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ies selection in hardwoods research: variations in baselin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select temperate hardwood tree species
1
作者 Shaneka S. Lawson Paula M. Pijut Charles H. Michler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85-292,共8页
Drought periods are becoming more extreme worldwide and the ability of plants to contribute towards atmospheric flux is being compromised. Properly functioning stomata provide an exit for water that has been absorbed ... Drought periods are becoming more extreme worldwide and the ability of plants to contribute towards atmospheric flux is being compromised. Properly functioning stomata provide an exit for water that has been absorbed by the roots, funneled into various cell parts, and eventually released into the atmosphere via transpiration. By observing the effects that weather condition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may have on stomatal density,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ing, it may be possible to elucidate a portion of the mechanisms trees use to survive longer periods of water stress. This study analyzed stomatal density (SD),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 CO2 assimilation (A), instantaneous water-use efficiency (WUEi ), and transpiration (E) rates in six native tree species in the Midwestern USA and showed that trees within the same ecotype followed similar trends, but that trees within the same family did not when exposed to identical greenhouse conditions. Naturally drought tolerant tree species demonstrated lower g s and higher WUEi , while intolerant species had higher SD. This study showed negative or no correlation between SD and g s , A, E, and WUEi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E and A and gs and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ought water stress stomatal density hardwood trees
下载PDF
Effects of Whole-Tree Harvesting on Species Composition of Tree and Understory Communities in a Northern Hardwood Forest
2
作者 Gabriel E. Roxby Theodore E. Howard Thomas D. Lee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15年第2期235-253,共19页
In the 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 whole-tree harvesting is widely used to supply fuel to biomass energy facilities, but questions remain regarding its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We have previously reported findings in... In the 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 whole-tree harvesting is widely used to supply fuel to biomass energy facilities, but questions remain regarding its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We have previously reported findings indicating no short-term decrease in forest productivity in whole-tree harvested sites when compared with similar conventionally (stem-only) harvested sites. Here we present additional results of the same study, but focus on the effect harvest treatment has on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the regenerating forest. Within northern hardwood forests in central New Hampshire and western Maine, regeneration surveys were conducted on four (4) small clearcuts in 2010 and twenty-nine (29) small clearcuts in 2011. The species and diameter of trees > 2 m in height were recorded within 1 m or 2 m-radius plots and used to calculate the biomass fraction of each species. The 2010 study additionally measured the density of trees 2 m in height and the diversity of understory non-tree species. 