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Ligustrazine Combined with Cisdichlorodiamine Platinum on Anti-proliferation,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of Human Gastric Carcinoma SGC-7901 Cell Lines 被引量:2
1
作者 Liyan LI Tao HUANG +3 位作者 An JIA Huili HOU Sen PANG Yuzhen W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9期1482-1486,1490,共6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ombination effects of ligustrazine and cis-dichlorodiamine platinum (DDP) on anti-proliferation,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of SGC-7901 cell lines in vitro. [Methed] SG...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ombination effects of ligustrazine and cis-dichlorodiamine platinum (DDP) on anti-proliferation,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of SGC-7901 cell lines in vitro. [Methed] SGC-7901 cells were treat- ed with ligustrazine and DDP alone or combined for 48 h for morphology assay.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with the same treatment for 24, 48 and 72 h were assayed by MTT method, respectively.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and apoptosis assay of treated cells were performed in flow cytometry. Zhengjun Jin's protocol was used to assay the effect of drug combination. [Result] Ligustrazin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rolif- eration inhibition rate of DDP on SGC-7901 cells in combination with DDP, com- paring with the effects of ligustrazine or DDP alone, and exhibited synergistic antitu- mor effect. The combination drug treatment induced cell cycle arrest occurred in S and G2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and increased the apoptosis rate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ligustrazine, as a low-toxic and natural herbal component,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and apoptosis rate of antitumor drug DDP on human gastric carcinoma SGC:.-7901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USTRAZINE Cis-dichlorodiamine platinum (DDP) Human gastric carci- noma ANTI-PROLIFERATION Cell cycle Apoptosis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老年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
2
作者 熊诗峰 喻国锋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4期2732-2734,2741,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老年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中晚期肝癌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对照组接受TACE治疗,研究组接受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老年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中晚期肝癌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对照组接受TACE治疗,研究组接受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胎蛋白(AFP)、胱天蛋白酶8(caspase 8)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EGF、AFP和caspase 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老年中晚期肝癌患者,可有效提高ORR、DCR,下调VEGF、AFP及caspace 8水平,控制不良反应,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阿帕替尼 老年 中晚期肝癌 疗效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100例疗效评估 被引量:19
3
作者 宋杰 王黎洲 +3 位作者 李兴 蒋天鹏 吴晓萍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10-813,共4页
目的评价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先接受TACE治疗,然后在DSA引导下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联合治疗后肿瘤的完全坏死率为85.4%... 目的评价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先接受TACE治疗,然后在DSA引导下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联合治疗后肿瘤的完全坏死率为85.4%。联合治疗术前、术后12个月AFP值分别为(1 956.79±514.61)ng/ml、(243.53±128.6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2,P<0.01)。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肿瘤体积分别为(70.16±23.59)、(49.28±19.35)、(30.17±12.14)和(11.78±9.13)cm3,术后各期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98,P<0.01)。结论 TACE联合DSA引导下RFA是肝癌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射频消融 肝癌 疗效
下载PDF
