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汉V-V复合动词的异同——从中心词角度考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予娜 邓超群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91-96,共6页
从动词对参项的支配角度考察日汉两种语言的V-V复合动词,并得出了以下结论:并列关系的复合动词属于双中心词类型;非并列关系的复合动词中,日语基本上符合其中心词居后的原则,而汉语则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动补式的复合动词基本上符合中心... 从动词对参项的支配角度考察日汉两种语言的V-V复合动词,并得出了以下结论:并列关系的复合动词属于双中心词类型;非并列关系的复合动词中,日语基本上符合其中心词居后的原则,而汉语则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动补式的复合动词基本上符合中心词居前的原则,二是偏正式的复合动词与这个原则相反,属于中心词居后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V复合动词 中心词 参项 并列关系 非并列关系
下载PDF
动结式复合词的核心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林燕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3-27,共5页
动结式复合词的核心主要有三种看法:左核心或右核心或者多核心。在MP框架下探讨其核心问题,试图说明确定其核心,应该根据特征辨别该动结式复合词是同指型还是异指型,不同类别有不同的特征,也应该有不同的解释。通过把RVC分为同指和异指... 动结式复合词的核心主要有三种看法:左核心或右核心或者多核心。在MP框架下探讨其核心问题,试图说明确定其核心,应该根据特征辨别该动结式复合词是同指型还是异指型,不同类别有不同的特征,也应该有不同的解释。通过把RVC分为同指和异指两类,按RVC的特征确定其核心位置,从而解释了所谓的"左核心/右核心"只不过是功能范畴核心的位置不同而已。同时,该假设进一步证明了轻动词v这一功能范畴有跨语言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结式复合词 核心 动词 补足语
下载PDF
汉语语句核心动词的自动获取研究
3
作者 韦向峰 熊亮 张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9-182,共4页
语句核心动词的自动获取是以动词为中心的汉语语句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概念层次网络理论,在字词概念符号的基础上获取候选动词集合,根据动词的上下文语言环境对动词进行排除和分类处理,对可能作为语句核心动词的动词集合按照作... 语句核心动词的自动获取是以动词为中心的汉语语句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概念层次网络理论,在字词概念符号的基础上获取候选动词集合,根据动词的上下文语言环境对动词进行排除和分类处理,对可能作为语句核心动词的动词集合按照作语句核心结构的可能性大小排队,并验证其正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从真实语料切分得到的3121个语句中,经过排队处理后前三个动词作为语句核心动词的正确率达到了83%。错误分析表明进一步完善知识库及排除排队规则,还可以提高自动获取语句核心动词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层次网络 动词 语句核心动词 汉语自动分析 规则
下载PDF
“V双+N单”的性质及表示偏正关系的优势 被引量:2
4
作者 匡腊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95-98,共4页
“V+N”的组合可以表示动宾关系,也可以表示偏正关系,但前者是一种优势选择。可是当“V”和“N”进入“2+1”的韵律模式中后,就具备了表示偏正关系的绝对优势。
关键词 “V双+N单” 偏正关系 动宾关系
下载PDF
从认知角度看名词性结构“V双+N单” 被引量:1
5
作者 匡腊英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84,共4页
"V双+N单"("双音动词+单音名词")表示偏正关系而非动宾关系的原因,首先是由"2+1"在韵律层面上的特点决定的,这一音组模式中单音节置后,是一种紧结构,韵律层面上的紧投射到句法上,使之适宜于表现偏正结构... "V双+N单"("双音动词+单音名词")表示偏正关系而非动宾关系的原因,首先是由"2+1"在韵律层面上的特点决定的,这一音组模式中单音节置后,是一种紧结构,韵律层面上的紧投射到句法上,使之适宜于表现偏正结构;其次,从认知角度来看,动词与名词组成的偏正结构有着定中意义联系紧密、整合度高的特征,也趋向于选择2+1作为终端表现形式。如此,就在"2+1"的音组模式和"动+宾"的偏正结构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匹配模式,"2+1"这一音组模式为表达偏正关系提供了优势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双+N单” 音组模式 紧结构 分类性 偏正关系 动宾关系 认知
下载PDF
《马王堆汉墓帛书》所反映的上古动补式 被引量:4
6
作者 肖贤彬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57,共3页