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d multi-response permutation procedure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harvest treatment had on community-wide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Potential differences were also examined on a species-by-species basis. Both analytic methods indica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of tree species or understory communities. Within the limits of our data, we conclude that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f residue removal on species composition are observed within our sample of northern hardwood sites at this early stage of stan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OLE-tree HARVESTING Regeneration Species Composition Residue Removal Northern hardwood Forest 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ulti-Response PERMUTATION Procedures
下载PDF
东北三大硬阔种内和种间竞争关系
3
作者 张浩 刘万生 +2 位作者 王彦琦 陈曦 穆立蔷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0-878,共9页
为分析东北地区三大硬阔树种间的竞争关系,以黑龙江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次生阔叶混交林样地(1 hm2)为对象,测得样地内胸径(DBH)大于5 cm的乔木胸径、种类和坐标,通过Hegyi单木竞争指数算法计算竞争强度,研究分别以胡桃楸(Juglans m... 为分析东北地区三大硬阔树种间的竞争关系,以黑龙江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次生阔叶混交林样地(1 hm2)为对象,测得样地内胸径(DBH)大于5 cm的乔木胸径、种类和坐标,通过Hegyi单木竞争指数算法计算竞争强度,研究分别以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为对象木时,对象木胸径与竞争木的竞争强度关系,为东北地区三大硬阔树种的保护提供有力支持。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种内、种间及平均竞争强度均随着胸径变大而变小,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数量正相关,即随着对象木数量增加,对象木的种内竞争指数、种间竞争指数、总的林分竞争指数均增加。三大硬阔树种竞争中,胡桃楸与黄檗均是种内竞争较强,而水曲柳则是种间竞争较强。对象木胸径与竞争指数(种内、种间、总的)的关系均符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强度 三大硬阔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胸径
下载PDF
林下套种阔叶树的马尾松林凋落物生态学研究 Ⅰ.凋落物量及其动态 被引量:30
4
作者 樊后保 林德喜 +3 位作者 苏兵强 刘春华 蒋宗垲 沈宝贵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9-212,共4页
在马尾松成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 ,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模式 .通过对森林凋落物的分析表明 ,上述 5个群落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 61 49.1、 75 33.2、6741 .1、71 5 1 .5和 80 4 1 .7kg· hm-2 ,而马尾松纯... 在马尾松成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 ,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模式 .通过对森林凋落物的分析表明 ,上述 5个群落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 61 49.1、 75 33.2、6741 .1、71 5 1 .5和 80 4 1 .7kg· hm-2 ,而马尾松纯林的年凋落物量为 3442 .8kg· hm-2 .各混交群落总凋落物量的季节动态呈双峰型 ,第 1次峰值出现在 2~ 4月份 ,第 2次峰值出现在 8、 9月份 .在 6个群落 (包括马尾松纯林 )的凋落物组成中 ,枯叶占绝对优势 ,在凋落物总量中占5 0 %~ 71 % ,其余依次为枯枝 ( 6%~ 2 6% )、其它组分 ( 5 %~ 1 7% )、树皮 ( 9%~ 1 9% )和繁殖器官 (≈ 1 % ) .各混交群落中来自马尾松的凋落物占 5 0 %~ 5 8% ,而来自阔叶树的凋落物占 42 %~5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 生态学 针阔混交林 森林凋落物
下载PDF
林下套种阔叶树的马尾松林凋落物生态学研究 Ⅱ.凋落物养分归还动态 被引量:15
5
作者 樊后保 苏兵强 +3 位作者 刘春华 林德喜 蒋宗垲 沈宝贵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1,共5页
