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the hippocampus and the anterior cingulate gyrus by proton MR spectroscopy in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被引量:5
1
作者 Min Guo Feng Chen +2 位作者 Jun-Cheng Guo Xiang-Ling Jiang Tao Liu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2期162-164,共3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tabolic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through 1H-MRS in neuroanatomical circuit comparing with age-matches controls.Methods:Fifty patients with p...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tabolic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through 1H-MRS in neuroanatomical circuit comparing with age-matches controls.Methods:Fifty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SO gender-and agematched normal controls were involved.The neurochemical abnormalities including the levels of choline(Cho)/ creatine(Cr) and N-acetylaspartate(NAA)/Cr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in hippocampus and the anterior cingulate gyrus with three-dimension 1H-proton specrroscopy(3D 1H-MRS).Results:The values of NAA/Cr ratios in hippocampus and the anterior cingulate gyrus were significant lower in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1.71±0.32,left l.58±0.29, right 1.55±0.31) than that in controls(2.24±0.41,left 1.98±0.27,right 2.02±0.36)(P【0.05).but the values of Cho/Cr in hippocampus(left 1.64±0.23,right 1.66±0.34) were no significant with that of controls(left 1.48±0.29,right 1.54±0.38).Values of Cho/Cr in cingulate gyrus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atients(I.88±0.44) than that in controls(1.37.±0.32) (P【0.05).Conclusions:The results indicate some special neurochemical and histological structure changes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atients,which might occurre earlier in anterior cingulate gyrusthe than in hippocamp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LIFE DEPRESSI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HIPPOCAMPUS anterior CINGULATE gyrus
下载PDF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of the anterior cingulate gyrus and caudate nucleus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versus healthy controls
2
作者 Lutfi Incesu Meral Baydin +4 位作者 Kerim Aslan Baris Diren Huseyin Sahin Omer Boke Senol Dan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67-473,共7页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 H-MRS) permits the assessment of cerebral neurometabolites, such as N-acetylaspartate, choline, and creatine, in vivo and has been used to study schizophrenia. The present ...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 H-MRS) permits the assessment of cerebral neurometabolites, such as N-acetylaspartate, choline, and creatine, in vivo and has been used to study schizophrenia. The present study used ^1H-MRS to compare the spectroscopy change of N-acetylaspartate, creatine, and choline metabolite levels in the anterior cingulate and caudate nucleus of both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as well as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cerebral hemispheres in the schizophrenia pati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N-acetylaspartate and creatine metabolite levels in the left anterior cingulate gyru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chizophrenia patients than in the healthy controls, indicating hypometabolism. In addition, choline concentration in the left caudate nucleus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right caudate nucleus, indicating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cerebral lateralization of ^1H-MRS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ZOPHRENIA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nterior cingulate gyrus caudate nucleus neurocognitive test
