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下前牙牙槽骨形态测量分析
1
作者 王凡 常荍 梁舒然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评估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并与骨性I类患者进行差异比较。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48例及骨性I类患者40例,基于治疗前的锥束投影计算机重建层析成像(CBCT),测量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和高度,对... 目的评估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并与骨性I类患者进行差异比较。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48例及骨性I类患者40例,基于治疗前的锥束投影计算机重建层析成像(CBCT),测量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和高度,对比骨性Ⅲ类及I类患者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差异。结果骨性Ⅲ类组下前牙牙根唇侧和舌侧牙槽骨厚度均显著低于骨性I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Ⅲ类组下前牙舌侧牙槽骨高度与骨性I类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下切牙唇侧及舌侧牙槽骨厚度明显较骨性I类患者薄,在对其进行前牙的唇舌向移动时尤其要注意转矩的控制,评估牙齿安全移动范围,以降低治疗风险,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前牙 牙槽骨形态 骨性Ⅲ类
下载PDF
锥形束CT测量下颌低平牙槽嵴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及密度与修复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黄玉莹 郑苗 +1 位作者 晏志强 刘军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0期37-39,共3页
目的 观察锥形束CT(CBCT)测量下颌低平牙槽嵴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及密度与修复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下颌低平牙槽嵴患者146例,均行全口义齿修复,随访6个月,根据义齿固位效果分为修复良好组(121例)与修... 目的 观察锥形束CT(CBCT)测量下颌低平牙槽嵴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及密度与修复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下颌低平牙槽嵴患者146例,均行全口义齿修复,随访6个月,根据义齿固位效果分为修复良好组(121例)与修复不良组(25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修复前CBCT测量的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密度,分析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密度与牙槽嵴分级的关系及与修复效果的相关性,并评价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密度对修复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修复不良组牙槽嵴分级Ⅳ级比例高于修复良好组(P<0.05);修复不良组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密度低于修复良好组(P<0.05);牙槽嵴Ⅳ级患者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密度低于修复良好组(P<0.05);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密度与牙槽嵴分级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密度及联合预测下颌低平牙槽嵴修复效果的AUC为0.815、0.769、0.820、0.913;以ROC曲线获取的最佳截断值分为低值与高值,危险度分析,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密度低值的下颌低平牙槽嵴患者修复不良风险是高值患者的6.884倍、6.160倍、6.585倍(P<0.05)。结论 CBCT测量下颌低平牙槽嵴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密度与牙槽嵴分级、修复效果显著相关,对修复效果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协助临床进行早期预测,为制定可靠的修复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低平牙槽嵴 锥形束CT 牙槽骨高度 皮质骨厚度 皮质骨密度 修复效果 相关性
下载PDF
成人骨型Ⅲ类矫治前后前牙区变化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何方林 蒋立辉 +1 位作者 宋思吟 吴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9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骨型Ⅲ类患者矫治前后上下前牙区牙槽高度和宽度变化以及前牙区牙根位置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1月在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口腔科正畸掩饰治疗的成人骨型Ⅲ类患者50例,比较正畸治疗前后患者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和... 