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rtilization for High Yields in Corn-Sweet Potato-Wheat Rot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Nutrient Limiting Factors of Soils in Chongqing,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HETIANXIU WUDEYI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5-274,共10页
A systematic approach wa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nutrient limiting factors in gray-brown purple soils and yellow soils derived from limestone in Chongqing, China, to study balanced fertilization for corn, sweet po... A systematic approach wa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nutrient limiting factors in gray-brown purple soils and yellow soils derived from limestone in Chongqing, China, to study balanced fertilization for corn, sweet potato and wheat in ro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 P and K were deficient in both soils, Cu, Mn, S andZn in the gray-brown purple soils and Ca, Mg, Mo and Zn for the yellow soils. Balance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creased yields of corn, sweet potato and wheat by 28.4%, 28.7% and 4.4%,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to the local farmers' practice. The systematic approach can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efficient and reliable methods in fertility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anced fertilization high yield nutrient limiting factors systematicapproach
下载PDF
Analysis of Security of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Spring Peanut in the Southwest of Henan Province Based o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2
作者 李玉兰 张有成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2期244-246,共3页
The change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average temperature, pre- cipitation and sunshine duration in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and at various growth stages of spring peanut in Dengzhou City during 2001-2016 were ... The change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average temperature, pre- cipitation and sunshine duration in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and at various growth stages of spring peanut in Dengzhou City during 2001-2016 were analyzed,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pring peanut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2001 to 2016, average temperature tended to increase in the growth period of spring peanut in Dengzhou City, but the increasing trend was slow; precipitation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on the whole (it increased at the sowing and flowering stage); sunshine duration reduced year by year (the decreasing trend was different at various growth stages), but the decrease of sunshine duration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f precipit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growth rules of spring peanut, it is needed to scientifically choose varieties of spring peanut, plan suitable sowing patterns, apply and manage- fertilizer and water to reasonably realize sustainable high-yield of spring peanut based on its safe stable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outhwest of Henan Province Spring peanut high yield
下载PDF
Effects of Main Cultivation Factors on Rapeseed Oil Yield
3
