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8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料层双层烧结富氧强化及烟气排放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杰 周明顺 +4 位作者 刘会波 徐良平 钟强 李光辉 姜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1-859,共9页
针对超高料层双层烧结矿强度低的问题,采用富氧方法强化双层烧结。研究富氧浓度和燃料用量对烧结矿产质量的影响,分析普通双层烧结和富氧强化双层烧结的烧结矿主要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研究两者烧结烟气中O_(2)、CO_(2)和CO的排放行为。... 针对超高料层双层烧结矿强度低的问题,采用富氧方法强化双层烧结。研究富氧浓度和燃料用量对烧结矿产质量的影响,分析普通双层烧结和富氧强化双层烧结的烧结矿主要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研究两者烧结烟气中O_(2)、CO_(2)和CO的排放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富氧方法能明显强化超高料层双层烧结,大幅度提高烧结矿成品率和转鼓强度;二次点火后对料层进行富氧,氧气体积分数为25%,烧结矿成品率、转鼓强度、利用系数和固体燃耗分别为69.06%、66.40%、2.09t/(m^(2)∙h)和53.79kg/t,与普通双层烧结指标相比,成品率、转鼓强度和利用系数分别提高4.11%、7.73%、0.18t/(m^(2)∙h),固体燃耗降低3.23kg/t;富氧使烧结矿中磁铁矿氧化充分,铁酸钙大量生成,烧结矿结构均质、紧密;富氧增大烧结烟气O_(2)质量分数,可有效解决下部料层缺氧问题,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减少CO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烧结 超高料层 双层烧结 富氧 烧结烟气 矿物结构
下载PDF
Study on neutronics design of ordered-pebble-bed fluoride-salt- cooled high-temperature experimental reactor 被引量:3
2
作者 Rui Yan Shi-He Yu +11 位作者 Yang Zou Qun Yang Bo Zhou Pu Yang Hong-Hua Peng Ya-Fen Liu Ye Dai Rui-Ming Ji Xu-Zhong Kang Xing-Wei Chen Ming-Hai Li Xiao-Han Yu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36-44,共9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utronics design of a 10 MW ordered-pebble-bed fluoride-salt-cooled high-temperature experimental reactor. Through delicate layout, a core with ordered arranged pebble bed can be formed,which ca...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utronics design of a 10 MW ordered-pebble-bed fluoride-salt-cooled high-temperature experimental reactor. Through delicate layout, a core with ordered arranged pebble bed can be formed,which can keep core stability and meet the space requirements for thermal hydraulics and neutronics measurements.Overall, objectives of the core include inherent safety and sufficient excess reactivity providing 120 effective full power days for experiments. Considering the requirements above, the reactive control system is designed to consist of 16 control rods distributed in the graphite reflector. Combining the large control rods worth about 18000–20000 pcm, molten salt drain supplementary means(-6980 to -3651 pcm) and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6.32 to -3.80 pcm/K) feedback of the whole core, the reactor can realize sufficient shutdown margin and safety under steady state. Besides, some main physical properties, such as reactivity control, neutron spectrum and flux, power density distribution, and reactivity coefficient,have been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in this study. In addition, some special problems in molten salt coolant are also considered, including ~6Li depletion and tritium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物理学 反应堆 试验性 高温度 学习 设计 脉冲编码调制 控制系统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高碱煤气化技术研发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海霞 朱治平 张思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54-2278,共25页
