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Transplanting Date on Growth, Development, Yield and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in Western Henan
1
作者 Junzheng LI Haiyang JIANG +4 位作者 Jun HU Chunmiao QI Xiangguo CHENG Weiwei WANG Yulin ZH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9年第2期90-93,100,共5页
With Yunyan 87 as an experimental materia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dates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obacco plants and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cured tobacco leaves were studied in Lingbao City, ... With Yunyan 87 as an experimental materia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dates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obacco plants and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cured tobacco leaves were studied in Lingbao City, Sanmenxia City. With the postponement of transplanting date, the growth period in field was prolonged, and the plant height and leaf area both increased at first and decreased then. TMV, weather fleck and brown spot all showed an incidence and a disease index decreased with the postponement of transplanting date. The total sugar and reducing sugar contents of the cured tobacco leaves from the upper and middle part increased at first and decreased then with the postponement of transplanting date. The main nitrogenous compounds decreased at first and increased then. The economic traits and leaf class were on the de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PLANTING dat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hemical components Quality
下载PDF
不同供磷水平对椰枣幼苗生长、生理指标和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李东霞 马卫能 +2 位作者 符海泉 张宁 徐中亮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4-1435,共12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供磷水平对椰枣幼苗生长、生理指标和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为构建椰枣幼苗平衡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椰枣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4个供磷水平处理,浓度分别为5(CK)、100、1000和5000μmol/L,培养...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供磷水平对椰枣幼苗生长、生理指标和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为构建椰枣幼苗平衡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椰枣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4个供磷水平处理,浓度分别为5(CK)、100、1000和5000μmol/L,培养7个月后,观察测定幼苗的生长、生理指标和营养元素含量。【结果】5μmol/L供磷水平下,椰枣幼苗长势弱;100μmol/L供磷水平下椰枣幼苗的根部鲜重显著低于1000μmol/L供磷水平(P<0.05,下同);1000μmol/L供磷水平下椰枣幼苗长势好,其根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株高增加量、植株磷含量、植株磷累积量、第3叶和第6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大于CK;5000μmol/L供磷水平下,新抽叶片密集,根部磷利用效率和植株磷利用效率最低。同一供磷水平下,椰枣幼苗茎尖中的磷含量高于叶片和根尖。不同供磷水平对地上部和根部氮、钾、钙、镁、钠、铝元素的含量影响不同。随着供磷水平的增加,地上部和根部的钾、铝含量,以及地上部钙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地上部镁含量逐渐增加,根部钙、镁含量逐渐降低;5000μmol/L供磷水平下,地上部和根部的钠含量达最高。1000μmol/L供磷水平下,椰枣幼苗地上部的氮、钾、镁、钠、铝的累积量,地上部氮利用效率,以及地上部和根部的钙利用效率显著大于CK。【结论】营养液中的供磷水平会影响椰枣幼苗的长势、生理指标及营养元素的含量、累积量和利用效率。过低或者过高供磷水平均不利于椰枣幼苗的生长,1000μmol/L供磷水平下,椰枣幼苗长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枣 幼苗生长 生理指标 营养元素
下载PDF
播期及生长调节剂对间作大豆倒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傅健 易靖 +5 位作者 邓磊 刘卓 柳宁 张瑞丰 陈松柏 易泽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34,共16页