黄芪皂苷Ⅱ对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7402/FU的逆转耐药作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培培 许杜娟 +2 位作者 黄灿 徐文科 栾家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Ⅱ(AstragalosideⅡ,ASⅡ)对肝癌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MTT法检测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7402/FU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逆转耐药倍数,RT-PCR法检测多药耐药蛋白-1(MDR1)基因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糖蛋白(P-gp...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Ⅱ(AstragalosideⅡ,ASⅡ)对肝癌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MTT法检测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7402/FU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逆转耐药倍数,RT-PCR法检测多药耐药蛋白-1(MDR1)基因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糖蛋白(P-gp)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ASⅡ对细胞内Rhodamine123的蓄积影响。结果:BEL-7402/FU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阿霉素、丝裂霉素的耐药倍数分别为19.64、1.98、1.92。0.04、0.08mg/mL的ASⅡ能增强5-FU对BEL-7402/FU的细胞毒作用,逆转耐药倍数分别为1.49,1.81。0.08、0.16mg/mL的ASⅡ作用BEL-7402/FU细胞24h后,能下调MDR1mRNA和P-gp蛋白表达水平,提高细胞内Rhodamine123的荧光表达率。结论:ASⅡ能部分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DR1mRNA表达及抑制P-gp的功能与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皂苷Ⅱ 抗药性 P-糖蛋白 肝癌
下载PDF
抗肝癌免疫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别彩群 韩利民 +4 位作者 王启章 范红梅 朱浩峰 梁旭竞 杨冬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326-1330,共5页
目的:制备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高分子免疫纳米颗粒,观察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离子交联的方法,以壳聚糖水溶性衍生物多糖为基材,将已获得的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BDM制备成免疫纳米颗粒,检测纳米颗粒的表征、包封率及载药量... 目的:制备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高分子免疫纳米颗粒,观察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离子交联的方法,以壳聚糖水溶性衍生物多糖为基材,将已获得的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BDM制备成免疫纳米颗粒,检测纳米颗粒的表征、包封率及载药量,并通过MTT法观察免疫纳米颗粒对肝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结果:制备粒径为100-200nm的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高分子纳米颗粒,最佳包封率为53%,载药量为75μg/mg抗体二聚体,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高分子纳米颗粒显示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其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为34%左右,且有浓度依赖性.结论:成功制备了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高分子纳米颗粒,初步应用具有抑瘤性,为下一步开展体内肝癌的放射免疫诊断和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抗体二聚体 高分子纳米颗粒 肝癌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开忠 苏先狮 +2 位作者 蒋永芳 李代强 蒋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2期29-32,37,共5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1例正常肝组织、12例慢性肝炎、16例肝硬化及21例肝癌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标记链霉素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1例正常肝组织、12例慢性肝炎、16例肝硬化及21例肝癌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标记链霉素卵白素生物素(SABC)法,用抗IGFBP-3单克隆抗体(Sigma,14527)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对照、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肝组织中IGFBP-3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0%(11/11),100.00%(12/12),87.50%(14/16)及42.86%(9/21).采用Ridit分析,其IGFBP-3表达强度的R±SR值分别为0.7462±0.0288,0.6589±0.0413,0.5344±0.0610,0.2330±0.0373,R±1.96SR分别为0.6898~0.8026,0.6149~0.7767,0.4148~0.6540,0.159~0.3061.肝癌组织中IGFBP-3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及正常对照肝组织(P<0.05);肝硬化肝组织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而在肝硬化与慢性肝炎肝组织之间,以及慢性肝炎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之间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肝组织中IGFBP-3的表达强度可反映肝功能的损害程度.肝癌组织中IGFBP-3的表达强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
下载PDF
特异性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别彩群 杨冬华 +1 位作者 汤绍辉 丁世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3729-3733,共5页
目的:实现特异性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纯化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BDM,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选择测序正确的阳性克隆进行扩增后,电转化酵母细胞,表达抗体二聚体,对表达抗体进行... 目的:实现特异性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纯化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BDM,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选择测序正确的阳性克隆进行扩增后,电转化酵母细胞,表达抗体二聚体,对表达抗体进行纯化、浓度检测,并鉴定其对肝癌细胞的结合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二聚体对肝癌组织抗原的特异性.结果:测序显示成功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BDM,表达96h抗体收获量最大,二聚体表达量为30mg/L菌液,为大肠杆菌的300倍.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BDM与三种肝癌细胞结合,而与正常肝细胞不结合,结合效价为1:128.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二聚体与肝癌组织结合的阳性率比肝硬化、胃癌、正常肝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制备了高表达量、高特异性、较好的活性及稳定性的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BDM,为制备免疫纳米颗粒及开展肝癌的放射免疫诊断和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抗体二聚体 毕赤酵母 结合活性 特异性
