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sk prediction model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被引量:2
1
作者 Xiao Ma Yang Yang +5 位作者 Hong Tu Jing Gao Yu-Ting Tan Jia-Li Zheng Freddie Bray Yong-Bing Xi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a malignant disease with limited therapeutic options due to its aggressive progression. It places heaW burden on most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 to treat HCC patients. Nowaday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a malignant disease with limited therapeutic options due to its aggressive progression. It places heaW burden on most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 to treat HCC patients. Nowadays accurate HCC risk predictions can help making decisions on the need for HCC surveillance and antiviral therapy. HCC risk prediction models based on major risk factors of HCC are useful and helpful in providing adequate surveillance strategies to individuals who have different risk levels. Several risk prediction models among cohort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for estimating HCC incidence have been presented recently by using simple, efficient, and ready-to-use parameters. Moreover, using predictive scoring systems to assess HCC development can provid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approaches, making them more cost-effective and effort-effective, for inducing personalized surveillance programs according to risk stratification. In this review, the features of risk prediction models of HCC across different population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perspectives of HCC risk prediction models were discussed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k prediction models hepatoceuular carcinoma chronic hepatitis B chronic hepatitis C CIRRHOSIS risk factors general population cohort study
下载PDF
抗原致敏DC联合CIK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钟国成 张小玉 +5 位作者 孙薏 匡红 敬新蓉 闵敏 廖皓 陈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404-1408,共5页
目的:探讨负载自身肝癌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对CIK体外杀伤活性的影响,并观察抗原致敏DC (Ag-DC)联合CIK治疗原发性肝癌后患者的免疫状态、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离... 目的:探讨负载自身肝癌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对CIK体外杀伤活性的影响,并观察抗原致敏DC (Ag-DC)联合CIK治疗原发性肝癌后患者的免疫状态、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贴壁细胞经GM-CSF和IL-4诱导产生DC,并负载自体肿瘤裂解物;悬浮细胞经IFN-y、II-2、抗CD3单抗、IL-1α体外诱导产生CIK。将Ag-DC与CIK共培养,观察CIK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杀伤活性;24例患者接受Ag-DC+CIK的过继免疫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Ag-DC与CIK共培养后,CIK体外肿瘤杀伤活性明显提高;2)Ag-DC联合CIK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3)除一过性发热、畏寒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的DC疫苗联合CIK可作为原发性肝癌常规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肿瘤免疫
下载PDF
三羟异黄酮上调肝癌HepG2细胞PTEN基因的表达及其诱导凋亡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继红 梁力建 +1 位作者 黄洁夫 王家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三磷酸肌醇(IP3)和PTEN蛋白变化在三羟异黄酮(genistein)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肝癌HepG2细胞培养72h为对照组,实验各组以60!mol/L三羟异黄酮作用于HepG2细胞不同时间后,应用同位素试剂盒检测细胞IP3含量,Westernblo... 目的探讨三磷酸肌醇(IP3)和PTEN蛋白变化在三羟异黄酮(genistein)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肝癌HepG2细胞培养72h为对照组,实验各组以60!mol/L三羟异黄酮作用于HepG2细胞不同时间后,应用同位素试剂盒检测细胞IP3含量,Westernblot分析细胞PTEN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对照组IP3含量为(29.2±0.6)pmol/106cells,PTEN蛋白与内参actin蛋白灰度和面积之积的比值V-PTEN/V-actin为0.12±0.00;细胞凋亡率为(2.6±0.1)%。