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arliest evidence for a microblade adaptation in the remote,high altitude region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1
作者 Yingshuai JIN Xiaoling ZHANG +7 位作者 Shejiang WANG Junyi GE Wei HE Wa DA Yunyao TAN Ziyi YANG Christopher MORGAN Xing GA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561-1573,共13页
Microblade assemblages are among the most common prehistoric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found on the Tibetan Plateau(TP)and are thought to indicate large scale migration to and settlement of the TP.Few microblade sites,... Microblade assemblages are among the most common prehistoric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found on the Tibetan Plateau(TP)and are thought to indicate large scale migration to and settlement of the TP.Few microblade sites,however,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excavated,especially in the remotest,highest-elevation regions of the TP.The timing of the large-scale arrival,spread,and permanent settlement of people on the TP therefore remains controversial.In this paper,we report on a recently excavated site,Locality 3 of the Nwya Devu Site(ND3),located at 46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masl),near the shore of Ngoin Lake,on the interior TP.Our analyses reveal a fairly typical microblade technological orientation and two types of microblade cores:wedge-shaped and semi-conical,which are similar to those found throughout North China.Using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dating and AMS^(14)C dating,the age of ND3 ranges from 11 to 10 ka.This date range indicates ND3 is the oldest microblade site yet recorded in the remote,high-elevation regions of the TP and thus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when and how hunter-gatherers using microblades began exploiting the higher altitudes of the TP.Taken together,studies at ND3 and throughout the TP suggest that a microblade adapt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first prolonged human occupation of the plateau and that microblade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mediating the risks and facilitating the mobility necessary to permanently inhabit the 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interior of Tibetan Plateau Nwya Devu locality 3 Microblade Early Holocene high altitude adaption
原文传递
The assemblage characteristics of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in the Yalutsangpo River, the highest major river in the world 被引量:2
2
作者 Mengzhen XU Zhaoyin WANG +1 位作者 Baozhu PAN Guoan YU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51-361,共11页
Aquatic ecosystems of highland river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low altitude rivers because of the specific top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high altitudes. Yalutsangpo, the upper course of th... Aquatic ecosystems of highland river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low altitude rivers because of the specific top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high altitudes. Yalutsangpo, the upper course of the Brahmaputra River, is the highest major river in the world, flowing from west to east across Tibet, China and pouring into India. Macroinvertebrates were sampled from Yalutsangpo and its tributaries, the Lhasa, Niyang, and Parlong Tsangpo Rivers, from October 2009 to June 2010, to study characters of the highland aquatic ecosystem. Altogether, 110 macroinvertebrate taxa belonging to 57 families and 102 genera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basin. The bio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of macroinvertebrate assemblages were strongly affected by altitude gradients. Local diversity represented by taxa richness and the improved Shannon-Wiener index were high at altitudes of 3,300-3,700 m, among which suitability of habitat was higher due to the better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condi- tions of water temperature, dissolved oxygen, and aquatic vegetation, etc. Macroinvertebrates were grouped into shredders, scrapers, predators, collector-filterers, and collector-gatherers according to their feeding behaviors.