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silico method for studying property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s
1
作者 Yanan Hu Fang Dong +1 位作者 Yun Wang Yanjiang Qiao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2016年第1期37-40,共4页
Objectiv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osition of prescription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based on herbal property combination,describing the method application in new prescription design.M... Objectiv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osition of prescription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based on herbal property combination,describing the method application in new prescription design.Method:Qualitative property-combination pattern(PP)calculation was based on bipartite graphing and performing a greedy algorithm which was designed to optimize obtaining a new herbal prescription.Quantitative PP calculation was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computation.To calculate the Euclidean distance for the PP of the new prescription,an optimized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unknown minimum Euclidean distance was used with,the new weighted proportions.Finally,non-linear optimization software was used to find the minimum Euclidean distance.Results:Using the PP of classic prescription Large Yin-Nourishing Pill,applying quantitative PP calculation a new prescription was created.Mathematical algorithms based on property combin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s can be applied to identify compatibility and synergies of herbs within prescriptions,especially classic formulas.Conclusion:In silico methods can then be used to create new prescriptions or modify existing ones depending on need.This type of automated approach may increase efficiency in designing new drugs based on Chinese her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rbal property combination Prescription compatibility Bipartite graph Greedy algorithm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中药四气五味表述异同分析
2
作者 王莹 杨文华 +4 位作者 梁艳 张莎莎 张安特 孙晓迪 薛春苗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8期2201-2206,共6页
目的明确《神农本草经》与现代中药四气五味表述的差异,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中药为来源进行统计,《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临床用药须知》(2015版)收录《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为研究对... 目的明确《神农本草经》与现代中药四气五味表述的差异,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中药为来源进行统计,《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临床用药须知》(2015版)收录《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对比分析中药“四气”“五味”的表述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统计203种中药,其中中药四气表述完全不相同的有66种,占32.51%;中药五味表述完全不一致的有20种,占9.85%。结论通过对比《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与《神农本草经》中药“四气”“五味”,大部分中药表述一致,表述不一致的中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四气 五味 《神农本草经》 《中国药典》