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基础,大豆选用耐荫抗倒伏品种‘渝豆11’,玉米选用半紧凑品种‘成单30’,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播期(A),A1为大豆、玉米同期播种,A2为大豆较玉米晚播14 d,副区为9种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 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基础,大豆选用耐荫抗倒伏品种‘渝豆11’,玉米选用半紧凑品种‘成单30’,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播期(A),A1为大豆、玉米同期播种,A2为大豆较玉米晚播14 d,副区为9种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B),分别于2022年春季和2023年春季在西南大学歇马科研基地进行试验.研究在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下不同播期及生长调节剂对间作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根系形态特征和倒伏及茎秆形态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播期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间作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具有显著影响.播期上同期播种大豆产量高于晚播大豆(A1>A2),其中A1B5、A1B8处理优于其他处理,其两年平均产量较对照分别增长48.56%、40.92%.A1B5处理的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百粒质量最大,较对照两年平均分别提高33.96%、48.56%、10.93%.(2)播期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间作大豆倒伏及相关指标具有显著影响.晚播大豆平均倒伏率较同期播种大豆增加了20.84%,抗折力、茎粗显著减少,株高、主茎节数显著增加,而节间长在两播期间无显著差异.(3)播期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影响间作大豆根系形态特征.在不同生育期,大豆总根长、根尖数总体上同期播种大豆优于晚播.在不同时期,整体上大豆总根长为S3307>DTA-6>6-BA,而大豆根尖数为DTA-6>S3307>6-BA.综上所述,在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下,在初花期喷施DTA-6的产量优于S3307和6-BA,同期播种喷施60 mg/L DTA-6产量最高,其次是50 mg/L S3307,但是S3307处理下的大豆倒伏率较DTA-6更低,且产量与DTA-6差异不显著,更适宜机械化收割,利于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间作 播期 生长调节剂 倒伏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生长调节剂、播期对间作大豆物质转化及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邓磊 张瑞丰 +6 位作者 傅健 刘卓 柳宁 易泽林 朱世国 方立魁 易靖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共18页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用途广泛.随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重庆地区的推广,适宜当地间作大豆品种的播期、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需要进一步筛选.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基础,大豆选用耐荫抗...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用途广泛.随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重庆地区的推广,适宜当地间作大豆品种的播期、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需要进一步筛选.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基础,大豆选用耐荫抗倒品种‘渝豆11’,玉米选用半紧凑品种‘成单30’,试验采取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播期(A),A1:大豆、玉米同时播种,A2:大豆较玉米晚播14 d;副区为9种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B).分别于2022年春季和2023年春季在重庆市歇马科研基地进行试验,研究在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下不同播期及生长调节剂对间作大豆品质、叶片酶活性、物质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播期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间作大豆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大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播期Ⅰ(A1)>播期Ⅱ(A2).A2B4处理下的粗脂肪含量最高,A1B5处理下的粗蛋白含量最高;②播期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间作大豆叶片酶和光合指标有显著影响.整体上POD活性A2>A1,SOD活性A1>A2,NR活性两个播期间无显著影响.盛荚期和鼓粒期播期Ⅰ中,施用25 mg/L 6-BA叶片POD活性、60 mg/L DTA-6处理SOD活性、20 mg/L 6-BA叶片NR活性分别达到最高.2022年和2023年在盛荚期、鼓粒期平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播期Ⅰ显著高于播期Ⅱ,而胞间CO_(2)浓度、大豆平均蒸腾速率、SPAD值,A1与A2接近.播期Ⅰ中净光合速率DTA-6>S3307>6-BA处理,播期Ⅱ中DTA-6,6-BA,S3307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相近,在盛荚期和鼓粒期,播期Ⅰ下60 mg/L DTA-6的净光合速率、40 mg/L S3307的气孔导度、75 mg/L DTA-6胞间CO_(2)浓度、50 mg/L S3307蒸腾速率、60 mg/L DTA-6处理的SPAD值最大;③播期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间作大豆物质转化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植株氮(磷)含量及氮(磷)转化效率A1>A2,盛花期播期Ⅰ下施用50 mg/L S3307植株氮含量、25 mg/L 6-BA植株磷含量最大.成熟期播期Ⅰ20 mg/L 6-BA处理下大豆植株含氮(磷)量最大.播期Ⅰ中施用50 mg/L DTA-6植株氮转移效率最高,播期Ⅰ中施用25 mg/L 6-BA植株磷转移效率最高.综上所述,在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下,晚播大豆叶片酶活性、光合效率降低,且氮(磷)转化效率降低.DTA-6和6-BA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氮(磷)转化效率,6-BA相较其他生长调节剂更有利于成熟期氮(磷)含量的积累,而在R1(初花期)喷施DTA-6的品质均优于S3307和6-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间作 播期 生长调节剂 品质
