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生长抑制剂对藜麦农艺性状和穗发芽抗性的影响
1
作者 杨招娣 郭凤根 +2 位作者 王仕玉 刘正杰 龙雯虹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1,共8页
藜麦果实无休眠或休眠期短,成熟时云南大部分地区雨季尚未结束,在收获前期遇持续阴雨天气或在潮湿环境下易发生穗发芽现象,严重影响藜麦产量和品质。为有效地控制藜麦穗发芽,以易穗发芽的WQ6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初花期(B1)、盛花期(B2)、... 藜麦果实无休眠或休眠期短,成熟时云南大部分地区雨季尚未结束,在收获前期遇持续阴雨天气或在潮湿环境下易发生穗发芽现象,严重影响藜麦产量和品质。为有效地控制藜麦穗发芽,以易穗发芽的WQ6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初花期(B1)、盛花期(B2)、灌浆期(B3)分别喷施脱落酸(A1)、矮壮素(A2)、多效唑(A3)3种植物生长抑制剂,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探究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植物生长抑制剂对藜麦农艺性状和穗发芽抗性的影响。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穗发芽抗性,发现各处理的穗发芽隶属函数均值都小于CK,盛花期喷施矮壮素处理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最低,穗发芽抗性最强。各处理均能极显著矮化植株、影响产量,A2B1、A1B2、A2B2、A3B2、A1B3处理能够显著增加产量。综合藜麦产量、穗发芽抗性以及抑制剂成本,在盛花期喷施200mg·L^(-1)多效唑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抑制剂 藜麦 农艺性状 穗发芽抗性
下载PDF
水稻穗发芽遗传与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林鑫焱 张传忠 +5 位作者 戴兵 王馨珩 刘剑锋 温丽 徐兴健 方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水稻穗发芽是指水稻在收获前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或高温潮湿环境条件,往往诱导籽粒在穗上发芽的现象。穗发芽导致水稻种子活力和品质下降,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对于水稻抗穗发芽育种,除了扩大对穗发芽突变体的筛选外,挖掘和克隆一些控... 水稻穗发芽是指水稻在收获前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或高温潮湿环境条件,往往诱导籽粒在穗上发芽的现象。穗发芽导致水稻种子活力和品质下降,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对于水稻抗穗发芽育种,除了扩大对穗发芽突变体的筛选外,挖掘和克隆一些控制穗发芽的新基因并解析其穗发芽调控机制,是水稻抗穗发芽育种的重要工作。穗发芽过程中,水稻的淀粉酶活性增强、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且水稻籽粒中植物激素ABA和GA的含量及二者的平衡是决定穗发芽的关键。OsVP1等一些关键基因通过ABA信号通路控制水稻种子休眠,GA则可通过激活GA相关转录因子等调控种子萌发。本文从水稻穗发芽的内部生理因素及环境条件、水稻穗发芽的遗传机制、水稻穗发芽的分子机制和水稻穗发芽的性状改良这四方面进行综述,以期阐述穗发芽的整体调控机制,为水稻抗穗发芽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发芽 调控机制 性状改良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宜机收玉米品种的性状指标综合评价
3
作者 张铠鹏 赵海燕 +8 位作者 续创业 王腾飞 赵刚 党翼 李尚中 周刚 王磊 张建军 樊廷录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目前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玉米籽粒机收将是大势所趋,因此人们对玉米品种的选择也趋向于耐密植、抗倒伏和籽粒脱水快等优良性状。为了筛选出陇东旱塬区适宜的籽粒机收玉米品种,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引进的17个玉米品种表型性... 目前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玉米籽粒机收将是大势所趋,因此人们对玉米品种的选择也趋向于耐密植、抗倒伏和籽粒脱水快等优良性状。为了筛选出陇东旱塬区适宜的籽粒机收玉米品种,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引进的17个玉米品种表型性状和籽粒机收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和恒5266产量高,但是机收表现不理想;迪卡159、先丰9号、先玉1483、五谷737和新农育6003等5个品种综合表现良好,可以作为陇东旱塬区籽粒机收玉米品种贮备品种加以推广,尤其是五谷737产量高、抗性好、机收表现好,宜大力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农艺性状 籽粒机收指标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春茶后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机采效果研究
4
作者 代祥 穆兵 +2 位作者 胡振民 胡双明 杨亦扬 《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春茶手采+夏秋茶机采”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的生产模式。为研究春茶后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机采效果的影响,以‘福鼎大毫茶’与‘龙井长叶’为试验品种,在春茶提早结束和正常结束后分别进行轻修剪和重修剪,探讨不同修剪处... “春茶手采+夏秋茶机采”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的生产模式。为研究春茶后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机采效果的影响,以‘福鼎大毫茶’与‘龙井长叶’为试验品种,在春茶提早结束和正常结束后分别进行轻修剪和重修剪,探讨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产量性状及机采鲜叶机械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修剪时间主要影响叶层厚度,春茶提早结束进行修剪的茶树叶层厚度高于春茶正常结束后修剪的茶树;不同修剪程度主要影响树高、树幅、百芽重、产量及新梢的一致性,轻修剪的茶树树高、树幅、百芽重、产量和新梢一致性优于重修剪处理;修剪时间与修剪程度交互作用主要影响发芽密度,春茶正常结束后进行轻修剪茶树发芽密度最高。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季机采鲜叶目标芽叶得率及破碎叶占比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修剪 机械采摘 性状 茶鲜叶
