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Efficacy of GBR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Temporary Bridgework-Guided Gingival Contouring in Treating Upper Anterior Tooth Loss with Labial Bone Defects
1
作者 Yu Ma Jirui Ma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4年第6期171-176,共6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technique combined with temporary bridgework-guided gingival contouring in treating upper anterior tooth loss with labial bone defects.M...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technique combined with temporary bridgework-guided gingival contouring in treating upper anterior tooth loss with labial bone defects.Methods:From July 2023 to April 2024,80 patients with upper anterior tooth loss and labial bone defects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and selected as evaluation samples.They were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n=40)and a control group(n=40)using a numerical table lottery scheme.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eatment with the GBR techniqu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reatment with the GBR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temporary bridges to guide gingival contouring.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clinical red aesthetic scores(PES),labial alveolar bone density,labial bone wall thickness,gingival papillae,gingival margin levels,and patient satisfaction.Results:The PES scores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surgery(P<0.05).The bone density of the labial alveolar bone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labial bone wal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gingival papillae and gingival margins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surgery(P<0.05).Additionally,patient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GBR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temporary bridge-guided gingival contouring for treating upper anterior tooth loss with labial bone defects can improve the aesthetic effect of gingival soft tissue,increase alveolar bone density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labial bone wall,and enhance patient satisfaction.This approach is suitable for widespread application in healthcare instit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er anterior teeth loss Labial bone defects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technique Temporary bridgework-guided gingival contouring
下载PDF
帐篷式骨增量技术用于修复上前牙单牙缺失的美学效果及其对牙槽骨宽度的影响
2
作者 丁志凌 毛晗 丁礼荣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究帐篷式骨增量技术对上前牙单牙缺失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牙槽骨宽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上前牙单牙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帐篷式骨增量技术)38例和对照组... 目的:探究帐篷式骨增量技术对上前牙单牙缺失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牙槽骨宽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上前牙单牙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帐篷式骨增量技术)38例和对照组(引导骨再生技术)42例,比较两组的种植情况、红白美学指数评分、牙槽骨宽度、龈沟液骨代谢指标、牙周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无种植体松动、脱落等现象,影像学检查无透影区,种植成功率均为100%;术后6个月,研究组种植区周围红色美学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色美学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牙槽骨宽度均显著增加(P<0.05),且研究组术后6个月牙槽骨宽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龈沟液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水平显著降低,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OP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O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牙龈指数、牙菌斑指数以及探诊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帐篷式骨增量技术应用于上前牙单牙缺失种植成功率较高,能提高修复后美学效果,增加牙槽骨宽度,减缓骨吸收,术后并发症及对牙周影响均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前牙单牙缺失 帐篷式骨增量技术 引导骨再生技术 美学效果 牙槽骨宽度 种植修复
