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on Puls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n Helium-Oxygen Mixtur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晓龙 谭震宇 +1 位作者 潘杰 陈歆羡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837-843,共7页
In this work the effects of O_2 concentration on the puls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n helium-oxygen mixtur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have been numerically researched by using a one-dimensional fluid model in conj... In this work the effects of O_2 concentration on the puls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n helium-oxygen mixtur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have been numerically researched by using a one-dimensional fluid model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hosen key species and chemical reactions.The reliability of the used model has been examined by comparing the calculated discharge current with the reported experiments. The present work presents the following significant results. The dominativ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rticles are He_2~+ and O_2^-, respectively, the densities of 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get their maxima nearly at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gap, and the density of the ground state O is highest in the ROS. The increase of O_2 concentration results in increasingly weak discharge and the time lag of the ignition. For O_2 concentrations below 1.1%,the density of O is much higher than other species, the averaged dissipated power density presents an evident increase for small O_2 concentration and then the increase becomes weak. In particular,the total density of 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eaches its maximums at the O_2 concentration of about 0.5%. This characteristic further convinces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that the O_2 concentration of 0.5% is an optimal O_2/He ratio in the inactivation of bacteria and biomolecules when radiated by using the plasmas produced in a helium oxygen mix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cold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s helium-oxygen mixture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of HepG2 cells treated with gecko polypeptide mixture
2
作者 Yi-meng DUAN Meng-li GUO Jian-gang WA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18-1019,共2页
OBJECTIV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anti-tumor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gecko polypeptide mixture(GPM).METHODS RNA-seq technology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of human hepatocellul... OBJECTIV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anti-tumor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gecko polypeptide mixture(GPM).METHODS RNA-seq technology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HepG2 cells treated with or without GPM.The HepG2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GPM(0,0.1,0.2,0.3,0.4 mg·mL^(-1))for 6 h,12 h and 24 h,respectively.MT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viability of HepG2 cells.DAPI fluorescence staining was performed to observe nucleus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HepG2 cells.Western blot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 in HepG2 cells.