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角洲北翼第一硬土层理化特征及其地质成因
1
作者 朱锦旗 龚绪龙 +4 位作者 苟富刚 张平 张岩 杨磊 刘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长江河口两翼广泛分布第一硬土层(FHSL),研究其形成机制及工程地质特性对工程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根据调查资料(钻孔935个,累计进尺42128 m)和试验资料,首次精确确认了长江河口北翼第一硬土层分布界线,研究了第一硬土层的形成年... 在长江河口两翼广泛分布第一硬土层(FHSL),研究其形成机制及工程地质特性对工程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根据调查资料(钻孔935个,累计进尺42128 m)和试验资料,首次精确确认了长江河口北翼第一硬土层分布界线,研究了第一硬土层的形成年代、粒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工程地质特性等。研究表明:第一硬土层形成年龄为20~11 ka B.P.(多个光释光和14C测年资料);硬土层含水率随深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表明气候自下向上逐渐变凉和变干;第一硬土层的颗粒级配、粒度分布频率曲线、C-M沉积图等特征显示,第一硬土层主要由粉砂、极细砂和粘土粒级组成,样品的粒度频率曲线主要呈单峰分布,反映出物质沉积前所受搬运营力性质单一,土体颗粒沉积以均匀悬浮占绝对优势,沉积环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低能环境。第一硬土层的发育受气候控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20~15 ka B.P.)为沉积与成土交替作用时期,且以沉积作用为主,硬土层剖面厚度主要受该阶段控制,至末次盛冰期结束;第2阶段(15~11 ka B.P.)为暴露成土期,这时洪水不能形成越岸沉积,加积作用基本停止,硬土层厚度不再明显增加,已形成的第一硬土区域受到频繁变迁的分合河网的侵蚀切割,形成多条不规则古河道和台地,硬土层逐渐脱水成陆,经历了风化成壤的过程;第3阶段(11 ka B.P.至今)为淹埋期,随着全新世的到来,气候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硬土层被其上覆的海相沉积层掩埋,成岩作用开始直到现今。土体易溶盐含量较高,为典型氯盐渍土类型,自下而上具有从低变高的趋势,为海相层覆盖硬土层以后成岩过程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土壤 硬土层 硬质粘土层 粒度 沉积环境 成因机制
下载PDF
上覆CRSS快速固化淤泥硬壳层厚度对淤泥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王明明 方祥位 +3 位作者 刘汉龙 王忍 申春妮 张熙晨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8,共9页
复合型早强土壤固化剂(CRSS)具有快凝高强特性,利用自主研发的CRSS固化剂对表层淤泥快速固化并作为上覆硬壳层,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不同上覆硬壳层厚度(3、6、9、12 cm)条件下硬壳层破坏形式、p-s曲线特性、弯沉盆形状以及土压力分布规律,... 复合型早强土壤固化剂(CRSS)具有快凝高强特性,利用自主研发的CRSS固化剂对表层淤泥快速固化并作为上覆硬壳层,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不同上覆硬壳层厚度(3、6、9、12 cm)条件下硬壳层破坏形式、p-s曲线特性、弯沉盆形状以及土压力分布规律,在现有弯沉盆变形理论基础上,结合试验结果,对弯沉盆变形形状函数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随硬壳层厚度增大,硬壳层破坏形式由对折破坏过渡到冲切破坏;硬壳层厚度越大,扩散作用越明显,极限承载力越高,沉降相应增大;与荷载板中心点不同距离的沉降位移可用弯沉盆形状描述,提出了修正的对数弯沉盆假设变形计算公式,比线性弯沉盆假设变形计算公式更合理;土压力从中心向外呈下降趋势,沿深度方向逐渐减小;随硬壳层厚度增大,土压力分布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地基 复合型早强土壤固化剂 快速固化 硬壳层 承载力 弯沉盆
下载PDF
长距离重力流管道在硬土层采用定向钻设计探讨
3
作者 向飞 顾晓雪 《长沙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长距离重力流管道采用定向钻技术主要受地质情况、水文条件、现场施工环境、埋深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结合厦门市324国道提升改造工程污水管道定向钻穿越工程实例,全面介绍了管道采用定向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重力流管... 长距离重力流管道采用定向钻技术主要受地质情况、水文条件、现场施工环境、埋深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结合厦门市324国道提升改造工程污水管道定向钻穿越工程实例,全面介绍了管道采用定向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重力流管道在硬土层采用定向钻工艺的导向过程控制、回拖改进措施及钻进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的解决方案,为类似长距离重力流管道在硬土层施工采用定向钻技术提供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管道 硬土层 定向钻技术 导向过程控制
下载PDF
