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 lake levels on Alxa Plateau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被引量:12
1
作者 WANG NaiAng LI ZhuoLun CHENG HongYi LI Yu HUANG YinZho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17期1799-1808,共10页
Field investigations including lake shoreline measurement and 14 C chronology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Alxa Plateau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high lake levels in northwest China durin... Field investigations including lake shoreline measurement and 14 C chronology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Alxa Plateau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high lake levels in northwest China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Comprehensive field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ten shorelines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at Juyan Lake,at least four on the northwest side of the Jilantai Salt Lake,and nine shorelines and one terrace on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Zhuye Lake.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s and chronological evidence indicate that the paleo-lakes have the highest lake levels in Marine Isotope Stage (MIS) 3.Though the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results which have been reported by some scholars do not support this view,the fact that the paleo-lakes have the highest lake levels in MIS 3 can not be denied.Differences between OSL and 14 C results from this work might indicate that high lake levels existed on the Alxa Plateau during two different periods.It also suggests that the high lake levels may exist in both MIS 5 and early MIS 3.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the basic hydrological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in this arid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高原 高湖面 晚第四纪 MIS系统 中国西北地区 湖泊水位 更新世晚期 吉兰泰盐湖
原文传递
2016—2022年太湖胥口湾水质变化及对水温、水位的响应
2
作者 朱伟 尤星宇 +2 位作者 段志鹏 吕艺 侯豪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9-477,共9页
明确太湖胥口湾水质特征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利于维系区域水资源安全。研究追踪2016—2022年胥口湾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了水质指标对水温和水位的响应。结果显示,胥口湾水质环境总体稳定,且总氮(TN)、氨氮(NH_(3)-N)、总磷(TP)浓度和COD_... 明确太湖胥口湾水质特征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利于维系区域水资源安全。研究追踪2016—2022年胥口湾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了水质指标对水温和水位的响应。结果显示,胥口湾水质环境总体稳定,且总氮(TN)、氨氮(NH_(3)-N)、总磷(TP)浓度和COD_(Mn)均呈下降趋势。但胥口湾水温年均值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大于0.086℃·a^(-1),对该区域生态稳定性形成威胁。冗余分析显示,虽然水温和水位对胥口湾水质环境波动的贡献率低于5%,但水温变化显著影响了水质环境(P<0.01),而水位波动不能有效解释水质变化过程。尽管如此,TN、NH_(3)-N浓度及COD_(Mn)、pH值对高水温(>30℃)较为敏感,而高水位(>3.8 m)显著影响了NH_(3)-N、TN、TP和叶绿素a浓度。总体而言,胥口湾水环境总体稳定趋好,但受水位尤其是水温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极端天气下水质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胥口湾 极端天气 高水温 高水位
下载PDF
曲流河沉积模式及演化规律研究——以渤海湾盆地L油田明下段为例
3
作者 徐中波 刘英宪 +2 位作者 林国松 姚元戎 甘立琴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4-1002,共9页
【目的】L油田明下段发育多种曲流河模式,其沉积模式和演化规律尚不明确。【方法】综合利用古生物资料、岩心、壁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明下段各时期的曲流河特征、古地质背景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进一步总结了明下段曲流河的演化规律。... 【目的】L油田明下段发育多种曲流河模式,其沉积模式和演化规律尚不明确。【方法】综合利用古生物资料、岩心、壁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明下段各时期的曲流河特征、古地质背景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进一步总结了明下段曲流河的演化规律。【结果】明下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先后发育了五种曲流河模式;L_(4)油组底部L_(4)^(4)小层为辫曲共生模式;L_(4)^(2)~L_(4)^(0)小层为高弯度曲流河模式;L_(3)^(2)小层为限制性曲流河模式;L_(3)^(0)小层为串珠状曲流河模式;L_(2)油组主力储层为低弯度入湖曲流河模式。【结论】明下段时期,研究区古地质背景也不断发生演化,受沉积基准面旋回、古气候、古地貌、沉积区水体环境等古地质因素耦合作用影响,形成了不同时期多种类型的曲流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弯度入湖曲流河 限制性曲流河 高弯度曲流河 串珠状曲流河 辫曲共生
