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the Helico-axial Multiphase Pump 被引量:1
1
作者 Zhu Hongwu Zhou Dan Chen Luo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0-23,共4页
A modified one-dimensional model is developed for prediction of multiphase pump performanc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model are the gas compressibility, the slip speed gap between two phases and the flow cross-sectio... A modified one-dimensional model is developed for prediction of multiphase pump performanc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model are the gas compressibility, the slip speed gap between two phases and the flow cross-sectional depth gradient in the flow line. By using this model, we can select appropriate geometrical parameters of the impellers and guide vanes, and thus higher-pressure boost is obtained but phase separation does not occur. Accordingly, the design method can be optimized. The drag coefficients are analyzed for different flows. Results predicted by the modified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data and found in good agreement. This model provides a convenient and economical tool for engineering design over a traditional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axial multiphase pump gas-liquid phase separation pdrformance prediction drag coefficient
下载PDF
The 3D Modeling of Blades of Multiphase Flow Helico-Axial Pump's Rotor Based on Solidworks 被引量:8
2
作者 LI Zeng-liang ZHI Rui-ping ZHAO Chuan-wei WU Hai-yan GUAN Yu-gang 《Computer Aided Drafting,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2011年第2期1-6,共6页
The structure of multiphase flow helico-axial pump's rotor and how to model the rotor, especially the blades of the rotor, based on the Solidworks software. More important, the principle of the blade design is mainly... The structure of multiphase flow helico-axial pump's rotor and how to model the rotor, especially the blades of the rotor, based on the Solidworks software. More important, the principle of the blade design is mainly introduced. Under the guide of the principle, the 3D coordinates of the blade data points can be got by matlab programming. In the paper, the design step and the modeling step are particularly described through a concrete ex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DE multiphase flow helico-axial pump ROTOR SOLIDWORKS
下载PDF
离心泵空化流动数值计算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维军 王洋 +3 位作者 刘瑞华 黎义斌 印刚 李贵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44,共8页
为了研究离心泵内部复杂的三维空化特性,采用改进的空化模型和湍流模型中的Standard κ-ε模型和修正的RNGκ-ε模型,对离心泵内部有、无空化流动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了设计工况下初生空化、发展空化和严重空化时叶片吸力面和压力... 为了研究离心泵内部复杂的三维空化特性,采用改进的空化模型和湍流模型中的Standard κ-ε模型和修正的RNGκ-ε模型,对离心泵内部有、无空化流动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了设计工况下初生空化、发展空化和严重空化时叶片吸力面和压力面上的压力,并与无空化做了对比,提出了空化初生判定准则,系统划定了离心泵的空化区域。结果表明,随着进口压力的降低,空泡首先出现在叶片进口的吸力面,然后沿着叶片型线运动,形成附着空泡,进而空泡尾迹脱离主流,偏向压力面,堵塞部分流道,最终占据全部流道,使液流断裂;设计工况下初生空化数(σ=0.3067)和严重空化数(σ=0.0281)相差一个数量级;从叶轮子午面上看,空泡首先在靠近后盖板处出现,逐步向前盖板运动,并附着在前盖板圆弧附近;离心泵空化细分为初生空化、临界空化、发展空化、完全空化、断裂空化5个空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空化 多相流 初生空化 数值计算
下载PDF
油气混输泵叶片参数匹配的优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希金 邵莲 +1 位作者 曲鑫 张化川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74-76,99,共4页
在现代石油开采领域多相混输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多相泵是此技术中的主要设备,其设计方法主要结合轴流泵及压缩机的设计理论。本文在原YQH-100型油气混输泵的叶轮基础上,改变叶片数优化叶轮,并在F luent中对流场进行模拟,结果证... 在现代石油开采领域多相混输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多相泵是此技术中的主要设备,其设计方法主要结合轴流泵及压缩机的设计理论。本文在原YQH-100型油气混输泵的叶轮基础上,改变叶片数优化叶轮,并在F luent中对流场进行模拟,结果证明:叶片数为4时,动叶轮性能较佳,为以后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混输泵 叶片数 流场
下载PDF
混输泵动静叶间距对混输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希金 李新凯 +1 位作者 王楠 周贯五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48-51,72,共5页
以自主研制的第3代YQH-100气液混输泵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中的多体坐标系、标准κ-ε模型、Mixture模型及SIMPLE算法,对混输泵动静叶间距分别为0.05D,0.075D,0.1D,气体体积含气率(%)分别为0,10,20,30,40,50,60,70,80,90的工况下... 以自主研制的第3代YQH-100气液混输泵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中的多体坐标系、标准κ-ε模型、Mixture模型及SIMPLE算法,对混输泵动静叶间距分别为0.05D,0.075D,0.1D,气体体积含气率(%)分别为0,10,20,30,40,50,60,70,80,90的工况下进行三维流场数值模拟,并绘制了混输泵相对扬程、效率随含气率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动静叶间距对混输泵性能影响不大,当混输泵动静叶间隙为0.1D时混输泵性能稍最优于其他两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输泵 动静间距 数值计算
