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f Oxidation-Reduction Properties of Growing Mediums for Cell Culture of Mammals under the Effect of Cosmo-Geophysical Factors 被引量:1
1
作者 S. S. Moisa V. V. Tsetlin A. N. Velikanov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9年第2期85-91,共7页
In model experiments were studied the effect of cosmo-geophysical factors of environment (hypomagnetic conditions during 2 days ≈ 1 mkT;electromagnetic irradiation (10 min - 2 MHz with amplitude 5 V/m and power 30 mk... In model experiments were studied the effect of cosmo-geophysical factors of environment (hypomagnetic conditions during 2 days ≈ 1 mkT;electromagnetic irradiation (10 min - 2 MHz with amplitude 5 V/m and power 30 mkVt, background 2 - 4 mkVt), γ-quantum (10 min—from the source 137Cs) and its combined effect on the physic-chemical properties (ORP and pH) of growing medium for cell culture of mammals as nutrition medium 199 (PanEco, Russia). It was used a clear solution of medium (solution 1) and with the adding of 10% embryo bull serum—model of bio-medium (solution 2). Hypomagnetic conditions evoked the decreasing of ORP and pH value in both solutions, electromagnetic irradiation in the solution 1 which evoked the decreasing of ORP and the increasing of pH value, and in the solution 2, on the contrary, the increasing of ORP with the unchanging pH value. γ-radiation sharply decreased ORP value and didn’t change pH in solution 1, i.e. the reduction properties increased. There is insignificant increasing of ORP value and the decreasing of pH is noted in the solution 2, that it is characteriz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oxidative properties of solution.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hypomagnetic conditions and electromagnetic irradiation, the values of investigating parameters in the solution 1 decreased and in the solution 2 increased. It was observed acute decreasing of ORP value in both solutions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hypomagnetic conditions and γ-radiation, i.e. the reductive properties of the solutions increased sharply. In this the concentration H+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γ-radiation led to the decreasing of ORP and pH values in both solutions. Thus, the studying factors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oxidation-reduction properties of growing medium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cesses in biological mediums plays the important role in the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 effect during the flight in inter-planet 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mo-Geophysical factors growING Mediums for Cell Culture of MAMMALS Oxidation-Reduction Properties
下载PDF
Spatial-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Growing Metropolitan Area: A Case Study for the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被引量:8
2
作者 QIU Fangdao CHEN Yang +3 位作者 TAN Juntao LIU Jibin ZHENG Ziyan ZHANG Xinli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2期352-365,共14页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al-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growing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for the period 2000–2015.The slacks-based measure(SBM)model,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al-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growing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for the period 2000–2015.The slacks-based measure(SBM)model,spatial autocorrelation,and th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model were used to conduct the analysis.The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first,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green development of the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decreased,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patial agglomeration shrunk and differences within the region were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Second,the counties with high-efficiency green development we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coast,and along the routes of the Beijing-Shanghai and the Eastern Longhai railways.A developing