目的探讨成人骨型Ⅲ类患者矫治前后上下前牙区牙槽高度和宽度变化以及前牙区牙根位置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1月在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口腔科正畸掩饰治疗的成人骨型Ⅲ类患者50例,比较正畸治疗前后患者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和高度,其中包括上前牙槽骨厚度(upper anterior alveolar bonethickness,UA)、上后牙槽骨厚度(upper posterior alveolar bone thickness,UP)、上牙槽骨总厚度(upper alveolar bone width,UW)、下前牙槽骨厚度(lower anterior alveolar bone thickness,LA)、下后牙槽骨厚度(lower posterior alveolar bone thickness,LP)、下牙槽骨总厚度(lower alveolar bone width,LW)、根中水平上前牙槽骨厚度(upper anterior alveolar bone thickness at the mid-root level,UA-m)、根中水平上后牙槽骨厚度(upper posterior alveolar bone thickness at the mid-root level,UP-m)、根中水平上牙槽骨总厚度(upper alveolar bone thickness at the mid-root level,UW-m)、根中水平下前牙槽骨厚度(lower anterior alveolar bone thickness at the mid-root level,LA-m)、根中水平下后牙槽骨厚度(lower posterior alveolar bone thickness at the mid-root level,LP-m)、根中水平下牙槽骨总厚度(lower alveolar bone thickness at the mid-root level,LW-m)以及上前牙槽骨高度(upper anterior alveolar bone height,UAH)和下前牙槽骨高度(lower anterior alveolarbone height,LAH)。结果正畸治疗前后患者UA、UP-m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畸治疗前比较,正畸治疗后患者UP、UW、UA-m、UW-m测量值均显著降低(P<0.05)。正畸治疗后患者LP、LA-m测量值与正畸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畸治疗前比较,正畸治疗后患者LA、LW、LP-m、LW-m测量值均降低(P<0.05)。与正畸治疗前比较,正畸治疗后患者UAH、LAH测量值均显著降低(P<0.05)。正畸治疗后,患者上下颌前牙解剖牙根长度分别为(10.62±0.57)mm、(9.65±0.48)mm,正畸治疗前患者上下颌前牙解剖牙根长度分别为(11.01±0.58)mm、(10.37±0.48)mm,与正畸治疗前比较,患者上下颌前牙解剖牙根长度明显减小(P<0.05)。结论成人骨型Ⅲ类患者进行正畸掩饰治疗后,牙槽形态会发生相应改变,患者上下前牙牙槽骨厚度和高度会一定程度地减少。因此,在矫治过程中应当对患者牙槽形态的变化给予密切关注,尽量避免上下前牙发生代偿性移动,从而降低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骨型Ⅲ类 正畸掩饰治疗 前牙区 牙槽形态 牙槽高度 牙槽宽度 代偿性移动
下载PDF
标准化数字式曲面体层片检测牙周炎患者颌骨骨密度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林梓桐 王铁梅 +2 位作者 林华 葛久禹 吴文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0-63,66,共5页
目的比较牙周炎患者与正常人群下颌骨相关指标的差异,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牙槽骨骨密度的方法,探讨牙周炎患者局部骨改变和全身骨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计算机处理软件在60例牙周炎患者和60例牙周健康者的下颌骨数字曲面体层片上测... 目的比较牙周炎患者与正常人群下颌骨相关指标的差异,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牙槽骨骨密度的方法,探讨牙周炎患者局部骨改变和全身骨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计算机处理软件在60例牙周炎患者和60例牙周健康者的下颌骨数字曲面体层片上测量牙槽骨骨密度(用灰度值表示)和骨高度、颏孔区下颌骨下缘皮质骨厚度(CW)、曲面体层下颌指数(PMI)。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牙周炎组牙槽骨灰度值、牙槽骨骨高度、CW和PMI分别为106.08±23.95、(8.76±2.27)mm、(3.80±0.82)mm和0.31±0.06;牙周健康组的4项测量指标分别为113.33±23.79、(11.85±1.62)mm、(4.27±0.70)mm和0.33±0.06。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牙槽骨灰度值、牙槽骨骨高度和CW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MI无统计学差异(P>0.05);牙槽骨灰度值、牙槽骨骨高度、PMI与CW均有相关关系(P<0.05),而牙槽骨灰度值、牙槽骨骨高度与PMI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建立在标准化数字式曲面体层片的计算机灰度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牙槽骨骨密度的方法。与正常人相比,牙周炎患者的牙槽骨骨高度和骨密度有所降低,下颌骨下缘皮质骨吸收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槽骨骨高度 牙槽骨骨密度 下颌骨下缘皮质骨厚度 曲面体层下颌指数
下载PDF