下载PDF
对《辅行诀》中大黄味咸记载的探讨
3
作者 龚宗玉 郭红叶 +1 位作者 张盛敏 金锐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8期2095-2099,共5页
从《神农本草经》记载至今,大黄药味为苦味,而敦煌遗书《辅行诀》二十五味药精中记载大黄为火中木,属于咸味药,与历代本草中大黄味苦的定义不同。且从《辅行诀》中收载的“汤液经法图”体系看,味苦泻心清热,味咸泻肺通便,以泻下为主的... 从《神农本草经》记载至今,大黄药味为苦味,而敦煌遗书《辅行诀》二十五味药精中记载大黄为火中木,属于咸味药,与历代本草中大黄味苦的定义不同。且从《辅行诀》中收载的“汤液经法图”体系看,味苦泻心清热,味咸泻肺通便,以泻下为主的大黄似乎更应属于咸味。本文通过查阅有关大黄基源、别名、产地、功效等信息的历代本草记载,结合“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中五味的作用特点对大黄的法象药理和功效药理进行匹配分析,并对含有大黄的三黄泻心汤、大承气汤和大陷胸汤进行方解,论证大黄归属为咸味的可能性。旨在为以“汤液经法图”理论为基础、以法象药理与功效药理相结合为途径的中药药味认识及大黄的临床组方配伍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五味 药性 汤液经法图 咸味 辅行诀
下载PDF
基于性味合化理论图解连梅汤类方的组方规律
4
作者 张文静 单燕然 +2 位作者 张月敏 白辰 于河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221-1226,共6页
性味合化理论是根据中药四气五味的基本特性和相互作用指导中医师进行立法组方,进行临床疾病治疗的中医理论,是中医学科重要的基础理论。连梅汤首见于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篇第三十六条,主治暑邪入于少阴或厥阴引起的消渴、麻痹、心... 性味合化理论是根据中药四气五味的基本特性和相互作用指导中医师进行立法组方,进行临床疾病治疗的中医理论,是中医学科重要的基础理论。连梅汤首见于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篇第三十六条,主治暑邪入于少阴或厥阴引起的消渴、麻痹、心烦等症。全方配伍严谨、刚柔并用,以酸、甘、苦味药物相互合化,形成敛、清、补三法并用的治法,共同发挥清心滋肾柔肝的功效,现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腹泻、糖尿病、失眠等疾病。本文应用几何图形展示连梅汤类方的源流和后世加减变化,更加形象地展示经方的立法思路和性味合化,阐述温病名家对酸味药物的性味配伍和应用,如酸甘化阴、酸苦泄热、酸辛通阳等,为临床辨证组方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味合化 连梅汤 几何图形 酸味药物 温病学
下载PDF
基于《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理论的巴戟天“苦辛”药味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丹丹 郭红叶 +1 位作者 戎立保 金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4-488,共5页
巴戟天是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传统功效为“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对其药性定位为“甘、辛,微温,归肾、肝经”。从《辅行诀》所载的“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看,肾德在坚,其主骨,以苦补之;肝德在散,其主筋... 巴戟天是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传统功效为“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对其药性定位为“甘、辛,微温,归肾、肝经”。从《辅行诀》所载的“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看,肾德在坚,其主骨,以苦补之;肝德在散,其主筋,以辛补之,故巴戟天的五行属性应为“水中木”,药味以苦辛为主。该文尝试通过查阅巴戟天在历代本草文献中有关性味归经及药象的记载,结合巴戟天与25味药精五行属性含“水”中药的功效对比,并采用“汤液经法图”对含巴戟天代表性方剂调肝汤、巴戟天丸进行解析,尝试确定在“汤液经法图”体系下巴戟天的苦、辛药味,为其组方配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汤液经法图 药味 药性 苦味 辅行诀
下载PDF
《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蕴含的中药药性理论新内容探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金锐 李凡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9-483,共5页
“汤液经法图”是商·伊尹所著《汤液经法》的关键原理图,因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转引而传承下来,被学术界称为揭开经方配伍之谜的钥匙。“汤液经法图”描绘了一幅以五脏虚实辨证和五味补泻治疗为基础的辨证论治理论,... “汤液经法图”是商·伊尹所著《汤液经法》的关键原理图,因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转引而传承下来,被学术界称为揭开经方配伍之谜的钥匙。“汤液经法图”描绘了一幅以五脏虚实辨证和五味补泻治疗为基础的辨证论治理论,其中蕴含着许多关于中药药性的新内容和新认识。其一,“汤液经法图”打破了一对一的五味五脏配属关系,以补味、泻味和化味为框架,表达了多个药味以不同角色入五脏的关联关系。其二,“汤液经法图”描述了一种全新的五味配伍转化关系,包括辛酸化甘、咸苦化酸、甘辛化苦、酸咸化辛和苦甘化咸。这种转化关系是理解复杂药味配伍成方的关键,也得到了数学角度的初步证明。其三,“汤液经法图”还原了中药的五行属性认知体系,以五行互含定药性,对挖掘中药自然属性与功效属性的本质关联具有重要启发。其四,“汤液经法图”理论实践体系昭示了五味理论在中药药性理论中的首要地位,病成于五味之偏,治亦在五味之偏。综合以上内容,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和应用的未来发展和深度思考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液经法图 五味 中药药性 五行 辅行诀
