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ified room temperature solid-state synthesis of yttria-stabilized zirconia(YSZ) nano-powders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被引量:1
1
作者 Xiaoqian Xu Yurun Feng +6 位作者 Zhaoyu Zhong Xue Guo Zhenhao Zhang Jiao Li Shikai Zhao Shigang Wu Haibin Sun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385-1391,I0004,共8页
High-performance 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 is in urgent need of high-quality electrolyte powders with high reactivity and chemical uniformity.Here,8 mol% Y_(2)O_(3) doped ZrO_(2)(YSZ) nano-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b... High-performance 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 is in urgent need of high-quality electrolyte powders with high reactivity and chemical uniformity.Here,8 mol% Y_(2)O_(3) doped ZrO_(2)(YSZ) nano-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by an improved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 at ambient temperature,and were applied to the fabrication of SOFC electrolytes.YSZ nano-powders show average grain sizes of ^(2)0 nm and high dispersibility,which is comparable with or even better than some other chemical methods.Benefitting from their high reactivity,dense YSZ electrolytes(relative density of 97.9%) can be obtained at a relatively low sintering temperature of 1400℃.The optimize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eaches up to a high value of0.034 S/cm at 800 0C in air.The anode supported single cell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Ni-YSZ/YSZ/Sm_(0.2)Ce_(0.8)O_(2-δ)(SDC)/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LSCF) exhibits the peak power density of 0.827 W/cm^(2) at800℃ while taking wet H_(2) as fuels and ambient air as oxid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om temperature solid-state reaction YSZ electrolyte high sintering activity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NaYSiO_(4)∶Ce^(3+)蓝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质及其在白光发光二极管上的应用
2
作者 陈蕾 杨星宇 +2 位作者 张瀚月 宋芳 冷稚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5-752,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YSiO_(4)∶xCe^(3+)(0.01≤x≤0.05)系列蓝色荧光粉。NaYSiO_(4)∶xCe^(3+)荧光粉在250~360 nm之间的宽带吸收能与紫外LED芯片很好地匹配。NaYSiO_(4)∶xCe^(3+)荧光粉中存在多个Ce^(3+)离子荧光中心,且在紫外光...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YSiO_(4)∶xCe^(3+)(0.01≤x≤0.05)系列蓝色荧光粉。NaYSiO_(4)∶xCe^(3+)荧光粉在250~360 nm之间的宽带吸收能与紫外LED芯片很好地匹配。NaYSiO_(4)∶xCe^(3+)荧光粉中存在多个Ce^(3+)离子荧光中心,且在紫外光激发下表现出峰值波长位于414 nm附近的宽带蓝光发射。NaYSiO_(4)∶0.02Ce^(3+)荧光粉在300~350 nm紫外光激发下量子效率在25%以上。NaYSiO_(4)∶0.02Ce^(3+)荧光粉表现出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在水中浸泡14 d后荧光强度和量子效率几乎不变。将NaYSiO_(4)∶0.02Ce^(3+)蓝色荧光粉、商用(Sr,Ba)_2SiO_(4)∶Eu^(2+)绿色荧光粉和商用(Ca,Sr)AlSiN_(3)∶Eu^(2+)红色荧光粉涂覆于310 nm紫外LED芯片上制备得到了显色指数高达95的LED器件。当驱动电流从50 mA逐渐增大到300 mA时,制备的LED器件表现出稳定的暖白光发射,其色坐标几乎不变。上述结果说明,本研究报道的NaYSiO_(4)∶0.02Ce^(3+)蓝色荧光粉在紫外LED芯片驱动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照明上有着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SiO_(4):Ce^(3+) 高温固相 蓝色荧光粉 白光发光二极管 高显色指数
