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me Aerothermodynamic Aspects of ESA Entry Probes 被引量:2
1
作者 L.MARRAFFA F.MAZOUE +1 位作者 Ph.REYNIER C.REIMERS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6-133,共8页
Two different entry vehicles are presented here: the Inflatable Reentry and Descent Demonstrator (IRDT), and Huygens. Both missions involve (re)entries at conditions close to orbital, and have been performed in 2... Two different entry vehicles are presented here: the Inflatable Reentry and Descent Demonstrator (IRDT), and Huygens. Both missions involve (re)entries at conditions close to orbital, and have been performed in 2005. Specific aspects of the design and the mission of IRDT are briefly outlined.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recent flight of IRDT and the methodology followed at ESTEC for the assessment of radiative fluxes for Huygens are summari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NTRY radiation AEROTHERMODYNAMICS heat shield CFD non-equilibrium flow entry probe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PULSED-WIRE TECHNIQUE FOR WALL PARAMETERS MEASUREMENT IN SEPARATED FLOWS
2
作者 Liao Yufeng, Xu Cheng(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8-103,共6页
A pulsed-wire wall probe measurement system wa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which can be used for measuring wall Parameters in separated flow-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was described and the way of probe calibration was gi... A pulsed-wire wall probe measurement system wa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which can be used for measuring wall Parameters in separated flow-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was described and the way of probe calibration was given. Wall parameters of back-ward-facing and forward-facing step flow were measured,and the wall nows structure andcharacters were revea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arated flow MEASUREMENT pulse heating wall parameters pulsed-wire wall probe
下载PDF
海底热流探测技术综述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官保 裴彦良 刘保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1-619,共9页
热流探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地球物理调查项目,使用探针式热流计测量海底热流是常用的方法.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先后出现的三种主要的热流计:Bullard型、Ewing型和Lister型,使热流探测的精度和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文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这... 热流探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地球物理调查项目,使用探针式热流计测量海底热流是常用的方法.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先后出现的三种主要的热流计:Bullard型、Ewing型和Lister型,使热流探测的精度和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文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这三种热流计的主要技术特点,分析了我国海底热流探测的现状与不足,并对热流探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 探针 地温梯度 热导率
下载PDF
自返式微型地热探针温度测量电路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志涛 李家军 +2 位作者 李墨 贾立双 关宏韬 《海洋技术学报》 2017年第6期44-48,共5页
