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东天山黄山东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57
1
作者 夏明哲 姜常义 +3 位作者 钱壮志 夏昭德 汪帮耀 孙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413-2430,共18页
黄山东岩体位于东天山北部的土墩-黄山-图拉尔根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段,受康古尔塔格-黄山深大断裂控制,是由辉长闪长岩、角闪辉长岩、橄榄辉长岩、辉长苏长岩及二辉橄榄岩组成的复式岩体。主量元素化学组成部分属拉斑玄武岩系列,也有... 黄山东岩体位于东天山北部的土墩-黄山-图拉尔根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段,受康古尔塔格-黄山深大断裂控制,是由辉长闪长岩、角闪辉长岩、橄榄辉长岩、辉长苏长岩及二辉橄榄岩组成的复式岩体。主量元素化学组成部分属拉斑玄武岩系列,也有部分属钙碱性系列。大部分岩石相对富集LREE、适度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元素地球化学和Nd、Sr、Pb同位素体系证明,岩浆遭受了5%~8%的中-上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作用。岩浆源区由被消减板片交代的地幔楔物质和软流圈地幔物质组成。岩石圈根部拆沉和软流圈地幔上涌过程中生成了黄山东岩体。富铁硅酸盐的分离结晶作用对硫化物富集并分凝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成矿过程应该是岩浆自身演化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岩浆演化 成矿作用 黄山东岩体
下载PDF
安徽沙溪斑岩铜(金)矿床成岩成矿热历史探讨 被引量:20
2
作者 徐文艺 徐兆文 +3 位作者 顾连兴 任启江 傅斌 牛翠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1-367,共7页
采用Rb-Sr方法,测定沙溪斑岩铜(金)矿成矿岩体年龄为143.37±5.17 Ma;采用^(40)Ar/^(39)Ar快中子活化定年法,测定沙溪斑岩铜(金)矿成矿年龄为123.6±0.7 Ma,成矿岩体从固结成岩到成矿经历了20 Ma。根据Rb-Sr和K-Ar同位素体系封... 采用Rb-Sr方法,测定沙溪斑岩铜(金)矿成矿岩体年龄为143.37±5.17 Ma;采用^(40)Ar/^(39)Ar快中子活化定年法,测定沙溪斑岩铜(金)矿成矿年龄为123.6±0.7 Ma,成矿岩体从固结成岩到成矿经历了20 Ma。根据Rb-Sr和K-Ar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的不同,估算出沙溪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热衰减速率平均为20℃/Ma。单一的由成矿小岩体所提供的热能难以维持如此长时间热液成矿活动,矿区晚期的岩浆活动是沙溪斑岩铜矿成矿的重要能量来源,这是斑岩铜矿成矿岩体多属于多阶段侵入的复式岩体的原因。斑岩铜矿成矿系统能量耗散分析显示,斑岩铜矿成矿过程中有效能量耗散效率极低,如果没有巨大的能量来源维持长时间的热液活动,斑岩铜矿难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成矿热历史 成岩历史 铜矿床 金矿床
下载PDF
苏北盆地粘土矿物转化模式与古地温 被引量:39
3
作者 姚合法 林承焰 +3 位作者 侯建国 董春梅 刘玉瑞 任丽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5,共7页
以苏北盆地为例 ,系统研究了火成岩发育区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建立了粘土矿物转化模式 ;根据粘土矿物成岩演化特点 ,进行古地温分析。研究表明 ,苏北地区粘土矿物的分布主要受埋藏成岩作用、岩浆侵入、母质来源三种因素的影... 以苏北盆地为例 ,系统研究了火成岩发育区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建立了粘土矿物转化模式 ;根据粘土矿物成岩演化特点 ,进行古地温分析。研究表明 ,苏北地区粘土矿物的分布主要受埋藏成岩作用、岩浆侵入、母质来源三种因素的影响 ,发育四种类型的粘土矿物组合和三种粘土矿物转化模式 ;火山碎屑岩母岩区和基性岩浆侵入区具有特殊的粘土矿物组合和成岩演化模式 ,前者以富含蒙皂石矿物为特点 ;后者出现高岭石与伊 /蒙有序间层矿物共生组合 ,并具有不连续的演化序列 ;苏北盆地短有序I/S矿物出现于镜质组反射率 0 .5 %~ 0 .5 5 %的深度 ,伊 /蒙间层矿物转变成伊利石在镜质组反射率 0 .75 %~ 0 .8% ,可以用于热成熟度和古地温的估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古地温 火成岩 成岩演化 岩浆侵入 母质来源
