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ug discovery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using high content imaging technology 被引量:2
1
作者 Min F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2021年第3期198-204,共7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hina and other Asia countri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o treat or prevent human disease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C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hina and other Asia countri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o treat or prevent human disease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CM, has unique diversities in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thus results in a wide range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However,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facing a major challenge to develop a large population of novel natural products and drugs, and considerable efforts have not resulted in highvolume of novel drug discovery and productivity. At present,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Chinese herb medicine moderniz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utting-age technologies of drug discovery, especially the high throughput selection. High content imaging is an image-based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method by using automated microscopy and image analysis software to capture and analyze phenotypes at a large scale to investigate multiple biological features simultaneously in the biological complex. Here, we described the pipeline of the state-of-the-art high content imaging technology,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high content imaging technology in drug discovery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finally discussed the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for development of high throughput image-based screening technology in novel drug research and dis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 high content imaging
下载PDF
A Class of High-affinity Bicyclooctane G551D-CFTR Activators Identified by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2
作者 HECheng-yan ZHAOLu +3 位作者 LIUYan-li XULi-na SHANGDe-jing YANGHo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43-746,共4页
The glycine-to-aspartic acid missense mutation at the codon 551(G551D) of the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 is one of the five most frequent cystic fibrosis(CF)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a ... The glycine-to-aspartic acid missense mutation at the codon 551(G551D) of the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 is one of the five most frequent cystic fibrosis(CF)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a severe CF phenotyp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pharmacological correction of disrupted activation of CFTR chloride channel caused by G551D mutation, we developed a halide-sensitive fluorescence miniassay for G551D-CFTR in Fisher rat thyroid(FRT) epithelial cells for the discovery of novel activators of G551D-CFTR. A class of bicyclooctane small molecule compounds that efficiently stimulate G551D-CFTR chloride channel activity was identified by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via the FRT cell-based assay. This class of compounds selectively activates G551D-CFTR with a high affinity, whereas little effect of the compounds on wildtype CFTR can be seen. The discovery of a class of bicyclooctane G551D-CFTR activators will permit the analysis of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the compounds to identify ideal leads for in vivo therapeutic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stic fibrosis G551D-CFTR ACTIVATORS Cell-based assay Small molecule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下载PDF
A novel non-radioactive assay for HIV-RT(RdDp)based on pyrosequencing for high-throughput drug screening
3
作者 Chang Zhang Yang Wu +5 位作者 Yuna Sun Chuan Hong Kehui Xiang Yu Guo Mark Bartlam Zhiyong Lou 《Protein & Cell》 SCIE CSCD 2010年第3期284-290,共7页