自返式微型地热探针体型小巧,便于机载或舰载投弃式布放,可自动贯入海底沉积物进行热流测量。采用无缆布放方式,避免了缆绳牵引造成的海底沉积物结构性破坏,从而真正实现了无扰动的海底热流测量。海底沉积物的温度在恒温层以下随深度增... 自返式微型地热探针体型小巧,便于机载或舰载投弃式布放,可自动贯入海底沉积物进行热流测量。采用无缆布放方式,避免了缆绳牵引造成的海底沉积物结构性破坏,从而真正实现了无扰动的海底热流测量。海底沉积物的温度在恒温层以下随深度增加其变化非常微弱,而测温电路是地热探针的核心部分,其测温精度直接关系到热流数据的质量。针对自返式微型地热探针的工作特点,为提高探针温度及温度梯度测量的精度,在深入研究测温原理的基础之上,完成了测温电路的硬件电路和控制软件的设计,并通过合理的内部温度补偿算法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精度。测温电路在海上试验过程中,其测温曲线平滑,一致性良好,无畸变,实现了海底沉积物热流的精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返式微型地热探针 海底热流 高精度温度测量 四线制 温度补偿算法
下载PDF
双探针型海底热流计的结构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小秋 施小斌 +4 位作者 许鹤华 徐行 李官保 郭兴伟 罗贤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80-1288,共9页
本文在现有海底热流探针制作技术条件下,首先建立了脉冲式双探针海底测量单元的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获得多组参数F的温度-时间数据,作为"实测"数据,再用脉冲加热有限长线热源(PFLS)模型求解待测介质热导率及其相对误差上限(R... 本文在现有海底热流探针制作技术条件下,首先建立了脉冲式双探针海底测量单元的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获得多组参数F的温度-时间数据,作为"实测"数据,再用脉冲加热有限长线热源(PFLS)模型求解待测介质热导率及其相对误差上限(RE_(λ-UL)),并以RE_(λ-UL)最小为原则,对双探针热流计的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在不同探针脉冲强度(q)、温度测量误差(ΔT_m)和探针长度(L)组合下,都存在最佳探针间距(Best_r),使得RE_(λ-UL)降到最低;(2)随着q增大或ΔT_m减小,Best_r逐渐增大;(3)当q、ΔT_m及探针半径(a)都给定时,Best_r与探针长度(L)呈线性正相关;(4)当a=1.0 mm,且q、ΔT_m分别取为628.0~1100.0 J·m^(-1)、0.5~1.0 mK,若L在20.0~42.0 mm之间时,则Best_r在18.0~30.0 mm之间,此时介质热导率相对误差上限可控制在5.5%以内,同时测量温度可在6 min内达到最大值,即脉冲加热开始后,温度测量只需约7 min,便可满足介质热导率的求解,这比目前常用的Lister型热流计所需海底测量时间缩短8 min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探针型海底热流计 结构优化 双探针脉冲法(DPHP) 脉冲加热有限长线热源(PFLS)模型 有限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双探针型海底热流计数据解算模型选取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小秋 施小斌 +4 位作者 许鹤华 徐行 李官保 郭兴伟 罗贤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34,共7页
选取适合于双探针型海底热流计数据解算的简化模型,是双探针型海底热流计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对提高海底热流数据解算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脉冲式双探针海底工作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双探针的脉冲加热时间、体生热率、热物性、长... 选取适合于双探针型海底热流计数据解算的简化模型,是双探针型海底热流计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对提高海底热流数据解算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脉冲式双探针海底工作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双探针的脉冲加热时间、体生热率、热物性、长度及半径等因素在双探针脉冲法的3个线热源简化模型中所引起的模型误差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并以模型误差最小为原则选取简化模型。结果表明:1)脉冲加热有限长线热源(PFLS:pulsed finite line source)模型是双探针脉冲法中较为实用的简化模型,它可消除加热时间和探针长度对介质热物性参数求解的影响;2)在PFLS模型下,探针热导率对待测介质热物性测量的影响可以忽略;而探针间距越大、半径越小及其体积比热容与待测介质越接近,则所求介质热物性的模型误差就越小;在保证温度传感器能有效记录到温度变化的前提下,探针脉冲功率的大小基本不影响介质热物性求解的模型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探针型海底热流计 双探针脉冲法 线热源理论简化模型 有限元数值模拟
下载PDF
探针偏角对海底热流测量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子英 杨小秋 +3 位作者 施小斌 曾信 赵俊峰 于传海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101,共7页