三羟异黄酮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12、24、48、72h后IP3分别为(12.0±1.4)pmol/106cells,(7.5±0.8)pmol/106cells,(5.6±0.5)pmol/106cells,(3.3±0.6)pmol/106cells;V-PTEN/V-actin分别为13.13±0.20,19.17±1.09,28.51±2.18,41.12±3.8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0.2)%,(7.4±0.5)%,(20.5±2.0)%,(30.7±1.6)%。与对照组比,三羟异黄酮作用于肝癌HepG2细12h后各时相IP3显著降低(P<0.01),PTEN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24h后各时相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三羟异黄酮能减少IP3生成,上调PTEN基因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三羟异黄酮 PTEN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芹菜素通过上调PTEN蛋白表达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5
4
作者 伍尤华 艾小红 +3 位作者 戴文香 伍小平 唐三元 姜浩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93-1796,共4页
目的观察芹菜素(apigenin,API)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其作用机制是否涉及PTEN蛋白表达的调控。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凋亡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梯形条带;WesternBlot分析细胞PTEN、p-Akt和p-Bad... 目的观察芹菜素(apigenin,API)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其作用机制是否涉及PTEN蛋白表达的调控。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凋亡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梯形条带;WesternBlot分析细胞PTEN、p-Akt和p-Bad蛋白表达。结果API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呈浓度依赖性。40μmol/L的API处理HepG2细胞48h,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典型DNA梯形条带。40μmol/L的API处理HepG2细胞12h和24h,PTEN蛋白表达分别上调达132.6%和158.9%;同时磷酸化Akt蛋白水平下降至86.3%和75.6%,磷酸化Bad蛋白水平降低到73.4%和69.3%。结论API诱导HepG2细胞凋亡作用与上调PTEN蛋白表达、降低磷酸化Akt蛋白和磷酸化Bad蛋白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芹菜素 PTEN P-AKT p—Bad
下载PDF
靶向下调Cep55表达水平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勇 孟凡迪 +3 位作者 张靖垚 付军科 刘昌 吴齐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48,102,共5页
目的通过siRNA干扰技术下调中心体相关蛋白Cep55的表达水平,并检测对肝癌HepG2和Hep3B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为原发性肝癌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Cep55特异性siRNA转染肝癌HepG2和Hep3B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 目的通过siRNA干扰技术下调中心体相关蛋白Cep55的表达水平,并检测对肝癌HepG2和Hep3B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为原发性肝癌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Cep55特异性siRNA转染肝癌HepG2和Hep3B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Cep55siRNA对Cep55基因的干扰效果,MTT法检测下调Cep55表达水平时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干扰siRNA组Cep55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下调Cep55表达水平能够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下调Cep55表达水平能够增加G1期细胞的比例,同时降低G2-M期细胞的比例,出现明显的G2期阻滞。结论下调Cep55表达水平能够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出现G2期阻滞,提示Cep55可能成为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体相关蛋白Cep55 原发性肝癌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SIRNA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徐军 胡勇 +3 位作者 王健 王星星 程兰兰 余宏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84-88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肝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及其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HCC中肝干细胞标志物CK19、EpCAM、CD133、CD90的...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肝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及其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HCC中肝干细胞标志物CK19、EpCAM、CD133、CD90的表达及其与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和Snail的关系。结果 HCC组织中CK19、EpCAM、CD133、CD90阳性率分别为31.9%(23/72)、40.3%(29/72)、51.4%(37/72)、41.7%(30/72),有镜下癌栓和门静脉癌栓组中CK19、EpCAM、CD133、CD90阳性率均高于无镜下癌栓和无门静脉癌栓组,Ⅲ+Ⅳ期、肿瘤数目多发的HCC中EpCAM、CD133、CD90阳性率高于Ⅰ+Ⅱ期和单发的HCC;<46岁、组织学Ⅲ+Ⅳ级、血清AFP≥350 ng/ml的HCC中CK19阳性率高于其相应对照组。E-cadherin与其余两种EMT标志物均呈负相关(vimentin:r=-0.572,P=0.004;Snail:r=-0.597,P=0.003),CK19、EpCAM、CD90阳性HCC组中vimentin阳性强度均高于阴性组,CD133阳性HCC组中E-cadherin阳性强度低于CD133阴性组,vimentin、Snail阳性强度均高于CD133阴性组。结论与CK19、EpCAM、CD90相比,CD133阳性的肝癌干细胞与EMT的关系更加密切,CD133可作为同时针对HCC肝干细胞和EMT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干细胞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下载PDF