本文以《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等出土文献的材料为证据,说明至少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动补结构,并对动补式、“令”字句及状中结构三者的关系作了新的解释。
关键词 动补式 状中式 隔开式 “令”字句 《马王堆汉墓帛书》
下载PDF
论黔东苗语谓词性形后名结构 被引量:3
7
作者 唐巧娟 谢建红 《凯里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1-75,共5页
论文就黔东苗语"谓词性形后名"的结构类型诸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认为该结构中的"形"与"名"之间既不是述宾说中的支配关系,也不是谓主说中的陈述说明关系,从该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及其类型学特征来看,... 论文就黔东苗语"谓词性形后名"的结构类型诸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认为该结构中的"形"与"名"之间既不是述宾说中的支配关系,也不是谓主说中的陈述说明关系,从该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及其类型学特征来看,二者应当是补充说明关系,将该结构分析为中补结构更符合苗语语法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苗语 形后名结构 述宾 谓主 中补
下载PDF
“V双+N单”表示偏正关系的内部限制条件 被引量:1
8
作者 匡腊英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9-103,共5页
"V双+N单"构成表示偏正关系的名词性短语时受到内部限制,能进入这一格式的"V双"一般原型性、及物性、动性都较弱,"N单"多为类后缀,抽象度较高,且"V双"对"N单"具有分类性。
关键词 “V双” “N单” 偏正关系 内部限制条件
下载PDF
汉语工具方式类名动偏正复合词的语义关系
9
作者 陈昌勇 陈思璇 《现代语文》 2022年第12期27-32,共6页
在汉语偏正式名动双音节复合词中,名素语义为工具方式的一类最为庞杂。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265个工具方式类的双音节名动偏正复合词为研究对象,运用Jackendoff的平行构架理论,考察其语义特征。研究发现,该类复合词有名词、动词... 在汉语偏正式名动双音节复合词中,名素语义为工具方式的一类最为庞杂。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265个工具方式类的双音节名动偏正复合词为研究对象,运用Jackendoff的平行构架理论,考察其语义特征。研究发现,该类复合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种词性。名素有四种语义类别:工具、材料、抽象方式、身体部位;动素则具有陈述和指称两种功能。复合词共有11种类型的结构义。用函数图式归纳复合词内部语义关系,能够清晰地揭示出汉语名动复合词的语义特征和构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动偏正复合词 工具方式类 平行构架理论 语义关系 图式
下载PDF
“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的结构义
10
作者 马英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6-130,共5页
以结构义理论为指导,根据辞书释义的实际情况,可归纳出"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的七种主要结构义。此类复合词的结构义是由语义结构义和语法结构义"的"组成的,其中语义结构义是指在以名词性语素为中心的语义结构中... 以结构义理论为指导,根据辞书释义的实际情况,可归纳出"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的七种主要结构义。此类复合词的结构义是由语义结构义和语法结构义"的"组成的,其中语义结构义是指在以名词性语素为中心的语义结构中产生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 结构义 语法结构义 语义结构义
下载PDF
由above组成的短语动词及其用法
11
作者 赵静云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98-101,共4页
专门论述动词 +介词above组成的短语。试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对其各种意义、结构、特点等作一全面的分析与综合。
关键词 短语动词 逆向思维 比较级 ABOVE HIGHER head 英语
下载PDF
韵律与句法、语义互动视角下述宾黏合结构直接作定语问题
12
作者 应学凤 《励耘语言学刊》 2021年第1期265-276,共12页
述宾黏合结构直接作定语构成的定中黏合结构是韵律与句法、语义等多因素互动的结果.动词词长不同,生成机制也不同.动词为单音节的受韵律、句法制约,其中句法起主要作用.动词为双音节的主要受语义制约.动词为双音节的结构有三大类型:有... 述宾黏合结构直接作定语构成的定中黏合结构是韵律与句法、语义等多因素互动的结果.动词词长不同,生成机制也不同.动词为单音节的受韵律、句法制约,其中句法起主要作用.动词为双音节的主要受语义制约.动词为双音节的结构有三大类型:有的是过渡性质的临时结构,它处于由组合短语到黏合短语的过渡阶段,处于"VO的N——VON——OVN"进程中;有的VON和OVN式同时存在,但语义出现了分化;有的只存在VON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宾复合词 述宾黏合结构 定中黏合结构 陈述性
下载PDF
