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mafrost distribution and temperature in the Elkon Horst, Russia 被引量:1
1
作者 Mikhail Zhelezniak QingBai Wu +3 位作者 Anatolii Kirillin Zhi Wen Aleksandr Zhirkov Vladimir Zhizhin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21年第2期107-122,共16页
The Elkon Horst is a geological structure that consists of heterogeneous strata with highly variable geocryological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Gaining accurate knowledge of permafrost distribution patterns within thi... The Elkon Horst is a geological structure that consists of heterogeneous strata with highly variable geocryological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Gaining accurate knowledge of permafrost distribution patterns within this structure is of both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In mountainous terrain, the ground thermal regime is controlled by both surface and subsurface conditions. Surface conditions include snow cover characteristics,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vegetation, vegetation density, etc.. In contrast, subsurface conditions involve rock lithology or petrography, density, quantity and depth of fissures, groundwater, etc.. This article examines ground thermal regimes in various geomorphological settings based o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ata from geotechnical boreholes. The occurrence and extent of permafrost were evaluated for the entire horst area using direct and indirect methods. The maximum permafrost thickness measured in the Elkon Horst is 330 m, and the estimated maximum is 450 m at higher elevations.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major rock types, and the geothermal heat flux was estimated for the study area. The thermal conductivities were found to vary from 1.47 to 4.20 W/(m·K), and the dry bulk densities to range between 2,236 kg/m~3 and 3,235 kg/m~3. The average geothermal heat flux was estimated to be 44 m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FROST ground temperature geothermal heat flux thermal conductivity horst
下载PDF
Cartography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round the Dias Horst and Thies Cliff-Senegal
2
作者 Issa Ndoye Mapathé Ndiaye +2 位作者 Déthié Sarr Papa Sanou Faye Ibrahima Khalil Cissé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7年第6期821-836,共16页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map the susceptibility of sites to landslides. To assess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zone, GIS techniques were used. Susceptibility factors are selected and split into two groups: active and p...