下载PDF
播期对我国北方春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综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魏然 崔杰印 +5 位作者 李阳 于晓光 位昕禹 米刚 项鹏 杨树 《大豆科技》 2024年第2期35-40,共6页
播期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农艺措施,适宜的播期可有效平衡生育期内气候条件,满足大豆各生育阶段需求,发挥品种生产潜能,实现优质高产。为明确播期对我国北方春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综合影响,文章综述了播期对大豆形态性状、生育期结构... 播期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农艺措施,适宜的播期可有效平衡生育期内气候条件,满足大豆各生育阶段需求,发挥品种生产潜能,实现优质高产。为明确播期对我国北方春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综合影响,文章综述了播期对大豆形态性状、生育期结构、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北方春大豆产区合理选择播期补种救灾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助力我国北方春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播期 产量 光合特性 生育期 品质
下载PDF
播种期对光温敏无雄穗系玉米花粉育性的影响
6
作者 童博 陈种凯 +5 位作者 吕丹 廖志杰 郑冉 刘雨晴 田丰 罗红兵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为确定光温敏无雄穗系玉米育性转换的生态因子,筛选不育特性稳定的两系材料,选择合适的播期进行制种,以光温敏无雄穗系I17、I478、Ptvt3和Ptvt2为材料,以自交系478、B73为对照,在湖南省浏阳市进行田间分期播种试验,对9个播期玉米的雄花... 为确定光温敏无雄穗系玉米育性转换的生态因子,筛选不育特性稳定的两系材料,选择合适的播期进行制种,以光温敏无雄穗系I17、I478、Ptvt3和Ptvt2为材料,以自交系478、B73为对照,在湖南省浏阳市进行田间分期播种试验,对9个播期玉米的雄花育性、雄穗性状、生育期和产量性状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光温敏无雄穗系育性转换的主要影响因子是苗期的日均高温;I17对环境敏感的时期在V2—V6期间;I478对环境敏感的时期在V2—V4期间;Ptvt3对环境敏感的时期在V2—V4期间;Ptvt2对环境敏感的时期在V2—V5期间;I17适合在播期1、8、9播种,进行自交制种,在第1—6播期播种,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生产;I478适合在播期1、2、8播种,进行自交制种,在第5—7播期播种,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生产;Ptvt3适合在播期1、8、9播种,进行自交制种,在第2—7播期播种,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生产;Ptvt2适合在播期1和播期2播种,进行自交制种,在第3—7播期播种,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生产。Ptvt3相比I17、I478和Ptvt2具有繁殖产量高、生育期长等优点,且不育特性稳定,适合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光温敏 无雄穗 播种期 花粉育性 生育期 产量性状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小麦品种“西农511”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张慧成 郭艳萍 +1 位作者 范春燕 亢桂丽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45-49,共5页
2022~2023年在陕西关中西部灌区以小麦新品种“西农511”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6个播期,探究不同播期对“西农51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明确“西农511”最佳播期,旨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关中西部灌区“西农511”高效稳... 2022~2023年在陕西关中西部灌区以小麦新品种“西农511”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6个播期,探究不同播期对“西农51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明确“西农511”最佳播期,旨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关中西部灌区“西农511”高效稳产栽培技术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西农511”越冬期、拔节期和孕穗期的株高、叶龄、单株分蘖数、单株次生根数量显著下降(p<0.05),进而导致小麦产量显著降低(p<0.05)。方差分析表明,10月5日播种的“西农511”产量最高(745.6 kg/667m^(2)),显著高于10月10日以后播种的小麦产量。在陕西关中西部地区,“西农511”小麦品种最佳播期为10月5日~10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农511 播期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商丘市初、终霜日期变化及其与冬小麦拔节期的关系
8
作者 张艳玲 史桂芬 +2 位作者 贺付伟 张辉 张云霞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3期48-54,共7页
