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aptive H-infinity control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s with steam valve via Hamiltonian function method 被引量:2
1
作者 Shujuan LI Yuzhen WANG 《控制理论与应用(英文版)》 EI 2006年第2期105-110,共6页
Based on Hamiltonian formul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design approach to nonlinear feedback excitation control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s with steam valve control, disturbances and unknown parameters. It is shown tha... Based on Hamiltonian formul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design approach to nonlinear feedback excitation control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s with steam valve control, disturbances and unknown parameters. It is shown that the dynamics of the synchronous generators can be expressed as a dissipative Hamiltonian system, based on which an adaptive H-infinity controller is then designed for the systems by using the structure properties of dissipative Hamiltonian systems.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controller obtained in this paper is very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chronous generator Excitation control Steam valve control hamiltonian function method Adaptive h-infinity controller.
下载PDF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 function for the semi-annual variations estimated by the single-station method using the night-time values of the geomagnetic fields
2
作者 陈伯舫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0年第3期316-324,共9页
The geomagnetic night-time value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 function Q1 for half-year period. I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source field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approximation, one can estim... The geomagnetic night-time value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 function Q1 for half-year period. I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source field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approximation, one can estimate the Q1 value using the single-station Z/H method. This technique enables us to carry out regional deep gcomagnetic sounding by the method. The data used for analyses are geomagnetic night-time values for about, typically, 26 years from 5 good-quality stations and for several years from 34 stations distributed over the glob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ight-time values yield more reliable response estimates for half-year period compared to the usual estimates obtained from daily means. It implies that the approximation for the night-time fields holds good for the half-year period, but the daily means are not suitable for estimating the response function of the semi-annual variations by using the single-station method. Source field analyses for daily means data and night-time means data have also been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magnetic night-time data semi-annual variations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 functions single-station Z/h method
下载PDF
利用接收函数H-k-c叠加方法研究新源地震台下方地壳厚度和泊松比
3
作者 郑雪刚 马学军 赵鹏毕 《内陆地震》 2023年第2期172-179,共8页
以新源地震台2016-2020年记录的震中距在30°~90°的远震波形数据为基础,用时间域迭代反褶积方法提取远震P波接收函数,采用一种具有谐波校正的广义接收函数H-k叠加方法H-k-c计算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及泊松比。结果表明H-k-c方法... 以新源地震台2016-2020年记录的震中距在30°~90°的远震波形数据为基础,用时间域迭代反褶积方法提取远震P波接收函数,采用一种具有谐波校正的广义接收函数H-k叠加方法H-k-c计算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及泊松比。结果表明H-k-c方法明显改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的估计,新源地震台下方地壳平均厚度约56.3 km,泊松比约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泊松比 h-k-c