颌骨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铁梅 林梓桐 +1 位作者 葛久禹 林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1-854,共4页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下颌骨相关指标的差异,探讨颌骨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相关性。方法:应用计算机处理软件对80例健康对照组和40例骨质疏松患者的数字曲面体层片的颌骨骨密度及相关指标测量:牙槽骨骨密度、骨高度、下颌...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下颌骨相关指标的差异,探讨颌骨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相关性。方法:应用计算机处理软件对80例健康对照组和40例骨质疏松患者的数字曲面体层片的颌骨骨密度及相关指标测量:牙槽骨骨密度、骨高度、下颌骨下缘皮质厚度(CW)、曲面体层下颌指数(panoramic man-dibular index,PMI)、牙槽骨吸收指数(mandible resorption index,MRI)进行测量分析,并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质疏松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CW(3.8vs4.27)、PMI(0.30vs0.33)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骨高度(10.64vs10.56)、牙槽骨骨密度、MRI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下颌骨骨形态改变明显,全身骨代谢和颌骨骨质的改变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标准化数字式曲面体层片 骨高度 牙槽骨骨密度 曲面体层下颌指数 牙槽骨吸收指数
下载PDF
下颌前牙区牙槽骨骨壁厚度及牙根长轴的测量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娟芳 田雪丽 +3 位作者 田丽萍 杜田丰 王茜 马艳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8-353,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下颌前牙唇舌侧骨壁厚度,以及牙根长轴相对牙槽突长轴的位置关系,为即刻种植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54例中国汉族正常个体的CBCT图像,测量下颌前牙釉牙骨质界(CEJ)下1、3、5、7 mm处唇、舌侧骨壁厚度,以...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下颌前牙唇舌侧骨壁厚度,以及牙根长轴相对牙槽突长轴的位置关系,为即刻种植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54例中国汉族正常个体的CBCT图像,测量下颌前牙釉牙骨质界(CEJ)下1、3、5、7 mm处唇、舌侧骨壁厚度,以及牙根长轴相对牙槽突长轴的位置关系,比较左右侧同名牙、每个牙位唇舌侧骨壁厚度的差异以及不同性别之间唇舌侧骨壁厚度及牙根长轴与牙槽突长轴夹角的差异。结果:下颌前牙左右侧同名牙相应骨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下尖牙CEJ下1 mm处的唇舌侧骨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下中切牙和下侧切牙CEJ下1 mm处唇侧比舌侧骨壁厚,其余部位舌侧比唇侧骨壁厚(P<0.05)。不同性别间唇舌侧骨壁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颌尖牙处男性牙根长轴与牙槽突长轴的夹角小于女性(P=0.018)。结论:测定了中国人汉族正常人群下颌前牙区不同高度水平唇舌侧骨壁厚度,为成人即刻种植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牙 锥形束CT 唇舌侧骨壁 牙根长轴
下载PDF
下颌中切牙牙槽骨吸收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7
作者 陈静 何惠明 +1 位作者 凌伟 付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433-435,i0008,共4页
目的:研究下颌前牙正常牙周组织和两侧中切牙三种不同程度牙槽骨吸收后,轴向载荷和斜向载荷作用下,牙体组织的应力变化情况。方法:利用螺旋CT扫描的方法,采用图像处理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321|123及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适当修改... 目的:研究下颌前牙正常牙周组织和两侧中切牙三种不同程度牙槽骨吸收后,轴向载荷和斜向载荷作用下,牙体组织的应力变化情况。方法:利用螺旋CT扫描的方法,采用图像处理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321|123及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适当修改牙槽骨颈缘部位的形状,分别模拟中切牙牙槽骨2mm、4mm、6mm吸收,建立3种不同牙槽骨高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轴向载荷和斜向载荷下计算出牙体颈缘部位的VoniMses应力。结果:①在轴向载荷下:随着中切牙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加重,其唇侧、舌侧应力极值逐渐增大,唇侧应力差值在6.8Mpa,舌侧应力差值在1.8Mpa。②在斜向载荷下:随着中切牙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加重,其唇侧、舌侧应力值逐渐增大,唇侧应力差值在48Mpa,舌侧应力差值在19Mpa。结论:无论是轴向加载或是斜向加载,中切牙的应力值都随着牙槽骨高度的降低而增加,侧切牙的应力极值变化不明显,尖牙的应力极值较均匀。通过本实验给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并具有指导意义,为下一步联冠修复的优化选择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前牙 牙槽骨吸收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析
下载PDF
