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P-HPLC法分离分析温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成分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慧 孙秀燕 郑艳萍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93-1996,共4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同时分离分析温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活性成分(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莪术烯、呋喃二烯和β-榄香烯)。方法:采用RP-HPLC法作为莪术油及其制剂倍半萜类活性成分的检测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KR100-5 ...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同时分离分析温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活性成分(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莪术烯、呋喃二烯和β-榄香烯)。方法:采用RP-HPLC法作为莪术油及其制剂倍半萜类活性成分的检测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KR100-5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0:1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15 nm。结果:温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成分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得到良好分离。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莪术烯、呋喃二烯和β-榄香烯浓度分别在2.66~26.6,3.47~34.7,5.63~56.3,4.22~42.2,10.2~102,7.44~74.4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96.5%,101.2%,105.4%,96.6%,95.2%(RSD<3.0%,n=5)。结论:本方法灵敏、专属,重复性好,且可避免倍半萜类中热敏物质的转化,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温莪术油及其制剂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法 温莪术油 倍半萜类成分 热敏物质
下载PDF
热敏染料FH-102的合成 被引量:3
2
作者 付立民 张宪军 +1 位作者 张金廷 南震 《辽宁化工》 CAS 2000年第1期1-5,10,共6页
归纳了热敏染料FH-102的不同合成方法,并进行了工艺选择。对中间体及产品的合成研究进行了总结与讨论。
关键词 含氟 热敏染料 氟荧烷 合成 染料
下载PDF
环氧粉末涂料低温固化剂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孙国良 刘治猛 +2 位作者 刘煜平 钟赤锋 贾德民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432-1435,1439,共5页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 I)和3-二甲基氨基丙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有机脲类低温固化剂二苯基甲烷-4,4-二[N,N-二甲氨基丙脲],并改进了粉末涂料的生产工艺,使环氧粉末涂料在低温下实现完全固化。环氧粉末涂料中加入11%有机脲类固化...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 I)和3-二甲基氨基丙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有机脲类低温固化剂二苯基甲烷-4,4-二[N,N-二甲氨基丙脲],并改进了粉末涂料的生产工艺,使环氧粉末涂料在低温下实现完全固化。环氧粉末涂料中加入11%有机脲类固化剂,可以在130℃8 min和140℃4 min的条件下实现完全固化,使粉末涂料应用于塑料制品、纸张、纸板及木材等热敏性基材的表面涂膜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粉末涂料 热敏性基材 有机脲类低温固化剂 合成
下载PDF
热敏红可逆变色体系的显色机理研究
4
作者 刘新宇 张丽平 +1 位作者 郑林 宁诗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9-203,共5页
越来越多有机热致变色材料的应用研究受到关注,不同材料的变色机理也不尽相同,将热敏红、不同显色剂和溶剂(十二醇)分别先后制备了二元复配物和三元复配物,通过观察复配物的红外光谱和热变色情况,重点研究分析了以热敏红为显色剂的三元... 越来越多有机热致变色材料的应用研究受到关注,不同材料的变色机理也不尽相同,将热敏红、不同显色剂和溶剂(十二醇)分别先后制备了二元复配物和三元复配物,通过观察复配物的红外光谱和热变色情况,重点研究分析了以热敏红为显色剂的三元体系可逆变色的机理,有机热致三元复配物的可逆变色依赖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红 热致可逆变色 复配物 变色机理
下载PDF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f Bovine Milk and Thethermal-related Process During Manufacture of Milk Powder Onoxidizesflavor:a Review
5
作者 Xiao YANG Lanwei ZHANG 《中国甜菜糖业》 2017年第3期42-48,共7页
关键词 MILK POWDER OXIDIZED - FLAVOR compound heat storage particle characteristic
原文传递
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的制备及微胶囊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凯军 张明祖 管丹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08年第7期24-26,共3页
可逆热致变色是指一种颜色受热升温时变为另一种颜色,冷却后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的现象。热致变色材料主要由电子给予体、电子接受体和溶剂性化合物3类物质组成,其中决定颜色的是电子给予体,决定显色深浅的是电子接受体,溶剂则决定变色... 可逆热致变色是指一种颜色受热升温时变为另一种颜色,冷却后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的现象。热致变色材料主要由电子给予体、电子接受体和溶剂性化合物3类物质组成,其中决定颜色的是电子给予体,决定显色深浅的是电子接受体,溶剂则决定变色温度。当电子给予体与电子接受体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平衡反应时,表现为可逆热致变色现象。国内在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研究方面报道较少,近年来,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已研制出了几种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研究开发出具有灵敏度高、可逆性好、稳定性强、使用寿命长、合成工艺简单实用的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已是备受国内外关注的研究领域。对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进行微胶囊化包覆,对其变色性能没有明显影响,但这样可将热致变色复配物与外界隔离,减少外界物质对其变色性能的影响,同时可避免受热变色时组分材料的流失,较好地保持其变色性能等,这将大大促进此类可逆热致变色性材料在测量、电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本试验对热敏玫红TF-R_1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的微胶囊化采用原位聚合法,其壁材选用脲醛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热致变色材料 微胶囊化 复配物 电子给予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接受体 制备 中科院化学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