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栽植密度下欧美杨叶片耐荫性与生物累积量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宁宁 黄娟 +3 位作者 丁昌俊 张洪 沈应柏 苏晓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1-700,共10页
为阐明不同栽植密度下欧美杨无性系树冠叶片耐荫性与生物累积量的关系,选择高密度(2 m×3 m)和低密度(2 m×5 m)栽植的不同亲本的5个欧美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测量了生物量、树冠结构、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1)不同... 为阐明不同栽植密度下欧美杨无性系树冠叶片耐荫性与生物累积量的关系,选择高密度(2 m×3 m)和低密度(2 m×5 m)栽植的不同亲本的5个欧美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测量了生物量、树冠结构、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1)不同无性系对栽植密度有不同的反应;(2)具有较高生物量的欧美杨无性系树冠叶片在高、低栽植密度下均表现出较强的耐荫性特征;(3)树冠耐荫性在不同密度中表现出差异性,在低密度栽植中,树冠上层耐荫性与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关系密切;在高密度栽植中,树冠上、下层叶片耐荫性与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关系密切;(4)树冠耐荫性特征受亲本和环境的共同影响,由低密度到高密度,具有较高生物量的03-04-97、03-04-111、03-04-171树冠中下层叶片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大幅度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选择适合高密度栽植的欧美杨无性系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短轮伐期 栽植密度 光合作用 生物量 耐荫性
下载PDF
马尾松速生丰产林不同培育目标的适宜造林密度 被引量:24
2
作者 秦国峰 周志春 +2 位作者 金国庆 荣文琛 吴天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20-627,共8页
利用造林密度对比试验与现有人工林分密度的调查结果,提出马尾松速生丰产林的适宜造林密度与不同培养目标的林木密度调控模型。结果表明:马尾松速生丰产林的造林密度以中密度为宜,植距在1.4 m ×2.0 m 和2.0 m ×... 利用造林密度对比试验与现有人工林分密度的调查结果,提出马尾松速生丰产林的适宜造林密度与不同培养目标的林木密度调控模型。结果表明:马尾松速生丰产林的造林密度以中密度为宜,植距在1.4 m ×2.0 m 和2.0 m ×2.0 m 之间,每公顷3 555~2 490株。试提出不同培养目标的林分密度调控管理模型如下:(1)小径材(12~16 cm ),伐期20 a,立地指数14~16,造林密度3 600~3300株·hm - 2、最终保留密度2 340~2 145株·hm - 2,年均材积生长11.61~14.54 m 3·hm - 2。(2)中径材(18~24 cm ),伐期25 a,立地指数16~18,造林密度2 775~2 490株·hm - 2、最终保留密度1 560~1 395株·hm - 2,年均材积生长13.02~17.47 m 3·hm - 2。(3)大径材(26~32 cm ),伐期30 a,立地指数18~20,造林密度1 995~1 725株·hm - 2、最终保留密度900~750株·hm - 2,年均材积生长16.20~16.76 m 3·hm -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速生丰产林 适宜造林密度 培育目标
下载PDF
不同林分密度下柳杉人工林立木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贤安 彭培好 +1 位作者 王莉 杨宗莉 《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31-34,39,共5页
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以四川省彭州市国有林场天台山工区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立地条件相似、人工林密度为650~700株/hm2和800~850株/hm2的柳杉人工林中设置调查样地,对柳杉人工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柳杉... 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以四川省彭州市国有林场天台山工区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立地条件相似、人工林密度为650~700株/hm2和800~850株/hm2的柳杉人工林中设置调查样地,对柳杉人工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柳杉林分总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高密度林分的总生物量为119.38t/hm2,高于低密度林分总生物量的64.6%;林分总生物量随着胸径、树高的增大而增大,胸径大小对林分总生物量的贡献更为显著,其复相关系数为0.976 5;林分碳储量随林分密度变化的趋势与生物量的变化保持一致,高密度下林分的碳储量达59.69 t/hm2;通过材积源生物量法模拟构建的生物量模型能较好反应单株立木生物量的大小,其复相关系数值为0.968 5;在未来14年内,不同密度下林分总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年季动态变化呈逻辑斯蒂曲线增长,低密度下林分生物量与碳储量年均增长率约为9.48%,远远大于高密度下林分生物量与碳储量年均增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杉人工林 生物量 碳储量 林分密度 彭州地区
下载PDF
不同密度对杉木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及共生格局的影响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丽艳 李虹茹 +3 位作者 黄文超 刘春江 吴巧花 罗坤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1-162,共12页
