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 被引量:3
1
作者 于昊辰 尹登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7,共9页
研究目的: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为新形势下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有益参考。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与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土地资源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其性质作用顺应文明演进日... 研究目的: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为新形势下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有益参考。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与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土地资源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其性质作用顺应文明演进日益拓展,土地资源配置与生产力发展存在与时俱进的历史逻辑,并与生产关系变革密切相关。(2)着眼学理基础,土地资源配置可通过高效竞争、有序管制、均衡协同、公平分配和智能决策等途径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可归纳为市场、政府、统筹、共享、涌现5项理论逻辑。(3)立足现实问题,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既具有双向赋能的共促逻辑,也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差别逻辑、动态推演的前瞻逻辑和筑牢底线的安全逻辑。研究结论:土地资源配置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一对相互促进的孪生体,二者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会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生转换,未来仍需持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以更好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配置 新质生产力 人地关系 用地保障
下载PDF
山西省盐碱地改造利用实践与探索
2
作者 赵耀巍 贾彬良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0期42-44,共3页
盐碱地改造利用能有效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改善水土生态环境,拓展多元食物渠道,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概述山西省盐碱地资源状况和改造利用历史的基础上,对当前盐碱地改造利用主要... 盐碱地改造利用能有效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改善水土生态环境,拓展多元食物渠道,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概述山西省盐碱地资源状况和改造利用历史的基础上,对当前盐碱地改造利用主要机理和技术进行论述,探讨了山西省盐碱地改造利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资源 治理历史 改造机理
下载PDF
土地资源空间错配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效应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彭山桂 王健 +1 位作者 张苗 郭正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3-103,共11页
研究目的:刻画、分析土地资源空间错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指出缓解土地资源空间错配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路径。研究方法:面板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资源空间错配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效应显著存在... 研究目的:刻画、分析土地资源空间错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指出缓解土地资源空间错配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路径。研究方法:面板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资源空间错配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效应显著存在,土地供给相对短缺城市的损失效应明显大于土地供给相对过剩城市。(2)结构效应、技术效应、规模效应三个维度的作用机制都显著成立。(3)对于全部城市,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相当,规模效应相对次要;对于土地供给相对过剩城市,结构效应更为重要;对于土地供给相对短缺城市,技术效应更为重要。研究结论:减缓土地资源空间错配程度,并分别针对性地避免制造业低端锁定效应、创新能力削弱效应在中西部、东部城市的负面作用,有利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空间错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损失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土地发展权交易与国土资源空间配置优化: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唐茂钢 吴柏钧 胡凤霞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2-75,共14页
本文基于土地发展权交易的本质及内在机制,构建一个地方政府土地开发建设外部性内生于其决策行为的带约束最优化模型,以论证土地发展权交易能够通过改进国土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国土资源空间配置优化,进而运用半参数DID模型对土... 本文基于土地发展权交易的本质及内在机制,构建一个地方政府土地开发建设外部性内生于其决策行为的带约束最优化模型,以论证土地发展权交易能够通过改进国土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国土资源空间配置优化,进而运用半参数DID模型对土地发展权交易的国土空间配置优化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土地发展权交易通过让渡开发权益,运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资金以保护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消减土地开发的负外部性,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整体提升;土地发展权交易在政府有效的行政规制下,辅之以交易税和专项转移支付等收入再分配手段,能够改进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国土资源配置的空间优化。本文据此提出建立土地发展权交易制度、建设土地发展权交易平台、系统设计土地发展权交易税、建立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等政策建议,以健全土地发展权市场交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交易 土地资源配置机制 国土空间优化 半参数DID模型
下载PDF
