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源化手术治疗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及重要主肺动脉侧支血管 被引量:2
1
作者 柏松 李晓峰 +4 位作者 袁峰 郭健 宋振江 郑佳 李仲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 探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及重要主肺动脉侧支血管的手术方式,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本院采用单源化手术治疗肺动脉闭锁(P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及重要主肺动脉侧支血管(MAPCAs)患儿8例.男3例,女5例... 目的 探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及重要主肺动脉侧支血管的手术方式,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本院采用单源化手术治疗肺动脉闭锁(P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及重要主肺动脉侧支血管(MAPCAs)患儿8例.男3例,女5例,年龄4~72个月,中位年龄24个月,体重7.5~15.5 kg,平均体重(11.2±2.4)kg.7例采取分期于术治疗,1例采取一期根治手术.结果 全组患儿均存活.随诊6~20个月,1例一期根治手术患儿痊愈;7例分期手术患儿,临床紫绀症状均好转.其中3例肺动脉明显发育,进一步行二期根治手术治愈.结论 单源化手术是治疗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及重要主肺动脉侧支血管的有效方法,分期手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外科学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合并膜部瘤介入封堵前彩超与左室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标通 周胜华 +1 位作者 龙建平 方臻飞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3期420-422,共3页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以及左室造影反映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膜部瘤情况的准确性,提高VSD介入封堵的成功率。【方法】行VSD介入封堵的38例VSD合并膜部瘤患者术前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左室造影检查,分别观察VSD的位置...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以及左室造影反映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膜部瘤情况的准确性,提高VSD介入封堵的成功率。【方法】行VSD介入封堵的38例VSD合并膜部瘤患者术前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左室造影检查,分别观察VSD的位置、大小、膜部瘤形态以及观察VSD与主动脉瓣环、三尖瓣的距离;并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左室造影对室缺合并膜部瘤的检出率为100%,彩超的检出率为94.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彩超对各分型的检出率以及测量左室面缺损大小与左室造影结果无显著差异,但对VSD残端与主动脉瓣距离测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封堵器腰部大小与术前测值相关性良好。【结论】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VSD合并膜部瘤的观察与左室造影相关性良好,可为临床介入封堵治疗提供较准确的依据,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并发症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心脏室壁瘤/超声检查 心脏室壁瘤/外科学
下载PDF
胸骨下段小切口在低龄儿童简单先心病直视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邓喜成 刘平波 +3 位作者 黄鹏 罗金文 杨小晖 阳广贤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报道经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房/室间隔缺损术式的应用经验。方法按以下标准分为两组:1.胸骨下段小切口组: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连续房/室间隔缺损患者32例,均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心脏停跳下修补房/室间隔缺损;2.常规开胸组:2... 目的:报道经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房/室间隔缺损术式的应用经验。方法按以下标准分为两组:1.胸骨下段小切口组: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连续房/室间隔缺损患者32例,均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心脏停跳下修补房/室间隔缺损;2.常规开胸组: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近两年行常规开胸房/室缺手术113例,使用倾向性评分方法选出32例,使其年龄、体重、性别比例及缺损大小、主要手术类型与胸骨下段小切口组相仿,均行常规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在心脏停跳下进行修补手术。收集相关病历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胸骨下段小切口组与常规开胸组相比,切口长度、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24 h 引流量显著短于后者而手术时间、ICU 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结论经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房/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可靠、美观、恢复快且疼痛小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房间隔缺损/外科学 胸骨 儿童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义初 皮名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92-497,共6页