下载PDF
改良骨劈开技术联合引导骨再生术在牙槽骨骨缺损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疗效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蔚 黄秀栋 单雅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8期78-81,91,共5页
目的浅析改良骨劈开技术与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联用治疗牙槽骨骨缺损患者对其美学效果与骨吸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20例牙槽骨骨缺损患者,依据牙骨缺损... 目的浅析改良骨劈开技术与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联用治疗牙槽骨骨缺损患者对其美学效果与骨吸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20例牙槽骨骨缺损患者,依据牙骨缺损情况和牙周探诊目测法分成观察组(n=68)与对照组(n=52),对照组予以GBR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改良骨劈开技术治疗;依据红色美学指数(red aesthetic index,PES)与白色美学指数(white aesthetic index,WES)评估两组在修复术结束当天与负重随访6个月时的美学效果,以及负重随访6个月骨吸收的情况,比较手术前、负重6个月后种植处牙槽骨的骨壁厚度的变化,以及负重随访6个月的满意度。结果负重随访6个月,观察组PES与WES评分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远中与近中边缘的骨吸收量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0mm、7mm与1mm点位牙槽骨的骨壁厚度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槽骨缺损患者予以改良骨劈开技术联合GBR治疗的美学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骨吸收情况,且满意度更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骨劈开技术 引导骨再生术 骨缺损 美学效果 骨吸收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膜及几丁质膜在即刻种植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新木 刘宝林 +2 位作者 董研 魏建华 马威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比较研究国产聚四氟乙烯膜、几丁质膜和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在牙即刻种植中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新骨生成的作用。方法12条杂种狗,拔除左侧下颌四个前磨牙,即刻植入4枚长10mm种植体,3枚种植体分别覆盖几丁质膜、聚...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比较研究国产聚四氟乙烯膜、几丁质膜和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在牙即刻种植中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新骨生成的作用。方法12条杂种狗,拔除左侧下颌四个前磨牙,即刻植入4枚长10mm种植体,3枚种植体分别覆盖几丁质膜、聚四氟乙烯膜、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另一枚种植体不盖膜作为对照。术后于2、4、8、12周取材,通过X线、组织学定性及定量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盖膜的三组从第2周开始就有明显的骨再生,到第12周时骨缺损区已完全为新骨充填;对照组在任何时间点,新骨的量明显少于盖膜的三组;盖膜的三组之间新骨量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聚四氟乙烯膜、几丁质膜和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均能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的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几丁质膜 种植体周围骨缺损 骨再生 盖膜 实验研究 下颌 聚四氟乙烯膜 国产 充填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对种植体成骨生长及骨性结合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晖宇 任延秀 +3 位作者 邹红 赵睿 刘梦娜 周文霞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9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对种植体成骨生长及骨性结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医院就诊的60例上颌前牙单牙缺失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将应用常规骨劈开骨挤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3例),应用常规骨劈开骨挤压术联合引导骨再生膜技术的患者纳... 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对种植体成骨生长及骨性结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医院就诊的60例上颌前牙单牙缺失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将应用常规骨劈开骨挤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3例),应用常规骨劈开骨挤压术联合引导骨再生膜技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37例)。评价术后24个月两组患者种植体的成功率、成骨厚度及成骨率及骨性结合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的种植体成功率均为100%。术后24个月两组患者及成骨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041,P<0.05);种植体与周围骨床的结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种植床的骨密度、成骨厚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13,t=12.690;P<0.05)。结论: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可以提高成骨生长效果与种植床的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膜技术 骨劈开术 骨挤压术 骨性结合
下载PDF