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map the susceptibility of sites to landslides. To assess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zone, GIS techniques were used. Susceptibility factors are selected and split into two groups: active and passive factors. Passive factors regroup all the intrinsic conditions existing on the field at all times. The active factors or triggering factors are present sporadically and are added to the passive factors to trigger a landslide. With the weighted overlay method using ArcGIS?, four scenarios have been developed. A first scenario where only passive factors are combined and three scenarios for which we have for each scenario the passive factors combined with an active factor. With these different scenarios, five levels of susceptibility are obtained in the zone. These levels range from very low to very high susceptibility. For the different scenario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zone consists mainly of very low to low susceptibility with at least 61% of the area, followed by moderate susceptibility (23.54% to 38.24%) and last land with high susceptibility to very high with less than 1% of the surface. Fields with high to very high susceptibility are located on the slopes of the hills. Among the active factors, only the rainfall significantly modifies the percentage of land susceptible to landslide but remains in the field of moderate susceptibility. The predicted susceptibilities are closer to the observed landslides around the Thies Cliff than to the Dias Hor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TOGRAPHY SUSCEPTIBILITY LANDSLIDES Dias horst Thies CLIFF
下载PDF
持续推进驱动技术的革新 专访莱茵金属汽车首席执行官Horst Binnig
3
作者 张颖 《汽车与配件》 2017年第15期28-31,共4页
莱茵金属汽车公司(原名KSPG集团)是德国科技集团莱茵金属的汽车领域,是全球排名前100的汽车供应商。在2017上海车展之际,莱茵金属汽车首席执行官Horst Binnig亲临车展展台,本刊记者在展会现场采访了Horst Binnig,就莱茵金属汽车在中... 莱茵金属汽车公司(原名KSPG集团)是德国科技集团莱茵金属的汽车领域,是全球排名前100的汽车供应商。在2017上海车展之际,莱茵金属汽车首席执行官Horst Binnig亲临车展展台,本刊记者在展会现场采访了Horst Binnig,就莱茵金属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和未来的战略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据Horst Binnig介绍,莱茵金属集团已经拥有127年历史,下属有两大业务单元,分别是汽车和军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st Binnig 上海车展 电动车辆 博格 业务单元 纯电动车 自主品牌企业 整车企业 本土生产 合资协议
下载PDF
山西襄垣-潞城M_(L)2.8有感震动事件类型判别
4
作者 董春丽 王霞 +3 位作者 李玉铰 梁永烨 丁大业 李云 《华北地震科学》 2023年第3期80-90,共11页
以2019年12月15日山西长治市襄垣-潞城交界发生的ML2.8有感地震事件为例,从构造环境、频谱特征、震源参数、破裂机制、同期地震活动和现场调查等方面,对襄垣-潞城地震的震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襄垣-潞城地震具有较同区域地震相对... 以2019年12月15日山西长治市襄垣-潞城交界发生的ML2.8有感地震事件为例,从构造环境、频谱特征、震源参数、破裂机制、同期地震活动和现场调查等方面,对襄垣-潞城地震的震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襄垣-潞城地震具有较同区域地震相对低的频率分布、较低应力降和较大破裂尺度等特征,震源深度位于高低速转换层,且与之后区域同期密集发生的4次M_(L)≥3.0地震活动具有大体一致的主压应力轴方向,也与震源区赋存介质显示的所受NNE高主压应力作用方向接近。故研究认为襄垣-潞城地震是区域应力增强作用叠加在局部原有NNE向高主压应力的作用下,在矿区诱发的一次浅源地震事件,可能与矿区煤层气开采水压致裂注水,对震源区断层截面起到润滑作用而降低摩擦系数,区域较小的应力变化引起先存断裂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治盆地 文王山地垒 震源机制解 频谱特征 构造应力场 诱发地震
