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性能桥梁钢研究现状和母材焊材确定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海顺 周冠南 +1 位作者 陈宁贤 胡瑞海 《公路交通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2-148,共7页
针对新建澳氹第4条跨海大桥采用690 MPa级高性能桥梁结构钢应用于主桥边跨桁架上弦杆受压区的设计,对690 MPa级高性能桥梁结构钢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综合比较了国内外690 MPa级高性能桥梁钢的力学特性和工艺特点,并对高性... 针对新建澳氹第4条跨海大桥采用690 MPa级高性能桥梁结构钢应用于主桥边跨桁架上弦杆受压区的设计,对690 MPa级高性能桥梁结构钢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综合比较了国内外690 MPa级高性能桥梁钢的力学特性和工艺特点,并对高性能钢在桥梁工程的适用性和优劣性等问题进行了对比,重点说明了690 MPa级桥梁钢具有较好的冶金质量、低温韧性以及断裂韧性等。结合主桥钢梁设计,对典型厚度24,28,44 mm的Q690qD钢板取样,按照规范要求对母材性能进行了化学成分和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的试验。针对不同的焊接方法,采用了不同厂家的埋弧焊丝、实心焊丝、药芯焊丝、焊条4种常用焊材组合,进行了焊缝的熔敷金属力学性能选材试验。结果表明:母材试验所选Q690qD采用"TMCP+回火"的交货状态,在强度、延伸率、冲击韧性等各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性能;焊材试验中,埋弧自动焊、实心焊丝富氩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CO_(2)气体保护焊均可以应用于Q690qD钢的焊接,与母材化学成分相匹配,在保证焊缝强度的同时,仍然有着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690 MPa高性能桥梁结构钢具有较高强度外兼有良好的焊接性能,试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性能钢技术体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高性能桥梁钢 试验研究 母材焊材 化学成分 力学性能 屈强比 冲击功
下载PDF
纳米颗粒分散方法对电刷镀复合镀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杜令忠 徐滨士 +3 位作者 董世运 杨华 蒋斌 涂伟毅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11,共3页
为了解决镀液中纳米颗粒的团聚问题 ,采用高能机械化学法对纳米颗粒进行了分散 ,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球 -盘式磨损试验机上对比考察了机械搅拌法和高能机械化学分散法对电刷镀液中纳米颗粒分布和复合镀层组织、显微硬度及含磨料油... 为了解决镀液中纳米颗粒的团聚问题 ,采用高能机械化学法对纳米颗粒进行了分散 ,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球 -盘式磨损试验机上对比考察了机械搅拌法和高能机械化学分散法对电刷镀液中纳米颗粒分布和复合镀层组织、显微硬度及含磨料油润滑条件下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能机械化学分散法较好地解决了纳米颗粒分散的难题 ,与机械搅拌法相比 ,高能机械化学分散法制备的电刷镀液中纳米颗粒分散均匀、团聚少、稳定悬浮时间长 ,复合镀层中纳米颗粒含量高 ,镀层组织细小、致密 ,显微硬度高 ,含磨料油润滑条件下的耐磨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镀层 高能机械化学分散法 纳米颗粒 镀层性能
下载PDF
球磨法和搅拌铸造法制备SiCp/Al复合材料 被引量:9
3
作者 金兰 盖国胜 +3 位作者 李建国 杨玉芬 何迁 刘向兵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557-562,共6页
用高能球磨法制备出SiC-Al复合粉体,再把复合粉体搅拌弥散到Al熔液中,浇铸制得0.5%、1.0%、1.5%(质量分数,下同)SiCp/Al复合材料。制备出的复合材料与未经增强的铝材相比,其抗拉强度分别提高:46.8%、63.8%、34.0%,硬度分别提高:99.1%、1... 用高能球磨法制备出SiC-Al复合粉体,再把复合粉体搅拌弥散到Al熔液中,浇铸制得0.5%、1.0%、1.5%(质量分数,下同)SiCp/Al复合材料。制备出的复合材料与未经增强的铝材相比,其抗拉强度分别提高:46.8%、63.8%、34.0%,硬度分别提高:99.1%、116.1%、67.9%。在SiC添加质量分数相同的情况下,添加复合粉的浇铸体与直接添加SiC粉体的浇铸体相比,前者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高于后者,说明SiC粉和Al粉复合后更容易弥散到Al熔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机械分散 高能球磨 搅拌铸造
下载PDF
燃料电池用磺化聚苯乙烯膜降解机理及其复合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于景荣 衣宝廉 +4 位作者 邢丹敏 刘富强 张华民 徐青 梁鑫淼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792-1796,共5页
对用磺化聚苯乙烯 (PSSA)膜组装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进行寿命实验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PSSA膜电池寿命实验期间阴极和阳极侧的排水量 ,能谱分析电池寿命实验前后 PSSA膜断面 S元素含量的分布 ,红外光谱分析 PSSA膜结构的变... 对用磺化聚苯乙烯 (PSSA)膜组装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进行寿命实验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PSSA膜电池寿命实验期间阴极和阳极侧的排水量 ,能谱分析电池寿命实验前后 PSSA膜断面 S元素含量的分布 ,红外光谱分析 PSSA膜结构的变化 ,根据分析结果推断出 PSSA膜的降解机理 .O2 在阴极还原时产生 H2 O2 中间产物 ,H2 O2 又与电池中微量的金属离子反应产生 HO· 和 HO2 · 等氧化性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进攻 PSSA膜 α碳上的叔氢而导致膜降解 .膜降解主要发生在电池阴极侧 ,降解过程中苯环和磺酸根同时从 PSSA膜上脱离 .根据 PSSA膜的降解机理设计了 PSSA-Nafion复合膜作为 PEMFC电解质 ,2 5μm厚的 Nafion1 0 1膜位于电池阴极侧 ,该复合膜组装的 PEMFC稳定操作 8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磺化聚苯乙炮膜 降解机理 高效液相色谱 能谱 红外光谱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分散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赵轩 廖燕玲 +3 位作者 黄耀杰 汤宏群 伍尚华 张凤林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3,共9页