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functional feeding groups varied with habitat altitudes. Shredders were present at altitudes of 2,900-4,400m, while scrapers mainly inhabited altitudes of 3,500-4,500 m, and collector-filterers preferred 3,500-4,000 m. Even though the local taxa richness was not high at each site, the taxonomic composition and density of the assemblages varied greatly among the different sites, resulting in much higher regional diversity compared to thelowland river with similar flow and substrate conditions. The regional cumulative taxa richness of Yalutsangpo decreased and more families were lost as the altitude increased. However, some families that were newly present as the altitude increased were essential for sustaining the high regional biodiversity. The ordination diagram obtained from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indi- cated that altitude, fiver pattern, riverbed structures, bank structures, and flow conditions we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macroinvertebrate assemblages in the Yalutsangpo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lutsangpo basin high altitude macroinver-tebrate local diversity regional diversity
原文传递
高海拔配电线路故障精准定位研究
3
作者 赵多青 达瓦珠久 +1 位作者 曾杰 宁首先 《自动化仪表》 CAS 2024年第7期21-26,共6页
为了维护高海拔地区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正常运行、提升供电的稳定性与质量,提出了高海拔配电线路故障精准定位方法。分析线路故障行波精准定位原理,实现故障点位的确认。通过计算故障电流波速和线路长度,实现行波双端定位。通过分... 为了维护高海拔地区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正常运行、提升供电的稳定性与质量,提出了高海拔配电线路故障精准定位方法。分析线路故障行波精准定位原理,实现故障点位的确认。通过计算故障电流波速和线路长度,实现行波双端定位。通过分析波速误差、线路长度误差和波头误差,提升高海拔输电线路行波定位精度。创新性地基于双端行波故障定位算法,以及小波变换、Hilbert-Huang变换方法,提出行波型故障预警与精准定位的优化措施。仿真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迅速识别故障区间和故障准确位置,实现输配电线路故障的快速查找和故障点的精确定位。该方法的应用可以缩短电力线路运维人员的巡视时间、提升供电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配电线路 故障预警 精准定位 供电可靠性 高海拔 线路行波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330kV线路用FD型防振锤防晕性能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廷政 莫娟 +2 位作者 彭宗仁 刘胜春 谷莉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2-265,共4页
西北地区的330 kV线路地处高海拔地区,线路上采用的FD-5型防振锤普遍出现了显著的电晕放电现象,既造成功率损耗,又产生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为此,对防振锤的结构进行优化,以使其在高海拔地区正常运行时无电晕发生,同时保证防振性能满... 西北地区的330 kV线路地处高海拔地区,线路上采用的FD-5型防振锤普遍出现了显著的电晕放电现象,既造成功率损耗,又产生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为此,对防振锤的结构进行优化,以使其在高海拔地区正常运行时无电晕发生,同时保证防振性能满足要求。根据有限元法建立了FD-5型防振锤的三维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出了锤头的电场强度分布规律,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使锤头上的最高场强降低了17%。根据优化结果制造试品后,对试品进行低气压下的电晕试验和功率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防振锤运行在海拔3 500 m时可有效防止电晕放电,谐振频率和功率消耗减小幅度低于6%,但是其峰谷比小于5,防振性能依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振锤 防晕 电场分布 高海拔 功率特性
下载PDF
高海拔矿山掘进工作面尾气运移规律数值模拟 被引量:5
5
作者 崔翔 李国清 +1 位作者 龚剑 王孝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5-159,共5页
