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ver cirrhosis in hepatic vena cava syndrome(or membranous obstruc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被引量:8
1
作者 Santosh Man Shrestha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5年第6期874-884,共11页
Hepatic vena cava syndrome(HVCS) also known as membranous obstruc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reported mainly from Asia and Africa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hepatic venous outflow obstruction(HVOO) that is complicated by... Hepatic vena cava syndrome(HVCS) also known as membranous obstruc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reported mainly from Asia and Africa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hepatic venous outflow obstruction(HVOO) that is complicated by high incidence of liver cirrhosis(LC) and moderate to high incid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In the past the disease was considered congenital and was included under Budd-Chiari syndrome(BCS). HVCS is a chronic disease comm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onset of which is related to poor hygienic living condition. The initial lesion in the disease is a bacterial infection induced localized thrombophlebitis in hepatic por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at the site where hepatic veins open which on resolution transforms into stenosis, membrane or thick obstruction,and is followed by development of cavo-caval collateral anastomosis. The disease is characterized by long asymptomatic period and recurrent acute exacerbations(AE) precipitated by clinical or subclinical bacterial infection. AE is managed with prolonged oral antibiotic. Development of LC and HCC in HVCS is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and frequency of AEs and not to the duration of the disease or the type or severity of the caval obstruction. HVOO that develops during severe acute stage or AE is a pre-cirrhotic condition. Primary BCS on the other hand is a rare disease related to prothrombotic disorders reported mainly among Caucasians that clinically manifest as acute, subacute disease or as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and is managed with life-long anticoagulation, portosystemic shunt/endovascular angioplasty and stent 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s epidemiology, etiology and natural history of HVCS are different from classical BCS, it is here, recognized as a separate disease entity, a third primary cause of HVOO after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 and BC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al history has made early diagnosis of HVCS possible. This paper describes epidemiology, natural history and diagnosis of HVCS and discusses the pathogenesis of LC in the disease and mentions distinctive clinical features of HVCS related 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c venous outflow obstruction Budd-Chiari syndrome Hepatic inferior vena cava disease Bacterial infecti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下载PDF
Percutaneous stenting of malignant 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 in a patient with persistent left and absent right superior vena cava
2
作者 Fang Chen Dong Yu +1 位作者 Bing Jie Sen Jiang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 2018年第3期188-190,共3页
Stent placement is the preferred means of managing malignant obstruction of the superior vena cava(SVC). Persistent left and absent right SVC is a very rare venous anomaly. We here report the case of a 58-year-old man... Stent placement is the preferred means of managing malignant obstruction of the superior vena cava(SVC). Persistent left and absent right SVC is a very rare venous anomaly. We here report the case of a 58-year-old man who underwent percutaneous stenting for malignant persistent left and absent right SVC obstruction caused by advancement of adenocarcinoma of the upper lobe of the left lung. The patient became symptom-free one day after endovascular stenting through the right femoral vein. However, he experienced repeated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during the procedure.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stenting for malignant SVC obstruction with this congenital anoma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 MALIGNANT obstruction STENT anatomical variation
下载PDF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成亮(综述) 万廷信(审校)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80-484,共5页
上腔静脉阻塞是血液透析患者面临的透析通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中心静脉插管和透析导管的留置使其发生率增加。上腔静脉阻塞可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轻者导致血管通路失功,严重者会危及生命。随着透析龄的延长,血液透析导管相关... 上腔静脉阻塞是血液透析患者面临的透析通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中心静脉插管和透析导管的留置使其发生率增加。上腔静脉阻塞可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轻者导致血管通路失功,严重者会危及生命。随着透析龄的延长,血液透析导管相关的SVCS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就血液透析导管相关SVCS的发病机制、临床评估、诊断及处理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上腔静脉阻塞 上腔静脉综合征
下载PDF
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布-加综合征的病理学及病因学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王佾 张辉 +1 位作者 郭成浩 樊庆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500-503,共4页