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时空演变及其驱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邹美靓 刘洛 +4 位作者 王璐 彭一平 李建华 杨颢 王子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73-1583,共11页
【目的】研究耕地资源承载力及其内在驱动机理,为国家制定耕地政策与高效管护耕地,维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泰尔指数、变异系数、重心模型等方法分析二级区、市级和县级尺度下广东省耕地资源承... 【目的】研究耕地资源承载力及其内在驱动机理,为国家制定耕地政策与高效管护耕地,维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泰尔指数、变异系数、重心模型等方法分析二级区、市级和县级尺度下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探测器探寻其空间分异的驱动机理。【结果】(1)2000—2020年,二级区、市级、县级尺度下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的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且随空间尺度的降低而加剧,县级尺度的耕地资源承载力失衡最显著。(2)研究期内,广东省整体耕地资源承载力不断下降,县级尺度的变化幅度最大,低值区在珠三角地区形成聚集分布,逐渐形成倒“U”型格局;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重心呈波浪式不断向西南方向移动。(3)广东省市级尺度的驱动因子作用力整体上大于县级尺度,市级尺度下耕地资源承载力受人均农业生产总值的显著影响,县级尺度下则受人均耕地面积的显著影响;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整体上受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条件的驱动作用最大。(4)不同尺度下的因子相互作用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因子相互作用呈协同增强的效果,自然立地条件与生产要素投入水平等因素能显著增强两两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结论】建议提高广东省农业生产收入,平衡粮食供需矛盾,助力农业发展,为乡村生产体系提供技术、金融资本,加大财政支持,推动粮食生产转型,以提高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保障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承载力 多尺度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驱动机理
下载PDF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施宏 肖洁笙 《土地经济研究》 2023年第1期38-54,共17页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制度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基于文本分析和田野调查,探讨以国家土地督察制度为基础的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制度的设计定位与演进逻辑,解析这一制度的转型挑战与展望。研究发现,内嵌于原国...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制度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基于文本分析和田野调查,探讨以国家土地督察制度为基础的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制度的设计定位与演进逻辑,解析这一制度的转型挑战与展望。研究发现,内嵌于原国土资源系统的土地督察通过派出督察机构和人员的形式,力图以更独立的方式督察地方人民政府,促使原地方国土部门摆脱地方政府掣肘,更好地落实中央政府的政策方针。但土地督察制度在运行时存在内嵌式设计与独立性监督之间的冲突,影响了督察效果的持续性。自然资源督察制度的转型不仅面临着督察内容的拓展,更重要的是督察制度自身发展的挑战,包括内嵌式设计弊端显现、运动式治理权威衰减。因此,应增强督察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加强督察的常规治理能力,保障自然资源督察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土地督察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督察制度 运动式治理
下载PDF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47
7
作者 吴郁玲 曲福田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113,共8页
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倡导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需要掌握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辨识主导因素。本研究基于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 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倡导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需要掌握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辨识主导因素。本研究基于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制度和生态因素等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影响机理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我国1989年~2004年的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土地市场化发育程度是影响对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政府对农地的保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用地者集约利用土地;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控制土地利用集约度限制性因素;从整体上看,市场化发育水平是影响我国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关键性和根本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集约利用 影响因素 作用机理 中国 城市
下载PDF
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损失评价模型与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45
8
作者 任平 吴涛 周介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6-795,共10页