下载PDF
“以陈为贵”中药的陈化作用及价值取向研究
7
作者 李亚飞 刘理想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6期524-533,共10页
陈化的中药多以燥湿化痰、宣气行气、降气收敛药为主。经过陈化,中药药气可发生和谐的转化,既能释放化湿、理气、沉降、收敛的药性潜能,又可缓和燥烈、火热的劣性。陈化的中药具有更卓越的生生之气,不仅可避开攻击身体的锐气,尽量减少... 陈化的中药多以燥湿化痰、宣气行气、降气收敛药为主。经过陈化,中药药气可发生和谐的转化,既能释放化湿、理气、沉降、收敛的药性潜能,又可缓和燥烈、火热的劣性。陈化的中药具有更卓越的生生之气,不仅可避开攻击身体的锐气,尽量减少新药攻伐正气的不良作用,还提升有益生命的性、气、味,使陈药攻邪而不伤正气,并培补正气,从而更有效地契合疗疾、养生的生命诉求。中药虽贵陈药,但也不能忽视新药,只有辨证用药,恰取中道,才能扬长避短,治病疗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中药陈化 药性 药气 药味 以陈为贵
下载PDF
民族药血满草的本草考证
8
作者 黄江丽 王葳 +1 位作者 彭登庭 王文静 《中南药学》 2023年第9期2419-2423,共5页
血满草(Sambucus adnata Wall.)最早记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中,是少数民族治疗风湿痹痛、骨关节炎、骨折等常用药物。本文在查阅历代古籍和现代相关记载的基础上,对血满草的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及毒性进行考证。结果表明,现... 血满草(Sambucus adnata Wall.)最早记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中,是少数民族治疗风湿痹痛、骨关节炎、骨折等常用药物。本文在查阅历代古籍和现代相关记载的基础上,对血满草的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及毒性进行考证。结果表明,现代以“血满草”为正名,来源于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关于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炮制方法与毒性的记载和描述,古今基本一致。本文通过系统考证血满草的名称、性味、功效主治、炮制及毒性,可为血满草的开发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满草 本草考证 民族药 性味归经 功效主治
下载PDF
洋金花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评价——化学拆分组分的制备及性味辛温的评价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振宇 杨炳友 +3 位作者 舒尊鹏 王秋红 肖洪彬 匡海学 《中医药信息》 2011年第6期8-13,共6页
目的:建立洋金花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阐明洋金花性味辛温的物质基础,进而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和中药性味的可拆分、可组合性研究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洋金花的化学成分... 目的:建立洋金花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阐明洋金花性味辛温的物质基础,进而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和中药性味的可拆分、可组合性研究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洋金花的化学成分,组合应用多种色谱法及溶剂法等,建立洋金花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采用与洋金花性味功效相关的止咳、平喘、镇痛、解痉复合药理学指标作为洋金花性味辛温评价系统,对洋金花及其不同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归属进行研究。结果:将洋金花中的化学成分拆分为生物碱组分和非生物碱组分;各给药组同空白对照组比较证明,洋金花水煎液和生物碱组分具有止咳、平喘、镇痛、解痉的作用,非生物碱组分不具有此类作用。结论:本文建立的洋金花性味物质基础拆分方法可行,工艺稳定、重现性好;洋金花性味辛温的物质基础为生物碱组分,即生物碱组分具有辛温的药性;非生物碱组分的性味与洋金花的传统药性不同,其性味的确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金花 中药药性 性味的可拆分性与可组合性 性味药理学
下载PDF
中药药性与功能靶点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肖斌 陶欧 +1 位作者 罗计 王耘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789-793,共5页
功能靶点是中药直接作用的对象,它与药性的关系研究有助于在整体层面揭示药性理论的内涵。本文在对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性与功能靶点数据整理的基础上,经过统计分析,明确了四气、归经与功能靶点的关系和四气、五味与作用... 功能靶点是中药直接作用的对象,它与药性的关系研究有助于在整体层面揭示药性理论的内涵。本文在对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性与功能靶点数据整理的基础上,经过统计分析,明确了四气、归经与功能靶点的关系和四气、五味与作用方式的关系。结合单味药及方剂对药性-功能靶点关系进行的分析表明,研究结果与各药性功能的经典认识大致相符,基本明晰了药性在整体层面的作用机制。这为利用药性理论指导中药的组方和现代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性味 功能靶点 药性理论 药典
