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易》卦爻辞所见“诚信”思想诠解——兼论《周易》的性质
1
作者 夏虞南 廖名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5-126,共12页
诚信作为古今通义,是传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周易》卦爻辞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诚信”思想,是《周易》的基本精神和核心价值之一,表达集中于“孚”“躬”“贞”“允”四字。结合各类新出文献考释与“孚”“躬”“贞”“允”四字... 诚信作为古今通义,是传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周易》卦爻辞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诚信”思想,是《周易》的基本精神和核心价值之一,表达集中于“孚”“躬”“贞”“允”四字。结合各类新出文献考释与“孚”“躬”“贞”“允”四字相关的卦爻辞,探析此四字本义,分析前学对卦爻辞的误释。“孚”释为“信”,大多可理解为“诚信”;释作“符合”“相应”时,表示历法与天象、天时相合;释作“信服”时,指心悦诚服;释作“仁爱”时,则表示因仁爱而让人信服。“躬”释作“信”,二字音韵、字形密切,释作“诚信”之义,卦爻辞文意更加通顺。“贞”当训为“正、定、静”,且有“贞固”之义,强调不变化、固定,符合对君子固守“诚信”之德的要求。“允”本作“果然”“确实”之义,商周之际出现了“诚信”的用法。如此释读,既能坐实《周易》本经是哲理之书,也能印证孔子解《易》思想与方法的正确,孔子重信当源于《周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 《周易》卦爻辞
下载PDF
《周易》本义三例
2
作者 周山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3,63,共7页
自《周易》问世以来,对其卦辞爻辞的释读,虽有《易传》为基准,历来仍多有分歧,误读、过度释读亦多。其中《乾》卦九四爻辞、《咸》卦卦辞、《未济》卦上九爻辞,是长期以来被误读的典型。“或跃在渊”的本义不是待时而起,而是高位者如临... 自《周易》问世以来,对其卦辞爻辞的释读,虽有《易传》为基准,历来仍多有分歧,误读、过度释读亦多。其中《乾》卦九四爻辞、《咸》卦卦辞、《未济》卦上九爻辞,是长期以来被误读的典型。“或跃在渊”的本义不是待时而起,而是高位者如临深渊的忧患意识;“取女”的本义不是占断能否娶新妇,而是指男女谈恋爱应以婚娶为目的;“濡其首,有孚失是”的本义不是指失节违礼,而是在继续前进的道路上不仅有信心,更要有力量。只有把握住每卦的特殊语境、每爻在其特殊语境中的特定位置,才能对借譬取喻的卦爻辞的本义有一个放心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本义 卦辞爻辞 或跃在渊 取女 有孚失是
下载PDF
《周易》复卦卦辞“七日来复”新诠 被引量:2
3
作者 舒大刚 钟雅琼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40,共9页
考察历代易家关于复卦"七日来复"的各种解释,可以发现诸家之说虽然各皆有理,但是都未能切合上古社会的历史实际。本文通过探讨上古"十日并出"、"以火纪时"以及汉儒"十二辟卦"等说法,认为"... 考察历代易家关于复卦"七日来复"的各种解释,可以发现诸家之说虽然各皆有理,但是都未能切合上古社会的历史实际。本文通过探讨上古"十日并出"、"以火纪时"以及汉儒"十二辟卦"等说法,认为"七日来复"实际蕴含着一段人类认识自然、模拟自然的历史记忆,其中依稀保留着中国古代历法史上久被遗忘的"十日历"("十月历")的事实,所谓"七日"者正是"七月"的古称,与临卦"八月有凶"正好前后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日来复 八月有凶 复卦 临卦 火历
下载PDF
复见天地心,艮止圣贤境——《复》、《艮》二卦义理与宋儒心性之学 被引量:4
4