较硬分层土-桩基-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培振 陈跃庆 +1 位作者 吕西林 宋和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7-313,共7页
进行了较硬分层土-桩基-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试验,再现了上部结构和基础的震害现象.得出的主要规律有:体系频率小于不考虑相互作用的结构频率,而阻尼比则大于结构材料阻尼比;体系的振型曲线与刚性地基上结构的振型曲线不同,基... 进行了较硬分层土-桩基-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试验,再现了上部结构和基础的震害现象.得出的主要规律有:体系频率小于不考虑相互作用的结构频率,而阻尼比则大于结构材料阻尼比;体系的振型曲线与刚性地基上结构的振型曲线不同,基础处存在平动和转动.土层传递振动的作用与土层性质、激励大小等因素有关.砂土层一般起放大作用,粘质粉土层一般起减震作用.结构顶层加速度反应组成取决于基础转动刚度、平动刚度和上部结构刚度的相对大小.多向激励下的动力反应规律没有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较硬分层土 结构-地基 相互作用 振动台试验 地震反应
下载PDF
软黏土上覆硬土层极限承载力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文白 魏晓添 赵玉同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123,共5页
对双层地基室内模型试验分析,研究了软黏土上覆硬土层厚度变化和水灰比变化对上覆硬土层软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水灰比的增加对增大其极限承载力效果显著,而厚度的增加对提高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效果不显著。对双层地基的极限承载... 对双层地基室内模型试验分析,研究了软黏土上覆硬土层厚度变化和水灰比变化对上覆硬土层软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水灰比的增加对增大其极限承载力效果显著,而厚度的增加对提高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效果不显著。对双层地基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极限承载力的修正公式,并把计算值与试验值做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地基 模型试验 硬土层厚度 水灰比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地层中的古土壤特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萍 孙和平 《上海地质》 1991年第1期16-24,共9页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两翼第四纪地层中第一层暗绿色硬粘土的剖面描述和微观分析、作者认为该硬粘土层是一古土壤层。本文根据种种观察和分析资料,探讨该粘土层的古土壤特征。
关键词 古土壤 长江三角洲 土壤特征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层状土中地铁车站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潘东旭 陶连金 +2 位作者 刘璐 张波 王文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2-557,共6页
采用FLAC有限差分软件,通过简化模型和土层,在输入唐山地震-北京旅馆测点南北向地震动时程情况下,研究了层状土中地铁车站变形规律;同时,将变形计算结果输入到地下结构的SAP模型,计算了结构的内力。以北京地铁16号线某车站为例,进行了... 采用FLAC有限差分软件,通过简化模型和土层,在输入唐山地震-北京旅馆测点南北向地震动时程情况下,研究了层状土中地铁车站变形规律;同时,将变形计算结果输入到地下结构的SAP模型,计算了结构的内力。以北京地铁16号线某车站为例,进行了地震响应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均匀土层中结构侧墙变形大于双层(上软下硬)土中侧墙变形;且不同土层中结构侧墙变形曲线斜率明显不同;存在软硬土层交界面时,结构侧墙位移随交界面深度呈线性增加;软硬土层交界面位于结构底板以下,即当车站结构处于同一种地层时,结构侧墙位移随着距离软硬交界面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数值模拟 地震响应 层状土 软硬界面
下载PDF
基于土壤分层的木薯块根拔起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望 张硕 +1 位作者 陈科余 杨坚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1-55,共5页
针对土壤采用整体建模方法建模,木薯块根拔起过程动力学仿真精度受限及耕作层表土材料建模参数测定困难的问题,采用物理试验、FEM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的耦合方法,建立土壤硬度测试系统动力... 针对土壤采用整体建模方法建模,木薯块根拔起过程动力学仿真精度受限及耕作层表土材料建模参数测定困难的问题,采用物理试验、FEM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的耦合方法,建立土壤硬度测试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木薯种植地耕作层土壤建模材料参数弹性模量进行了反求。同时,建立了基于土壤分层的木薯块根拔起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且和采用整体建模方法建立的木薯块根拔起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进行了精度比较。结果表明:建模材料参数弹性模量的反求方法有效,基于土壤分层的木薯块根拔起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块根 分层 土壤硬度 材料反求 动力学仿真