Current in vitro assays for the activity of HIV-RT(reverse transcriptase)require radio-labeled or chemically modified nucleotides to detect reaction products.However,these assays are inherently end-point measurements ... Current in vitro assays for the activity of HIV-RT(reverse transcriptase)require radio-labeled or chemically modified nucleotides to detect reaction products.However,these assays are inherently end-point measurements and labor intensive.Here we describe a novel non-radioactive assa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yrosequencing coupledenzyme system to monitor the activity of HIV-RT by indirectly measuring the release of pyrophosphate(PPi),which is generated during nascent strand synthe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our assay could monitor HIV-RT activity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is suitable for rapid highthroughput drug screening targeting anti-HIV therapies due to its high speed and convenience.Moreover,this assay can be used to measure primase activity in an easy and sensitive manner,which suggests that this novel approach could be wildly used to analyze the activity of PPi-generated and ATP-free enzyme re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RT(RdDp) assay non-radioactive high throughput drug screening
原文传递
植物根系特征与根区土壤水分高通量监测管道机器人研制
4
作者 颜小飞 王韵博 +3 位作者 宋晓波 向梓薇 杜太生 程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202,共11页
研究水分胁迫下的根系特征对于节水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针对现有根系观测与土壤水分监测方法难以满足野外条件下根系和根区水分的同步、原位、高通量监测的不足,该研究研制了一种基于STM32芯片的管道机器人系统。系统由管道机器人... 研究水分胁迫下的根系特征对于节水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针对现有根系观测与土壤水分监测方法难以满足野外条件下根系和根区水分的同步、原位、高通量监测的不足,该研究研制了一种基于STM32芯片的管道机器人系统。系统由管道机器人、数据基站与PVC透明管道组成,通过在土壤中埋设管道机器人系统,控制机器人搭载的微距相机与土壤水分传感器在巡航时拍摄根系图像,并获取土壤水分数据。由根系图像识别分割与提取程序对图像进行畸变校正与根系识别,获取管道方向上植株的根系面积、长度与密度等特征参数。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相机拍摄效果、图像畸变校正、识别与分割误差及里程轮测距误差测试,以及土壤水分传感器标定试验。测试结果表明:1)管道机器人能够清晰地拍摄到根系图像,图像畸变校正效果较好,单个像素点长度和面积分别为44μm和0.002 mm^(2),单张根系图像的拍摄范围为14.17 mm×10.60 mm;2)土壤水分传感器输出电压与土壤体积含水率之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为0.990;3)自主巡航定位准确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为1.47%。在田间条件下进行的根系生长动态监测、根系信息提取、土壤水分监测与电池续航试验表明:1)管道机器人系统能够在田间环境下高通量地拍摄根系图像,监测根系的生长动态,并进一步提取出根系长度、面积、根面积密度等特征参数;2)根区土壤水分监测较为准确,测量结果与烘干法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2.23%;3)在系统初始满电量状态下,管道机器人系统独立运行时长不少于7 d,最大巡航监测距离约为48 m。本文研制的管道机器人系统可在田间条件下实现根系特征以及根区土壤水分的原位、高通量测量,为节水灌溉与根系生长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土壤水分 图像识别 根系特征 高通量
下载PDF
不同产地山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糖含量的差异性
5
作者 刘慧娟 吴其国 +2 位作者 郭晓军 曹富 余水红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3-89,共7页
目的 揭示不同产地山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糖含量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对不同产地成熟期山药的根际土壤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及KEGG、FUNGuild代谢功能预测,同时对山药进行多糖含量测定。结果 放线菌门(Actinobacte... 目的 揭示不同产地山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糖含量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对不同产地成熟期山药的根际土壤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及KEGG、FUNGuild代谢功能预测,同时对山药进行多糖含量测定。结果 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不同产地样本细菌分类中均占绝对优势。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真菌菌群。河南焦作细菌群落结构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河北蠡县的真菌群落结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河北蠡县的细菌以及真菌群落的功能预测丰度均最高,优势菌群是主要的微生物功能预测种群;河北蠡县山药多糖含量最高,湖北武穴次之。结论 山药多糖含量差异性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尤其是优势真菌菌群的代谢功能关联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多糖含量
下载PDF
The development of a sensitive fluorescent protein-based transcript reporter for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of negative modulators of lncRNAs 被引量:5
6
作者 Zongyue Zeng Bo Huang +28 位作者 Shifeng Huang Ruyi Zhang Shujuan Yan Xinyi Yu Yi Shu Chen Zhao Jiayan Lei Wenwen Zhang Chao Yang Ke Wu Ying Wu Liping An Xiaojuan Ji Cheng Gong Chengfu Yuan Linghuan Zhang Wei Liu Yixiao Feng Bo Zhang Zhengyu Dai Yi Shen Xi Wang Wenping Luo Rex C.Haydon Hue H.Luu Lan Zhou Russell R.Reid Tong-Chuan He Xingye Wu 《Genes & Diseases》 SCIE 2018年第1期62-74,共13页