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PM could induce HepG2 cells apoptosis and influence HepG2 cells proliferation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We applied many analysis methods,including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nalysis,Gene Ontology(GO)enrichment analysis,KEGG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analysis to screen out possible molecular mechanisms.ER-nucleus signaling pathway,cellular response to stress and apoptotic processes were identified the potential anti-cancer molecular biological process of GPM.GPM may also induce apoptosis in HepG2 cells via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pathway.The mechanism is closely related to ERs,which might be beneficial for clinical therapy of HCC.CONCLUSION GPM can inhibit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 apoptosis in HepG2 cells.Th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GPM in HepG2 cells was obtained.The present study revealed the potential anti-tumor mechanism of G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cko polypeptide mixture RNA-SEQ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apoptosis macrophage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下载PDF
降水驱动下大港河硝酸盐迁移转化过程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俊 亢晓琪 +2 位作者 吴亚丽 牛远 余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8-299,共12页
为定量识别大港河流域硝酸盐来源的贡献,在降水条件下,对秋季(2020年11月)和春季(2021年3月)典型月份在大港河流从上游山林农业区到下游湖滨区共布设8个河水及沉积物监测点,其中包含地下水、生活污水及畜禽粪便、山林农业区和流域土壤... 为定量识别大港河流域硝酸盐来源的贡献,在降水条件下,对秋季(2020年11月)和春季(2021年3月)典型月份在大港河流从上游山林农业区到下游湖滨区共布设8个河水及沉积物监测点,其中包含地下水、生活污水及畜禽粪便、山林农业区和流域土壤等20个硝酸盐氮源监测点,通过大港河水体水化学分析、结合硝酸盐氮氧双同位素示踪技术和贝叶斯混合模型,探究了大港河流域水体硝酸盐来源及迁移转化过程,确定了各硝酸盐源的贡献.结果表明:(1)秋季和春季大港河流域水体中TN浓度均值分别为3.20和3.23mg/L,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NO_(3)^(-)-N是影响水体水质氮素超标的主要赋存形式;(2)降水的驱动作用影响大港河流域硝酸盐浓度的季节变化,流域氮循环过程以硝化作用为主,多种氮转化过程共同发生;(3)生活污水或畜禽粪便对流域水体的硝酸盐为主要贡献,其贡献率在秋季和春季分别为40.8%±32.8%和55.8%±27.3%,其次是地下水和流域土壤,降水对流域硝酸盐的贡献作用始终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大港河流域 氮氧双同位素 硝酸盐来源 贝叶斯混合模型 来源解析
下载PDF
高气压下氮氧混合气体的工频击穿特性
4
作者 陈凯 林莘 +2 位作者 徐建源 熊玮 宋会发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03,共5页
文中通过工频击穿实验研究了不同电场均匀度、配比、气压下氮氧混合气体的工频绝缘特性。实验发现:板—板电极下,配比对氮氧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影响较小,氮氧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随充气压力的提高均呈增长趋势;棒—板电极下氮氧混合气体... 文中通过工频击穿实验研究了不同电场均匀度、配比、气压下氮氧混合气体的工频绝缘特性。实验发现:板—板电极下,配比对氮氧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影响较小,氮氧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随充气压力的提高均呈增长趋势;棒—板电极下氮氧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明显降低;针—板电极下氮氧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在0.6~0.9 MPa出现“驼峰”效应,随着针—板电极间距增大“,驼峰”效应越发显著,较高气压下绝缘强度出现饱和。综合分析表明,在不同电场均匀度下,0.8 MPa时80%N_(2)/20%O_(2)与SF_(6)在0.4 MPa时80%的绝缘强度相当。研究结果可为氮氧混合气体作为绝缘介质的设备设计提供参考,对推动电气设备的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频绝缘特性 氮氧混合气体 电场不均匀度
