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ison of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Hamlet's Excerpt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Hermeneutic Motion Theory
1
作者 马晓菲 《海外英语》 2021年第9期218-220,共3页
The Hermeneutic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since it was first introduced by George Steiner in1975. Under the guidance of hermeneutics theory, this thesis takes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Hamlet&#... The Hermeneutic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since it was first introduced by George Steiner in1975. Under the guidance of hermeneutics theory, this thesis takes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Hamlet's excerp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rying to analyze the translation from Steiner's four specific Hermeneutic Motions of"trust","aggression","incorporation"and"restitution". Therefrom, we can obtain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translator affects the whole processof translation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meneutic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HAMLET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策略:定义型诠释
2
作者 刘性峰 《语言教育》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是中国古代科技知识体系的基本表征单位,而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则是中国传统科技知识对外译介的重要内容与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中国古代科技术语在概念、语符和科学范式方面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此类术语英译具有...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是中国古代科技知识体系的基本表征单位,而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则是中国传统科技知识对外译介的重要内容与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中国古代科技术语在概念、语符和科学范式方面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此类术语英译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通约性,需要译者采取诠释性翻译策略。文章聚焦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的定义型诠释策略,涉及内涵型定义、外延型定义、同义型定义、图示型定义、混合型定义。这些定义型诠释策略可以呈现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的本质属性与核心内涵,同时又满足译文读者的认知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对外译介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 英译策略 概念 定义型诠释
下载PDF
“走进马克思”与“走近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解释学观念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金福 王永山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9,共5页
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人们有着不同的解释学观念,"走进马克思"和"走近马克思"这两个口号,就反映了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两种不同的解释学观念,即"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或主观主义的解释学观念。要使马克... 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人们有着不同的解释学观念,"走进马克思"和"走近马克思"这两个口号,就反映了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两种不同的解释学观念,即"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或主观主义的解释学观念。要使马克思主义研究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客观性立场,反对主观主义的立场。在坚持客观性立场时,又必须反对绝对主义的立场,贯彻理解问题上的辩证法。从辩证的客观性立场来看,走进马克思和走近马克思的对立就消失了,走进马克思也就是走近马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解释学 “走进马克思” “走近马克思” 客观主义 相对主义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被引量:84
4
作者 袁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4-78,共5页