While the human genome is pervasively transcribed,<2%of the human genome is transcribed into protein-coding mRNAs,leaving most of the transcripts as noncoding RNAs,such as microRNAs and long-noncoding RNAs(lncRNAs)... While the human genome is pervasively transcribed,<2%of the human genome is transcribed into protein-coding mRNAs,leaving most of the transcripts as noncoding RNAs,such as microRNAs and long-noncoding RNAs(lncRNAs),which are critical components of epigenetic regulation.lncRNAs are emerging as critical regulators of gene expression and genomic stability.However,it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about how lncRNAs are regulated.Here,we develop a highly sensitive and dynamic reporter that allows us to identify and/or monitor negative modulators of lncRNA transcript levels in a high throughput fashion.Specifically,we engineer a fluorescent fusion protein by fusing three copies of the PEST destruction domain of mouse ornithine decarboxylase(MODC)to the C-terminal end of the codon-optimized bilirubin-inducible fluorescent protein,designated as dBiFP,and show that the dBiFP protein is highly destabilized,compared with the commonly-used eGFP protein.We further demonstrate that the dBiFP signal is effectively down-regulated when the dBiFP and mouse lncRNA H19 chimeric transcript is silenced by mouse H19-specific siRNAs.Therefore,our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e dBiFP fusion protein may serve as a sensitive and dynamic transcript reporter to monitor the inhibition of lncRNAs by microRNAs,synthetic regulatory RNA molecules,RNA binding proteins,and/or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so that novel and efficacious inhibitors targeting the epigenetic circuit can be discovered to treat human diseases such as cancer and other chronic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P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lncRNA Noncoding RNA Transcript reporter assay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高内涵成像分析技术的快速检测RhoA蛋白激活的方法
7
作者 周亚男 曲颖 +2 位作者 王劭文 孙毅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9-845,共7页
目的 利用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HCIS)建立快速检测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蛋白激活的方法。方法 将人胚胎肾细胞293(Hek293)或仓鼠卵巢细胞(CHO)接种在96孔板中,待细胞贴壁后进行饥饿处理。Hek293细胞分别使用浓度为0(溶剂对照组),10... 目的 利用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HCIS)建立快速检测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蛋白激活的方法。方法 将人胚胎肾细胞293(Hek293)或仓鼠卵巢细胞(CHO)接种在96孔板中,待细胞贴壁后进行饥饿处理。Hek293细胞分别使用浓度为0(溶剂对照组),10^(-11),10^(-10),10^(-9),10^(-8),10^(-7),10^(-6),10^(-5)和10^(-4)mol·L^(-1)RhoA激动剂诺考达唑孵育3,10和30 min;CHO细胞分别使用相同浓度诺考达唑、溶血磷脂酸(LPA)和钙肽素孵育3,10和30 min。孵育结束用3.7%甲醛溶液进行固定后,使用烟酸己可碱(hoechst)和罗丹明标记鬼笔环肽,室温避光染色,利用HCIS拍照并对图像进行分析和统计,以平均荧光强度(MFI)的变化评估药物对RhoA蛋白的激活。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处理Hek293细胞3 min后诺考达唑10^(-10)~10^(-6)mol·L^(-1)组MFI显著升高(P<0.01),处理30 min后10^(-10)~10^(-4)mol·L^(-1)组MFI升高(P<0.01),表明RhoA蛋白被激活。在CHO细胞上,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诺考达唑10^(-10)~10^(-6)mol·L^(-1)处理10和30 min MFI均升高(P<0.05,P<0.01);LPA 10^(-11)~10^(-4)mol·L^(-1)处理3 min和10^(-11),10^(-8)~10^(-4)mol·L^(-1)处理10 min及10^(-11)~10^(-9),10^(-7),10^(-6),10^(-4)mol·L^(-1)处理30 min MFI均升高(P<0.05,P<0.01);钙肽素10^(-11)~10^(-6),10^(-4)mol·L^(-1)处理10 min及10^(-11)和10^(-4)mol·L^(-1)处理30 min MFI均升高(P<0.05,P<0.01),均表明RhoA蛋白被有效激活。结论 成功建立了快速检测RhoA蛋白激活的方法,可实现高通量、快速、高效、便捷地对RhoA蛋白的激活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 蛋白检测 高内涵成像分析 荧光染色 高通量
下载PDF
山茶花及灵芝精萃物保湿霜对人体皮肤微生态的影响
8
作者 冯静 周少璐 +5 位作者 黄健聪 文霞 苏皑庭 黄迪 施庆珊 谢小保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CAS 2024年第10期36-49,共14页
为探讨天然植物源提取物护肤品对人体皮肤微生态的影响,以山茶花及灵芝精萃物保湿霜为供试物,采用16S rRNA及IT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结合电容法测定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揭示了保湿霜使用前及使用后14 d和28 d时皮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为探讨天然植物源提取物护肤品对人体皮肤微生态的影响,以山茶花及灵芝精萃物保湿霜为供试物,采用16S rRNA及IT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结合电容法测定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揭示了保湿霜使用前及使用后14 d和28 d时皮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种群结构的变化过程与内在原因。研究发现,山茶花及灵芝精萃物保湿霜的使用增加了皮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但同时也降低了真菌种群的物种数量。D0、D14及D28组样本分别聚类在不同区域且具备明显区分度。两种保湿霜的使用未改变皮肤微生物在门水平上的群落构成,使用前后细菌及真菌优势门相同。在属水平上,山茶花及灵芝精萃物保湿霜的使用显著增加了细菌中葡萄球菌属和表皮杆状菌属的相对丰度,但真菌群落的相对丰度呈无序变化。此外,两种保湿霜的使用均大幅提升了皮肤角质层的水分含量。结果表明,山茶花及灵芝精萃物保湿霜具有补水保湿功效,可有效调节并改善皮肤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湿霜 皮肤 微生态 高通量测序 角质层含水量