下载PDF
黄河焦作段河岸植物水分来源同位素水文学解析
5
作者 王继华 郑凯 +2 位作者 豆敬峰 李涛 黄平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5,共9页
目的 为探究河岸植物的水分来源,方法 以黄河中游典型河段河岸生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氢氧稳定同位素、氯离子浓度和土壤含水率特征,并结合贝叶斯混合模型Mix SIAR解析河岸生态植被水分来源。结果 表明:δ^(2)H-δ^(18)O图谱显示土壤... 目的 为探究河岸植物的水分来源,方法 以黄河中游典型河段河岸生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氢氧稳定同位素、氯离子浓度和土壤含水率特征,并结合贝叶斯混合模型Mix SIAR解析河岸生态植被水分来源。结果 表明:δ^(2)H-δ^(18)O图谱显示土壤水线为δ^(2)H=5.74δ^(18)O-15.67,斜率明显小于当地大气降水线斜率;土壤水lc-excess(土壤水同位素点偏离LMWL的程度)显示土壤水同位素δ^(2)H-δ^(18)O关系点显著偏离LMWL;河岸植物(芦苇和柽柳)木质部水δ^(2)H,δ^(18)O值与土壤水线基本重叠;垂向土壤含水率、稳定同位素(δ^(2)H,δ^(18)O)、Cl^(-)质量浓度具有明显分层特征;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模拟结果指示,土壤水对柽柳和芦苇水分贡献率为60.3%~73.6%,河水对柽柳和芦苇水分贡献率为10.3%~19.2%,再次为潜水;校正后的计算结果表明,河水对植物水分贡献率显著上升,最大上升至30.3%,土壤水贡献率降至53.9%~60.6%。结论 研究区降水、河水、潜水和土壤水之间水力联系紧密,具有强烈补给关系,且土壤水受到过强蒸发;植物水的主要水分来源为土壤水,其次是河水;不同层土壤含水率(浅层、中层、深层)因主要水源不同,以致含水率随埋深增加呈不同变化趋势,且土壤含水率是影响植物水分利用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对河岸典型植物水分利用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焦作段 河岸植被 氢氧稳定同位素 贝叶斯混合模型 水分来源
下载PDF
厚朴排气合剂联合西医疗法治疗高能量骨折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青凤 王凤英 +1 位作者 翟润农 范莹莹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联合西医疗法治疗高能量骨折伴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高能量骨折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厚朴...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联合西医疗法治疗高能量骨折伴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高能量骨折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厚朴排气合剂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肠鸣音完全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及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4 h、48 h、72 h后氧合指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73.33%(P<0.01);治疗组肠鸣音完全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1)。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APACHE Ⅱ评分及WBC、CRP、PCT、乳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APACHE Ⅱ评分及WBC、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24 h、48 h、72 h后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24 h、48 h、72 h后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厚朴排气合剂联合西医疗法治疗高能量骨折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和氧合指数,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骨折 急性胃肠功能损伤 厚朴排气合剂 炎症反应 氧合指数
下载PDF
考虑微水微氧下的SF_(6)/N_(2)混合气体电晕分解特性实验研究
7
作者 王永奇 陈宏刚 +4 位作者 樊新鸿 张正渊 赵睿 景瑞斌 马玲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84,98,共9页