下载PDF
原发性失眠患者奖赏网络关键核团在静息态fMRI功能连接的改变
3
作者 孙曌 冉彬艳 +9 位作者 阚丽娜 黄禄宇 吴琼 王乙翔 康晓娜 李丹丹 王晓彤 王小龙 靳丹阳 沈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30-1235,共6页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原发性患者奖赏网络区域中脑腹侧被盖(Ventral ttegmental area,VTA)以及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c)脑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28例原发性失眠比较26例健康对照组脑功能成像的改变,并分析中...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原发性患者奖赏网络区域中脑腹侧被盖(Ventral ttegmental area,VTA)以及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c)脑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28例原发性失眠比较26例健康对照组脑功能成像的改变,并分析中脑腹侧被盖以及伏隔核功能连接的改变与失眠的情绪障碍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比较原发性失眠患者对比健康对照组,VTA与NAcc全脑的功能连接均降低,与VTA-l功能连接增降低的脑区为双侧前扣带回、左侧眶额回,与VTA-r功能连接增降低的脑区为双侧前扣带回、左侧眶额回、右侧中央前回,与NAcc-l功能连接降低的脑区为双侧丘脑、辅助运动区,与NAcc-r功能连接降低的脑区为双侧丘脑、小脑。结论:睡眠障碍会显著降低奖赏网络中VTA与NAcc的功能连接,说明长期睡眠障碍可能影响在原发性失眠患者奖赏处理能力,导致失眠患者情感功能发生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广泛性焦虑障碍 脑功能 前扣带回 前额叶
下载PDF
扣带回解剖学及其与精神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谭桂凤 陈尧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3年第4期193-195,共3页
扣带回(CC)属于边缘系统,其功能牵涉认知、情感、记忆、学习等.CC结构和功能异常与精神疾病相关.本文简要阐述CC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与抑郁症、焦虑症、神经性厌食症的关系,以期加深对精神疾病发生、发展的神经解剖基础的了解,为精神疾病... 扣带回(CC)属于边缘系统,其功能牵涉认知、情感、记忆、学习等.CC结构和功能异常与精神疾病相关.本文简要阐述CC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与抑郁症、焦虑症、神经性厌食症的关系,以期加深对精神疾病发生、发展的神经解剖基础的了解,为精神疾病外科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带回 抑郁症 焦虑症 神经性厌食症
下载PDF
扣带回的解剖、生理及扣带回癫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薇薇 吴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5-323,共9页
扣带回系"新月"形脑回,位于大脑半球内侧扣带沟与胼胝体之间,是边缘系统和Papez环路的重要部分,包括前扣带回、中扣带回和后扣带回。前扣带回有多种功能,涉及情绪、认知、运动、内脏运动、母性行为和社会交往;后扣带回涉及视... 扣带回系"新月"形脑回,位于大脑半球内侧扣带沟与胼胝体之间,是边缘系统和Papez环路的重要部分,包括前扣带回、中扣带回和后扣带回。前扣带回有多种功能,涉及情绪、认知、运动、内脏运动、母性行为和社会交往;后扣带回涉及视空间能力和记忆力。前扣带回癫是特殊类型的癫综合征,临床症状多样,包括呆滞、过度运动、姿势性强直性发作、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情绪变化;中扣带回癫表现为对侧或双侧肢体强直或阵挛;后扣带回是症状静止区,但其发作自后扣带回扩布至边缘网络或其他脑区而表现出多种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带回 解剖学 生理学 癫 综述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脑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贾艳滨 王颖 +1 位作者 凌雪英 黄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主要脑区白质纤维束有无异常。方法对未系统使用过精神药物治疗的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测量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额叶白质...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主要脑区白质纤维束有无异常。