下载PDF
Evolution of a Late Pleistocene palaeolake in Dali Nor area of southeastern Inner Mongolia Plateau,China 被引量:1
4
作者 Yuanhong Lan Mingzhong Tian +2 位作者 Xujiao Zhang Xuefeng Wen Chunjing Kang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23-237,共15页
Lithological,geochronological,granulometric,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analyses of eight lacustrine outcrops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a large palaeolake in Dali Nor area during 149-24.6 ka(MIS5-3)and a smal... Lithological,geochronological,granulometric,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analyses of eight lacustrine outcrops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a large palaeolake in Dali Nor area during 149-24.6 ka(MIS5-3)and a small one in upstream of the Xilamulun River during 12.96-11.69 ka.The large palaeolake recorded its highest water level above 1300 m during the MIS3 and covered the whole Dali Nor basin and upstream of the Xilamulun River within an area of about 3000 km^2.However,the small palaeolake with a highest water level above 1200 m,covered an area of about 600 km^2.Besid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palaeolake areas,this study also looked into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the palaeolake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Our data provide insights on the timing of appearance of the large palaeolakes an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variations in the environment conditions of dry lands in middle latitu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PLEISTOCENE high lake level DALI NOR area PALAEOlake
下载PDF
坳陷湖盆古湖泊多期次扩张—消亡演化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威 李昆 +7 位作者 纪友亮 吕文睿 赵祥宇 黄志佳 姜燕 刘炎鑫 王子涵 吴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7-1109,共13页
陆相湖盆沉积微相研究主要着眼于复合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和垂向叠置关系,很少与多期次、多种湖退机制的低频湖泊演化模式建立联系。以饶阳凹陷肃宁—大王庄地区下渐新统为例,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录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利用岩石学和... 陆相湖盆沉积微相研究主要着眼于复合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和垂向叠置关系,很少与多期次、多种湖退机制的低频湖泊演化模式建立联系。以饶阳凹陷肃宁—大王庄地区下渐新统为例,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录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利用岩石学和地震沉积学两种证据分析古湖泊的演化过程和期次,建立多期次古湖泊扩张—消亡演化模式。研究表明:湖盆稳定坳陷背景下,早渐新世时期饶阳凹陷古湖泊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扩张至消亡的低频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快速主动扩张期、缓慢被动收缩期、快速被动收缩期、缓慢主动收缩期和缓慢被动消亡期。湖泊的主动扩张将早期形成的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改造为滩坝,正常湖退背景下湖泊的充填造就广阔的三角洲前缘河—坝复合砂体和三角洲平原网状分流河道体系,而强制湖退背景下湖泊的收缩则形成树枝状分流河道体系。湖泊的持续消亡可造成相同类型的复合砂体较上一期向湖迁移,垂向上则形成不同类型复合砂体的叠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冀中坳陷 三角洲 沙一段 高频湖平面变化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方法划分塔里木三叠系层序及湖平面变化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董火祥 刘景彦 +1 位作者 李勇 史超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5,共12页