T-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东良 张志强 +5 位作者 陈少华 张世安 方坚 林小钦 张霞 江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T-钙黏附蛋白(T-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10月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和癌旁2cm以上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恶性生物... 目的探讨T-钙黏附蛋白(T-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10月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和癌旁2cm以上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恶性生物学程度以及手术前TNM分期相同,术后1年内出现或未出现复发和(或)转移的H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cadherin基因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T-cadherin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癌组织中T-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高达46.7%(28/60),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6.7%(4/6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55,P=0.000)。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的HCC患者癌组织中T-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30.0%(6/20)和35.0%(7/2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P=0.736)。在出现转移的HCC患者癌组织中T-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75%(15/20)]明显升高,与未出现转移的HCC患者[32.5%(13/4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76,P=0.002)。T-cadherin mRNA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T-cadherin表达缺失(高度异常表达),癌旁组织在多数患者中呈正常表达(T-cadherin阳性)。结论 T-cadherin基因在HCC中异常表达,且与肝细胞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HCC预后的预测指标和药物研究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钙黏着糖蛋白类 复发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涛 贾克东 张克勤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1709-1711,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大肝癌患者共12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TACE治疗组42例、RFA治疗组40例及TACE联合RFA治疗(联合组)38例,比较三...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大肝癌患者共12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TACE治疗组42例、RFA治疗组40例及TACE联合RFA治疗(联合组)38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AFP值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联合组的肿瘤灭活率达81.9%,明显较TACE组50%及RFA组52.5%高,差异有统计有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率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及RFA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均明显低于联合组的28.5个月,差异有统计有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较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及单纯射频消融治疗更能增加肿瘤灭活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肝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 超声介入
下载PDF
IRE-BP1蛋白与肝癌细胞耐药性发生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谭文彬 周广起 +5 位作者 王霄 路海 亚白柳 刘永春 李士根 郭永和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3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研究IRE-BP 1蛋白与Bel-7402肝癌细胞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根据已知IRE-BP 1蛋白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基因片段,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敏感Bel-7402细胞株、阿霉素抗性Bel-7402细胞株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成功扩增Bel-7402肝癌细胞IRE-B... 目的研究IRE-BP 1蛋白与Bel-7402肝癌细胞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根据已知IRE-BP 1蛋白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基因片段,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敏感Bel-7402细胞株、阿霉素抗性Bel-7402细胞株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成功扩增Bel-7402肝癌细胞IRE-BP 1蛋白基因片段,荧光定量PCR表明,IRE-BP 1蛋白基因在阿霉素抗性Bel-7402细胞株的表达量是敏感Bel-7402细胞株的3.57倍。结论 IRE-BP 1蛋白基因在肝癌细胞耐药发生发展机制中存在一定的作用,可为新的耐药性治理备选基因及耐药性检测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E—BP 1蛋白 BEL-7402 荧光定量PCR 肝癌细胞 耐药性