axis of the high-efficiency counties was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spatial pattern for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Third,regarding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the High-High type counties in the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formed a centralized distribution corridor along the inter-provincial border areas of Henan and Jiangsu,whereas the Low-Low type counties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external,marginal parts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Fourth,the major factors(ranked in decreasing order of impact)influencing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were innovation,government regulations,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energy consumption,and industrial structure.These factors exerted their influence to varying extents;the influence of the same factor had different effect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for the different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wING METROPOLITAN area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 influential factors XUZHOU METROPOLITAN Area China
下载PDF
Cannabis Indoor Growing Conditions,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Post-Harvest Treatment: A Review
3
作者 Dan Jin Shengxi Jin Jie Chen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9年第6期925-946,共22页
Cannabis has attracted a new wave of research attention as an herbal medicine. To deliver compliant, uniform, and safe cannabis medicine, growers should optimize growing environments on a site-specific basis. Consider... Cannabis has attracted a new wave of research attention as an herbal medicine. To deliver compliant, uniform, and safe cannabis medicine, growers should optimize growing environments on a site-specific basis. Considering tha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interconnected, changes in a factor prompts adjustment of other factors. This paper reviews existing work that considers indoor growing conditions (light, temperature, CO2 concentration, humidity, growing media, and nutrient supply), management practices (irrigation, fertilization, pruning & training, and harvest timing), and post-harvest treatment (drying and storage) for cannabis indoor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NABIS Environmental factors growING Conditions POST-HARVEST TREATMENT INDOOR CULTIVATION Agrology Agricultural Science
下载PDF
液态饲喂杂粕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炎性因子及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志云 钟晓霞 +3 位作者 官小凤 母新杨 周晓容 黄金秀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液态饲喂杂粕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炎性因子及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0.00±4.2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 本试验旨在研究液态饲喂杂粕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炎性因子及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0.00±4.2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Ⅰ组饲喂豆粕型颗粒饲粮;试验Ⅱ组饲喂杂粕型颗粒饲粮(由双低菜籽粕、玉米胚芽粕、喷浆玉米皮及米糠替代部分豆粕和玉米组成);试验Ⅲ组饲喂杂粕型液态饲粮,即在杂粕型饲粮的基础上加入2.7倍的水,混合均匀后饲喂。各组饲粮营养水平基本一致。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降低了2.29%和5.33%(P>0.05),料重比提高了3.40%(P>0.05);与试验Ⅱ组相比,试验Ⅲ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7.04%(P<0.05)和6.32%(P>0.05)。2)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干物质、总能和粗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1),粗脂肪、磷和粗灰分消化率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间各养分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Ⅲ组粪便丁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与试验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4)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清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Ⅱ组血清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试验Ⅱ组相比,试验Ⅲ组血清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和TNF-α含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可知,与豆粕型颗粒饲粮相比,杂粕型颗粒饲粮会降低生长猪采食量和养分消化率,提高血清炎性因子含量,而通过液态方式饲喂杂粕型饲粮可改善饲粮适口性,提高生长猪采食量,降低血清促炎因子IL-1β含量,对养分消化率无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粕 液态饲喂 生长猪 生长性能 养分消化率 炎性因子 粪便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基于CNN-BiLSTM-Attetion的银杏液流预测模型及环境因子影响研究