系统回顾了循环流化床高碱煤气化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历程,重点概况了在高碱煤基础理化特性、气化反应特性及碱金属的迁移特性、防结渣技术研究及循环流化床高碱煤气化工程应用四个方面的进展与成果。梳理了高碱煤的煤质特征、碱金属的赋... 系统回顾了循环流化床高碱煤气化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历程,重点概况了在高碱煤基础理化特性、气化反应特性及碱金属的迁移特性、防结渣技术研究及循环流化床高碱煤气化工程应用四个方面的进展与成果。梳理了高碱煤的煤质特征、碱金属的赋存形态和含量、前处理方法对碱金属含量测定的影响,以及高碱煤的燃烧和成灰特性。总结了煤种、反应进程、气化温度、氧碳摩尔比、反应气氛等对高碱煤气化性能指标和气化灰结渣特性的影响。阐述了配煤、添加剂及更换床料等方法对预防高碱煤气化结渣的作用和反应机理,采用刚玉做床料实现了循环流化床高碱煤气化中试装置稳定运行。评述了循环流化床高碱煤气化技术的自主创新以及在工业燃气、合成气领域的成功应用。最后,从建立高碱煤气化用煤数据库、开发纯用高碱煤的气化技术、开发高效脱碱及原位耦合利用革新技术、探索高碱煤与其他物料协同利用技术并制备高性能材料四个方面展望了未来高碱煤气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碱煤 循环流化床 气化 钠迁移 结渣
下载PDF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rvoir stimulation mechanisms of the Gulong shale oil reservoirs, the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4
作者 Si-Wei Meng Jia-Ping Tao +6 位作者 Tian-Jiao Li Dong-Xu Li Su-Ling Wang Liu Yang Xin Liu Li-Hao Liang He Li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023-2036,共14页
Shale oil of the Qingshankou Formation of the Gulong Sag,the northern Songliao Basin,represents the first attempt at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pure-shale-type shale oil in China.By integrating the multiscale refined ... Shale oil of the Qingshankou Formation of the Gulong Sag,the northern Songliao Basin,represents the first attempt at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pure-shale-type shale oil in China.By integrating the multiscale refined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with macro-micro-scale mechanical testing,it is clarified that the Gulong shale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clay mineral content,high rock plasticity,highly-developed bedding,and prominent mechanical anisotropy.A three-dimensional(3D)fracture propagation model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was built for the Gulong shale,which fully captures the hydraulic fracture distribution pattern affected by the high bedding density,in-situ stress,and fracturing treatment parameters.Our research showed that due to influences of bedding,hydraulic fracturing in the Gulong shale forms a complex fracture morphology featuring the main fracture with multiple perpendicular branches that have different lengths(like the outdoor directional TV antenna);however,the vertical propagation of fractures is inhibited,and the fracture height is commonly less than 10 m.The limited 