SF_(6)目前是使用最广泛的绝缘气体,但SF_(6)的GWP极高且不易降解,使用SF_(6)/N_(2)混合气体可以有效减少SF_(6)的使用从而降低温室效应的影响。因此,文中开展了考虑微水微氧下的SF_(6)/N_(2)混合气体电晕放电分解实验,利用色谱仪对产... SF_(6)目前是使用最广泛的绝缘气体,但SF_(6)的GWP极高且不易降解,使用SF_(6)/N_(2)混合气体可以有效减少SF_(6)的使用从而降低温室效应的影响。因此,文中开展了考虑微水微氧下的SF_(6)/N_(2)混合气体电晕放电分解实验,利用色谱仪对产物进行检测并分析产物特体积分数变化趋势,得出不同外界条件对分解产物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SF_(6)/N_(2)混合气体在电晕放电下的分解产物中SO_(2)F_(2)与SOF_(2)随时间具有明显的线性增加趋势,CO与CH_(4)的体积分数与放电时间无明显变化趋势,CO_(2)、N_(2)O、NF_(3)、SO_(2)与H_(2)S随着放电时间小幅增加,但相较于SOF_(2)与SO_(2)F_(2)变化规律不明显。电压升高后,电晕放电能量会得到提升,进而促进SF_(6)/N_(2)混合气体的分解作用;气压的增加会抑制SF_(6)/N_(2)的分解;微水或微氧含量增加均会使得SO_(2)F_(2)与SOF_(2)的体积分数增加,对于SO_(2)、CO_(2)、NF_(3)、H_(2)S和N_(2)O的影响不明显。文中实验结果为SF_(6)/N_(2)混合气体绝缘设备内部故障的快速识别与响应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放电 SF_(6)/N_(2)混合气体 分解特性 微水微氧
下载PDF
肺力咳合剂联合氧驱雾化特布他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林晓波 李双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8期1205-1208,共4页
目的探讨肺力咳合剂联合氧驱雾化特布他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及氧化应激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浙江省宁海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氧驱... 目的探讨肺力咳合剂联合氧驱雾化特布他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及氧化应激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浙江省宁海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氧驱雾化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肺力咳合剂联合氧驱雾化特布他林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儿症状改善、白细胞介素水平(IL-6)、肺功能、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儿咳嗽彻底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分别为(6.98±1.04)d、(7.53±1.21)d、(5.45±1.05)d,观察组患儿分别为(5.27±1.01)d、(4.64±1.15)d、(3.69±1.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儿IL-6表达水平分别为(68±7)g/L,观察组患儿分别为(62±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FEV1、PEF、FVC分别为(2.2±0.4)L、(4.1±0.7)L/s、(2.8±0.5)L,观察组患儿分别为(2.6±0.6)L、(5.5±0.8)L/s、(3.6±0.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满意度89%(67/75),观察组为97%(7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出现12例(16%)不良反应,其中剧烈咳嗽7例嘴唇发紫3例,治疗终止2例;观察组共出现4例(5%)不良反应,其中剧烈咳嗽2例,嘴唇发紫1例,治疗终止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力咳合剂联合氧驱雾化特布他林可以快速缓解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清IL-6水平,提升肺功能,调节氧化应激指标、促进患者康复,并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力咳合剂 氧驱雾化 特布他林 小儿支气管哮喘 白细胞介素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两种炭质材料对沥青混合料的抗热氧老化性能影响研究
9
作者 陈东鑫 《福建建设科技》 2024年第3期67-70,共4页
热氧老化是沥青混合料的主要老化形式之一,提升沥青混合料抗热氧老化性能是决定沥青路面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两种炭质材料对沥青混合料的抗热氧老化性能影响,分别制备出不同生物炭掺量、不同炭黑掺量以及生物炭与炭黑复合掺配的... 热氧老化是沥青混合料的主要老化形式之一,提升沥青混合料抗热氧老化性能是决定沥青路面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两种炭质材料对沥青混合料的抗热氧老化性能影响,分别制备出不同生物炭掺量、不同炭黑掺量以及生物炭与炭黑复合掺配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并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评价不同掺配方式下沥青混合料老化前后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当生物炭与炭黑复合掺配比例为9%:3%时,改善了沥青混合料老化前后各项路用性能,使其拥有良好的抗热氧老化性能。若是干燥、严寒地区可将生物炭与炭黑复合掺配比例调整为6%:6%,使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保持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生物炭 炭黑 复配改性 热氧老化
下载PDF
低浓度笑气混合气体在口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10
作者 葛明惠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8期45-48,共4页