5
作者 李波 武斌 《电子技术应用》 2024年第9期101-105,共5页
树木液流受生理活动和多重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表现为非线性和随机性特征,为预测模型的精确度带来挑战。对此,结合CNN卷积层、BiLSTM双向网络结构和注意力机制的优势分别对树干液流序列的局部特征、长期依赖和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并根据... 树木液流受生理活动和多重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表现为非线性和随机性特征,为预测模型的精确度带来挑战。对此,结合CNN卷积层、BiLSTM双向网络结构和注意力机制的优势分别对树干液流序列的局部特征、长期依赖和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并根据自测银杏液流数据集构建基于CNN-BiLSTM-Attetion的树干液流预测模型。该模型的R^(2)、MSE和MAE分别为0.9773、0.0029和0.0134,相较于CNN、BiLSTM、XGBoost、RNN和TCN建立的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还利用特征工程对环境因子的重要性进行排名,分析银杏树干液流在生长季初期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对银杏生长季初期的灌溉和养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预测模型 CNN-BiLSTM-Attetion 环境因子 生长季初期
下载PDF
毕节烟区烟农经营能力对烤烟种植意愿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何轶 易钟婷 +6 位作者 罗贞宝 戴彬 谢丽 彭华伟 喻奇伟 曹廷茂 郭红东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20,共10页
明确烟农经营能力对其烤烟种植意愿的影响,是应对烟农流失和队伍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经。基于渐进适应理论模型,本文首先利用成本收益分析框架提炼影响烟农种烟决策的经营能力,然后使用贵州毕节市766户烟农数据,通过广义有序logit模型检... 明确烟农经营能力对其烤烟种植意愿的影响,是应对烟农流失和队伍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经。基于渐进适应理论模型,本文首先利用成本收益分析框架提炼影响烟农种烟决策的经营能力,然后使用贵州毕节市766户烟农数据,通过广义有序logit模型检验烟农能力对种烟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农的种烟决策受土地流转能力、灾害防范能力、用工能力和质量把控能力影响;家庭农场主对土地流转能力的诉求比种烟大户更高;灾害防范能力不足时,传统散户倾向于减少规模,而种烟大户更倾向于保持或扩大规模;用工能力和质量把控能力弱的烟农,保持或扩大规模的决心更弱;高文化程度和村干部任职经历能提升烟农扩大规模的信心,而年龄更小与外出务工经历对烟农扩大规模的意愿具有抑制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健全土地流转和灾害防范体系,全面提高烟农用工能力和质量把控能力,依据烟农信息实行精准服务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启示,为“稳烟农、稳烟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农 种烟意愿 成本收益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01—2020年中国森林植被EVI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7
作者 杨铭鑫 李俊 +4 位作者 同小娟 于裴洋 王雅婷 史倩 王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850-10863,共14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维持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动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究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指数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对优化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0年MODIS-EVI数据及气象数据,利用趋势...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维持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动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究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指数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对优化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0年MODIS-EVI数据及气象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长季植被指数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2001—2020年中国森林植被EVI以0.028/10a的速率增长,显著改善区占总面积的39.63%。生长季,植被指数与气温、降水量、太阳辐射和土壤湿度均呈正相关,其中土壤湿度对其影响最为显著,在中南地区尤为突出。EVI对各气候因子响应的时滞效应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六个区域EVI对气温的响应均不存在时滞效应;对太阳辐射响应的滞后期均为3个月;西北地区、西南地区EVI对降水量响应的滞后期分别为3个月、6个月,华东地区EVI对土壤湿度的响应滞后期为6个月,其余地区EVI对降水量和土壤湿度的响应均不存在时滞效应。整体上看,土壤湿度是影响生长季植被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生长季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气候因子 时滞效应
下载PDF
重庆市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8
作者 田野 周鑫斌 韦育新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7,共9页
研究重庆市植烟土壤有效硼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植烟区土壤硼素的调控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集重庆11个烟区总计2 513份耕作层(0~20 cm)土壤样本,测定分析有效硼和其他理化指标,并分析了其与烟田海拔高度、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及... 研究重庆市植烟土壤有效硼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植烟区土壤硼素的调控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集重庆11个烟区总计2 513份耕作层(0~20 cm)土壤样本,测定分析有效硼和其他理化指标,并分析了其与烟田海拔高度、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植烟土壤有效硼总体含量较高,平均值为0.63 mg/kg。黔江、石柱、丰都、彭水、酉阳五个地区的土壤有效硼含量较高,涪陵、奉节、巫山、巫溪、武隆、万州六个地区的土壤有效硼含量适宜,与10年前相比,重庆植烟土壤平均有效硼含量增加了152%。由潮土和黄壤发育而来的土壤有效硼含量较高,而由冲积土发育而来的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0.25~0.5 mm粒径团聚体与土壤有效硼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海拔、土壤pH、有机质和速效钾对有效硼均有显著影响。结论:调节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作为调控土壤有效硼的合理措施。针对土壤有效硼含量较高的地区如黔江、石柱,可减少硼肥的施用量以避免硼含量过高导致的毒害作用;而对于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的地区如武隆、万州,则需加大硼肥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烟区 有效硼 植烟土壤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藜麦生长季各气象因子变化特征分析