利用商丘市1961-2020年逐日地面最低温度、日平均气温和1978-2020年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M-K检验方法,分析商丘市初、终霜日期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变化及冬小麦生育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平均初霜日期以2.4 d/10a的倾向率... 利用商丘市1961-2020年逐日地面最低温度、日平均气温和1978-2020年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M-K检验方法,分析商丘市初、终霜日期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变化及冬小麦生育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平均初霜日期以2.4 d/10a的倾向率显著推迟,平均终霜日期以2.1 d/10a的倾向率显著提前。初霜日期在2013年、终霜日期在1996年发生突变。平均初霜日期商丘东南部的较晚,西北部和中部的较早;平均终霜日期商丘东南部的较早,西北部和中部的较晚。平均初霜日期与9-11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9-11月平均气温每上升1℃,平均初霜日期推迟7.4 d;平均终霜日期与2-4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2-4月平均气温每上升1℃,平均终霜日期提前4.1 d。终霜日期与冬小麦拔节日期呈显著正相关,终霜日期出现在小麦拔节后的年份占72.1%,其中55.8%的年份集中在拔节后的0~1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霜日期 终霜日期 冬小麦 生育期
下载PDF
晚更新世化石等效剂量标准生长曲线构建
9
作者 黄曼琛 韩非 +2 位作者 肖萍 李梦琪 高峰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分析牙釉质化石自然样品的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信号强度,可以构建牙釉质标准生长曲线(Standardised Growth Curve,SGC),用以直接获得样品等效剂量(DE)值。但由于不同时段的化石样品石化程度不同,其剂量响应... 通过分析牙釉质化石自然样品的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信号强度,可以构建牙釉质标准生长曲线(Standardised Growth Curve,SGC),用以直接获得样品等效剂量(DE)值。但由于不同时段的化石样品石化程度不同,其剂量响应特征也不尽相同,很难建立统一的化石标准生长曲线。本研究通过对32个中晚更新世阶段牙釉质样品ESR信号分析发现,这一时段的样品具有近似的剂量响应,因此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尝试采用三种不同方法构建晚更新世化石样品的标准生长曲线,并将获得的化石样品等效剂量与附加剂量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小偏差在26%内。本文还探讨了建立化石样品标准生长曲线的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自旋共振测年 等效剂量 标准生长曲线 化石 晚更新世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扬麦23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左西龙 刘云飞 +3 位作者 王正波 陈春生 王继汉 葛晓琴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552-2557,共6页
为探索兴化市小麦适宜的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于2022年在江苏(兴化)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进行了扬麦23不同播期的试验,播期分别为10月27日、11月3日、11月10日、11月18日、11月25日。试验表明,播期... 为探索兴化市小麦适宜的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于2022年在江苏(兴化)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进行了扬麦23不同播期的试验,播期分别为10月27日、11月3日、11月10日、11月18日、11月25日。试验表明,播期显著影响小麦生育进程,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等生育期依次延后,但是成熟期差异不大,小麦全生育期缩短。播期越晚,主茎叶龄越小,相同时期的单株分蘖数、大分蘖数、单株次生根数越少。每667 m^(2)穗数、每穗粒数、实际667 m^(2)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先增大后减小,千粒重随着播期的推迟逐渐减小。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扬麦23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播期和播量对祁连山南麓人工草地牧草生长特征的影响
11
作者 土旦加 杨占芳 +5 位作者 蒋宏宇 史浩然 梁德飞 王浩善 段迎珠 贾科 《青海草业》 2024年第1期2-7,共6页
为了解播期和播量对高寒人工草地播种牧草生长特征的影响,以祁连山南麓单独播种的大颖仲彬草(Roegneria grandiglumi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寒生羊茅(Festuca kryloviana)为研究对象,分析三种植物生长特征对播期和播量的响应,... 为了解播期和播量对高寒人工草地播种牧草生长特征的影响,以祁连山南麓单独播种的大颖仲彬草(Roegneria grandiglumi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寒生羊茅(Festuca kryloviana)为研究对象,分析三种植物生长特征对播期和播量的响应,以期为区域高寒人工草地有效建植提供支撑。结果表明:三种牧草均能在祁连山南麓生长;6月8日播种的植物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5月12日和5月25日播种的;不同牧草对播期和播量的响应不一致,表现在5月12日播种的冰草以小播量播种、大颖仲彬草以中播量播种的高度最高;寒生羊茅在6月8日播种生长效果较好。在祁连山南麓高寒人工草地建植中,需根据牧草物种差异针对性选择适宜的播期和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播量 生长特征 祁连山南麓
下载PDF
日粮添加枣渣对肉牛血液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2