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SRV)is the main problem facing the fracturing stimulation of the Gulong shale oil.Bedding density has vital effects on fracture morphology,so case-specific fracturing designs shall be developed for shale intervals with different bedding development degrees.For reservoirs with welldeveloped bedding,it is suggested to properly increase the perforation cluster spacing and raise the volume and proportions of viscous fluids of the pad,so a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vertical fracture propagation and improve reservoir stimulation performance.This study integrates multi-scale fine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macro-micro-scale mechanical testing,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models for high-density layered shale reservoirs,providing a new approach an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the fracturing research of high-density layered shale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oil Hydraulic fracturing high bedding density Fracture propagation model
下载PDF
红层地区高铁路堑基底上拱等级预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颜宏毅 赵晓彦 +2 位作者 陈明浩 蹇黎明 张广泽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轨面平顺性是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四川红层部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出现路基上拱病害,致使轨面不平顺并影响高铁正常运营。对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基底上拱整治十分困难,如能在铺轨前进行上拱预测,就可采取相应措施... 轨面平顺性是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四川红层部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出现路基上拱病害,致使轨面不平顺并影响高铁正常运营。对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基底上拱整治十分困难,如能在铺轨前进行上拱预测,就可采取相应措施以减缓路基上拱,因此高铁路基上拱预测研究势在必行。以成渝客运专线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路基上拱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路基中心开挖深度、岩层倾角、砂泥岩互层关系、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泥岩膨胀性5个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功效系数法建立高铁红层路基上拱等级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成渝客专和沪渝蓉高铁建设前期主要上拱段及上拱等级预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红层泥岩 基底上拱预测 熵权法 功效系数法
下载PDF
功能性填料在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6
作者 程婷 焦纬洲 刘有智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4-1428,共15页
填料作为旋转填料床的核心部件,是物料微观混合和传质反应过程发生的重要场所。填料的结构、材质组成、填装方式决定了填料的功能性,进而直接影响到旋转填料床的传质性能、使用寿命和应用范围,故而增强填料的功能性显得尤为重要。功能... 填料作为旋转填料床的核心部件,是物料微观混合和传质反应过程发生的重要场所。填料的结构、材质组成、填装方式决定了填料的功能性,进而直接影响到旋转填料床的传质性能、使用寿命和应用范围,故而增强填料的功能性显得尤为重要。功能性填料通过改变常用填料的表面性质、调节形态、设计结构等手段,使填料具有如吸附、催化、疏水等的功能特性,在提高旋转填料床的性能和运行效果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成效。综述了在旋转填料床中功能性填料的主要分类与特点,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功能性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在旋转填料床中的应用情况,从增强传质特性和改善液体流动行为方面分析了填料功能特性的体现,并对功能性填料的发展方向和工业化前景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旋转填料床 功能性填料 传质 催化
