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4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ven" and "Man" under the Reconstitution of the Confucianism -- from "Heaven and Man Being Related" to "Heaven and Man Being in One"
1
作者 Lin Haitao Ma L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7-261,共5页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m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y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from the pre- Qin Confucianism, the cosmology Confucianism of the Han Dynasty to the formation ...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m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y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from the pre- Qin Confucianism, the cosmology Confucianism of the Han Dynasty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of idealist philosophy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nfucianism ideology from social structure,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so on, so as to points out that Confucianism does not collapse with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instead,it realizes self- reconstruction and re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天人合一 重组 天堂 关联 社会结构 唯心主义 环境变化
下载PDF
Study on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Heaven and Man" Concept and the Chines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Concept
2
作者 胡慧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09年第11期73-76,93,共5页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inevitability of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Heaven and Man' building concept,the connec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wi...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inevitability of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Heaven and Man' building concept,the connec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with the ecological concept of modern Chines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The key point is that the contemporary design should absorb the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of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Heaven and Man' building concept and the essence of Chines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concept,forming the design features of local ecology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EXISTENCE between heaven and m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chitectural culture ECOLOGICAL CONCEPT of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下载PDF
Man and Natur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s
3
作者 郑浩 《科技信息》 2008年第22期155-157,共3页
The Chinese conception of "oneness with man and heaven"and the Western tradition of man’s separation from nature accompanied by a subject- object dichotomy are the cores of each culture, which largely decid... The Chinese conception of "oneness with man and heaven"and the Western tradition of man’s separation from nature accompanied by a subject- object dichotomy are the cores of each culture, which largely decides the discrepancy i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ways. To have an embedded and penetrating idea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it is necessary to gain sufficient knowledge of man- nature relation in dominant Chinese and Western conception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is iss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oism and Confucianism in Chinese context, and ancient Greek and Hebraic heritage and modern mechanical view in Western tra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部地区 文化传统 风俗习惯
下载PDF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4
作者 Ding Dongh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5-194,共10页