下载PDF
丘陵山地不同玉米品种机播机收效果评价
5
作者 杨云 杨凯 +2 位作者 李娅贝 侯明燕 李仕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5期17-19,30,共4页
为进一步筛选丘陵山地宜机播机收玉米品种,收集12个玉米品种,对各玉米品种机播过程中的出苗率、漏播率和重播率,田间表现的倒伏性状和脱水性状,机收过程中杂质率、破损率、损失率、产量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机播效果、田间宜... 为进一步筛选丘陵山地宜机播机收玉米品种,收集12个玉米品种,对各玉米品种机播过程中的出苗率、漏播率和重播率,田间表现的倒伏性状和脱水性状,机收过程中杂质率、破损率、损失率、产量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机播效果、田间宜机性状表现和机收效果综合性状来看,南W117、仲玉3号和成单90机播效果较好,仲玉3号、绵单53、南W117、成单90、成单3601农艺性状表现较优,仲玉3号、成单90和绵单53机收的损失率、杂质率和破损率较低,产量较高。综上,仲玉3号和成单90是最宜机械化生产的玉米品种;其次是南W117和绵单53,宜机性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机械化 品种 机播机收 农艺性状 丘陵山地
下载PDF
QTL mapping revealed TaVp-1A conferred pre-harvest sprouting resistance in wheat population Yanda 1817×Beinong 6 被引量:1
6
作者 ZHOU Sheng-hui FU Lin +12 位作者 WU Qiu-hong CHEN Jiao-jiao CHEN Yong-xing XIE Jing-zhong WANG Zhen-zhong WANG Guo-xin ZHANG De-yun LIANG Yong ZHANG Yan YOU Ming-shan LIANG Rong-qi HAN Jun LIU Zhi-y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35-444,共10页
Pre-harvest sprouting (PHS) occurs frequently in most of the wheat cultivation area worldwide, which severely reduces yield and end-use quality, resulting in substantial economic loss. In this study, quantitative tr... Pre-harvest sprouting (PHS) occurs frequently in most of the wheat cultivation area worldwide, which severely reduces yield and end-use quality, resulting in substantial economic loss. In this stud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for PHS resistance were mapped using an available high-density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and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genetic linkage map developed from a 269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population of Yanda 1817xBeinong 6. Using phenotypic data on two locations (Beijing and Shijiazhuang, China) in two years (2012 and 2013 harvesting seasons), five QTLs, designated as QPhs.cau-3A. 1, QPhs.cau-3A.2, QPhs.cau-5B, QPhs.cau-4A, and QPhs.cau-6A, for PHS (GP) were detected by 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ICIM) (LOD≥2.5). Two major QTLs, QPhs.cau-3A.2 and QPhs.cau-5B, were mapped on 3AL and 5BS chromosome arms, explaining 6.29-21.65% and 4.36-5.94% of the phenotypic variance, respectively. Precise mapping and 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TaVp-1A flanking region on 3AL is responsible for QPhs.cau-3A.2. SNP markers flanking QPhs.cau-3A.2 genomic region were developed and could be used for introgression of PHS tolerance into high yielding wheat varieties through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pre-harvest sprout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SNP TaVp-IA
下载PDF
不同栽培技术对日本鲜食花生Omasari农艺性状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吴菊香 吴月 +7 位作者 孙棋棋 郑永美 于天一 李尚霞 杨吉顺 孙开珍 迟玉成 吴正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6-922,共7页