下载PDF
^(131)I标记物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少平 卢武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513-515,共3页
目的 探讨13 1I标记物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复习相关文献 ,并作综述性报道。结果13 1I 碘化油 (13 1I LPD)及13 1I免疫生物制剂均能较好地聚集于肝癌组织 ,适应证较广 ,严重的不良反应少见 ,近期疗效肯定 ,部分临床... 目的 探讨13 1I标记物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复习相关文献 ,并作综述性报道。结果13 1I 碘化油 (13 1I LPD)及13 1I免疫生物制剂均能较好地聚集于肝癌组织 ,适应证较广 ,严重的不良反应少见 ,近期疗效肯定 ,部分临床试验证实治疗后患者的生存率有提高。结论 运用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标记物 介入治疗 肝癌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载体
下载PDF
负载肝癌抗原的人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德基 赖添强 +2 位作者 何明基 曾波航 钱瑞菱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4年第5期378-381,384,共5页
目的 探讨负载肝癌抗原的树突状细胞 (DC)对自身CIK细胞的诱导增殖能力和杀伤能力 .方法 从人外周血分离获得单核细胞 ,体外经重组细胞因子 (GM -CSF)、白细胞介素 - 4 (IL - 4 )、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培养获得DC ,电镜观察其形... 目的 探讨负载肝癌抗原的树突状细胞 (DC)对自身CIK细胞的诱导增殖能力和杀伤能力 .方法 从人外周血分离获得单核细胞 ,体外经重组细胞因子 (GM -CSF)、白细胞介素 - 4 (IL - 4 )、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培养获得DC ,电镜观察其形态 ,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负载肝癌抗原DC诱导CIK细胞增殖活性 ,检测激活的CIK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结果 经体外培养 ,从外周血分离获得的大量成熟DC ,检测表明高表达DC的抗原标志 ,负载抗原的DC具有很强的激发同种CIK增殖的能力 ,激活的CIK对肝癌细胞系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结论 实验结果为肝癌的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肝癌 CIK DC 血分 人树突状细胞 杀伤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重组细胞因子 高表达
下载PDF
经kinectin融合蛋白刺激的人B细胞诱导效应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
10
作者 何少健 韦力嘉 +5 位作者 宋琼 肖瑞雪 晁耐霞 陈芳 莫发荣 农蔚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418-2423,共6页
目的:探讨经人动力素(kinectin)融合蛋白刺激的人外周血B细胞诱导效应T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的效果.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加B细胞刺激因子及kinectin麦芽糖融合蛋白进行体外培养,尔后用尼龙毛柱分离T细胞,将其与肝癌细胞株... 目的:探讨经人动力素(kinectin)融合蛋白刺激的人外周血B细胞诱导效应T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的效果.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加B细胞刺激因子及kinectin麦芽糖融合蛋白进行体外培养,尔后用尼龙毛柱分离T细胞,将其与肝癌细胞株7404混合培养.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杀伤肝癌细胞的活性.结果: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空白对照组:3.40%±0.27%;实验组:38.48%±2.64%;阴性对照组:13.03%±2.38%.经统计软件分析,实验组杀伤率与其他组有明显差异.结论:经kinectin融合蛋白刺激的人外周血B细胞诱导的效应T细胞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株7404有杀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FF 人动力素 B细胞 效应T细胞 肝癌 细胞
下载PDF
TACE治疗不同年龄组原发性肝癌367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胜强 梁茂全 +2 位作者 毛景松 邢榕 苏洪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288-2292,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不同年龄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患者疗效是否存在差别.方法:对2006-01/2011-07收治的PHC患者367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并进...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不同年龄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患者疗效是否存在差别.方法:对2006-01/2011-07收治的PHC患者367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青年组≤44岁(n=46),中年组45-59岁(n=172),老年组≥60岁(n=149),对不同年龄组生存率进行Kaplan-Meier模型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3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mo,1-,2-,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88.8%、65.6%、35.1%、15.8%,中位生存时间为18mo.不同年龄组原发性肝癌患者6mo,1-,2-,3-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肿瘤大小在3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P=0.076),但老年患者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20.1%vs8.7%).结论:老年组的生存期优于中年组及青年组,而青年组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化疗栓塞 年龄组 原发性肝癌 生存期
下载PDF
Risk factors and therapeutic results of early local recurrence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被引量:8
12
作者 Woo Sun Rou Byung Seok Lee +3 位作者 Hee Seok Moon Eaum Seok Lee Seok Hyun Kim Heon Young Le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22期6995-7004,共10页
AIM: To identify factors affecting early local recurrence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and investigate treatments and outcomes for local recurrence.