下载PDF
Current technologies to identify protein kinase substrates in high throughput
9
作者 Liang XUE W. Andy TAO 《Frontiers in Biology》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16-227,共12页
Since the discovery of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s an important modulator of many cellular processes, the involvement of protein kinases in diseases, such as cancer, diabet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central nervo... Since the discovery of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s an important modulator of many cellular processes, the involvement of protein kinases in diseases, such as cancer, diabet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pathologies, has been extensively documented. Our understanding of many disease pathologie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therefore, requires the 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of substrates targeted by protein kinases. In this review, we focus on recent techniques for kinase substrate identification in high throughput, in particular on genetic and proteomic approaches. Each method with its inherent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ORYLATION kinase substrate in vitro kinase assay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mass spectrometry phosphoproteomics
原文传递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象山港海域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食性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鹏 凌建忠 +2 位作者 张辉 唐保军 姜亚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21-1228,共8页
选取象山港黑鲷个体为研究对象,以18S rDNA为靶标,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黑鲷饵料生物组成特征,分析不同龄组黑鲷的食性异同。通过序列比对,共在黑鲷胃含物中鉴定出41个属中的62种饵料生物,分属9个门,其中节肢动物门(Art... 选取象山港黑鲷个体为研究对象,以18S rDNA为靶标,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黑鲷饵料生物组成特征,分析不同龄组黑鲷的食性异同。通过序列比对,共在黑鲷胃含物中鉴定出41个属中的62种饵料生物,分属9个门,其中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绿藻门(Chlorophyta)和软体动物门(Mollusca)是黑鲷饵料生物的优势组成门类。从饵料生物相对丰度和出现频率上分析,石莼(Ulva lactuca)、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胸刺水蚤(Centropages hamat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和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是黑鲷的优势饵料物种,所占饵料生物总相对丰度的比重达60.90%。相似性分析检验(ANOSIM)结果显示:1至4龄黑鲷个体的饵料生物组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传统食性分析方法相比,高通量测序法在黑鲷饵料生物检测灵敏性上显现了较为明显的优势,保障黑鲷等重要物种的种群稳定对于该海域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食性 高通量测序 胃含物
下载PDF
药物筛选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翠 杨书程 +3 位作者 李民 刘培庆 陈缵光 张仁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24-1330,共7页
药物筛选是应用适当的筛选方法和筛选技术从海量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的方法,是提高研发效率、缩短周期、减少成本、降低风险、使新药研发能够持续进行的关键。药物筛选新技术的开发已成为医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 药物筛选是应用适当的筛选方法和筛选技术从海量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的方法,是提高研发效率、缩短周期、减少成本、降低风险、使新药研发能够持续进行的关键。药物筛选新技术的开发已成为医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就近年来发展的药物筛选新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筛选 高通量筛选 高内涵筛选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微流控芯片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实验研究相关技术 被引量:14
12
作者 程肖蕊 周文霞 张永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网络药理学从生物网络的角度系统地揭示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代表了现代生物医药研究的全新哲学理念与研究模式,其实验研究涉及的环节一是基于实验结果进行网络构建所需基本数据的获取,另一个是对所建立的网络预测模型进行... 网络药理学从生物网络的角度系统地揭示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代表了现代生物医药研究的全新哲学理念与研究模式,其实验研究涉及的环节一是基于实验结果进行网络构建所需基本数据的获取,另一个是对所建立的网络预测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实验技术应具有高通量、可定量、快速、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的特点,其所涉及的实验关键技术除了组学(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和糖组等)技术外,目前主要包括高通量/高内涵技术、双高通量基因表达检测技术和分子相互作用技术等。本文对这三种主要技术在网络药理学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实验技术 高通量/高内涵技术 双高通量基因表达检测技术 分子相互作用技术