方法对未系统使用过精神药物治疗的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测量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额叶白质、双侧扣带束前部和双侧海马头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①患者组及对照组组内比较,左右侧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患者组左侧海马头和胼胝体压部FA值[(0.17±0.03),(0.73±0.09)]显著低于对照组[(0.20±0.02),(0.79±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患者组左右侧扣带束前部FA值[(0.28±0.06),(0.29±0.05)]低于对照组[(0.43±0.07),(0.38±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双侧扣带束前部、胼胝体压部及左侧海马头的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受损,提示其可能存在脑神经发育连接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胼胝体 海马 扣带回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海洛因成瘾者扣带前回结构与功能连接的MRI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伊涛 傅先明 +6 位作者 钱若兵 季学兵 魏祥品 林彬 胡文富 牛朝诗 汪业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41-544,共4页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和静息态fMRI探讨扣带前回结构和功能连接的改变,分析扣带前回在海洛因成瘾中的作用。方法 15例海洛因成瘾者和15例正常人分别作为成瘾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接受3D结构像和静息...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和静息态fMRI探讨扣带前回结构和功能连接的改变,分析扣带前回在海洛因成瘾中的作用。方法 15例海洛因成瘾者和15例正常人分别作为成瘾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接受3D结构像和静息态fMRI检查,使用VBM比较2组受试者大脑的结构差异;以扣带前回为感兴趣区,对2组进行静息态fMRI数据分析,比较扣带前回与相关脑区之间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 VBM分析显示2组在左右扣带前回、左右海马旁回、左右尾状核等处灰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以扣带前回为感兴趣回,成瘾组左右海马旁回、左右扣带前回、左右扣带后回等脑区的功能连接较正常对照组减弱。结论长期海洛因成瘾者扣带前回结构和功能连接出现异常,提示扣带前回在药物成瘾发生、维持和戒断后复吸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 扣带回 形态学分析 基于体素 磁共振成像 功能 功能连接
下载PDF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药物依赖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勤 刘秋华 +7 位作者 黄新 刘桂彪 周元明 梁建平 张鉴文 黄进能 李亚平 许刚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药物依赖的方法.方法对24例药物依赖病人行立体定向脑深部核团毁损术治疗,靶点为双侧伏隔核各1点,双侧扣带回前部、中部、前部与中部中间各1点.结果病人出院时均符合戒断标准.随访1~6个月,2例复吸,22例正常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药物依赖的方法.方法对24例药物依赖病人行立体定向脑深部核团毁损术治疗,靶点为双侧伏隔核各1点,双侧扣带回前部、中部、前部与中部中间各1点.结果病人出院时均符合戒断标准.随访1~6个月,2例复吸,22例正常生活.结论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药物依赖病人,近期效果肯定,相对安全,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相关性障碍 立体定位技术 伏核 隔核 扣带回
下载PDF
抑郁症后扣带回亚区间有效连接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静 赵书俊 +3 位作者 聂彬彬 刘华 刘哲宁 单保慈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抑郁症患者后扣带回内部区域的有效连接,探讨抑郁症患者后扣带回功能异常的机制及其与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采用光谱动态因果模型(spDCM),对23例重度抑郁症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的后扣带回内部区域BA23、BA29、B... 目的通过分析抑郁症患者后扣带回内部区域的有效连接,探讨抑郁症患者后扣带回功能异常的机制及其与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采用光谱动态因果模型(spDCM),对23例重度抑郁症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的后扣带回内部区域BA23、BA29、BA30和BA31分别进行静息态下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的有效连接分析。结果两组BA30自连接的连接强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5)。抑郁症组BA23对BA31存在异常激活,BA30对BA23存在异常抑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BA23、BA30的自连接以及BA23与BA29、BA29与BA31、BA30与BA31双向连接和BA23到BA31、BA30到BA23、BA30到BA29单向连接在进行a<0.05 Hz参数值校正后存在差异。结论抑郁症患者后扣带回内部区域间存在有效连接环路节点和连接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扣带回
下载PDF
NMDA受体NR1、NR2A/B在丘脑前核-海马CA1、CA3脑区和齿状回的分布与表达 被引量:7
10
作者 易传安 何绘敏 +2 位作者 胡祥上 岳晓玲 王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探讨NMDA受体NR1、NR2A/B在丘脑前核-海马CA1、CA3脑区和齿状回的分布与表达,以及丘脑前核-海马神经元的学习记忆功能及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检测技术观测丘脑前核及海马CA1、CA3和齿状回内NMDA受体NR1、NR2A及NR2B mRNA的分... 目的探讨NMDA受体NR1、NR2A/B在丘脑前核-海马CA1、CA3脑区和齿状回的分布与表达,以及丘脑前核-海马神经元的学习记忆功能及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检测技术观测丘脑前核及海马CA1、CA3和齿状回内NMDA受体NR1、NR2A及NR2B mRNA的分布特点。结果①原位杂交阳性产物呈棕黄色,主要分布在神经元的胞浆中,胞核基本不着色。②在丘脑前核,阳性神经元分布较密集,细胞形态较一致。③在海马锥体层阳性神经元分布较多,呈带状。在分子层、多形层分布少。④NR1、NR2A/B在丘脑前核和海马CA1、CA3脑区及齿状回均有表达,其中NR1在齿状回表达水平最强,NR2B在丘脑前核、海马CA1、CA3和齿状回表达水平基本相同。结论在丘脑前核-海马的局部神经元环路中NMDA受体NR1、NR2A及NR2B mRNA分布广泛。其中NR2B mRNA在丘脑前核和海马CA1、CA3脑区及齿状回表达水平基本相同,可能与此环路学习记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前核 海马CA1、CA3脑区 齿状回 NMDA受体神经元环路