下载PDF
深井工作面向地垒构造开采煤岩体采动响应特征
5
作者 周均忠 李业 孙帅 《煤炭科技》 2023年第5期39-44,51,共7页
地垒构造为影响安全开采的重要因素,为分析工作面过地垒构造开采时两盘覆岩的运动规律及工作面前方支承应力的演化特征和断层活化规律,基于UDEC数值模拟软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接近地垒构造时,上覆岩层向采空区发生回转,易引起... 地垒构造为影响安全开采的重要因素,为分析工作面过地垒构造开采时两盘覆岩的运动规律及工作面前方支承应力的演化特征和断层活化规律,基于UDEC数值模拟软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接近地垒构造时,上覆岩层向采空区发生回转,易引起断层活化滑移;工作面在地垒构造中,若煤体上方基本顶无法形成铰接结构,易引发断层煤柱失稳破坏煤体;由数值模拟可知,上盘工作面开采影响大于下盘工作面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为断层冲击地压诱发影响开采范围大、断层滑移诱发冲击地压的危险性高。研究明确了地垒构造对地下工程作业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工作面 地垒构造 数值模拟 支承压力
下载PDF
苏丹穆格莱德盆地Fula凹陷油气富集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亚敏 赵万优 +3 位作者 陈向军 陈东波 许辉 丁磊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3-639,共7页
采用盆地构造解析理论和方法综合研究了穆格莱德盆地Fula凹陷油气藏的控制因素。该凹陷发育了Abu Gabra组优质烃源岩和3套生、储、盖组合,第1套为Abu Gabra组自生自储自盖;第2套为下生上储盖的大组合,即AbuGabra组生、Bentiu组储和Darfu... 采用盆地构造解析理论和方法综合研究了穆格莱德盆地Fula凹陷油气藏的控制因素。该凹陷发育了Abu Gabra组优质烃源岩和3套生、储、盖组合,第1套为Abu Gabra组自生自储自盖;第2套为下生上储盖的大组合,即AbuGabra组生、Bentiu组储和Darfur群盖;第3套组合为Abu Gabra组生,Darfur群储、盖。它们都是有利的勘探组合:断层控制油气运移和聚集,构造背景和砂体展布控制油气分布,区域盖层控制油气富集。凹陷中部构造带是油气主要聚集区,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富集 油气勘探 半地堑(地堑) 有效烃源岩 Fula凹陷 穆格莱德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前震旦系裂谷及对上覆地层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30
7
作者 魏国齐 杨威 +4 位作者 张健 谢武仁 曾富英 苏楠 金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9-189,共11页
利用最新地震、大地电磁、野外露头和钻探等资料,分析四川盆地中部基底构造特征及其对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四川盆地中部发育北东走向的前震旦系裂谷,裂谷内部受一系列与裂谷走向平行的正断层控制,发育地垒-地... 利用最新地震、大地电磁、野外露头和钻探等资料,分析四川盆地中部基底构造特征及其对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四川盆地中部发育北东走向的前震旦系裂谷,裂谷内部受一系列与裂谷走向平行的正断层控制,发育地垒-地堑结构,大型垒-堑结构及控制垒-堑结构的边界断层后期活动对上覆地层滩体有利相带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基底差异性升降导致垒-堑结构的形成,地垒导致局部高地貌的形成,有利于滩体的发育,并在长期海相沉积环境中继承性发育,在震旦系—寒武系甚至二叠系中形成一系列上下叠置的丘滩体,形成大面积的有利沉积相带。前震旦系裂谷及相关正断层后期活动控制了上覆震旦系—寒武系颗粒滩和岩溶储集层以及烃源岩的规模发育并形成构造-岩性圈闭。通过综合评价,优选出高石梯—磨溪以北和高石梯—磨溪以南2个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有利勘探区,有望成为安岳特大型气田发现后重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前震旦系 裂谷 垒-堑结构 震旦系-寒武系 成藏模式 构造-岩性圈闭
下载PDF
西藏阿里地区夏康坚雪山构造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陶晓风 刘登忠 +3 位作者 朱利东 石和 马润则 胡新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简述了冈底斯构造带夏康坚地垒断块山的组成及基本构造特征。根据该地垒两侧冰碛阶地的发育特征及ESR测年结果,可推断该地垒的主要形成期是中更新世。夏康坚地垒断块山的成因是在白垩纪早期的古隆起基础上,东西向断层的右行剪切走滑和... 简述了冈底斯构造带夏康坚地垒断块山的组成及基本构造特征。根据该地垒两侧冰碛阶地的发育特征及ESR测年结果,可推断该地垒的主要形成期是中更新世。夏康坚地垒断块山的成因是在白垩纪早期的古隆起基础上,东西向断层的右行剪切走滑和隆升活动的联合作用下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地垒 断块山 更新世 正断层 构造地貌
下载PDF
吉林大黑山条垒南段构造特征及隆升时代 被引量:4
9
作者 孙莹 刘永江 +5 位作者 孙晓猛 赵英利 温泉波 韩国卿 李伟 吴琳娜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0-35,共6页