目的比较改良B-T分流术和右心室-肺动脉重建术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所有接受手术治疗PA/VS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将 26例患儿分为改良B-T分流手... 目的比较改良B-T分流术和右心室-肺动脉重建术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所有接受手术治疗PA/VS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将 26例患儿分为改良B-T分流手术组和右心室-肺动脉重建手术组。改良B-T分流手术组9例,其中男童5例、女童4例,年龄为3个月至5岁;右心室-肺动脉重建手术组17例,其中男童11例、女童6例,年龄范围为1个月至6岁。对两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根治率、病死率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右心室-肺动脉重建组氧合改善程度高于改良B-T分流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1±6.9)% vs.(25.4±4.6)%, t =-3.357, P =0.008]。改良B-T分流手术组和右心室-肺动脉重建组术后ICU停留时间分别为(3.1±1.5)d、(4.0±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815, P <0.01);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分别为(27.10±18.60)h、(34.30±16.15)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744, P =0.417)。两组患儿术后肺部渗出分别为11.11%(1/9)和 23.53%(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0.584, P =0.445)。术后每6个月行心脏彩超或CT检查,评价心脏功能及肺血管发育情况,随访6个月至5年,右心室-肺动脉重建组Nakata指数改变明显高于B-T分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62±26.74) vs.(56.21±14.37), t =-3.860, P =0.008]。右心室-肺动脉重建组根治手术时间间隔为(15.10±3.22)个月,短于改良B-T分流组的(18.56±5.4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3.100 , P =0.015)。通过随访发现右心室-肺动脉重建组手术根治率为47.06%,改良B-T分流组手术根治率为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0.454, P =0.500)。改良B-T分流手术组患儿术后早期院内死亡1例,右心室-肺动脉重建组患儿术后早期无死亡病例。结论姑息性右心室-肺动脉重建术相对B-T分流术可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氧合情况改善明显,但术后肺部渗出增加,重建的主肺动脉内径尚需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闭锁/并发症 肺动脉瓣闭锁/外科学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治疗结果
下载PDF
155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
5
作者 杨美高 施霖 +1 位作者 王胜利 胡型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婴幼儿期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155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应用膜式肺氧合器、胶体预充,常规建立体外转流,多采用低温体外循环,心肌保护经升主动脉根部灌注 4℃含钾晶体液或4℃4:1氧合血,同... 目的 探讨婴幼儿期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155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应用膜式肺氧合器、胶体预充,常规建立体外转流,多采用低温体外循环,心肌保护经升主动脉根部灌注 4℃含钾晶体液或4℃4:1氧合血,同时心脏表面置冰屑或冰盐水。大于5mm的VSD采用dacron涤纶补片修补,注意缝针深度。合并肺高压者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结果 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15例次,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日11.6天。结论 5mm以上的膜周部VSD和干下型VSD难以自然闭合,婴幼儿期手术可显著降低器质性肺动脉高压和心功能损害,改善预后,但应加强心肺并发症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外科学 儿童 婴儿
下载PDF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6
作者 黄鹏 刘平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8期1377-1379,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46例VSD婴幼儿,均合并重度PH,合并卵圆孔未闭(PFO)及房间隔缺损(ASD)32例,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主...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46例VSD婴幼儿,均合并重度PH,合并卵圆孔未闭(PFO)及房间隔缺损(ASD)32例,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主动脉瓣下VSD 30例,膜周部VSD16例。全部患儿均在中低温、中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VSD均采取补片修补,ASD和PDA予以直接缝合。【结果】死亡3例,手术病死率为2.9%,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例存在3 mm残余漏。所有患儿术后3个月至1年随访,生长发育好。【结论】合并重度PH的VSD患儿,尽早行手术治疗,并且手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并发症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高血压 肺性/外科学
下载PDF
经右心室小切口修补心尖肌部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宏斌 徐志伟 +1 位作者 郑景浩 张海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10期1860-1863,共4页
[目的]探讨心尖肌部室间隔缺损(VSD)的解剖学特点,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总结经漏斗心尖部右心室小切口修补心尖肌部VSD的经验.[方法]对三例伴有心尖肌部VSD的先心病患儿采用经漏斗心尖部右心室小切口间断缝合涤纶补片关闭心尖肌... [目的]探讨心尖肌部室间隔缺损(VSD)的解剖学特点,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总结经漏斗心尖部右心室小切口修补心尖肌部VSD的经验.[方法]对三例伴有心尖肌部VSD的先心病患儿采用经漏斗心尖部右心室小切口间断缝合涤纶补片关闭心尖肌部VSD并同期矫治伴发先心病.[结果]三例患儿心功能恢复正常,心尖肌部VSD无残余分流.[结论]采用漏斗心尖部右心室小切口修补心尖肌部VSD是简便、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和伴有其他心脏畸形的心尖肌部VSD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下载PDF
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142例报告 被引量:11
8