下载PDF
层状岩体的成因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钟宏 胡瑞忠 +1 位作者 朱维光 刘秉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72,共14页
层状岩体的典型特征是其具有层状构造和韵律结构。层状镁铁质岩体不仅是研究岩浆分异演化过程和地壳混染作用的最佳天然实验室,其中还广泛赋存重要的稀有金属和贱金属矿床。文中主要总结了不同类型层状岩体形成的构造背景、基本特征、... 层状岩体的典型特征是其具有层状构造和韵律结构。层状镁铁质岩体不仅是研究岩浆分异演化过程和地壳混染作用的最佳天然实验室,其中还广泛赋存重要的稀有金属和贱金属矿床。文中主要总结了不同类型层状岩体形成的构造背景、基本特征、母岩浆特征和韵律层理成因,以及岩浆混合和地壳混染在岩浆演化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文中还介绍了层状岩体中典型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岩浆演化过程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岩浆演化 韵律层理 成矿作用
下载PDF
徐—淮地区早侏罗世侵入杂岩中单斜辉石岩捕虏体的矿物组合及演化 被引量:8
5
作者 许文良 王清海 +2 位作者 刘晓春 林景仟 王冬艳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对徐—淮地区早侏罗世侵入杂岩中尖晶石单斜辉石岩捕虏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表明 ,镁铁尖晶石和富铝单斜辉石矿物组合代表了更早期地幔岩浆在下部地壳或上地幔顶部的堆积体 ,其形成的温压条件为 0 .90GPa和 835℃ ;以尖晶石转变成石... 对徐—淮地区早侏罗世侵入杂岩中尖晶石单斜辉石岩捕虏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表明 ,镁铁尖晶石和富铝单斜辉石矿物组合代表了更早期地幔岩浆在下部地壳或上地幔顶部的堆积体 ,其形成的温压条件为 0 .90GPa和 835℃ ;以尖晶石转变成石榴石和单斜辉石 +石榴石 +刚玉组合为代表的矿物组合 (Ⅱ )反映了尖晶石单斜辉石岩形成后又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 ,所估算的温压条件为 1.40~ 1.6 5GPa和 90 0~ 10 0 0℃ ;晚期退变角闪石的形成表明尖晶石单斜辉石岩又遭受了角闪岩相的退化变质作用 ,估算的温压条件为 0 .70GPa和 6 70~ 740℃ .该类捕虏体的发现对认识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深部俯冲方向及其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淮地区 早侏罗世 侵入杂岩 单斜辉石岩捕虏体 矿物组合 超高压变质作用 温度 压力
下载PDF
柴达木地块北缘牛鼻子梁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彦锋 康珍 +4 位作者 凌锦兰 赵双喜 王永刚 申大力 姜常义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12-21,共10页
牛鼻子梁岩体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俄博梁断隆区,是一个出露面积约8km2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杂岩体,呈岩床状,东西向延长;堆晶结构与堆晶层理发育,可划分出多个堆晶韵律与旋回,岩石类型丰富,具有橄榄岩相、辉石岩相和辉长岩相等多种岩... 牛鼻子梁岩体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俄博梁断隆区,是一个出露面积约8km2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杂岩体,呈岩床状,东西向延长;堆晶结构与堆晶层理发育,可划分出多个堆晶韵律与旋回,岩石类型丰富,具有橄榄岩相、辉石岩相和辉长岩相等多种岩石类型。中酸性端元的岩石类型有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证明岩浆经历了以分离结晶为主导性机制的分异演化过程。岩浆富水,结晶出大量褐色普通角闪石,形成角闪石岩。岩体中含有大量的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捕虏体,同化混染严重。该岩体内含有2层层状矿体,一层在海拔3 100 m处,另一层在海拔2 800~2 900m处。