综合钻测井等资料,以小波分析方法为基础,对每个区带各挑选数口井,对其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多级次旋回曲线,进行高频层序划分,旨在刻画台盆区三叠系不同构造单元内层序发育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得到Fischer图解来分析该地区... 综合钻测井等资料,以小波分析方法为基础,对每个区带各挑选数口井,对其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多级次旋回曲线,进行高频层序划分,旨在刻画台盆区三叠系不同构造单元内层序发育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得到Fischer图解来分析该地区相对湖平面升降规律。结果表明,台盆区三叠系地层旋回以塔北隆起带保存的最为完整,湖平面变化曲线也最为完善。在塔北隆起带完整度最高的A1井中识别出5个长周期旋回、9个中周期旋回和61个短周期旋回。三叠系台盆区相对湖平面整体上为一次大规模的湖退与湖侵,可容纳空间最低值在克拉玛依组中期,黄山街组时期达到顶峰。湖平面变化曲线内部还有5次小规模的湖侵湖退,且受到古地貌、物源的影响,有差异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高频层序 相对湖平面变化 三叠系 Fischer图解
下载PDF
高位远程崩滑碎屑流-泥石流灾害链的演变过程与影响范围预测——以“4·5”四川洪雅县铁匠湾地质灾害链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鑫 张文 +1 位作者 李根 刘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99-1811,共13页
20世纪以来,地质灾害以灾害链形式出现的频率明显加大,目前对灾害链的演变过程以及影响范围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以2021年4月5日四川洪雅县铁匠湾高位远程崩滑碎屑流-泥石流灾害链为例,阐述了灾害链的演变过程。启动源为高位崩塌,崩落的... 20世纪以来,地质灾害以灾害链形式出现的频率明显加大,目前对灾害链的演变过程以及影响范围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以2021年4月5日四川洪雅县铁匠湾高位远程崩滑碎屑流-泥石流灾害链为例,阐述了灾害链的演变过程。启动源为高位崩塌,崩落的大量岩块对下方斜坡岩土体造成冲击和加载形成滑坡,受降雨影响,崩滑碎屑流物质向双溪河发展演变为泥石流;采用RAMMS软件对泥石流的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划定了其在不同降雨频率下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在20 a一遇降雨频率下,影响范围涵盖了双溪村上游部分分散农户;在50 a一遇降雨频率下,影响范围覆盖双溪村人口密集区;在100 a一遇降雨频率下,影响范围将继续向下游发展,延伸至老赵河聚居区。灾害链发生期间,附近最大降雨量接近10 a一遇,将10 a一遇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形成的影响范围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基本一致,说明模拟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链 泥石流 堰塞湖 数值模拟 高位远程 洪雅县铁匠湾
下载PDF
青藏高原纳木错异常高湖面重建工作研究进展与展望
8
作者 王琨莹 冯金良 +5 位作者 裴乐乐 胡海平 陈锋 林永崇 张继峰 胡兆国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0-939,共10页
青藏高原的许多湖泊发育有湖岸线、侵蚀阶地和高湖面沉积物,这些地貌和沉积单元是反映地质历史时期湖面变化的直接地貌和岩性证据。它们不仅反映了湖泊水文变化历史,还可作为揭示区域乃至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在青藏高原众多湖泊中... 青藏高原的许多湖泊发育有湖岸线、侵蚀阶地和高湖面沉积物,这些地貌和沉积单元是反映地质历史时期湖面变化的直接地貌和岩性证据。它们不仅反映了湖泊水文变化历史,还可作为揭示区域乃至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在青藏高原众多湖泊中,纳木错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纳木错湖岸最高古湖相沉积物位于现代湖面之上约150 m,高出当今溢流垭口约123 m。至今,有关纳木错异常高湖面的发育时代、湖侵-湖退过程、异常高湖面的形成机制、与其他湖泊之间的水文联系等科学问题仍不清楚或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以纳木错异常高湖面的特征、时代、期次和成因问题为主题,综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纳木错湖面变化重建的研究成果,尤其对目前纳木错古湖面重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此外,基于初步的调查结果,认为纳木错高湖面沉积可能形成于全新世中晚期,并指示了一次湖侵-湖退过程。南支槽的异常振荡及其导致的冬半年降水增加可能是引起湖面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纳木错 湖岸地貌 高湖面沉积 湖面变化
下载PDF
Holocene high lake-levels and pan-lake period on Badain Jaran Desert 被引量:23
9
作者 WANG NaiAng NING Kai +3 位作者 LI ZhuoLun WANG YiXin JIA Peng MA L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633-1641,共9页
Many lakes exist in southeastern Badain Jaran Desert and its hinterland, including 110 perennial lakes and some seasonal or extinct lakes. Geomorphological, sedimentological, and bioglyph evidence obtained from field ... Many lakes exist in southeastern Badain Jaran Desert and its hinterland, including 110 perennial lakes and some seasonal or extinct lakes. Geomorphological, sedimentological, and bioglyph evidence obtained from field investigations on Badain Jaran Desert lake group, alongside measurements and dating performed on lake relic, prove that these lakes expanded while the climate was relatively wet during early and middle Holocene. The dating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an-lake period of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began at 10 cal kyr