分析在口腔疾病治疗中低浓度笑气混合气体(笑气浓度≤60%)的镇静效果。选取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人民医院2021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80例口腔疾病患者,按照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对比组(常规口腔治疗)与分析组(常规口腔治疗+低浓度笑气混合... 分析在口腔疾病治疗中低浓度笑气混合气体(笑气浓度≤60%)的镇静效果。选取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人民医院2021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80例口腔疾病患者,按照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对比组(常规口腔治疗)与分析组(常规口腔治疗+低浓度笑气混合气体麻醉),并对两组患者的呼吸循环指标、负面情绪评分、镇痛效果评分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分析组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镇痛效果评分与总疗效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分析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与负面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发现,采用低浓度笑气混合气体对患者进行麻醉,可优化麻醉效果,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在改善患者口腔功能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等方面效果显著,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笑气混合气体 口腔治疗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氢氩混合气(5%∶95%)在空气中可爆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德山 张英喆 +2 位作者 于成龙 赵军 郑瑞臣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146,共5页
为研究氢氩混合气(5%∶95%)在空气中爆炸时所对应氢、氧极限含量,按照爆炸性测试标准EN 1839—2017,测试氢氩混合气在与空气的总混合气体中不同占比时的可爆性。研究结果表明:氢氩混合气(5%∶95%)在总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为76.018%~86.0... 为研究氢氩混合气(5%∶95%)在空气中爆炸时所对应氢、氧极限含量,按照爆炸性测试标准EN 1839—2017,测试氢氩混合气在与空气的总混合气体中不同占比时的可爆性。研究结果表明:氢氩混合气(5%∶95%)在总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为76.018%~86.029%时,总混和气体具有爆炸危险性,与之对应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氢气体积分数为3.8%,最低氧气体积分数为2.93%,不具有爆炸性的最高氧含量为2.72%,该值较ISO 10156—2017《气体和气体混合物-气瓶阀口选择用潜在燃烧性和氧化能力的测定》中规定的极限氧含量低,研究结果可为氢氩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事故预防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氩混合气体 氧极限含量 爆炸性测试与判定
下载PDF
大气压He/O_(2)等离子体活性粒子在水溶液中传质的氧含量效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蕴函 王晓龙 +1 位作者 谭震宇 刘亚迪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77-2988,共12页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作用于生物组织要穿过其表面几十到几百微米厚的水溶液,将会涉及等离子体中活性粒子在水溶液中的传质,而活性粒子的生成与放电气体的氧含量密切相关。该文基于一维流体模型,研究了在放电气体中不同的氧含量下(体积分...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作用于生物组织要穿过其表面几十到几百微米厚的水溶液,将会涉及等离子体中活性粒子在水溶液中的传质,而活性粒子的生成与放电气体的氧含量密切相关。该文基于一维流体模型,研究了在放电气体中不同的氧含量下(体积分数为0.1%~5%)大气压He/O_(2)等离子体中五种主要活性粒子H_(2)O_(2)、O_(2)^(-)、HO_(2)、O_(3)及OH在水溶液中的渗透深度分布,并阐释了相关机理。研究表明,氧含量对活性粒子的生成与消耗反应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活性粒子在水溶液中的渗透深度。随着氧含量的增加,H_(2)O_(2)、O_(2)^(-)和HO_(2)的渗透深度减小,但仍维持在数百微米以上的可观量值,而O_(3)和OH的渗透深度增加,并可达20μm以上,这一深度使得两种粒子可以直接作用到某些生物组织,因而对于等离子体的生物医学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粒子传质 氦氧气体 氧含量效应 一维流体模型 等离子体生物医学
下载PDF
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交流电晕放电分解特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圆 高克利 +3 位作者 王宝山 颜湘莲 曹人杰 张绍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5-961,共7页