纳米金刚石具有金刚石和纳米材料的双重特性,由于心部-表面的sp3/sp2杂化结构以及丰富的表面悬键和官能团,使其在研磨抛光、减磨润滑、复合材料强化、药物载体、荧光吸收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金刚石多以数百纳米尺度的颗粒团... 纳米金刚石具有金刚石和纳米材料的双重特性,由于心部-表面的sp3/sp2杂化结构以及丰富的表面悬键和官能团,使其在研磨抛光、减磨润滑、复合材料强化、药物载体、荧光吸收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金刚石多以数百纳米尺度的颗粒团聚,需要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分散至不同的液相体系中加以应用。本文对国内外纳米金刚石分散方法进行了总结,研究和分析了机械法、无机化学法、高能量场处理法以及表面有机化学改性法等分散手段的原理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分散 机械法 无机化学法 高能量场处理 表面有机化学改性
下载PDF
SiC_p/6061铝基复合材料的高温蠕变行为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增苗 金培鹏 +2 位作者 王金辉 方光锦 那晓明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6-130,共5页
采用搅拌铸造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6%的SiCp/6061复合材料。通过高温蠕变试验、金相观察(OM)、断口形貌扫描(SEM)及能谱分析(EDS),研究其不同温度下的蠕变性能并分析蠕变断裂机制。结果表明:温度对SiCp/6061铝基复合材料的高温蠕变性能有... 采用搅拌铸造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6%的SiCp/6061复合材料。通过高温蠕变试验、金相观察(OM)、断口形貌扫描(SEM)及能谱分析(EDS),研究其不同温度下的蠕变性能并分析蠕变断裂机制。结果表明:温度对SiCp/6061铝基复合材料的高温蠕变性能有很显著的影响,温度越高,蠕变性能越差;在250℃、80 MPa的应力下,SiCp/6061铝基复合材料的蠕变寿命约为14 h,而6061铝合金经280 min即发生断裂。由此可以认为,SiCp/6061铝基复合材料比基体合金具有更好的抗高温蠕变能力;复合材料的蠕变断裂机制是首先沿SiCp/Al界面产生塑性撕裂的裂纹源,微裂纹沿晶界扩展,最终发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高温蠕变 蠕变机制 EDS能谱分析
下载PDF
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分散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曹遴 陈彪 +1 位作者 郭柏松 李金山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24,共16页
碳纳米管与铝基体的结合,可以获得导电和导热性良好及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有望成为新一代轻质高强、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复合材料。在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过程中,碳纳米管的团聚将降低界面结合,诱发缺陷产生,导致性能大... 碳纳米管与铝基体的结合,可以获得导电和导热性良好及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有望成为新一代轻质高强、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复合材料。在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过程中,碳纳米管的团聚将降低界面结合,诱发缺陷产生,导致性能大幅下降,因此,调控优化碳纳米管的分散状态、含量成为获取良好界面结合,获得高性能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关键。基于此,综述了国内外均匀分散碳纳米管的方法,通过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共同作用的方式进行分类,并详细介绍了高能球磨、摩擦搅拌、化学气相沉积、湿法球磨等主要的碳纳米管在铝基体中的分散方法。分析了不同分散方法的特点及其分散效果,最后总结了分散过程中存在的分散效果、缺陷的平衡、大长径比、高含量碳纳米管分散及分散评价方法等关键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在铝及其合金基体中碳纳米管分散方法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铝基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分散 高能球磨 化学气相沉积 湿法球磨
下载PDF
单壁碳纳米管/7075铝合金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潘亚 刘宁 +2 位作者 刘爱军 陈名海 徐文雷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57-61,共5页