下载PDF
高内涵筛选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态毒理学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超 言野 +2 位作者 李娜 马梅 王子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共11页
大量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毒污染物仍然缺乏足够的毒理学数据来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为了满足海量化合物毒性评价的需要,基于离体生物测试的高通量毒性筛选方法在近些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高内涵筛选技术是新型的高通量化合物毒性筛选方法,... 大量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毒污染物仍然缺乏足够的毒理学数据来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为了满足海量化合物毒性评价的需要,基于离体生物测试的高通量毒性筛选方法在近些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高内涵筛选技术是新型的高通量化合物毒性筛选方法,该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在保持细胞结构和功能完整的基础上同时获取多种毒性指标。因此在简介高内涵筛选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其在生态毒理学领域已有的应用,并针对性地对高内涵筛选技术的发展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涵筛选 高通量筛选 离体毒性测试 生态毒理学
下载PDF
粮棉轮作对土壤中养分及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存鹏 郭宝生 +4 位作者 刘素恩 王兆晓 耿昭 王凯辉 耿军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9-146,共8页
为了改善冀中南地区多年连作棉田的土壤环境,分析棉花-小麦-玉米两年三熟轮作种植制度对土壤速效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依托河北省南宫市棉花原种场试验点,采用定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的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及提取各样品... 为了改善冀中南地区多年连作棉田的土壤环境,分析棉花-小麦-玉米两年三熟轮作种植制度对土壤速效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依托河北省南宫市棉花原种场试验点,采用定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的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及提取各样品中的总DNA,借助Illumina Hi 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丰度等的影响,分析养分变化和群落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轮作模式土壤速效磷、全氮残留含量比连作棉田显著增加,而土壤速效钾则差异不明显。轮作模式和连作模式土壤中的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个数分别为783,750个,真菌多样性表现为轮作模式土壤﹥连作模式土壤。通过聚类分析,发现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壤样品被完全区分且菌群的差异性显著,轮作模式土壤较连作模式土壤中的散囊菌目(Eurotiales)、伞菌科(Agaricaceae)显著减少,而粪壳菌目(Sordariales)显著增加。此外通过综合比较发现,不同作物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存在偏好性,可以利用轮作方式改变连作棉田的化肥使用方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使用效率,为茬口衔接节肥技术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同时轮作能够减少土壤中包含许多腐生和寄生有害真菌的散囊菌目菌群种类和数量,增加了大多腐生于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和植物残体上的粪壳菌群。由此可以初步认为,对冀中南连作棉田进行轮作,能够提高肥效,优化土壤的菌群结构,从而改善棉田土壤结构,为提高棉田的产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连作 粮棉轮作 土壤 真菌 养分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面向下一代数字病理成像分析仪的高通量全彩色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术(特邀) 被引量:4
15
作者 潘安 高宇婷 +3 位作者 王爱业 高慧琴 马彩文 姚保利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1-215,共25页
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术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型计算成像技术,它有效解决了传统显微成像中分辨率与视场制约的问题,无需对样本进行机械扫描便能获得十亿像素级的高通量图像,有效解决传统数字病理扫描仪器的拼接伪影、重影、拼接成功率低、景... 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术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型计算成像技术,它有效解决了传统显微成像中分辨率与视场制约的问题,无需对样本进行机械扫描便能获得十亿像素级的高通量图像,有效解决传统数字病理扫描仪器的拼接伪影、重影、拼接成功率低、景深狭小、效率偏低等问题。近年来更是发现其不单是解决视场与分辨率制约的工具,更是解决一系列权衡问题的范式,从而迸发出源源不绝的生命力与应用潜力。本文全方位概述了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术技术9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简介了其起源与基本原理,着重综述了其在面向下一代数字病理成像分析仪的多个阶段与最新进展。指出其在这一应用方向上已进入“10-100”的产业化阶段。讨论了其产生大规模社会经济效益的可能性,其极有可能给数字病理行业及其上下游相关行业带来突破进展。尽管如此,作为典型交叉领域仍有不尽人意之处,包括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工程问题及行业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推进,展望了未来技术与工程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病理学 全划片成像 计算成像 高通量 高内涵 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术
下载PDF
高通量视频内容分析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胜 高科 +2 位作者 顾晓光 颜成钢 张勇东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14年第3期294-306,共13页