关键词 CHEMOEMBOLIZATI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CURRENCE Survival LIPIODOL
下载PDF
人脂肪与肥胖相关基因蛋白在结、直肠癌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3
作者 张斌 廖芝玲 +1 位作者 向邦德 刘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脂肪与肥胖相关(FTO)基因蛋白在结、直肠癌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61例结、直肠癌以及相应59例癌旁组织、68例肝癌以及相应67例癌旁组织中FTO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FTO在结、直肠癌与癌旁... 目的:探讨人脂肪与肥胖相关(FTO)基因蛋白在结、直肠癌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61例结、直肠癌以及相应59例癌旁组织、68例肝癌以及相应67例癌旁组织中FTO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FTO在结、直肠癌与癌旁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93%(39/61)、37.29%(22/59),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O在肝癌与癌旁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24%(43/68),88.06%(59/6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O基因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肪与肥胖相关基因蛋白 结、直肠癌 肝癌
下载PDF
Lin28A/B不同亚型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14
作者 盛金丹 雷蕾 王爱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3891-3897,共7页
目的:探讨Lin28A/B亚型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揭示其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Lin28A/B亚型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iRNA分别干扰Lin28A/B亚型后二者在... 目的:探讨Lin28A/B亚型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揭示其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Lin28A/B亚型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iRNA分别干扰Lin28A/B亚型后二者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MTT法分别Lin28A/B siRNA转染肝癌细胞48、72 h后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FACS检测二者对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Lin28A和Lin28B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其中Lin28B在肝癌细胞中表达增加更加明显;siRNA可降低Lin28A/B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P<0.05);Lin28A/B siRNA均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且随着转染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增加(P<0.05;P<0.01);其中Lin28B siRNA对肝癌细胞的作用优于Lin28AsiRNA(P<0.05).结论:Lin28A/B两种亚型均参与肝癌细胞的发生、发展,其中Lin28B亚型在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起主要作用,而Lin28A可能起到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28A Lin28B 肝细胞癌 细胞增殖 凋亡
下载PDF
三维重建在提高肝癌第一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云强 江鹏 +3 位作者 石波云 陈海龙 麦聪 洪健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在提高肝癌第一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直径3~5cm的单发小肝癌患者10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其中术前行三维重建49例患者作为三...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在提高肝癌第一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直径3~5cm的单发小肝癌患者10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其中术前行三维重建49例患者作为三维组,术前未经三维重建60例患者作为二维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彻底消融率、生存率及并发症。结果二维组一次彻底消融率为48.3%(29/60),局部复发率为23.3%(14/60);三维组一次彻底消融率达95.9%(47/49),局部复发率为8.1%(4/49)。三维重建组一次彻底消融率明显高于二维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二维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组患者1、2、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4%、63.9%和49.8%,二维组患者1、2、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2.4%、43%和34.4%。三维组患者术后3年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二维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组患者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4%、78.4%和60.9%,二维组患者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3.3%、58.7%和40.9%。三维组患者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优于二维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组术后并发症(4%,2/49)较二维组(13.3%,8/60)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三维重建可提高患者一次彻底消融率,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对于3-5cm大小的肿瘤射频消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 成功率