BP, before which the limnic peat period occurred(11–10 cal kyr BP). Many lakes reached their maximal water-level during 8.6–6.3 cal kyr BP and retreated or dried up in the late Holocene(about 3.5–0 cal kyr BP). During that period, the precipitation at Badain Jaran Desert may have reached 200 mm yr^(-1) for 7.7–5.3 cal kyr BP, inferred from both the age and precipitation rate of calcareous root tubes. The water balance calculation shows that wetter and warmer climate and the increase of underground water recharge were key factors in maintaining and developing the lake group at both centennial and millennial time scales. Furthermore, lake surface expansion and the increasing fresh water availability set the background for the prosperous prehistoric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dain Jaran Desert HOLOCENE high lake-level Pan-lake period Peat period Water balance Prehistoric culture
原文传递
岷江流域保护与发展对策建议——基于强化河湖长制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明庆 王维 +1 位作者 张洪铭 罗彬 《中国水利》 2023年第7期45-48,共4页
岷江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对四川省水源涵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回顾总结了岷江流域河湖长制工作主要内容、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坚持“三水统筹、系统治理”,统筹协调保... 岷江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对四川省水源涵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回顾总结了岷江流域河湖长制工作主要内容、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坚持“三水统筹、系统治理”,统筹协调保护与发展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以岷江流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长制 高水平保护 高质量发展 生态价值 岷江流域
下载PDF
赣江尾闾河段近30年汛期水位变化
11
作者 游利君 洪云 +1 位作者 屈一晗 唐立模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105,88,共5页
赣江尾闾河段汛期受上游来水与鄱阳湖顶托的双重影响,研究其汛期水位变化对河道防洪和航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根据赣江尾闾控制性水文站1990~2019年的实测水文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Pettitt检验方法对赣江尾闾河段汛期(... 赣江尾闾河段汛期受上游来水与鄱阳湖顶托的双重影响,研究其汛期水位变化对河道防洪和航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根据赣江尾闾控制性水文站1990~2019年的实测水文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Pettitt检验方法对赣江尾闾河段汛期(河洪及湖洪)特征水位的趋势性及突变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赣江尾闾河段河洪期和湖洪期特征水位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河洪期水位年际变化较为均匀,湖洪期水位年际变化呈现出波动状,两者的突变年份均为2002年左右。河洪期特征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河床下切,其下切趋势于2013年后明显减缓,故河洪期水位在2016年之后趋于稳定。湖洪期特征水位主要受河床下切影响,下游水位变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尾闾 汛期水位 河洪 湖洪 Mann-Kendall趋势检验
下载PDF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杨 周新德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92-98,共7页
基于2007-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市、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数据,从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和生态保护3个维度层构建其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以及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实证分析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高质... 基于2007-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市、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数据,从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和生态保护3个维度层构建其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以及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实证分析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7-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各县(市、区)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与2007年相比较,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障碍因素由经济发展、社会效益2个维度扩展到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和生态保护3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地产出率;拓展就业渠道,落实支持政策,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减少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保障生态农业稳定发展等建议,以促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 水平测度 影响因素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24kaB.P.