作者 赵继献 杜才富 +2 位作者 任廷波 程国平 王仙萍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3期386-391,411,共7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ix cultivation fac- tors: sowing date, plant density, nitrogen fertilizer amount, phosphate fertilizer amount, potash fertilizer amount and boron fertilizer a...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ix cultivation fac- tors: sowing date, plant density, nitrogen fertilizer amount, phosphate fertilizer amount, potash fertilizer amount and boron fertilizer amount on seed oil yield of Brassica napus. [Metho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data from previous studies and our work. [Result] Oil yield shar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owing date, a parabolic relationship with plant density mostly, parabolic rela- tionships with amount of applied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amount of applied boron fer- tilizer, straight-line relationships with amount of applied phosphate fertilizer and amount of applied potash fertilizer. The average amount of applied nitrogen fertilizer required to obtain the highest oil yield was 185.18 kg/hm2 for high-oil rape varieties (with oil content above 44.00%), and under this condition, the average oil yield of low-oil rape varieties (with oil content below 42.00%) was 1 247.84 kg/hm2, while that of high-oil rape varieties was 1 442.60 kg/hm2, which was 15.61% more than the former. The average amount of applied nitrogen fertilizer required to obtain the highest oil yield for lower-oil rape varieties was 286.28 kg/hm2, and under this con- dition, the average oil yield of the low-oil rape varieties was 1 350.57 kg/hm2, while that of the high-oil varieties was 6.81% higher than i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 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apeseed oil yield and the amount of applied nitrogen fer- tilizer to obtain the highest oil yield (0.980 0). The optimum amount of applied ni- trogen, phosphate, potash and boron fertilizer were 187.5-195, 187.5-195, 105-120, 135-150 and 15-22.5 kg/hm2 for high-oil B. napus varieties. [Conclusion] This study determined the influence of sowing date, plant density and amount of applied nitro- gen fertilizer on oil yield of B. napus, and proposed an optimum cultivation pattern for high-oil varie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napus L. Cultivation factor Oil yield INFLUENCE Cultivation measures to keep high quality
下载PDF
Using irrigation intervals to optimize water-use efficiency and maize yield in Xinjiang,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7
4
作者 Guoqiang Zhang Dongping Shen +10 位作者 Bo Ming Ruizhi Xie Xiuliang Jin Chaowei Liu Peng Hou Jun Xue Jianglu Chen Wanxu Zhang Wanmao Liu Keru Wang Shaokun Li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22-334,共13页
Worldwide, scarce water resources and substantial food demands require efficient water use and high yield.This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irrigation frequency can be used to adjust soil moisture to increase grain yiel... Worldwide, scarce water resources and substantial food demands require efficient water use and high yield.This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irrigation frequency can be used to adjust soil moisture to increase grai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WUE) of high-yield maize under conditions of mulching and drip irrigation.