【目的】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长期被忽视是我国耕地保护中最大的不足和缺陷,耕地非农化价值损失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价值损失。耕地资源流失、非农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对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理论认知的缺失,是对耕地资源(保护... 【目的】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长期被忽视是我国耕地保护中最大的不足和缺陷,耕地非农化价值损失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价值损失。耕地资源流失、非农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对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理论认知的缺失,是对耕地资源(保护)非农化价值构成、体系、方法等科学问题研究还不够透彻、不够深入,这是必须认识到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通过构建耕地价值评价方法与模型,实现耕地资源(保护)非农化价值损失定量评价与模拟,以期为耕地保护、耕地补偿决策等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以耕地资源价值分类为基础,运用收益还原法、等效替代法、市场价值法构建耕地资源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综合评价模型。耕地资源经济价值主要通过修正不同农作物的收益差异权重指数,运用收益还原法计算经济价值;耕地资源社会价值主要运用等效替代法计算,其中采用城镇养老保险金修正参数代替基本保障价值,用农民农业生产效益参数代替农民就业工资水平,用区域粮食供需差额参数代替社会稳定价值;耕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在修正单位耕地面积生态当量因子的基础上,考虑生态服务当量因子的经济价值与平均粮食单产市场价值的相关关系,运用市场价值法进行计算。【结果】(1)评价模型客观地还原了耕地资源货币化价值,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可以实现不同区域耕地价值的评价与模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适用性。(2)实证研究表明,四川省耕地资源保护价值为122.85万元/hm2,其中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占5.74%、64.17%、30.09%。(3)以2010年为基准年,四川省耕地资源保护价值为82 555.20亿元,是四川省当年GDP的4.8倍,耕地非农化价值损失量为436.12亿元,为当年GDP的2.5%。【结论】(1)耕地(保护)非农化利益主体的微观响应表明,中央政府不能被排除在耕地资源(保护)非农化价值损失补偿之外,其应该承担耕地保护的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稳定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耕地保护基金提供给耕地保护者,地方政府和非农用地企业要承担耕地非农化损失全部价值补偿。(2)耕地资源价值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差异性,建立耕地价值评价和修正体系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之一。(3)该评价方法和结果可用于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损失评价实践,研究结果为中央政府应承担耕地保护基金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具体补偿标准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为耕地补偿机制建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改变传统耕地保护模式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非农化价值 评价模型 补偿机制
下载PDF
价格扭曲与边际产出孰轻孰重?——建设用地资源错配的来源分解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永健 耿弘 +1 位作者 孙文华 李传武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49,共6页
研究目的:探究中国城市建设用地资源错配的产生机理并对其来源进行分解,为纠正城市建设用地资源错配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尝试对HSIEH&KLENOW的资源错配模型进行拓... 研究目的:探究中国城市建设用地资源错配的产生机理并对其来源进行分解,为纠正城市建设用地资源错配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尝试对HSIEH&KLENOW的资源错配模型进行拓展。研究结果:考察期内工业、住宅用地存在过量配置,而商服用地则配置不足,且造成三类建设用地资源错配的主要来源不尽相同。研究结论:短期内纠正存量建设用地在不同行业间的资源错配已成为土地资源约束下提高经济产出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建设用地 资源错配 产生机理 来源分解
下载PDF
规划和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宋唯 刘利锋 +2 位作者 龚威 宗臻铃 詹起林 《上海国土资源》 2015年第4期52-54,共3页
进入"十二五"时期,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建设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本文对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在监管体制、监测机制、监测指标体系、监测预警体系、辅助决策等方面的建设成果和科技创新作了分析和总结。为建立四级联... 进入"十二五"时期,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建设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本文对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在监管体制、监测机制、监测指标体系、监测预警体系、辅助决策等方面的建设成果和科技创新作了分析和总结。为建立四级联动的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解决资源监管和社会化服务信息化问题提供重要技术标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和国土资源信息化 监管体制 监测机制 指标体系 辅助决策
下载PDF
基于循环经济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学玲 朱德海 +3 位作者 蔡海生 曹俊林 夏丛生 余能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7231-7232,7234,共3页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吸收循环...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吸收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修复、再思考"的基本理念,从统筹区域发展、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替代产业等方面创新土地利用观念,把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联系在一起,旨在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循环经济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摩梭走婚:一种法律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清 冯书剑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22,共8页
不能简单地以好坏来评判摩梭人走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法人类学和法律社会学的角度更深入地认识它。走婚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由男子的"走"而实现的婚姻。无论作为习惯法还是本土资源,走婚制都将... 不能简单地以好坏来评判摩梭人走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法人类学和法律社会学的角度更深入地认识它。走婚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由男子的"走"而实现的婚姻。无论作为习惯法还是本土资源,走婚制都将对法制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安定与和谐。走婚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消亡,只有当它不能再与社会融合的时候才会被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梭 走婚制 习惯法 本土资源 社会和谐