作者 邸瑶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136,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枣渣对肉牛血液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安格斯阉牛48头,随机分成4组,各组肉牛日粮分别添加0%(Ⅰ组)、3%(Ⅱ组)、6%(Ⅲ组)、9%(Ⅳ组)的枣渣,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为期60 d。结果表明:(1)各组间...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枣渣对肉牛血液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安格斯阉牛48头,随机分成4组,各组肉牛日粮分别添加0%(Ⅰ组)、3%(Ⅱ组)、6%(Ⅲ组)、9%(Ⅳ组)的枣渣,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为期60 d。结果表明:(1)各组间肉牛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对肉牛血液抗氧化指标来说,Ⅱ、Ⅲ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Ⅰ和Ⅳ组(P<0.05),同时,Ⅲ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Ⅱ组(P<0.05),Ⅰ和Ⅳ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总抗氧化能力、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总抗氧化能力水平随枣渣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2)与Ⅰ组相比,Ⅲ、Ⅳ组肉牛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6.54%、12.60%(P<0.05);Ⅲ、Ⅳ组肉牛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3.45%、3.86%(P<0.05);Ⅱ、Ⅲ、Ⅳ组肉牛料重比分别降低6.57%、11.34%、7.86%(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Ⅳ组肉牛平均日育肥收益分别增加3.12、6.15、4.26元,增长比例依次为16.36%、32.25%、22.34%。综上所述,在肉牛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枣渣可以有效提升肉牛抗氧化水平、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在本试验中,肉牛日粮添加6%的枣渣可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渣 肉牛 血清生化指标 生长性能 经济效益
下载PDF
Adaptation of potato production to climate change by optimizing sowing date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entral Gansu, China 被引量:5
13
作者 WANG Chun-ling SHEN Shuang-he +2 位作者 ZHANG Shu-yu LI Qiao-zhen YAO Yu-b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98-409,共12页
Potato grows in most part of China, it achieves higher yield and better quality in Gansu Province than in others. With global warming, its growth duration has been prolonged and sowing date become earlier than before.... Potato grows in most part of China, it achieves higher yield and better quality in Gansu Province than in others. With global warming, its growth duration has been prolonged and sowing date become earlier than before. Therefore, to regulate its sowing date and growing perio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better harvest. In this stud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six sowing-date treatments of potato in Dingxi, which i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entral Gansu Province in Northwest China in 2010. The growth period, morphological index and change in yield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other climatic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for each treat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op with different sowing dates experienced different climate conditions, leading to distinct growth duration, plant height, and leaf area index. The growth duration was shortened due to a delay in sowing date. For each 15-day delay in sowing, the growth duration was reduced by 12 days on average. A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numbers of days either from seeding to emergence or from flowering to harvest and mean temperature over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tuber fresh weight, and final yield were all decreased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cumulative temperature over the shorter growing periods. Marked differences in tuber yield were discovered among the six treatments of sowing date, the potato planted on May 27 giving the highest yield. The potato planted either earlier or later would produce invariably lower yield than the treatment of May 27. Late May therefore can be taken as the optimum sowing time of potato in this region because the crop can fully utilize thermal resource. We conclude that to postpone sowing time is a good practice for potato production to adapt to climate warming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entral Gansu,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ATO climate change optimum sowing dat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uber yield
