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朱熹对艮卦的阐释 被引量:3
1
作者 郭振香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5,共6页
朱熹对《周易》艮卦的阐释主要体现在:将卦辞"艮其背"解释为"止得其当止之所",由人的身体动静之规律而论道德实践行止之定律;强调"只是道理所当止处",反对人事所为中任何私欲的计算对"道理"的... 朱熹对《周易》艮卦的阐释主要体现在:将卦辞"艮其背"解释为"止得其当止之所",由人的身体动静之规律而论道德实践行止之定律;强调"只是道理所当止处",反对人事所为中任何私欲的计算对"道理"的遮蔽。提出艮卦"主静",并由"静"的吉凶训诫上升到"中有定止"的义理推明。这些阐释不仅反映了朱熹通过易学诠释对其哲学理本论的积极建构,而且体现了其理学视域下所凸显的儒家价值取向,即对群体、社会以及宇宙生命的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艮卦
下载PDF
《周易·艮卦》释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杜霞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9,共7页
本文通过对《周易·艮卦》的解释,说明其中静、观、止三义。然后略述宋儒沿袭《易传》而来的 对于艮卦的阐说及其有别于佛老之处。最后本文试图立足于现象学,对艮卦所敞显的生存意义作一说 明。
关键词 周易 艮卦
下载PDF
复见天地心,艮止圣贤境——《复》、《艮》二卦义理与宋儒心性之学 被引量:4
3
作者 黄黎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宋代是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易》学史的重要发展时期。宋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多端而丰富,但占据主流地位者,当属围绕“性与天道”这一哲学核心问题的探讨而发展起来的新儒学———理学,宋代《易》学的总体发展也与此相关。宋儒... 宋代是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易》学史的重要发展时期。宋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多端而丰富,但占据主流地位者,当属围绕“性与天道”这一哲学核心问题的探讨而发展起来的新儒学———理学,宋代《易》学的总体发展也与此相关。宋儒论《易》,特别注重《复》、《艮》二卦,并对此二卦的义理作了独具特色的阐述与发挥,从中显示了宋代《易》学之时代特色及其与宋儒“心性之学”之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儒 《复》卦 《艮》卦 心性之学
下载PDF
咸卦和艮卦的性心理学解释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伯聪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33,共5页
易学在传统上一向释《咸卦》之"咸"为"感",今人李镜池、高亨、王明、刘正又提出了解释咸卦卦爻辞的三种新说,本文以现代性心理学关于"足恋"的知识为根据指出:咸当训为动,咸卦各爻辞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 易学在传统上一向释《咸卦》之"咸"为"感",今人李镜池、高亨、王明、刘正又提出了解释咸卦卦爻辞的三种新说,本文以现代性心理学关于"足恋"的知识为根据指出:咸当训为动,咸卦各爻辞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恋爱中互相抚摩对方身体各个部位直到亲吻的一连串的"镜头"或"场景",王明的解释是最得当的。由于艮卦爻辞与咸卦爻辞存在可以类推或平移解释的关系,本文从性心理学的角度对艮卦爻辞也作了相应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卦 艮卦 性心理学 足恋现象
下载PDF
伊川艮止大义解 被引量:3
5
作者 何益鑫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63,共7页
伊川对艮卦的解释,将"艮其背"解为"止于所不见",而将"艮其止"解为"止于所当止"。前者为"绝止"之止,后者为"所止"之止。有"绝止"而有"所止"之"安... 伊川对艮卦的解释,将"艮其背"解为"止于所不见",而将"艮其止"解为"止于所当止"。前者为"绝止"之止,后者为"所止"之止。有"绝止"而有"所止"之"安",两者相辅相成以实现艮山"安止"之义。这一思路,与其"闲邪"与"存诚"工夫并用的持敬涵养工夫路数一致,亦能展现伊川对艮卦又止又生、即止即生,成始成终之义的解会。而朱子对伊川的质疑,可能是未达此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周易》 艮止 艮其背
下载PDF
归寂致知:聂豹的易学思想
6
作者 牛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1年第2期52-58,共7页
作为阳明后学“主静”派的代表,聂豹的思想主旨以主静归寂为核心命题。聂豹认为心体归寂方可证得良知,但是在时人的理解中,虚寂向为佛道二教所独擅。为了给归寂之学“正名”,聂氏充分发掘《周易》经传的思想资源,力图说明虚寂思想也是... 作为阳明后学“主静”派的代表,聂豹的思想主旨以主静归寂为核心命题。聂豹认为心体归寂方可证得良知,但是在时人的理解中,虚寂向为佛道二教所独擅。为了给归寂之学“正名”,聂氏充分发掘《周易》经传的思想资源,力图说明虚寂思想也是儒学的固有内容,并非佛道二教的专属。借助对易理的诠解,聂豹希望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将易学容纳到阳明学的框架之内,其基本理路可以概括为:物有万殊,揭虚寂以为归;事有万变,立主静以统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豹 虚寂 咸卦 复卦 艮卦
下载PDF