下颌前牙唇侧骨壁厚度及倾斜角度对即刻种植术前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敬华 姜文静 +2 位作者 王艳辉 李晓静 柏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下颌前牙唇侧骨壁厚度及倾斜角度进行测量分析,为下颌前牙区的即刻种植术前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135例(男67例,女68例)下颌恒牙列完整的CBCT资料,分别测量牙槽嵴顶...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下颌前牙唇侧骨壁厚度及倾斜角度进行测量分析,为下颌前牙区的即刻种植术前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135例(男67例,女68例)下颌恒牙列完整的CBCT资料,分别测量牙槽嵴顶处(P1)、牙根中点处(P2)、根尖处(P3)3个位点的唇侧骨壁厚度、下前牙长轴与牙槽骨长轴的角度。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唇侧牙槽嵴顶处骨板厚度分别为(0.65±0.24)mm、(0.66±0.28)mm、(0.57±0.29)mm,根中处骨板厚度分别为(0.58±0.35)mm、(0.47±0.23)mm、(0.58±0.30)mm,根尖处骨板厚度分别为(3.45±1.28)mm、(3.87±1.25)mm、(4.60±1.32)mm;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牙体长轴与牙槽骨长轴角度分别为5.43°±2.30°、7.22°±3.12°、6.28°±2.65°;相同牙位左右侧之间、不同性别之间各测量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下颌前牙唇侧骨壁厚度菲薄,下颌前牙倾斜角度较小,可为下颌前牙区的即刻种植术前设计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牙 锥形束CT 牙槽骨 即刻种植
下载PDF
下颌前牙与牙槽骨的位置关系对种植治疗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于甜甜 蒲必双 +3 位作者 刘金 夏玉兰 王罡 兰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正中矢状面下颌前牙与牙槽骨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下颌前牙区的种植修复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从CBCT影像库中选取下颌恒牙列完整的影像学资料150例,按照性别、牙位分为6组,以受测牙正中矢状面的牙槽骨长轴为基准,...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正中矢状面下颌前牙与牙槽骨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下颌前牙区的种植修复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从CBCT影像库中选取下颌恒牙列完整的影像学资料150例,按照性别、牙位分为6组,以受测牙正中矢状面的牙槽骨长轴为基准,测量下颌前牙牙体长轴相对于牙槽骨长轴的倾斜角度(偏舌侧为正,偏唇侧为负)。使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下颌尖牙牙体长轴相对于牙槽骨长轴倾斜角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77°(-8.17°~16.10°)、6.12°(-2.87°~17.57°)、5.01°(-8.13°~17.67°),女性倾斜角度的平均值依次为5.38°(-5.63°~12.93°)、5.81°(-7.70°~15.70°)、6.21°(-7.70°~17.87°)。其中,男性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下颌尖牙倾斜角度在-10°~10°区间的百分比依次为87.34%、80.67%、88.00%,女性依次为90.67%、82.66%、82.66%。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下颌前牙牙体长轴相对于牙槽骨长轴倾斜角度在(-10°~10°)的百分比均超过80%,且牙体长轴偏向唇侧均不超过10°,偏向舌侧均不超过20°。结论绝大多数下颌前牙牙体长轴与牙槽骨长轴的方向基本一致,临床上可以参考二者的位置关系制定合理的种植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牙 牙体长轴 牙槽骨长轴 正中矢状面
下载PDF
利用CBCT对骨性错患者上前牙区牙槽骨高度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艳 陆胜男 李琥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531-533,共3页
目的利用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CBCT)对骨性错患者上前牙区牙槽骨高度进行研究。方法 60例成年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为骨性Ⅰ类20例(组一),骨性Ⅱ类20例(组二),骨性Ⅲ类20例(组三),采集颅面部CBCT的Dico... 目的利用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CBCT)对骨性错患者上前牙区牙槽骨高度进行研究。方法 60例成年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为骨性Ⅰ类20例(组一),骨性Ⅱ类20例(组二),骨性Ⅲ类20例(组三),采集颅面部CBCT的Dicom数据,使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上前牙区牙槽骨高度,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间及上颌侧切牙与尖牙间的牙槽骨高度,在骨性Ⅰ类和Ⅲ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Ⅱ类和Ⅲ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颌中切牙间牙槽骨高度则在3类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3种骨性错畸形中,上前牙区牙槽骨高度在中切牙区无统计学差异,而在上颌侧切牙的近中和远中的牙槽骨高度在3种骨性错畸形中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上前牙区牙槽骨高度 骨性错[牙合]
下载PDF
拔牙矫治上颌前突患者上前牙内收前后牙根及牙槽骨变化的CBCT测量 被引量:6
11