作者 黄黎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宋代是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易》学史的重要发展时期。宋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多端而丰富,但占据主流地位者,当属围绕“性与天道”这一哲学核心问题的探讨而发展起来的新儒学———理学,宋代《易》学的总体发展也与此相关。宋儒... 宋代是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易》学史的重要发展时期。宋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多端而丰富,但占据主流地位者,当属围绕“性与天道”这一哲学核心问题的探讨而发展起来的新儒学———理学,宋代《易》学的总体发展也与此相关。宋儒论《易》,特别注重《复》、《艮》二卦,并对此二卦的义理作了独具特色的阐述与发挥,从中显示了宋代《易》学之时代特色及其与宋儒“心性之学”之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儒 《复》卦 《艮》卦 心性之学
下载PDF
从相关易图看朱震易学的卦气观
5
作者 唐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1-644,共4页
卦气在朱震象数易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内容主要涵盖四正卦、十二消息、六日七分、爻辰、阴阳升降等汉代易学常用的体例。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对四幅易学卦气图的阐释中。论文以此出发,考察了朱震易学卦气说的得与失及其在宋代的影响。
关键词 朱震 易图 卦气 《复》卦
下载PDF
归寂致知:聂豹的易学思想
6
作者 牛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1年第2期52-58,共7页
作为阳明后学“主静”派的代表,聂豹的思想主旨以主静归寂为核心命题。聂豹认为心体归寂方可证得良知,但是在时人的理解中,虚寂向为佛道二教所独擅。为了给归寂之学“正名”,聂氏充分发掘《周易》经传的思想资源,力图说明虚寂思想也是... 作为阳明后学“主静”派的代表,聂豹的思想主旨以主静归寂为核心命题。聂豹认为心体归寂方可证得良知,但是在时人的理解中,虚寂向为佛道二教所独擅。为了给归寂之学“正名”,聂氏充分发掘《周易》经传的思想资源,力图说明虚寂思想也是儒学的固有内容,并非佛道二教的专属。借助对易理的诠解,聂豹希望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将易学容纳到阳明学的框架之内,其基本理路可以概括为:物有万殊,揭虚寂以为归;事有万变,立主静以统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豹 虚寂 咸卦 复卦 艮卦
下载PDF
论复卦的“贵生”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田青青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72,共5页
复卦是《周易》的十二消息卦之一,约天时为农历十一月冬至日,阳光直射点开始向北半球回归;约卦象呈“雷在地中”欲震、阳刚复长之象:“阳复、阳来”,有一阳来复,万象更新之意,故复卦的卦德为阳为生。关于复归何处的问题,历来是见仁见智... 复卦是《周易》的十二消息卦之一,约天时为农历十一月冬至日,阳光直射点开始向北半球回归;约卦象呈“雷在地中”欲震、阳刚复长之象:“阳复、阳来”,有一阳来复,万象更新之意,故复卦的卦德为阳为生。关于复归何处的问题,历来是见仁见智,不一而足。本文拟从“复见天地之心”着眼,对复卦的“贵生”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试作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卦 天地之心 贵生
下载PDF
从生生到人本:从复卦的诠释演变看儒家的人文情怀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驰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88-92,共5页
从生生到人本,体现出对复卦的认识,从"用"发展到了"工夫境界"。宋明的大儒们接受了王弼对于复卦引申义的阐述,但并没有赞同其将"无"视为复卦本体的观点,而是依据王弼对于天地之心的"体"的判断... 从生生到人本,体现出对复卦的认识,从"用"发展到了"工夫境界"。宋明的大儒们接受了王弼对于复卦引申义的阐述,但并没有赞同其将"无"视为复卦本体的观点,而是依据王弼对于天地之心的"体"的判断,进一步引申出了天地之心的"用"和"工夫境界",并借此表达了儒家的人文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卦 生生 人本 儒家人文情怀