目的研究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CS)的解剖位置和隔膜病理特点,以探讨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分析100例非BCS死亡成人解剖资料,进行下腔静脉膈肌以上至右心房的大体观察。常规显微镜病理检查70例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患者的隔膜活... 目的研究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CS)的解剖位置和隔膜病理特点,以探讨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分析100例非BCS死亡成人解剖资料,进行下腔静脉膈肌以上至右心房的大体观察。常规显微镜病理检查70例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患者的隔膜活检材料及20例BCS患者根治术后切除的完整隔膜。结果大体观察发现1例(1%)在位于平膈肌水平距下腔静脉入右心房28mm处、肝静脉开口上方的左外侧壁,存在一瓣膜;47%成人位于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口存在Eustachian瓣。镜检显示,上述全部隔膜符合血管瓣膜样结构。其中30%(21/70)样本附有机化血栓。9%(6/70)样本内有少量炎细胞浸润。全部完整隔膜病理检查与血管壁相延续。结论首次报道在位于下腔静脉平膈肌水平有一瓣膜,这一瓣膜的发现,可能与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BCS的发生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 Eustachian瓣 下腔静脉隔膜阻塞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 病理学 病因学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韩新强 祖茂衡 +3 位作者 顾玉明 徐浩 许伟 王文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合并肝癌(HCC)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从而提供治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2010年7月收治的1240例BCS患者中合并HCC者36例,对其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BCS合并HCC主要发生在下...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合并肝癌(HCC)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从而提供治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2010年7月收治的1240例BCS患者中合并HCC者36例,对其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BCS合并HCC主要发生在下腔静脉膜性阻塞病变中(33/36),发病平均年龄47岁,术后生存时间为14~62个月,平均生存期为32.5个月;完成随访的30例中8例BCS术后发生HCC者生存时间为BCS术后18~62个月,平均37个月;22例BCS术前诊断合并HCC者有效生存时间为BCS术后14~56个月,平均30.8个月。结论对于BCS合并HCC者应先行肿瘤TACE或TAI治疗再行BCS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肝癌 下腔静脉 膜性阻塞
下载PDF
球囊扩张辅助经导管直接溶栓导致下腔静脉滤器栓塞及其处理 被引量:15
6
作者 郝红军 李智 +1 位作者 金泳海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辅助经导管直接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过程中下腔静脉滤器(VCF)血栓阻塞的发生率及其处理。方法 2009年9月至201 1年5月收治4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作下腔静脉VCF保护下行球囊扩张辅助CDT治疗。结果 2...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辅助经导管直接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过程中下腔静脉滤器(VCF)血栓阻塞的发生率及其处理。方法 2009年9月至201 1年5月收治4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作下腔静脉VCF保护下行球囊扩张辅助CDT治疗。结果 27.3%(12/44)患者因VCF拦截大量血栓导致下腔静脉阻塞(完全闭塞8例,部分闭塞4例),经CDT治疗后1 1例完全通畅,1例部分通畅(造影表现为VCF远端充盈缺损)。治疗前后下腔静脉通畅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P=0.000)。88.64%(39/44)的患者放置可取出VCF,治疗结束后均全部顺利取出。主要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13.6%(6/44)、肉限血尿4.5%(2/44)、痰中带血4.5%(2/44),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结论球囊扩张辅助CDT治疗急性下肢DVT可能发生血栓脱落,由此导致的急性VCF血栓阻塞经CDT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腔静脉滤器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下载PDF
上腔静脉内支架置入+纵隔镜检查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椿 杨维竹 +3 位作者 林若柏 林培裘 康明强 郑炜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542-543,共2页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腔内支架置入术(纵隔镜检查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严重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先行上腔静脉内支架置入术,再行纵隔镜手术。结果8例手术均获成功。上腔静脉腔内支架置入成功后上腔静脉压下...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腔内支架置入术(纵隔镜检查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严重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先行上腔静脉内支架置入术,再行纵隔镜手术。结果8例手术均获成功。上腔静脉腔内支架置入成功后上腔静脉压下降,纵隔镜手术的并发症风险减少,且术者的精神压力减轻。结论上腔静脉腔内支架置入(纵隔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纵隔镜检查 上腔静脉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临时中心静脉插管所致的血液透析并发症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凡 王涛 +5 位作者 程悦 郭东阳 朱军 魏萌 张光明 莫立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临时中心静脉插管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及其与插管时间、部位的关系。方法将本院收入的临时插管血液透析患者75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液透析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观察各种并发症与插管时间、部位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临时中心静脉插管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及其与插管时间、部位的关系。方法将本院收入的临时插管血液透析患者75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液透析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观察各种并发症与插管时间、部位的关系。结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功能不全、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与中心静脉插管部位、留置时间存在相关性。通过右颈内静脉置管可明显降低患者出现透析导管相关感染、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的机会,同时证明导管功能不全与置管位置无关而与置管时间有关。结论导管留置部位、留置时间、年龄是透析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功能不全、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插管 血液透析 并发症 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
下载PDF
EBUS-TBNA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华胸怀 张玮 +3 位作者 冯惠民 魏秀峰 乔思杰 李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82-486,共5页