下载PDF
轴流式油气混输泵吸入室及压缩级流场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马希金 肖兴均 《排灌机械》 2007年第1期14-16,共3页
轴流式油气混输泵兼具泵和压缩机的性能,结构紧凑,能在高含气率下工作。针对混输泵内部流动复杂易产生气液分离,气相能量携带能力差,效率低,稳定性差,设计难度大等问题,采用轴流泵和轴流压缩机设计方法相结合,充分考虑高含气率下气相的... 轴流式油气混输泵兼具泵和压缩机的性能,结构紧凑,能在高含气率下工作。针对混输泵内部流动复杂易产生气液分离,气相能量携带能力差,效率低,稳定性差,设计难度大等问题,采用轴流泵和轴流压缩机设计方法相结合,充分考虑高含气率下气相的可压缩性,用PRO/E对轴流式油气混输泵吸入室及压缩级建模,ICEM对模型划分网格,基于RNG k-ε紊流模型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含气率下模型流场流动情况进行了计算模拟;分析了流场模拟结果,并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此吸入室、压缩级的设计方法和模拟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式油气混输泵 计算流体力学 流场分析 含气率 气液分离
下载PDF
煤层气井新型螺旋轴流式混抽泵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增亮 鲁佳琪 +6 位作者 石白妮 赵传伟 董祥伟 韩军 黄勇 吴仕贵 赵培华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37,共3页
针对煤层气井排采中含有气体与煤粉的特点,专门设计了泵的增压单元,并且采用压紧式叶轮结构,有效延长了泵的工作寿命。对样机进行室内试验研究,给出了该泵的外特性曲线,结果表明在入口含气率在40%左右时,样机的最高效率达到了40%,单级扬... 针对煤层气井排采中含有气体与煤粉的特点,专门设计了泵的增压单元,并且采用压紧式叶轮结构,有效延长了泵的工作寿命。对样机进行室内试验研究,给出了该泵的外特性曲线,结果表明在入口含气率在40%左右时,样机的最高效率达到了40%,单级扬程2.6 m,该泵对高含气率的多相流体混抽效果明显,对煤粉固体颗粒不敏感,在煤层气开采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螺旋轴流式混抽泵 压紧式叶轮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水下立式螺旋轴流式多相泵的结构设计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文霄 朱宏武 薛敦松 《石油矿场机械》 2009年第2期47-51,共5页
螺旋轴流式多相泵因具有适应大体积流量输送,结构紧凑,对固体颗粒不敏感,具有一定的抗干转能力等优点,使其成为海底多相增压输送的最优选择之一。在陆用多相泵多次室内及现场成功试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前期所取得的翼型优化及性能预测... 螺旋轴流式多相泵因具有适应大体积流量输送,结构紧凑,对固体颗粒不敏感,具有一定的抗干转能力等优点,使其成为海底多相增压输送的最优选择之一。在陆用多相泵多次室内及现场成功试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前期所取得的翼型优化及性能预测等成果,进行水下多相泵的研制。就水下立式螺旋轴流式多相泵系统的结构设计,在多相泵的叶轮、导叶和均化器的设计,轴系的布置及多相泵的密封、润滑、冷却、轴承和驱动电机等方面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轴流式多相泵 室内试验 现场试验 结构设计 海底应用
下载PDF
井下气液混抽泵外特性试验研究
9
作者 李增亮 陈猛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为满足高含气油藏及煤层气田开发的需要,对自主开发的新型井下螺旋轴流式气液混抽泵样机进行了外特性试验研究,得到样机在纯水及不同入口含气率时的外特性曲线,结果表明该样机能高效混抽高含气率介质。本文详述了试验步骤,分析了含气率... 为满足高含气油藏及煤层气田开发的需要,对自主开发的新型井下螺旋轴流式气液混抽泵样机进行了外特性试验研究,得到样机在纯水及不同入口含气率时的外特性曲线,结果表明该样机能高效混抽高含气率介质。本文详述了试验步骤,分析了含气率和气液总流量的变化对井下螺旋轴流式气液混抽泵外特性的影响,为井下气液混轴泵的进一步开发研制提供了试验依据和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抽泵 气液比 外特性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混输泵小流量工况的空化特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小兵 胡全友 +1 位作者 史广泰 赵琴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0,共6页
为改善混输泵在小流量工况下的水力性能,采用基于均相流假设的多相流模型和Rayleigh-Plesset方程,应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混输泵小流量工况全流道空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几种典型空化工况下混输泵的输运性能以及在不同工况下叶轮内... 为改善混输泵在小流量工况下的水力性能,采用基于均相流假设的多相流模型和Rayleigh-Plesset方程,应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混输泵小流量工况全流道空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几种典型空化工况下混输泵的输运性能以及在不同工况下叶轮内部空泡的分布规律,最后根据模拟结果预测混输泵的能量特性并与试验结果作对比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小流量工况下,叶片进口绕流和动静干涉对叶轮内的流动分离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旋涡形成的低压区会加剧进口空化、降低泵的混输性能;从初生到深度空化发展过程中,空化首先发生在叶片进口和靠近中间位置,在叶片背面进口的空化程度较严重,越靠近轮毂空化程度越严重,甚至阻塞流动,加剧叶轮内相态分离.该研究结果为混输泵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性能改善及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输泵 空化 小流量工况 流动分离 旋涡
下载PDF
油气混输泵压缩级内湍流强度及湍流耗散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史广泰 王志文 罗琨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121,共7页
为了研究气液两相条件下油气混输泵压缩级内湍流强度和湍流耗散的分布规律,本文以螺旋轴流式油气混输泵为研究对象,采用CFD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从10%到70%含气率条件下油气混输泵压缩级内的湍流强度和湍流耗散特性。研究表明:气体越... 为了研究气液两相条件下油气混输泵压缩级内湍流强度和湍流耗散的分布规律,本文以螺旋轴流式油气混输泵为研究对象,采用CFD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从10%到70%含气率条件下油气混输泵压缩级内的湍流强度和湍流耗散特性。研究表明:气体越集中的位置也是介质流动越不均匀的位置;级间动静干涉作用、流动的不均匀性以及较大旋涡的出现均会导致湍流强度和湍流耗散程度的增加,且在压缩级内随着含气率的增加,湍流强度最大值先减小再增加,且低含气率下湍流强度最大值最大;油气混输泵压缩级内水力损失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级间和导叶内以及叶轮进口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混输泵 含气率 压缩级内流场 湍流耗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