下载PDF
周敦颐与朱熹对《复》诠释的异同
9
作者 冯晓庆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第4期29-32,共4页
周敦颐以静解《复》,朱熹则以动解《复》,二者之间的重大差别根源于诚本论与理本论。周敦颐以诚为本体,倡主静的修养工夫,即复回本体之静;朱熹则以天理为本体,倡静中存养工夫,即《复》的阳动之生机。究其实,二者对《复》的阐释都重视天... 周敦颐以静解《复》,朱熹则以动解《复》,二者之间的重大差别根源于诚本论与理本论。周敦颐以诚为本体,倡主静的修养工夫,即复回本体之静;朱熹则以天理为本体,倡静中存养工夫,即《复》的阳动之生机。究其实,二者对《复》的阐释都重视天地之心的恒常不已,都以儒家的道德价值为旨归,这是二人共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周敦颐 《复》
下载PDF
复见“天地之心”——论王弼《周易注》对汉代天道观的突破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雅萌 《周易研究》 CSSCI 2017年第5期63-73,共11页
王弼《周易注》以《老子》"观复"之"复"解释《复》卦,又借《系辞》"大衍之数"章的释义,重新诠释了《易》中的"道"与"太极"。通过对"天地之心"性质的重构,王弼以援《老》... 王弼《周易注》以《老子》"观复"之"复"解释《复》卦,又借《系辞》"大衍之数"章的释义,重新诠释了《易》中的"道"与"太极"。通过对"天地之心"性质的重构,王弼以援《老》注《易》的方式,将崇变尚动的易道改造为一个虚静的本体,并把作为气体消长的"阴阳",变为"道"的两种可以相互转化的显现,将汉儒构建的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宇宙论,转变为"以无为本"的天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复卦 天地之心 大衍之数
原文传递
《七发》文本与《周易》复卦之关系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宏武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6-88,共13页
作为汉大赋的先驱之作,《七发》的文本结构与内容不仅带有先秦以来招魂礼俗的鲜明印记,而且构思精妙,依据《周易·复卦》体现的阴阳消长的哲学理念和天道至七而复("七日来复")的自然规律结撰全篇。吴客陈说七事为楚太子... 作为汉大赋的先驱之作,《七发》的文本结构与内容不仅带有先秦以来招魂礼俗的鲜明印记,而且构思精妙,依据《周易·复卦》体现的阴阳消长的哲学理念和天道至七而复("七日来复")的自然规律结撰全篇。吴客陈说七事为楚太子疗疾的过程,既是借鉴楚地招魂礼俗为楚太子招生魂的过程,也是阴阳二气消长变易"至七而复"的循环过程。正因为这样,《七发》不仅明显承袭了《大招》《招魂》的文本内容,而且也体现了《周易·复卦》所蕴含的"返归故居""返归善道""阳气复生""至七而复"等思想观念。"七发"的实际意蕴,即"阳气一个周期的生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枚乘 《七发》 《周易·复卦》 七日来复
原文传递
天根月窟还复来——试论王畿对复、姤二卦的心学诠释 被引量:3
12
作者 牛磊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4,共8页
作为王门以心解《易》的代表人物,明儒王畿的易学思想历来受到学界关注。心学解《易》传统之下的王畿易学,强调以儒家伦理观念来解释《周易》的义理,并借之以阐发心学家致良知的修养方法。出于对"本体工夫"的重视,王畿将复、... 作为王门以心解《易》的代表人物,明儒王畿的易学思想历来受到学界关注。心学解《易》传统之下的王畿易学,强调以儒家伦理观念来解释《周易》的义理,并借之以阐发心学家致良知的修养方法。出于对"本体工夫"的重视,王畿将复、姤六爻之辞纳入心学的复性说之中,从融汇了先天正心之学与后天诚意之学的当下一念出发,借助"天根""月窟"这一对颇具道教色彩的概念,对复、姤两卦进行重新诠释,建立了一个以改过迁善为中心的一念工夫论体系,使王门致良知学说得到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畿 复卦 姤卦 七日来复 改过
原文传递
《周易·复》对构建翻译学中国学派的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海英 陈东成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4,共7页