A new concept contributing to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CSFH)”boasts r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nd values connotations despite insufficient resear... A new concept contributing to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CSFH)”boasts r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nd values connotations despite insufficient research toward it in academia.This study seeks to analyze the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of CSFH and concludes that it is a new practice of Marxist“Anthropological Philosophy”,a reserved development of“One Unified World under the Heaven”and“Supreme Harmony Consummated by Coordination of Varied Interests”in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and a dimensional transcendence over the western“self-reliant”national stat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UNITY of man and heaven national state
下载PDF
On “Qi” in Kungfu Panda 3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hilosophy
5
作者 周渊博 《海外英语》 2019年第3期184-188,共5页
Kungfu Panda produced by America is quite famous in China and many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on it from different aspects. In fact, "Qi"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 of Chinese philosophy which determine the succ... Kungfu Panda produced by America is quite famous in China and many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on it from different aspects. In fact, "Qi"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 of Chinese philosophy which determine the success of Panda. However, the present researches about kungfu hardly pay enough attention on how "Qi" works.Therefore, the paper, by introducing and discussing the concept of "Qi",discusses the role of reflective ways for "Qi" to show special China kungfu.This paper provides opportunity for foreigners to learn China ancient culture about "Taoism". The purpose of thepaper explain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Q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Inter-culture TAOISM CULTURE awareness PHILOSOPHY of“Qi”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论创新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艳波 丁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的视野来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总结历史又立足当下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主要包括3个维度:一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的思想;二是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整体性原则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在对西方生态理论的反思与批判中,实现了对“人”与“自然”二者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的理论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从“天人合一”论脑卒中患者康复环境改造
7
作者 程露露 张文娣 +4 位作者 陈朝晖 张慧 兰崴 项水英 李梦醒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576-580,共5页
随着医学模式整合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现代医学更加重视整体生活质量方面改善。环境因素是构成人们生活和指导的物理、社会和态度环境,《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表明在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共同作用下,人体功能和结构、活动... 随着医学模式整合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现代医学更加重视整体生活质量方面改善。环境因素是构成人们生活和指导的物理、社会和态度环境,《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表明在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共同作用下,人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及参与均受到影响。文章分析环境问题并探究周围环境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为后续患者的居家康复从消极状态向积极转态,从而达到天人合一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脑卒中 康复 环境改造
下载PDF
先秦时期天人思想之嬗变
8
作者 段永升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9-27,共9页
先秦天人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时期的多神崇拜到殷商的“至上神”信仰,再到周人对“天帝”的怀疑和对天人思想内涵的丰富的漫长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主观能动性的不断增强。大致说来,周以前的“天人关系”是披... 先秦天人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时期的多神崇拜到殷商的“至上神”信仰,再到周人对“天帝”的怀疑和对天人思想内涵的丰富的漫长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主观能动性的不断增强。大致说来,周以前的“天人关系”是披着宗教神学外衣的“天人合一”。这一时期,“人”完全受制于“天”。西周时期,“人”对“天”产生怀疑,使得“天”的神性色彩和绝对权威不断削弱,“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到春秋战国时期,天人思想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天道自然”“义理之天”“制天命而用之”“自然无为”等,都是对前代天人思想的继承、创新与丰富,同时也为秦汉以来的天人思想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理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思想 天人合一 绝地天通
下载PDF
作为编辑的作家徐訏与他的《天地人》
9
作者 李婷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116,共7页