南海和印度洋共87 个海底热流测量站位的探针偏角分布表明: 海底热流测量过程中, 探针插入海底沉积物后通常都存在偏角, 其偏角在0°~10°的占48.3%, 10°~20°的占20.7%, 20°~30°的占2.3%, 30°~40°... 南海和印度洋共87 个海底热流测量站位的探针偏角分布表明: 海底热流测量过程中, 探针插入海底沉积物后通常都存在偏角, 其偏角在0°~10°的占48.3%, 10°~20°的占20.7%, 20°~30°的占2.3%, 30°~40°的占2.3%, 超过40°的占26.3%。当用探针偏角较大时, 必然会给地热参数计算带来不容忽视的相对误差。因此, 文章建立探针偏角与地温梯度和热流相对误差之间的定量关系式, 并据此计算得知: 探针偏角<10°时, 对地热参数测量影响不大, 其相对误差只在2.0%以内; 而当探针偏角增大到15°~20°时, 地热参数相对误差则增大到5.0%左右, 且随着探针偏角逐渐增大, 引起的相对误差呈非线性迅速增大。因此, 建议今后进行海底热流测量过程中, 尽可能获取探针插入海底沉积物时的偏角, 进而可对地温梯度和热流进行偏角校正, 获得更为准确的地热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热流 地温梯度 探针偏角 相对误差 南海 印度洋
下载PDF
热毯式海底热流原位探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松堂 李宏源 +5 位作者 霍建玲 宋雨泽 朱锐 杨磊 石建军 李超 《海洋技术学报》 2019年第4期39-44,共6页
针对海底热流探针无法对基岩海底或其他硬质海底进行热流探测的难题,基于傅里叶热力学第一定律提出了非插入式海底热毯原位探测方法,介绍了热毯式热流原位探测系统的设计。通过试验选择了合适的热毯盖层材料、对热毯的形状和设计尺寸等... 针对海底热流探针无法对基岩海底或其他硬质海底进行热流探测的难题,基于傅里叶热力学第一定律提出了非插入式海底热毯原位探测方法,介绍了热毯式热流原位探测系统的设计。通过试验选择了合适的热毯盖层材料、对热毯的形状和设计尺寸等参数进行了设计优化,分析了热毯的工作方式并对布放技术进行了评价。热毯式海底热流探测系统为大洋中脊区域海底的热流探测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对于研究板块的热状态及板块的构造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热流 探针 热毯 原位探测
下载PDF
南海西沙海槽地区的海底热流测量 被引量:48
9
作者 徐行 施小斌 +4 位作者 罗贤虎 刘方兰 郭兴伟 沙志斌 杨小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8,共8页
为了解南海西沙海槽区的地热特征,利用Ewing型地热探针在该区开展了地热测量,并利用TK04热导率仪测量了相关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热导率,获得了7个站位的热流数据。结果表明,研究区7个站位的热导率变化范围为0.88~1.06W/m·... 为了解南海西沙海槽区的地热特征,利用Ewing型地热探针在该区开展了地热测量,并利用TK04热导率仪测量了相关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热导率,获得了7个站位的热流数据。结果表明,研究区7个站位的热导率变化范围为0.88~1.06W/m·K,平均为0.96W/m·K,地温梯度变化范围为85~120℃/km,热流值变化范围为83~112mW/m^2,平均达到95mW/m^2。分析表明测量结果与20世纪80年代中美合作在西沙海槽的地热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研究区仍具有高热流特征,推测高热流特征可能与本区高热背景、莫霍面埋深较浅、断裂发育、晚期岩浆活动和基底起伏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探针 地温梯度 热导率 海底热流 西沙海槽
下载PDF
氮ECR微波等离子体的电子能量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茵 顾彪 +1 位作者 夏亚红 秦福文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5-50,共6页
为了对GaN薄膜低温生长提供更多的活性氮,在一个腔耦合电子回旋共振(ECR)半导体加工装置上,用朗谬探针和二次微分理论,研究了氮ECR等离子体的实际电子能量分布。发现它们都是非麦克斯韦分布,含有高能电子,而且随着放电... 为了对GaN薄膜低温生长提供更多的活性氮,在一个腔耦合电子回旋共振(ECR)半导体加工装置上,用朗谬探针和二次微分理论,研究了氮ECR等离子体的实际电子能量分布。发现它们都是非麦克斯韦分布,含有高能电子,而且随着放电气压的下降和微波功率的增加,高能电子成分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能量分布 ECR 微波等离子体 半导体 掺杂
下载PDF
海底热流原位探测技术研究进展及趋势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松堂 霍建玲 +2 位作者 杨磊 宋雨泽 李宏源 《海洋技术学报》 2019年第6期104-112,共9页
海底热流探测可为海底资源评价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海底热流原位探测是获取海底热流数据的有效手段,文中回顾了海底热流原位探测技术的进展,分析了探针、热毯、钻孔等不同热流原位探测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结合科学需求和... 海底热流探测可为海底资源评价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海底热流原位探测是获取海底热流数据的有效手段,文中回顾了海底热流原位探测技术的进展,分析了探针、热毯、钻孔等不同热流原位探测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结合科学需求和资源开发需求对海底热流原位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热流 原位探测 探针 热毯
下载PDF