为研究环保型C_(4)F_(7)N/CO_(2)/O_(2)三元混合气体放电分解特性,开展了不同O_(2)体积分数的C_(4)F_(7)N/CO_(2)/O_(2)三元混合气体交流电晕放电分解试验,主要分解产物包括CF_(4)、C_(2)F_(6)、C_(3)F_(6)、C_(3)F_(8)、C_(6)F_(14)、C... 为研究环保型C_(4)F_(7)N/CO_(2)/O_(2)三元混合气体放电分解特性,开展了不同O_(2)体积分数的C_(4)F_(7)N/CO_(2)/O_(2)三元混合气体交流电晕放电分解试验,主要分解产物包括CF_(4)、C_(2)F_(6)、C_(3)F_(6)、C_(3)F_(8)、C_(6)F_(14)、CNCN和CF_(3)CN,CF_(4)、C_(2)F_(6)和C_(3)F_(8)等饱和类碳氟气体生成量较高,不饱和类碳氟气体C_(3)F_(6)生成量较低。O_(2)的加入能显著抑制气体分解,O_(2)体积分数为4%的混合气体在60 h电晕放电后的CNCN生成量仅为不含O_(2)时的22.1%。CNCN等分解产物生成速率随O_(2)体积分数增加呈现先快速下降后趋于稳定的典型特征,2%~8%体积分数的O_(2)对混合气体分解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开展了分解过程仿真分析,发现O_(2)通过与CF_(3)、CN和CF_(3)CFCN等自由基的反应消耗了自由基,导致以这些自由基为反应物的主要分解产物的生成受到抑制,在O_(2)的作用下,主要分解产物生成速率随O_(2)体积分数增加呈现非线性变化特征。C_(2)F_(6)/CF_(4)比值较稳定,具备作为C_(4)F_(7)N/CO_(2)/O_(2)三元混合气体电晕放电识别指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 全氟异丁腈 混合气体 交流电晕放电 分解特性
下载PDF
热氧老化作用下温拌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
14
作者 王岚 赵子豪 +1 位作者 胡江三 王利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7-752,共6页
在不同热氧老化时长下,对四种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并采用劲度衰减速率D_(v)作为评价指标。分析结果表明:D_(v)能够较好地反映胶粉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速率的变化趋势。应变控制模式下,胶粉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损伤速率... 在不同热氧老化时长下,对四种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并采用劲度衰减速率D_(v)作为评价指标。分析结果表明:D_(v)能够较好地反映胶粉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速率的变化趋势。应变控制模式下,胶粉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损伤速率呈三阶段发展:第一阶段激增,第二阶段骤减,在第一、二阶段间存在速率峰值;第三阶段中,随着加载次数增加,D_(v)缓慢下降,且在双对数坐标下呈线性规律。随着老化时长增加,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随之下降,D_(v)明显升高。D_(v)曲线峰值在双对数坐标下与胶粉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线性相关。由D_(v)曲线峰值分析可知,长期老化对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更为严重。SDYK型温拌剂的加入降低了老化前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D_(v),提高了混合料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点弯曲疲劳 温拌剂 胶粉沥青混合料 劲度衰减速率 热氧老化
下载PDF
空混车氧氮混合气自动混合配比模型设计
15
作者 何建军 柳晗 +1 位作者 谢玉玲 付长卫 《低温与特气》 CAS 2023年第5期27-31,共5页
介绍了增压混气气源车(以下简称空混车)氧氮混合气混合配比原理、流程,分析了高压状态下,体积配比法、混合均匀性及操作对混合配比的影响,提出了自动混合配比控制模型设计,推导出氧氮混合配比公式,通过自动配比逻辑控制,实现气体精确混... 介绍了增压混气气源车(以下简称空混车)氧氮混合气混合配比原理、流程,分析了高压状态下,体积配比法、混合均匀性及操作对混合配比的影响,提出了自动混合配比控制模型设计,推导出氧氮混合配比公式,通过自动配比逻辑控制,实现气体精确混合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氮混合气 混合配比 自动控制模型 设计
下载PDF
氧气浓度对劣质煤掺混生活污泥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闫云飞 张磊 +2 位作者 张力 雷强 张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0-435,共6页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劣质煤掺混生活污泥在氧气浓度20%、30%、50%、70%、90%条件下的燃烧特性和动力学特性。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失重率曲线DTG向低温区移动。对着火温度、失重率峰值以及对应温度、燃尽温度、混合物燃烧综合特性指...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劣质煤掺混生活污泥在氧气浓度20%、30%、50%、70%、90%条件下的燃烧特性和动力学特性。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失重率曲线DTG向低温区移动。对着火温度、失重率峰值以及对应温度、燃尽温度、混合物燃烧综合特性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固定碳燃烧阶段的表观活化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提高氧气浓度能显著改善燃烧条件,表观活化能随着氧气浓度的提高而增大,随掺混比的增加而减小。定义燃烧促进因子C.E.F.(Combustion EnhancementFactor)表征燃料内外部燃烧促进条件,在固定碳燃烧段,燃烧促进因子随氧气浓度增加迅速增大,表明增大氧气浓度对燃烧具有良好促进作用。燃烧促进因子C.E.F.与表观活化能之间具有动力学补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 掺混比 富氧燃烧 动力学补偿效应