作者 尹莉 尹琳 胡淳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3期79-83,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CBCT观察拔牙矫治上颌前突的患者在内收前后上前牙牙根吸收及牙槽骨改建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的正畸患者40例,均采用拔牙矫治。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CBCT,观察上前... 目的探讨通过CBCT观察拔牙矫治上颌前突的患者在内收前后上前牙牙根吸收及牙槽骨改建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的正畸患者40例,均采用拔牙矫治。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CBCT,观察上前牙牙根吸收及牙槽骨改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测量。结果内收后,上颌中切牙、侧切牙牙根长度为(11.35±1.02)mm、(11.97±0.90)mm,短于治疗前的(12.16±1.12)mm、(13.02±1.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唇侧牙槽骨高度为(3.03±0.40)mm、(2.31±0.85)mm,低于治疗前的(3.60±0.40)mm、(3.38±0.8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腭侧牙槽骨高度为(5.01±1.26)mm、(4.79±1.11)mm、(3.44±0.68)mm,高于治疗前的(2.49±0.70)mm、(3.01±0.52)mm、(2.58±0.7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尖牙唇侧根中部牙槽骨厚度为(1.51±0.28)mm、(1.32±0.23)mm,高于治疗前的(0.97±0.23)mm、(1.04±0.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腭侧根中部牙槽骨厚度为(0.37±0.13)mm、(0.45±0.18)mm、(0.63±0.21)mm,低于治疗前的(1.67±0.40)mm、(1.09±0.30)mm、(1.66±0.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前突患者内收后,牙根吸收明显,牙槽骨改建以骨吸收为主,骨形成较有限。运用CBCT可以准确观察牙根及牙槽骨的改建情况,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缺乏统一的三维参考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前牙内收 牙根吸收 牙槽骨高度 牙槽骨厚度
下载PDF
拔牙矫治后前牙区牙槽骨变化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谢飘 唐镇 刘剑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6期452-456,共5页
正畸治疗牙齿移动过程中,传统观点认为牙槽骨会跟随牙齿以1:1的比例改建,张力侧骨新生、压力侧骨吸收以维持牙槽骨的平衡。但是近年研究显示,一些正畸治疗后的患者出现了骨丧失,说明牙槽骨并不是即刻跟随牙齿发生等比例改建。前牙大范... 正畸治疗牙齿移动过程中,传统观点认为牙槽骨会跟随牙齿以1:1的比例改建,张力侧骨新生、压力侧骨吸收以维持牙槽骨的平衡。但是近年研究显示,一些正畸治疗后的患者出现了骨丧失,说明牙槽骨并不是即刻跟随牙齿发生等比例改建。前牙大范围移动后周围牙槽骨形态的变化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回顾既往文献,就正畸患者拔牙矫治后前牙区牙槽骨变化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综述结果表明,前牙大范围移动后,前牙牙根舌/腭侧根颈部位点处的牙槽骨较易出现骨缺损。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不同于以往采用二维影像对牙槽骨进行研究,现多使用锥形束CT进行测量分析,其结果更加精确,但目前基于锥形束CT的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变化的多因素研究较少。基于三维影像对不同年龄段患者前牙区牙槽骨长期变化的对比研究,以及不同骨面型、牙齿移动方式等与牙槽骨改建的相关性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矫治 前牙内收 牙槽骨改建 牙槽骨高度 牙槽骨厚度 骨新生 骨吸收 头颅侧位片 锥形束CT
下载PDF
磨牙竖直矫治器竖直下颌阻生第二磨牙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宁 杨柳 +1 位作者 王洪宁 王铁军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10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磨牙竖直矫治器辅助矫治下颌阻生第二磨牙的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16例下颌第二磨牙阻生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联合磨牙竖直簧矫治阻生磨牙,分别测量治疗前后磨牙角度及其远颊尖高度、支抗磨牙远颊尖高度、牙周袋深度、... 目的探讨使用磨牙竖直矫治器辅助矫治下颌阻生第二磨牙的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16例下颌第二磨牙阻生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联合磨牙竖直簧矫治阻生磨牙,分别测量治疗前后磨牙角度及其远颊尖高度、支抗磨牙远颊尖高度、牙周袋深度、牙槽骨相对高度,同时比较分析拔除第三磨牙组、拔除前磨牙组与非拔牙矫治组对磨牙竖直治疗周期差异。结果所有纳入矫治的阻生磨牙均得到良好的矫治。拔除第三磨牙组、拔除前磨牙组与非拔牙矫治组阻生磨牙竖直时间分别为(1.34±0.45)个月、(2.20±0.57)个月、(2.30±0.45)个月,拔除第三磨牙组治疗时间比其他两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阻生第二磨牙倾斜度平均增加(25.94±8.85)°;伸长的远颊尖平均被压低(1.00±1.48)mm;阻生第二磨牙近中牙周袋深度减少(1.21±1.03)mm;阻生第二磨牙近中邻面牙槽骨高度相对增加(4.57±1.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支抗第一磨牙远颊尖高度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磨牙竖直矫治器辅助矫治阻生下颌第二磨牙高效、可靠、方便,能够缩短治疗周期。拔除拥挤的第三磨牙利于阻生第二磨牙的竖直及牙周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阻生牙 磨牙竖直簧 下颌第二磨牙 近中倾斜 倾斜度 远颊尖高度 近中牙周袋探测深度 近中牙槽骨高度