下载PDF
利用接收函数H-κ-c叠加方法约束武陵山重力梯度带地壳结构
4
作者 穆青 黄荣 +7 位作者 严加永 卢占武 罗银河 张永谦 姜小欢 文宏斌 魏鹏龙 周万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9-383,共15页
贯穿中国内地南北的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异常梯度带被认为是东亚重要的岩石圈分界线,本文利用布设在武陵山重力梯度带的43个国家地震局固定台站和10个流动宽频台站的观测数据,采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方法,计算并挑选了共计12 739条... 贯穿中国内地南北的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异常梯度带被认为是东亚重要的岩石圈分界线,本文利用布设在武陵山重力梯度带的43个国家地震局固定台站和10个流动宽频台站的观测数据,采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方法,计算并挑选了共计12 739条高质量的远震P波接收函数,综合其中7个台站H-κ叠加和46个台站H-κ-c叠加的结果,并结合前人结果获得了研究区的莫霍(Moho)界面起伏形态以及地壳平均波速比(v_(P)/v_(S))分布和通过H-κ-c叠加方法获得相应台站下方地壳各向异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壳厚度在30~52 km之间,其中最厚的大巴山区域超过50 km,最薄的雪峰山以东地区仅约30 km,整体特征表现为西厚东薄。Moho界面梯度变化最大的区域,北起秦岭-大巴山东侧一带,沿着江汉盆地与武陵隆起的盆山耦合处,南至江南造山带中段北侧;地壳平均波速比整体的分布特点表现为:高值(>1.81)普遍分布在武陵山重力梯度带以西地区,而低值(<1.75)分布以东地区以及江南造山带内部;地壳各向异性同样在武陵山重力梯度带两侧存在明显差异,以东地区快波最大极化方向为近E-W向,而以西地区则表现为NE-SW向。最后,我们推测武陵山重力梯度带附近及以东地区存在普遍的下地壳拆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重力梯度带 接收函数 h-κ-c叠加 地壳结构
下载PDF
求解不可分离非凸非光滑问题的线性惯性ADMM算法
5
作者 刘洋 刘康 王永全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2-241,共10页
针对目标函数中包含耦合函数H(x,y)的非凸非光滑极小化问题,提出了一种线性惯性交替乘子方向法(Linear Inertial 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LIADMM)。为了方便子问题的求解,对目标函数中的耦合函数H(x,y)进行线性化... 针对目标函数中包含耦合函数H(x,y)的非凸非光滑极小化问题,提出了一种线性惯性交替乘子方向法(Linear Inertial 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LIADMM)。为了方便子问题的求解,对目标函数中的耦合函数H(x,y)进行线性化处理,并在x-子问题中引入惯性效应。在适当的假设条件下,建立了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同时引入满足Kurdyka-Lojasiewicz不等式的辅助函数,验证了算法的强收敛性。通过两个数值实验表明,引入惯性效应的算法比没有惯性效应的算法收敛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函数h(x y) 非凸非光滑优化 交替乘子方向法 惯性效应 Kurdyka-Lojasiewicz不等式
下载PDF
H_∞控制方法在中频逆变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银锋 聂子玲 +1 位作者 朱俊杰 李华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013-4019,共7页
400Hz中频逆变器和工频(50Hz)逆变器相比,在1个周期内的采样点少了8倍,控制精度大大降低,系统静差很难消除。为了实现系统的无静差跟踪以及克服不确定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建立单相静止中频电源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把负载和线... 400Hz中频逆变器和工频(50Hz)逆变器相比,在1个周期内的采样点少了8倍,控制精度大大降低,系统静差很难消除。为了实现系统的无静差跟踪以及克服不确定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建立单相静止中频电源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把负载和线路电缆参数作为不确定因素,基于H∞混合灵敏度方法设计了一个鲁棒控制器,并搭建了1台10kW的试验样机。通过Matlab软件和样机分别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和相关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鲁棒控制器仅采用1个电压环就能够使系统有很好的动静态性和鲁棒性能,稳态电压在114.5~115.5v之间,动态恢复时IN〈10ms,并且完全能够抑制线路电缆不确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静止电源 鲁棒控制 h∞混合灵敏度方法 加权函数 并联h 载波移相
下载PDF
基于密集台阵的滇西北地区壳幔结构研究及孕震环境探讨
7
作者 茶文剑 金明培 +1 位作者 王伟君 黑贺堂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1-617,共7页