采用超声分散单壁碳纳米管,通过高能球磨混合粉末,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来制备单壁碳纳米管/7075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单壁碳纳米管含量对7075铝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壁碳纳米管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先变小再... 采用超声分散单壁碳纳米管,通过高能球磨混合粉末,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来制备单壁碳纳米管/7075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单壁碳纳米管含量对7075铝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壁碳纳米管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先变小再变大,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先提高后降低。当单壁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为0.2wt%时,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达到最小、最均匀,其抗拉强度、硬度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15.2 MPa、142.94 HV0.1,分别为基体材料的1.67、1.42倍。主要的强化机制是第二相弥散强化,第二相主要有单壁碳纳米管和Mg(Zn,Al,Cu)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分散 高能球磨 单壁碳纳米管 力学性能
下载PDF
FePO4-coated Li[Li0.2Ni0.13Co0.13Mn0.54]O2 with improved cycling performance as cathode material for Li-ion batteries 被引量:4
9
作者 Zhong Wang Hua-Quan Lu +5 位作者 Yan-Ping Yin Xue-Yi Sun Xiang-Tao Bai Xue-Ling Shen Wei-Dong Zhuang Shi-Gang Lu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899-904,共6页
Li[Li0.2Ni0.13Coo.13Mn0.54]O2 cathode materials were synthesized by carbonate-based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then, its surface was coated by thin layers of FePO4. The prepar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 Li[Li0.2Ni0.13Coo.13Mn0.54]O2 cathode materials were synthesized by carbonate-based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then, its surface was coated by thin layers of FePO4. The prepar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 scope (FESEM),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XRD and TEM results suggest that both the pristine and the coated materials have a hexagonal layered structure, and the FePO4 coating layer does not make any major change in the crystal structure. The FePO4-coated sample exhibits both improved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and columbic efficiency compared to the pristine one. More significantly, the FePO4 coating layer has a much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cycling perfor- mance. The FePO4-coated sample exhibits capacity reten- tion of 82 % after 100 cycles at 0.5℃ between 2.0 and 4.8 V, while only 28 % for the pristine one at the same charge-discharge condition. The electrochemical impe- dance spectroscopy (E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improved cycling performance could be ascribed to the presence of FePO4 on the surface of Li[Li0.2Ni0.13Co0.13Mno.54102 par- ticle, which helps to protect the cathode from chemical attacks by HF and thus suppresses the large increase in charge transfer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hodes Charge transfer Coated materials Coatings Crystal structure Electric batteries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lectrodes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Field emission cathodes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Lithium Lithium alloys Lithium compounds Manganese Nickel Precipitation (chemic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condary batterie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X ray diffra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