此外,在岩体西端还有一个被断层活化迁移后赋存在断层带中的热液型矿体。矿石构造主要呈浸染状、海绵陨铁状和块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成矿期(岩浆期、矿浆期和岩浆热液期)和4个成矿阶段。结果表明:岩浆自身的分异演化与同化混染作用共同导致了硫化物熔离;成矿过程具有明显的多期多阶段性,而非连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 岩浆演化 同化混染 硫化物矿床 熔离机制 矿床成因 成矿过程 柴达木地块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二红洼岩体岩浆演化特征与成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段星星 杜辉 +2 位作者 刘拓 李文明 夏明哲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3期50-60,共11页
二红洼岩体位于康古尔-黄山韧性剪切带东段,主要由含长二辉橄榄岩、橄榄辉长岩、辉长苏长岩和淡色辉长岩组成。岩石相对富集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岩体原生岩浆为普通拉斑玄武岩(MgO=7.3%)。通过对元素地球化学和Nd、Sr、P... 二红洼岩体位于康古尔-黄山韧性剪切带东段,主要由含长二辉橄榄岩、橄榄辉长岩、辉长苏长岩和淡色辉长岩组成。岩石相对富集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岩体原生岩浆为普通拉斑玄武岩(MgO=7.3%)。通过对元素地球化学和Nd、Sr、Pb同位素体系研究证明,岩浆源区以软流圈物质为主,混入了少量富集岩石圈地幔组分,岩浆遭受了约5%上地壳物质的混染。与同岩带典型含矿岩体对比研究表明,岩体在岩石组合、原生岩浆性质、同化混染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因素可能制约了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潜力 岩浆演化 二红洼岩体 东天山
下载PDF
鄂东南—赣西北地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体岩浆起源、演化与成矿 被引量:2
8
作者 石准立 张永利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2年第4期444-457,共14页
作者以野外工作为基础,通过对本区侵入体侵入顺序的确定,结合岩浆起源和演化的研究,将鄂东南—赣西北地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体划分为9个单元、4个超单元。主要根据岩浆岩与成矿的时间关系,将本区内生成矿作用划分为8个成矿阶段并查明了... 作者以野外工作为基础,通过对本区侵入体侵入顺序的确定,结合岩浆起源和演化的研究,将鄂东南—赣西北地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体划分为9个单元、4个超单元。主要根据岩浆岩与成矿的时间关系,将本区内生成矿作用划分为8个成矿阶段并查明了其与岩浆岩单元的时间、空间关系。依据控制成矿作用的岩浆物质同源性,建立了与超单元相对应的5个成矿亚系列。通过区域构造演化的研究,提出了本区导岩构造的演化控制了不同构造阶段岩浆岩单元的空间分布,从而总结和阐明了受本区岩浆侵入所控制的铁、铜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岩浆岩 起源 成矿规律
下载PDF
华北地台东部花岗岩容矿型金矿床的时空演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华英 王秀璋 程景平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8-332,共5页
华北地台东部分布有众多的花岗岩型金矿床 ,按照岩体与矿化的时间关系可分为同侵入岩型及后侵入岩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冀、辽接壤地区 ,成岩与成矿时代相近 ,为中侏罗世 ;后者主要分布在辽宁及山东等地 ,成矿比成岩要晚 2 0~ 12 0M... 华北地台东部分布有众多的花岗岩型金矿床 ,按照岩体与矿化的时间关系可分为同侵入岩型及后侵入岩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冀、辽接壤地区 ,成岩与成矿时代相近 ,为中侏罗世 ;后者主要分布在辽宁及山东等地 ,成矿比成岩要晚 2 0~ 12 0Ma以上 ,成岩时代主要为侏罗纪 ,成矿时代为白垩纪。NWW向SEE方向金矿化时代变新 ,可能显示出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使华北地台活化的作用向东迁移并对金矿床形成起了控制作用 ,同时在华北地台北缘从南向北矿化变新也显示出西伯利亚板块在中生代时期对华北地台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溶矿型金矿床 成矿时代 同侵入岩型 后侵入岩型 时空演化 成岩时代 成矿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上古生界构造演化及裂缝耦合控气作用 被引量:27