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three irrigation intervals in 2016: 6, 9, and 12 days(labeled D6, D9, and D12) and five irrigation intervals in 2017: 3, 6, 9, 12, and 15 days(D3, D6, D9, D12, and D15).In Xinjiang, an optimal irrigation quota is 540 mm for high-yield maize.The D3, D6, D9, D12, and D15 irrigation intervals gave grain yields of 19.7, 19.1–21.0, 18.8–20.0, 18.2–19.2, and 17.2 Mg ha^-1 and a WUE of 2.48, 2.53–2.80, 2.47–2.63, 2.34–2.45, and 2.08 kg m-3, respectively.Treatment D6 led to the highest soil water storage, but evapotranspiration and soil-water evaporation were lower than other treatments.These results show that irrigation interval D6 can help maintain a favorable soil-moisture environment in the upper-60-cm soil layer, reduce soilwater evapora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and produce the highest yield and WUE.In this arid region and in other regions with similar soil and climate conditions, a similar irrigation interval would thus be beneficial for adjusting soil moisture to increase maize yield and WUE under conditions of mulching and drip irr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rigation frequency Soil moisture MAIZE high yield(>15 Mg ha^(-1)) Water use efficiency
下载PDF
播期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5
作者 冯向前 徐建强 +5 位作者 沈足金 王丹英 徐春梅 陈松 章秀福 肖玉苹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4,117,共8页
以杭嘉湖稻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优质水稻品种甬优1540为材料,研究甬优1540稻米品质、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对不同播期(4月30日、5月10日、5月20日)的响应,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适当推迟,可显著提高甬优1540产量(产量峰值... 以杭嘉湖稻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优质水稻品种甬优1540为材料,研究甬优1540稻米品质、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对不同播期(4月30日、5月10日、5月20日)的响应,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适当推迟,可显著提高甬优1540产量(产量峰值出现在播期5月10日和5月20日),增产主要源于除有效穗外产量构成因子不同程度提高;甬优1540的加工、外观和蒸煮品质随着播期延迟亦不同程度提升,但营养食味品质有所不同。由此可见,杭嘉湖稻区优质稻甬优1540在5月10日左右播种能一定程度上实现产量与米质的协同变优。分析不同播期播种水稻,穗发育、籽粒灌浆阶段的气候因子与产量及米质指标相关性发现,日均日照时数、日均气温、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与每穗粒数(R=-0.25~-0.82,P<0.001)、加工品质(R=-0.28~0.90,P<0.001)负相关;而灌浆期昼夜温差与千粒重(R=0.6,P<0.001)、碱消值(R=0.50,P<0.001)、胶稠度(R=0.87,P<0.001)和蛋白质含量(R=0.74,P<0.001)正相关,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R=-0.83,P<0.001)显著负相关,表明适度缓解穗发育期和籽粒灌浆期高温胁迫,提高灌浆期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水稻加工和蒸煮食味品质,是通过播期调整协同优化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优质稻 产量 米质 气候因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TH坳陷某地区致密油富集高产主控因素
6
作者 王钊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4期33-41,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TH坳陷某地区油藏储层致密,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但致密油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不明确,严重制约着该区的高效勘探开发。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地球化学和生产动态资料,开展研究区油藏地质特征研究,梳理延长组8段(以下简称... 鄂尔多斯盆地TH坳陷某地区油藏储层致密,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但致密油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不明确,严重制约着该区的高效勘探开发。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地球化学和生产动态资料,开展研究区油藏地质特征研究,梳理延长组8段(以下简称长8段)致密油成藏条件,建立其主要成藏模式,识别致密油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①延长组7段(以下简称长7段)优质烃源岩及上部泥岩盖层广泛展布,长8段水下分流河道有利储层发育,油气由长7段烃源岩向下充注到长8段砂体中,圈源匹配及保存条件有利,形成了致密砂岩油藏;②储集砂体的规模及物性控制着石油储量及含油气丰度,燕山期构造形成的裂缝改善了致密砂岩物性,对应的裂缝发育区是日产油量大于1 t的主要区域;③水平段钻遇断距较小的正断层上升盘开发效果较好,水平段钻遇断距较大的正断层下降盘开发效果较差,有利储集相带、有效裂缝改造和井位配置关系是控制致密油富集高产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后续井位部署及油藏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油 富集高产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郑麦9188高产稳产表现及遗传特性解析
7
作者 昝香存 杜习军 +5 位作者 赵明忠 高崇 韩留鹏 常莹莹 陈弯 齐学礼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122,共7页