在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上述5个混交林群落以及马尾松纯林的凋落物进行每月定期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N、P、K、Ca、Mg的含量范... 在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上述5个混交林群落以及马尾松纯林的凋落物进行每月定期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N、P、K、Ca、M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325%~1.298%、0.024%~0.097%、0.037%~0.655%、1.277%~3.540%、0.235%~0.610%.枯叶中N、P、K的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格局,但Ca和Mg的动态规律不明显.不同的群落类型,凋落物中各养分元素的年归还总量大小均为:Ca>N>Mg>K>P,其大小范围依次为99.3~188.18kg·hm-2、20.62~67.46kg·hm-2、16.24~40.59kg·hm-2、3.9~13.08kg·hm-2、1.95~4.07kg·hm-2.上述5个混交林群落凋落物中的养分年归还总量分别为238.05kg·hm-2、213.77kg·hm-2、223.93kg·hm-2、289.90kg·hm-2、304.12kg·hm-2,而马尾松纯林为142.01kg·hm-2.所研究的5个混交林群落,其养分归还量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双峰型季节动态.各养分元素之间稍有不同,但总的来说,第1峰值出现在2~4月份,第2峰值则出现在8~9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 凋落物 生态学 林下套种 阔叶树 养分归还
下载PDF
粤东6种阔叶树木材密度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明锋 柯娴氡 +2 位作者 张毅 王永强 苏志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0-106,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影响因子对木材密度的影响,为木材密度的良种选育和碳汇计量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方法】在康禾自然保护区样地中,通过群落分析筛选出6个优势树种,测定其木材密度(包括生材密度和基本木材密度),通过多种统计软件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影响因子对木材密度的影响,为木材密度的良种选育和碳汇计量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方法】在康禾自然保护区样地中,通过群落分析筛选出6个优势树种,测定其木材密度(包括生材密度和基本木材密度),通过多种统计软件分析不同树种、不同径阶和不同坡向对木材密度的影响,以及树木性状因子与木材密度的相关关系。【结果】木材密度在树种间的差异性极显著,生材密度、基本木材密度和含水率平均值最大的分别是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红锥C.hystrix和米槠,其数值分别为1.10 g·cm^(-3)、0.53 g·cm^(-3)和122.84%。木材密度的径阶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除了栲C.fargesii以外,其他树种的木材密度在径阶间变化并不显著。木材密度在坡向上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6个树种的木材密度在坡向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非参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胸径、树高与生材密度的相关性强,而与基本木材密度的相关性弱。【结论】红锥含水率低,基本木材密度高,具备优质木材的条件。木材密度随着径阶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但在坡向上没有规律性变化。生材密度、基本木材密度与胸径、树高的关系并不一致,可能是因为生材密度受到含水率增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密度 生材密度 基本木材密度 径阶 坡向 阔叶树 影响因子
下载PDF
Pilodyn方法评估阔叶树种人工林立木的基本密度 被引量:14
7
作者 殷亚方 王莉娟 姜笑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1,共5页
该文采用Pilodyn设备评估立木的基本密度,以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预测立木基本密度的方法。首先以我国种植的I-72杨、粗皮桉、尾巨桉和尾叶桉等4种阔叶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立木胸高位置处南北向进行Pilodyn测试,然后在Pilodyn测点位... 该文采用Pilodyn设备评估立木的基本密度,以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预测立木基本密度的方法。首先以我国种植的I-72杨、粗皮桉、尾巨桉和尾叶桉等4种阔叶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立木胸高位置处南北向进行Pilodyn测试,然后在Pilodyn测点位置附近钻取生长锥锥芯,并测定木材基本密度,最后比较立木的Pilodyn测试结果与木材基本密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未剥除树皮条件下,使用Pilodyn方法评估立木胸高处外侧的基本密度比整个径向的基本密度更具有优势,其中I-72杨、粗皮桉和尾巨桉的Pilodyn测试结果与外侧的基本密度均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但尾叶桉的Pilodyn测试结果与外侧及整个径向基本密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剥除树皮条件下,粗皮桉和尾巨桉的Pilodyn测试结果与外侧及整个径向基本密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01),高于未剥除树皮时的结果;而尾叶桉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虽然Pilodyn方法在预测立木木材密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剥除树皮的方法可显著提高其预测立木外侧及整个径向基本密度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dyn方法 阔叶树种人工林 立木 基本密度