9
作者 金卫东 李积芳 +3 位作者 杨永乐 薛晓萍 许学莲 陈宏松 《青海科技》 2024年第3期156-161,共6页
利用1981—2020年德令哈、乌兰、都兰和格尔木4-9月的气温、降水、日照、风速、≥0℃积温及≥0℃积温日数次数,采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柴达木盆地藜麦生长季各气象因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藜麦生长季平均气温、降雨量、≥0℃积... 利用1981—2020年德令哈、乌兰、都兰和格尔木4-9月的气温、降水、日照、风速、≥0℃积温及≥0℃积温日数次数,采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柴达木盆地藜麦生长季各气象因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藜麦生长季平均气温、降雨量、≥0℃积温及≥0℃积温日数数据呈上升趋势,并通过0.01的极显著性检验;日照时数、风速气候倾向率呈下降趋势,通过0.01的极显著性检验;20世纪90年代之前属偏冷期,90年代之后属偏暖期;21世纪00年代前属降水量偏少时期,之后属降水量偏多时期。分析结果对合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促进盆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生长季 气象因子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2001—2020年新疆伊犁河谷植被主要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与水热因子关系研究
10
作者 武鹏飞 玉奴斯·唐阿塔尔 +3 位作者 代鹏超 王小军 高海涛 梁凤超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4期143-150,共8页
利用MODIS-NDVI数据,采用Theil-Sen中值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变异系数方法,对2001—2020年伊犁河谷植被主要生长季(5—9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合气温降水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探究植被主要生... 利用MODIS-NDVI数据,采用Theil-Sen中值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变异系数方法,对2001—2020年伊犁河谷植被主要生长季(5—9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合气温降水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探究植被主要生长季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伊犁河谷植被主要生长季NDVI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NDVI多年均值较高。(2)区域尺度上,NDVI年际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像元尺度上,微量减少和微量增加的面积占比较大,显著增加与显著减少的区域较集中,占比较小。(3)伊犁河谷生长季植被的稳定性较好,CV≤0.10基本分布在整个区域,0.3<CV≤1分布较集中。(4)伊犁河谷气温呈现上升的趋势,降水量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NDVI年均值与年降水量显著相关(r=0.7644),与气温无显著相关;NDVI月均值与月气温均值极显著相关,与月降水量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主要生长季 NDVI 水热因子 时空特征变化 伊犁河谷
下载PDF
骨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形态的特征 被引量:21
11
作者 赵绵松 夏蓉晖 +3 位作者 王玉华 丁立祥 关雷 黄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7-931,共5页
目的:比较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滑膜血管形态的特征,分析VEGF与部分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滑... 目的:比较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滑膜血管形态的特征,分析VEGF与部分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滑膜组织分为滑膜衬里层、血管周围及衬里下基质组织进行研究,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A与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各层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将滑膜组织VEGF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比值分别与患者外周血的部分实验室炎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VEGF表达结果进一步与关节镜下滑膜形态学所见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视觉模拟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关节镜下滑膜形态(血管密度、血管形态、扭曲或直行血管走行方式)进行评分;滑膜增生程度也采取VAS半定量分析方法,分为几乎无滑膜增生、少有、有及滑膜肥厚。结果:在滑膜衬里层、血管周围及衬里下层基质组织,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在OA与RA患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A衬里下层基质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r=0.58,P<0.05);RA滑膜衬里层VEGF蛋白表达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r=0.87,P<0.05),RA衬里下层基质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56,P<0.05)。此外,OA滑膜衬里层VEGF蛋白表达与直行血管走行方式呈正相关(P<0.05),OA衬里下层基质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滑膜纤维素增生程度呈正相关(P<0.05);RA滑膜衬里层VEGF蛋白表达与血管形态、弯曲血管走行方式及血管密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滑膜组织各层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在OA及RA患者之间均存在差异,VEGF表达与部分炎症指标及关节镜下滑膜血管形态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关节炎 关节炎 类风湿
下载PDF