下载PDF
四性、五味和归经对中药肝毒性预测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红杰 李天昊 +3 位作者 詹莎 陈灵修 崔会营 陈青山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8-713,共6页
目的筛选四性、五味和归经中对中药肝毒性预测的重要因素,并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估。方法文献检索肝毒性中药107味,非肝毒性中药431味。记录中药的四性(寒、热、温、凉和平)、五味(酸、苦、甘、辛、咸、淡和涩)和归经(肺经、胃经、脾经、... 目的筛选四性、五味和归经中对中药肝毒性预测的重要因素,并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估。方法文献检索肝毒性中药107味,非肝毒性中药431味。记录中药的四性(寒、热、温、凉和平)、五味(酸、苦、甘、辛、咸、淡和涩)和归经(肺经、胃经、脾经、大肠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和肝经),进行肝毒性中药、非肝毒性中药与其四性、五味和归经的相关性检验,并将相关性变量纳入数据库,利用SPSS Modeler进行数据分析并建立模型,筛选重要预测变量。使用Med Calc绘制各个模型预测概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筛选各个模型预测的最佳分界值。结果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贝叶斯网络模型,3种模型预测变量重要性排名的前2位均有辛味;3种模型最佳预测分界值均在0.2附近(默认0.5),3种模型预测中药肝毒性的能力均距最优模型有一定差距。结论辛味可能是预测中药肝毒性的重要因素;数据挖掘技术对于中药肝毒性预测研究以及中药毒理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毒性预测 中药 四性 五味 归经
下载PDF
方剂气味配伍理论探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程昭寰 王永炎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8,共3页
为提高中医临床辨证用方的准确性和治愈率 ,需掌握和深入研究方剂配伍的规律 ,其重点在于以气味配伍理论来指导临床如何运用药对 ,并达到配方与病证相对应。
关键词 方剂配伍 气味配伍 七情合和 药对 方剂关键科学问题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统理论建立中药肾毒性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红杰 陈亮 +3 位作者 李天昊 詹莎 陈灵修 陈利国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1-577,共7页
目的研究四性、五味和归经与中药肾毒性的相关性,建立中药肾毒性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方法文献检索肾毒性中药111味、非肾毒性中药398味。记录上述中药的四性(寒、热、温、凉和平)、五味(酸、苦、甘、辛、咸、淡和涩... 目的研究四性、五味和归经与中药肾毒性的相关性,建立中药肾毒性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方法文献检索肾毒性中药111味、非肾毒性中药398味。记录上述中药的四性(寒、热、温、凉和平)、五味(酸、苦、甘、辛、咸、淡和涩)和归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和肝经),进行肾毒性中药、非肾毒性中药与其四性、五味和归经的相关性检验,相关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绘制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概率的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结果肾毒性中药和非肾毒性中药在四性归属有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为0.241;肾毒性中药和非肾毒性中药在五味归属有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0.210;肾毒性中药和非肾毒性中药在归经归属无相关性(P>0.05)。四性、五味两个方面12个变量因素入选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四性中的热、平和五味中的苦、甘共4个变量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预测概率分界值为0.28)。结论中药四性、五味、归经3个方面24个变量因素当中,四性、五味两个方面12个变量因素与其肾毒性具有相关性,其中四性中的热、平和五味中的苦、甘为肾毒性的影响变量。在此基础上建立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于中药肾毒性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肾毒性预测 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 四性 五味 归经
下载PDF
中药性味的可拆分性、可组合性研究——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与研究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72
14