下载PDF
吗啡对电刺激隐神经诱发大鼠扣带回前部神经元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敏范 王策 +4 位作者 杨宇 郭丽 商丽宏 陈魁敏 李娜然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32-534,共3页
目的观察躯体伤害性刺激能否引起大鼠扣带回前部(ACG)神经元c-fos基因表达的改变,探讨吗啡对该变化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SN)后不同时间ACG神经元c-fos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皮下注射吗啡对该变化的影响。结... 目的观察躯体伤害性刺激能否引起大鼠扣带回前部(ACG)神经元c-fos基因表达的改变,探讨吗啡对该变化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SN)后不同时间ACG神经元c-fos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皮下注射吗啡对该变化的影响。结果伤害性电刺激SN后30minACG神经元Fos蛋白表达明显增加,60min增加最明显,120min后开始消退;皮下注射吗啡抑制了伤害性电刺激SN引起的ACG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显著增加。结论伤害性电刺激SN能够引起ACG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显著增加,这种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吗啡抑制了伤害性电刺激SN引起的ACG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显著增加。提示ACG存有SN代表区,能够感受SN传入的伤害性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带回前部 隐神经 躯体痛 C-FOS基因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语言理解中语义整合的神经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祖德 王穗苹 +1 位作者 冯刚毅 李国超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2-1067,共6页
语义整合是语言阅读理解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前关于语义整合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研究者们提出了多个有影响力的模型。但是不同模型对于语义整合的功能定位及其内在机制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首先介... 语义整合是语言阅读理解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前关于语义整合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研究者们提出了多个有影响力的模型。但是不同模型对于语义整合的功能定位及其内在机制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首先介绍当前关于语义整合的主要模型,然后对不同理论模型之间关于语义整合的定义,以及语义整合的功能定位是在额下回还是颞叶的争论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关于语义整合的实质、语义整合的功能网络将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相关的研究对于语言理解理论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整合 额下回 颞叶前部 FMRI
下载PDF
扣带回前部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的生物电活动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敏范 吴春福 +1 位作者 张桦 滕国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27-931,共5页
为了从神经元水平探讨大脑皮层内脏伤害感受的特性及机制 ,应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 ,研究 18只猫扣带回前部 312个神经元的自发生物电活动 ,及其对电刺激同侧内脏大神经的诱发反应 .其中 ,82个为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 ,其自发... 为了从神经元水平探讨大脑皮层内脏伤害感受的特性及机制 ,应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 ,研究 18只猫扣带回前部 312个神经元的自发生物电活动 ,及其对电刺激同侧内脏大神经的诱发反应 .其中 ,82个为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 ,其自发生物电活动有 5种主要形式 .根据诱发反应的潜伏期等特性 ,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分为特异性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 (76个 ,92 6 8% )和非特异性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 (6个 ,7 32 % ) .内脏伤害性诱发反应分为兴奋性 (6 5 86 % )、抑制性 (17 0 7% )及混合性反应 (17 0 7% ) 3种 .结果提示内脏大神经的传入通路投射到同侧扣带回前部 ;扣带回前部神经元具有内脏伤害感受作用 ,存有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带回前部 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 生物电活动 细胞内电位 内脏痛
下载PDF