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组织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屈岭 梁晓春 +4 位作者 吴群励 孙连庆 赵丽 陈锡萍 钟定荣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539-2544,共6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筋脉通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factor,NGF)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大鼠的方法造模,简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筋脉通小剂量、中剂量和大...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筋脉通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factor,NGF)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大鼠的方法造模,简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筋脉通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组、神经妥乐平组及正常对照组。成模后即开始灌胃给药,筋脉通低、中、高组分别按成人剂量的5,10,20倍给药;神经妥乐平组按成人剂量的10倍给药。模型组和正常组予灌服蒸馏水。所有实验大鼠于灌胃16周后处死。检测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16周的体重和血糖变化,并进行热水甩尾试验和机械痛阈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坐骨神经NGF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坐骨神经NGF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血糖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各治疗组血糖在各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造模及灌胃前后,各组大鼠之间的体重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和各治疗组较正常组甩尾潜伏期延长、机械痛阈下降,坐骨神经NGF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筋脉通中剂量组与神经妥乐平组的甩尾潜伏期显著缩短、痛阈值显著升高,坐骨神经NGF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筋脉通中剂量组与神经妥乐平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筋脉通能够增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NGF mRNA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生长因子 热水甩尾试验 机械痛阈 实时荧光定量PCR 筋脉通
下载PDF
活菌制剂活菌数急剧衰降的原因与减缓衰降的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唐涌濂 王凌华 +1 位作者 张雪洪 黄瑞珊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71-274,共4页
市售活菌制剂口服液活菌数急剧衰降的原因是营养缺乏,特别是缺乏部分氨基酸及某些维生素。增加动物性蛋白胨及强化酵母膏,添加适量维生素可使活菌数一年后保持在106/ml以上。
关键词 活菌制剂 微生态制剂 活菌数 衰降 发酵
下载PDF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报不同水分条件下作物根系发育参数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培岭 冯斌 任树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6-49,共4页
通过对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分析 ,建立了一个能够描述作物根——冠间非线性变化的模拟模型 ,利用植物地上部参数推求不同水分环境影响的地下根系参数。并通过改进 BP算法解决了全局寻优的问题。利用精密的管栽试验为模型提供了足够的学... 通过对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分析 ,建立了一个能够描述作物根——冠间非线性变化的模拟模型 ,利用植物地上部参数推求不同水分环境影响的地下根系参数。并通过改进 BP算法解决了全局寻优的问题。利用精密的管栽试验为模型提供了足够的学习样本和检验样本。结果表明 ,该文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描述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地上参数 根系发育参数 预报
下载PDF
包载治疗基因的聚合物纳米粒子:I.纳米粒子制备及动物模型基因治疗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菁 宋存先 +7 位作者 孙洪范 武莉 唐丽娜 冷希岗 王彭延 徐意瑶 李拥军 管珩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8-442,共5页
以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dl-lactic-co-glycolic,PLGA)为原料,采用多相乳化技术制备载VEGF纳米粒子。并对纳米粒子的粒径,VEGF含量,体外释放等进行了测定。VEGF纳米粒子和VEGF裸质粒被注射到兔下肢缺血模型的缺血部... 以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dl-lactic-co-glycolic,PLGA)为原料,采用多相乳化技术制备载VEGF纳米粒子。并对纳米粒子的粒径,VEGF含量,体外释放等进行了测定。VEGF纳米粒子和VEGF裸质粒被注射到兔下肢缺血模型的缺血部位,通过RT-PCR,免疫组化和血管造影等技术来验证基因治疗的效果,评价VEGF纳米粒子作为基因载体在动物模型基因治疗中的效率。制备的VEGF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300nm,包埋效率在96%以上,纳米粒子中VEGF含量约4%。可在体外维持恒定释放约两周。两周基因注射结果表明VEGF-NP治疗组与裸质粒VEGF治疗组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VEGF纳米粒子组(81.22permm2),对照组(29.54mm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RT-PCR结果显示VEGF纳米粒子组表达(31.79au*mm)明显高于VEGF裸质粒组(9.15au*mm)。在动物模型中VEGF纳米粒子是比裸质粒DNA更好的基因载体系统,结果显示了纳米粒子可望在人类基因治疗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载基因 聚合物纳米粒子 纳米粒子 制备工艺 动物模型 基因治疗 肢体动脉梗塞病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加权 朱俊 +7 位作者 李兰 焦云桃 徐蕾 陶然 范翔雪 马科 郭威 宁琴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小鼠血吸虫肝纤维化中的表达状况。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模型组小鼠以腹部贴片法经皮肤攻击感染日本血吸... 目的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小鼠血吸虫肝纤维化中的表达状况。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模型组小鼠以腹部贴片法经皮肤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0±1)条,分别于感染后第4、6、8、10和12周两组各取3只小鼠摘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采血后处死小鼠取肝组织,常规切片,经HE染色后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后观察肝组织胶原显微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TGF-β1、CTGF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感染后6~12周,模型组的ALT和AST水平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12周时,模型组的ALT和AST水平分别为(173.53±31.12)U/L和(301.00±34.87)U/L均高于对照组的[(42.00±3.53)U/L和(96.58±11.26)U/L]。肝组织切片经HE染色后发现,模型组的肝组织有虫卵肉芽肿沉积.