下载PDF
Growth Rate Estimates of Supergene Manganese Nodule by ^(40)Ar/^( 39)Ar Isotopic Dating 被引量:3
14
作者 LiJianwei VasconcelosPM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4年第3期312-323,共12页
Increasing world-class, high-grade, and metals-enriched supergene manganese ore deposit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making them more and mor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However, data on the timing and ... Increasing world-class, high-grade, and metals-enriched supergene manganese ore deposit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making them more and mor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However, data on the timing and duration of their formation are sparse, mainly due to the difficulties extracting datable minerals suited to traditional radiometric dating methods. Hollandite, cryptomelane, coronadite, todorokite, and manjiroite are common manganese oxide minerals in supergene environments. These minerals host potassium of variable amounts from 0.1 wt% to 5.0 wt% in their structural sites. This geochemical property provides possibility to date supergene manganese ores by using K-Ar and 40Ar/ 39Ar methods. In this study, we perform 40Ar/ 39Ar dating on a 7.1-cm-thick botryoidal manganese nodule from an ancient weathering profile at Mount Tabor, central Queensland, Australia. Laser microprobe incremental analyses of distinct growth bands, from the inner core through the intermediate bands to the outermost crusts of the nodule, have yielded high quality 40Ar/ 39Ar ages at 27.3 Ma, 20.9 Ma, 19.2 Ma, and 16.1 Ma, respectively. The age results permit preliminary estimates on the average growth rates of the nodule varying from 4.7×10 -3 mm/ka to 7.6×10 -3 mm/ka to 9.0×10 -3 mm/ka, from the core to the rim.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of significance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de, mechanism, process,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in the formation of supergene manganese ore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gene manganese nodule 40Ar/ 39Ar dating growth rates.
下载PDF
Crustal growth history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Constraints from detrital zircon ages in modern river sediments 被引量:3
15
作者 Taejin Choi Yong Il Lee Yuji Orihashi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707-714,共8页
U-Pb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on detrital zircon grains from major river-mouth sediments draining South Korea to infer proven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rustal growth history of the southern Korean Peninsula, using... U-Pb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on detrital zircon grains from major river-mouth sediments draining South Korea to infer proven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rustal growth history of the southern Korean Peninsula, using a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LA-ICP-MS). The Korean Peninsula is located in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al margin and mainly comprises three Precambrian massifs and two metamorphic belts in between them. We obtained 515 concordant to