【目的】杉木是我国栽植面积最广的用材树种,阐明杉木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对通过密度调控科学间伐抚育经营杉木人工林有指导意义。【方法】为明确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杉木林种植密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基于高通量测序,评估不同密... 【目的】杉木是我国栽植面积最广的用材树种,阐明杉木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对通过密度调控科学间伐抚育经营杉木人工林有指导意义。【方法】为明确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杉木林种植密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基于高通量测序,评估不同密度杉木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的多样性、结构和共生模式。【结果】从1 950、2 250、2 700、3 300株/hm~2密度杉木林根际土壤中共得到163个AMF-OTUs,分属于1门1纲5目6科8属,28个种。α多样性指数表明,丛枝菌根真菌群落Chao1、Shannon指数随着杉木林分密度增大而减小,但不同密度间差异不明显。β多样性指数表明,不同密度杉木间AMF群落组成差异明显。Bray-Curtis相异性分析显示,20个AMF群落样本被聚为2个组,与高密度和中低密度对应。共线性网络分析揭示了AMF真菌组成的非随机模式。Glomus-MO-G23-VTX00222、Glomus-viscosum-VTX00063、Glomus-Glo7-VTX00214被确定为共生网络中的关键分子种。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碱解氮AN、铵态氮(NH_(4)^(+)-N)共同影响AMF群落结构。【结论】杉木林分密度显著影响根际土壤AMF群落结构。碱解氮和铵态氮是影响AMF特性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在共线性网络中铵态氮NH_4~+-N和碱解氮AN网络中心系数为0.943 4。在林分密度变化过程中,林下植被辛普森指数与根际土壤AMF群落多样性辛普森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494)。土壤理化性质和分类群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影响杉木林地AMF真菌群落结构。林分密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后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又会影响地上植被,最终土壤群落与地上植被协同响应密度变化。这一结果为AMF介导植物地上地下协同作用的生态网络构建研究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密度 根际土壤 高通量测序 丛枝菌根群落 多样性 共线性网络
下载PDF
高产杉木林分合理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仁昌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72-276,共5页
本文应用半峰宽原理探讨高产杉木林分的合理密度.结果表明,最大密度模型与最大密度线模型的林分合理密度经t检验存在显著差异;林分平均胸径及林分平均单株材积与林分密度存在显著回归关系.高产杉木林分合理密度经加权确定其范围为... 本文应用半峰宽原理探讨高产杉木林分的合理密度.结果表明,最大密度模型与最大密度线模型的林分合理密度经t检验存在显著差异;林分平均胸径及林分平均单株材积与林分密度存在显著回归关系.高产杉木林分合理密度经加权确定其范围为0.56~0.90,即合理密度在0.56N_(max)~0.90N_(max)之间.林分合理密度可为高产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合理密度 半峰宽原理
下载PDF
Combined Radiometric Analysis Related to Guava Leaf Phenology in Response to Soil Application of Paclobutrazol (PBZ)
6
作者 Victor Manuel Rodríguez-Moreno Victor Manuel Rodríguez-Moreno +2 位作者 José Saúl Padilla-Ramírez Guillermo Medina-García Arturo Reyes-González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CAS 2022年第8期681-694,共14页
The leaf-response to three-soil applied treatments of Paclobutrazol (PBZ;1000, 2000 and 0 ppm-control) was studied in a high-density plantation of eight guava (Psidium guajava) genotypes trees. All materials were prun... The leaf-response to three-soil applied treatments of Paclobutrazol (PBZ;1000, 2000 and 0 ppm-control) was studied in a high-density plantation of eight guava (Psidium guajava) genotypes trees. All materials were prunned in vase form, with two to three major branches, yearly prunning for triggering the annual production cycle, and average height of 2.0 m. The dataset comprises fourth radiometric indices highly related to plant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The dataset model took into account data collection dates, guava genotypes, and the positional effect of sun radiation on leaves based on their proximity to the canopy level and downward to the base of the woody seasonal-branch. Unexpectedl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NS) in PBZ treatments for genotypes, leaf position and radiometric indices. Analysis of the radiometric indices data revealed that anthocyanin (ARI index) and chlorophyll (PRI index) have a strong inverse relationship.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were found between guava genotypes, and anthocyanin content;these results show that guava genotypes have varied responses, which could derive in their classification based-on drought resistance or low water requirements,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additional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determine the scope of these ind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metric Indices PBZ GUAVA high-density plantation Climate Chan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