下载PDF
纳米SiO_(2)包覆Na_(2)Ca_(2.93)Si_(6)O_(16):7% Eu^(3+)荧光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张超凡 冯小岩 +1 位作者 郭丹丹 赵文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6,120,共5页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在1050℃烧结下制备了Na_(2)Ca_(3-x)Si_(6)O_(16)∶xEu^(3+)红色荧光粉,其中Na_(2)Ca_(2.93)Si_(6)O_(16)∶7%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最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纳米SiO_(2)并包覆在Na_(2)Ca_(2.93)Si_(6)O_(16)...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在1050℃烧结下制备了Na_(2)Ca_(3-x)Si_(6)O_(16)∶xEu^(3+)红色荧光粉,其中Na_(2)Ca_(2.93)Si_(6)O_(16)∶7%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最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纳米SiO_(2)并包覆在Na_(2)Ca_(2.93)Si_(6)O_(16)∶7%Eu^(3+)荧光粉表面,包覆量为2%~10%(wt,质量分数,下同)。通过X射线衍射仪、激发-发射光谱分别对荧光粉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采用CIE色度坐标分析软件对样品的色度图进行绘制。结果表明纳米SiO_(2)包覆量不同的荧光粉其基质结构未发生改变,纳米SiO_(2)包覆膜是无定型的,样品的发射峰位置没有变化,但发射强度不同;当纳米SiO_(2)包覆量为8%时,荧光粉发射强度最高,比Na_(2)Ca_(2.93)Si_(6)O_(16)∶7%Eu^(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明显提高,且此时色纯度更高,更接近正红色,CIE色度坐标为(0.5282,0.3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溶胶-凝胶法 红色荧光粉 纳米SiO_(2)包覆
下载PDF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and temperature sensing performance of Er^(3+) ions doped self-activated KYb(MoO_(4))_(2) phosphors
4
作者 Ye Tong Wenpeng Liu Shoujun Ding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507-1513,I0004,共8页
In this work,a series of self-activated KYb(MoO_(4))_(2) phosphors with various x at% Er^(3+) doping concentrations(x=0.5,1,3,5,8,10,15) was synthesized by the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The phase structure of the as... In this work,a series of self-activated KYb(MoO_(4))_(2) phosphors with various x at% Er^(3+) doping concentrations(x=0.5,1,3,5,8,10,15) was synthesized by the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The phase structure of the as-prepared samples was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XRD Rietveld refinement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spectroscopy.The as-prepared samples retain the orthorhombic structure with space group of Pbcn even Er^(3+) doping concentration up to 15 at%.High-purity upconversion(UC) green emission with green to red intensity ratio of 55 is observed from the as-prepared samples upon the excitation of 980 nm semiconductor laser and the optimum doping concentration of Er^(3+) ions in the self-activated KYb(MoO_(4))_(2) host is revealed as 3 at%.The strong green UC emission is confirmed as a two-photon process based on the power-dependent UC spectra.In addition,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atios(FIRs) of the two thermally-coupled energy levels,namely ^(2)H_(11/2) and ^(4)S_(3/2).of Er^(3+) ion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temperature region 300-570 K to evaluate the optical temperature sensor behavior of the sample.The maximum relative sensitivity(S_(R)) is determined to be 0.0069 K^(-1) at300 K and the absolute sensitivity(S_(A)) is determined to be 0.0126 K^(-1) at 300 K.The S_(A) of self-activated KYb(MoO_(4))2:Er^(3+)is almost twice that of traditional KY(MoO_(4))2:Er^(3+)/Yb^(3+)codoping phosphor.