下载PDF
球床式高温气冷堆旁流三维数值模拟
7
作者 刘伟 史进 +4 位作者 邵继凯 於尚臻 郭劲松 李雪琳 李增耀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6-165,共10页
针对球床式高温气冷堆中散体布置的石墨砖等结构带来的旁流问题,数值模拟了高温气冷堆满功率稳态运行时卸料管、控制棒通道及窄缝中的旁流特征。通过结合华能集团自主研发的HN-750型球床式高温气冷堆的结构特点和流道特征,建立了包含窄... 针对球床式高温气冷堆中散体布置的石墨砖等结构带来的旁流问题,数值模拟了高温气冷堆满功率稳态运行时卸料管、控制棒通道及窄缝中的旁流特征。通过结合华能集团自主研发的HN-750型球床式高温气冷堆的结构特点和流道特征,建立了包含窄缝、顶反射层、堆芯球床、底反射层及底部球腔的反应堆三维几何模型和近真实物理数学模型,生成了网格数为2.6亿的混合网格。结果表明,总旁流占总流量比例为29.25%,窄缝旁流占总流量比例为24.43%,并且呈现出回流特性,卸料管旁流占比3.87%,控制棒通道旁流占比0.95%。该研究考虑了非轴对称的进出口结构,是对现有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二维轴对称模型的补充和提升;该研究针对球床式高温气冷堆的大规模三维数值计算,为球床式高温气冷堆的热工水力优化和安全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床式高温气冷堆 旁流 窄缝 多孔介质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宝钢烧结余热回收利用实践
8
作者 邹振伟 廖立 《冶金动力》 2024年第4期107-110,共4页
烧结作为铁前最主要的工序之一,余热资源丰富,能耗水平提升空间大。在总结了超高料层烧结技术、热风烧结技术、烟气循环技术等烧结主要节能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烧结机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实施超高料层改造,增设热风烧结,将液密封环冷机改... 烧结作为铁前最主要的工序之一,余热资源丰富,能耗水平提升空间大。在总结了超高料层烧结技术、热风烧结技术、烟气循环技术等烧结主要节能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烧结机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实施超高料层改造,增设热风烧结,将液密封环冷机改造为转臂式环冷机,将落地式余热锅炉改造为直联炉罩式余热锅炉,对主排风机进行变频改造。改造后大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使工序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0 m^(2)烧结机 转臂式环冷机 超高料层烧结 变频风机 余热锅炉
下载PDF
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精处理系统改造及智能化升级
9
作者 钱陈虎 拓凯 +3 位作者 陈明 刘天涯 雷俊茹 田文华 《能源科技》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某电厂2×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给水采用加氧处理(OT),利用西安热工研究院“火电厂高速混床运行性能诊断及优化专家系统”对精处理高速混床和再生系统进行诊断,发现运行末期泄漏离子、再生系统缺乏智能监控装置及再生酸碱用量大... 某电厂2×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给水采用加氧处理(OT),利用西安热工研究院“火电厂高速混床运行性能诊断及优化专家系统”对精处理高速混床和再生系统进行诊断,发现运行末期泄漏离子、再生系统缺乏智能监控装置及再生酸碱用量大等问题。应用树脂输送图像智能识别及控制仪(IRIC)和双层多孔板布水装置改造后,树脂体外再生过程实现了智能控制,树脂输送终点识别准确率100%;高速混床平均周期制水量增幅108%,出水Na^(+)和Cl^(-)含量均优于《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GB/T 12145—2016)要求,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直流锅炉机组 高速混床 再生系统 智能升级 运行优化
下载PDF
三维球床几何稀疏条数长特征线加速方法
10
作者 郭建 郭炯 +2 位作者 李富 严睿 邹杨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4-661,共8页
特征线法具有非常强的几何适应性,可用于三维球床高温气冷堆全堆芯求解,但存在迭代次数多、计算速度慢的缺点。本文将长特征线加速方法应用于三维球床高温气冷堆以解决非规则几何数值加速的问题,基于三维模型特征线布置较二维模型稠密... 特征线法具有非常强的几何适应性,可用于三维球床高温气冷堆全堆芯求解,但存在迭代次数多、计算速度慢的缺点。本文将长特征线加速方法应用于三维球床高温气冷堆以解决非规则几何数值加速的问题,基于三维模型特征线布置较二维模型稠密的分析,提出了稀疏条数长特征线加速方法,极大地减少了加速方程的计算量,在不降低角度离散精度的前提下,获得了非常好的加速效果。通过基准题对加速参数的选取方式进行了研究,条数稀疏度取3~5、长特征线长度取2.0 cm左右、加速迭代步取20~60步可获得良好的加速效果。小型轻水堆三维基准题和球床堆芯简化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稀疏条数长特征线加速可获得7倍左右的时间加速比,此时对应的迭代步加速比为20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床高温气冷堆 特征线法 长特征线加速方法 中子输运