背景与目的纵隔淋巴瘤或右上肺癌是导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obstruction syndrome,SVCOS)的常见病因。气管腔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 背景与目的纵隔淋巴瘤或右上肺癌是导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obstruction syndrome,SVCOS)的常见病因。气管腔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纵隔占位疾病的诊断方面,与外科手术相当。本研究旨在探讨全麻状态下EBUS-TBNA在SVCOS临床病因诊断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6月25例伴有SVCOS全麻状态下接受EBUS-TBNA的患者,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33岁-76岁,中位62.5岁。结果 24例病理学证实为恶性肿瘤,确诊率为96.0%(24/25),1例未能获得明确病理诊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大量出血与气胸。结论对伴有SVCOS的患者,全麻状态下EBUS-TBNA仍是一种确诊率高、安全可靠的微创检查方法,可作为其他手段不能明确病理诊断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腔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中、下段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艳峰 祖茂衡 +5 位作者 徐浩 顾玉明 李国均 张庆桥 魏宁 许伟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中、下段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7例中、下段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予经颈静脉置管溶栓治疗,然后予以球囊扩张闭塞...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中、下段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7例中、下段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予经颈静脉置管溶栓治疗,然后予以球囊扩张闭塞的下腔静脉,行彩超评价静脉通畅程度,随访近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血栓完全溶解。患者出院后随访1个月~1年,近期疗效满意,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结论采用介入溶栓及球囊扩张治疗中、下段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导管 溶栓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阻塞端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磊 滕飞 +2 位作者 华浅近 祖茂衡 张俊祥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9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阻塞端形态。方法阅读2008年1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313例的下腔静脉闭塞端血管造影图像,观察并记录阻塞端远心端的形态,并进行分型总结。结果隔膜带孔形23.3%(73/313)、... 目的研究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阻塞端形态。方法阅读2008年1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313例的下腔静脉闭塞端血管造影图像,观察并记录阻塞端远心端的形态,并进行分型总结。结果隔膜带孔形23.3%(73/313)、圆隆形11.8%(37/313)、锥形5.1%(16/313)、水平形4.1%(13/313)、斜形4.8%(15/313)、不规则形12.5%(39/313)、伴交通支形38.4%(120/313)。结论研究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阻塞端形态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阻塞 形态学 交通支
下载PDF
介入治疗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岳劼 肖占祥 +5 位作者 戚悠飞 曾昭凡 李振振 陈浩 刘飒华 吕云福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7期2798-2800,2801,共4页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接受介入治疗的18例下腔静脉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方式均采用介入引导、上下腔静脉会师造影并球囊...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接受介入治疗的18例下腔静脉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方式均采用介入引导、上下腔静脉会师造影并球囊扩张术,18例患者均成功开通,其中10例半年内行2次手术,8例行3次手术,逐步扩大球囊直径,术前术后下腔静脉测压提示下腔静脉内压力显著降低[术前(30±10)cm H2O,术后(15±7)cm H2O],症状完全消失。18例患者均未植入支架,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1248个月,无死亡,无一例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闭塞 球囊扩张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电视纵隔镜检查在上腔静脉综合征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忠民 唐步坚 +4 位作者 刘奇 孟龙 杜贾军 王磊 陈景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6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在上腔静脉综合征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经颈部行电视纵隔镜检查,其中4例联合应用超声检查。结果13例均成功取到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纵隔小细胞未分化癌或神经内分泌癌8例,淋巴...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在上腔静脉综合征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经颈部行电视纵隔镜检查,其中4例联合应用超声检查。结果13例均成功取到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纵隔小细胞未分化癌或神经内分泌癌8例,淋巴瘤3例,胸腺瘤2例。平均检查时间为35min,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者。结论通过电视纵隔镜检查可对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因作出准确诊断,该检查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纵隔镜 上腔静脉综合征
下载PDF
VEGF在下腔静脉隔膜型布-加综合征患者中异常表达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新强 祖茂衡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5期672-674,共3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膜性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在隔膜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Membranous obstruction of i...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膜性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在隔膜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Membranous obstruc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MOVC)患者下腔静脉血液中VEGF的含量,并与非BCS对照组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OVC患者下腔静脉血液中VEGF明显高于非BC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管内皮损伤是下腔静脉隔膜形成的激发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VEGF 下腔静脉 隔膜形成
下载PDF
肝静脉流出道阻塞综合征(布-加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边建朝 郭成浩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09年第4期157-159,共3页
本文综述了肝静脉流出道阻塞综合征(布-加综合征)的起源及临床特点。从其定义、临床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等方面探讨了最近的研究进展,建议该病以肝静脉流出道阻塞综合征命名,其中最主要类型应命名为"下腔静脉隔膜病"。同时介绍... 本文综述了肝静脉流出道阻塞综合征(布-加综合征)的起源及临床特点。从其定义、临床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等方面探讨了最近的研究进展,建议该病以肝静脉流出道阻塞综合征命名,其中最主要类型应命名为"下腔静脉隔膜病"。同时介绍了中国以饮用水高碘和高氟相关的环境病因学的假说及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肝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下腔静脉隔膜病
下载PDF