为提高我国食用花生的品质,研究栽培技术对日本鲜食花生Omasari的影响。设计该品种在山东省的最适播期、最佳种植密度及鲜食时收获时间,调查对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在2022年4月25-5月25日西海岸新区... 为提高我国食用花生的品质,研究栽培技术对日本鲜食花生Omasari的影响。设计该品种在山东省的最适播期、最佳种植密度及鲜食时收获时间,调查对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在2022年4月25-5月25日西海岸新区播种的Omasari,其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和花生产量等主要性状均表现较好,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以5月10日播种的产量最高;2023年在西海岸新区和莱西市不同时期播种的Omasari的侧枝长、分枝数和单株结果数,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以5月8日播种的产量最高。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少,该品种的侧枝长、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出现增加的趋势;2022年在密度为74074株/hm^(2)时,其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2023年在密度为88889株/hm^(2)时,产量最高。根据不同收获时期Omasari的甜味、细腻度、硬度和总体喜欢度试验结果,Omasari播种后110~120 d收获,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asari 播种时期和密度 收获时期 农艺性状和产量 感官品质
下载PDF
不同采烤成熟度对云烟87上部叶烘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倪克平 甄焕菊 +2 位作者 姬小明 李广才 典瑞丽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2期55-60,共6页
为确定滇南低山丘陵某烟叶主烟区云烟87上部烟叶合理的采烤成熟度,采用对比试验,设计不同采烤成熟度(工艺成熟前10 d一次性采烤、工艺成熟时一次性采烤、工艺成熟后推迟10 d一次性采烤)对烤烟上部6片叶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物... 为确定滇南低山丘陵某烟叶主烟区云烟87上部烟叶合理的采烤成熟度,采用对比试验,设计不同采烤成熟度(工艺成熟前10 d一次性采烤、工艺成熟时一次性采烤、工艺成熟后推迟10 d一次性采烤)对烤烟上部6片叶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部6片叶在工艺成熟时采烤的外观质量、经济性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为最佳;其次为上部6片叶工艺成熟后推迟10 d采烤,烟叶成熟度达到完熟-过熟,烤后烟叶糖碱比值更适宜,蛋白质、烟碱等含量较低,工业可用性好于工艺成熟前10 d采烤处理。综合考虑上部叶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以及工业可用性,滇南低山丘陵烟区云烟87上部6片叶采烤时期应选择在上部顶4~6叶达到完熟、顶1~3叶达到成熟时进行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烟87 上部烟叶 采收成熟度 外观质量 经济性状 感官质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适宜机采棉花品系农艺和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海涛 刘存敬 +7 位作者 唐丽媛 张素君 蔡肖 李兴河 马文娜 韩俊伟 张香云 张建宏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38-2645,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适宜机采棉花品系冀JC4系和冀JC7系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抗病性的影响,分析在河北棉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设置4个不同种植密度水平(4.5×10^(4)、9.0×10^(4)、13.5×10^(4)和18.0×...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适宜机采棉花品系冀JC4系和冀JC7系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抗病性的影响,分析在河北棉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设置4个不同种植密度水平(4.5×10^(4)、9.0×10^(4)、13.5×10^(4)和18.0×10^(4)株/hm^(2)),研究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综合分析棉花新品系冀JC4系和冀JC7系的最适种植密度。【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冀JC4系和冀JC7系株高降低,果枝始节位高度增高,全生育期延长。种植密度越大,冀JC4系的皮棉产量越高,且差异明显;冀JC7系密度对皮棉产量的影响不大。不同种植密度对冀JC4系马克隆值有一定影响,对冀JC7系的伸长率有一定影响,对其他棉花纤维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增加,冀JC4系和冀JC7系黄萎病病指越低,黄萎病抗性越强,且差异明显。【结论】冀JC4系和冀JC7系在河北棉区的适宜种植密度均为13.5×10^(4)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机采性状 黄萎病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青贮玉米与饲用谷子间作对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颖琦 王钰文 +7 位作者 范晓庆 张靓瑶 郭江 瓮巧云 刘颖慧 赵治海 王晓明 袁进成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38-3149,共12页