下载PDF
高密度聚乙烯装置流化床运行周期短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11
作者 赵晶晶 董海军 马琼丽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212-215,共4页
对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榆林化工有限公司40万t/a高密度聚乙烯装置流化床出现分布板筛孔堵塞、通道粉料堆积、加热板粉料挂壁严重等问题造成流化床运行周期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优化措施。结果表明:上述问题是由聚合反应... 对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榆林化工有限公司40万t/a高密度聚乙烯装置流化床出现分布板筛孔堵塞、通道粉料堆积、加热板粉料挂壁严重等问题造成流化床运行周期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优化措施。结果表明:上述问题是由聚合反应系统产生块状树脂,流化床进、出料流量波动大,通道设计缺陷以及循环N_(2)风机设计功率偏小等因素引起的;通过采取优化聚合反应、离心机、流化床等系统操作,消除气力输送系统运行故障等措施,将乙烯进料量由18~45 t/h提高到52 t/h,流化床1腔床层压差由5.5 kPa降低至4.5 kPa,流化床运行周期由90 d延长至28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 流化床 运行周期 分布板 离心机 循环风机 床层压差
下载PDF
基于CPFD方法的U_(3)O_(8)氢还原流化床反应器数值模拟
12
作者 李舒月 王欢 +4 位作者 周少强 毛志宏 张永民 王军武 吴秀花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33-3151,F0004,共20页
气固流化床因具有气固接触效率高、相间传质传热快等优点已用于天然铀转化工艺的多个环节,但目前对这类高密度颗粒系统的流化反应性能认识不足,难以对其精确设计和操控。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particle fluid dynamics,CP... 气固流化床因具有气固接触效率高、相间传质传热快等优点已用于天然铀转化工艺的多个环节,但目前对这类高密度颗粒系统的流化反应性能认识不足,难以对其精确设计和操控。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particle fluid dynamics,CPFD)方法对工业尺度连续U_(3)O_(8)还原流化床进行全三维数值模拟,对不同颗粒粒径分布的流化床还原系统中宏观气固流动、传热、反应特性等重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氢气过量80%的条件下,3种不同粒径的颗粒在流化床中的流化状态均表现不佳,大部分区域颗粒处于非流化状态,床层膨胀率低。分析出口处产物分布发现,颗粒粒径越小产物的转化率越高,然而由于流化状态普遍较差,即便是在粒径较小的条件下转化率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以上结果表明,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流化床的操作条件和结构形式,以提高流化效果和反应转化率。本研究期望能够为高密度颗粒在流化床中的流动与反应特性的深入认识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为核化工及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流化床 氢还原 高密度颗粒 计算颗粒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天然铀转化 核化工
下载PDF
水力压裂多裂缝扩展诱发光纤应变演化试验研究
13
作者 王溯 陈勉 吕嘉昕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107,共7页
为解决光纤监测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扩展形态认识不清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应变监测的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方法。将基于光频域反射(OFDR)技术的分布式光纤解调器与大型真三轴压裂物理模拟试验相结合,开展了人造试样及页岩试样水力... 为解决光纤监测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扩展形态认识不清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应变监测的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方法。将基于光频域反射(OFDR)技术的分布式光纤解调器与大型真三轴压裂物理模拟试验相结合,开展了人造试样及页岩试样水力压裂光纤实时监测物理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OFDR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以高空间分辨率、高精度监测应变的演化,光纤的应变数据可以清晰地反映裂缝的产生、扩展和闭合。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应变感测的水力压裂裂缝形态判别准则,该准则可以根据光纤应变演化信息判断部分裂缝类别。研究结论可高效地指导分布式光纤数据解释工作,可为光纤压裂监测的现场规模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裂缝识别 分布式光纤监测 页岩储层 层理缝 高角度天然裂缝 光纤应变