汇管区的纤维化特别明显,呈干线性纤维化改变,切面上见门静脉分支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呈树枝状分布;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的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面积于感染后8周明显增加,感染后12周为(23.83±1.68)%,与对照组[(1.23±0.14)%]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10和12周,模型组的TGF-β1[(22.34±2.58)%和(25.82±3.01)%]和CTGF[(11.32±2.44)%和(14.51±2.05)%]的蛋白阳性区域面积与对照组[(2.56±0.87)%和(1.09±0.73)%]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6、8、10和12周,模型组的TGF-β1和CTGF mRNA相对转录水平呈上升趋势,与同时段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感染后10周时,TGF-β1 mRNA相对转录水平最高,为0.0721±0.0187,对照组的则为0.0089±0.0037;在感染后12周时,CTGF mRNA相对转录水平最高,为0.1136±0.0365,对照组的则为0.0293±0.0184;CTGF mRNA相对转录水平与日本血吸虫感染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0.927,P<0.05)。结论 BALB/c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肝组织中TGF-β1和CTGF蛋白阳性表达类型和表达分布区域基本一致,CTGF 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与日本血吸虫感染时间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肝纤维化 血吸虫病 BALB/C小鼠
下载PDF
沙生药用植物锁阳产地适宜性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30
17
作者 黄林芳 谢彩香 +4 位作者 陈士林 段宝忠 孙成忠 凯撒.苏来曼 王丽芝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5-211,共7页
通过实地取样、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获得131个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采样点数据,并运用ArcGIS技术平台,从气候、土壤、地形数据库中提取了各采样点的生态因子,得出锁阳适宜生态因子范围。以此为据,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系统(TC... 通过实地取样、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获得131个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采样点数据,并运用ArcGIS技术平台,从气候、土壤、地形数据库中提取了各采样点的生态因子,得出锁阳适宜生态因子范围。以此为据,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系统(TCMGIS)对锁阳在中国的产地适宜性进行多因子的空间分析。结果表明,锁阳适生区域主要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研究结果对我国西北地区防沙固沙、荒漠生态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的社会效应和生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因子 产地 锁阳
下载PDF
用改进的重叠PCR引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突变 被引量:3
18
作者 白向阳 吕安国 +2 位作者 吴文芳 孙静 牛瑞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PCR产物克隆于T载体上 ,经转化JM1 0 9感受态菌株后 ,随机挑取 8个白斑菌落 ,混合后制成混合模板 .采用 3条引物 ,做两轮重叠PCR反应 ,获得了VEGF的突变基因 ,经PCR鉴定 ,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PCR产物克隆于T载体上 ,经转化JM1 0 9感受态菌株后 ,随机挑取 8个白斑菌落 ,混合后制成混合模板 .采用 3条引物 ,做两轮重叠PCR反应 ,获得了VEGF的突变基因 ,经PCR鉴定 ,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表明所得基因为目的产物 .实践证明这种突变方法简单快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突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重叠PCR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齐璇 辛晓燕 +2 位作者 常吉庆 王德堂 郭会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80-181,184,F00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 ,检测 70例异位内膜组织和 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对照组 )中VEGF的表达。 结果 :VEGF在异位内膜组织及对照组中的阳性表...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 ,检测 70例异位内膜组织和 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对照组 )中VEGF的表达。 结果 :VEGF在异位内膜组织及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7.14 %和 4 3.33% (P <0 .0 0 1) ,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5 .71%和 3.3%(P <0 .0 1)。而VEGF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子宫腺肌症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7.78%和 76 .4 7% (P >0 .0 5 )。 结论 :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过度表达与异位内膜组织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金波 周金平 +1 位作者 赵红霞 刘芳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26-227,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上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TSGF检测试剂盒,用生化比色定量法测定血清中TSGF的含量。[结果]33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的含量(71.03±11.24)u/mL显著高于...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上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TSGF检测试剂盒,用生化比色定量法测定血清中TSGF的含量。[结果]33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的含量(71.03±11.24)u/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TSGF的含量(59.75±4.45)u/mL(P<0.01),阳性检出率达78.47%。另外,在42例进行化疗的患者中,15例有效者化疗后血清TSGF的含量(62.64±6.05)u/mL较化疗前(82.26±4.57)u/mL明显下降(P<0.01),6例化疗无效者化疗后血清TSGF的含量(86.51±5.82)u/mL显著高于化疗前(65.76±5.92)u/mL(P<0.01)。[结论]TSGF是一种新的、敏感性高的肿瘤标志物,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均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