为寻找新的种植模式来提高青贮玉米(Zea mays)和饲用谷子(Setaria italica)的产量和土地利用率,以青贮玉米‘郑单958’和谷子‘饲用1号’‘饲用5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4种种植模式,青贮玉米单作(M)、饲用谷子单作(S)、青贮... 为寻找新的种植模式来提高青贮玉米(Zea mays)和饲用谷子(Setaria italica)的产量和土地利用率,以青贮玉米‘郑单958’和谷子‘饲用1号’‘饲用5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4种种植模式,青贮玉米单作(M)、饲用谷子单作(S)、青贮玉米与饲用谷子2?4混合种植(MS24)、青贮玉米与饲用谷子4?4混合种植(MS44)。测定作物各生育时期株高、茎粗、光合性能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青贮玉米与饲用谷子间作模式下较单作显著提高了青贮玉米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MS24可获得最高青体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为142.05和42.72 t·hm^(-2)。‘饲用1号’在种植模式MS24下青体产量最高,达到142.05 t·hm^(-2),‘饲用5号’间作MS24和MS44模式下比单作产量提高36.59%和34.57%。结果表明玉米谷子间作可以提高各自的产量,种植方式以玉米?谷子2?4种植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饲用谷子 间作模式 品种 品质 收获时期 生物性状
下载PDF
品种和收获期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胜男 凡超杰 +1 位作者 卢艳丽 尹福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6,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收获期对粤西地区青贮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选用雅玉青贮8号、文玉3号、曲辰19号和北农青贮356共4种青贮玉米为原料,在雄穗开花后5(t1)、10(t2)、15(t3)、20(t4)、25(t5)、30(t6)、35(t7)、40 d(t8)时收割,测定农艺性...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收获期对粤西地区青贮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选用雅玉青贮8号、文玉3号、曲辰19号和北农青贮356共4种青贮玉米为原料,在雄穗开花后5(t1)、10(t2)、15(t3)、20(t4)、25(t5)、30(t6)、35(t7)、40 d(t8)时收割,测定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收获期相同时,雅玉青贮8号、文玉3号和曲辰19号的农艺性状较好;随着收获期延长,4种青贮玉米在t5、t6、t7时茎粗、茎重较优,在t5、t6时叶片重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各青贮玉米的穗重和籽粒重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4种青贮玉米的鲜重产量在t4、t5、t6时较高。研究表明,4种青贮玉米在t5、t6时的茎重达到最大,株高及穗部性状趋于稳定,产量较高,此阶段适宜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品种 收获期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播期对萝卜农艺性状·产量·物质积累和采收期的影响
12
作者 仇亮 程玉静 +3 位作者 翟彩娇 王小秋 葛礼姣 刘水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6期37-42,共6页
以“百日子”萝卜为试材,设置6个播期处理(9月6日、9月14日、9月22日、9月30日、10月8日、10月16日),研究不同播期对“百日子”萝卜农艺性状、营养物质积累和采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日期的推后,萝卜产量先增加后下降,9月14日和... 以“百日子”萝卜为试材,设置6个播期处理(9月6日、9月14日、9月22日、9月30日、10月8日、10月16日),研究不同播期对“百日子”萝卜农艺性状、营养物质积累和采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日期的推后,萝卜产量先增加后下降,9月14日和9月22日播期处理的萝卜植株生长充分,产量高,果形标准,抗坏血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木质素含量低,品质佳;9月14日播种处理萝卜果实表型和营养品质变化较小,采收期可长达28 d。综合分析各播期下“百日子”萝卜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采收期,“百日子”萝卜的适宜播期为9月14—22日,最迟播种期为9月30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播期 农艺性状 产量 物质积累 采收期
下载PDF
间作玉米-大豆青贮适收期探索及大豆农艺性状关联分析
13
作者 安建刚 张晓 +7 位作者 梁建秋 杨文英 曾召琼 于晓波 王嘉 冯军 张明荣 吴海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36期40-47,共8页
为了指导春播玉米大豆间作混合青贮生产及配套大豆品种筛选,以玉米‘正红6号’与17个大豆品种为试材,通过间隔一定共生期观测玉豆混合饲草产量和含水量变化以确定青贮适收期;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大豆8个指标与干草产量的相关性及综合... 为了指导春播玉米大豆间作混合青贮生产及配套大豆品种筛选,以玉米‘正红6号’与17个大豆品种为试材,通过间隔一定共生期观测玉豆混合饲草产量和含水量变化以确定青贮适收期;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大豆8个指标与干草产量的相关性及综合评价大豆品种性能。发现玉米大豆间作共生期103 d时,所有玉豆组合的混合干草产量均达峰值且含水量降至70%以下;与大豆干草产量关联度较大的前3个性状依次为株高(0.761)、生殖生长期(0.752)、全生育期(0.734),综合评价值前3的品种依次为‘南春豆50’(0.820)、‘齐黄34’(0.807)和‘华春6号’(0.741)。以混合青贮为目的的春播玉米大豆间作,宜选择植株高、晚熟型大豆品种,尤其是生殖生长期长的大豆品种更具优势,本区域下玉豆共生期103 d时混合收割青贮,饲草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青贮适收期 大豆农艺性状 品种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高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库、源、流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廖耀平 陈钊明 +2 位作者 何秀英 陈顺佳 陈粤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76,共4页