slightly discordant zircon ages ranging from ca. 3566 to ca. 48 Ma. Regardless of river-mouth location, predominance of Mesozoic(249e79 Ma) and Paleoproterozoic(2491e1691 Ma) ages with subordinate Archean ages indicates that the zircon ages reflect present exposures of plutonic/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drainage basins of the South Korean rivers and the crustal growth of the southern Korean Peninsula was focused in these two periods. Comparison of detrital zircon-age data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Korean river sediments reveals that the Paleoproterozoic zircon age distributions of both regions are nearly identical,while the Neoproterozoice Paleozoic ages exist and the Mesozoic ages are dominant in southern Korean Peninsula.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Precambrian terrains in Korea record the similar pre-Mesozoic magmatic history a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Mesozoic magmatism was mainly focused in South Ko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trital zircon U-Pb age dating Crustal growth Korean Peninsula PROVENANCE
下载PDF
郯麦98对播种期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三学 赵花荣 +3 位作者 周广胜 齐月 田晓丽 耿金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2-372,共11页
播种期调整被广泛用于作物适应气候变化,但播种期调整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仍需探讨。基于2017—2022年华北平原北部冬小麦郯麦98的播种期调整大田试验资料,分析播种期变化对郯麦98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播种... 播种期调整被广泛用于作物适应气候变化,但播种期调整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仍需探讨。基于2017—2022年华北平原北部冬小麦郯麦98的播种期调整大田试验资料,分析播种期变化对郯麦98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推迟使郯麦98的生长季缩短、有效穗数和籽粒产量减少,9月30日—10月30日播种期的籽粒产量减少率达569.71 kg·hm^(-2)·(10 d)^(-1),但对穗粒数、穗粒重无显著影响。播种期推迟还影响郯麦98成熟期地上干物质分配,茎秆随播种期推迟呈减少趋势,为2.44%·(10 d)^(-1);而穗部呈增加趋势,为2.44%·(10 d)^(-1)。播种期变化对郯麦98的叶片光合特性和籽粒品质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华北平原北部冬小麦播种期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麦98 播种期 发育期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伤害效应及其防御对策 被引量:11
17
作者 尤翠翠 贺一哲 +5 位作者 徐鹏 黄亚茹 王辉 何海兵 柯健 武立权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2,共13页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天气频发,高温热害已成为严重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概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颖花育性、活性氧积累与膜损伤、光合作用、内源植物激素、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提出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天气频发,高温热害已成为严重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概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颖花育性、活性氧积累与膜损伤、光合作用、内源植物激素、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提出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对策,包括选育耐高温品种、合理调整播期、加强稻田水肥管理、合理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并对今后水稻高温热害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以期为开展水稻抗热栽培和耐高温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生长发育 伤害效应 播期 水肥管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华北北部夏玉米适期早播的增产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三学 周广胜 +2 位作者 赵花荣 田晓丽 耿金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93,共13页