原文传递
MMP-9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宏伟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1493-1496,共4页
目的探讨MMP-9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EnVisionTM二步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67例HCC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和16例正常肝组织中MMP-9的表达情况。利用鼠抗人MMP-9单克隆抗体对... 目的探讨MMP-9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EnVisionTM二步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67例HCC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和16例正常肝组织中MMP-9的表达情况。利用鼠抗人MMP-9单克隆抗体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应用x。检验,t检验和秩和检验,对MMP-9在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MMP-9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58.21%VS12.5%,X2=10.80,P〈0.01),MMP-9在有转移的HCC组织中表达的平均秩明显高于无转移的HCC组织中表达的平均秩(40.18VS26.38,P〈0.01)。结论MMP-9在HCC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有转移的HCC组织中MMP-9表达较无转移的HCC中明显升高,可能与它破坏靠近HCC细胞表面的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有关,进而促进HCC的侵袭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分析 肝细胞 代谢 肝细胞 病理学
原文传递
中期因子反义寡核苷酸氨基化壳聚糖纳米粒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17
作者 钟婧 黄惠莲 +3 位作者 李静 钱福初 李丽琴 戴利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02-2404,共3页
目的合成一种新的基因递送载体一氨基化壳聚糖,观察氨基化壳聚糖一中期因子反义寡核苷酸(MK-ASODN)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使用氨基化壳聚糖包被MK-ASODN制备纳米粒,用纳米粒[每孔含MK-ASODN150pmol,氨基化壳聚糖:MK-ASODN(... 目的合成一种新的基因递送载体一氨基化壳聚糖,观察氨基化壳聚糖一中期因子反义寡核苷酸(MK-ASODN)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使用氨基化壳聚糖包被MK-ASODN制备纳米粒,用纳米粒[每孔含MK-ASODN150pmol,氨基化壳聚糖:MK-ASODN(质量比=16:1、32:1、64:1)]转染肝癌细胞HepG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MK基因沉默情况;并通过四唑氮化合物(MTS)实验观察纳米粒[各组别分别含blK-ASODN2.5,5.0、7.5、10.0、12.5pmol,氨基化壳聚糖:MK-ASODN(质量比)=64:1]对HepG2生长的影响。结果氨基化壳聚糖-MK-ASODN纳米粒可抑制HepG2细胞中MK基因mRNA的表达,基因沉默率最高可达到(66.57±1.1)%,并由此可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细胞生长抑制率可达(73.48±1.00)%。结论通过氨基化壳聚糖介导MK-ASODN进人HepG2细胞可抑制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因子 反义寡核苷酸 氨基化壳聚糖 肝细胞
原文传递
人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与乙肝病毒相关肝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彦杰 王毅军 +4 位作者 高英堂 焦晓磊 郭华 杨斌 杜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0-47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病的关系及其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l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31)、肝硬化患者(n=60)、HCC患者(n=71)、乙肝自愈者(n...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病的关系及其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l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31)、肝硬化患者(n=60)、HCC患者(n=71)、乙肝自愈者(n=21)及健康人群(n=42)进行血清GP73检测并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BV相关肝病组的GP73水平较乙肝自愈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O.01)。在所有肝病患者中,肝硬化组GP73水平(231.13ng/m1)明显高于HCC患者治疗前组(117.63ng/m1)(P〈0.01)与慢性乙肝组(93.09ng/m1)(P〈0.01);HCC治疗前组与慢性乙肝组GP73水平近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乙肝自愈与健康对照组GP73水平近似(分别为36.79ng/ml和45.40mg/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HCC手术患者术后组血清GP73(175.12ng/m1)明显高于术前组(107.28ng/m1)(P〈0.01)。