作者 匡海学 程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6期768-771,共4页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特色的突出体现,准确把握中医药特色优势需要对药性理论彻底研究。本文基于中药性味当为"一味一性",提出中药性味理论新的假说,即"一药X味Y性,其中Y≤X",并提出验证新假说的中药性味可拆分性...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特色的突出体现,准确把握中医药特色优势需要对药性理论彻底研究。本文基于中药性味当为"一味一性",提出中药性味理论新的假说,即"一药X味Y性,其中Y≤X",并提出验证新假说的中药性味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研究方法。本文提出的假说和相应的研究方法,将有助于深化对中药性味本质的认识,丰富中药药性理论的内容,构建中药性味研究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中药性味理论 性味可拆分性 可组合性
下载PDF
海桐皮药性的考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婉萍 许多 +3 位作者 谢明 康廷国 梁茂新 吕晓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67-170,共4页
据统计,中药饮片海桐皮目前没有国家标准,但有多达15个地方饮片标准,对比发现其药性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文章通过查阅本草古籍文献和中医理论文献,对海桐皮的性、味、归经进行系统的考证。经考证,随着中药药性理论的发站内完善过程和海... 据统计,中药饮片海桐皮目前没有国家标准,但有多达15个地方饮片标准,对比发现其药性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文章通过查阅本草古籍文献和中医理论文献,对海桐皮的性、味、归经进行系统的考证。经考证,随着中药药性理论的发站内完善过程和海桐皮药效功用的变化,结合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中医理论,认为海桐皮的药性可归纳为性温,味苦、辛,归肝、脾、胃经。古代本草著作浓缩着我国历代医家流派的中医药精华,通过本草考证,探究中药本身的内在规律,重视中药药性理论的真实科学内涵,为完善现代中药质量统一标准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原始文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性 性味 归经 海桐皮 本草考证
下载PDF
基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解析常用中药药性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潘志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846-1852,共7页
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为蓝本,对所收载的619种中药药材和饮片的性味、归经与功效特征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所载的619种中药药材总体上以温、寒与平性药物占比最多;苦、甘和辛味是其主要性味;归肝... 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为蓝本,对所收载的619种中药药材和饮片的性味、归经与功效特征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所载的619种中药药材总体上以温、寒与平性药物占比最多;苦、甘和辛味是其主要性味;归肝、肺、胃经药物最多,其次是归脾、肾、心经的中药;收录"有大毒"中药10种,"有毒"中药42种,"有小毒"中药31种.并对中药的"功效"从中医病因病理因素、气血阴阳津精基础物质、藏象及其络属、经络筋骨等方面进行详尽解析,以期全面认识与深刻理解传统中药药性,指导临床更好地择药组方,提高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药典》 2015年版 中药 性味 归经 功效
下载PDF
眉县药用种子植物的中药学特性与海拔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涛 吉叶平 +2 位作者 白吉庆 褚亚楠 孙宇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99-103,共5页
目的通过对眉县药用种子植物资源普查,为药用种子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借鉴与帮助。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相关分析法中双变量分析法。结果药用植物的药味的统计:苦味的药用植物占眉县的药用植物总数的40.42%,辛味的药用植物占眉县药用... 目的通过对眉县药用种子植物资源普查,为药用种子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借鉴与帮助。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相关分析法中双变量分析法。结果药用植物的药味的统计:苦味的药用植物占眉县的药用植物总数的40.42%,辛味的药用植物占眉县药用植物总数的24.40%,甘味的药用植物占药用植物总数的23.55%。药用植物的药性的统计:寒性的药用植物占总数的32.18%,平性的药用植物占总数的24%,温性的药用植物占总数的25.10%。药用植物的功效的统计:清热类的药用植物所占比例最大,占总数的34%,活血化瘀类的占总数的8.62%,化痰止咳类的占总数的4.41%,解表类的占总数的5.61%,其他功效的药用植物数量较少。对于药用植物的功效与海拔的分析认为:解表类、清热类、活血类、补虚类、祛风湿类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收涩类、止血类和利水渗湿类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理气类和温里类与海拔没有相关关系。结论眉县药用植物的药性、药味及功效都与海拔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药性 药味 功效