近30年来,译学研究呈现了"由本体到主体,由一元到多元的跨越"态势。本文针对目前文学翻译研究中最关键但最薄弱的一个领域———"主体研究",以诠释学理论为基础,说明翻译的实质不是对原文意义的追索或还原,而是翻... 近30年来,译学研究呈现了"由本体到主体,由一元到多元的跨越"态势。本文针对目前文学翻译研究中最关键但最薄弱的一个领域———"主体研究",以诠释学理论为基础,说明翻译的实质不是对原文意义的追索或还原,而是翻译主体能动地理解和诠释原作品的过程。译者与原作者的关系应是围绕原文本的一种对话、沟通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方法 翻译主体 主体性
下载PDF
实证性量化研究和诠释性质化研究的联结:来自韦伯的启示 被引量:12
5
作者 谢立中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4-174,共11页
实证性量化研究具有数量化、客观化、普适化等特点,但它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无法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反之,诠释性质化研究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因果解释,但却具有主观化、非量化、个案化的特点,其研究结果的客观... 实证性量化研究具有数量化、客观化、普适化等特点,但它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无法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反之,诠释性质化研究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因果解释,但却具有主观化、非量化、个案化的特点,其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确定性相对较弱。韦伯倡导的理解社会学试图将实证性量化研究和诠释性质化研究的优点结合起来,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相对可靠的因果分析模式,这为我们今天理解实证性量化研究和诠释性质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值得参考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性量化研究 诠释性质化研究 马克斯·韦伯 理解社会学
下载PDF
实证、诠释与话语:以现代化研究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谢立中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6-140,共35页
实证主义的"现代化"分析模式将"现代化"过程视为一种纯粹给定的、独立于社会成员个人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性现实",诠释学(或现象学)的"现代化"分析模式则将"现代化"过程视为一种由... 实证主义的"现代化"分析模式将"现代化"过程视为一种纯粹给定的、独立于社会成员个人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性现实",诠释学(或现象学)的"现代化"分析模式则将"现代化"过程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个人的主观意识建构出来的"主观性现实";与它们都不同,多元话语分析学者则将"现代化"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在特定话语系统的约束和引导之下、借助于一些特定的话语策略而建构出来的"话语性现实"。与此相应,实证主义"现代化"分析模式的支持者们在对"现代化"过程进行研究时总是致力于探究支配着"现代化"过程形成和变化的"客观规律",诠释学(或现象学)分析模式的支持者们则总是致力于考察导致"现代化"过程的那些个体行动及其行动者在从事这些行动时赋予其行动之上的那些主观意识,而多元话语分析学者们则主张致力于探讨人们将我们现在称为"现代化"的那种社会变迁过程建构为"现代化"过程的那些话语策略及其背后的话语系统(话语构成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研究 “现代化”的实证主义分析模式 “现代化”的诠释(现 象)学分析模式 “现代化”的多元话语分析模式
下载PDF
论解释现象学心理学 被引量:4
7
作者 郭本禹 崔光辉 《心理研究》 2008年第1期14-19,共6页
解释理论形态的现象学心理学简称为解释现象学心理学。它形成于经验现象学心理学背景之下。它以解释学为哲学基础,提倡人文科学观,将生活世界作为出发点,坚持通过对文本的理解,生成新的意义。它倡导质的研究取向,并发展出可行的研究方法... 解释理论形态的现象学心理学简称为解释现象学心理学。它形成于经验现象学心理学背景之下。它以解释学为哲学基础,提倡人文科学观,将生活世界作为出发点,坚持通过对文本的理解,生成新的意义。它倡导质的研究取向,并发展出可行的研究方法,成为当前现象学心理学的一种风头正劲的理论形态。它深化了现象学心理学与人文科学心理学的联系,推动现象学心理学向生活实践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心理学 解释形态 人文科学 解释学 研究方法
下载PDF
走向完善: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方案 被引量:2
8
作者 孟娟 彭运石 刘帮春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1年第5期387-390,共4页
为了完善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发展了多种研究方案。每一种方案都设定了自己特定的研究问题,确定了自己独特的研究过程。现象学、解释学、启发式和体验研究方案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几种。这些方案体现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为了完善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发展了多种研究方案。每一种方案都设定了自己特定的研究问题,确定了自己独特的研究过程。现象学、解释学、启发式和体验研究方案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几种。这些方案体现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试图将心理学作为人文科学的努力,使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不再流于理论倡导,而是融入到人性研究的具体实践并因此走向完善。在未来,它尚需以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看待人的本质,确立心理学的整合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方案 现象学研究 解释学研究 启发式研究 体验研究
下载PDF