下载PDF
东北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变化驱动机制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珊 宋戈 +2 位作者 王越 雷国平 王学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8-223,229,共7页
以东北粮食主产区巴彦县为研究区,以3S技术为手段,运用Logistic模型识别研究区耕地资源变化驱动因子,采用单因素指标法及通径分析法,探讨了单因子及复合因子对研究区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资源变化驱动因子主要为坡度... 以东北粮食主产区巴彦县为研究区,以3S技术为手段,运用Logistic模型识别研究区耕地资源变化驱动因子,采用单因素指标法及通径分析法,探讨了单因子及复合因子对研究区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资源变化驱动因子主要为坡度、土壤类型、地均GDP等8个敏感性因子,且每个驱动因子对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机制各不相同;(2)单一驱动因子指标分级变化会引起粮食产量的改变,变化最大值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2级间的改变,最小值为政策法规在2—3级间的改变;(3)复合因子对粮食产量主要表现为耕地资源变化驱动因子复合总效应每改变0.1,粮食产量的变化值约在950kg/hm2。耕地资源变化的单因子及复合因子对粮食产量均产生较大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应根据驱动因子的不同特征制定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粮食主产区 耕地资源 驱动机制 粮食产量
下载PDF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PSR机理与政府决策探讨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晓云 张安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3年第5期9-13,共5页
研究目的:明确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流转的机理过程与流转参与者的角色,探讨进一步深入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研究区域。研究方法:PSR机理分析。研究结果:(1)农地城市流转的机理过程主要包括驱动力、流转过程、状态和影响等内容。(2)探... 研究目的:明确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流转的机理过程与流转参与者的角色,探讨进一步深入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研究区域。研究方法:PSR机理分析。研究结果:(1)农地城市流转的机理过程主要包括驱动力、流转过程、状态和影响等内容。(2)探讨性地提出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研究应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PSR机理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 农村土地流转
下载PDF
耕地资源非农化驱动机制及其区域差异性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光宏 崔许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32-1640,共9页
【目的】耕地资源的非农化过度产生了诸多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影响了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耕地资源非农化的驱动机制及其区域的差异性,有助于揭示如何在坚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耕地资源安全与城镇化的发... 【目的】耕地资源的非农化过度产生了诸多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影响了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耕地资源非农化的驱动机制及其区域的差异性,有助于揭示如何在坚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耕地资源安全与城镇化的发展。【方法】首先采用2001—2008年中国耕地资源非农化、城镇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展水平和耕地资源禀赋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中国耕地资源非农化机制进行研究,为了对比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进而分别对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对比分析三大地区在耕地资源非农化驱动机制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在控制城镇人口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变量的基础上,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二次项、耕地禀赋变量均呈现显著状态。东中西部地区在耕地资源非农化机制方面存在差异性,在控制所有影响因素变量后,耕地资源禀赋变量在东部地区呈现出较强的显著性,而固定资源投资变量在中西部地区呈现出较强的显著性,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变量弹性系数要大于西部地区。【结论】耕地资源非农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倒"U"型规律。城镇人口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对耕地资源非农化的驱动呈现显著的正向作用,城镇人口每增长(或者下降)1%,耕地资源非农化数量将提高(或者降低)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或者下降)1%,耕地资源非农化数量将提高(或者降低)0.7个百分点。耕地资源非农化驱动因素在东中西部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东部地区耕地资源禀赋是影响耕地资源非农化的显著因素,耕地资源禀赋富足的区域趋向于更高的耕地资源非农化速度。中西部地区耕地资源的非农化则受到固定资产投资作用强烈,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对耕地资源非农化驱动作用要大于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非农化 驱动机制 实证分析 耕地资源禀赋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下载PDF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工矿用地变化驱动机制研究——基于利用主体视角 被引量:9
16
作者 夏敏 汪龙 +1 位作者 文博 邹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9-97,共9页