钛网应用于即刻种植骨缺损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晨辰 刘向辉 +3 位作者 孙卫革 尹伟 程义成 张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4-818,共5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钛网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BR)在不同植体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骨再生过程中的实际成骨效果。方法 6只成年健康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2、3、4前磨牙,一侧植入韩国DIO植体4枚,另一侧植入ITI植体4枚。每颗植体周围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钛网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BR)在不同植体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骨再生过程中的实际成骨效果。方法 6只成年健康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2、3、4前磨牙,一侧植入韩国DIO植体4枚,另一侧植入ITI植体4枚。每颗植体周围制作垂直-水平联合型骨缺损,48枚植体按照处理方法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GBR组、钛网+骨粉组、钛网+GBR组。6个月后处死实验犬,通过直观测量、硬组织切片和新生骨形成率比较各组骨再生效果。结果酸蚀喷砂(SLA)表面的植体周围骨再生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可吸收研磨介质(RBM)表面;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网+GBR组骨再生效果最佳,GBR组和钛网+骨粉组次之,对照组最差,其中GBR组和钛网+骨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A表面处理方法有利于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的骨整合;钛网联合GBR技术作为一种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骨再生的新方法,效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网 即刻种植 垂直-水平联合型骨缺损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
下载PDF
膜引导性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光成 司徒朴 +1 位作者 陈兵 张余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证实膜引导性组织再生现象存在于骨缺损的愈合过程中,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将兔桡骨制成1cm缺损,一侧用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膜(HA/PLA)包绕缺损,另一侧作为对照,通过X线片、大体观察及病... 目的证实膜引导性组织再生现象存在于骨缺损的愈合过程中,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将兔桡骨制成1cm缺损,一侧用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膜(HA/PLA)包绕缺损,另一侧作为对照,通过X线片、大体观察及病理检查等观察两侧桡骨愈合情况。结果对照侧均呈现骨不愈合现象,实验侧有不同程度的骨愈合现象。结论膜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骨缺损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性 骨组织再生 膜技术 聚乳酸 骨缺损 修复
下载PDF
超声轴向传播技术评价长骨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他得安 王威琪 汪源源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用超声轴向传播技术评价长骨状况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第一到达波(FAS)法、超声Lamb波及柱面导波法在评价长骨皮质骨状况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和讨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长骨 评价 超声轴向传播技术 导波
下载PDF
帐篷钉技术在牙槽骨修复与再生中的临床应用及操作规范 被引量:10
9
作者 邹多宏 刘昌奎 +3 位作者 薛洋 胡开进 杨驰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牙槽骨是牙医学的基础,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和口腔种植、口腔正畸、牙周及口腔修复等亚专业学科关系密切。因此,对牙槽骨进行有效的修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随着引导骨再生(guide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的发展... 牙槽骨是牙医学的基础,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和口腔种植、口腔正畸、牙周及口腔修复等亚专业学科关系密切。因此,对牙槽骨进行有效的修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随着引导骨再生(guide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的发展,基于以"稳定为核心"的牙槽骨修复与再生理念,一种全新的骨增量技术快速发展,且在临床上获得了有效验证,即基于帐篷钉技术的骨增量方案。该技术具有技术敏感性低、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及费用低等特点。另外,可以单纯应用生物医用材料,在不需要自体骨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牙槽骨严重缺损的修复与再生。因此,该项技术获得了越来越多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但目前广大医师对如何正确将其有效用于临床仍面临诸多困难,如正规手术操作流程、帐篷钉放置的位置及方向、放置可吸收生物膜与放帐篷钉的顺序以及安放配钉的位点等。鉴于此,本项目组基于临床手术操作流程,撰写了帐篷钉技术在牙槽骨修复与再生中临床应用操作规范,旨在为广大口腔医师在应用该项技术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并对其临床推广应用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帐篷钉技术 牙槽骨缺损 引导骨再生技术 修复与再生 规范化操作
下载PDF
比较带蒂筋膜瓣与生物膜包绕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超临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御森 杨新明 王海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1-625,共5页