徐訏曾被学界视为一位极富浪漫抒情笔调、雅俗共赏的后期浪漫派作家。通过对徐訏整个文学生涯的梳理,可以发现,徐訏在不断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还曾担任多个刊物的编辑。特别是他独立创刊的第一个刊物《天地人》,其“比较少年”的办刊宗... 徐訏曾被学界视为一位极富浪漫抒情笔调、雅俗共赏的后期浪漫派作家。通过对徐訏整个文学生涯的梳理,可以发现,徐訏在不断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还曾担任多个刊物的编辑。特别是他独立创刊的第一个刊物《天地人》,其“比较少年”的办刊宗旨,兼具“导演”“厨子”和“商人”角色的编辑定位,奉读者为“刊物真正主人”的接受预设,以及放眼世界、关注民心的编辑格局与情怀,渗透与实践着徐訏自己独特的编辑理念与文学理想,区别于论语派刊物的幽默、闲适格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訏 编辑 《天地人》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中国管理学派的理论基础
10
作者 吴照云 姜浩天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2-12,268,共12页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哲学的奠基思想,上溯千年农耕经济基础、下延当代中国价值逻辑,是中国管理学派构建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本文以人格介入性为边界,用“自然之天”与“类人之天”两大概念划分“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哲学的奠基思想,上溯千年农耕经济基础、下延当代中国价值逻辑,是中国管理学派构建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本文以人格介入性为边界,用“自然之天”与“类人之天”两大概念划分“天人合一”思想的管理学表征:“自然之天”代表农耕经济与乡土社会下的有机系统观,象征“心物一元”的管理哲学本体论,从而在对客观规律的研究上重视观测体悟;“类人之天”则代表向上与向下两种管理模式,既需要工具理性的自我定位,又需要价值理性的同理交互,呈现出找平衡、求渐变、谋共生的行为特点,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管理理论体系构建找到理论支点,推动“天人合一”思想的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管理学派 天人合一 自然之天 类人之天
下载PDF
主敬与中和:儒家治道思想的根基
11
作者 蔡杰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201-213,275,276,共15页
儒家的“中和”观念并不局限于心性范围,还可以从治道的角度进行理解。“中和”的形式与目的根植于人性之中,但由于生命的形态最初不是现成饱满的,因而需要通过教化加以实现。根据《孝经》的记载,孔子主张通过礼乐形式使社会有序运作,... 儒家的“中和”观念并不局限于心性范围,还可以从治道的角度进行理解。“中和”的形式与目的根植于人性之中,但由于生命的形态最初不是现成饱满的,因而需要通过教化加以实现。根据《孝经》的记载,孔子主张通过礼乐形式使社会有序运作,调节天下百姓的性情,使之和睦而不生怨气,从而维持社会的“中和”形态。从礼乐到“中和”,是以人伦作为勾连,根源在于使民众在伦理生活中产生爱敬之心。爱敬是礼乐的实质内涵,也是施行礼乐的目的所在。爱敬观念背后有一个逻辑圆环:一方面,敬身的实质是敬亲,敬亲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敬天;另一方面,敬身向外推扩是从父母开始,由近及远至全天下的范围,这一逻辑圆环构成了天人系统的顺畅运行。施教者通过推扩爱敬,向百姓教敬教爱,引导与发掘民众本性中的爱敬潜质,使之在亲子关系中实现出来,由此维持天人系统的“中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教化 礼乐 爱敬 天人
下载PDF
《瓦尔登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12
作者 黄淋 吴得禄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236-239,共4页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环境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融和了老庄的东方智慧,分析《瓦尔登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用生态宇宙观探讨《瓦尔登湖》中人与自然、女性与自然的理想关系以及男性与自然的矛盾关系...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环境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融和了老庄的东方智慧,分析《瓦尔登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用生态宇宙观探讨《瓦尔登湖》中人与自然、女性与自然的理想关系以及男性与自然的矛盾关系。无论是基于道家哲学的生态思想还是梭罗的生态和谐观念,对当代社会有互鉴创新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登湖 梭罗 生态思想 天人合一 当代启示
下载PDF
何以园林——浅议中国传统园林的象与境
13
作者 史文娟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142-146,共5页
该文在时空两个维度论证中国传统园林“境生象外”的特质。首先陈述“园以人存”的普遍现象,通过比较中西哲学,指出中国传统哲学以人生问题为主题,园林作为从传统文化中生发出来的艺术,实为生命的工具、人生价值的载体,与主人在儒家“... 该文在时空两个维度论证中国传统园林“境生象外”的特质。首先陈述“园以人存”的普遍现象,通过比较中西哲学,指出中国传统哲学以人生问题为主题,园林作为从传统文化中生发出来的艺术,实为生命的工具、人生价值的载体,与主人在儒家“三不朽”价值体系中共享永生,是时间维度的“境生象外”。其次,园林设计遵循“天人合一”原则而不拘泥于固定形式,追求主客体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协调相处,是空间维度的“境生象外”。最后总结了传统园林时空上的“象”虽变动,而其“境”的底层逻辑和价值标准却始终不变。这一观点对于理解传统园林的流变、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下园林形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园林 物质存在 三不朽 境生象外 天人合一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从“三才”到“三纲”:董仲舒王道观之嬗变
14
作者 白立强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4-49,共6页
董仲舒王道观由“三才”向“三纲”之嬗变,蕴含着由法天以为仁到本天以立仁(人)的思想。这同时意味着“元”机展露与开显。纵向层面,董子之天备具了本然性根基,从而使天哲学乃至“天人一”得以确立;横向维度,天地人以及物共“元”之性... 董仲舒王道观由“三才”向“三纲”之嬗变,蕴含着由法天以为仁到本天以立仁(人)的思想。这同时意味着“元”机展露与开显。纵向层面,董子之天备具了本然性根基,从而使天哲学乃至“天人一”得以确立;横向维度,天地人以及物共“元”之性而成“天下一”。董子王道观于“元”的确认中从终极意义上证成了王道本正的先天依据,并由此建构了“天人一”与“天下一”统一的“王天下”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王道观 “三才” “三纲” 王天下 “元”
下载PDF
中医证的时空观 被引量:1
15
作者 芦文娟 史光伟 +2 位作者 梁永林 张李香 张禄璐 《中医康复》 2024年第2期52-54,59,共4页
“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思想体系是时空观的基础,深刻影响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医学等诸多领域。《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的“天人合一”思想渗透于中医理论、临床诊疗的各个方面,为“证”作为中医特色辨证论治理论提供依据。因此... “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思想体系是时空观的基础,深刻影响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医学等诸多领域。《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的“天人合一”思想渗透于中医理论、临床诊疗的各个方面,为“证”作为中医特色辨证论治理论提供依据。因此,以《内经》中“天人合一”理论为基础,对时空性深刻内涵进行深度挖掘,探讨“证”的时空性,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中医证 时空观