大黑山条垒南段,靠近佳-伊断裂西侧发育有一构造变形带,构造带内西部远离佳-伊断裂的岩石表现为韧性变形,东部靠近佳-伊断裂的岩石表现为脆性变形,岩石的变形特征自西向东呈现出由韧性到脆性渐变的规律,这主要是由大黑山条垒的差异隆升... 大黑山条垒南段,靠近佳-伊断裂西侧发育有一构造变形带,构造带内西部远离佳-伊断裂的岩石表现为韧性变形,东部靠近佳-伊断裂的岩石表现为脆性变形,岩石的变形特征自西向东呈现出由韧性到脆性渐变的规律,这主要是由大黑山条垒的差异隆升造成的。本文认为大黑山条垒的隆升始于早白垩世泉头组地层沉积之后,自晚白垩世之后一直处于隆升状态,遭受剥蚀,缺失晚白垩世以来的地层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黑山条垒 隆升时代 构造特征 吉林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裂陷期变换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胡望水 蔡峰 +9 位作者 胡芳 李涛 吴禅 李瑞升 徐发 葛和平 张建培 张宇焜 方来富 高伟中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12,共6页
综合应用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和构造编图成果,对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区域构造变换带特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区经历了3次裂陷,每个裂陷旋回期的变换构造带根据其对区域构造分段作用的规模可以分为3个级别,分别控制了相邻构造带间和... 综合应用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和构造编图成果,对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区域构造变换带特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区经历了3次裂陷,每个裂陷旋回期的变换构造带根据其对区域构造分段作用的规模可以分为3个级别,分别控制了相邻构造带间和构造带内的构造演化和构造线展布、构造样式与变形程度的差异。变换带的发育演化是动态的过程,与各裂陷时期构造活动的强弱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第一裂陷旋回时期,以主干断裂为主,发育规模较大,一级变换带具有明显的地势转换特征,以带间变换为主;第二裂陷旋回时期,受强烈拉张作用,三级变换带的数量和类型增多,各个构造单元内的构造组合型式更加复杂,部分一级变换带的类型也逐渐改变;第三裂陷旋回时期,伸展作用减弱,大部分断裂停止活动,三级变换带大量减少,大部分变换带的类型发生改变,构造单元间无明显区分性的特征。根据分段正断层的倾向及其组合特征,可将研究区局部的变换构造带分为转换斜坡型、斜向背斜型、地垒型3类,它们多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对油气的勘探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湖斜坡带 裂陷时期 构造变换带 转换斜坡 斜向背斜 地垒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地区构造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忠权 张寿庭 +4 位作者 应丹琳 李洪奎 于京都 甘娟娟 卢忠琼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3-598,共6页
研究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地区构造演化与构造动力学成因机理。对托斯台地区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与构造剖面实测,发现托斯台地区构造复杂,褶皱、断裂、不整合共同存在。托斯台断裂与小煤窑沟断裂都为正断层,共同组合成地垒式背斜构造... 研究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地区构造演化与构造动力学成因机理。对托斯台地区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与构造剖面实测,发现托斯台地区构造复杂,褶皱、断裂、不整合共同存在。托斯台断裂与小煤窑沟断裂都为正断层,共同组合成地垒式背斜构造;但2条断裂带构造变形强烈,出现挤压构造透镜体和劈理带。该现象表明托斯台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早期(燕山期)处于伸展构造动力学环境,形成地垒式背斜构造;晚期(喜马拉雅期)处于近南北向挤压构造动力学环境,形成断裂带内挤压构造透镜体与强烈构造变形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托斯台地区 构造特征 伸展角度不整合 地垒
下载PDF
基于剪切梁的地垒断层型矿震解析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小景 潘一山 +1 位作者 唐治 王世娟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188 213,213,共8页