下载PDF
肝细胞癌TACE治疗中C臂CT扫描方法和应用范围的探索 被引量:5
10
作者 姚雪松 闫东 +2 位作者 刘德忠 曾辉英 李槐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625-629,共5页
目的探索肝细胞癌(HCC)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过程中采用C臂CT的扫描方法及其应用范围。方法80例HCC患者于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TACE治疗时行C臂CT扫描。以指导介入操作和评估TACE疗效为目的,探索C臂CT扫描方法,评价C臂CT的... 目的探索肝细胞癌(HCC)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过程中采用C臂CT的扫描方法及其应用范围。方法80例HCC患者于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TACE治疗时行C臂CT扫描。以指导介入操作和评估TACE疗效为目的,探索C臂CT扫描方法,评价C臂CT的应用范围。结果在TACE治疗HCC中,C臂CT扫描使用稀释的非离子型造影剂,采用平扫、动脉早期、动脉实质期三个时相扫描,可以满足病灶的检出、供血动脉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和动脉异常走行的显示需要,可以便捷、准确、全面地评估病灶存活肿瘤、碘油沉积、供血动脉栓塞是否完全等情况,即时评价TACE疗效的效果满意。C臂CT扫描未明显增加X线辐射剂量,手术时间平均延长9.5min。结论在TACE治疗HCC过程中应用C臂CT扫描安全、有效,对于术前制定计划、术中指导操作以及术后即时评估疗效等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臂CT 肝细胞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庞永慧 黎乐群 +3 位作者 张志明 邬国斌 陈振兰 曾珊 《现代临床护理》 2010年第4期20-21,60,共3页
目的总结肝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出现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09年9月27例肝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1例晚期肝癌合并腹水患者服用索拉非尼1个月后,因全身器官功能衰竭... 目的总结肝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出现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09年9月27例肝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1例晚期肝癌合并腹水患者服用索拉非尼1个月后,因全身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主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厌食8例(29.6%),恶心5例(18.5),腹泻3例(11.1%),疲劳9例(33.3%),脱皮6例(22.2%),皮疹7例(25.9%),手足综合征8例(29.6%),口腔溃疡3例(11.1%),白细胞低下1例(3.7%),发热6例(22.2%)。结论索拉非尼作为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药,服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非尼 不良反应 护理 肝细胞癌
下载PDF
实验性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系列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华赟鹏 李绍强 +4 位作者 赖佳明 梁力建 彭宝岗 梁惠珍 黄洁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48-1852,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观察正常肝脏发展成肝癌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变化,对肝癌形成的机制进行一定的探索。方法用二乙基亚硝胺溶液(DENA)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不同时期TGF-β1、... 目的本研究通过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观察正常肝脏发展成肝癌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变化,对肝癌形成的机制进行一定的探索。方法用二乙基亚硝胺溶液(DENA)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不同时期TGF-β1、磷酸化Smad2、Smad4和Smad7蛋白的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Smad4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细胞时TGF-β1和Smad4很少表达,随着肝硬化的发展,两者的表达均明显增强,但DENA处理22周后的肝组织中Smad4表达明显下降,肝癌降低更显著;正常细胞可有较多磷酸化Smad2的表达,DENA处理8周时表达明显减少,后逐渐增多,DENA处理16周、22周时磷酸化Smad2的表达接近正常水平,但肿瘤内表达明显减少,并显著低于DENA处理8周时;正常肝细胞可见Smad7的表达,随着肝硬化的发展而加重,DENA处理22周时的肝组织达到最高,肝癌的表达仅略低于22周时的肝组织。结论肝癌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大鼠肝硬化晚期Smad4表达的减少、甚至消失,TGF-β1和Smad7的过高表达,磷酸化Smad2的减少,在大鼠肝癌的发生、发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S
下载PDF