以广东省主栽水稻品种七山占、粳籼 89为对照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高收获指数型优质水稻品种粤香占库、源、流特性。结果表明 ,粤香占的库容较大 ,填库能力较强 ;全生育期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 ,尤其是抽穗至黄熟期的光合作用能力... 以广东省主栽水稻品种七山占、粳籼 89为对照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高收获指数型优质水稻品种粤香占库、源、流特性。结果表明 ,粤香占的库容较大 ,填库能力较强 ;全生育期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 ,尤其是抽穗至黄熟期的光合作用能力强 ,粒叶比高 ;花后光合产物用于籽粒充实的比例大 ,库源间流的通畅性好。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收获指数 生理特性 源库关系 库源流 品种
下载PDF
新疆机采棉主要机采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娟 董承光 +3 位作者 余渝 孔宪辉 刘丽 王旭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21-2424,共4页
以新疆棉区2个机采性状优良且推广面积较大的机采棉品种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配置组合,应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世代分析方法对7个主要机采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7个机采性状在2个组合中均检测到1对主基因的存在,其中果枝始节高在2个... 以新疆棉区2个机采性状优良且推广面积较大的机采棉品种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配置组合,应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世代分析方法对7个主要机采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7个机采性状在2个组合中均检测到1对主基因的存在,其中果枝始节高在2个组合中均检测到2对主基因。从主基因遗传率和多基因遗传率的分量进一步分析得出,在2个组合中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的性状有株高、果枝始节高、单株皮棉产量、纤维比强度等;在2个组合中均以多基因遗传为主的性状有生育期性状;在2个组合中以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并重的性状有果枝始节位和纤维长度等。同时得出生育期、纤维长度2性状的总遗传率高于其它性状。本结论为棉花适宜机采性状的主效QTL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机采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不同棉花品种适宜机采性状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宗文 高明伟 +8 位作者 李洪田 孔凡金 卢合全 王景会 邓永胜 韩宗福 申贵芳 段冰 李汝忠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1期24-28,共5页
针对棉花机械采收对品种的要求,选取13个山东及河北省近年审定棉花品种,研究评价其在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和脱叶特性诸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鲁杂311、鲁棉研36号5类性状全部符合机采棉要求;鲁棉研37号、鲁6269两品... 针对棉花机械采收对品种的要求,选取13个山东及河北省近年审定棉花品种,研究评价其在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和脱叶特性诸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鲁杂311、鲁棉研36号5类性状全部符合机采棉要求;鲁棉研37号、鲁6269两品种有4类性状表现较优;鲁HB标杂-5、鲁棉研21号在3类性状方面表现较优;银兴棉4号、K836在2类性状方面符合机采要求。所以,本试验条件下,鲁杂311、鲁棉研36号、鲁棉研37号、鲁6269、鲁HB标杂-5、鲁棉研21号为较适宜机械采收的棉花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品种 机采性状 比较
下载PDF
棉花适宜机采相关性状的SSR标记关联分析及优异等位基因挖掘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娟 董承光 +3 位作者 刘丽 孔宪辉 王旭文 余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54-966,共13页
棉花机械采收对品种的生育期、株型及对脱叶剂敏感度有较高的要求。本研究利用覆盖全基因组有多态性的214对SSR标记对118份含有一个或多个机采性状的种质资源的株高、始节高、始节位、第一果枝平均长度、生育期及脱叶率6个机采相关性状... 棉花机械采收对品种的生育期、株型及对脱叶剂敏感度有较高的要求。本研究利用覆盖全基因组有多态性的214对SSR标记对118份含有一个或多个机采性状的种质资源的株高、始节高、始节位、第一果枝平均长度、生育期及脱叶率6个机采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利用Structure 2.3.1软件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并结合2年2点12个重复的田间表型数据,采用Tassel 5.0软件的混合线性模型MLM关联定位。结果检测到460个等位基因,涉及905个基因型,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5151,PIC值平均为0.4587,基因多样性指数和PIC值都大于平均数的标记有99个,占总标记数的46.3%,说明该批SSR标记具有较多的等位变异数和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分析将118份供试材料划分为4个亚群,结果显示各类群中材料与地理来源无对应关系。关联分析结果显示4种环境中,在显著条件下(P<0.05),共检测到124个与6个机采相关性状相关的位点,对表型变异解释率范围为2.23%~14.15%;其中在极显著条件下(P<0.01),共检测到20个与机采相关性状相关的位点,对表型变异解释率范围为4.84%~14.15%。基于本研究的结果,鉴定出典型的载体材料11份,分别为系7、金垦9号、Y11、豫棉18、AY-4、K2、朝阳棉2号、DZ22、中棉所43、C2和关农长早B14。以上发掘出的控制棉花适宜机采性状的优异等位基因及优异亲本资源,可为机采棉的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机采相关性状 关联分析 等位变异