电厂送粉系统煤粉浓度测量的热探头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磊 周芳德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煤粉浓度测量是气固两相流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自行研制热探头测量系统,研究了该系统测量煤粉浓度的可行性。考虑两相流中的热弛豫效应,提出了修正雷诺数和努谢尔特数的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修正雷诺数和努谢尔特数关联绕流热探... 煤粉浓度测量是气固两相流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自行研制热探头测量系统,研究了该系统测量煤粉浓度的可行性。考虑两相流中的热弛豫效应,提出了修正雷诺数和努谢尔特数的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修正雷诺数和努谢尔特数关联绕流热探头的试验数据,气固两相流与单相气体流具有相同的换热关系式。基于这一规律性,热探头测量方法可使煤粉浓度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在±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 送粉系统 煤粉 浓度测量 热探头方法 气固两相流 气力输送 传热
下载PDF
一种新型三相流测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玉田 李翔 +1 位作者 胡艳玲 王遂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28-31,共4页
利用成熟的单相流测量仪的基本原理 ,研制了一种新的三相流在线检测仪及其系统。应用热扩散法来测量气液比 ,设计的灵巧电容探头来测量油水比 。
关键词 三相流 热扩散法 灵巧电容探头 测量系统 油气测量
下载PDF
海底热流探针的温度校验技术
14
作者 彭登 罗贤虎 +1 位作者 徐行 陈爱华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199-1204,共6页
海底热流探针是一种高分辨、高精度的温度测量设备,定期对其进行温度校验是保证其测量数据准确性的一个必要环节。鉴于海底热流探针的尺寸和其他技术指标等特点,传统的温度校验方式无法适用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自主研发的温度测量仪。... 海底热流探针是一种高分辨、高精度的温度测量设备,定期对其进行温度校验是保证其测量数据准确性的一个必要环节。鉴于海底热流探针的尺寸和其他技术指标等特点,传统的温度校验方式无法适用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自主研发的温度测量仪。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美国海鸟SBE 917plus型温盐深(CTD)测量仪的适用于深海测温设备的温度校验方法,通过海上试验确定其可以适用于海底热流探针的校验,为用常规方法无法进行校验的深海测温设备提供了新的校验方法。该方法也可用于其他的深海测温设备的温度校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探针 温度 校验 CTD 恒温槽
下载PDF
两种测定树干液流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智慧 常学向 赵文智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1-716,共6页
使用澳大利亚GREENSPAN公司SF-300热脉冲树干液流仪与德国UP公司生产的SFS2-M热耗散树干液流仪,对二白杨和临泽小枣树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1个月观测,对比了这两种树干液流法在测定干液流速率的差异,以及讨论了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 使用澳大利亚GREENSPAN公司SF-300热脉冲树干液流仪与德国UP公司生产的SFS2-M热耗散树干液流仪,对二白杨和临泽小枣树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1个月观测,对比了这两种树干液流法在测定干液流速率的差异,以及讨论了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二白杨与枣树树干液流速率的测定结果存在差异,用热脉冲法对二白杨树干液流测定结果高于热耗散法的测定结果,前者测定的日耗水量平均高后者(20.1±18.0)%;而对枣树,则用热脉冲法测定的结果低于用热耗散法测定结果,平均值相差近3倍.这些差异可能与林木树干液流速率存在径向变化及两种方法的测定原理不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热耗散法 热脉冲法 二白杨 临泽小枣
下载PDF
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区海底热流原位测量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永东 马小川 +4 位作者 张广旭 刘贤三 栾振东 董冬冬 阎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56,共6页
为了解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区俯冲带及岛弧两侧的海底热流分布情况,2015年1—3月期间的西太平洋海山航次中,"科学"号利用最新一代Lister型热流探针对该区域开展了海底热流原位测量工作。沿着横跨俯冲带的站位测线,本次进行了10个热流站... 为了解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区俯冲带及岛弧两侧的海底热流分布情况,2015年1—3月期间的西太平洋海山航次中,"科学"号利用最新一代Lister型热流探针对该区域开展了海底热流原位测量工作。沿着横跨俯冲带的站位测线,本次进行了10个热流站位测量,共获得8个站位的有效数据。测量结果表明,该地区地温梯度的变化范围为0.011~0.137Km-1,平均0.089Km-1,热导率的变化范围为0.58~1.32 Wm-1 K-1,热流值则在14.4~118.85mWm-2之间,平均为68.02mWm-2。热流值分布显示,雅浦岛弧附近具有较高的热流值,自雅浦岛弧向两侧热流值逐渐降低,低热流区主要分布在帕里西维拉海盆。由于该地区热流测量数据依然稀缺,深入的讨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浦海沟 热流探针 热流值 西太平洋
下载PDF
深海机器人专用热流探针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康康 童怀 +2 位作者 徐鸣亚 徐行 彭登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2-64,67,共4页