目的利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以带蒂筋膜瓣与生物膜作为膜引导材料,比较二者在修复超临界骨缺损方面的疗效。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不限雌雄,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 cm骨缺损模型,将自体红骨髓接种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 目的利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以带蒂筋膜瓣与生物膜作为膜引导材料,比较二者在修复超临界骨缺损方面的疗效。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不限雌雄,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 cm骨缺损模型,将自体红骨髓接种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材料制备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植入双侧骨缺损区,左侧骨缺损区采用可吸收医用膜包裹,设为对照组,右侧骨缺损区采用带蒂筋膜瓣包裹,设为实验组。两组术中均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术后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4、8、12、16周行实验动物尺骨X射线检查、修复区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并在12、16周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实验组动物一般情况表现优于对照组;X射线检查术后16周实验组髓腔完全贯通,对照组髓腔仍封闭,实验组骨缺损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植入物的降解吸收程度强于对照组;大体观察示实验组外骨痂形成的量及速度优于对照组;组织学检查示实验组骨小梁、软骨组织、成熟骨结构形成的数量和速度、骨干结构的重塑均优于对照组。骨形态计量分析术后4、8、12、16周两组新生骨小梁面积占修复总面积比值及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2、16周两组间比较及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蒂筋膜瓣的膜引导成骨作用显著,其联合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技术修复超临界骨缺损的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筋膜瓣 生物膜 膜引导性骨再生 骨缺损 组织工程骨
下载PDF
骨劈开、骨挤压术及GBR技术在前牙美学区种植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范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1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骨劈开、骨挤压术、GBR技术不同的联合应用方法在前牙美学区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上颌前牙单牙缺失患者72例,分别采取骨劈开联合骨挤压术(A组20例)、骨劈开联合GBR技术(B组25例)、骨劈开挤压术联合GBR技术(C组27例)... 目的:探讨骨劈开、骨挤压术、GBR技术不同的联合应用方法在前牙美学区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上颌前牙单牙缺失患者72例,分别采取骨劈开联合骨挤压术(A组20例)、骨劈开联合GBR技术(B组25例)、骨劈开挤压术联合GBR技术(C组27例)进行种植修复。比较三组术后24个月的种植成功率、术前与术后24个月的牙槽嵴宽度增加值及修复完成1 h后与术后24个月的软组织美学效果[红色美学(PES)指数]变化情况。结果:(1)种植成功率:A、B、C三组术后24个月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100%、100%与9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牙槽嵴宽度增加值: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优于A、B组(P<0.05),B组优于A组(P<0.05);(3)软组织美学效果:三组的PES变化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最优,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劈开、骨挤压术及GBR技术联合应用可以互相弥补其不足,提高临床疗效;前牙美学区应用骨劈开挤压术联合GBR技术在增加牙槽嵴宽度与软组织美学效果方面优于骨劈开联合骨挤压术及骨劈开联合GBR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劈开术 骨挤压术 引导性骨再生技术(GBR) 前牙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上前牙种植中的修复效果与美学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剑平 石燕萍 高学舸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122-125,共4页
目的:研究上前牙种植中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修复效果与美学评价。方法:选择上前牙种植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修复技术;研究组:70例,采取引导骨再生技术。治疗后对两组Furhauser软组织红色美学指数评分、种植体... 目的:研究上前牙种植中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修复效果与美学评价。方法:选择上前牙种植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修复技术;研究组:70例,采取引导骨再生技术。治疗后对两组Furhauser软组织红色美学指数评分、种植体边缘骨水平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负重6个月的Furhauser软组织红色美学指数总分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负重12个月的Furhauser软组织红色美学指数总分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种植牙负重12个月的近中、远中种植体骨边缘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14%,显著高于研究组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前牙种植中运用引导骨再生技术,能够显著提高修复效果,减少种植体骨边缘吸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前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技术 Furhauser软组织红色美学指数 并发症
下载PDF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口腔颌面部创伤后牙缺失伴骨缺损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彭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6期18-20,共3页