为了综合描述高海拔矿井掘进工程中内燃机尾气污染的影响范围和扩散规律,为高原矿井掘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方案设计提供需风量等关键数据,在对高原作业条件下内燃机械的工况与排放规律进行测定分析的基础上,采用Fluent软件对工作面... 为了综合描述高海拔矿井掘进工程中内燃机尾气污染的影响范围和扩散规律,为高原矿井掘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方案设计提供需风量等关键数据,在对高原作业条件下内燃机械的工况与排放规律进行测定分析的基础上,采用Fluent软件对工作面的尾气运移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掘进工作面需风量与内燃机工作功率之间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高海拔矿山掘进工作面的主要污染源为内燃机燃烧不充分所造成的CO排放,且其排放量在内燃机额定工况范围内随转速增大而增加;通过数值模拟过程可以得出巷道中风筒出口需风量与内燃机功率呈正相关性,因而高海拔地区矿山的掘进工程中,可以通过增大压入式通风量的方法解决巷道内尾气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高海拔矿山 局部通风 尾气运移规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关于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及其黄沙气溶胶高空传输路线的探讨 被引量:30
6
作者 全浩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0-64,共5页
本文扼要叙述了在中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经常出现的沙尘暴及黄沙(溶胶(黄沙浮尘)的发生源地和移动路线,并对1993年5月5日甘肃地区发生的沙尘暴及由此而产生的黄沙天气作了说明。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沙尘暴 气溶胶 传输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新型养护技术对道面混凝土早期性能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凯健 邓敏 +2 位作者 何大贵 莫立武 王元纲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4-127,共4页
高海拔地区日夜温差大及季节性干湿显著等气候特点,使得该地区道面混凝土出现早期开裂、剥落、位移及翘曲变形等多种耐久性问题。采用薄膜加土工布养护和喷撒减蒸剂等养护措施,研究提高新型机场道面混凝土(掺入钢纤维、聚丙烯腈纤维... 高海拔地区日夜温差大及季节性干湿显著等气候特点,使得该地区道面混凝土出现早期开裂、剥落、位移及翘曲变形等多种耐久性问题。采用薄膜加土工布养护和喷撒减蒸剂等养护措施,研究提高新型机场道面混凝土(掺入钢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硬新型镁质膨胀剂)的早期性能。结果表明:喷洒减蒸剂能有效减少早期的塑性裂缝;采用薄膜养护的新型面板内部面层间温度雎显著降低,60d回弹强度与普通相比提高了5~7MPa,抗渗性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养护技术 道面混凝土 早期性能
下载PDF
高原地区局部亚低温联合高压氧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姚小军 王晨 +1 位作者 原爱中 程传斌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局部亚低温(localmild hypothermia,LMH)联合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H)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我院119例HI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5例)和...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局部亚低温(localmild hypothermia,LMH)联合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H)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我院119例HI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5例)和LMH联合HBO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神经、控制血压、清除氧自由基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于入组后6h内给予头部亚低温治疗3~5d,入组第7d后开始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颅内血肿体积、血糖、外周血白细胞(WBC),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随访12个月,根据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PS)判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生活质量提高明显,KPS80分以上基本正常活动为50例(78.13%);对照组为26例(4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地区局部亚低温联合高压氧治疗能够降低HIH的病死率、致残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高压氧 局部亚低温 高原
下载PDF
西藏荷斯坦奶牛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赵丽 冯静 +3 位作者 马金英 陈晓英 洛桑旦增 宋天增 《中国牛业科学》 2015年第6期92-94,共3页
在高海拔地区荷斯坦奶牛较引进品种牛娟姗牛、本地黄牛及牦牛等体型大、代谢旺盛、耗氧量较大,由于无法满足较高的日常营养需要,荷斯坦奶牛死亡率较高。本文就高海拔地区荷斯坦奶牛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为高海拔地区荷斯坦奶牛良种... 在高海拔地区荷斯坦奶牛较引进品种牛娟姗牛、本地黄牛及牦牛等体型大、代谢旺盛、耗氧量较大,由于无法满足较高的日常营养需要,荷斯坦奶牛死亡率较高。本文就高海拔地区荷斯坦奶牛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为高海拔地区荷斯坦奶牛良种扩繁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荷斯坦奶牛 饲养管理 死亡原因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睡眠环境局部供氧方法及其富氧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艳峰 宋志远 +2 位作者 宋聪 王登甲 索朗白姆 《暖通空调》 2022年第9期140-146,共7页
高海拔地区缺氧环境下人体处于低水平氧合状态,由此引发的睡眠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生命健康和工作质量。基于此,研究提出睡眠环境局部弥散供氧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局部供氧条件下人体吸入区氧气浓度的... 高海拔地区缺氧环境下人体处于低水平氧合状态,由此引发的睡眠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生命健康和工作质量。基于此,研究提出睡眠环境局部弥散供氧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局部供氧条件下人体吸入区氧气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根据二氧化碳浓度、吹风感等指标剖析了局部风环境的舒适水平。结果表明:采用局部弥散供氧方法,由供氧口到吸入区过程中氧气浓度衰减较小,富氧效果稳定,同时氧气射流有效降低了吸入区的二氧化碳浓度;出口风速在0.20~0.30 m/s范围内时,面部舒适风速比最高,且吹风感低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睡眠环境 局部弥散供氧 富氧效果 氧气浓度 吹风感 吸入区