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Er^(3+) ions doped self-activated KYb(MoO_(4))2 phosphor has promising application in visible display,trademark security and optical temperature s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3+)ions doped KYb(MoO_(4))_(2) Self-activated phosphors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 Optical temperature sensors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Ba/Fe双掺LaCoO_(3)热敏陶瓷材料低温离子传输机制研究
5
作者 丁宇宁 张惠敏 +2 位作者 潘叶 谢俊涛 荣景豪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为了开发电学性能优异的深低温材料,采用传统高温固态法制备了Ba/Fe双掺杂的LaCoO_(3)负温度系数热敏陶瓷材料,结合XRD、SEM、XP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离子价态分布等,并在22—80 K和80—290 K范围内进行了低温... 为了开发电学性能优异的深低温材料,采用传统高温固态法制备了Ba/Fe双掺杂的LaCoO_(3)负温度系数热敏陶瓷材料,结合XRD、SEM、XP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离子价态分布等,并在22—80 K和80—290 K范围内进行了低温电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双掺杂改性降低了LaCoO_(3)材料的应用温区,ρ(22 K)在1.85×10^(5)—6.94×10^(6)Ω·cm范围内变化,材料常数B(22—100 K)在146.09—162.75 K范围内变化;在深低温环境下,材料的导电机理由80 K以上时的小极化子跳跃导电转变为80 K以下时的双交换导电,导致了材料常数B发生突变。由此证明,该双掺杂热敏陶瓷材料在极低温测试中具有可开发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敏电阻 NTC陶瓷 电学性能 La_(1-x)Ba_(x)Co_(1-y)Fe_(y)O_(3) 传输机制 高温固态法 导电机理 低温离子
下载PDF
修饰四氧化三锰对尖晶石锰酸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谢雪珍 陈慧 +3 位作者 叶有明 温玉茹 马皓皓 曾军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5,41,共6页
以硫酸锰为原料,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修饰剂,通过络合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锰,再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锰酸锂正极材料,探讨了修饰剂用量对四氧化三锰形貌、粒度和锰酸锂正极材料放电比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修饰剂时,制备的四氧化... 以硫酸锰为原料,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修饰剂,通过络合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锰,再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锰酸锂正极材料,探讨了修饰剂用量对四氧化三锰形貌、粒度和锰酸锂正极材料放电比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修饰剂时,制备的四氧化三锰颗粒团聚现象严重;当修饰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质量浓度为3.0 g/L时,制备的修饰四氧化三锰颗粒大小均匀、分散无团聚。用自制的修饰四氧化三锰制备尖晶石锰酸锂,并与市场销售的3种四氧化三锰制备的尖晶石锰酸锂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修饰四氧化三锰制备的锰酸锂电化学性能更优,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20.43 mAh/g,1C下循环50次容量保持率为9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锰酸锂 修饰剂 四氧化三锰 络合沉淀法 高温固相法
下载PDF
高温活化及养护方式对赤泥-矿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刘倬 周国印 +4 位作者 孔晓光 刘康 董坤 于海洋 徐程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3期6-10,23,共6页
以活化后的拜耳法赤泥和矿粉为原料,按照70∶30的配比制备胶砂试件,研究了赤泥的活化方式及养护方式对赤泥-矿粉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养护制度下,800℃高温煅烧后的赤泥制成的试件强度比105... 以活化后的拜耳法赤泥和矿粉为原料,按照70∶30的配比制备胶砂试件,研究了赤泥的活化方式及养护方式对赤泥-矿粉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养护制度下,800℃高温煅烧后的赤泥制成的试件强度比105℃直接干燥后的赤泥制成的试件强度高约20%,其密实度更高。在相同活化方式下,60℃热固化24 h后在20℃环境下覆膜养护的试件3 d抗压强度最高,但是会产生较为明显的裂缝,随着养护时间的延长,强度降低;标准养护制度下试件28 d抗压强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耳法赤泥 养护方式 高温活化 力学强度 反应产物 微观形貌