目的分析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口腔颌面部创伤后牙缺失伴骨缺损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口腔颌面部创伤后牙缺失伴骨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0例。甲组患者采用上颚前牙二期种植修补术治疗,乙组患者采用引... 目的分析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口腔颌面部创伤后牙缺失伴骨缺损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口腔颌面部创伤后牙缺失伴骨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0例。甲组患者采用上颚前牙二期种植修补术治疗,乙组患者采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成骨效果、美学效果及种植修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乙组红色美学标准(PES)、白色美学标准(WES)评分分别为(10.48±1.93)、(8.82±1.24)分,均高于甲组的(9.03±1.07)、(7.14±1.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的牙槽骨厚度、成骨厚度分别为(6.90±0.72)、(2.46±0.51)mm,均高于甲组的(5.45±0.91)、(1.17±0.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种植修复成功35例,种植修复成功率为87.50%;乙组种植修复成功40例,种植修复成功率为100.00%;乙组种植修复成功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P<0.05)。结论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口腔颌面部创伤后牙缺失伴骨缺损种植修复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加快种植体的成骨速度,并提高种植修复的成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口腔颌面部的美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创伤 牙缺失 骨缺损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
下载PDF
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美容修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珍香 《当代医学》 2015年第34期46-47,共2页
目的探析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美容修复效果。方法选取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35例患者(缺牙40颗)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伴唇侧牙槽骨种植技术,同时对唇侧牙槽骨缺损部分给予引导骨再生技术,对所有患者的牙齿松动情... 目的探析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美容修复效果。方法选取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35例患者(缺牙40颗)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伴唇侧牙槽骨种植技术,同时对唇侧牙槽骨缺损部分给予引导骨再生技术,对所有患者的牙齿松动情况、美容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的种植体均未出现松动症状,且无明显的垂直向骨吸收情况,修复成功率高达100%;其中,32例患者种植体骨区丰满、色泽及形态均正常,1例牙龈乳头恢复较差,2例龈缘高度不足;患者满意度为97.14%。结论对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患者实施种植技术及引导骨再生技术,可提升修复成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 引导骨再生技术 美容效果
下载PDF
帐篷钉技术在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30例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与总结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靖 赵正宜 +2 位作者 邹多宏 杨驰 张志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8-777,共10页
目的·探究帐篷钉技术在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接受帐篷钉技术完成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重建患者术... 目的·探究帐篷钉技术在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接受帐篷钉技术完成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重建患者术前以及术后8个月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数据,统计患者牙槽骨水平、垂直以及混合型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效果。术后8个月时,在患者接受二期种植手术过程中利用取骨环钻在待种植区域取一圆柱状骨组织样本,通过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数据分析样本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bone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bone thickness,Tb.Th)、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以及骨骼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明确骨再生效果。通过硬组织切片观察术后组织样本内的新骨形成率及材料残留率以分析新骨形成情况。结果·术后8个月患者牙槽骨垂直骨增量为4.81(1.58,7.66)mm,水平骨增量为3.96(2.38,5.67)mm,骨增量区域的骨增量体积为2157.22(776.59,2831.63)mm^(3)。术后8个月骨组织样本Micro-CT分析显示帐篷钉植骨区域Tb.N为(3.09±0.68)/mm,Tb.Th为(0.08±0.01)μm,BV/TV为(25.24±5.60)%,BMD为(0.24±0.05)g/cm^(3);硬组织切片显示新骨形成率为(16.30±3.57)%,材料残留率为34%(31.75%,38.25%)。上述研究数据表明骨修复与再生良好。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以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基于以“稳定为核心”的牙槽骨骨增量理念,使用帐篷钉、膜钉及包袋结构,在规范化操作下,帐篷钉技术可以有效完成牙槽骨重度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增量效果可预测性高,有利于后期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为核心 牙槽骨 骨增量 引导骨再生 帐篷技术 帐篷钉 包袋结构 骨缺损
下载PDF
数字化改良栅栏技术在垂直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菁晶 王婧 +1 位作者 满毅 屈依丽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10期733-739,共7页
