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克·图伊曼斯1995年Heimat展览研究
1
作者 王文新 韦轶翔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6-61,共6页
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1995年Heimat画展于他的家乡弗拉芒举办,展览名称以及展览中极具地域特征的绘画作品,反映了弗拉芒地区复杂的历史、地缘和族群文化冲突.展览名称"Heimat"暗示了弗拉芒地区近一个世纪的变迁;... 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1995年Heimat画展于他的家乡弗拉芒举办,展览名称以及展览中极具地域特征的绘画作品,反映了弗拉芒地区复杂的历史、地缘和族群文化冲突.展览名称"Heimat"暗示了弗拉芒地区近一个世纪的变迁;作品《弗拉芒村》尤其反映了图伊曼斯对于家乡的压抑情感;剩余展览作品中,图伊曼斯通过对弗拉芒旗、伊瑟塔、欧内斯特·克拉斯的肖像等弗拉芒地域文化符号的解构,表达了对90年代弗拉芒地区族群文化冲突极端化局面的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克·图伊曼斯 弗拉芒 heimat
原文传递
风土现代性批判 评《风土现代主义:家园、全球化和建成环境》
2
作者 潘玥 《时代建筑》 2023年第4期138-143,共6页
文章根据《风土现代主义:家园、全球化和建成环境》中家园、全球化和建成环境概念及其关联范畴,从个体的心理结构到社会的文化建制,使用多学科的理论工具反思现代风土建筑的理论及其应用问题.作者从该书提出的基于语境比较的家园和风土... 文章根据《风土现代主义:家园、全球化和建成环境》中家园、全球化和建成环境概念及其关联范畴,从个体的心理结构到社会的文化建制,使用多学科的理论工具反思现代风土建筑的理论及其应用问题.作者从该书提出的基于语境比较的家园和风土观分析入手,解析全球化与风土命题的历史作用和批判意义,进一步从融入建成环境变迁的角度思考风土现代理论及其影响作用,并指出其引出当代风土建筑研究新范式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土建筑 现代理论 家园 全球化 建成环境
下载PDF
从冥界到故土:还要多久?——批判理论的旅行与艰辛
3
作者 萨姆尔·韦伯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1-190,共10页
阿多诺与霍克海默二战期间在美国写出了《启蒙辩证法》一书,他们在该书中将《奥德赛》中的尤利西斯视为西方人的典型。两位作者的关注点是,当尤利西斯的复仇不仅针对那些求婚者,还包括与他们合作的妇女,因而他们提出这个问题:西方传统... 阿多诺与霍克海默二战期间在美国写出了《启蒙辩证法》一书,他们在该书中将《奥德赛》中的尤利西斯视为西方人的典型。两位作者的关注点是,当尤利西斯的复仇不仅针对那些求婚者,还包括与他们合作的妇女,因而他们提出这个问题:西方传统中的归家意味着什么?尤利西斯之子忒勒马科斯为了夺回"财产",以极为残暴的方式处死了那些妇女,他们着重于分析了这一过程中的暴力。本文由此出发讨论这种暴力事件的描述方式如何成为对所描述行为的隐含批评;同时,本文也结合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中提出的相关概念以及阐释,考察了必死性的含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土 归家 尤利西斯 必死性
下载PDF
两个小屋的故事:海德格尔、鸭长明和“安居”
4
作者 大卫·E·库珀 王惠(译) 《世界建筑》 2022年第2期48-54,共7页
本文对两个著名小屋的反思引向了对建筑、地点以及安居的更深入的思考。两个小屋分别属于间隔了6个世纪的日本僧人鸭长明与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文章提出,鸭长明的小屋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超脱"与"无常"... 本文对两个著名小屋的反思引向了对建筑、地点以及安居的更深入的思考。两个小屋分别属于间隔了6个世纪的日本僧人鸭长明与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文章提出,鸭长明的小屋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超脱"与"无常",而海德格尔的小屋对于他来说体现了家园(Heimat)的环境与传统。日本与欧洲的建筑师分别受到了这两人的影响。尽管有所区别,但两位思想家都同意,"本真"建筑的目的是培育对世界和人类处境的真实感受。他们两人的区别主要在于,海德格尔认为是技术这一历史现象带来了我们体验的扭曲,而鸭长明认为扭曲来自于人类的欲望与错觉。在最后,这篇文章还提到这种差异如何体现在当代建筑的一些趋势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鸭长明 小屋 安居 家园
下载PDF
从民族到故乡——从身份建构维度论德语地区保护理论的演变
5
作者 陈曦 张鹏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18,共5页
讨论了与保护理念息息相关的概念:民族(v o l k)的认同与遗产保护思想的萌芽;德约、里格尔、德沃夏克关于保护的起源和实践的争论;故乡(heimat)的愿景与对于历史环境的关注;以及二战后的德国,如何用重建这一"非历史"的手法实... 讨论了与保护理念息息相关的概念:民族(v o l k)的认同与遗产保护思想的萌芽;德约、里格尔、德沃夏克关于保护的起源和实践的争论;故乡(heimat)的愿景与对于历史环境的关注;以及二战后的德国,如何用重建这一"非历史"的手法实践了当代保护从保护"真实"走向保护"意义"的转变。通过上述解读,阐释了德语区遗产保护的理论与身份建构维度的紧密联系,丰满了遗产保护理论史的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产 保护理论 德语地区 民族 故乡 身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