下载PDF
Gd_(3)(Al,Ga)_(5)O_(12):Ce晶体生长与闪烁性能研究
8
作者 王海丽 李辉 +5 位作者 周南浩 石爽爽 苏健 张微 陈建荣 黄存新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56-2160,共5页
掺铈钆铝镓石榴石(Gd_(3)(Al,Ga)_(5)O_(12)∶Ce,简称GAGG∶Ce)闪烁晶体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稀土闪烁晶体,具有光输出高、能量分辨率高、衰减时间短、无自辐射和不潮解等优点,在核医学成像、安检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掺铈钆铝镓石榴石(Gd_(3)(Al,Ga)_(5)O_(12)∶Ce,简称GAGG∶Ce)闪烁晶体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稀土闪烁晶体,具有光输出高、能量分辨率高、衰减时间短、无自辐射和不潮解等优点,在核医学成像、安检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报道了GAGG∶Ce晶体的提拉法生长与闪烁性能表征。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GAGG∶Ce原料,采用XRD对合成的原料进行了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在1500℃下煅烧12 h合成的多晶料为纯GAGG相。利用提拉法生长出尺寸φ50 mm×90 mm的GAGG∶Ce晶体,测试了其透过光谱、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和脉冲高度谱,结果表明,7 mm厚样品550 nm的透过率为81.5%,晶体X射线激发发射峰中心波长位于550 nm,晶体的光输出为59000 photons/MeV,能量分辨率为6.2%@662 keV,晶体衰减时间快分量为149 ns,慢分量为748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GG∶Ce 闪烁晶体 高温固相反应法 提拉法 闪烁性能
下载PDF
Al@Co微米核壳含能粒子的可控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向远 郭泽荣 +4 位作者 相宁 陈永鹏 张辉超 马小霞 周遵宁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1-567,共7页
为提高铝粉能量释放速率,分别通过置换和先置换后化学镀的方法将微米铝表面的惰性氧化铝层替换为导热系数更高的钴壳层,得到钴壳层厚度分别为90,150,200,250 nm的Al@Co核壳含能粒子,并对其进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量色散谱、振动样... 为提高铝粉能量释放速率,分别通过置换和先置换后化学镀的方法将微米铝表面的惰性氧化铝层替换为导热系数更高的钴壳层,得到钴壳层厚度分别为90,150,200,250 nm的Al@Co核壳含能粒子,并对其进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量色散谱、振动样品磁强计,以及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钴壳层致密均匀、厚度可控,且随着钴壳层厚度增加,粒子的自然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各粒子表现出典型的铁磁滞回线,进一步证实了铁磁性物质钴的存在;包覆有200 nm钴壳层的Al@Co核壳含能粒子完全克服铝粉吸热,对外表现为剧烈放热,放热量为521.40 J·g^(-1),是一种有潜力的新型绿色起爆药燃料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起爆药 Al@Co核壳含能粒子 置换法和化学镀法 壳层厚度可控 高温自蔓延合成反应
下载PDF
前驱体转化法制备超高温陶瓷粉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楚函 王洪磊 周新贵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65-2880,共16页
超高温陶瓷(UHTC)在航空航天的热防护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高质量的UHTC粉体是制备高性能UHTC的重要原料。在制备UHTC粉体的工艺中,前驱体转化法制备的粉体纯度高、粒径小、各组分分布均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前驱体合成机理将U... 超高温陶瓷(UHTC)在航空航天的热防护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高质量的UHTC粉体是制备高性能UHTC的重要原料。在制备UHTC粉体的工艺中,前驱体转化法制备的粉体纯度高、粒径小、各组分分布均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前驱体合成机理将UHTC前驱体转化法分为金属醇盐配合物合成法、基于格氏反应合成法以及引入支链合成法,综述了近年来通过三种方法制备UHTC粉体的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UHTC前驱体转化法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体转化法 超高温陶瓷粉体 反应机理 碳热还原 陶瓷产率 微观结构
下载PDF
Dy^(3+)和Eu^(3+)共掺NaY(MoO_(4))_(2)荧光粉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
11