“N_(1)V+N_(2)”定中式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与成分的隐现规则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舒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76,共10页
本文首先运用物性结构和论元结构两种理论,细致分析了双音名动状中式参构的“N_(1)V+N_(2)”定中式复合词(如“手捧花”“刀削面”“火烧云”)的语义结构,发现N_(1)V可表N_(2)的功用角色、施成角色、形式角色,N_(1)可为V的材料、工具、... 本文首先运用物性结构和论元结构两种理论,细致分析了双音名动状中式参构的“N_(1)V+N_(2)”定中式复合词(如“手捧花”“刀削面”“火烧云”)的语义结构,发现N_(1)V可表N_(2)的功用角色、施成角色、形式角色,N_(1)可为V的材料、工具、处所/方位、时间、方式等。然后,考察了该类复合词成分的隐现规则,N_(1)的隐含主要跟V的语义是否包含N_(1)的概念要素相关,V的隐含主要跟两个名性成分是否能激活相应的动作有关,成分的完整呈现是为了精确表达语义。最后,讨论了定语成分N_(1)V的功能游移,指出该单位已经从动作转向属性,语法功能向属性词游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动状中式 定中式复合词 语义结构 隐现规则
下载PDF
科技英语动词名词化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伯泉 《贵州工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15-21,共7页
摘本文首次提出名词化结构的中心是动作名词。它有四种形式,与少数功能词结合,组成四种类型名词化结构,并分别以公式表达。运用英汉双语对比。探讨了名词化结构的译法;从语言学角度来阐述动词名词化的方法及重大语言效果。
关键词 动作名词 科技英语 动词名词化
下载PDF
Complementiser and Complement Clause Preference for Verb-Heads in the Written English of Nigerian Undergraduates
15
作者 Juliet Udoudom Ogbonna Anyanwu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17年第4期88-104,共17页
This paper examines complementiser and complement clause preference for verb-heads in the written English of Nigerian undergraduates. Data for the study were obtained from the respondents through a written test design... This paper examines complementiser and complement clause preference for verb-heads in the written English of Nigerian undergraduates. Data for the study were obtained from the respondents through a written test designed to elicit the preference of complementisers and complement clause types of some verb-heads in English.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showed a higher preference for clausal complements introduced by the complementiser that. Of the entire tokens of clausal complements in the data collected, 128 of them(54.46%) were complement clauses headed by that, while complement clauses introduced by whether and if complementisers had preference scores of 31.07% and 8.94% respectively. The complement clause-type which recorded the lowest preference was the one headed by the complementiser for(5.53%). Further findings from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relevant embedding verb heads were sometimes not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choice of complementisers which introduce certain complement clauses. The low preference of the forclause is explicable in terms of the fact that the respondents regarded for as a preposition, and not a complementis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USE complementiser features head PHRASES verb PREFERENCE COMPLEMENT