以来青藏高原中部湖泊演化及古降水量研究——以兹格塘错与错鄂为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贾玉连 王苏民 +2 位作者 吴艳宏 李世杰 蒋雪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3-294,共12页
古湖泊砂砾堤研究表明 ,2 4kaB .P .,兹格塘错、错鄂分别存在 1 0m、3 0m(高出现代湖面 )的高湖面 ,湖泊面积分别可达 2 72km2 、2 2 0km2 ,是现代湖泊的 1 .42、3 .1 2倍。与此相比 ,9.0— 6 .0kaB .P .湖面略低 ;在兹格塘错 ,古湖泊... 古湖泊砂砾堤研究表明 ,2 4kaB .P .,兹格塘错、错鄂分别存在 1 0m、3 0m(高出现代湖面 )的高湖面 ,湖泊面积分别可达 2 72km2 、2 2 0km2 ,是现代湖泊的 1 .42、3 .1 2倍。与此相比 ,9.0— 6 .0kaB .P .湖面略低 ;在兹格塘错 ,古湖泊高出现代湖面 8m ,面积约为 2 4 6km2 ,比现代大5 6km2 ;在错鄂 ,古湖面高出现代 1 2m ,面积约为 1 3 8km2 。基于Kutzbach水能联合方程 ,利用逐次逼近法取得有关参数 ,重建的各流域上述各时期的降水量分别可达 (40 0± 2 0 )mm/a (兹格塘错 2 4kaB .P .)、(5 3 5± 2 0 )mm/a (错鄂 2 4kaB .P .)、(3 70± 2 0 )mm/a (兹格塘错 9.0— 6 .0kaB .P .)、(470± 2 0 )mm/a (错鄂 9.0— 6 .0kaB .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古降水量 古湖泊砂砾堤 逐次逼近法 空间分布 波浪作用
下载PDF
晚第四纪柴达木盆地东部古湖泊高湖面光释光年代学 被引量:13
14
作者 樊启顺 赖忠平 +2 位作者 刘向军 孙永娟 隆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52-1660,共9页
高湖面是湖泊演化的鼎盛期,指示区域的温暖湿润气候。关于青藏高原湖泊高湖面的年代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主要是基于14C测年)认为在氧同位素三阶段晚期青藏高原普遍存在"大湖期"或"泛湖期",并且其温度和降水可... 高湖面是湖泊演化的鼎盛期,指示区域的温暖湿润气候。关于青藏高原湖泊高湖面的年代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主要是基于14C测年)认为在氧同位素三阶段晚期青藏高原普遍存在"大湖期"或"泛湖期",并且其温度和降水可能比全新世还高。另一种观点(主要基于释光、铀系测年等)认为青藏高原湖泊的最高古湖面出现在氧同位素五阶段,之后湖面逐渐下降。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其高湖面年代的研究可为认识青藏高原环境演化提供基础资料。本文选择柴达木盆地东部的托素湖和尕海湖高出现代湖面的湖相沉积和湖岸砂堤为研究对象,利用石英光释光测年方法建立其年代序列。根据沉积物沉积特征和光释光年代结果认为,尕海湖和托素湖古高湖面出现在82~73ka、63~55ka、34.4ka和全新世早期。通过与青藏高原及周边湖泊高湖面年代记录对比,认为尕海湖和托素湖的最高湖面主体出现在氧同位素五阶段,之后湖面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高湖面 光释光年代学 柴达木盆地东部 晚第四纪
下载PDF
柴达木察尔汗盐湖贝壳堤剖面介形类组合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9
15
作者 张虎才 王强 +1 位作者 彭金兰 陈光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11,共9页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贝壳堤剖面记录了约39.7~17.514CkaB.P.期间古湖泊高湖面扩张、收缩的演化历史。剖面中丰富的介形类,皆为我国东部山间盆地~平原区系与西部高原区系常见种。依据青海地区现代介形类分布调查,可知研究剖面高湖面发育...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贝壳堤剖面记录了约39.7~17.514CkaB.P.期间古湖泊高湖面扩张、收缩的演化历史。剖面中丰富的介形类,皆为我国东部山间盆地~平原区系与西部高原区系常见种。依据青海地区现代介形类分布调查,可知研究剖面高湖面发育期为淡水湖,其中高分异度介形类组合代表近静水的浅湖环境,单种或近单种土星介大量出现层位指示缓流水环境,大量原生双壳类共生可能指示静水、较深水环境。据地层中介形类分布,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组合-沉积环境带,分别为:①少量湖沼种出现(积水洼地形成带)——湖泊前期,②单种缓流水种连续出现(湖泊初始形成带)——高湖面初始形成期,③高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富集(浅水大湖带)——高湖面水深加大期,④中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少量出现(深湖带)——高湖面最盛期,⑤中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少量出现、双壳类连续富集(湖泊变浅带)——高湖面略下降期,⑥缓流水介形类繁盛、双壳类多少不等(湖泊水位下降带)——古湖泊退缩期和⑦介形类稀少带——古湖泊快速消亡期。贝壳堤剖面所见双壳类在现代介形类调查区域没有发现,它们在地层中的出现,进一步指示大体相当MIS3阶段时期柴达木盆地比现代更温暖的气候背景,降水条件好于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介形类 环境
下载PDF
花海湖泊特征时期的水量平衡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刚 王乃昂 +3 位作者 赵强 程弘毅 谌永生 郭剑英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5-490,共6页