下载PDF
栽松留阔模式思茅松的生长及抗松梢螟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蒋云东 李思广 +3 位作者 何俊 李明 罕进 周静永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3,共3页
采用3种不同的留阔抚育方法与常规抚育进行比较,研究各种抚育对思茅松生长及抗松梢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松留阔模式对思茅松高、径、冠幅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影响不大,并且能够保持较多的物种,能有效阻挡松梢螟的侵入,减少松梢螟的数量。
关键词 思茅松 栽培栽 松留阔 病虫害
下载PDF
思茅松栽松留阔模式幼林期的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蒋云东 李思广 +3 位作者 杨春学 周明辉 李明 周静永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4-66,共3页
通过对思茅松人工幼林栽松留阔模式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思茅松,在前3a不会引起土壤养分下降。与常规抚育相比,栽松留阔模式回归土壤的养分较少,但不影响思茅松生长,而且比常规抚育省工省钱,还能保持生物多样性,因此,栽... 通过对思茅松人工幼林栽松留阔模式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思茅松,在前3a不会引起土壤养分下降。与常规抚育相比,栽松留阔模式回归土壤的养分较少,但不影响思茅松生长,而且比常规抚育省工省钱,还能保持生物多样性,因此,栽松留阔模式在生产中是可以采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栽松留阔 土壤 灰关联度
下载PDF
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优良珍贵阔叶树种选择与发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文扬 罗萍 刘贻均 《热带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15-21,共7页
分析了优良珍贵阔叶树的用途、适应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因素,探讨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优良珍贵阔叶树种的选择,并提出发展优良珍贵阔叶树种时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 优良珍贵阔叶树种 树种选择 发展 措施 热带南亚热带地区
下载PDF
世界极危物种——崖柏幼树硬枝扦插繁殖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莉 郭泉水 +3 位作者 秦爱丽 裴顺祥 朱妮妮 马凡强 《河北林果研究》 2014年第1期5-11,共7页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母株年龄、扦插基质和生长调节剂对2~6a生崖柏幼树硬枝扦插的影响,探讨崖柏幼树硬枝扦插的最佳内部因素控制和适宜的外部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崖柏幼树硬枝扦插存在明显的年龄效应,2a生母株显著高于4a生和6a生母株的...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母株年龄、扦插基质和生长调节剂对2~6a生崖柏幼树硬枝扦插的影响,探讨崖柏幼树硬枝扦插的最佳内部因素控制和适宜的外部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崖柏幼树硬枝扦插存在明显的年龄效应,2a生母株显著高于4a生和6a生母株的插穗生根率。插后130d、240d和345d的平均生根率分别为23.3%、40.8%和51.7%;不同扦插基质的影响随着插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在插后345d成为影响插穗生根率的主要因素。有利于崖柏幼树硬枝扦插生根的基质为草炭土∶蛭石∶珍珠岩(1∶1∶2)等组成的混合物;不同生长调节剂的处理效果以GGR61 000mg/L最好,其次是IBA 2 000mg/L,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最佳处理组合为:从2a生母株上采集的插穗、GGR61 000mg/L速蘸2min、草炭土∶蛭石∶珍珠岩(1∶1∶2)的混合物为基质,其插后130d、240d和345d的最高生根率分别为35.0%、65.0%和75.0%。大多数试验因素和水平对插穗的生根数量和根系质量影响不显著,对插后345d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仅有不同母株年龄和扦插基质对生根数量和最长根根长的影响达到显著程度(0.01〈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柏 硬枝扦插 母株年龄 植物生长调节剂 扦插基质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天童山阔叶林不同树种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储量及分配 被引量:1
12
作者 鞠鹏杰 黄长兵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8-414,共7页
【目的】研究了天童山阔叶林不同树种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储量及分配,为构建天童山阔叶林碳循环模型提供数据和理论基础。【方法】连续3年研究了天童山阔叶林不同树种(木荷、青冈、烤树和石栎)各器官(叶、枝、皮、边材、心材、粗... 【目的】研究了天童山阔叶林不同树种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储量及分配,为构建天童山阔叶林碳循环模型提供数据和理论基础。【方法】连续3年研究了天童山阔叶林不同树种(木荷、青冈、烤树和石栎)各器官(叶、枝、皮、边材、心材、粗根和细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储量,并且拟合了不同树种NSC储量与树干高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树种各器官NSC储量的相对误差。