下载PDF
中华文明的“结合”叙事:从“天人合一”到“两个结合”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国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中华文明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思想和观念都是通过“结合”的话语方式表现出来,所以中华文化被称为“合和”文化,这种思想的打开方式和行动路线就是“结合”叙事。“结合”叙事是中华文明特有的叙事方式,它体现了中华文明追求多元一体、... 中华文明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思想和观念都是通过“结合”的话语方式表现出来,所以中华文化被称为“合和”文化,这种思想的打开方式和行动路线就是“结合”叙事。“结合”叙事是中华文明特有的叙事方式,它体现了中华文明追求多元一体、中和中庸、理性平和的本质和特征。中华文明史上三个标志性概念——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两个结合”生动体现了“结合”叙事的历史形式与历史功能,同时,它们也展现了中华文明核心观念的演变以及社会文化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结合”叙事 天人合一 “两个结合” 知行合一
下载PDF
“天人地三才”配穴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旭辉 冼丽萍 陈继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 探讨“天人地三才”配穴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 目的 探讨“天人地三才”配穴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天人地三才”配穴针刺法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睡眠质量、性激素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后,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PSQI各维度及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下降,雌二醇(E_2)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人地三才”配穴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疗效较好,可有效提升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症状,同时还可改善机体的血清性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地三才”配穴针刺法 围绝经期 失眠 性激素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与话语创新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伟 姚秉轩 顾慧卿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5期26-34,共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命题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性认知的深化,引发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热潮。在自然生态领域,基于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真理性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命题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性认知的深化,引发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热潮。在自然生态领域,基于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真理性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时代价值性的对立统一性,厘清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必然性、可能性与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扎根中华大地,推进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展,永葆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个结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天人合一
下载PDF
成都市耕地生态保护的回顾与启示
19
作者 彭丽容 唐仪萱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6-61,共6页
成都市在耕地生态保护中一直践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态保护理念,已建立相对完善的生态保护机制,建立完整的耕地生态调查监测与评价预警体系,倡导提升耕地生态功能的绿色发展理念,建立有效的耕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构建全社... 成都市在耕地生态保护中一直践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态保护理念,已建立相对完善的生态保护机制,建立完整的耕地生态调查监测与评价预警体系,倡导提升耕地生态功能的绿色发展理念,建立有效的耕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构建全社会共同保护机制来实现耕地的生态保护。“和谐共生现代化”生态理念指导下的成都市耕地生态保护,需要继续推进“顺应自然”的和谐发展理念的传播,构筑“和谐共生”的共赢保护路径和整体保护模式来加强耕地生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共生 耕地生态保护 回顾与启示
下载PDF
基于“阴阳中和”理念探讨《黄帝内经》的诊疗养生观
20
作者 刘思淇 马峰彪 +2 位作者 刘瑶 乔宝华 张其成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0期12-16,共5页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先行者,是助推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力量,而“阴阳中和”是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悠久的理念,可将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的诊疗养生观念进行统合。《黄帝内经》讲求“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意蕴,在...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先行者,是助推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力量,而“阴阳中和”是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悠久的理念,可将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的诊疗养生观念进行统合。《黄帝内经》讲求“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意蕴,在“阴阳中和”理念下,疾病的发生会导致两种面向——“有失动态生和之道”和“违逆聚合守中之理”,而治疗的原则是借助天地自然之道来“调和致中”。《黄帝内经》诊疗养生的最终目标皆是“归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黄帝内经》给出的“归一”方法纲领,“形神合一”与“内外合一”则是“归一”的两个具体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阴阳中和 天人合一 诊疗观 养生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