为得到地垒组合型断层失稳诱发矿震的方式及断层影响区顶板平衡结构的解析解,将顶板简化为剪切梁模型进行分析.基于弹性剪切梁确定了顶板最大等效剪力位置和顶板初次垮落步距的计算公式.顶板等效剪力随着采空区跨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顶... 为得到地垒组合型断层失稳诱发矿震的方式及断层影响区顶板平衡结构的解析解,将顶板简化为剪切梁模型进行分析.基于弹性剪切梁确定了顶板最大等效剪力位置和顶板初次垮落步距的计算公式.顶板等效剪力随着采空区跨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顶板极限值时发生初次来压,顶板断裂位置出现在煤层内部.用弹塑性剪切梁模型分析存在地垒断层的采场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当最大等效剪力达到断层剪切极限时,断层错动,释放能量,发生矿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梁 地垒断层 等效剪力 矿震
下载PDF
穆格莱德盆地构造调节带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亚敏 陈发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3期79-83,共5页
穆格莱德盆地半地堑不对称地交替变化是通过调节带调节着其变形或位移完成的,通过对调节带的类型、构造样式、分布特点等的探讨,指出了调节带为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构造,往往控制砂体分布,邻近生油凹陷是有利的油气运移指向地带,成为油气... 穆格莱德盆地半地堑不对称地交替变化是通过调节带调节着其变形或位移完成的,通过对调节带的类型、构造样式、分布特点等的探讨,指出了调节带为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构造,往往控制砂体分布,邻近生油凹陷是有利的油气运移指向地带,成为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近几年该盆地与调节带有关的油气勘探不断有重大发现,不断发现整装规模效益储量,该盆地调节带的油气勘探具有良好的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地堑 半地垒 调节带 油气勘探
下载PDF
穆格莱德盆地构造地质特征与油气富集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亚敏 漆家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9-674,共6页
穆格莱德盆地是非洲大陆内部的裂陷盆地,其构造演化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1)早白垩世早期初始裂陷阶段;2)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继承性裂陷阶段;3)新生代坳陷阶段。晚白垩世末,中非大断裂的走滑运动对穆格莱德盆地有强烈的改造,使得图... 穆格莱德盆地是非洲大陆内部的裂陷盆地,其构造演化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1)早白垩世早期初始裂陷阶段;2)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继承性裂陷阶段;3)新生代坳陷阶段。晚白垩世末,中非大断裂的走滑运动对穆格莱德盆地有强烈的改造,使得图卢斯、巴加拉凹陷在裂陷伸展基础上叠加走滑构造变形,并使穆格莱德盆地南部发生明显的构造反转。初始裂陷阶段该盆地发育有半深湖-深湖相的泥岩,是较好的烃源岩;继承性裂陷阶段发育了多种类型的砂岩储层和厚层泥岩作为区域盖层,使穆格莱德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盆地后期改造方式成为油气勘探评价关注的重要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地堑 半地垒 花状构造 反转构造 伸展构造 穆格莱德盆地
下载PDF
淮北煤田梁花园井田滑脱构造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春 宋传中 +1 位作者 张文永 赵银木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5,共4页
为了查明梁花园井田的基本构造,指导本区煤炭勘查开发,应用滑脱构造理论,结合钻孔资料和地震剖面,对区内地层、煤层、断层等特征进行了详细对比、综合分析和系统研究,否定了以往对该井田(垒-堑式)构造的看法,并取得新的认识。梁花园井... 为了查明梁花园井田的基本构造,指导本区煤炭勘查开发,应用滑脱构造理论,结合钻孔资料和地震剖面,对区内地层、煤层、断层等特征进行了详细对比、综合分析和系统研究,否定了以往对该井田(垒-堑式)构造的看法,并取得新的认识。梁花园井田的主体构造是一个滑脱构造;控制梁花园井田的东、西两条大断层(原F1、F8)实际是同一条向下凹的弧形滑脱断层;梁花园井田实际是一块较为完整的矿产地。该结论扩大了梁花园井田煤炭储量的估算范围,避免了因认识误差造成的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煤田 梁花园井田 滑脱构造 垒-堑构造
下载PDF
地垒构造区域内工作面矿震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学华 吕鹏飞 阮航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99,104,共6页
为深刻揭示和总结地垒构造区矿震规律的特殊性,以东滩煤矿13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力学计算、数值模拟和微震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地垒构造区垂直应力二次分布,微震信号反映出矿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距离EF93断层距离84 m和... 为深刻揭示和总结地垒构造区矿震规律的特殊性,以东滩煤矿13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力学计算、数值模拟和微震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地垒构造区垂直应力二次分布,微震信号反映出矿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距离EF93断层距离84 m和35 m时,EF93断层和EF32断层相继发生错动,容易诱发矿震;微震监测和数值模拟叠加结果显示出震源在工作面前方和采空区后方积聚,且主要集中在顶板硬岩和应力升高区,开采距离EF93断层80 m时,断层错动诱发高能矿震,验证了力学计算结果;地垒构造区开采震动能量和频次都升高,断层活化是影响震动增强的主因;地震活性系数b值与震动能量呈负相关性,大震发生之前往往经历"小震密集-平静-大震发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垒断层 矿震 剪切梁 微震监测 矿震特征