【结果】天童山阔叶林不同树种叶片光合速率在一天之内呈"M"型变化趋势,13:00气孔关闭,光合速率出现降低,此刻光合速率大小基本表现为烤树>青冈>石栎>木荷;光合速率在一年之内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相同季节光合速率大小基本表现为青冈>烤树>石栎>木荷。叶、枝、皮、边材、心材、粗根和细根NSC储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淀粉呈一致的变化趋势,其大小基本表现为烤树>青冈>石栎>木荷。不同树种NSC储量与树干高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P<0.05),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淀粉与树干高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不同树种叶、枝、皮、边材、粗根和细根NSC储量和可溶性糖的相对误差的贡献率高于可溶性淀粉相对误差的贡献率,并且不同树种地上相对误差的贡献率高于地下相对误差的贡献率。【结论】不同树种枝、皮、细根和粗根NSC储量与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烤树和青冈相关系数高于石栎和木荷,说明枝、皮、细根和粗根NSC储量主要取决于光合速率,烤树和青冈具有较高的NSC储量归功于较强的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童山阔叶林 树种 器官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水曲柳、胡桃楸、黄波萝硬阔叶混交林树种组成调整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楠 刘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5,共6页
以小兴安岭水曲柳、胡桃楸、黄波萝硬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对林分进行不同强度的抚育采伐,改变其原有的树种组成和林分结构,5a后对林分的生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兴安岭水、胡、黄硬阔叶混交林的最佳的抚育强度为弱度采伐,即株数... 以小兴安岭水曲柳、胡桃楸、黄波萝硬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对林分进行不同强度的抚育采伐,改变其原有的树种组成和林分结构,5a后对林分的生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兴安岭水、胡、黄硬阔叶混交林的最佳的抚育强度为弱度采伐,即株数采伐强度在20%左右,蓄积采伐强度在25%左右,该林分5a内林分的公顷蓄积增加了32.25 m3·hm-2,年平均增加6.45 m3·hm-2,该结论有助于提高小兴安岭林区水、胡、黄硬阔叶混交林的分类经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阔叶混交林 树种组成 结构调整 采伐强度
下载PDF
多种木质原料化学成分对比 被引量:16
14
作者 牟彬杉 郝笑龙 +2 位作者 王清文 肖泽芳 王海刚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8-32,共5页
以阔叶材、针叶材、农业废弃物、灌木、果木五类木质资源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桉木、落叶松等11种木质原料,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并参照国家标准,分别对原料中综纤维素、α-纤维素、木质素、乙醇抽提物以及灰分... 以阔叶材、针叶材、农业废弃物、灌木、果木五类木质资源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桉木、落叶松等11种木质原料,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并参照国家标准,分别对原料中综纤维素、α-纤维素、木质素、乙醇抽提物以及灰分含量进行测定,比较原料化学组成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1种木质原料的红外谱图,在3 329~3 343、2 892~2 924、1 417~1 423、1 367~1 372 cm^(-1)和1 730 cm^(-1)处,均出现了共同的振动吸收峰。阔叶材、农业废弃物、灌木和果木在1 230 cm^(-1)和835 cm^(-1)附近处出现表征紫丁香基木质素的振动吸收峰;针叶材在1 270 cm^(-1)处出现表征愈创木基木质素的振动吸收峰。阔叶材综纤维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较高,杉木的木质素含量最高,为33.87%,柠条的乙醇抽提物含量最高,为9.91%,稻壳的灰分含量最高,为17.43%,这为原料及其化学成分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原料 化学成分 阔叶材 针叶材 农业废弃物 柠条 苹果木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帽儿山珍贵硬阔叶树种适宜性分布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长江 孙旭东 +1 位作者 蔺雪莹 刘兆刚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72,共9页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收集帽儿山地区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3大珍贵硬阔叶树种的地理分布数据,利用GIS技术和随机森林模型,结合目标树种小班的地形和土壤数据,开展帽儿山地区3大珍贵硬阔叶树种适宜性分布研究。结果显示,10组数据集的随...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收集帽儿山地区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3大珍贵硬阔叶树种的地理分布数据,利用GIS技术和随机森林模型,结合目标树种小班的地形和土壤数据,开展帽儿山地区3大珍贵硬阔叶树种适宜性分布研究。结果显示,10组数据集的随机森林模型准确率均在70%以上,当Ntree(森林中决策树的数量)=500时随机森林模型的平均准确率为75.2%,当Ntree=1000时随机森林模型的平均准确率为75.4%,并且10组数据集的最佳临界值(AUC)均在0.7以上,其平均AUC为0.746。在10组数据集中,海拔的平均降低精度和平均降低基尼系数最大,坡位的平均降低精度最小,地貌的平均降低基尼系数最小,目标树种在海拔200~300 m范围内生长适宜性最高,在海拔高于300 m之后随着海拔的升高,目标树种生长的适宜性越低;在坡度为0°~10°与30°~35°2个范围内生长适宜性最高,随着坡位由上到下的变化,目标树种生长适宜性越来越高;在西南、南、北这3个方位的生长适宜性最高;在平原地区的生长适宜性最高;在A层(淋溶层)厚度大于15 cm之后目标树种的生长适宜性越来越高;当AB(淋溶层和淀积层)层厚度在10~25 cm范围内最适宜目标树种的生长。研究结果证明,影响帽儿山地区3大珍贵硬阔叶树种适宜性分布的环境因子重要性排序,按照由高到低依次为海拔、AB层厚度、坡度、坡向、A层厚度、地貌和坡位。其主要适宜分布在帽儿山地区的南部和西北部区域,海拔200~300 m范围内,坡度平缓,土层厚度在15~25 cm,坡向为南北方向,地貌为平原,坡位为下坡位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模型 硬阔叶树种 适宜性评价 重要性排序 机器学习