10
作者 尹帅 孙晓光 +4 位作者 邬忠虎 王应斌 赵靖舟 孙伟豪 闫浩霖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724-3737,共14页
为了阐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构造演化及裂缝对上古生界气藏的控制作用,以该地区临兴区块为例,利用丰富的岩心、测试、测井、地震及产能数据,研究晚侏罗世末古构造、现今构造、岩浆岩体及裂缝的耦合控气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古生... 为了阐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构造演化及裂缝对上古生界气藏的控制作用,以该地区临兴区块为例,利用丰富的岩心、测试、测井、地震及产能数据,研究晚侏罗世末古构造、现今构造、岩浆岩体及裂缝的耦合控气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在三叠纪发生快速沉积,并在早白垩世开始发生地壳抬升。紫金山岩体的隆升时间处于早白垩世中期,其隆升时间与华北板块地层急剧减薄和软流圈侵入地表时间一致。受紫金山岩体快速、强烈隆升影响,上古生界地层发生横弯缩短。此后,研究区处于弱拉张环境,上古生界地层的构造面貌基本定型。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上古生界气藏受古构造、现今低幅度构造、岩浆侵入及裂缝的综合影响。晚侏罗世末期古构造高部位是成藏的有利场所,现今构造对气藏分布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岩浆侵入及裂缝对上古生界气藏影响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紫金山岩体区岩浆大规模上涌,裂缝极为发育,不利于成藏;另一方面,平缓构造区小规模岩浆岩体起到油气疏导作用;适度发育的裂缝对油气的聚集及保存有利。整体而言,构造及裂缝对上古生界气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古构造控带、现今构造控圈、小规模岩浆岩体及断裂控运、裂缝控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低幅度构造 构造演化 侵入岩体 裂缝 脆性矿物
下载PDF
民和盆地油页岩加热过程储集物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康安 孙平昌 +2 位作者 于丰宁 柳蓉 张道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3,共6页
为明确加热排烃对油页岩储集物性的影响,选择民和盆地未成熟油页岩为研究对象,经低温干馏,利用裂缝三维扫描、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不同加温阶段的油页岩样品进行储集物性分析,进而揭示油页岩加热过程中储集... 为明确加热排烃对油页岩储集物性的影响,选择民和盆地未成熟油页岩为研究对象,经低温干馏,利用裂缝三维扫描、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不同加温阶段的油页岩样品进行储集物性分析,进而揭示油页岩加热过程中储集物性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温加热阶段(185~350℃),油页岩少量排烃,油水产率和半焦产率变化较小;中温加热阶段(350~475℃),油页岩大量排烃,油水产率和半焦产率大幅度上升;高温加热阶段(475~520℃),油页岩残余排烃,油水产率和半焦产率基本不发生变化。在油页岩的加热过程中,随加热温度上升,裂缝数量逐渐增多,微小裂缝逐渐加宽并延伸,进而相互沟通连接形成大裂缝,且裂缝主要发育在层理面,垂直层理面方向并未产生明显裂缝;油页岩比表面积逐渐增大,孔隙由微孔向大孔转变,并且随着油页岩大量排烃,部分大孔互相连接沟通形成微裂缝;油页岩半焦的吸附量随着相对压力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黏土含量减小,伊蒙混层中的蒙脱石构造坍塌,逐渐向伊利石转化,矿物颗粒减小,导致泥岩中产生微裂缝,从而使泥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分阶段加热 储集物性 生烃 低温干馏 低温氮气吸附 高压压汞实验 孔隙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