作者 童叶 郑宇航 +1 位作者 刘文鹏 丁守军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9,共8页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2 at.%Dy^(3+)和x at.%Eu^(3+)(x=0,0.1,0.5,1,2,5)共掺NaY(MoO_(4))_(2)样品。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样品为四方相结构,空间群为I41/a。进一步研究了样品...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2 at.%Dy^(3+)和x at.%Eu^(3+)(x=0,0.1,0.5,1,2,5)共掺NaY(MoO_(4))_(2)样品。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样品为四方相结构,空间群为I41/a。进一步研究了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在近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射特性,结果表明Dy^(3+)和Eu^(3+)之间存在能量共振传递,从而增强了Eu^(3+)的发光。2 at.%Dy^(3+)和2 at.%Eu^(3+)共掺样品的CIE色度坐标值(x=0.659,y=0.338)接近NTSC规定的标准值,因而有望作为显色性能优良的发光材料用于固态照明领域。此外,NaY(MoO_(4))_(2)物化性能稳定,易采用提拉法生长,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以为Dy^(3+)和Eu^(3+)共掺NaY(MoO_(4))_(2)单晶生长以及蓝紫光泵浦可见激光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高温固相法 NaY(MoO_(4))_(2) 能量共振传递 固态照明
下载PDF
La_(0.75)Sr_(0.25)Cr_(0.5)Mn_(0.5)O_3的制备及其NO_2气敏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印林 王岭 +3 位作者 李福燊 赵海燕 赵艳琴 戴磊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2-565,共4页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0.75Sr0.25Cr0.5Mn0.5O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粉体。采用XRD,TEM对粉体物相组成及颗粒形貌进行表征,并以制备的两种粉体作为敏感材料分别制成管状传感器,测试了其NO2气敏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高温固...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0.75Sr0.25Cr0.5Mn0.5O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粉体。采用XRD,TEM对粉体物相组成及颗粒形貌进行表征,并以制备的两种粉体作为敏感材料分别制成管状传感器,测试了其NO2气敏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和溶胶-凝胶法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均可制得单相La0.75Sr0.25Cr0.5Mn0.5O3粉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在800℃焙烧2 h得到的粉体粒径约为20 nm;传感器输出电动势信号对NO2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溶胶-凝胶法制得粉体的气敏性能优于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得粉体的气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0.75Sr0.25Cr0.5Mn0.5O3粉体 高温固相反应法 溶胶-凝胶法 气敏性能 稀土
下载PDF
费托合成高温油相产品中正构烃的分离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燕 葛喜慧 +3 位作者 张敏卿 朱怀工 张子建 王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94-2898,共5页
以模拟的费托合成高温油相产品为原料,采用尿素包合法从原料中分离正构烃。考察了活化剂的种类、包合反应条件、解包合反应条件等对正构烃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乙醇为较适宜的活化剂;较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 以模拟的费托合成高温油相产品为原料,采用尿素包合法从原料中分离正构烃。考察了活化剂的种类、包合反应条件、解包合反应条件等对正构烃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乙醇为较适宜的活化剂;较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反应时间60min,以1g原料为基准,尿素用量2.75g,乙醇用量3.5mL,水用量1.125mL。在此包合反应条件下,得到1-癸烯的回收率为87.75%,正癸烷的回收率为89.90%。尿素包合物的解包合反应实验结果说明,水的存在有利于解包合反应的进行,得到正构烃回收率较高。用水量为100 mL时,尿素包合物的解包合反应基本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包合法 费托合成高温油相产品 正构烃 多相反应 分离 优化
下载PDF
白光LED用ZnMoO_4∶Tb^(3+),K^+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邱桂明 许成科 杨英权 《光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28,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Zn0.85Tb0.15MoO4绿色荧光粉,利用XRD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测试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在800°C温度下烧结能形成ZnMoO4纯相。激发光谱由MoO42-的电荷迁移宽带(CT)和Tb3+离子特征激发峰组成;研究发现,掺杂...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Zn0.85Tb0.15MoO4绿色荧光粉,利用XRD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测试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在800°C温度下烧结能形成ZnMoO4纯相。