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
1
作者 卢政 江珊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宋代理学家以一种带有生态意义的审美终极关怀去观照自然、社会和人生,构建了体系完备的生态审美境界论。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由“孔颜乐处”观、“曾点之乐”观、“圣贤气象”观组成,三者相辅相成,其实质是一种追求万物一体... 宋代理学家以一种带有生态意义的审美终极关怀去观照自然、社会和人生,构建了体系完备的生态审美境界论。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由“孔颜乐处”观、“曾点之乐”观、“圣贤气象”观组成,三者相辅相成,其实质是一种追求万物一体、人生圆融、社会和谐的天地境界,标志着中国古代美学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理学美学 生态审美境界 天地大美 人生圆融 社会和谐
下载PDF
孔孟荀三重境地之礼初探
2
作者 徐玲 《济宁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4-19,共6页
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孔孟荀之礼更有其重要的意义。在孔孟荀那里,礼可以分作三重境地,分别为经验境地的“礼之仪”,道德境地的“礼之义”,天地境地的“礼之理”。经验境地之礼囊括了经验世界中种种人伦秩序、规则、仪式、制度... 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孔孟荀之礼更有其重要的意义。在孔孟荀那里,礼可以分作三重境地,分别为经验境地的“礼之仪”,道德境地的“礼之义”,天地境地的“礼之理”。经验境地之礼囊括了经验世界中种种人伦秩序、规则、仪式、制度,导源于道德境地之礼。道德境地之礼作为人的德性之一,发端乎人之情,归本于仁爱,且给出了经验境地之礼。而经验境地与道德境地之礼皆本源于天地境地之礼,人间之仪则、生灵之礼性皆本源于天地境地之礼的一体流行。且天地境地之礼是经验与道德境地之礼的总根源,内涵于万物之中,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天地须臾不可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境地 道德境地 天地境地
下载PDF
仁与天理通而为一视域下的程颢易学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新春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63,共11页
置身由汉唐经学向宋明理学转型过程中的程颢,对易学的天人之学作出了创造性诠释与转化,建构起仁与天理通而为一视域下的崭新易学天人之学,推出了他的理学体系。程颢的易学,首先开示了一个充满盎然生机、生意的有机整体宇宙图景,继之揭... 置身由汉唐经学向宋明理学转型过程中的程颢,对易学的天人之学作出了创造性诠释与转化,建构起仁与天理通而为一视域下的崭新易学天人之学,推出了他的理学体系。程颢的易学,首先开示了一个充满盎然生机、生意的有机整体宇宙图景,继之揭示了此一生机、生意之所自来的终极宇宙根基、根据,即天理,并指出天理是一终极的令物生生之理,即是一最高的绝对之善本身,由此天理即仁体。天理与仁通而为一,可名之日天理—仁体。此一天理—仁体令天地万物涵具并彰显出盎然生机、生意,且一体无隔。人禀受它而具备了存在的所以然的终极宇宙根基和充足的价值根据与资源,应据之一则珍视自己生命的内在价值,令其原发性畅然舒展、展现与实现,再则珍视并善待他人他物的内在价值,视天地人物一体无隔的有机宇宙整体中的一切皆为我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期其亦皆能原发性畅然舒展、展现与实现自我,从而成就起一宇宙式大我,达到成为天理—仁体自觉圆融化身的最高的生命境界,即天地境界。为此,尚需作识仁与定性的工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颢 易学 天理 生意 天地境界 识仁 定性
下载PDF
“忧患”中的天地境界——徐复观“忧患意识”的美学解读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桂荣 曲瑞华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2,共5页
“忧患”一词源出《易传》,“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性格被徐复观提炼出来后,已经成为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共识。徐复观所意旨的“忧患意识”不仅源自儒家,也基于道家,通过徐复观的诠释,不仅张扬出“忧患意识”中的阳刚之美,而且... “忧患”一词源出《易传》,“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性格被徐复观提炼出来后,已经成为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共识。徐复观所意旨的“忧患意识”不仅源自儒家,也基于道家,通过徐复观的诠释,不仅张扬出“忧患意识”中的阳刚之美,而且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结构,从而彰显出“忧患”中的天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忧患意识 天地境界
下载PDF
吴澄理学视野下的易学天人之学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新春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63,共13页
吴澄是光显于元代的著名理学家、经学家和易学家。他在易学的象数之学方面整合汉宋而创辟己见,而在义理之学方面则以全新理学视野解读《周易》经传,开显出《周易》吴氏学——一种理学视野下的独特易学天人之学。其基本内容是天道为人道... 吴澄是光显于元代的著名理学家、经学家和易学家。他在易学的象数之学方面整合汉宋而创辟己见,而在义理之学方面则以全新理学视野解读《周易》经传,开显出《周易》吴氏学——一种理学视野下的独特易学天人之学。其基本内容是天道为人道的终极价值根据,人宜推天道以明人事,法天道以开人文;天道性命相贯通,由理气所造化出的天人万象相互内在,息息相通,一体无隔,构成一无限宏大的一本而万殊的有机宇宙生存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万象如此而相连一体、动态流转着的这个世界,亦遂成为人的整个生活的世界;人应透过自觉的德性涵养修为工夫,变化气质,最大限度地彰显出与天地之理一而不二的本然正性,豁醒自足之整体人文生命理性意识,令生命最终达致成为天地之理圆满化身与自觉而圆融体现者的天地境界,进而挺立自己生命的主体性,确立应然的正大宇宙人生担当,促成天理沛然流行、和谐有序而通泰的有机人的生活世界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易学 天人之学 天理 人欲 天地境界
下载PDF
冯友兰天地境界理论的审美意义
6
作者 黄香琴 潘焱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29,共5页
冯友兰的天地境界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因为天地境界的最终达成须依赖以直觉思维为特征的"负"的方法。进入天地境界的人,自有一种无所原由的"乐","极高明而道中庸",体现的恰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天地境... 冯友兰的天地境界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因为天地境界的最终达成须依赖以直觉思维为特征的"负"的方法。进入天地境界的人,自有一种无所原由的"乐","极高明而道中庸",体现的恰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天地境界的审美色彩,为道德取得审美的支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天地境界 审美境界 审美态度
下载PDF
冯友兰“天地境界”说与佛道思想的融通
7