《周易》古经咸卦本义正解——兼论诸家得失并及艮解二卦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尚信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2,共8页
以往对咸卦的解读多不能切近其本义。事实上,咸卦的主题是讲交往处事的道理或原则。关于卦辞,传统解读多基于男女相感来理解,其实卦辞着重强调的是屈身虚己、礼贤下士。关于初爻,诸家均未着眼于足拇趾与其他足趾的不同去体会“拇”的本... 以往对咸卦的解读多不能切近其本义。事实上,咸卦的主题是讲交往处事的道理或原则。关于卦辞,传统解读多基于男女相感来理解,其实卦辞着重强调的是屈身虚己、礼贤下士。关于初爻,诸家均未着眼于足拇趾与其他足趾的不同去体会“拇”的本质特征。依此角度理解,初爻讲的是要重视与外界的交往。解卦九四亦取“拇”象,且与“朋”象相合,比喻能力再强者遇到险难时往往也需要他人的配合支持。关于二爻,诸家多以腓体躁动取象,认为二爻“感物以躁”乃“凶之道”,实则二爻取象腿肚抽筋,喻勿与坏人、恶人相交。艮卦六二亦与腿肚抽筋有关,喻本当止而不得止之,是以有憾。关于三爻,诸家多以股随足或随身而动,不能自处,喻人无主见而听任摆布,基本得其正解。艮卦九三不取股象而取腰限之象,体现了取象的唯变所适之理,喻本不当止而强止之,将会导致严重后果。关于四爻,诸家皆以九四为有心之感而未及无心之感,其实四爻讲的是交往处事要心思端正、以心交心。关于五爻,诸家皆未抓住脢的本质特征。该爻实则是讲交往处事要有奉献精神,甘于做配角。关于上爻,诸家解读大致能得其正解,讲的是交往处事不能夸夸其谈,务必言实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卦 交往处事 王弼 程颐 朱熹 黄寿祺 艮卦 解卦
原文传递
汉初儒家生命哲学思想新探 被引量:1
8
作者 冯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4-118,共5页
汉初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指导思想既有"黄老之学",也有发挥重要作用的儒家静心修身的生命哲学思想。本文利用出土文献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与帛书《二三子》中的解卦释义,探寻汉初《周易》思想中《艮》卦卦爻辞释义,发现汉... 汉初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指导思想既有"黄老之学",也有发挥重要作用的儒家静心修身的生命哲学思想。本文利用出土文献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与帛书《二三子》中的解卦释义,探寻汉初《周易》思想中《艮》卦卦爻辞释义,发现汉初儒家生命哲学的根本特质是追求心境层面的静止,从而达到"动静不失其时"的生命状态。结合其中《否》卦与《大有》卦的卦爻辞与《易传》中的新释义,求得"顺天休命"是汉初儒家生命哲学的行为模式。"闲有家"是使个体生命溶于社会的历程。"休"与"闲"的概念源发于马王堆帛书《周易》的哲学思维是一种使人"成为人"的过程,亦是汉初生命哲学核心价值及其思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帛书《周易》 帛书《二三子》 艮卦 静心 修身
原文传递
《左传》易筮“《艮》之《随》”解卦之再诠释
9
作者 孙亚丽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62,共10页
《左传·襄公九年》穆姜出东宫之筮言“《艮》之《随》”以“之卦”模式表述,“之卦”功用为定爻,解说筮言时辅助本卦。易筮“《艮》之《随》”解卦以之卦为主,未依据《左传》的定爻规则,与宋代朱熹总结的筮法规则也有差异。史官和... 《左传·襄公九年》穆姜出东宫之筮言“《艮》之《随》”以“之卦”模式表述,“之卦”功用为定爻,解说筮言时辅助本卦。易筮“《艮》之《随》”解卦以之卦为主,未依据《左传》的定爻规则,与宋代朱熹总结的筮法规则也有差异。史官和穆姜阐解《随》卦名、卦辞以义理为主,人为因素主导。《左传》易筮既有规则,又灵活多变。从“《艮》之《随》”解卦看出春秋时代《周易》的使用方法,实践了从预测到政教、哲学、义理方面的提升。德义释卦的现实意义,在于借助筮言进行精神教化,约束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周易》 《艮》之《随》
原文传递
从坤乾艮巽的卦位看周秦汉唐都城的变迁
10
作者 李娓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09年第1期6-8,共3页
以汉长安的未央宫为中心,向周围以20公里为半径划圆,周秦汉唐的都城方位与后天八卦的坤、乾、艮、巽的卦位正好相符。周秦汉唐的道德状况及都城变迁与坤乾艮巽四卦的卦位卦德有着密切的深层联系。
关键词 坤乾艮巽的卦位 周秦汉唐的都城 道德状况 根本原因
原文传递
艮背行庭:论程颐与朱子对艮卦的异读
11
作者 于超艺 《孔子研究》 2024年第6期109-117,159,160,共11页
程颐对良卦卦辞与对《象传》的疏解略不相同,其解卦辞,释“良其背”为止于人“所不见”之地,以其“不交于物”,使人不被欲望牵引,所论是学者之工夫;而解《象传》,则称“止各当其所”,讲的则是学问存养工夫之后的效验。朱子接受程颐对良... 程颐对良卦卦辞与对《象传》的疏解略不相同,其解卦辞,释“良其背”为止于人“所不见”之地,以其“不交于物”,使人不被欲望牵引,所论是学者之工夫;而解《象传》,则称“止各当其所”,讲的则是学问存养工夫之后的效验。朱子接受程颐对良卦《象传》的解读,但不认可他对卦辞的解读。在朱子看来,良之止乃止于“当止”之所,而非不接于外物。朱子将“外物不接”之意大而化之,换作非严格意义之“非礼勿视听言动”来弥缝程朱之间的异读。相较而言,朱子更能接受程颢的说法,即只要依理而行,则不受物我羁继,所谓“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如此“外物不接”之说自然就被取消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朱熹 艮卦 工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