激发光谱由MoO42-的电荷迁移宽带(CT)和Tb3+离子特征激发峰组成;研究发现,掺杂了K+离子后电荷迁移带峰位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分析了碱土金属离子K+作为电荷补偿剂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发现加入电荷补偿剂可大大提高样品的发光强度。该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光由位于487 nm,543 nm,584 nm,620 nm处的四组发射峰组成,分别对应Tb3+的5D4-7F6(487 nm),5D4-7F5(543 nm),5D4-7F4(584 nm)和5D4-7F3(620 nm)能级跃迁,而5D4-7F5(543 nm)的跃迁发射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ZnMoO4∶Tb3+ 电荷补偿剂
下载PDF
热化学反应法制备Al_2O_3-13%TiO_2陶瓷涂层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宏波 刘朝辉 +2 位作者 丁逸栋 班国东 王飞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15-222,共8页
目的研究Al_2O_3-13%TiO_2陶瓷涂层对金属基体的热防护性能。方法以钠、钾混合硅酸盐溶液为粘结剂,添加Al_2O_3、TiO_2、MgO、SiO_2等陶瓷骨料,采用热化学反应法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了Al_2O_3-13%TiO_2陶瓷涂层(记为AT13)。使用扫... 目的研究Al_2O_3-13%TiO_2陶瓷涂层对金属基体的热防护性能。方法以钠、钾混合硅酸盐溶液为粘结剂,添加Al_2O_3、TiO_2、MgO、SiO_2等陶瓷骨料,采用热化学反应法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了Al_2O_3-13%TiO_2陶瓷涂层(记为AT13)。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涂层的微观形貌、物相变化进行表征。在AT13涂层的基础上,预先喷涂金属Ni/Al过渡层,制备了AT13梯度涂层(记为AT13grade),综合比较分析了两种涂层在不同温度下固化后的结合强度,描述了涂层的高温氧化动力学曲线,对涂层的热震性能及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涂层在800℃烧结固化后,致密性较好,涂层与金属基体之间呈现冶金结合,TiO_2发生了从锐钛相到金红石相的转变,α-Al_2O_3和金红石型TiO_2是陶瓷涂层耐高温的主体晶相结构。经1200℃高温氧化后,梯度涂层和非梯度涂层的增重与空白试样相比分别减少了0.223 mg/cm2和0.155 mg/cm2。800℃热震试验时,梯度涂层和非梯度涂层的热震循环次数分别为17次和6次。结论在涂层与基体之间制备金属Ni/Al过渡层能增强涂层的结合强度,提高其抗氧化性能,缓解陶瓷材料与金属基体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异,提高涂层的抗热震性能。梯度结构的陶瓷涂层具有更好的热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反应法 陶瓷涂层 金属基体 高温氧化 抗热震性能 结合强度
下载PDF
Dy^(3+)/Eu^(3+)共掺钒酸钇荧光粉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洁 陈锐彬 +1 位作者 万霞 铁绍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86,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Y1-xVO4:Dyx3+和Y0.994-yVO4:Dy0.3+006,Euy3+系列样品,通过XRD确定其晶体结构.研究其荧光性质发现,Dy3+在YVO4中可同时发射出483 nm(蓝光)和573 nm(黄光)荧光,分别归属于4F9/2→6H15/2和4F9/2→6H13/2的能级跃...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Y1-xVO4:Dyx3+和Y0.994-yVO4:Dy0.3+006,Euy3+系列样品,通过XRD确定其晶体结构.研究其荧光性质发现,Dy3+在YVO4中可同时发射出483 nm(蓝光)和573 nm(黄光)荧光,分别归属于4F9/2→6H15/2和4F9/2→6H13/2的能级跃迁,且Dy3+在Y1-xVO4:Dyx3+样品中的最佳掺杂量为0.006 mol.对于Dy3+/Eu3+共掺Y0.994-yVO4:Dy03.+006,Euy3+样品,当Eu3+掺杂量在0~0.004 mol区间内,它只敏化Dy3+发光,而自身不发光.超过0.004 mol后,敏化作用不显著,以Eu3+发光为主,样品发射蓝光(483 nm)、黄光(573nm)和红光(620 nm),组合后可获得色纯度更好的白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合成法 YVO4:RE3+(RE=Dy Eu) 光致荧光 色坐标
下载PDF
Tl,Hg系高温超导薄膜制备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季鲁 王争 +6 位作者 游峰 谢清涟 赵新杰 何明 张旭 方兰 阎少林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0年第5期461-470,共10页