作者 史晓宇 赵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说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终极价值与关怀之间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对冯先生天地境界的论说进行分析,阐明了其在推进儒家的形上学思想的同时,通过对佛家般若学思想、道家无为思想的融通,从而提供了一个新的终... 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说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终极价值与关怀之间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对冯先生天地境界的论说进行分析,阐明了其在推进儒家的形上学思想的同时,通过对佛家般若学思想、道家无为思想的融通,从而提供了一个新的终极价值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境界”说 觉解 般若 无为 融通
下载PDF
浅论《人间词》的“有我之境”及词人之死
8
作者 朱平珍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5-36,56,共3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列为同一层次,同属他最推崇的境界,并在其《人间词》的创作实践中,倾向于"有我之境"。与冯友兰将"天地境界"鲜明地确定为人所可能有的四种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列为同一层次,同属他最推崇的境界,并在其《人间词》的创作实践中,倾向于"有我之境"。与冯友兰将"天地境界"鲜明地确定为人所可能有的四种境界中最高境界相比,可见出王氏词学理论上的朦胧也是他哲学思想、人生观上的朦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词》 王国维 哲学思想 人生观
下载PDF
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 被引量:2
9
作者 吕美生 孔正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39,共6页
程朱理学继承孔孟道统,专讲义理性命之学。它将人际伦理提升到宇宙本体论的哲学高度来重整人际伦常秩序,确立人的道德主体性。程朱理学既有以道德相对主义(社会性道德)把自然道德化的"真善相悖"的一面,也有以绝对道德主义(宗... 程朱理学继承孔孟道统,专讲义理性命之学。它将人际伦理提升到宇宙本体论的哲学高度来重整人际伦常秩序,确立人的道德主体性。程朱理学既有以道德相对主义(社会性道德)把自然道德化的"真善相悖"的一面,也有以绝对道德主义(宗教性道德)把自然审美化的"美善相乐"的一面。程朱理学完全可与康德的德道哲学相媲美,它构筑了可与天地比肩的人类伟大尊严,追求哲学敬畏人生、宗教超越人生、艺术赞美人生的崇高精神境界。它最富有思辨性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理 性理 情本体 宗教性道德 道心 人心 理一分殊 朱熹
下载PDF
论冯友兰“天地境界说”与禅宗哲学的几点区别
10
作者 何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2-14,18,共4页
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说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禅宗人生哲学的精华,可是由于两种学说在根源和归旨等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导致其诸多区别。
关键词 冯友兰 天地境界说 禅宗哲学 区别
下载PDF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
11
作者 李智敏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6-28,共3页
冯友兰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根据人的觉解不同,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低者,其境界低;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
关键词 人生 觉解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下载PDF
天人合一:蒲松龄《<会天意>序》中的“天地境界”
12
作者 李伟 《淄博师专论丛》 2020年第2期67-70,共4页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虽没有系统的创作理论传世,但其创作却有着极为深厚的哲学理论基础。他的这些哲学理论,散见于《聊斋文集》中的各种序、跋、引、题辞当中。《<会天意>序》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集中阐述了蒲松...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虽没有系统的创作理论传世,但其创作却有着极为深厚的哲学理论基础。他的这些哲学理论,散见于《聊斋文集》中的各种序、跋、引、题辞当中。《<会天意>序》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集中阐述了蒲松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用冯友兰的哲学理论来说,也可以称为“天地境界”。这一境界在《聊斋志异》中有着非常精彩的体现,值得后人研究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会天意>序》 天人合一 冯友兰 天地境界
下载PDF
天地境界与生态化生存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亚楠 郭忠义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7,共5页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说堪称中国人生哲学的集大成者。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语境中,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描摹的"生态人"与冯友兰的"天地境界"有着相同的哲学意蕴,共同启示着后工业社会...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说堪称中国人生哲学的集大成者。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语境中,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描摹的"生态人"与冯友兰的"天地境界"有着相同的哲学意蕴,共同启示着后工业社会中人的"生态化生存"。二者对天地境界的高度澄明,不仅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而且深刻揭示了其可操作的实践维度,对于当前的思想道德抑或精神文明建设仍不乏理论借鉴和实际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马克思 天地境界 生态化生存
原文传递
科技期刊编辑的四重境界 被引量:3
14
作者 卢妙清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科技期刊编辑的境界从低到高依次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的编辑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功利境界的编辑目光短浅,急功近利;道德境界的编辑公而忘我,敬畏学术;天地境界的编辑继学立命,不懈追求。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编... 科技期刊编辑的境界从低到高依次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的编辑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功利境界的编辑目光短浅,急功近利;道德境界的编辑公而忘我,敬畏学术;天地境界的编辑继学立命,不懈追求。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编辑,应该自觉跨越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达到道德境界,努力追求天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编辑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