美学的人文学思考——以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为个案 被引量:3
9
作者 章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6-62,共7页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是典型的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论研究美学问题的美学流派。自然科学方法论对20世纪西方美学和中国当代美学研究具有深刻的影响。但自然科学方法在人文学科中应用的有效性是有限的,当代解释学的方法给予美学研究以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经验主义 自然科学方法论 解释学
下载PDF
论宪政维度的刑法解释目标观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奇中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99-105,共7页
宪政是指以宪法、民主为前提,以法治等手段控制国家权力为核心,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支撑宪政的基本理念包括民主、法治和人权。刑法解释目标观中的主观解释论、客观解释论和折衷主义的解释论都与宪政的基本理念不完... 宪政是指以宪法、民主为前提,以法治等手段控制国家权力为核心,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支撑宪政的基本理念包括民主、法治和人权。刑法解释目标观中的主观解释论、客观解释论和折衷主义的解释论都与宪政的基本理念不完全吻合。中国应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刑法解释目标观,因为它吸收了哲学解释学中"前见"、"视域融合"等合理因素,符合刑法解释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发扬司法民主,并且符合宪政的法治、人权保障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刑法解释目标 哲学解释学 主客观相结合
下载PDF
“道可道,非常道”——文学文本阅读之哲学反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宣东 范雄飞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年第1期83-85,共3页
本文从哲学阐释学的视角对文学文本的阅读的本质特征进行了论述,指出文学文本阅读的历史性、开放性决定了阐释的多样性,释义主体的“此在”性决定了阐释的循环;并论证“道可道,非常道”这一道家哲学命题是对文学文本阅读的经典诠释。
关键词 文学文本 哲学反思 阐释学
下载PDF
互动能够创造用户忠诚吗——基于开心网的阐释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耀 《江苏商论》 2013年第6期20-26,共7页
针对用户逃离现象,本文以"开心网"为例,通过网络志观察和阐释学分析,研究了互动对网络社群忠诚的影响。研究结论包括:(1)发现社群成员的自我互动是社群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这是已有研究尚未提到的。(2)证实了已有研究中提到... 针对用户逃离现象,本文以"开心网"为例,通过网络志观察和阐释学分析,研究了互动对网络社群忠诚的影响。研究结论包括:(1)发现社群成员的自我互动是社群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这是已有研究尚未提到的。(2)证实了已有研究中提到的社群成员之间的互动、社群成员与非社群成员的互动、社群成员与社群管理者的互动等互动形式的存在。(3)这些互动均对社群忠诚产生影响,但影响机制不同,它们分别通过情感体验、社会资本构建、权力与地位转换、社群满意度等中介因素影响社群忠诚。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实践意义及研究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 网络社群 用户忠诚 网络志 阐释法
下载PDF
善待刑法学通说与刑法解释学:一种刑法信仰与权威的生成之道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道萃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5期85-91,共7页
理论刑法学和应用刑法学是刑法学的两大支柱,而刑法学通说和刑法解释学分别是前二者的灵魂,但目前的刑事法治生态环境呈现恶化趋势。刑法学通说必须同时具备长期性、共识性、验证性、实用性和动态性,应妥善处理刑法学通说与学术创新之... 理论刑法学和应用刑法学是刑法学的两大支柱,而刑法学通说和刑法解释学分别是前二者的灵魂,但目前的刑事法治生态环境呈现恶化趋势。刑法学通说必须同时具备长期性、共识性、验证性、实用性和动态性,应妥善处理刑法学通说与学术创新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学术创新推进刑法学通说的历史进化。刑法解释学是最基础和常见的具有独立品格的学科,不能一味地批评法条主义,作为刑法实践的代言人,应以刑法学体系为疆域,重新树立罪责刑关系和罪责刑均衡为对象和目标的刑法解释新范式。刑法是理性与实践的结合体,刑法学通说和刑法解释学是刑法信仰和生成的根据与基础,二者不可偏废其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学通说 刑法解释学 刑法信仰与权威 生成之道
下载PDF
解释学方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红波 高淮微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5-119,共5页
解释学方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体现在应用指向、对象和原则、价值上。其应用指向包括人对内在自我的反思、主体间关系的反思以及教育技术与人的关系的反思;应用对象为文本,应用原则包括解释学循环、间距化、质疑、应用和自我理解。... 解释学方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体现在应用指向、对象和原则、价值上。其应用指向包括人对内在自我的反思、主体间关系的反思以及教育技术与人的关系的反思;应用对象为文本,应用原则包括解释学循环、间距化、质疑、应用和自我理解。运用解释学方法有助于教育技术研究者反思研究立场、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方法 教育技术研究 应用
下载PDF
阐释学译论对于汉英诗歌翻译的局限
15
作者 闫朝晖 张波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85-86,共2页