利用滇西北地区(25.0°~26.9°N,99.20°~100.74°E)85个地震台站记录的三分量远震波形资料提取P波接收函数,并选用H-k扫描法获取研究区莫霍面深度和泊松比,再根据接收函数共转换点(CCP)叠加方法绘制NW向和NE向共6条垂... 利用滇西北地区(25.0°~26.9°N,99.20°~100.74°E)85个地震台站记录的三分量远震波形资料提取P波接收函数,并选用H-k扫描法获取研究区莫霍面深度和泊松比,再根据接收函数共转换点(CCP)叠加方法绘制NW向和NE向共6条垂直剖面。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壳厚度在38.5~52.4 km之间变化,呈纵向差异分布;泊松比范围为0.24~0.34,多呈四象限分布特征;2013年以来云龙、洱源、漾濞等几次5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泊松比高梯度带上。从CCP剖面来看,研究区NW向莫霍面起伏相对较大,由北向南莫霍面呈变浅趋势,上隆幅度约为5~10 km;NE向莫霍面起伏相对平稳,平均深度在42 km左右;地壳内分层情况较为复杂,几乎没有较为连续的界面。漾濞地震下方中上地壳存在较宽的负幅值带,推测可能存在低速区并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孕震环境。D410间断面平均深度约为420 km,D660间断面平均深度接近660 km,地幔转换带的厚度在210~260 k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h-k叠加 泊松比 共转换点叠加 壳幔结构 孕震环境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同伦算法与H_∞鲁棒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斌 孙久强 +2 位作者 翟志强 李卓 王常虹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74-1380,共7页
提出了一种具有阶次限制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该算法将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转化为灵敏度函数问题,并利用Nevanlinna-Pick插值算法进行求解.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同伦算法,将其用于求解由灵敏度函数产生的非线性方程.基于改进同伦算法设计的... 提出了一种具有阶次限制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该算法将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转化为灵敏度函数问题,并利用Nevanlinna-Pick插值算法进行求解.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同伦算法,将其用于求解由灵敏度函数产生的非线性方程.基于改进同伦算法设计的鲁棒控制器不仅避免了传统H∞控制中加权函数的选择问题,而且克服了鲁棒控制器阶次较高的缺陷.最后,文章以4阶系统为例,设计了具有阶次限制的H∞鲁棒控制器,通过与传统鲁棒控制器的比较可以看出,基于本文方法设计的控制器不仅具有较低的阶次,而且其控制性能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鲁棒控制 灵敏度 Nevanlinna-Pick插值 同伦法
下载PDF
用H-Kappa方法反演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邻区的莫霍面深度及波速比分布 被引量:1
9
作者 江晓涛 程先琼 +1 位作者 宋文杰 王成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2-17,共6页
利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台站的远震波形记录,采用时间域迭代反褶积技术求取接收函数,并用多次反射波能量扫描求极大值和波形叠加反演的方法(H-Kappa方法)计算出台站下方的莫霍面深度和波速比。结果显示:莫霍面位于扬子地台西... 利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台站的远震波形记录,采用时间域迭代反褶积技术求取接收函数,并用多次反射波能量扫描求极大值和波形叠加反演的方法(H-Kappa方法)计算出台站下方的莫霍面深度和波速比。结果显示:莫霍面位于扬子地台西缘部分向西侧倾斜缓降,深度在40~48 km变化,地壳平均波速比值为1.81;都江堰、汶川、耿达一带处在龙门山推覆体范围之内的莫霍面起伏变化不大,深度在45 km左右,地壳平均波速比值为1.707 5;龙门山断裂带西侧的松潘—甘孜地块的平均地壳波速比为1.76,莫霍面深度南面部分比北面深约10 km,呈南深北浅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接收函数法 h-Kappa叠加方法
下载PDF
利用H-K叠加方法和CCP叠加方法研究中国东北地区地壳结构与泊松比 被引量:59
10
作者 张广成 吴庆举 +2 位作者 潘佳铁 张风雪 余大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084-4094,共11页
利用中国东北布设的流动地震台阵(116个)以及国家和区域台网(121个)的宽频带台站记录的824个远震事件,采用P波接收函数CCP叠加和H—K叠加两种方法获得了研究区详尽的地壳厚度图像.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获得的地壳厚度分布特征... 利用中国东北布设的流动地震台阵(116个)以及国家和区域台网(121个)的宽频带台站记录的824个远震事件,采用P波接收函数CCP叠加和H—K叠加两种方法获得了研究区详尽的地壳厚度图像.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获得的地壳厚度分布特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中国东北下方地壳厚度存在明显的东西横向差异.重力梯度带西侧和佳木斯地块的台站下方地壳较厚,介于36~41km之间,而在兴蒙槽地褶带中重力梯度带往东从36krn减薄至34km左右.松辽盆地北侧、东侧和南侧地壳厚度较薄,为29~34km,反映了该区复杂的地壳变形过程.CCP剖面显示郯庐断裂深切地壳,敦化-密山断裂下方莫霍面出现错断.H—K叠加得到的地壳平均泊松比显示,东北地区绝大部分台站下方的泊松比值较大,0.24~0.29.长白山、松辽盆地东部、燕山台隆东部和大兴安岭北部,泊松比值达到0.27~0.30,可能有幔源物质上涌,下地壳铁镁组分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东北地区 CCP叠加 h-K叠加 地壳厚度 泊松比
下载PDF
Br^+活化甲烷C—H键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盛萍 颜红 +2 位作者 袁秀香 王欣 田安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518-1522,共5页
使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对溴正离子活化甲烷分子C—H键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以探讨溴正离子成为一种活化甲烷催化剂的可能性.在B3LYP/6-311++G(3df,3p)和MP2/6-311++G(3df,3p)水平下优化了反应通道上各驻点(反应物... 使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对溴正离子活化甲烷分子C—H键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以探讨溴正离子成为一种活化甲烷催化剂的可能性.在B3LYP/6-311++G(3df,3p)和MP2/6-311++G(3df,3p)水平下优化了反应通道上各驻点(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在G2M(+)水平下计算了各物种的能量.研究结果表明:CH4与Br+(3P)反应存在三条不同的吸热反应途径,与Br+(1D)反应存在二条不同的放热反应通道.反应更易于通过单重态反应通道进行.理论结果不仅较好地解释了实验事实,还说明Br+有可能成为一种活化甲烷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头算 密度泛函理论 G2M(+)方法 甲烷C—h键活化 反应机理