下载PDF
骨性Ⅲ类患者下颌联合、牙槽骨及下前牙形态代偿特征与其临床牙周问题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黄祎凡(综述) 孔卫东(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7期2279-2284,共6页
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正畸临床治疗中较为复杂,其诊疗方法向来是临床的研究热点。正畸医师在考量骨性Ⅲ类患者的治疗方案时,需要研判其三维方向上的牙颌面畸形程度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甚至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本文分别总结了骨性Ⅲ类... 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正畸临床治疗中较为复杂,其诊疗方法向来是临床的研究热点。正畸医师在考量骨性Ⅲ类患者的治疗方案时,需要研判其三维方向上的牙颌面畸形程度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甚至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本文分别总结了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下颌联合形态特征、下前牙区牙槽骨量与角度,以及下前牙倾斜度与冠根角在不同的矢状向骨性缺陷和垂直向关系中的代偿现象,以了解代偿现象所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和相关的牙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 下颌联合 牙槽骨 下前牙 代偿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术、骨劈开术、牙槽嵴扩张术三联治疗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谦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5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引导骨再生术(GBR)、骨劈开术、牙槽嵴扩张术三联治疗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骨劈开术联合牙槽嵴扩张... 目的:观察引导骨再生术(GBR)、骨劈开术、牙槽嵴扩张术三联治疗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骨劈开术联合牙槽嵴扩张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GBR治疗。比较两组牙槽骨高度、牙槽骨骨量、种植床骨密度、种植成功率、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白色美学指数(WES)评分和治疗满意度。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牙槽骨高度、牙槽骨骨量、种植床骨密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种植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PES和W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R、骨劈开术、牙槽嵴扩张术三联治疗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可提高牙槽骨高度、牙槽骨骨量、种植床骨密度、PES评分、WES评分,提高种植成功率和治疗满意度,效果优于骨劈开术联合牙槽嵴扩张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术 牙槽嵴扩张术 骨劈开术 上颌前牙狭窄 牙槽嵴种植 种植成功率 牙槽骨高度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骨性Ⅲ类错下前牙区牙槽骨高度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国杰 刘春丽 +1 位作者 梁日晶 杨晓瑞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12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青少年骨性Ⅲ类错患者下前牙区牙槽骨高度的可重复性,为正畸方案设计及复诊提供指导。方法使用CBCT对66例青少年患者进行扫描,其中男32例,女34例,按垂直骨面型分为3类,... 目的探讨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青少年骨性Ⅲ类错患者下前牙区牙槽骨高度的可重复性,为正畸方案设计及复诊提供指导。方法使用CBCT对66例青少年患者进行扫描,其中男32例,女34例,按垂直骨面型分为3类,每类22例,分别为低角骨面型(22例)、均角骨面型(22例)、高角骨面型(22例),在图像上重复测量下前牙区目标牙位根尖点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并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BCT图像上对根尖点至牙槽嵴顶的距离重复测量结果在3类患者下中切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BCT图像上下颌中与侧切牙间、侧切牙与尖牙间牙槽骨高度的测量结果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骨面型的增高牙槽骨高度在逐渐降低。结论 CBCT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牙在牙槽骨内的空间位置关系,对下前牙区牙槽骨高度的测量结果具有可重复性,能够为临床正畸方案设计及复诊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骨性Ⅲ类错畸形 下前牙区牙槽骨高度
下载PDF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变化的临床分析
17