阐释学译论认为翻译即是阐释,要求译者为译文读者提供晓畅明白的译文,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在诗歌翻译中,阐释性翻译会固定意象组合,减损修辞效果,凝固逻辑关系,减损原诗的诗味,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 阐释学译论 诗歌翻译 意象组合
下载PDF
论阅读教学中的“读者中心主义”:困境与出路
16
作者 单新涛 李志朋 朱红 《现代教育论丛》 2011年第4期51-54,86,共5页
从诠释学、接受美学等视角来看,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读者中心主义"现象,表现在:师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步入极端、创造性解读失去根基、多元解读丧失界限。其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值得警惕。阅读教学要走出"读者... 从诠释学、接受美学等视角来看,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读者中心主义"现象,表现在:师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步入极端、创造性解读失去根基、多元解读丧失界限。其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值得警惕。阅读教学要走出"读者中心主义",需要师生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解读,在尊重文本历史性的前提下实现创造性解读,在把握文本主导价值取向下实现多元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读者中心主义 文本解读 解释学 接受美学
下载PDF
意义的揭示:人本心理学解释学研究方案
17
作者 孟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2-25,共4页
人本心理学解释学研究方案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研究过程与意义。解释学方案与其他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一道使人本心理学方法论不再流于理论倡导,而是融入到个人经验研究的具体实践,丰富、增进了心理学的质化研究方法。在未来,它尚需... 人本心理学解释学研究方案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研究过程与意义。解释学方案与其他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一道使人本心理学方法论不再流于理论倡导,而是融入到个人经验研究的具体实践,丰富、增进了心理学的质化研究方法。在未来,它尚需进一步澄清解释学的哲学基础,将解释学哲学思想真正转换为实际运用,评判开放,积极对话,并需以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看待人的本质,确立心理学的整合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心理学 解释学研究方案 质化研究
下载PDF
从诠释教化复归审美教化:当代经典教育的教化之路 被引量:3
18
作者 夏泉源 扈中平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5,111,112,共10页
审美教化与诠释教化是经典教育的两种教化形态。人类社会早期,审美教化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经典作品与人类精神生活的亲密性,是经典教育的原初形态。诠释教化产生后,经典作品被下降为外在于人精神生活的教化之物。西方启蒙晚期,新古典主... 审美教化与诠释教化是经典教育的两种教化形态。人类社会早期,审美教化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经典作品与人类精神生活的亲密性,是经典教育的原初形态。诠释教化产生后,经典作品被下降为外在于人精神生活的教化之物。西方启蒙晚期,新古典主义运动试图以经典文学和艺术来恢复人性自由与完整,变革僵化的社会,是审美教化复归的尝试。在当代,诠释教化过于依赖经典作品的文本内容及其价值阐释,容易形成道德说教、历史灌输与知识考古的流弊。经典作品的现代性遭遇彰显了审美教化的现实批判性、文化反思性与道德自主性,复归审美教化并诉诸审美教育成为经典教育的当代选择。审美教化内在地要求把人作为审美主体,把经典作品视为艺术作品,把经典教育作为审美教育,从而完成人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教育 经典作品 教化意识 诠释教化 审美教化 自我教化 道德自主性
下载PDF
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英语学科教学理念与范式转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茜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91-95,共5页
由于长期受工具理性"目标模式"课程理念的影响,英语教学论课程的现实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哲学解释学思想对工具理性的"目标模式"课程理念具有一定的反拨作用,借助哲学解释学思想,英语教学论教师不仅可以优化其教学观... 由于长期受工具理性"目标模式"课程理念的影响,英语教学论课程的现实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哲学解释学思想对工具理性的"目标模式"课程理念具有一定的反拨作用,借助哲学解释学思想,英语教学论教师不仅可以优化其教学观念,而且还可以改变其教学方式,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解释学 英语教学论 教学观念 教学方式
下载PDF
阐释视角下文论术语的跨文化融合再生——以《文心雕龙·原道》中“文”的翻译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惠克宁 解学林 《集宁师专学报》 2010年第1期45-50,共6页
文论术语的翻译其实是一个文化翻译问题。本文认为,在译者前见的构成中,译者所属文化和文化立场会使其在翻译中谨守自己的文化及诗学传统;由于阐释学视角给译者前见以更多文化学上的观照,只有在译者的理解与翻译中,文论术语才会在译者... 文论术语的翻译其实是一个文化翻译问题。本文认为,在译者前见的构成中,译者所属文化和文化立场会使其在翻译中谨守自己的文化及诗学传统;由于阐释学视角给译者前见以更多文化学上的观照,只有在译者的理解与翻译中,文论术语才会在译者与原文文本的跨文化视域融合中实现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论术语 文化立场 阐释学视角 跨文化视域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