下载PDF
西藏措勤地区夏康坚地垒的形成及隆升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晓风 刘登忠 +3 位作者 朱利东 石和 马润则 胡新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41-943,共3页
简述了冈底斯构造带夏康坚地垒的分布、组成及基本构造特征。据该地垒两侧冰碛阶地的发育特征及ESR测年结果,推断该地垒的主要形成期是中更新世,其形成与高原隆升过程中东西向断层的右行剪切及隆升有关。
关键词 西藏 地垒 更新世 正断层 走滑断层 措勤地区 形成 隆升特征
下载PDF
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及油气意义 被引量:29
18
作者 余一欣 周心怀 +2 位作者 魏刚 汤良杰 徐长贵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55-560,共6页
利用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和构造编图成果,分析了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的特征及其油气意义。渤海湾地区主要发育区域横向调节带和局部变换带两类构造变换带。区域横向调节带由北西向大型走滑断裂带组成,这些断裂带同时也是强地震活动带,将... 利用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和构造编图成果,分析了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的特征及其油气意义。渤海湾地区主要发育区域横向调节带和局部变换带两类构造变换带。区域横向调节带由北西向大型走滑断裂带组成,这些断裂带同时也是强地震活动带,将渤海海域地区分隔为北、中、南3段。局部变换带主要发育在相互作用的分段正断层的叠置区内。根据分段正断层的倾向及其组合特征,可将局部变换带分为转换斜坡型、斜向背斜型和地垒型3类。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具有重要的油气意义,主要表现为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有利于优质储集层的发育及控制油气运移过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地区 构造变换带 正断层 油气成藏 地垒 斜向背斜 转换斜坡
下载PDF
开鲁盆地陆家堡西部凹陷上侏罗统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卫海 查明 +2 位作者 朱筱敏 雷安贵 苍瑞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54-160,共7页
本文运用地质、地震和测井等资料对陆西凹陷上侏罗统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该区上侏罗统发育了近岸水下扇、三角洲和以凹陷中古隆起为沉积背景的高垒斜坡扇等3种沉积体系,其中近岸水下扇为上侏罗统分布最普遍的沉积类型,构成本... 本文运用地质、地震和测井等资料对陆西凹陷上侏罗统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该区上侏罗统发育了近岸水下扇、三角洲和以凹陷中古隆起为沉积背景的高垒斜坡扇等3种沉积体系,其中近岸水下扇为上侏罗统分布最普遍的沉积类型,构成本区主要储层,高垒斜坡扇是与水下古隆起有关的由滑塌作用形成的重力流沉积体,构成本区极富特色的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西凹陷 沉积体系 近岸水下扇 三角洲 高垒斜坡扇
下载PDF
中非Muglad盆地北区构造特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亚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2-507,共6页
Muglad盆地发育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断裂构造,按断层规模大小及其在盆地演化中的作用可分为基底断层和盖层断层。对Muglad盆地复杂的几何学特征分析后认为,该盆地构造单元一般以不对称半地堑形态为主,由二组走向分别为北东东向和北西... Muglad盆地发育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断裂构造,按断层规模大小及其在盆地演化中的作用可分为基底断层和盖层断层。对Muglad盆地复杂的几何学特征分析后认为,该盆地构造单元一般以不对称半地堑形态为主,由二组走向分别为北东东向和北西向基底正断层控制的半地堑-半地垒断陷群组成。半地堑不对称交替变化是通过调节带调节其变形或位移完成的。凹陷的分割性强,各凹陷有着相对独立的构造、沉积体系,成为相对独立的烃类生成、运移和聚集基本单元。在半地堑之间发育大型正向构造调节带或大型继承性低幅度隆起,是油气高产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反转构造 半地堑(地堑) 半地垒(地垒) 调节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