下载PDF
郑州地区青贮玉米引种试验 被引量:26
18
作者 张亚军 王成章 +3 位作者 严学兵 姜义宝 李德峰 郭玉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4-121,共8页
通过对10个玉米Zea mays品种试验研究,探讨其整株青贮的适宜刈割期及其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选出适宜郑州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并为栽培时性状的控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产量、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含量来说,均以蜡熟期收... 通过对10个玉米Zea mays品种试验研究,探讨其整株青贮的适宜刈割期及其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选出适宜郑州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并为栽培时性状的控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产量、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含量来说,均以蜡熟期收获为宜;株高、茎粗、果穗长、果穗粗与产量呈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绿叶数、粗脂肪含量与果穗长和果穗粗、粗纤维含量与茎粗均呈正相关关系;粗纤维与粗蛋白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各品种间,以鲁单981、郑单968、浚单18表现好,适宜作为全株青贮玉米在郑州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整株青贮 收获时期 农艺性状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包衣处理对魔芋试管微球茎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严胜柒 谢庆华 +2 位作者 张云峰 桑林 谢世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95-501,共7页
魔芋试管微球茎TMB作为一种新型的魔芋组培繁育体系,对魔芋良种体系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实验以花魔芋、白魔芋为实验材料,在对魔芋TMB包衣处理部分工艺优化的基础上,对包衣处理的魔芋TMB进行了萌发及生长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包衣... 魔芋试管微球茎TMB作为一种新型的魔芋组培繁育体系,对魔芋良种体系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实验以花魔芋、白魔芋为实验材料,在对魔芋TMB包衣处理部分工艺优化的基础上,对包衣处理的魔芋TMB进行了萌发及生长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包衣处理过程中包衣剂的最佳组分的最优条件组合为:Kt 0.07,GA3 0.1,NAA 0.06,褐藻酸纳7%,包衣过程中对其萌发率的影响的大小顺序为Kt浓度>NAA浓度>GA3浓度>褐藻酸浓度;包衣处理不仅可以提高TMB的萌发率,促进魔芋的生长,而且可以提高采收时子球茎的数量和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试管微球茎 萌发率 生长 采收性状
下载PDF
小麦收获指数遗传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姚金保 姚国才 +2 位作者 杨学明 马鸿翔 张平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0,共6页
利用8个不同收获指数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探讨小麦收获指数的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结果表明:宁麦9号收获指数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极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收获指数;小麦收获指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受加性和显... 利用8个不同收获指数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探讨小麦收获指数的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结果表明:宁麦9号收获指数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极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收获指数;小麦收获指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显性程度为完全显性到超显性;控制收获指数遗传的增效等位基因为显性,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中的分配无明显差异;扬麦9号和郑9023具有最多控制收获指数遗传的显性基因,收获指数可能受1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较高。相关分析表明,收获指数与株高、主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收获指数 遗传 农艺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