下载PDF
当阳复向斜页岩气探测区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暗示
12
作者 危自根 储日升 +1 位作者 谢军 范心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63-2971,共9页
本文采用接收函数H-κ叠加、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扬子克拉通当阳复向斜区21个密集流动地震台下方的地壳厚度、V_(p)/V_(s)比和S波速度.结果表明,该区平均地壳厚度和V_(p)/V_(s)比值分别为33.8 km和1.75,推测当阳复向... 本文采用接收函数H-κ叠加、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扬子克拉通当阳复向斜区21个密集流动地震台下方的地壳厚度、V_(p)/V_(s)比和S波速度.结果表明,该区平均地壳厚度和V_(p)/V_(s)比值分别为33.8 km和1.75,推测当阳复向斜经历过下地壳减薄但地壳整体尚保持典型克拉通结构特征.研究区绝大部分台站都在3~4 km深度存在1~2 km厚的低S波速度层,推测可能与该深度范围内富集高孔隙度和低密度的页岩气层有关.本研究表明,基于密集流动地震台阵被动源数据资料,可为油气资源勘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阳复向斜 页岩气勘探 低速薄层 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 接收函数h-κ叠加
下载PDF
咸阳市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
13
作者 许晓婷 郭晓彤 +1 位作者 郭玲霞 白萌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2-47,共6页
为掌握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1)土地利用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耕地>水域>林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为掌握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1)土地利用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耕地>水域>林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2)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加深,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利用程度均呈上升趋势;(3)咸阳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以及耕地与林地的互相转移;(4)2003—2021年咸阳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3.2301亿元,整体呈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5)除供给服务价值呈持续减少趋势外,调节服务价值、支持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协调土地管理与生态环境关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咸阳市
下载PDF
基于H_∞/LTR综合方法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鲁棒控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丽梅 史佳林 许长林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1-245,共5页
为了解决高精度数控机床永磁直线电机伺服系统中负载扰动及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产生影响的问题,将H∞鲁棒控制理论和回路传递函数恢复(LTR)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带有观测器的H∞/LTR综合控制方法.对系统进行目标回路设计,即在假设系统... 为了解决高精度数控机床永磁直线电机伺服系统中负载扰动及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产生影响的问题,将H∞鲁棒控制理论和回路传递函数恢复(LTR)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带有观测器的H∞/LTR综合控制方法.对系统进行目标回路设计,即在假设系统完全可测的前提下,设计一个鲁棒H∞控制律,以满足系统性能要求;对系统进行恢复过程设计,即通过设计观测器,使得系统在引入观测器后,目标回路传递函数得到恢复.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性能,且对于模型不确定性、外部扰动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永磁直线电动机 回路传递函数恢复 鲁棒控制 h LTR综合方法 观测器 目标回路 外部扰动
下载PDF
XCOOH(X=F,Cl,Br)热分解反应的理论研究
15
作者 吕玲玲 戴国梁 +2 位作者 王冬梅 王永成 耿志远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57-63,共7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 311+G 基组水平上,计算了反应XCOOH(X=F,Cl,Br)HX+CO2.优化了反应物 中间体 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并用频率分析和内禀坐标法(IRC)验证了各鞍点构型和反应路径,计算了不同温度(200 15~450 15K)下...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 311+G 基组水平上,计算了反应XCOOH(X=F,Cl,Br)HX+CO2.优化了反应物 中间体 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并用频率分析和内禀坐标法(IRC)验证了各鞍点构型和反应路径,计算了不同温度(200 15~450 15K)下慢反应经零点能校正的活化热力学量、反应过程热力学改变量、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和频率因子以及平衡常数,得到了各反应的动力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OOh(X=F Cl Br) DFT(密度泛函) 热分解机理 正逆反应速率常数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适应于倾斜Moho面的H-κ-θ叠加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谭萍 陈赟 +3 位作者 孙维昭 李玮 唐国彬 崔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689-3700,共12页