下腔静脉膜性和节段性阻塞中VEGF表达差异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新强 祖茂衡 《当代医学》 2011年第5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膜性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患者中血管内皮损伤在隔膜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Membranous obstruction of...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膜性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患者中血管内皮损伤在隔膜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Membranous obstruc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MOVC)和节段性阻塞患者下腔静脉血液中VEGF的含量,并与非BCS对照组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OVC患者下腔静脉血液中VEGF含量明显高于节段性阻塞BCS患者及非BCS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节段性阻塞BCS患者与非BCS对照组患者下腔静脉血液中VEGF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损伤是下腔静脉隔膜形成的激发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VEGF 下腔静脉 隔膜形成 节段性阻塞 ELISA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梗阻的超声分型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时贵阁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5-386,共2页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梗阻的超声分型。方法 对128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分型,除瘤栓阻塞型外全部病例均经x线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结果根据病因及声像图表现将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梗阻分为四种类型:膜型狭窄型、...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梗阻的超声分型。方法 对128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分型,除瘤栓阻塞型外全部病例均经x线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结果根据病因及声像图表现将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梗阻分为四种类型:膜型狭窄型、膜型闭塞型、节段性狭窄型、瘤栓阻塞型。结论超声检查可显示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梗阻的部位、类型、范围和梗阻程度,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是筛选和诊断布加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梗阻 超声声像图 下腔静脉造影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对下腔静脉阻塞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佳 沈朝军 +1 位作者 胡淑敏 姜研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9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Slice Spiral CT)对下腔静脉阻塞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B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40例下腔静脉阻塞BCS患者,临床症状为单纯性下腔静脉阻塞及肝静脉与下腔静脉...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Slice Spiral CT)对下腔静脉阻塞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B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40例下腔静脉阻塞BCS患者,临床症状为单纯性下腔静脉阻塞及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混合型阻塞,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组1(20例),组2(20例)。组1采取64排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其在下腔静脉阻塞BCS中的影像表现,组2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方式,观察其在下腔静脉阻塞BCS中的影像表现。结果诊断结束后,64排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下腔静脉阻塞BCS患者均能做出的明确诊断,并且在肝静脉狭窄(χ~2=0.507,P=0.695)、出现侧枝循环(χ~2=0.008,P=0.618)等征象比较中,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以及DSA的诊断方式均能够准确、直观地反应下腔静脉阻塞BCS的阻塞部位、性质、范围及肝脏内的变化情况,能够从形态学及功能上反映出下腔静脉阻塞程度及肝脏损害程度。因此,64排螺旋CT对于诊断下腔静脉阻塞布加氏综合征具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下腔静脉阻塞 布加氏综合征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患者PTA治疗后短期复发的MRA影像学危险因素
19
作者 宁成虎 胡春峰 +1 位作者 耿磊 王小龙 《江苏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913-916,共4页
目的 分析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CS)患者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后短期复发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影像学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下腔静脉型BCS并行PTA治疗的90例患者的术前临床及MRA资料。随访12个月,记... 目的 分析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CS)患者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后短期复发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影像学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下腔静脉型BCS并行PTA治疗的90例患者的术前临床及MRA资料。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复发情况。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腔静脉型BCS患者PTA治疗后短期复发的MRA影像学危险因素。结果 90例患者中,46例复发,复发率为51.11%。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肝尾状叶增大、阻塞长度≥3.0cm、阻塞近端管腔最大宽度<25mm比例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尾状叶增大[OR=10.803,95%CI(2.749~42.460),P<0.01]、阻塞长度≥3.0cm [OR=19.471,95%CI(4.739~79.995),P<0.01]和阻塞近端管腔最大宽度<25mm [OR=3.955,95%CI(1.156~13.534),P<0.05]是下腔静脉型BCS患者PTA治疗后短期复发的独立MRA影像学危险因素。结论 肝尾状叶增大、阻塞长度≥3.0cm、阻塞近端管腔最大宽度<25mm是下腔静脉型BCS患者PTA治疗后短期复发的独立MRA影像学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磁共振血管造影 经皮血管成形术 下腔静脉阻塞
原文传递
血管内支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芳娟 孙希文 +2 位作者 梁世雄 江森 毛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23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分为支架组(64例)和对照组(5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上腔静脉梗阻...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23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分为支架组(64例)和对照组(5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上腔静脉梗阻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支架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腔静脉梗阻症状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2.0%和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架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为(3.76±2.83)d,对照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为(28.08±16.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架组和对照组症状完全缓解后的复发率分别为12.0%和1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支架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后出现复发的中位时间为2.7个月,对照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后出现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3)。支架组中,血栓形成3例,支架狭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中,血栓形成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123例患者中,存活7例。支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0和5.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结论血管内支架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症状,治疗安全性好,可作为缓解上腔静脉梗阻症状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上腔静脉综合征 上腔静脉梗阻 支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