下载PDF
不同海拔和BED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少华 申立中 毕玉华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65,共5页
在高压共轨柴油机上分别燃用纯柴油和两种生物柴油-乙醇-柴油(简称BED)混合燃料B10E5和B15E5,进行了不同海拔高度下的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对喷油系统作任何调整的情况下,燃用BED混合燃料后,柴油机外特性转矩有所下降,经济性有... 在高压共轨柴油机上分别燃用纯柴油和两种生物柴油-乙醇-柴油(简称BED)混合燃料B10E5和B15E5,进行了不同海拔高度下的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对喷油系统作任何调整的情况下,燃用BED混合燃料后,柴油机外特性转矩有所下降,经济性有所改善.在中低负荷下,BED燃料的碳烟排放与纯柴油差别不大,随着负荷的增加,两种BED混合燃料的碳烟排放低于纯柴油,并随生物柴油比例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着大气压力的升高,两种BED混合燃料的外特性转矩增大,B10E5的当量燃油消耗率降低;B15E5的当量燃油消耗率在中小负荷下随大气压力的升高而增加,大负荷下随大气压力的升高而降低.两种BED燃料的碳烟排放在中小负荷下随着大气压力的升高变化不大,大负荷下随着大气压力的升高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柴油机 bed混合燃料 海拔高度 烟度
下载PDF
废水处理硝酸盐异化还原与厌氧氨氧化/反硝化耦合工艺构建
15
作者 赵瑞强 周鑫 牛冰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3-1605,共13页
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处理含COD、氨氮和硝氮的模拟废水,旨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中快速构建厌氧氨氧化(Anammox)运行工艺。通过接种少量Anammox污泥和逐步提高氨氮浓度的操作方式,在连续运行58d后,系统成功启动Anammo... 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处理含COD、氨氮和硝氮的模拟废水,旨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中快速构建厌氧氨氧化(Anammox)运行工艺。通过接种少量Anammox污泥和逐步提高氨氮浓度的操作方式,在连续运行58d后,系统成功启动Anammox反应,此时的总氮和COD去除率稳定在97%和98%以上。物料衡算显示,Anammox反应途径对氮的去除贡献逐渐增加,硝酸盐异化还原(DNRA)耦合Anammox和反硝化共同促进了系统的同步脱氮除碳。对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Candidatus Kuenenia相对丰度由0.27%快速升高至35.87%,DNRA菌(Ignavibacterium、Thermogutta)及反硝化菌(Azospira、Gp3)在体系内共存。通过基因注释法,检测出了Anammox、DNRA、硝酸盐还原及亚硝酸盐还原关键基因。运行过程中,颗粒污泥颜色变红且粒径增大;胞外聚合物(EPS)分析表明多糖(PS)和蛋白质(PN)含量增加而PN/PS下降;三维荧光光谱发现腐殖酸类物质增多。研究结果为高浓度有机含氮废水高效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 高浓度有机含氮废水 硝酸盐异化还原 厌氧氨氧化 反硝化 耦合脱氮
下载PDF
基于多层残差网络的地震提频处理在薄储集层识别中的应用
16
作者 张文起 李春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基于多层残差网络的地震提频处理方法,通过智能化网络将测井高频信息与地震数据相结合,能有效提升纵向分辨率,保持横向连续可追踪,利于薄储集层识别。针对AMH地区常规处理的地震数据仅能识别厚度大于30 m的碳酸盐岩层,无法有效识别厚度... 基于多层残差网络的地震提频处理方法,通过智能化网络将测井高频信息与地震数据相结合,能有效提升纵向分辨率,保持横向连续可追踪,利于薄储集层识别。针对AMH地区常规处理的地震数据仅能识别厚度大于30 m的碳酸盐岩层,无法有效识别厚度较小的薄储集层的问题,提出基于多层残差网络的地震提频处理方法,以井旁地震振幅作为训练数据,测井相对波阻抗作为训练标签,利用深度学习网络多层残差网络开展训练,获取相对波阻抗曲线的预测模型;通过将地震数据作为输入,利用深度网络训练模型计算得到相对波阻抗数据体,进而得到提频后的地震数据体相对应的反射系数体。通过对靶区地质情况的分析认识,对宽频子波进行标定后提取合适的宽频子波,与反射系数体进行褶积,得到提频后的地震数据体;利用提频后的地震数据体开展储集层反演,反演结果纵向具有较高分辨率,与主要目的层能够较好匹配,横向可以进行识别和追踪,利用高分辨地震数据反演结果实现AMH地区的薄储集层识别。结果表明,通过基于多层残差网络的地震提频处理及相应的高分辨模型反演,在AMH地区能够识别厚度大于10 m的薄储集层,较好地解决由于地震分辨率低无法识别薄储集层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薄储集层预测的精度,对同类型薄储集层识别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地震数据 提频处理 薄储集层 多层残差网络 相对波阻抗 高分辨反演 深度学习
下载PDF
超高料层烧结工艺下优化料层透气性生产实践
17
作者 李鹏飞 李来胜 +1 位作者 阳习端 周建同 《矿业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48-51,共4页