下载PDF
水杉原生母树硬枝扦插繁殖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洪建峰 吕文君 +2 位作者 陈旭 谭曾米 黄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245-247,288,共4页
[目的] 探讨水杉原生母树适宜的硬枝扦插技术。[方法]在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河片区水杉原生母树种群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扦插基质、不同硬枝插穗处理方式及不同胸径的水杉原生母树所采集的硬枝插穗进行扦插试验,探讨... [目的] 探讨水杉原生母树适宜的硬枝扦插技术。[方法]在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河片区水杉原生母树种群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扦插基质、不同硬枝插穗处理方式及不同胸径的水杉原生母树所采集的硬枝插穗进行扦插试验,探讨其扦插成活率及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结果]以沙为基质,清水处理水杉原生母树的枝条扦插成活率最高,达到16.97%。水杉原生母树胸径对插穗扦插成活率有显著影响,胸径为80~120 cm的水杉原生母树所采集的硬枝插穗扦插成活率最高。胸径小于40 cm的水杉原生母树插穗适宜用沙作基质,50 mg/L NAA处理插穗24 h后进行扦插,效果最佳;而胸径为40~59 cm、60~79 cm、80~99 cm、100~119 cm、≥120 cm的水杉母树用沙作基质,清水浸泡处理插穗后直接进行扦插,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可为更好保存现存水杉原生母树遗传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 原生母树 硬枝扦插技术
下载PDF
项目教学法在落叶树种冬态识别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贾秀香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9-51,共3页
在落叶树种冬态识别教学过程中,围绕落叶树种识别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多个识别任务,最后模拟园林绿化工作的典型职业活动为校园落叶树种挂牌,通过树种识别知识的学习、识别技能的强化和学生团结合作的活动过程,提高学生对树种的识... 在落叶树种冬态识别教学过程中,围绕落叶树种识别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多个识别任务,最后模拟园林绿化工作的典型职业活动为校园落叶树种挂牌,通过树种识别知识的学习、识别技能的强化和学生团结合作的活动过程,提高学生对树种的识别技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教学 落叶树种 冬态识别 学习情境 中等职业学校
下载PDF
《进出口税则》“北美硬阔叶木”问题初探
18
作者 何峰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0-22,共3页
利用商品学、法律解释学、逻辑学等方法与理论,对《进出口税则》中关于"北美硬阔叶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与研究,认为"北美硬阔叶木"可以理解为树种发源于北美洲的阔叶木,其具体树种可参照《木材科技词典》... 利用商品学、法律解释学、逻辑学等方法与理论,对《进出口税则》中关于"北美硬阔叶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与研究,认为"北美硬阔叶木"可以理解为树种发源于北美洲的阔叶木,其具体树种可参照《木材科技词典》里对上述树种的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出口税则》 北美硬阔叶木 树种 北美洲 阔叶木
下载PDF
额尔古纳市白桦采种基地建设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志刚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1年第6期12-13,118,共3页
白桦是额尔古纳市乡土树种,又是呼伦贝尔地区急需造林的阔叶树种。建立白桦采种基地,采取间伐方式,保留生长健壮母树,对其进行管护,促进母树结实优良种子,满足呼伦贝尔造林绿化生态建设需要。
关键词 乡土树种 阔叶树种 间伐 母树 生态建设
下载PDF
小兴安岭硬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树高曲线的模拟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万才 孙楠 《林业科技》 2015年第4期17-19,共3页
为了准确的预测小兴安岭硬阔叶混交林内三大硬阔各径阶的树高,以固定样地资料与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采用5种常用的树高曲线方程对其进行了拟合和检验,从而得出三大硬阔的最优树高曲线方程为:水曲柳:H=-2.984+14.014log(D),胡桃楸:H=... 为了准确的预测小兴安岭硬阔叶混交林内三大硬阔各径阶的树高,以固定样地资料与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采用5种常用的树高曲线方程对其进行了拟合和检验,从而得出三大硬阔的最优树高曲线方程为:水曲柳:H=-2.984+14.014log(D),胡桃楸:H=1.484D0.837,黄菠罗:H=1.878D0.769,拟合精度均达到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硬阔叶混交林 三大硬阔 树高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