下载PDF
软土表面硬壳层超固结比对路堤填筑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富 《地基处理》 2020年第6期497-503,共7页
由于自然晾晒和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软土地表会形成一定厚度的硬壳层,该硬壳层土体处于超固结状态,有利于提高路堤修筑的稳定性。本文以曼谷新机场工程为例,利用修正剑桥模型从十字板剪切试验结果分析地表硬壳层的超固结比沿深度的分布... 由于自然晾晒和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软土地表会形成一定厚度的硬壳层,该硬壳层土体处于超固结状态,有利于提高路堤修筑的稳定性。本文以曼谷新机场工程为例,利用修正剑桥模型从十字板剪切试验结果分析地表硬壳层的超固结比沿深度的分布,将十字板剪切试验结果引入到路堤填筑的有效应力分析中。考虑塑料排水板涂抹区对于固结排水的阻碍作用,采用Hird等效关系公式将三维塑料排水板固结分析转换为二维分析。固结过程分析中采用可变渗透系数,渗透系数随着孔隙比的减小而减小,保证了固结过程模拟的准确性。通过与曼谷新机场工程实测值对比,该数值模拟方法能够较好模拟表面硬壳层对于路堤填筑的沉降量、坡脚水平位移的影响,坡脚水平位移在硬壳层中明显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排水板 软土 数值模拟 表面硬壳层 路堤填筑
下载PDF
城市地裂缝发育的地质背景
10
作者 汪丽 李新生 《山西建筑》 2008年第26期125-127,共3页
通过收集查找城市地裂缝资料,归纳了城市地裂缝共有的三个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地质环境背景,包括底部构造活动、中部承压含水层失水压密、上部坚硬盖层三方面,分析了形成城市地裂缝特殊分布特点的原因。
关键词 地裂缝 地质环境 坚硬土层
下载PDF
路堤荷载下含硬壳层软土地基破坏模式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四汉 刘鑫 +2 位作者 洪宝宁 徐奋强 单浩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7-345,共9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对比分析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含有连续和不连续硬壳层的水平层状软基的破坏模式,针对路堤坡脚外硬壳层不连续的情况(如存在鱼塘等),提出以局部剪切破坏模式失稳的破坏模式判定参数,即临界距离L_(cr);借助正交试验原...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对比分析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含有连续和不连续硬壳层的水平层状软基的破坏模式,针对路堤坡脚外硬壳层不连续的情况(如存在鱼塘等),提出以局部剪切破坏模式失稳的破坏模式判定参数,即临界距离L_(cr);借助正交试验原理,对L_(cr)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给出各因素的敏感性顺序;利用逐步回归迭代方法,分别给出上限临界距离L_(cr U)和下限临界距离L_(cr D)的数学表达公式,并根据工程实例的验算论证了其可靠性。结果表明:在路堤荷载作用下,硬壳层连续时软基为整体剪切破坏;硬壳层不连续时,当不连续断面与坡脚的距离小于L_(cr U)或大于L_(cr D)时软基为整体剪切破坏,当不连续断面与坡脚的距离大于L_(cr U)且小于L_(cr D)时软基为局部剪切破坏。硬壳层厚度为L_(cr)的主要影响因素,软土层厚度为次要因素,硬壳层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对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高速公路 硬壳层 路堤荷载 软土地基 破坏模式 临界距离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临江侧硬质土层超深沉井压沉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英武 《山西建筑》 2020年第10期60-61,共2页
以镇江市大港水厂一期取水工程为例,针对临江侧沉井深度超深、穿越坚硬土层、周边环境控制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一套压入式沉井在坚硬土层中的施工应用技术,突出强调了该项施工技术不同于一般沉井施工的关键性措施,以实现沉井在高水头压力... 以镇江市大港水厂一期取水工程为例,针对临江侧沉井深度超深、穿越坚硬土层、周边环境控制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一套压入式沉井在坚硬土层中的施工应用技术,突出强调了该项施工技术不同于一般沉井施工的关键性措施,以实现沉井在高水头压力下破除硬土,周边环境微扰动压沉施工的技术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入式沉井 坚硬土层 环境微扰动控制
下载PDF
硬塑粉质黏土层深埋马蹄形隧道开挖土拱演化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金慧 屈克军 +1 位作者 丁万涛 王杨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9-197,共9页