前扣带回NMDA受体NR2A亚单位与睡眠剥夺模型大鼠外周疼痛感受阈值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磊 高峻 +2 位作者 吴文彬 李桂香 李兆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35-1237,1241,共4页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SD)模型大鼠外周疼痛感受阈值的改变及其中枢痛觉感受区域前扣带回兴奋性谷氨酸受体(NMDA)的表达变化。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Con)组,睡眠剥夺(SD)24h(SD24h)组,SD48h组及SD72h组。采用小平台水...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SD)模型大鼠外周疼痛感受阈值的改变及其中枢痛觉感受区域前扣带回兴奋性谷氨酸受体(NMDA)的表达变化。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Con)组,睡眠剥夺(SD)24h(SD24h)组,SD48h组及SD72h组。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制作睡眠剥夺大鼠模型,采用热敏测试仪测定各组大鼠足底热刺激缩足潜伏期以反映足部热痛阈值的变化。同时采用Westernblotting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大鼠脑组织皮质前扣带回NR2A和NR2B蛋白的表达。结果 SD48h组及SD72h组大鼠热刺激缩足潜伏期分别为6.87±1.56s和5.18±1.15s,较对照组Con组(8.08±1.86s)有明显降低(P<0.05),而SD24h组(7.97±1.58s)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SD48h、SD72h组大鼠脑组织ACC区域NR2A蛋白表达(0.52±0.12,0.57±0.13)较Con组(0.41±0.12)有明显上调(P<0.05),SD24h组(0.43±0.14)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NR2B的蛋白在各组间的表达(SD24h组、SD48h组、SD72h组和Con组依次为0.68±0.19、0.76±0.18、0.74±0.16和0.74±0.19)的NR2B表达无显著差异。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12.04±3.17)比较,SD48h组(15.19±3.56)及SD72h组(16.1±3.88)NR2A表达明显上调(P<0.01),SD24h组(12.59±2.79)无显著差异。NR2B蛋白在各组间的表达(SD24h组、SD48h组、SD72h组和Con组依次为32.51±7.45、34.1±6.78、33.59±5.85、33.04±8.57)无显著差异。结论睡眠剥夺48h和72h后,大鼠足部痛阈下降,同时伴行脑皮质前扣带回区域NMDA受体NR2A亚单位的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热痛阈 扣带回 N-甲基天冬氨酸
下载PDF
海马旁回与脉络丛前动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尹方明 李铁林 +6 位作者 王兴海 段传志 柯以铨 黄庆 陈文平 汪求精 徐如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7-248,共2页
目的:为颞叶手术避免损伤脉络丛前动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4具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部标本显微解剖,观察脉络丛前动脉与海马旁回钩及其前沟的关系。结果:海马旁回钩前沟至脉络丛前动脉和海马旁回钩的交点的距离左侧为(11.61&... 目的:为颞叶手术避免损伤脉络丛前动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4具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部标本显微解剖,观察脉络丛前动脉与海马旁回钩及其前沟的关系。结果:海马旁回钩前沟至脉络丛前动脉和海马旁回钩的交点的距离左侧为(11.61±2.02)mm,右侧为(11.54±1.67)mm。结论:颞叶钩回及杏仁体、海马切除时,以海马旁回钩前沟为标志,在其后的上述距离,注意勿伤及脉络丛前动脉主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旁回钩 脉络丛前动脉 显微解剖
下载PDF
双侧扣带回毁损术治疗海洛因精神依赖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铭 王晨 +1 位作者 江澄川 赵敏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扣带回毁损术治疗海洛因精神依赖的临床疗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4例海洛因成瘾病人术前行美沙酮脱毒治疗;之后采用MRI定位立体定向扣带回毁损术,在双侧扣带回前中1/3交界处射频制造毁损灶;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和帮助其回... 目的探讨双侧扣带回毁损术治疗海洛因精神依赖的临床疗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4例海洛因成瘾病人术前行美沙酮脱毒治疗;之后采用MRI定位立体定向扣带回毁损术,在双侧扣带回前中1/3交界处射频制造毁损灶;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和帮助其回归社会。结果均顺利接受了治疗全过程,无明显并发症。随访半年,2例病人无复吸;1例术后1个月内偶有复吸,其后无复吸;另1例病人术后4个月起复吸。操守较好者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明显缓解,海洛因渴求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双侧扣带回毁损术治疗海洛因精神依赖,安全、近期有效;可能与精神症状的缓解有关,长期效果有待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带回 物质相关性障碍 立体定位技术 戒毒
下载PDF
STEAM和PRESS序列对磁共振频谱绝对定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绣琴 肖叶玉 +5 位作者 沈智威 徐志锋 庞丽 尤克增 宁立波 吴仁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6期765-768,共4页