作者 席大伟 俞承忠 邱海燕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64-165,168,共3页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右室穿刺封堵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VSD)的经验.方法 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142例先心病VSD患儿,其中男90例,女52例,年龄8个月至11岁,体质量7~35 kg;VSD为膜部、膜周部、肺动脉瓣下型、肌部,缺损直径2~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右室穿刺封堵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VSD)的经验.方法 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142例先心病VSD患儿,其中男90例,女52例,年龄8个月至11岁,体质量7~35 kg;VSD为膜部、膜周部、肺动脉瓣下型、肌部,缺损直径2~10 mm.均采用全麻下胸骨下段或肋间小切口经右心室穿刺封堵先天性VSD.结果 成功植入VSD封堵器139例,使用封堵伞4 ~ 12#,其中偏心伞25例;2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加重放弃而改常规体外循环下修补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肌部室间隔缺损导引钢丝无法通过肌部缺损而不予处理.全组无手术死亡,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适应证相对较广、安全美观,恢复快、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心脏导管插入术 胸廓切开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方法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原文传递
891例单纯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微创经胸封堵术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宏宇 孟维鑫 吴丹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对单纯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2月至2014年10月期间89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经胸骨中下1/3段3~5 cm正中小切口行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对单纯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2月至2014年10月期间89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经胸骨中下1/3段3~5 cm正中小切口行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经右心室表面穿刺,通过VSD释放封堵伞治疗.术中TEE即刻评估封堵伞的位置、对瓣膜有无影响、是否牢固、有无残余分流.术后密切随访观察,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结果 834例封堵成功,57例中转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手术.其中应用等边封堵伞703只,偏心封堵伞133只,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单纯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近期及中期治疗效果肯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尚缺乏长期的随访资料,有待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心脏导管插入术 胸廓切开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方法
原文传递
经肋间超微创切口封堵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9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泽伟 屠为炜 高强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 介绍经肋间超微创切口封堵术,总结其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2014年8月至12月共收治适合经肋间超微创切口封堵治疗患儿9例,在食道超声(TEE)引导下行经肋间超微创切口封堵术,术后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封堵器位置、... 目的 介绍经肋间超微创切口封堵术,总结其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2014年8月至12月共收治适合经肋间超微创切口封堵治疗患儿9例,在食道超声(TEE)引导下行经肋间超微创切口封堵术,术后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封堵器位置、瓣膜情况以及有无残漏.结果 9例封堵术全部成功,围手术期内无死亡病例,无心律失常及伞片脱落等并发症发生.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均未见明显残余分流,瓣膜功能无明显影响,住院时间7 ~ 12(9.67±1.73)d.结论 经肋间超微创切口封堵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且瘢痕更为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心脏导管插入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方法
原文传递
经心表超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小儿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勇 朱鹏 +7 位作者 陈江华 苏茂龙 强海峰 饶健 伍源 陈林峰 舒涛 杨谦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经心表超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新技术.方法 自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使用心表超声引导对41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施行外科微创封堵.年龄5个月至6岁,平均(15.1±18.5)个月,体质量5 ~26(10.78 ±... 目的 介绍一种经心表超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新技术.方法 自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使用心表超声引导对41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施行外科微创封堵.年龄5个月至6岁,平均(15.1±18.5)个月,体质量5 ~26(10.78 ±6.87)kg;VSD直径3~8.5(5.2±1.13)mm.所有病例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置入封堵器闭合VSD.术中使用心表超声监测封堵过程,引导封堵器的放置,术后即刻评价疗效.结果 38例在心表心动图监测引导下置入封堵器获得成功,2例因导引钢丝未通过室缺口而失败,另1例因封堵器固定不牢,术后2d发生脱落.术后有3例封堵器边缘仍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半年后复查2例消失,另1例因封堵器移位仍有少量残余分流,全组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无主动脉瓣返流.结论 心表超声引导婴幼儿微创VSD封堵,操作简捷有效,可代替食道超声(TEE)单独引导微创外科封堵术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心脏导管插入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方法 外科手术 微创性/方法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