原文传递
情态动词与助动词在句法中的同一性
16
作者 周文伟 高涛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38-139,共2页
对情态动词的句法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情态动词和助动词具有句法上的同一性,应该属于同一语类,这更符合句法普遍性和经济性的特点。
关键词 情态动词 助动词 X-阶标理论 中心语 原位
下载PDF
题目结构比较研究
17
作者 丁椿寿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26-30,共5页
题目是一种语言现象 ,有其自身所固有的结构规律与特点。作为文章有机组成部分的题目 ,因其包含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对象、写作范围和写作方法 ,结合题目内容对其语法结构形式进行类型划分与审题研究 ,了解其总体情况 ,掌握其结构规... 题目是一种语言现象 ,有其自身所固有的结构规律与特点。作为文章有机组成部分的题目 ,因其包含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对象、写作范围和写作方法 ,结合题目内容对其语法结构形式进行类型划分与审题研究 ,了解其总体情况 ,掌握其结构规律、特点以及有关审题的统一标准、方法和要求 ,可以避免传统审题做法中存在的许多弊病 ,使我们走上科学的审题之路 ,有助于读写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目结构 比较研究 语言现象 结构规律 独词题 复指结构题 定心结构题 状心结构题 动补结构题 介词结构题 写作方法
下载PDF
对“放在桌子上”结构的再认知
18
作者 陈瑞雪 《淄博师专论丛》 2018年第4期31-35,共5页
"放在桌子上"的句法形式表现为"V+P+NP"。从内部结构看,它属于述宾结构[(V+P)+NP],而非述补结构[V+(P+NP)]。其中,"V+P"是具有动词性质的动介式短语词作整个结构的述语,P由于正处于虚化的过程中而具有前... "放在桌子上"的句法形式表现为"V+P+NP"。从内部结构看,它属于述宾结构[(V+P)+NP],而非述补结构[V+(P+NP)]。其中,"V+P"是具有动词性质的动介式短语词作整个结构的述语,P由于正处于虚化的过程中而具有前附性,但仍为介词性质。对该结构的重新分析主要采用了生成句法中的核心移位原则以及嫁接与移位同向假设来说明。核心移位致使动词核心"放"与介词短语核心"在"进行合并,嫁接与移位同向假设则进一步使"在"位于"放"的右侧而形成"放在",最后通过轻动词与核心移位相结合而形成正常的语序"放在桌子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在桌子上” 结构 动介式 核心移位 同向假设
下载PDF
从动结式的产生过程看句法生成机制的演化
19
作者 杨大然 程工 《世界汉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61,共15页
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动结式从上古汉语的并列连动式发展而来,但先前研究提出的双音化趋势和核心偏移说均未能较好解释这一变化的动因及内在机制。通过核心偏移形成的两类动结式与强弱结果结构的比较,本文提出,核心左偏动结式形成弱... 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动结式从上古汉语的并列连动式发展而来,但先前研究提出的双音化趋势和核心偏移说均未能较好解释这一变化的动因及内在机制。通过核心偏移形成的两类动结式与强弱结果结构的比较,本文提出,核心左偏动结式形成弱结果结构,其中涉及底层核心动词到轻动词的“并入”,而核心右偏动结式形成强结果结构,其生成中不仅涉及“并入”,还涉及表达方式的动词词根(√V_(1))与v通过“融合”操作形成复杂谓词。本研究表明,“融合”相较于“并入”是晚出的句法生成手段,其运用不仅实现了从双核心连动式向单核心动结式的演变,也很可能促成了汉语其他句式结构的形成,并从更广泛意义上推动了汉语从动词框架语向卫星框架语的类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结式 连动式 核心偏移 并入 融合
原文传递
形容词直接修饰动词的“a+v”结构歧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黄昌宁 姜自霞 李玉梅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63,共10页
一般认为,定语是体词性中心语前边的修饰成分,状语是谓词性成分前边的修饰成分。近年来,形容词直接修饰动词的"a+v"词组大量涌现,如"大量研究、初步调查、重大调整、严格训练、严肃批评"等。它们究竟是状中结构还... 一般认为,定语是体词性中心语前边的修饰成分,状语是谓词性成分前边的修饰成分。近年来,形容词直接修饰动词的"a+v"词组大量涌现,如"大量研究、初步调查、重大调整、严格训练、严肃批评"等。它们究竟是状中结构还是定中结构,一般需依据上下文来判定。本文通过真实语料的实例分析了这种歧义结构的语法特点和分布,并建议把"a+v"定中词组中心语的词性标注为名词,即把"v"视为动、名兼类词。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定语"名正言顺地成为汉语"体词性中心语前边的修饰成分"。本文还对三个带标语料库进行了动、名兼类词的调查,动、名兼类的比例大约在7%(国家平衡语料库)到32%(北大语料库)之间,不会构成汉语"词无定类"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语 兼类词 结构歧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