下载PDF
青海高海拔冷凉地区引种大豆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丁秀琦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8-351,共4页
4年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海拔和冷凉的西宁生态条件下,大豆东农79-64-5品系的生育期平均118±5天。播种期提早,出苗期相应延长,出苗-始花期也相应延长。出苗60天前后茎和叶生长速度最快。出苗70天前后开始结荚。... 4年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海拔和冷凉的西宁生态条件下,大豆东农79-64-5品系的生育期平均118±5天。播种期提早,出苗期相应延长,出苗-始花期也相应延长。出苗60天前后茎和叶生长速度最快。出苗70天前后开始结荚。出苗80天后植株鲜重和干重增长速度最快。出苗90天,株高、主茎粗和单株叶面积、荚果数、鲜重和干重均达一生最大值。此后生长急剧减缓渐趋成熟。亩产最高可达152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冷凉地区 大豆 引种
下载PDF
高海拔生境下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和怀玉山本土农家薯块茎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尹明华 谭鑫 +5 位作者 郑亚娇 徐迎昕 邱梦琴 曾清华 蔡红 陈荣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30-1339,共10页
为探究高海拔生境下怀玉山高山马铃薯的适应机制,本研究以怀玉山高山马铃薯(麻籽洋芋)和怀玉山本土农家薯的采后块茎为试验材料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怀玉山高山马铃薯上调的差异基因956个,下调的差异基因2 262个,总数为3 218个;怀... 为探究高海拔生境下怀玉山高山马铃薯的适应机制,本研究以怀玉山高山马铃薯(麻籽洋芋)和怀玉山本土农家薯的采后块茎为试验材料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怀玉山高山马铃薯上调的差异基因956个,下调的差异基因2 262个,总数为3 218个;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和怀玉山本土农家薯与叶绿素结合、光系统Ⅰ、光合作用和光捕获、光系统Ⅱ、血红素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光合系统相关的GO term富集显著;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和怀玉山本土农家薯与光合作用-天线蛋白、丙烷合成、光合作用、苯丙氨酸代谢等Pathway也富集显著,说明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和怀玉山本土农家薯在怀玉山高海拔生境下主要是涉及到光合作用基因的差异表达。本研究结果为怀玉山高山马铃薯适应高海拔生境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生境 怀玉山高山马铃薯 怀玉山本土农家薯 块茎 转录组分析
下载PDF
高海拔光伏电站电网扰动模拟测试系统移动检测平台的设计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春来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12,共8页
文中工作的开展为解决中国光伏发电规模化接入的技术难题,掌握各类型电力电子接口的新能源发电装置检测技术,促进新能源发电装置设计水平,具有极大的意义。根据高海拔地区光伏电站的实际需求,笔者提出了一种采用电网模拟器作为扰动和高... 文中工作的开展为解决中国光伏发电规模化接入的技术难题,掌握各类型电力电子接口的新能源发电装置检测技术,促进新能源发电装置设计水平,具有极大的意义。根据高海拔地区光伏电站的实际需求,笔者提出了一种采用电网模拟器作为扰动和高电压扰动源,同时实现频扰和高电压扰动等功能,可满足35 kV和10 kV的电压等级的检测要求。笔者设计的高海拔电网适应性移动检测系统,应用于4 000 m以下高海拔大中型光伏电站的移动检测,满足容量1.5 MW及以下光伏电站单元检测的要求,能够模拟电网稳态时的电压和频率扰动,检测光伏电站适应电网扰动的能力。该系统在青海海南州共和县黄河水电200 MW光伏电站开展了电网故障现场测试实验,验证了移动检测平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光伏电站 电网故障 阻抗分压
下载PDF
提高高海拔地区娟姗牛犊牛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金英 赵丽 +2 位作者 李海艳 栗朝亮 洛桑旦增 《中国牛业科学》 2016年第1期72-74,共3页
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娟姗牛良种扩繁,其犊牛消化机能差,免疫力低下。笔者从初乳的饲喂、婴幼儿代乳粉培育、精料的合理调配、合理自由饮水、运动、单栏培育、防止舐癖等日常饲养管理方面综合提高犊牛免疫机能,以减少娟姗牛犊牛的死亡率的... 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娟姗牛良种扩繁,其犊牛消化机能差,免疫力低下。笔者从初乳的饲喂、婴幼儿代乳粉培育、精料的合理调配、合理自由饮水、运动、单栏培育、防止舐癖等日常饲养管理方面综合提高犊牛免疫机能,以减少娟姗牛犊牛的死亡率的发生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供牛场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 高海拔地区 娟姗牛 犊牛 成活率 主要措施
下载PDF
系统级HEMP耦合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海燕 《现代应用物理》 2023年第2期12-18,共7页
高空电磁脉冲(high altitude electromagnetic pulse, HEMP)幅值强、频谱宽、覆盖范围广,可对大面积范围内的绝大多数未加固的电子电力系统造成损伤。系统级HEMP耦合分析是HEMP评估和加固防御的基础。本文介绍了作者团队近10年来在系统... 高空电磁脉冲(high altitude electromagnetic pulse, HEMP)幅值强、频谱宽、覆盖范围广,可对大面积范围内的绝大多数未加固的电子电力系统造成损伤。系统级HEMP耦合分析是HEMP评估和加固防御的基础。本文介绍了作者团队近10年来在系统级HEMP耦合分析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针对局域多尺度多元复杂系统HEMP耦合分析的瞬态电磁拓扑方法;二是针对广域分布式系统HEMP耦合分析的,基于有效耦合长度的网络耦合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电磁脉冲 电磁拓扑 有效耦合长度 耦合分析 局域系统 广域系统
下载PDF
高空模式数据文件质量控制规则库本地化应用
16
作者 单新兰 夏永胜 +2 位作者 李新庆 张吉周 赵斯文 《科技资讯》 2016年第9期8-10,共3页