应用水热平衡模型,在野外考察及分析的基础上恢复了花海湖泊特征时期的古降水量.结果表明:4300aBP左右花海湖泊面积达到最大时,模型恢复的古降水量约为138mm,比现在降水量高112%;由灵敏度分析,在该区运用水热平衡模型计算古降水量时,对... 应用水热平衡模型,在野外考察及分析的基础上恢复了花海湖泊特征时期的古降水量.结果表明:4300aBP左右花海湖泊面积达到最大时,模型恢复的古降水量约为138mm,比现在降水量高112%;由灵敏度分析,在该区运用水热平衡模型计算古降水量时,对降水反应最为敏感的是云量变化,同时对地表反射率、水汽压和表面温度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恢复的古降水量为研究本区土地退化、荒漠化等问题提供了自然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海湖泊 古降水量 高湖面 水量平衡 水热平衡模型
下载PDF
全新世艾比湖流域不同时段降水量的估算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敬禄 王洪道 王苏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99-306,共8页
本文应用水热平衡模型,对艾比湖全新世时期三个高湖面期的降水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ka—3ka B.P.降水量比现今高出9%,达到287mm/a;4.5ka—6ka B.P.增加16%,达到306mm/a;6.5ka—8.0ka B.P.增加了22%,达到322mm/a。
关键词 全新世 古降水量 艾比湖 降水
下载PDF
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古高位湖相沉积的分布与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大岗 邵兆刚 +6 位作者 孟宪刚 雷伟志 王津 韩建恩 余佳 吕荣平 钱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9-555,共7页
巴颜喀拉山北麓地区古湖岸线分布广泛,湖相沉积与湖成地貌发育。目前,在扎陵湖和鄂陵湖沿岸可清晰地划分出4级湖岸阶地、多级湖相沉积和古高位湖相沉积。古高位湖相沉积出露的最高海拔为4615m,分别高出现代扎陵湖水面328m、鄂陵湖水面34... 巴颜喀拉山北麓地区古湖岸线分布广泛,湖相沉积与湖成地貌发育。目前,在扎陵湖和鄂陵湖沿岸可清晰地划分出4级湖岸阶地、多级湖相沉积和古高位湖相沉积。古高位湖相沉积出露的最高海拔为4615m,分别高出现代扎陵湖水面328m、鄂陵湖水面346m;在扎陵湖和鄂陵湖谷地分布着多级湖岸堆积阶地或基座阶地、多级湖相沉积和古高位湖相沉积;在小野马岭、大野马岭、扎陵湖北等地的基岩山丘上,也发育有多级湖相沉积和古高位湖相沉积,其古高位湖相沉积高出现代扎陵湖和鄂陵湖湖面50~350m。巴颜喀拉山北麓古高位湖相沉积的形成时代可能为中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陵湖和鄂陵湖 古高位湖相沉积 分布与特征 中更新世 巴颜喀拉山北麓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湖相叠层石沉积序列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曾令旗 伊海生 +1 位作者 夏国清 袁桃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1-1260,共10页
气候、沉积环境和湖平面的演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湖相叠层石的生长,因而叠层石的出现可以作为此三者变化的判别标志。通过对比研究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西岔沟、长尾台两条新生代陆相地层剖面中近10个湖相叠层石的发育层位、垂向沉积序列,... 气候、沉积环境和湖平面的演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湖相叠层石的生长,因而叠层石的出现可以作为此三者变化的判别标志。通过对比研究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西岔沟、长尾台两条新生代陆相地层剖面中近10个湖相叠层石的发育层位、垂向沉积序列,表明叠层石主要发育于新生代两个气候温暖湿润的高湖面时期,而且叠层石沉积亦同时出现在青藏高原其他邻近陆相新生代盆地,显示区域性的大规模异常湿润性气候,以强蒸发和强降水的交替为特征;划分出的4种含叠层石基本沉积序列中,叠层石可在泥岩或砂砾岩硬底上生长,含叠层石灰岩层之上通常是细粒碎屑沉积或间断面,这暗示了叠层石的生长出现在滨湖、浅湖相次级湖泛面附近,或指示湖水的突然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叠层石 沉积序列 中新世 高原湖泛事件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青海湖晚第四纪湖面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向军 赖忠平 《地球环境学报》 2010年第2期79-89,共11页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封闭湖泊,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处在亚洲季风和西风带两大气候系统的交汇带,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是研究全球变化的理想地区。青海湖地质历史时期的高湖面反映了当时与现代相比更湿润的气候。高湖面的年代及形...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封闭湖泊,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处在亚洲季风和西风带两大气候系统的交汇带,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是研究全球变化的理想地区。青海湖地质历史时期的高湖面反映了当时与现代相比更湿润的气候。高湖面的年代及形成机制对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学术界关于青海湖末次间冰期以来高湖面出现的年代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高湖面出现在氧同位素三阶段中晚期;而另有学者认为,高湖面出现在氧同位素五阶段,三阶段则没有高湖面。本文简要综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青海湖末次间冰期以来湖面变化的研究结果,并应用光释光测年方法测定了青海湖东岸的湖滨和近岸湖相沉积物的年代,讨论了青海湖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湖面变化。本文还对青海湖的湖成阶地重新进行了划分,认为青海湖只有两级阶地;一级阶地拔湖~5—12m,形成于氧同位素3阶段早中期(60~40ka)及全新世;二级阶地拔湖~25—65m,形成于氧同位素5阶段。根据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和光释光年代,认为青海湖的最高湖面出现在氧同位素5阶段,氧同位素3阶段早中期的湖面海拔高度只比全新世适宜期高~5m。全新世最高湖面出现在8~5ka,当时的湖面海拔为~3204m,高出现在湖面~10.6m(2010年3月湖面海拔为3193.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晚第四纪 湖面变化 光释光测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