目的:比较PRESS和STEAM序列对大脑中央前回的代谢物绝对定量的差异。方法:8例健康成年人,平均年龄26.1岁。使用PRESS序列及STEAM序列进行定量检测,实验参数为TE=30ms,TR=3000ms。扫描时间每次约30min。结果:PRESS和STEAM序列使用LCMode... 目的:比较PRESS和STEAM序列对大脑中央前回的代谢物绝对定量的差异。方法:8例健康成年人,平均年龄26.1岁。使用PRESS序列及STEAM序列进行定量检测,实验参数为TE=30ms,TR=3000ms。扫描时间每次约30min。结果:PRESS和STEAM序列使用LCModel软件分析得出Cr的浓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并认为实验结果与序列的特征以及受邻近代谢物峰值影响有关,而对NAA、Cho、Glx、MI、NAA/Cr、Cho/Cr、MI/Cr、Glx/Cr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短TE条件下,STEAM序列对绝对定量的准确性较PRESS序列稍高。在短TE情况下,Cr物质受到邻近物质峰值影响,使基线不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频谱技术 点分解频谱分析法 激励回波探测法 绝对定量 中央前回
下载PDF
利用fMRI研究正常人执行Stroop任务的脑功能网络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龙江 尹建忠 祁吉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6期590-594,共5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正常人执行汉字Stroop任务时任务相关的激活与去激活脑功能网络。方法:14例正常志愿者接受了Stroop任务的组块式fMRI,扫描序列为平面回波血氧水平依赖(BOLD)序列,利用统计参数图(SPM99)软件进行图像...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正常人执行汉字Stroop任务时任务相关的激活与去激活脑功能网络。方法:14例正常志愿者接受了Stroop任务的组块式fMRI,扫描序列为平面回波血氧水平依赖(BOLD)序列,利用统计参数图(SPM99)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所有检查完毕后,对受试者进行Stroop的行为学测试,记录反应时间及错误数。结果:正常对照组认字试验的反应时间与颜色命名试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188,P=0.000)。对照状态下,正常人出现后扣带回皮层、中线前额叶皮层、背侧前扣带回的去激活。正常人执行颜色命名任务较认字任务时出现更多脑区的激活,且其激活强度较第1个任务的脑区激活强度增加。执行颜色命名任务时动用了双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下回及双侧顶叶。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实静息状态下存在大量的神经元活动,其与任务相关的脑功能网络共同维持正常的认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额叶前皮质 扣带回
下载PDF
杏仁核和扣带回联合毁损对MAP大鼠脑内多巴胺D_2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建新 王晓峰 +5 位作者 李拴德 王小亚 张有兵 张宏兵 周静 刘荣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毁损杏仁核和扣带回对甲基苯丙胺(M AP)大鼠脑内边缘区多巴胺D2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 AP组、M AP+毁损组和M AP+假毁损组,每组各10只;采用经腹腔注射M AP制备精神分裂症M AP模型,立体定向-射频... 目的探讨联合毁损杏仁核和扣带回对甲基苯丙胺(M AP)大鼠脑内边缘区多巴胺D2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 AP组、M AP+毁损组和M AP+假毁损组,每组各10只;采用经腹腔注射M AP制备精神分裂症M AP模型,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杏仁核和扣带回,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边缘区D2受体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M AP+损毁组比较,M AP组及M AP+假毁损组大鼠边缘区D2受体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M AP+毁损组大鼠边缘区D2受体阳性细胞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杏仁核和扣带回的联合毁损可抑制使用M A P诱发的边缘区D2受体表达的亢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甲基苯丙胺 杏仁核 扣带回 多巴胺D2受体
下载PDF
具有两个叉的三叉戟不可能图形加工的电生理基础:一项ERP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邬鑫 张猛 +1 位作者 李伟 邱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5-171,共7页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讨了具有两个叉的三叉戟不可能图形加工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首先在250~310ms事件窗口内,与PC(不可能条件,Possible Condition)相比,IC(可能条件,Impossible Condition)诱发了一个更正的波形(P250...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讨了具有两个叉的三叉戟不可能图形加工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首先在250~310ms事件窗口内,与PC(不可能条件,Possible Condition)相比,IC(可能条件,Impossible Condition)诱发了一个更正的波形(P250~310),对差异波(IC—PC)进行偶极子溯源分析,结果显示,P250~310可能起源于海马旁回.因此,P250~310可能与知觉加工过程中,将物体的各个分散特征,整合成空间上相关的物体表征的过程有关;其次,在400~500ms时间窗口内,IC比PC诱发了一个更负的波形,对差异波(IC—PC)进行偶极子溯源分析,结果显示,N400~500可能起源于扣带前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和右侧颞叶(temporallobe),因此,N400~500可能与认知冲突(不可能图形中所包含的空间结构与个体三维知识经验相违背)的监测与控制有关;最后,在500~600ms时间窗口内,IC比PC诱发了一个更正的波形(P500~600),此波形可能与工作记忆中对不可能图形的空间结构的推测有关(通过空间结构推理,进而发现不可能图形的空间结构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能图形 海马旁回 认知冲突 扣带前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