依据中种联合体小麦品种试验黄淮南片水地组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汇总数据,分析了郑麦9188的高产稳产特性表现及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年区域试验郑麦9188平均产量为7797.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95%,差异极显... 依据中种联合体小麦品种试验黄淮南片水地组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汇总数据,分析了郑麦9188的高产稳产特性表现及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年区域试验郑麦9188平均产量为7797.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95%,差异极显著;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平均高稳系数(87.2%)比对照高出约4.5个百分点;产量三要素与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有效穗数(0.438)>穗粒数(0.352)>千粒重(0.322);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有效穗数(0.470)>千粒重(0.374)>穗粒数(0.247),穗粒数通过有效穗数与千粒重对籽粒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0.062和0.043)。依据郑麦9188及其亲本的标记检测结果,分析了郑麦9188中存在的重要农艺性状基因位点,郑9188聚合了7个抗条锈病QTL位点(QYrsn.nwafu-1BL、Yr29、QYrxn.nwafu-1BL、QYrqin.nwafu-2AL、QYr.nwafu-3BS、QYr.nwafu-4BL、QYrqin.nwafu-6BS)、2个抗叶锈病基因(Lr13和Lr67)、3个高粒重QTL位点(Tabas1、TaGS5-A1、TaGW2-6A),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可部分解释郑麦9188条锈病和叶锈病的优异抗性及郑麦9188高千粒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麦9188 高产 稳产 产量三要素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甘肃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瑞 司睿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3期10-14,共5页
文章基于甘肃省2012—2021年的粮食产量及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自然因素、科技因素和经济因素三个方面选取了9个影响甘肃省粮食产量的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对甘肃省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大,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 文章基于甘肃省2012—2021年的粮食产量及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自然因素、科技因素和经济因素三个方面选取了9个影响甘肃省粮食产量的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对甘肃省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大,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逐渐增强,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甘肃省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小。基于此,从严守耕地红线、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培养高素质农民和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甘肃省粮食产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粮食产量 灰色关联分析 影响因素 科技投入 高素质农民 绿色农业
下载PDF
高成品率大耦合因子DFB激光二极管芯片设计与制备
9
作者 姚文港 郝腾 +1 位作者 张坤伟 刘婷婷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38-44,共7页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相移光栅的大耦合因子分布反馈(DFB)激光二极管芯片,解释了相移光栅在大耦合因子下实现芯片高成品率的机理。采用传输矩阵法模拟了不同耦合因子下随机相位对均匀光栅和相移光栅激光二极管芯片单模特性的影响,发现...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相移光栅的大耦合因子分布反馈(DFB)激光二极管芯片,解释了相移光栅在大耦合因子下实现芯片高成品率的机理。采用传输矩阵法模拟了不同耦合因子下随机相位对均匀光栅和相移光栅激光二极管芯片单模特性的影响,发现对于常规均匀光栅DFB结构,随着耦合因子的增加,芯片阈值增益差会明显降低,从而降低芯片单模成品率;而相移光栅DFB结构在不同耦合因子下,芯片阈值增益差并没有明显变化,仍能够保证比较高的单模成品率。采用电子束光刻制作了1/4波长相移光栅和均匀光栅并进行了对比,最后制备出大归一化耦合因子(κL=2.1)的相移光栅DFB激光器二极管芯片。测试统计数据显示,与均匀光栅激光二极管芯片相比,新型相移光栅DFB激光二极管芯片成品率明显高,达70%以上。与常规归一化耦合因子(κL≈1.2)DFB激光二极管芯片相比,在宽温(-40~95℃)下,新型大耦合因子激光二极管芯片的光谱单模特性更稳定,同时具有更低的阈值电流,在低工作电流(30 mA)下,芯片的-3 dB带宽大于18 GHz,满足传输速率为25 Gbit/s的高速传输协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反馈(DFB) 激光二极管 大耦合因子 相移光栅 传输矩阵 高成品率
下载PDF
广西速丰桉二元立木材积模型研建
10
作者 徐庆玲 郭道峰 +4 位作者 韦秋生 黎庆华 罗霸 莫焕雄 覃孙慧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1-6,153,共7页
在广西速丰桉6个区域设置276块标准地,按径阶采集539株样木,选取山本式固定参数模型和山本式可变参数模型分别构建速丰桉二元材积模型,通过比较参数变动系数并综合修正决定系数、总相对误差、平均系统误差、平均百分标准误差及预估精度... 在广西速丰桉6个区域设置276块标准地,按径阶采集539株样木,选取山本式固定参数模型和山本式可变参数模型分别构建速丰桉二元材积模型,通过比较参数变动系数并综合修正决定系数、总相对误差、平均系统误差、平均百分标准误差及预估精度等指标,确定V=0.00004354×D^(1.71874)×H^(1.19727)为最佳的二元材积模型。同时,对模型进行不同树种、区域、胸径、树高分段及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各项精度均达到编制二元材积模型的精度要求,可广泛应用于广西速丰桉伐区设计调查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丰桉 二元材积模型 山本式固定参数模型 独立样本检验 胸高形数
下载PDF