硬塑状粉质黏土地层深埋马蹄形隧道开挖易出现土拱效应。以改进的太沙基围岩压力理论为基础,对上述马蹄形隧道开展了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试验,分析隧道开挖全过程中围岩竖向应力重分布及地层沉降变化情况,得出压力拱的形成及演化规律,并... 硬塑状粉质黏土地层深埋马蹄形隧道开挖易出现土拱效应。以改进的太沙基围岩压力理论为基础,对上述马蹄形隧道开展了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试验,分析隧道开挖全过程中围岩竖向应力重分布及地层沉降变化情况,得出压力拱的形成及演化规律,并分析围岩力学参数大小变化对压力拱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拱内围岩应力及地层沉降变化显著,可作为压力拱高度和形状的判断依据;压力拱的形成与发展主要集中在掌子面前后约1倍隧道洞径的距离,它主要分布在隧道上方90°的区域;压力拱高度随围岩黏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增大呈明显的减小趋势,但宽度对围岩力学参数变化不敏感。研究成果为确定硬塑状粉质黏土地层深埋马蹄形隧道的超前支护参数提供了参考,对指导隧道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形隧道 土拱效应 硬塑状粉质黏土地层 竖向应力
下载PDF
硬土地层施工中的盾构刀具损坏机理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怡潾 《建筑施工》 2017年第4期554-556,共3页
结合隧道施工实际,研究了在硬土地层中掘进时盾构刀具容易损坏的机理,并制订了相对应的防治措施,即通过提前做好换刀计划、优化掘进参数、渣土改良等,减少盾构刀具的受损。此举可维持良好的盾构机掘进效率,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关键词 硬土地层 盾构刀具 破坏 磨损 掘进参数
下载PDF
硬塑土层中拉森钢板桩导入式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严周为 张乃田 郭巍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8年第11期76-79,共4页
水利建设项目的土层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采用传统拉森钢板桩施工方法无法满足土层地质环境变化的要求。通过对传统拉森钢板桩的改进,制成专门引孔工具——拉森钢板桩水刀,并使用此工具在硬塑土层中进行引孔,可顺利实现拉森钢板桩在硬塑土... 水利建设项目的土层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采用传统拉森钢板桩施工方法无法满足土层地质环境变化的要求。通过对传统拉森钢板桩的改进,制成专门引孔工具——拉森钢板桩水刀,并使用此工具在硬塑土层中进行引孔,可顺利实现拉森钢板桩在硬塑土层中沉桩。该技术有效地减少了拉森钢板桩锁口的损坏,增加了拉森钢板桩周转次数,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塑土层 拉森钢板桩 导入式
下载PDF
旋挖钻机引孔成槽技术在地下连续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亚江 《山西建筑》 2013年第11期57-58,共2页
针对坚硬土层中采用普通的成槽机难以成槽的现状,对旋挖钻机引孔成槽技术在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具体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施工时应注意事项,为以后同类工程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地下连续墙 旋挖钻机 坚硬土层 引孔成槽
下载PDF
硬质土层沉井不排水下沉破土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景奉韬 刘修成 管政霖 《中国港湾建设》 2020年第11期56-60,共5页
近年来,以沉井为基础的特大跨径桥梁建设日益增多,随着沉井平面尺寸逐渐增大,井壁及隔墙底面积也随之增大,传统的垂直取土会形成较大的取土盲区,尤其是下沉遇到硬质土层时,较大的端阻力使沉井下沉缓慢甚至无法下沉,通过井孔内土体破除... 近年来,以沉井为基础的特大跨径桥梁建设日益增多,随着沉井平面尺寸逐渐增大,井壁及隔墙底面积也随之增大,传统的垂直取土会形成较大的取土盲区,尤其是下沉遇到硬质土层时,较大的端阻力使沉井下沉缓慢甚至无法下沉,通过井孔内土体破除及盲区可控取土,削弱沉井端阻力是解决问题关键。结合沉井施工案例,对硬质土层的破土方法以及沉井刃脚取土设备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桥梁沉井基础的盲区取土方法,可为大跨径桥梁沉井基础下沉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井 不排水下沉 硬质土层 破土 沉井刃脚 取土盲区
下载PDF
某工程桩基质量事故剖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志山 冼伟华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2-65,共4页
某工程基础选用钻孔桩,桩数94 根,随机抽选3 根做静荷载试验,全部不合格。事后分别用PDA法、反射波法以及多次抽芯取样进行验证,各项数据表明桩身质量好,但桩端支承在含有多个夹层的岩基上,导致桩的承载力达不到原设计的要求。
关键词 持力层 硬夹层 中软场地土 桩基 事故 承载力
下载PDF
Ecosystem services of coastal sand dunes saw from the aspect of Sake breweries in Chiba Prefecture, Japan: A comparison of coastal and inland areas 被引量:1