地壳厚度、波速比或泊松比是研究地壳结构和性质的基本地震学参数,对于研究地壳组分特征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经典H-κ叠加方法是利用远震接收函数资料求取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最为简便高效的方法.但该方法隐含着Moho面是水平... 地壳厚度、波速比或泊松比是研究地壳结构和性质的基本地震学参数,对于研究地壳组分特征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经典H-κ叠加方法是利用远震接收函数资料求取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最为简便高效的方法.但该方法隐含着Moho面是水平界面的假设条件,意味着Ps转换波及后续多次波相对P波的走时主要取决于地壳厚度和纵横波速度,而忽略了界面产状的影响.理论模拟表明,如果不考虑Moho面的产状,特别是在Moho面倾角较大的情况下,利用经典H-κ叠加方法得到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会偏离实际模型,尤其会造成波速比的过高估计,从而影响到对地壳结构和性质的认知.为了解决Moho面倾斜条件下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求取问题,本文推导了界面倾斜条件下Ps转换波与后续多次波相对于直达P波的理论到时公式;基于经典H-κ叠加方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步求取地壳厚度-波速比-Moho面倾角的H-κ-θ叠加方法.通过理论模型测试,验证了该方法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将此方法应用于青藏高原南部Hi-CLIMB台阵资料,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厚度 波速比 P波接收函数 h-κ叠加方法 倾斜Moho面
下载PDF
CFHH-GLF方法直接求解氢分子体系中相关函数的选取及相应矩阵元的推导
17
作者 赵显 赵显 +1 位作者 边文生 邓从豪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CSCD 1999年第6期710-716,共7页
给出了在非正则超球坐标系下用相关函数超球谐-广义拉盖尔函数方法(CFHH-GLF)对氢分子薛定谔方程进行直接求解时相关函数的选取原则,引入相关函数,进行了方程的推导,并列出所涉及的相应矩阵元的解析表达式,在推导过程中... 给出了在非正则超球坐标系下用相关函数超球谐-广义拉盖尔函数方法(CFHH-GLF)对氢分子薛定谔方程进行直接求解时相关函数的选取原则,引入相关函数,进行了方程的推导,并列出所涉及的相应矩阵元的解析表达式,在推导过程中,利用了合流超几何函数、拉卡系数和维格纳系数的一些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分子 超球谐 广义拉盖尔函数 矩阵元 相关函数
下载PDF
基于D-H修正标记法的五轴加工后处理研究
18
作者 钱憬 刘志兵 +1 位作者 王西彬 严涛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8,共6页
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将CAD/CAM软件生成的CL数据通过后处理程序转换为NC加工代码。针对自由曲面五轴加工的数据转换问题,应用D-H修正标记法开发五轴加工机床后处理程序,对D-H修正标记法的参数定义过程进行了描述并提出改进,针对DMU 80 mon... 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将CAD/CAM软件生成的CL数据通过后处理程序转换为NC加工代码。针对自由曲面五轴加工的数据转换问题,应用D-H修正标记法开发五轴加工机床后处理程序,对D-H修正标记法的参数定义过程进行了描述并提出改进,针对DMU 80 mono Block型五轴加工机床开发了专用后处理程序,最后通过VERICUT进行了加工仿真,验证该程序的正确性。该程序对提高自由曲面五轴加工数据后处理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加工 后处理 D—h修正标记法 成型函数矩阵
下载PDF
C-Bézier和H-Bézier基函数在热传导问题求解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兰银 苏芳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8-363,共6页
运用C-Bézier和H-Bézier基函数构造有限元方法中的试探函数和测试函数空间,并分析了误差。通过数值算例,数值解的误差精度较Lagrange基函数提升了1到3个数量级,说明这两类基函数在模拟特定类型的热传导问题时具有更好的逼近... 运用C-Bézier和H-Bézier基函数构造有限元方法中的试探函数和测试函数空间,并分析了误差。通过数值算例,数值解的误差精度较Lagrange基函数提升了1到3个数量级,说明这两类基函数在模拟特定类型的热传导问题时具有更好的逼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方程 有限元方法 C-Bézier基函数 h-Bézier基函数
下载PDF
3-芳基喹喔啉-2(1H)-酮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20
作者 宋华龙 劳红标 +1 位作者 宋胜杰 周春松 《浙江化工》 CAS 2021年第12期4-8,共5页
喹喔啉-2(1H)-酮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中,其中3-芳基喹喔啉-2(1H)-酮衍生物显示出优异的抗肿瘤、抗菌等生物活性,因此合成3-芳基取代喹喔啉-2(1H)-酮类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传统合成方法和C-H官能团化方法分别介绍... 喹喔啉-2(1H)-酮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中,其中3-芳基喹喔啉-2(1H)-酮衍生物显示出优异的抗肿瘤、抗菌等生物活性,因此合成3-芳基取代喹喔啉-2(1H)-酮类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传统合成方法和C-H官能团化方法分别介绍了3-芳基喹喔啉-2(1H)-酮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喔啉-2(1h)-酮 芳基取代 传统合成方法 C-h官能团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