高空模式数据G文件质量控制软件的质量控制参数库采用气候学界限值通配的,即全国应用的一个质量控制规则库,因此导致各月记录超极值疑误信息量大。经统计银川探空站2013年以来G文件质量控制要素疑误信息文件内容,分析形成本站新的气候... 高空模式数据G文件质量控制软件的质量控制参数库采用气候学界限值通配的,即全国应用的一个质量控制规则库,因此导致各月记录超极值疑误信息量大。经统计银川探空站2013年以来G文件质量控制要素疑误信息文件内容,分析形成本站新的气候界限值。通过推广软件实际对比分析应用,能够准确地进行银川高空站模式数据文件质量控制所造成的疑误信息的处理,提高了数据资料质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 质量控制 规则库 本地化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结构改变的分析
17
作者 刘金昊 祁永红 杨国财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18,32,共5页
目的采用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MRI)分析世居高海拔地区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脑灰质密度改变。材料与方法纳入91例世居高海拔地区MCI患者(MCI组)及与之年龄、性别、受... 目的采用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MRI)分析世居高海拔地区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脑灰质密度改变。材料与方法纳入91例世居高海拔地区MCI患者(MCI组)及与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95例世居高海拔地区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者(HC组)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及磁共振3D 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three-dimensional T1WI magnetization prepared rapid acquisition gradient echo sequence,3D-T1WI-MPRAGE)成像,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对全脑不同分区测量灰质密度,比较灰质密度差异显著的脑区。结果MCI组在左侧海马、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梭状回及双侧的小脑组织的灰质密度明显低于HC组(P均<0.05)。结论高海拔地区MCI患者具有脑结构上的退化特征,这可能是慢性高海拔暴露相关的认知功能变化的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轻度认知障碍 结构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高海拔地区
下载PDF
北京南口风口对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的差异化影响与关联性分析
18
作者 丁军 李冉 刘薇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年第3期184-187,共4页
南口地区位于北京城区西北强风通过带,这里空气干燥,极易扬沙起尘,是对北京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上风口。特别是处于南口地区核心位置的马池口西部,不仅是各大沟口风带的交汇区,还是各种污染源群落的聚集区,这一区域的风口扬尘和... 南口地区位于北京城区西北强风通过带,这里空气干燥,极易扬沙起尘,是对北京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上风口。特别是处于南口地区核心位置的马池口西部,不仅是各大沟口风带的交汇区,还是各种污染源群落的聚集区,这一区域的风口扬尘和污染排放成为北京城区空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由于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以及下垫面等因素的不同,本地风口颗粒物污染与高原高空沙尘在输送方式、污染物成分和季节变化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北京颗粒物污染浓度与西北风口冬春季节的大风天气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本地风口扬尘和污染排放对北京空气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亟需采取措施进行规划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口 康庄 本地风口扬尘 高空高原沙尘 颗粒物污染
下载PDF
高海拔荒漠地区光伏组件衰减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露 高德东 +2 位作者 刘海雄 王珊 叶军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70-1175,共6页
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光电转换效率主要受到环境温度、太阳辐照度和蒙尘特性等影响,但目前对于高海拔地区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衰减的机理尚不明确。文章以光伏电池板为研究对象,采用I-V曲线测试仪获得光伏组件的各项参... 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光电转换效率主要受到环境温度、太阳辐照度和蒙尘特性等影响,但目前对于高海拔地区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衰减的机理尚不明确。文章以光伏电池板为研究对象,采用I-V曲线测试仪获得光伏组件的各项参数,重新定义光伏组件实际工作温度,建立光电转换效率与温度差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当温度差超过75℃时,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的降低程度比较明显。同时,通过实际发电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了光伏组件发电效率衰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光伏组件 光伏组件衰减率 温度差
下载PDF
750kV输电线路电晕损失测量技术 被引量:10
20
作者 邢琳 刘云鹏 +2 位作者 孙强 尤少华 李润秋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1年第6期17-20,共4页
介绍了在西北高海拔地理环境下,750 kV输电线路电晕损失测量技术研究的重点成果。研究了光纤数字化电晕损失测量方法,利用电晕笼获得不同类型750 kV输电线路导线在不同场强下电晕损失的关键参数;借助可移动式电晕笼,在环境气候实验室获... 介绍了在西北高海拔地理环境下,750 kV输电线路电晕损失测量技术研究的重点成果。研究了光纤数字化电晕损失测量方法,利用电晕笼获得不同类型750 kV输电线路导线在不同场强下电晕损失的关键参数;借助可移动式电晕笼,在环境气候实验室获得0~4 000 m海拔下750 kV输电线路导线电晕损失的实测曲线;首次提出指数形式以及改进线性形式的六分裂导线电晕损失海拔修正方法;研究结果对不同海拔高度的750 kV输电线路导线结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高海拔地区 750 KV输电线路 电晕损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