下载PDF
鱼浆种类对复合狮子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眉 安玥琦 +1 位作者 任洋莹 熊善柏 《肉类研究》 2022年第6期29-32,33-35,共7页
为明确与猪肉复配制备狮子头的最适鱼浆种类,以6种不同处理方式的白鲢鱼浆(新鲜/冷冻、漂洗/未漂洗、加抗冻剂/未加抗冻剂)为研究对象,研究鱼浆种类对猪肉/鱼肉复合狮子头基本营养成分、色度、质构特性、持水性、感官与风味特性、硫代... 为明确与猪肉复配制备狮子头的最适鱼浆种类,以6种不同处理方式的白鲢鱼浆(新鲜/冷冻、漂洗/未漂洗、加抗冻剂/未加抗冻剂)为研究对象,研究鱼浆种类对猪肉/鱼肉复合狮子头基本营养成分、色度、质构特性、持水性、感官与风味特性、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及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鱼浆、无抗冻剂组(组2)狮子头的基本营养成分含量为3组中最低,其未漂洗组(组2-1)、漂洗组(组2-2)狮子头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61.68%、62.45%,11.32%、11.09%及19.41%、19.33%;冷冻鱼浆、加抗冻剂组(组3)狮子头的凝胶特性、硬度、弹性、内聚性、感官品质等显著高于组2(P<0.05),但与新鲜鱼浆组(组1)相比无显著差异;组3狮子头的气味响应值低于组1,且组3的甜味值最高,为3039.66,苦味值最低,为534.59;经漂洗的组1-2、2-2、3-2狮子头的TBARs值、TVB-N含量分别显著低于未漂洗的组1-1、2-1、3-1(P<0.05)。结合生产实际,新鲜鱼浆不易贮存且极易腐败变质,因此可选用经漂洗的冷冻鱼浆(加抗冻剂)与猪肉复配生产复合狮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鱼肉复配 复合狮子头 质构特性 感官品质 风味特性
下载PDF
中药连翘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7
19
作者 汤韵秋 李芸霞 《中药与临床》 2022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中药连翘性微寒、味苦、无毒,入肺、心、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的功效,被喻为“疮家圣药”。现代临床医学常用其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急性肾炎、肝炎、脑膜炎等。连翘入药历史悠久,但在其历史... 目的:中药连翘性微寒、味苦、无毒,入肺、心、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的功效,被喻为“疮家圣药”。现代临床医学常用其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急性肾炎、肝炎、脑膜炎等。连翘入药历史悠久,但在其历史沿用过程中,多有变化且出现同属植物混淆应用现象。为了解连翘的用药历史,保证药材来源,本部分通过梳理中医药古籍,依次从连翘的名称、品种、产地、性味归经、功效进行归纳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本草考证 名称 品种 产地 性味归经 功效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中药肾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红杰 董含秋 +1 位作者 陈亮 吴倩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2-629,共8页
目的将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中药药性理论(四性、五味、归经)相结合来预测分析中药肾毒性,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具有肾毒性证据的中药,并将《中华本草(精选本)》中去除上述肾毒性中药的其他中药作为非肾毒性中药纳入数据。以《中华本草》为标... 目的将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中药药性理论(四性、五味、归经)相结合来预测分析中药肾毒性,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具有肾毒性证据的中药,并将《中华本草(精选本)》中去除上述肾毒性中药的其他中药作为非肾毒性中药纳入数据。以《中华本草》为标准,确定每味中药的四性、五味和归经归属,分别进行肾毒性/非肾毒性中药与其四性、五味、归经因素的相关性检验,筛选出相关性变量因素,用于构建神经网络模型(Neural Networks Model,NNM)。同时,绘制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用于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肾毒性/非肾毒性中药与四性、五味归属具有相关性(P<0.05),与归经归属无相关性(P>0.05)。NNM结果显示,热性、辛味、温性和苦味是影响中药肾毒性的前4位重要因素,热性排在重要性第1位,模型ROC曲线的AUC计算结果为0.739。结论将传统中药理论与现代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建立的中药肾毒性神经网络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性,该建模方法可为中药肾毒性及中药毒理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性 四性 五味 归经 肾毒性预测 神经网络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