肝硬化组与HCC组中血清GP73水平随肝功能的降低而升高。采用甲胎蛋白(AFP)与GP73的比值(AFP/GP73)制作诊断HCC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0.878(95%CI:0.817~0.938),cut—off值为0.12时,敏感度78.87%,特异度86.21%,优于单独应用AFP检测。后者曲线下面积:0.826(95%CI:0.755~0.897),cut—off值为19.52时,敏感度为67.61%,特异度为85.12%。结论HBV相关肝病患者血清GP7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与乙肝自愈者,并与肝损害的程度成正相关。血清GP73联合AFP检测(AFP/GP73)诊断HCC,相对于AFP单独检测在敏感性及特异性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蛋白-73 甲胎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原文传递
上调微小RNA-1224-5p表达对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麒钧 胡超 +3 位作者 沈世强 崔忠惠 闫瑞承 夸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82-2286,共5页
目的 观察微小RNA-1224-5p(miR-1224-5p)对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TE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合成的miR-1224-5p模拟物(mimic)通过脂质体2000转入TEC细胞中.实验分为3组:(1)上调组(miR-1224-5p mimic,MU组);(2)阴性对照组... 目的 观察微小RNA-1224-5p(miR-1224-5p)对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TE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合成的miR-1224-5p模拟物(mimic)通过脂质体2000转入TEC细胞中.实验分为3组:(1)上调组(miR-1224-5p mimic,MU组);(2)阴性对照组(NC组);(3)空白对照组(CON组).转染后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3组细胞中miR-1224-5p的表达量来验证转染是否成功.分别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及细胞周期,T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3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血管形成实验检测3组TEC细胞的血管形成能力.结果 RT-qPCR检测结果显示MU组中miR-1224-5p的表达量(2-△△Ct=3.27±0.15)显著高于NC组(2-△△Ct=1.08±0.11)和CON组(2-△△Ct=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结果显示MU组细胞在转染miRNA-1224-5p mimic后的第24、48、72、96小时4个时间点均表现出吸光度值降低,与NC组及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结果显示CON、NC、MU组凋亡率分别为(8.73±0.64)%、(9.51±0.56)%、(19.29±0.95)%,MU组细胞凋亡率比其他两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CON、NC、MU组3组细胞中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50.7±1.3)%、(51.7±1.9)%、(73.3±2.0)%;S期细胞的比例为(31.4±2.7)%、(29.1±1.6)%、(23.0±3.0)%;MU组细胞中G1期细胞比其他两组显著增加,S期细胞比其他两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CON、NC、MU 3组细胞中从Ttranswell上室迁移到下室的细胞数分别为(77.7±2.5)、(79.2±3.5)、(51.0±3.6)个,与CON组和NC组比较,MU组迁移的细胞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CON、NC、MU 3组细胞中穿透Matrigel胶形成的基底膜从Ttranswell上室移动到下室的细胞数分别为(15.8±0.8)、(15.4±0.9)、(9.8±1.3)个,与CON组和NC组比较,MU组穿透基底膜的细胞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CON组和NC组的TEC细胞,其成管能力不受任何影响,能很好的形成血管网,而MU组的TEC细胞再也不能形成血管样结构.结论 上调miR-1224-5p的表达可抑制TEC的增殖能力,促进TEC的凋亡并降低其迁移、侵袭及血管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肝癌血管内皮细胞 微小RNA-1224—5p
原文传递
La以及La相关蛋白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佳倩 童双梅 汤静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研究La以及La相关蛋白(La—relatedprotein,LARPs)在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0n,0La、LARPl、LARPlB、LARP4B在人正常肝细胞和5株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肝细胞相比,La以及La相关... 目的研究La以及La相关蛋白(La—relatedprotein,LARPs)在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0n,0La、LARPl、LARPlB、LARP4B在人正常肝细胞和5株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肝细胞相比,La以及La相关蛋白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普遍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La蛋白基因在HepG2.2.15细胞中表达最高。结论如以及LARPs基因在多株肝癌细胞中过度表达,La蛋白或可成为HBV阳性肝癌早期诊断、预防的新标记物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LA蛋白 La相关蛋白 肝癌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