目的 探讨数字化改良的不可吸收钛板支撑的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垂直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缺牙区严重垂直骨缺损但要求进行种植修复治疗的病例8例,使用数字化改良的不可吸收钛板支撑的引导骨再生技术(栅栏技术)进行骨缺损重建... 目的 探讨数字化改良的不可吸收钛板支撑的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垂直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缺牙区严重垂直骨缺损但要求进行种植修复治疗的病例8例,使用数字化改良的不可吸收钛板支撑的引导骨再生技术(栅栏技术)进行骨缺损重建。获取患者颌骨、牙列及软组织数据,进行修复为导向的种植和骨增量设计。打印模拟骨增量后的颌骨模型,并在该模型上弯制钛板;通过导板(包括基底导板、骨膜钉植入附件、骨增量块附件)将虚拟设计进行转化,使得术中可实现与设计一致的成骨空间构建。按照改良的技术流程完成引导骨再生手术。骨增量术后6~8个月,拍摄锥形束CT评估骨增量效果;按照初始种植设计植入种植体,植入时获取骨组织进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检测。结果 骨增量术后6~8个月,垂直线性骨增量达到(5.44±1.73)mm。按照初始种植设计植入种植体,植入时获取的骨组织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新骨形成。结论 使用数字化改良的栅栏技术,能够简化术前及手术操作,获得良好的垂直骨增量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垂直骨增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增量 引导骨再生 栅栏技术 修复引导种植 修复引导植骨 钛板 数字化导板 3D打印 种植
下载PDF
隔膜条件下骨再生成骨细胞来源的实验观察
17
作者 张永刚 卢世璧 +2 位作者 王继芳 张伯勋 解英俊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1998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研究在隔膜条件下引导性骨再生过程中成骨细胞的来源,进一步认识引导性骨再生的机制.方法:以成年新西兰兔为研究对象,在双侧挠骨中段制作标准骨缺损不愈合模型,用硅胶膜成管状包裹一侧骨缺损,另一侧无特殊处理为对照.术后分别进行... 目的:研究在隔膜条件下引导性骨再生过程中成骨细胞的来源,进一步认识引导性骨再生的机制.方法:以成年新西兰兔为研究对象,在双侧挠骨中段制作标准骨缺损不愈合模型,用硅胶膜成管状包裹一侧骨缺损,另一侧无特殊处理为对照.术后分别进行X线检查、常规HE染色以及SP方法BMP、BGP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硅胶膜在骨缺损处形成隔离密闭的腔室,将周围组织阻挡于骨缺损之外.早期骨端骨内膜、骨髓基质细胞大量增殖,形成肉芽组织占据骨缺损.骨再生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学特征:骨痂表面为2~3层成骨细胞,骨缺损中央为肉芽组织,两者之间为数层细胞形成的移行区,细胞排列疏松.早期骨端骨内膜、骨髓基质细胞BMP、BGP呈强阳性染色,骨痂生长过程中,移行区部分细胞呈阳性染色.结论:结果表明在隔膜条件下骨再生的成骨细胞在早期来源于髓内的骨内膜和骨髓基质细胞,骨痂形成后,成骨细胞则来源于骨内膜、骨髓、骨膜增殖细胞共同形成的肉芽组织中的间质细胞或成纤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性骨再生 隔膜技术 成骨细胞 骨钙素
全文增补中
取骨方式对自体骨活性及在引导骨再生术中成骨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干嘉雯 窦嘉琪 +2 位作者 徐陈词 吴轶群 王凤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2年第1期58-63,共6页
临床牙槽骨缺损可以采用各类骨增量材料进行修复重建,但对于骨缺损大的区域,获取和加入一定比例的自体骨是获得良好成骨预后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制取自体骨屑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通过手持器械如骨凿、刮骨器取骨,采用机用旋转器械如取... 临床牙槽骨缺损可以采用各类骨增量材料进行修复重建,但对于骨缺损大的区域,获取和加入一定比例的自体骨是获得良好成骨预后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制取自体骨屑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通过手持器械如骨凿、刮骨器取骨,采用机用旋转器械如取骨环钻、超声骨刀、骨吸引收集器等。文章总结了不同取骨方法所获得自体骨的活性及成骨效能,希望为临床引导骨再生取骨时使用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以获得最佳骨诱导效果,提高骨重建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 自体骨 细胞活性 取骨技术
下载PDF
即刻牙种植近期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志强 王春先 +4 位作者 周东风 周磊 黄建生 邹剑曾 李东健 《广东牙病防治》 2010年第7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即刻牙种植的近期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 25颗无法保存的牙齿微创拔除后,即刻植入种植体,采用骨引导再生技术16例,采用埋入式愈合技术19例,非埋入式愈合技术6例,在3~8个月后全部完成修复,修复后平均追踪12个月,进行定期的... 目的探讨即刻牙种植的近期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 25颗无法保存的牙齿微创拔除后,即刻植入种植体,采用骨引导再生技术16例,采用埋入式愈合技术19例,非埋入式愈合技术6例,在3~8个月后全部完成修复,修复后平均追踪12个月,进行定期的临床和X线片检查。结果 25颗种植体均达到骨整合标准,获得成功,使用良好。复查X线片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均小于1.5mm。结论术前认真分析,灵活运用手术技巧,即刻种植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手术技巧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
下载PDF
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导向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佳武 程后庆 陈时雨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35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导向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导向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PFNA内固定术,观察组在常规PFNA内固定术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导向器,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骨折愈合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骨折复位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导向器在PFNA内固定术中应用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提升复位效率,可以使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正骨手法 导向器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内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