介绍了南开大学在实用Tl和Hg系高温超导薄膜方面的研究工作。在Tl系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利用磁控溅射和后退火两步法在LaAlO3(001)衬底上制备出高质量的Tl-1212和Tl-2212超导薄膜,超导临界转变温度Tc分别为92 K和106 K;在两步法的基础上,... 介绍了南开大学在实用Tl和Hg系高温超导薄膜方面的研究工作。在Tl系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利用磁控溅射和后退火两步法在LaAlO3(001)衬底上制备出高质量的Tl-1212和Tl-2212超导薄膜,超导临界转变温度Tc分别为92 K和106 K;在两步法的基础上,利用两次后退火,得到Tl,Bi-1223超导薄膜,超导临界转变温度Tc可以达到110 K;同时,利用阳离子置换反应技术,在Tl-1212和Tl-2212超导薄膜基础上得到Hg-1212超导薄膜,利用Tl-2223超导薄膜作为先驱膜,得到Hg-1223超导薄膜,结果显示,Hg-1212和Hg-1223超导薄膜的临界转变温度Tc可分别高达124 K和132 K。为满足Tl系高温超导薄膜的微波应用需求,分别在LaAlO3、蓝宝石、氧化镁(MgO)衬底上制备出2英寸双面Tl-2212超导薄膜,该超导薄膜具有均匀的超导特性,薄膜超导特性优良,为制备高温超导微波无源器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超导 超导薄膜 两步法 阳离子置换反应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高温高压制备玉米环(组氨酸-脯氨酸)二肽关键工艺 被引量:1
18
作者 樊红秀 刘婷婷 +2 位作者 刘鸿铖 任华华 张艳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12,共7页
将高温高压技术应用于玉米环(组氨酸-脯氨酸)二肽(cyclo(His-Pro),CHP)的制备,以玉米蛋白水解物为原料,在水相溶液中采用高温高压法对其进行环化,合成CHP。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反应温度、底物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和KHCO_3浓度对CHP提取量... 将高温高压技术应用于玉米环(组氨酸-脯氨酸)二肽(cyclo(His-Pro),CHP)的制备,以玉米蛋白水解物为原料,在水相溶液中采用高温高压法对其进行环化,合成CHP。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反应温度、底物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和KHCO_3浓度对CHP提取量的影响,应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高温高压环化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5.9℃、反应压力0.25 MPa、底物质量浓度20.5 mg/m L、KHCO_3浓度0.16 mol/L、反应时间5.3 h,此条件下CHP提取量可达6.58 mg/g。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水解物中的CHP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制备的玉米CHP与预期结构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 环(组氨酸-脯氨酸)二肽 高温高压法 环化反应
下载PDF
304不锈钢基体表面高温陶瓷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宏波 刘朝辉 +4 位作者 刘娜 舒心 罗火东 余文威 向玩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30-134,共5页
采用热化学反应喷涂法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了Al_2O_3非梯度陶瓷涂层(记为1~#涂层)和Ni Cr Al Y/Al_2O_3梯度陶瓷涂层(记为2~#涂层),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该涂层的微观形貌、物相变化进行表征;描述了涂层的高温氧... 采用热化学反应喷涂法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了Al_2O_3非梯度陶瓷涂层(记为1~#涂层)和Ni Cr Al Y/Al_2O_3梯度陶瓷涂层(记为2~#涂层),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该涂层的微观形貌、物相变化进行表征;描述了涂层的高温氧化动力学曲线,对涂层的热震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喷涂Al_2O_3陶瓷料浆能有效填补Ni Cr Al Y喷涂层产生的裂纹,涂层与金属基体之间呈冶金结合,α-Al_2O_3和金红石型Ti O_2是陶瓷涂层耐高温的主体晶相结构。2~#涂层表现出最佳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反应喷涂法 陶瓷涂层 金属基体 高温氧化 抗热震性能
下载PDF
CaMgP_2O_7∶Ce^(3+),Mn^(2+)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江齐 袁曦明 熊晓波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4-679,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aMgP2O7∶Ce^(3+),Mn^(2+)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探究。荧光粉CaMgP_2O_7∶Ce^(3+),Mn^(2+)在328nm、351nm与587nm的发射峰分别归属于Ce^(3+)的5d→2FJ跃迁和Mn^(2+)的4T1(4G)→6A1(6S)跃迁。Ce^(3+)的掺杂有效...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aMgP2O7∶Ce^(3+),Mn^(2+)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探究。荧光粉CaMgP_2O_7∶Ce^(3+),Mn^(2+)在328nm、351nm与587nm的发射峰分别归属于Ce^(3+)的5d→2FJ跃迁和Mn^(2+)的4T1(4G)→6A1(6S)跃迁。Ce^(3+)的掺杂有效地提高了Mn2+的发光强度,同时电荷补偿剂Li+与Na+的添加也提高了CaMgP2O7∶Ce^(3+),Mn2+荧光粉的发光强度,依据Dexter能量传递公式判断CaMgP_2O_7基质中Ce^(3+)对Mn^(2+)的能量传递属于电四极-电四极相互作用引起的共振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gP2O7∶Ce3+ Mn2+ 高温固相法 荧光粉 能量传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