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南部四棵树河地区新近系龟壳状结构石膏脉的发现及成因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晓东 杨少春 +3 位作者 向奎 刘金华 张世奇 魏晓晴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6-101,共6页
原生的石膏脉通常呈层、片状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南部四棵树河地区野外地质考察中发现有龟壳状结构的石膏脉晶体。通过对周边地区露头实测、探勘、取样及盆地腹部钻井取心资料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龟壳状结构石膏脉形成的古环境背景... 原生的石膏脉通常呈层、片状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南部四棵树河地区野外地质考察中发现有龟壳状结构的石膏脉晶体。通过对周边地区露头实测、探勘、取样及盆地腹部钻井取心资料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龟壳状结构石膏脉形成的古环境背景、盆内沉积证据、龟裂成因和充填石膏成因进行系统研究。准噶尔盆地在三叠—新近纪为内陆浅水湖盆沉积,南部山前地区新近系沙湾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岩相古地理特征受湖平面升降及构造综合控制。研究区发育大量红层沉积,盆地岩石的"先成岩、后胶结"为龟壳状结构石膏脉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综合认为,龟壳状结构石膏脉的形成可能是经"两期盐湖、四个阶段"的作用而成,主要分为一期盐湖作用的原始状态阶段和龟裂状态阶段、二期盐湖作用的龟裂注溶盐水状态和龟裂充填石膏状态。龟壳状结构石膏脉的发现可推测盆地腹部存在天然储层裂缝改造区,为预测有利区带提供地质依据,并对中国西北地区新近纪干旱沉积环境指示具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部 四棵树河地区 新近系 龟壳状结构 龟裂 石膏脉
下载PDF
新疆乌苏地区新近系石膏脉特征及形成过程
2
作者 杨少春 赵晓东 +1 位作者 刘桓 向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5-432,共8页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及采集样品的微观分析,文中详细研究了新疆乌苏地区新近系发育的石膏脉特征,并从古沉积环境、成岩作用、风化作用和溶盐水注入期次等方面分析了石膏脉的形成过程。该区石膏脉发育形态特殊,主要是由两横两纵4条线状主控...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及采集样品的微观分析,文中详细研究了新疆乌苏地区新近系发育的石膏脉特征,并从古沉积环境、成岩作用、风化作用和溶盐水注入期次等方面分析了石膏脉的形成过程。该区石膏脉发育形态特殊,主要是由两横两纵4条线状主控石膏脉派生出的各种产状石膏脉组成,呈龟壳状。通过分析认为该石膏脉的形成过程共经历过4个阶段,炎热的古沉积环境为沉积大量的石膏矿物奠定了基础,先成岩后胶结的成岩作用为石膏脉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加上强烈的风化作用和多期地表溶盐水注入和析出,形成了现今的龟壳状结构石膏脉。该套石膏脉的存在为推测盆地中心可能存在天然储层裂缝改造区提供线索,并对西北地区新近纪干旱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地区 新近系 龟壳状 石膏脉
下载PDF
结晶力驱动纤维状晶体生长:宁南盆地清水营组背生式纤维状石膏脉体的岩相学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帮胜 李荣西 +4 位作者 吴小力 覃小丽 赵迪 刘齐 Ahmed Khaled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3-303,共11页
背生式纤维状脉体是一种发育在低渗透泥岩中具有明显延长晶体形态的矿物脉体,其成因机制存在争议。通过对宁南盆地清水营组中背生式纤维状石膏脉体详细的野外和岩相学观察,结合脉体开启和延伸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研究了脉体的成因机... 背生式纤维状脉体是一种发育在低渗透泥岩中具有明显延长晶体形态的矿物脉体,其成因机制存在争议。通过对宁南盆地清水营组中背生式纤维状石膏脉体详细的野外和岩相学观察,结合脉体开启和延伸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研究了脉体的成因机制。结果显示,单个背生式纤维状石膏脉体由中间带和纤维状带组成,二者特征明显不同,指示不同的生长机制。中间带是脉体开启的原始位置,充填块状石膏晶体和大量围岩碎片、条带,表明背生式纤维状石膏脉体的中间带是通过裂开-愈合机制形成。纤维状带由平行对齐的纤维状石膏晶体组成,单个晶体具有光学连续性,相邻晶体之间没有明显的生长竞争,表明纤维状晶体生长过程中没有发生破裂。我们推测是结晶力造成了局部应力场扰动,使脉体尖端偏离了脉体延伸方向,并逐渐向相邻脉体弯曲生长,最终导致了脉体相互作用区域围岩变形和脉体纤维状带厚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生式纤维状石膏脉体 结晶力 流体超压 宁南盆地 清水营组
下载PDF
嘉陵江合川水利枢纽建坝岩体主要地质问题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先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6-37,45,共3页
作者分析利用嘉陵江合川水利枢纽的勘探试验资料,阐明了建坝岩体中的石膏脉、层间剪切带、层间裂隙水等主要地质问题,并对以上地质缺陷进行了工程地质评价,提出了处理的建议。
关键词 石膏脉 坝址 工程地质 层间裂隙水 岩体
下载PDF
Seepage analysis of Upper Gotvand Dam concerning gypsum karstification(2D and 3D approaches)
5
作者 Jamshid SADREKARIMI Majid KIYANI +2 位作者 Behnam FAKHRI Mohammad Javad VAHDATIRAD Amin BARARI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2011年第1期71-78,共8页
Upper Gotvand Dam is constructed on the Karun River at the south west of Iran.In this paper,2D and 3D models of the dam together with the foundation and abutments were established,and several seepage analyses were car... Upper Gotvand Dam is constructed on the Karun River at the south west of Iran.In this paper,2D and 3D models of the dam together with the foundation and abutments were established,and several seepage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Then,the gypsum veins that are scattered throughout the foundation ground were included in the models,and the seepage pattern,considering the dissolution law of gypsum,was analyzed.It was disclosed that the discharge fluxes obtained from 2D and 3D analyses are not similar,and the discharge flux in 3D model is about four times that of the 2D model.Also,the 3D model locates the phreatic surface somewhat higher than the 2D model.This means that the 2D model estimates lower pore water pressure pattern in comparison with the 3D model.These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with 2D model the lateral components of vectors of seepage velocity are ignored.In the current case,the rate of increase of discharge flux due to dissolution of gypsum veins was obtained to be a thirdorder function of the aperture width.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the grout curtain is designed to be about 170 m deep,however,complete dissolve of gypsum will severely increase the discharge flux through the foundation gr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er Gotvand Dam seepage analysis gypsum veins 3D model discharge flux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