浙东南地区优质稻产量与品质对不同播期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义虎 曾孝元 +2 位作者 何贤彪 周奶弟 陈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6-751,共16页
为明确浙东南地区不同类型优质稻的适宜播期,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杂交籼稻泰两优217为材料,开展大田分期播种试验,研究5个不同播期(Ⅰ~Ⅴ期)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育期、秧苗素质、分蘖特性、群体生长率、干物质积累和稻米品质... 为明确浙东南地区不同类型优质稻的适宜播期,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杂交籼稻泰两优217为材料,开展大田分期播种试验,研究5个不同播期(Ⅰ~Ⅴ期)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育期、秧苗素质、分蘖特性、群体生长率、干物质积累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并分析水稻产量、品质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甬优1540和泰两优217产量先增后减,分别以第Ⅱ期和第Ⅲ期最高,其对应的产量潜力分别为11.54和9.47 t·hm^(-2);其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与产量变化基本一致。生育时期随播期推迟而相应顺延,播种齐穗期缩短,齐穗成熟期延长,全生育期变化因品种而异。随播期推迟,秧苗素质、干物质积累和收获指数先提高后降低,分蘖数上升而成穗率下降,群体生长率和茎叶输出率因品种、生育阶段不同而存在差异。播期主要影响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其品质总体随播期推迟呈变优的趋势。产量与齐穗成熟期的温光资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品质与齐穗20 d至成熟期的温光资源关系密切。综上,在该地区甬优1540高产与优质同步的播期为5月7日至5月26日;泰两优217高产且相对优质的播期为5月16日至5月22日,而优质且相对高产的播期为5月23日至5月27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南 优质稻 产量 品质 播期 气候因子
下载PDF
一年一作玉米产量性状和籽粒灌浆特性对播期的响应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彩云 党红凯 +4 位作者 李佳 刘学彤 马俊永 李科江 郑春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0-724,共15页
本文通过研究限水灌溉条件下,播期对一作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及阶段气象因子与产量、产量性状及灌浆参数的相关关系,探讨播期对一年一作玉米产量的影响机制,为低平原区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试验采用‘先玉... 本文通过研究限水灌溉条件下,播期对一作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及阶段气象因子与产量、产量性状及灌浆参数的相关关系,探讨播期对一年一作玉米产量的影响机制,为低平原区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试验采用‘先玉335’和‘郑单958’两个玉米品种,设置5个播期:5月5日(SD_(1))、5月20日(SD_(2))、6月5日(SD_(3))、6月20日(SD_(4))和6月30日(SD_(5))。结果表明:1)播期对产量影响显著,且受品种和年型综合影响。随播期的延后,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两年平均以SD_(1)产量最低,SD_(4)产量最高,SD_(3)和SD_(4)间产量差异不显著。SD_(4)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和百粒重较高。2)通径分析表明,产量要素对产量的贡献相互影响,其中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百粒重。3)采用Logistic模型研究粒重变化特征(R^(2)>0.98,P<0.01),粒重的大小由平均灌浆速率(V)和灌浆持续期(D)的乘积决定,其中D对粒重的直接贡献最大。4)从气象因子对产量和百粒重的影响来看,播种到吐丝的日平均气温(T_(Avsf))越高,吐丝到成熟的日均温差(TR_(Avfm))越大,产量越高;吐丝后10 d≥35℃的天数(D_(1)fa)越多,吐丝到成熟的日均气温(T_(Avfm))越高,产量和百粒重越低;其中T_(Avfm)对产量和百粒重的直接贡献最大,且各气象因子对产量和百粒重的作用相互影响。SD_(1)粒重较低的主要原因是T_(Avfm)高、TR_(Avfm)小,且D1_(fa)高,D较短。SD_(3)和SD_(4)粒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TRAvsf较大,V、D较高。SD_(5)虽然TR_(Avfm)较大,但因T_(Avfm)较低,总体D缩短,最终粒重降低。5)从品种来看,‘先玉335’较‘郑单958’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和百粒重高,且‘先玉335’的V和V×D分别较‘郑单958’高0.19 mg∙grain^(−1)∙d^(−1)和0.73 mg∙grain^(−1)∙d^(−1)。这说明选用产量潜力大、灌浆速率高的品种,在6月上旬到6月中下旬播种可优化生育期气象要素,进而提高粒重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平原区 玉米单作 一年一作 高产高效 产量性状 灌浆特征 播期 气象因子
下载PDF
“双源”控制的窄河道致密砂岩气富集高产模式——以四川盆地金秋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小菊 邓虎成 +8 位作者 徐争启 朱德宇 段博瀚 王小娟 伏美燕 李傥 凌灿 马自立 雍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46,共13页
四川盆地中部金秋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大,但该区致密砂岩气高效勘探开发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亟须开展致密砂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及模式研究,进而明确该区天然气富集高产规律,为有利区优选和高产井部署提供理论依据... 四川盆地中部金秋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大,但该区致密砂岩气高效勘探开发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亟须开展致密砂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及模式研究,进而明确该区天然气富集高产规律,为有利区优选和高产井部署提供理论依据。