GSTM_1、GSTT_1基因多态性与家族聚集性肝癌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开银 黎乐群 +7 位作者 彭民浩 覃晓 彭涛 郭雅 陈滨 卢景宁 秦权林 桂文波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家族聚集性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GSTM1、GSTT1在家族聚集性肝癌和肝癌高发家系的基因表型。结果家族聚集性肝癌组GSTM1(-)、GSTT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8.8%、47.5%,显著高于非家... 目的探讨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家族聚集性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GSTM1、GSTT1在家族聚集性肝癌和肝癌高发家系的基因表型。结果家族聚集性肝癌组GSTM1(-)、GSTT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8.8%、47.5%,显著高于非家族聚集性肝癌组(54.6%、30.8%)和对照肝组织组(53.3%、25.3%)(P<0.05);随着家族中患肝癌病例数的增加,GSTM1(-)、GSTT1(-)基因型的频率逐渐升高,肝癌高发家系组GSTM1(-)、GSTT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8.1%和44.9%,显著高于对照家系组(47.5%、25.0%)(P<0.05)。若将GSTM1(-)T1(-)基因型视为危险暴露因素,家族聚集性肝癌组GSTM1(+)T1(+)和GSTM1(+)T1(-)/GSTM1(-)T1(+)基因型频率均显著低于非家族聚集性肝癌组和对照肝组织组(P<0.01)。结论 GSTM1、GSTT1遗传多态性与家族聚集性肝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GSTM1(-)、GSTT1(-)基因型可能是肝癌家族成员的危险暴露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家族聚集性 遗传易感性 基因多态性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下载PDF
围手术期输血对肝癌患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及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智雄 黎乐群 +3 位作者 肖开银 尚丽明 叶新平 覃忠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1311-1312,共2页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输血对原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动态变化,分析围手术期输血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HCC肿瘤手术切除患者46例,分为围手术期未输血组(Ⅰ组)和围手术期输血组(Ⅱ组)。测定...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输血对原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动态变化,分析围手术期输血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HCC肿瘤手术切除患者46例,分为围手术期未输血组(Ⅰ组)和围手术期输血组(Ⅱ组)。测定患者手术前1d、术后1、4、7d外周血中IAP。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手术后IAP水平,Ⅰ组升高幅度低于Ⅱ组。Ⅰ组1、3、5年生存率高于Ⅱ组。结论围手术期输血可使HCC患者免疫功能紊乱,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输血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免疫功能 生存率
下载PDF
主动呼吸控制技术用于原发性肝癌放疗的可行性及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建东 徐志勇 +4 位作者 胡伟刚 陈兰飞 邱健健 陆惠忠 蒋国梁 《癌症进展》 2006年第4期319-326,共8页
目的研究主动呼吸控制技术(ABC)用于原发性肝癌放疗的可行性并且与自由呼吸(FB)的放疗计划进行剂量学参数比较。方法入选病人完成ABC呼吸训练后,进行CT模拟定位,TPS计划设计,摆位验证以及实施放疗,评估ABC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放疗的可行性,... 目的研究主动呼吸控制技术(ABC)用于原发性肝癌放疗的可行性并且与自由呼吸(FB)的放疗计划进行剂量学参数比较。方法入选病人完成ABC呼吸训练后,进行CT模拟定位,TPS计划设计,摆位验证以及实施放疗,评估ABC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放疗的可行性,ABC放疗的摆位误差和肝脏位置的重复性,并且与平静呼吸的放疗计划比较计划靶体积(PTV)、未受肝癌累及的正常肝脏的平均剂量(MDTNL)、接受≥23Gy照射的肝脏体积比(V23)和放射性肝病的发生概率(NTCP)等剂量学参数。结果有11例病人入选该研究,所有病人配合良好,没有因为不能耐受屏气而中断放疗者。PTV的平均体积由FB下的757cm3±475cm3减少到了ABC技术的444cm3±297cm3(P=0.002)。ABC技术下的平均MDTNL为15.9Gy±5.4Gy,而FB则为24.6Gy±6.5Gy(P<0.01)。ABC计划和FB计划平均的V23分别为31%和55%,而NTCP分别为11%和21%。ABC放疗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在头脚、前后和左右方向分别为4.8mm和1.3mm、3.5mm和1.6mm以及2.4mm和1.7mm,肝脏位置一次放疗内和分次放疗间在头脚方向上的重复性平均分别为1.5mm(范围:0.5~3.0mm)和5.1mm(范围:1.9~9.2mm)。ABC放疗所需的时间平均为6分钟(范围:5~14分钟)。结论ABC技术用于肝癌放疗是可行的。没有显著增加治疗时间,摆位精确性和重复性好。该技术能减少正常肝的照射体积,降低平均剂量,减少了放射性肝病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主动呼吸控制技术 立体适形放射治疗
下载PDF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丁可 杨新官 +1 位作者 吴嘉兴 曾阳东 《华夏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例肝占位共23个病灶行CTPI,获取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肝动脉灌注分数(HAF)、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灌...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例肝占位共23个病灶行CTPI,获取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肝动脉灌注分数(HAF)、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对比病灶与非病灶区的灌注参数。HCC患者同时测定血清AFP值,并与相应病灶的灌注参数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本组病灶中18/23个为HCC,4/23个为肝血管瘤,另1病灶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HCC组18个病灶与非病灶区的灌注参数比较,病灶的HAF增大,MTT及PS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HAF的差异最为显著(前者是后者的4.11倍)。血清AFP与HCC病灶的灌注参数值无相关性。肝血管瘤组各灌注参数的改变与HCC类似,但前者病灶区的HBF显著大于HCC。FNH与非结节区的灌注参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CTPI在H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灌注成像 肝细胞癌 诊断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在合并糖尿病肝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其同 单云峰 +2 位作者 周蒙滔 施红旗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30-231,共2页