研究目的:基于利用主体视角探析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工矿用地变化驱动机制。研究方法:以萍乡市安源区为例,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工矿用地变化特征,采用用地单元转换概率表达主体决策行为,基于多智能体系统构建工矿... 研究目的:基于利用主体视角探析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工矿用地变化驱动机制。研究方法:以萍乡市安源区为例,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工矿用地变化特征,采用用地单元转换概率表达主体决策行为,基于多智能体系统构建工矿用地变化模拟模型定量研究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1)安源区现状工矿用地和工矿废弃地数量分别呈减少和增加趋势,其中工矿废弃地变化较为剧烈;(2)政府、工矿企业、农民和居民的土地利用行为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工矿用地变化,其中政府的决策权重最高,居民最低;(3)工矿企业决策受煤炭资源储量影响最大,农民耕地和园林地的利用决策受土壤质量影响最大,距农村居民点距离和环境质量则分别是农民和居民公园选址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安源区工矿用地的变化反映了城市转型发展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工矿用地的整治和再利用应综合考虑不同主体的决策行为和主要影响因素,工矿用地变化模拟模型可以定量反映主体决策对研究区工矿用地变化的驱动机制,为其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工矿用地变化 驱动机制 利用主体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
下载PDF
全国林地资源数据服务平台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煜星 许等平 +2 位作者 任怡 黄国胜 韩爱惠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6-130,共5页
针对全国林地资源数据多源、量大、管理手后段落后和利用低效的问题,该文对全国林地资源数据库的数据来源、数据采集方法、建库技术和数据库功能进行了论述,剖析了其成果数据的类型、特征、数量,构建了全国林地资源数据库,设计了数据库... 针对全国林地资源数据多源、量大、管理手后段落后和利用低效的问题,该文对全国林地资源数据库的数据来源、数据采集方法、建库技术和数据库功能进行了论述,剖析了其成果数据的类型、特征、数量,构建了全国林地资源数据库,设计了数据库和平台集成的关键技术框架,开发实现了成果数据的预处理工具、数据服务平台和二三维应用显示等主要子系统,在全国林地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中得到应用,实现和验证了该文所设计的关键技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最后对数据服务平台应用模式和运维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资源数据 体系框架 服务平台 运行机制 数字林业
下载PDF
海南城乡土地利用差异及其优化策略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玉福 王业侨 姚德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3-137,共5页
土地利用是影响城乡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优化城乡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统筹城乡发展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海南省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揭示出城乡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城乡土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特... 土地利用是影响城乡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优化城乡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统筹城乡发展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海南省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揭示出城乡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城乡土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特征。提出海南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优化与管理创新策略是: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革新理念和管理体制,探索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土地资源管理创新途径;②通过完善土地市场配置机制,确立农民作为土地产权的主体身份,保证农民土地交易和经营的合法利益,提升农村生产力;③政府应通过加大农村土地整理力度,扶持农村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资源管理 统筹城乡发展 农村发展 海南省
下载PDF
耕地资源非农化及其价值损失评价研究评述与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任平 吴涛 周介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3-418,共6页
耕地资源是稀缺资源、战略资源,耕地非农化是当前耕地保护最大威胁之一.耕地资源非农化的核心问题是对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理论认知的缺失,对耕地资源非农化微观过程和驱动机理等科学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对耕地资源非农化过程与机理... 耕地资源是稀缺资源、战略资源,耕地非农化是当前耕地保护最大威胁之一.耕地资源非农化的核心问题是对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理论认知的缺失,对耕地资源非农化微观过程和驱动机理等科学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对耕地资源非农化过程与机理、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评价及非农化价值损失补偿响应机制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并对当前研究现状进行评价与讨论,从耕地资源非农化系统性框架理论、动态价值评价、内在机制与补偿决策体系等方面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非农化 驱动机理 价值损失 补偿响应
下载PDF
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及差别化政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俊峰 张安录 何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28,共8页
土地资源异质性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分析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传导机制,结果表明:自然客体异质和资源属性异质形成了土地资... 土地资源异质性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分析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传导机制,结果表明:自然客体异质和资源属性异质形成了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传导机制可概括为两种形式:一是直接作用机制,表现为土地资源特性和属性传导机制;二是间接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传导机制等。建议从建设用地管控、产业供地管理、土地用途管制等方面制定差别化土地政策,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平衡区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别化土地政策 传导机制 空间异质性 土地资源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