为此,以金秋气田沙溪庙组二段一亚段(以下简称沙二1亚段)窄河道砂岩为研究对象,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资料等,厘清了天然气分布特征,明确了天然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构建了“双源”控制的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富集高产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砂组不同河道段含气性差异大,高产井主要分布于6号砂组JQ5H井区东北部、ZQ1井区东南部,8号砂组QL16井区中南部及东部、JQ8井区中西部、JQ5H井区西北部,9号砂组ZQ1井区东南部。②沙二1亚段天然气富集高产受控于优越的烃源岩条件、优质储层的发育程度和高效输导体系。③在优越的烃源岩条件下,砂体连通性好且发育有利的断—砂“V”字形组合砂体的天然气充注动力强、充注阻力小,天然气充注程度较高,易形成天然气富集高产区。④东部的JQ5H井区和ZQ1井区,与角1号断裂“V”字形对接的连通砂体内Ⅰ、Ⅱ类储层占比高的河道段为天然气富集区;以须家河组为主要气源的西部QL16井区和JQ8井区,高产井分布在西南部河道砂体连通性最好的8号砂组,自西南向东北压力损失小且持续保持好,为天然气富集区。结论认为,“双源”控制的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富集高产模式揭示了四川盆地金秋气田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富集高产规律,支撑了该区致密砂岩气高效勘探开发,并为相似地质条件下的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金秋气田 中侏罗统 沙溪庙组 致密砂岩气藏 富集高产主控因素 高产模式
下载PDF
低镉高产春小麦品种筛选及富集转运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凤仪 马立超 +5 位作者 赵宝平 王永宁 鲁瑞英 郭晓宇 陈淼 刘景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4-1003,共10页
筛选具有低Cd积累且高产特性的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可使春小麦在轻度Cd污染农田得到安全生产利用。本研究以21个春小麦品种(编号X1~X21)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开展大田试验,通过籽粒Cd含量和产量聚类分析,... 筛选具有低Cd积累且高产特性的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可使春小麦在轻度Cd污染农田得到安全生产利用。本研究以21个春小麦品种(编号X1~X21)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开展大田试验,通过籽粒Cd含量和产量聚类分析,筛选具有低Cd高产特性的春小麦品种,并分析不同类型春小麦产量、Cd富集、转运系数差异。结果表明,X4、X6~X8、X10、X16~X21等11个品种具有低Cd高产特性,且标靶危害系数均小于1,X14为Cd高积累且低产品种,这两种类型分别占供试品种的52.38%和4.76%;综合2年试验结果,低产中Cd类型春小麦品种茎的富集系数较高产低Cd类型春小麦品种高0.4倍,低产高Cd类型春小麦品种根、茎、叶、颖壳到籽粒的Cd转运系数较高产低Cd类型春小麦品种分别显著高2.5、2.2、1.8、2.2倍。研究表明,丰强6号、丰强11号等11个高产低Cd春小麦品种可在Cd污染农田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镉(CD) 低Cd高产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下载PDF
补给水类型对煤层气井产水量的控制作用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丰丰 倪小明 +2 位作者 张亚飞 刘玉茹 王文升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84,共11页
外来水补给导致煤层气井产水量高,影响了煤层内压力传播的有效性,最终影响产气量。为了查明不同补给水类型对煤层气井产水量的影响及产水/产气特征,以寿阳区块25口煤层气井勘探开发资料为基础,阐述了补给水类型划分参数获取的一般方法,... 外来水补给导致煤层气井产水量高,影响了煤层内压力传播的有效性,最终影响产气量。为了查明不同补给水类型对煤层气井产水量的影响及产水/产气特征,以寿阳区块25口煤层气井勘探开发资料为基础,阐述了补给水类型划分参数获取的一般方法,提出了“阶梯法”的补给水类型划分方法,划分了补给水类型。分析了不同补给水类型对煤层气井产水量的控制作用和产水/产气曲线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结果表明:煤层气井补给水类型可以划分为地表水补给、围岩水补给、无补给等三类,其中围岩水补给分为断层沟通型、突破隔层型、侧向补给型。寿阳的中、高产水块段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南部和南部;北部煤层埋藏浅,地表水是煤层气井外来水的主要补给源;西南部,围岩水补给-断层沟通型是煤层气井高产水的主控因素;中部、南部,围岩水补给-突破隔层型和侧向补给是煤层气井高产水的主控因素。最后,以柿庄南区块为例,验证了本文划分方法的可靠性,并提出不同补给水类型下的开发对策:地表水补给区,一般含气量较低,煤层气井一般表现为产气量小产水量大,需慎重布井;侧向补给区,产水量大,布井时避开径流区;断层沟通型补给区,产水量大、产气不稳定,建议不布井;突破隔层型补给区,压裂参数优化、井网协同排水降压是实现较高产气量的关键;无补给区,排水降压容易,优化压裂和排采工艺是煤层气高产的重要保障。多种补给水类型叠加区,开发难度大,布井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给水类型 煤层气 高产水 水动力场 控制因素
下载PDF
RpoN和FlgM失活对大肠杆菌克拉酸合成的影响
16
作者 刘敏敏 程冰洁 +1 位作者 蒋雨红 胡晓清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 2023年第3期279-288,共10页
本文针对大肠杆菌W3110菌株,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失活全局转录因子RpoN和FlgM,研究其对克拉酸(colanic acid,CA)合成的影响,并对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ΔrpoNΔflgM菌株的CA产量最高,在M9发酵培养基,28℃发酵条件下... 本文针对大肠杆菌W3110菌株,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失活全局转录因子RpoN和FlgM,研究其对克拉酸(colanic acid,CA)合成的影响,并对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ΔrpoNΔflgM菌株的CA产量最高,在M9发酵培养基,28℃发酵条件下发酵瓶的CA产量最高达3387.29 mg/L,比相同条件W3110产量提高了约234倍。本文显示转录因子RpoN和FlgM的共同失活对CA合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高产克拉酸菌株 基因编辑技术 转录因子
下载PDF
不同年份的气候和栽培条件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43
17
作者 孙本普 王勇 +7 位作者 李秀云 刘锋 王继诰 张宝民 孙在刚 曲百收 袁训成 李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3-87,共5页