目的了解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mRNA在合并糖尿病(DM)肝细胞癌(HCC)和癌周组织的表达,探讨ANGPTL3和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对45例HCC手术标本(其中合并糖尿病10例)的癌和癌周组织中ANGPTL3... 目的了解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mRNA在合并糖尿病(DM)肝细胞癌(HCC)和癌周组织的表达,探讨ANGPTL3和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对45例HCC手术标本(其中合并糖尿病10例)的癌和癌周组织中ANGPTL3 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相对定量分析。结果合并糖尿病患者的HCC肿瘤组织中ANGPTL3 mRNA的表达强度和未合并糖尿病的肿瘤组织表达强度分别为2.01±0.54和1.25±0.35,(P<0.01)。在癌旁组织中,合并糖尿病的和未合并糖尿病的ANGPTL3 mRNA表达强度分别为1.55±0.46和0.95±0.35(P<0.05)。结论ANGPTL3在肝癌患者合并糖尿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糖尿病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
下载PDF
近红外荧光蛋白和荧光素酶双标记肝细胞癌移植裸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红俊 杨天华 +5 位作者 黄艳平 刘明珠 秦中强 储菲 李正红 李永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29-1533,1538,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因稳定表达,可实时监测肿瘤生长的肝癌移植瘤裸鼠模型。方法构建带有荧光素酶(Luc)和近红外荧光蛋白(iRFP)和嘌呤霉素抗性基因的慢病毒,并感染HepG2肝癌细胞系,筛选得到稳定表达Luc和iRFP基因的细胞系;将细胞接种到裸鼠皮... 目的建立一种基因稳定表达,可实时监测肿瘤生长的肝癌移植瘤裸鼠模型。方法构建带有荧光素酶(Luc)和近红外荧光蛋白(iRFP)和嘌呤霉素抗性基因的慢病毒,并感染HepG2肝癌细胞系,筛选得到稳定表达Luc和iRFP基因的细胞系;将细胞接种到裸鼠皮下,建立肝癌HepG2细胞移植瘤模型。利用小鼠活体成像系统检测肿瘤的生长情况,并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肿瘤组织病理特征及成瘤能力。结果成功构建稳定表达iRFP和Luc的HepG2肝癌细胞系并建立移植瘤动物模型;模型生长周期适中,成瘤率较高;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现出典型的肿瘤组织病理特征。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可实时监测的HepG2-iRFP-Luc肝癌细胞裸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荧光 活体成像 移植肿瘤模型
下载PDF
E-selectin和ICAM-1在肝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作用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强 陈德 +7 位作者 钱世鹍 李悦 杨学伟 胡海 林航 邓武坚 肖骏琦 陈松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9年第5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E-selectin(内皮细胞选择素)和I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肝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筛选有临床应用前景、能预防肝癌复发与转移的抗黏附药物。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selectin和ICAM-1mRNA在肝静脉内皮细胞ED25... 目的探讨E-selectin(内皮细胞选择素)和I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肝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筛选有临床应用前景、能预防肝癌复发与转移的抗黏附药物。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selectin和ICAM-1mRNA在肝静脉内皮细胞ED25和脐静脉内皮TNFα刺激后细胞ECV304上的表达;应用体外粘附实验检测肝癌细胞HepG2与活化的ED25和ECV304的粘附,并检测不同药物对抗粘附作用的影响。结果 E-selectin和ICAM-1可高表达于活化后的ED25和ECV304;且能介导HepG2与ED25和ECV304的粘附;地塞米松、丹参酮ⅡA有较强的抑制HepG2与ED25粘附的作用。结论 E-selectin和ICAM-1可促进肝癌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地塞米松、丹参酮ⅡA可起到抗肝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复发和转移 细胞粘附分子
下载PDF
血清CEA、CA-199和CA-125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莹 党国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966-96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的的PHC患者86例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同时以良性肝病(包括肝血管瘤、肝囊肿等)...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的的PHC患者86例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同时以良性肝病(包括肝血管瘤、肝囊肿等)患者35例和普通门诊体检健康者48例作为该实验的对照组。结果 PHC组患者血清诊断肿瘤标志物CEA、CA-199以及CA-125的测定值相对于良性肝病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三种血清诊断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相对于单独检测能够显著提高PHC组患者的阳性诊断率(P<0.05)。当PHC组患者血清诊断肿瘤标志物CEA、CA-199以及CA-125分别进行独检时其敏感度是67.5%、27.5%和42.5%,而三种标志物联检其敏感度可提高至95%。结论联合进行血清CEA、CA-199和CA-125检测能够显著提高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CEA CA-199 CA-125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