为了获得大比例尺、高密度的海底热流数据,适应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设计了一种深海机器人的专用热流探针。探针采用具有超强A/D转换功能的微处理器芯片,利用分时采样原理处理5只高精度热敏电阻器的采样数据并存储于数据存储器,整... 为了获得大比例尺、高密度的海底热流数据,适应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设计了一种深海机器人的专用热流探针。探针采用具有超强A/D转换功能的微处理器芯片,利用分时采样原理处理5只高精度热敏电阻器的采样数据并存储于数据存储器,整个过程由微处理器监控时钟芯片决定采样始末,探针与上位机的通信采用RS—485通信。跟随我国"海洋四号"、"海洋六号"、"蛟龙号"科考船进行海试,获得了宝贵的热流数据,测试精度达到0.01℃,分辨率达到0.005℃,探针可实际应用于我国的海洋地热流测量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 热流探针 深海机器人
下载PDF
亚热带樟树树干液流通量变化规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罗紫东 关华德 +3 位作者 章新平 刘娜 张赐成 姚天次 《热带地理》 2016年第4期658-665,共8页
采用热脉冲技术于2013―2015年连续测定了樟树的树干液流,并同步监测了环境因子,分析了樟树树干液流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以及对不同环境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樟树树干液流速率晴天日变化为典型的单峰型曲线,季节变化明显,液流速率峰... 采用热脉冲技术于2013―2015年连续测定了樟树的树干液流,并同步监测了环境因子,分析了樟树树干液流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以及对不同环境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樟树树干液流速率晴天日变化为典型的单峰型曲线,季节变化明显,液流速率峰值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峰宽随季节变化存在"窄→宽→窄"的逐步变化过程。樟树存在微弱的夜间液流,且生长季较其他月份活跃。液流启动时间夏季最早,冬季最晚,液流结束(进入夜间低值)时间夏季晚于冬季约1~2 h。上下午液流量比值均〈1,平均值为0.74。同月不同天气条件下,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均为晴天〉阴天〉雨天。干旱环境下,樟树树干液流峰值下降了约95%,与2014年相比,同期内液流总量减少了约47.8%,在干旱中液流量与气温、水汽压亏缺呈显著负相关,改变了常年中(没有干旱)液流量与气温和水汽压亏缺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干旱显著降低了樟树的树干液流量,也反映了樟树对干旱的适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树干液流 热脉冲技术 亚热带
下载PDF
自返式微型地热探针水下运动及贯入特性分析
19
作者 徐向上 冯志涛 +2 位作者 张选明 贾立双 李墨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4-142,共9页
自返式微型地热探针水下运动特性以及其贯入深度关系到其能否正常入泥工作,针对自返式微型地热探针的结构,对其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并针对海洋流场及海洋底质,抽取关键参数,建立探针投放过程中的流场模型和底质模型。将所建立模型... 自返式微型地热探针水下运动特性以及其贯入深度关系到其能否正常入泥工作,针对自返式微型地热探针的结构,对其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并针对海洋流场及海洋底质,抽取关键参数,建立探针投放过程中的流场模型和底质模型。将所建立模型导入数据分析软件,先分析探针在投放过程中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相关运动特性,然后拟合为探针下行过程中下行深度和横向漂移的轨迹图,可见其水平方向最大位移约为106 m。在理论上论证了探针在下行过程中的姿态稳定性。通过计算论证了自返式微型探针在依靠自身重力的情况下,自动贯入海底沉积物进行热流测量工作方式的可行性。并在最后通过海上试验,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实践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返式 地热探针 海底热流 运动特性 贯入特性
下载PDF
国产热流探针HFP-6000在琼东南盆地热流原位探测中的应用
20
作者 宋永东 张建兴 +1 位作者 栾振东 阎军 《广西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225-230,240,共7页
海底热流探测是研究海底构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方法。为了更好获取研究区热流数据,利用“科学”号考察船对自主研制的Lister型热流探针HFP-6000开展海底热流原位探测试验工作。本次海上试验热流站位布设于琼东南盆地北部陆坡区,... 海底热流探测是研究海底构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方法。为了更好获取研究区热流数据,利用“科学”号考察船对自主研制的Lister型热流探针HFP-6000开展海底热流原位探测试验工作。本次海上试验热流站位布设于琼东南盆地北部陆坡区,水深100-1300 m,试验了5个热流站位,共获得3个站位的有效数据。国产热流探针HFP-6000工作性能稳定,测量数据精度可达0.001℃,满足开展高精度热流大断面调查的要求。该探针较长且重,属于大型科考设备,对科考船后甲板作业条件要求较高。国产热流探针设备的小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优化改进将是下一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化 HFP-6000热流探针 琼东南盆地 热流原位测量 “科学”号考察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