为了给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多年的高产攻关与小区高产栽培试验,对冬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高产冬小麦丰年穗粒数多,穗粒重高,穗数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的作... 为了给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多年的高产攻关与小区高产栽培试验,对冬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高产冬小麦丰年穗粒数多,穗粒重高,穗数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的作用很小,产量随着穗数、穗粒数的增加和千粒重的降低而提高;欠年穗粒数或千粒重大大低于平年,穗粒重低,穗数仍然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的作用很小,产量随着穗数和穗粒重的增加而提高;平年穗粒数与千粒重互补或穗数与穗粒重互补或穗、粒、重三因素适宜,就能够取得理想产量。因此,不同年份,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减少气候条件的不利影响,只有穗数达到甚至突破适宜范围的高限又不倒伏,才能使小麦产量丰年创高产,平年获丰收,欠年不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栽培条件 冬小麦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穗粒数 穗粒重 穗数
下载PDF
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高产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孟祥盟 赵洪祥 +5 位作者 方向前 谭国波 张丽华 杨粉团 闫伟平 边少锋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2-114,共3页
选用先玉335为超高产玉米品种,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创造出了15 310 kg/hm2的吨粮田。吨粮田品种具备以下高产因素:棒三叶叶面积与单株叶面积的比值高;具有良好的穗部性状整齐度;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其他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
关键词 春玉米 超高产 栽培技术 高产因素
下载PDF
超高产夏玉米养分限制因子及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研究 被引量:79
19
作者 王宜伦 李潮海 +4 位作者 何萍 金继运 韩燕来 张许 谭金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9-566,共8页
2007年和2008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养分限制因子和植株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用ASI法推荐的氮、磷、钾平衡施肥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2051.2 kg/hm2和13246.3 kg/hm2,施用氮肥平均增产8.92%,钾肥平均增产7.14%,增产效果... 2007年和2008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养分限制因子和植株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用ASI法推荐的氮、磷、钾平衡施肥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2051.2 kg/hm2和13246.3 kg/hm2,施用氮肥平均增产8.92%,钾肥平均增产7.14%,增产效果显著,氮和钾为超高产夏玉米养分主要限制因子。超高产夏玉米植株体内氮、磷、钾的积累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到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养分积累量的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每生产100 kg经济产量吸收养分比例N∶P2O5∶K2O为2.40∶1∶2.73。拔节期至吐丝期是养分吸收的关键时期,养分吸收速率大,积累量高,吐丝后植株仍能吸收较多的氮、磷。从出苗到吐丝期,叶片是氮、磷的分配中心,生育后期茎叶中氮、磷的转运率较高,而钾转移比例较小。超高产夏玉米整个生育期能持续吸收养分,吐丝后适当追肥保证灌浆期养分充足供应对夏玉米超高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 夏玉米 养分限制因子 养分积累 养分回收率
下载PDF
氮磷钾配比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44
20
作者 王宜伦 韩燕来 +1 位作者 张许 谭金芳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92,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高产夏玉米土壤养分限制因素及植株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比不施肥显著增产,增产7.3%~15.9%,氮磷钾推荐施肥(OPT)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2 051.2 kg/hm2,增产1 651.2kg/hm2;施用氮肥、钾肥能显著提高...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高产夏玉米土壤养分限制因素及植株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比不施肥显著增产,增产7.3%~15.9%,氮磷钾推荐施肥(OPT)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2 051.2 kg/hm2,增产1 651.2kg/hm2;施用氮肥、钾肥能显著提高夏玉米的产量,N、K是高产夏玉米主要养分限制因素。高产夏玉米植株体内氮、磷、钾的积累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养分积累量的大小顺序为N>K>P,从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是氮素、磷素和钾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最大的时期,整个生育期,高产夏玉米能持续吸收N、P、K养分。N当季回收率为18.05%,P2O5为14.55%,K2O为18.34%,每生产100 kg经济产量需吸收的N、P2O5、K2O的量分别为1.62、0.69、1.83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产量 超高产 养分限制因素 养分积累 养分回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