作者 张涛 王晓东 +2 位作者 刘珊珊 王笑妹 邸盈璐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0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锦州市口腔医院收治的102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访2年,比较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前后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探诊深度和牙槽骨高度...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锦州市口腔医院收治的102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访2年,比较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前后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探诊深度和牙槽骨高度,多因素偏回归分析下颌阻生智齿拔除2年后牙槽骨高度低的影响因素。结果拔除2年后,患者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探诊的深度明显深于拔除前,牙槽骨高度明显低于拔除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术后出血、拔牙手术时间>30min的患者下颌阻生智齿拔除2年后牙槽骨高度低于均年龄<35岁、术后未出血、拔牙手术时间≤30min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术后出血、拔牙手术时间>30min均为下颌阻生智齿拔除2年后牙槽骨高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拔牙手术时间>30min、术后出血对牙槽骨再生有显著的影响,下颌阻生智齿应及早拔除,拔牙时尽量缩减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出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阻生智齿 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 牙槽骨高度 牙槽骨破坏
下载PDF
牙周辅助成骨加速正畸治疗下颌骨前牙槽区骨开裂和开窗患者中的应用
18
作者 白银 张孝霞 朱艺丹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分析牙周辅助成骨加速正畸(PAOO)治疗下颌骨前牙槽区骨开裂和开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诊断下颌骨前牙槽区骨开裂或开窗患者共45例(239个位点),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21~45岁,平均(31.2±... 目的分析牙周辅助成骨加速正畸(PAOO)治疗下颌骨前牙槽区骨开裂和开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诊断下颌骨前牙槽区骨开裂或开窗患者共45例(239个位点),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21~45岁,平均(31.2±9.9)岁。均采用PAOO进行治疗,至少随访12个月。记录术前、随访6个月和12个月的临床参数和锥形束CT(CBCT)参数的变化趋势,其中临床参数包括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角化牙龈宽度(KGW)和牙龈退缩水平(GRL),CBCT参数包括牙根长度(RL)、牙槽嵴顶骨皮质厚度(CBT)、根中腭侧牙槽骨厚度(MBT)、上颌切牙区唇腭侧牙槽骨厚度(ABT)以及垂直槽骨高度(VBH)。结果GRL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F=4.898,P<0.05),而BI、PD和KGW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CBT、MBT和VBH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加(F=5.032、9.032和7.253,P<0.05),而RL和ABT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结论PAOO技术在软组织和硬组织增强方面对牙周状况有益,对治疗下颌骨前牙槽区骨开裂和开窗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辅助成骨加速正畸 骨开裂 开窗 下颌骨 前牙槽区
原文传递
中部地区居民上颌前牙矢状向牙根位置与周围牙槽骨的CBCT研究
19
作者 李澄 饶佳慧 +3 位作者 师改平 于然 郑雪晴 丁玉梅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464-468,共5页
目的:通过CBCT影像资料分析中部地区居民健康上颌前牙矢状向牙根位置,测量唇腭侧牙槽骨壁的厚度、牙槽骨尺寸、根尖区骨高度,为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术前计划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0名中部地区居民的健康上颌前牙的CBCT影像资... 目的:通过CBCT影像资料分析中部地区居民健康上颌前牙矢状向牙根位置,测量唇腭侧牙槽骨壁的厚度、牙槽骨尺寸、根尖区骨高度,为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术前计划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0名中部地区居民的健康上颌前牙的CBCT影像资料,分析上颌前牙牙根在矢状向的位置分类;测量唇腭侧骨壁的厚度、牙槽骨尺寸、根尖区骨高度,并分析其与矢状向牙根位置的相关性。结果:92.4%为Ⅰ类,仅3.3%为Ⅱ类,4.3%为IV类;距牙槽嵴顶2 mm处唇侧骨壁厚度Ⅰ类最小(P=0.014),根中1/3处唇侧骨壁厚度Ⅱ类最大(P=0.001),根尖处唇侧骨壁厚度为Ⅳ类<Ⅰ类<Ⅱ类(P<0.001);聘侧骨壁厚度为Ⅳ类<Ⅱ类<Ⅰ类(P<0.001)。牙槽骨宽度为Ⅰ类最大(P<0.01);牙槽骨长度为Ⅰ类<Ⅲ类<Ⅳ类,无统计学差异;根尖区骨高度依次为Ⅰ类<Ⅳ类<Ⅱ类(P=0.005)。结论:评估矢状向牙根位置及周围牙槽骨的情况包括唇聘侧骨壁厚度、牙槽骨尺寸、根尖区骨高度等对上颌前牙区的即刻种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向牙根位置 上颌前牙 牙槽骨厚度 根尖区骨高度 即刻种植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