下载PDF
可燃气体和混合气极限氧浓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任常兴 张欣 +2 位作者 慕洋洋 李晋 李海涛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6-159,共4页
介绍可燃气体极限氧浓度测定的标准及要求,给出可燃气体极限氧浓度的测定原理、测定装置和测定方法。测定方法主要分为管式法和球式法两种,分别采用火焰传播距离(≥100mm)和爆炸起始压力增量指标(5%或7%)判定爆炸现象。4次重复测定爆炸... 介绍可燃气体极限氧浓度测定的标准及要求,给出可燃气体极限氧浓度的测定原理、测定装置和测定方法。测定方法主要分为管式法和球式法两种,分别采用火焰传播距离(≥100mm)和爆炸起始压力增量指标(5%或7%)判定爆炸现象。4次重复测定爆炸性混合气体的LAC,计算确定待测可燃气体的LOC。采用20L球爆炸实验装置分别测定纯物质丙烷(C3H8)和混合气液化石油气(LPG)的爆炸极限和极限氧浓度,结果表明:混合气的最大爆炸压力随着氧浓度的降低而降低,二者爆炸极限分别为2.0%~9.5%、3.0%~8.0%,用二氧化碳惰化的极限氧浓度分别为13.8%、15.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气体 混合气 极限氧浓度 爆炸极限 惰化
下载PDF
爆震波点火技术基本特性实验 被引量:9
18
作者 郭红杰 梁国柱 +1 位作者 马彬 张振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79,共4页
为了研究爆震波点火技术的基本特性,组建了氢氧爆震波点火实验系统,氢氧压力0.1~0.5MPa(表压),混合比1.6~9.4,常温条件下,得到了爆震波在管路中的传播特性以及爆震波点火的单管重复性能实验数据.结果表明:爆震波点火技术可以在较低的... 为了研究爆震波点火技术的基本特性,组建了氢氧爆震波点火实验系统,氢氧压力0.1~0.5MPa(表压),混合比1.6~9.4,常温条件下,得到了爆震波在管路中的传播特性以及爆震波点火的单管重复性能实验数据.结果表明:爆震波点火技术可以在较低的供气压力下获得高温(>1300℃)高压(>1MPa)爆震产物,爆震波点火传播速度可达3000m/s,并且具备良好的重复性能,多次点火重复性时间误差小于0.3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爆震波 点火 点火系统 实验
下载PDF
氦氧混合气对肺活量和最大呼气流速-容积曲线的影响与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志平 黄毓东 谢灿茂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7期40-41,共2页
目的 :观察氦氧混合气对肺活量的影响 ,并根据实验数据对氦氧混合气最大呼气流速 -容积曲线的理论和价值作一评价。方法 :测定 6 4例非吸烟健康志愿者呼吸氦氧混合气前后的肺活量 ,并对其各组成部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呼吸氦氧混合... 目的 :观察氦氧混合气对肺活量的影响 ,并根据实验数据对氦氧混合气最大呼气流速 -容积曲线的理论和价值作一评价。方法 :测定 6 4例非吸烟健康志愿者呼吸氦氧混合气前后的肺活量 ,并对其各组成部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呼吸氦氧混合气后 ,肺活量较呼吸空气时增加了 19.2 % (P <0 .0 5 ) ,补呼气容积增加了87.3% (P <0 .0 5 ) ,深吸气量减低了 7.39(P >0 .0 5 )。结论 :呼吸氦氧混合气能使肺活量大幅增加 ,这可能是肺功能研究方面的一个新发现 ,其机制有待揭示和阐明 ;由于氦氧混合气能使肺活量大幅增加 ,本来就受到质疑的氦氧混合气最大呼气流速 -容积曲线的理论和意义第一次受到了实质性的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呼气流速-容积曲线 氦氧混合气 肺活量
下载PDF
COPD患者和健康人呼吸氦氧混合气后肺活量变化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志平 卢桂芳 +2 位作者 唐可京 黄建强 黄旭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6,10,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呼吸氦氧混合气 (He -O2 )后肺活量 (VC)及其组成补呼气容积 (ERV)和深吸气量 (IC)的变化与健康人的差异。方法 分别测定COPD组和对照组呼吸含氦 80 %、氧 2 0 %的He-O2 前后VC及其组成ERV和IC ,...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呼吸氦氧混合气 (He -O2 )后肺活量 (VC)及其组成补呼气容积 (ERV)和深吸气量 (IC)的变化与健康人的差异。方法 分别测定COPD组和对照组呼吸含氦 80 %、氧 2 0 %的He-O2 前后VC及其组成ERV和IC ,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间VC和ERV基础值及呼吸He-O2 后的测定值以及同组间呼吸He -O2 前后的VC和ERV皆呈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呼吸He -O2 前后的变化率方面 ,ERV和IC两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VC的变化率就未见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COPD患者呼吸He -O2 后VC及其组成有健康人相类似的反应 ,不同的是ERV的增幅比率较健康人要大得多 ,这可能与COPD肺泡长期处于膨胀状态有关 ,但IC的减少率又比健康人要小 ,呼吸He -O2 后IC何以会减少以及COPD组与对照组间的变化率何以存在显著差异 ?原因未明 ,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活量 氦氧混合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