制,认识湖泊洲滩湿地水量平衡,为揭示湖泊水情变化对湿地生态的可能影响提供依据,为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提供重要方法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 根系层 水分补排过程 鄱阳湖湿地 gspac系统 HYDRUS模型
下载PDF
额济纳绿洲植被与环境因子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生奎 冯起 +3 位作者 司建华 张秀风 刘蔚 常宗强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6-1423,共8页
就近10a对额济纳绿洲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得出对额济纳绿洲的最新研究主要集中在GSPAC系统各组成成分以及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变化的研究上。虽然研究成果丰硕,但也有研究不足和有待深入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要加强土壤水... 就近10a对额济纳绿洲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得出对额济纳绿洲的最新研究主要集中在GSPAC系统各组成成分以及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变化的研究上。虽然研究成果丰硕,但也有研究不足和有待深入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要加强土壤水分的时空异质性、不同植被类型区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土壤水动态变化等的研究。②加强"四水"(微观水文循环)的动力学过程与机制,尤其是饱和带-包气带界面水、汽、热转化过程的研究,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浅层地下水系统演化特征的研究。③对黑河下游应急生态输水过程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甚少,应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④进一步加强天然植被不同部位(根、茎、叶以及果实)水势的研究;探讨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水势变化特点,揭示干旱、盐胁迫环境下植物的抗旱与抗盐机理;加强植物水势对盐胁迫环境的响应研究,重视植物水势与地下水位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研究不同干旱、盐胁迫环境下的植物水势变化,揭示植物受干旱、盐胁迫的过程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绿洲 植被 土壤 地下水 gspac系统
原文传递
地下水位对干旱区河谷林耗水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磊 尚松浩 毛晓敏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1-605,612,共6页
为研究不同地下水位下的干旱区河谷林水分动态变化、消耗规律及维持河谷林正常生长的临界地下水埋深及其年内变化过程,利用HYDRUS-1D软件建立了河谷区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GSPAC)水分传输模型,对新疆额尔齐斯河干流河谷林水... 为研究不同地下水位下的干旱区河谷林水分动态变化、消耗规律及维持河谷林正常生长的临界地下水埋深及其年内变化过程,利用HYDRUS-1D软件建立了河谷区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GSPAC)水分传输模型,对新疆额尔齐斯河干流河谷林水分动态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河谷林实际腾发量随地下水位的降低而减小,维持河谷林正常生长的临界地下水埋深(河谷林各月旬最小耗水比例达到70%时的地下水埋深)随时间变化,河谷林生长期4~10月临界地下水埋深分别为6.2m、4.2m、2.8m、3.5m、9.5m、12.2m和8.3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林 腾发量 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gspac) HYDRUS-1D软件 临界地下水埋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