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对高并发的视频数据进行实时地分析处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介绍了面向互联网视频内容监管的高通量视频内容分析技术,着重对其中的四个主要关键技术(基于众核的视频高速解码和视频特征提取、基于分布式系... 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对高并发的视频数据进行实时地分析处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介绍了面向互联网视频内容监管的高通量视频内容分析技术,着重对其中的四个主要关键技术(基于众核的视频高速解码和视频特征提取、基于分布式系统的高维索引和语义识别)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和总结,并介绍了作者在这四个主要关键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主要包括面向众核处理器的并行环路滤波、高鲁棒性和高并行度的局部特征提取与挖掘、分布式高维索引、面向大数据的集成学习方法,以充分发挥多粒度并行硬件平台的高并行计算能力,为互联网视频内容监管、视频搜索等重要应用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高通量 视频内容分析 大规模并行处理
下载PDF
化学技术的前沿——高内涵筛选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金伴 喻希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08年第8期19-22,共4页
高内涵筛选技术是在创新药物这一新兴领域的一项重大的、最新的筛选技术。介绍了高内涵筛选的含义及特点,分析了它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与高通量筛选的相比,高内涵筛选具有更大的优势,在细胞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高内涵筛选技术将... 高内涵筛选技术是在创新药物这一新兴领域的一项重大的、最新的筛选技术。介绍了高内涵筛选的含义及特点,分析了它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与高通量筛选的相比,高内涵筛选具有更大的优势,在细胞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高内涵筛选技术将变得越来越成熟,同时它也代表着创新药物研究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创新 高通量筛选 高内涵筛选
下载PDF
新药研发过程中毒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毒性的原因和早期毒性筛选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秋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8-334,共7页
毒性已成为新药开发过程中淘汰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制药和生物技术工业的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新技术以便在药物发现和开发过程中尽早确定化合物的安全特性。笔者首先对药物毒性产生的原因如药靶的特异性、药物的分子结构、药物代谢和代谢... 毒性已成为新药开发过程中淘汰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制药和生物技术工业的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新技术以便在药物发现和开发过程中尽早确定化合物的安全特性。笔者首先对药物毒性产生的原因如药靶的特异性、药物的分子结构、药物代谢和代谢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再介绍了近几年早期毒性筛选的新技术,包括预测模型、体外高通量毒性筛选、活性代谢产物的检测、高内涵筛选技术、动物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靶 毒性筛选 预测模型 体外高通量毒性筛选 高内涵筛选技术
下载PDF
超高清及后超高清时代媒体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9
作者 管云峰 熊伟 +2 位作者 王尧 李婧怡 李波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20年第6期12-16,共5页
本文针对超高清和后超高清时代的媒体网络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MC2广义智能媒体网络服务模型。介绍了模型中媒体内容、通信网络和媒体计算等关键因素的协同发展关系以及为解决高真实、高通量、低延时等技术问题所需要的一系列关键技术,... 本文针对超高清和后超高清时代的媒体网络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MC2广义智能媒体网络服务模型。介绍了模型中媒体内容、通信网络和媒体计算等关键因素的协同发展关系以及为解决高真实、高通量、低延时等技术问题所需要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一些代表性的智能媒体网络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媒体网络 媒体内容 通信网络 媒体计算 高真实 高通量 低延时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新梢氮磷钾含量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
20
作者 孔垂思 李友勇 +3 位作者 孙云南 尚卫琼 刘本英 杨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63-2770,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茶树品种新梢高氮磷钾含量形成的机制和不同茶树品种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揭示不同茶树品种新梢高氮磷钾含量与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关系,为优化茶叶种植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目的】研究不同茶树品种新梢高氮磷钾含量形成的机制和不同茶树品种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揭示不同茶树品种新梢高氮磷钾含量与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关系,为优化茶叶种植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择不同茶树品种,测定其新梢氮磷钾含量,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茶树品种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并对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茶树品种新梢氮磷钾含量差异较大,氮含量高的茶树品种根际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含量均较高,磷含量高的茶树品种根际土壤的全磷、有效磷含量均较高,钾含量高的茶树品种根际土壤的全钾、速效钾含量较高。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不同茶树品种根际土壤优势菌群在门水平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根际土壤pH、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变形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浮霉菌门、厚壁菌门、蓝藻门影响较大。【结论】不同茶树品种中,新梢氮磷钾含量高的茶树土壤pH、有机质、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进而引起细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较大,是茶树养分差异形成的重要环境因子。不同茶树品种中,高养分含量茶树根际土壤中变形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浮霉菌门、厚壁菌门、蓝藻门的细菌群落相对丰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氮磷钾含量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