《周易·复》之卦象下震上坤,犹如描绘出一幅一阳来复、万机生发的春天图景;全卦意旨主于生命的复兴,此乃“天地之心”。玩味《复》之卦象及其卦爻辞,可以得到其对构建翻译学中国学派的重要启示:归根返本、知几通变、亲仁善邻、重... 《周易·复》之卦象下震上坤,犹如描绘出一幅一阳来复、万机生发的春天图景;全卦意旨主于生命的复兴,此乃“天地之心”。玩味《复》之卦象及其卦爻辞,可以得到其对构建翻译学中国学派的重要启示:归根返本、知几通变、亲仁善邻、重始慎终。构建翻译学中国学派的大好时机已来临,如果珍视这些启示,并致力于理论构建,翻译学中国学派将成物成人,生生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复》卦 翻译学中国学派 启示 翻译理论
原文传递
阳明后学的复卦诠释进路及其走向——以王畿、颜钧、罗汝芳为中心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德仁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2,共8页
阳明后学对《周易》复卦的诠释主要集中于宇宙图景和工夫次序的表达,在宋明诸儒中特色鲜明。王畿、颜钧、罗汝芳等人主导王门后学的复卦诠释方向,不仅形成了以“天地之心”“不远复”与“七日来复”为中心的诠释主题,还在各自的诠释进... 阳明后学对《周易》复卦的诠释主要集中于宇宙图景和工夫次序的表达,在宋明诸儒中特色鲜明。王畿、颜钧、罗汝芳等人主导王门后学的复卦诠释方向,不仅形成了以“天地之心”“不远复”与“七日来复”为中心的诠释主题,还在各自的诠释进路中显现出王门后学的易学话语特征与走向。王畿、罗汝芳以主体化的方式将“天地之心”的本体主宰义消解于当下造化之机,从而逸出朱子与阳明的复卦诠释方向。“不远复”被阳明后学视为第一义工夫,王畿、罗汝芳将其界定为一念即觉的见在、现成工夫,聂豹则指出其诠释进路易流于自然感应知觉的弊病。“七日来复”在颜钧强调本心发用流行、率性而为的诠释视野下,突显出心学的主体体验性与工夫次序性,为心学工夫的宗教性神秘主义表达提供了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后学 复卦 天地之心 不远复 七日来复
原文传递
理学视野中的复卦 被引量:2
15
作者 赖区平 《周易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28-36,共9页
宋明理学之解复卦各有特色,其总的诠释倾向是以确立复卦的理学式本体诠释方向为基础,不断地挖掘凸显其中的工夫意蕴。伊川的复卦诠释,在天道本体之诠释方向上奠定理学家对复卦主旨的儒家理学式解读,而拒斥玄学与佛学的诠释取向。朱子着... 宋明理学之解复卦各有特色,其总的诠释倾向是以确立复卦的理学式本体诠释方向为基础,不断地挖掘凸显其中的工夫意蕴。伊川的复卦诠释,在天道本体之诠释方向上奠定理学家对复卦主旨的儒家理学式解读,而拒斥玄学与佛学的诠释取向。朱子着重从工夫进路论定复卦主旨,并以复、艮二卦对应于工夫之两轮。慈湖开启了复卦诠释的心学取向,至明代阳明学兴盛,继之而有龙溪、双江等展示出心学取向内两种不同的复卦诠释。而蕺山对于复卦"频复"、"迷复"等的精微解读,典型展现出理学家通过解经来着重提揭工夫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天地之心 工夫进路
原文传递
易学与良知学的融通——以江右王门后学宋仪望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治国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72,共7页
宋仪望是王阳明再传弟子,因其有长期研读《周易》的经历,故而尝试以易学诠释良知学。他认为,圣人之学以求仁为要,仁是天地之心,是《易》所谓生生不已的生理,此理具于人心,即所谓性,故求仁即复性。性之虚明灵觉即良知,故求仁、复性就是... 宋仪望是王阳明再传弟子,因其有长期研读《周易》的经历,故而尝试以易学诠释良知学。他认为,圣人之学以求仁为要,仁是天地之心,是《易》所谓生生不已的生理,此理具于人心,即所谓性,故求仁即复性。性之虚明灵觉即良知,故求仁、复性就是阳明学的致良知。宋仪望将《周易》复卦的爻辞"不远复"解释为力求本心、直悟本体的"顿"的工夫,同时也赋予其改过迁善、为善去恶以复其本体的"渐"的工夫论义涵,以祛除阳明后学中存在的忽略躬行实践的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仪望 求仁 复卦 致良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