19
作者 Korehisa Kaneko Keiko Oshida Hajime Matsushima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3年第1期48-52,共5页
In this report, we review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cosystem services of coastal and inland areas surrounding 39 Sake breweries in Chiba Prefecture by investigating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e.g., location, altitude, s... In this report, we review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cosystem services of coastal and inland areas surrounding 39 Sake breweries in Chiba Prefecture by investigating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e.g., location, altitude, soil, and hardness of preparation water). The Sake breweries were located in three distinct environments: the coastal vicinity, the river plains region, and the plateau/ mountainous region. The hardness of the preparation water and the soil types in the coastal vicinity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river plains and the plateau/mountainous region. Strong hard and hard water sources were observed in 70% or more of the breweries in the coastal vicinity, and sand dune regosol, coarse particle brown lowland soil, and coarse particle grey soil were more prevalent along the coast than inland. Most of the Sake brewery wells in the coastal vicinity were approximately 5 - 10 munderground, and there were no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Sake breweries in each well depth class in the river plains and the plateau/mountains region. We analysed environmental factors (distance from the sea, soil type, water hardness and preparation water collection depth) using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is analysis 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three main environments: the coastal vicinity, the river plains and the plateau/mountainous region. We conclude that the decrease in altitude between the inland Sake breweries and those along the coast is accompanied by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the hardness of preparation water (from soft water to strong hard or hard water) and shifts in soil composition from gley soil, grey lowland soil, brown forest soil, and andosol to sand dune regosol, coarse particle brown lowland soil, and coarse particle grey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Service Sake BREWERY FRESHWATER FRESHWATER layer soil hardness
下载PDF
硬壳层软土地基中界面附加应力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果林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47-54,共8页
本文通过八组室内模型试验,揭示了硬壳层软土地基中界面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界面附加应力与硬壳层厚度、荷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硬壳层软土地基界面附加应力的计算公式。图2,表3,参4。
关键词 硬壳层 软土地基 界面 附加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