传统烧结料层厚度因料层透气性被限制在750~800 mm,从而影响了烧结矿的生产效率。在不影响烧结矿质量的前提下,改善料层透气性,有效提高烧结料层厚度已成为进一步提高烧结矿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涟钢360 m 2烧结机,通过加强制粒性能,优... 传统烧结料层厚度因料层透气性被限制在750~800 mm,从而影响了烧结矿的生产效率。在不影响烧结矿质量的前提下,改善料层透气性,有效提高烧结料层厚度已成为进一步提高烧结矿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涟钢360 m 2烧结机,通过加强制粒性能,优化原料结构,改进生石灰下料设备,优化圆筒混合机扬料角钢方式等措施,强化制粒,改善了烧结料层的透气性。相比于料层厚度700~750 mm烧结,料层厚度950~1000 mm超高料层条件下,烧结矿的转鼓强度逐步提高至79.23%,利用系数稳定在1.50 t/(m^(2)*h)以上,固体燃耗稳定在51.48 kg/t,返矿配比降低至21.52%,为超高料层烧结(1000 mm)提高烧结矿生产效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料层烧结 熔剂结构 料层透气性 生产效率
下载PDF
BED混合燃料稳定性及对高原地区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少华 申立中 +2 位作者 张生斌 毕玉华 雷基林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6-820,共5页
为研究生物柴油-乙醇-柴油(简称BED)混合燃料对高原地区发动机的性能影响,在不同环境下进行了BED混合燃料的相溶性和稳定性测试的基础上,在高原环境下进行了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纯柴油和6组不同比例BED混合燃料的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生... 为研究生物柴油-乙醇-柴油(简称BED)混合燃料对高原地区发动机的性能影响,在不同环境下进行了BED混合燃料的相溶性和稳定性测试的基础上,在高原环境下进行了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纯柴油和6组不同比例BED混合燃料的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柴油、乙醇和柴油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按照不同比例配制成稳定的混合燃料,但其稳定性随温度降低而变差。当喷入气缸内燃料体积不变时,与燃用纯柴油相比,燃用BED混合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下降;经济性有所改善,高速时改善效果更为明显;碳烟排放下降,高负荷时比低负荷时下降幅度更大。BED混合燃料的最佳喷油提前角随生物柴油比例的增加而减小,随乙醇比例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d混合燃料 高原地区 稳定性 高压共轨柴油机 台架试验
下载PDF
基于内聚力模型数值算法的无砟道床变形与损伤分析
19
作者 严道斌 石梓煊 许玉德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147,共9页
针对高速铁路无砟道床层间黏结数值模拟问题,推导混合断裂模式双线性内聚力模型,提出有限元分析框架下的双线性内聚力模型(CZM)数值算法,通过与有限元软件计算结果对比,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基于所提出算法,以内聚力单元模拟层间界面,建立... 针对高速铁路无砟道床层间黏结数值模拟问题,推导混合断裂模式双线性内聚力模型,提出有限元分析框架下的双线性内聚力模型(CZM)数值算法,通过与有限元软件计算结果对比,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基于所提出算法,以内聚力单元模拟层间界面,建立CRTSⅢ型板式无砟道床有限元模型,分析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结构变形与层间损伤规律。结果表明:所提出CZM数值算法与有限元软件计算结果一致,可以反映内聚力单元在受拉、受剪、受拉剪模式下的力学与损伤特性;在-50~100℃/m温度梯度范围内,正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轨道板垂向位移可达0509 mm,负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则可达0409 mm;轨道板与自密实混凝土层层间损伤受正温度梯度影响大,层间损伤萌生于板角并向板中发展,温度梯度为972℃/m时层间黏结局部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道床 结构变形 层间损伤 双线性内聚力模型 数值算法 温度梯度
下载PDF
聚合物脱挥强化设备与技术研究进展
20
作者 祁极冰 王科峰 +1 位作者 杨通 刘有智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275-282,共8页
简述了聚合物脱挥的传递机理和过程特征,阐述了脱挥传质机理及过程强化,从脱挥工艺和脱挥设备方面综述了聚合物脱挥过程强化的方法,指出了新型的脱挥设备与工艺是实现聚合物高效脱挥的关键,并着重阐述了超临界流体、超声空化、超重力等... 简述了聚合物脱挥的传递机理和过程特征,阐述了脱挥传质机理及过程强化,从脱挥工艺和脱挥设备方面综述了聚合物脱挥过程强化的方法,指出了新型的脱挥设备与工艺是实现聚合物高效脱挥的关键,并着重阐述了超临界流体、超声空化、超重力等聚合物脱挥新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脱挥 挥发分 过程强化 机理 高黏度 旋转填料床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