播期调整是直接有效减缓气候变化对农业负面影响的重要措施,为了揭示播期变化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在华北北部的河北固城农业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于2019—2021年设置早播10 d、晚播10 d、晚播20 d和正常播期4个播期,进行... 播期调整是直接有效减缓气候变化对农业负面影响的重要措施,为了揭示播期变化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在华北北部的河北固城农业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于2019—2021年设置早播10 d、晚播10 d、晚播20 d和正常播期4个播期,进行了夏玉米同一品种播期调整的大田试验,监测其生育期变化、植株干物质累积、叶片光合特性和籽粒灌浆特征,以及成熟期取样测定产量构成等要素。结果表明:夏玉米播期提前,苗期、穗期及全生育期延长,尤其有效灌浆持续日数随播期提前而延长,播期每提前10 d有效灌浆持续日数延长4.7 d,播期提前10 d平均灌浆速率比对照和晚播10,20 d的平均偏高4.04%,籽粒灌浆、累积增加,百粒质量提高5.459 g。夏玉米穗粒数、穗粒质量、百粒质量等主要产量构成要素在不同播期间存在显著差异,且随播期提前而递增,在6月8日—7月8日试验期理论产量随播期每提前10 d增产速率为1395.4 kg/hm ^(2)。夏玉米关键生育期平均叶片净光合速率(Pn)随播期每提前10 d提高0.764μmol/(m 2·s),播期提前10 d比对照和晚播10,20 d的平均Pn提高7.31%。光合速率提高使得干物质生产、积累及向籽粒转运量增加,穗粒质量、百粒质量分别比对照和晚播10,20 d的平均偏高24.01%,18.00%。播期提前,株高低,茎秆粗壮,抗倒伏,个体绿叶面积大,群体叶面积指数(LAI)高,叶片光合作用能力高,播期每提前10 d成熟期地上干物质分配率:籽粒质量递增率2.26%,植株营养器官—果穗籽粒间干物质的源—库分配关系改变,穗粒质量、百粒质量提高和籽粒增产。研究认为: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充分利用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资源,合理调配茬口,夏玉米适期早播,延长生育期和籽粒灌浆时间,可有效提高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华北北部 播种期 生长特征 增产效果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胡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宝勰 俞华林 +6 位作者 李雨阳 杨继忠 杜世坤 师学豪 强旭阳 陈彩霞 马全芳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白银市胡麻生产现已基本实现良种普及,但与之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及推广相对滞后。为了充分挖掘胡麻新品种的增产潜力,以白银市当前主栽胡麻品种陇亚10号、定亚24号、陇亚13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对胡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白银市胡麻生产现已基本实现良种普及,但与之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及推广相对滞后。为了充分挖掘胡麻新品种的增产潜力,以白银市当前主栽胡麻品种陇亚10号、定亚24号、陇亚13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对胡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胡麻生长发育影响显著,生育期随着播期的延后而缩短,生育进程则加快,播期每推迟7 d,生育期则缩短3耀4 d。播期延后对胡麻出苗率、株高、单株分茎数、主茎分枝数、单株果数、单株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影响较大,且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对蒴果大小、千粒重影响则不显著。不同播期处理对胡麻品种的折合产量影响显著,陇亚10号、定亚24号、陇亚13号的折合产量均以3月24日播期处理最高,分别为2493.3、2533.3、2433.3 kg/hm^(2)。综合考虑认为,陇亚10号最适播期为3月24—31日,陇亚13号最适播期为3月17—24日,定亚24号最适播期为3月24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品种 播期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安徽沿江地区露地鲜食玉米适宜播期确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林 周登峰 +4 位作者 武文明 彭晨 季学勤 杨太明 王世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03-915,共13页
以鲜食玉米“彩甜糯100”为材料,设置4月1、16日,5月1、16、31日,6月15、30日,7月15、30日和8月14日共10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鲜食玉米的生育期、产量和产值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明确安徽省沿江地区露地播种条件下鲜食玉米的适宜播期... 以鲜食玉米“彩甜糯100”为材料,设置4月1、16日,5月1、16、31日,6月15、30日,7月15、30日和8月14日共10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鲜食玉米的生育期、产量和产值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明确安徽省沿江地区露地播种条件下鲜食玉米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1)随播期推迟,鲜食玉米生育期呈长-短-长变化趋势,株高、秸秆鲜重及产量表现为高-低-高,穗粒数呈多-少-多变化趋势。4月1日-5月1日和7月30日播期的鲜食玉米平均产量为20026.56kg·hm^(-2),显著高于其他播期处理(P<0.05);7月30日播期处理直接销售鲜穗产值为70245.00元·hm^(-2),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68.66%~123.50%(P<0.05)。(2)5月31日-7月15日播种鲜食玉米,生育期内≥32℃日数占全生育期日数的56.25%~60.26%,高温积热较4月1日-5月1日和7月30日播期处理高47.78%~54.46%;5月31日-7月15日播种鲜食玉米生育进程加快,株高降低,物质积累减少,产量降低。8月14日播种鲜食玉米,受灌浆期低温影响,鲜食玉米无法正常成熟收获。(3)鲜食玉米生育期与播种-吐丝期日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气象因子与鲜食玉米产量的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播种-吐丝期>10℃有效积温、降水量、日平均气温和平均气温日较差,吐丝-成熟期降水量、>10℃有效积温以及播种-吐丝期日照时数。鲜食玉米播种-吐丝期>10℃有效积温主要通过调节穗粒数影响产量。安徽省沿江地区春季4月1日-5月1日或夏季7月30日播种鲜食玉米,可延长鲜食玉米生育期,增加鲜食玉米植株物质积累,获得高产。5月31日-7月15日播种鲜食玉米存在潜在高温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播期 气象因子 生育期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